登陆注册
5797300000028

第28章 三分管人,七分做人(7)

210“事必躬亲”不是美德

经常听到有些管理者抱怨工作辛苦,永远有做不完的事。经过了解,才发现,原来他们之所以忙碌,是因为他们喜欢事必躬亲,原本有些工作交代给员工去做就可以了,他们却要自己去做。结果自己忙得一塌糊涂,员工却悠哉悠哉的。

为什么有些管理者喜欢事必躬亲呢?原因是他们不信任下属,觉得只有自己做才放心。又或者是因为他们想帮下属,然而,下属并不会感激,因为不该管理者做的事情,管理者却越俎代庖去做,这叫多管闲事。所以,事必躬亲的管理者总是抱怨自己太辛苦,说的难听一点,那叫吃饱了撑的,活该找罪受。

在三国里,诸葛亮是怎么死的?诸葛亮是累死的,因为他喜欢事必躬亲。尽管他能力出众,但是他毕竟是一个人,一个人在战斗,战斗力有多大呢?真正优秀的管理者,绝不会事必躬亲,他们更愿意行使工作分配权,把合适的工作交给相应的员工,让大家各司其职,负责好自己的一块工作。而管理者自己,在布置工作之后,只需负责审查、验收工作。这样一来,他们轻轻松松把公司管理好了,员工各自干自己喜欢的事情,大家都非常快乐。

那么,管理者怎样才能改掉事必躬亲的坏习惯呢?

(1)学会相信你的下属

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的上司什么事情都自己干,只让你做一些没有技术含量,无法体现你价值的工作,你高兴吗?上司不信任你,意味着否定你的价值。同样,当你不信任下属、事必躬亲时,下属感受到的也是否定和打击,这样下属会变得越来越消极。因此,学会信任你的下属,是你首先应该做到的。也许你交给下属的工作,下属不一定完全能做好,与你想要的还有差距,但是试着多给他一点信任、鼓励和帮助,下属就会变得越来越合你的心意。

(2)学会适当地授权

要想改变事必躬亲的管理方式,必须学会适当地授权。如果不舍得授权,下属怎么开展工作呢?可能有些管理者认为,授权给下属,意味着自己失去了权力。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因为授权不等于放权,更不等于撒手不管,放纵下属。授权只是为了让下属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以把工作做好,工作完成之后,把权力收回。有授权,有收权,收放自如,完全不影响管理者的权威。

(3)用心培养你的下属

有些管理者之所以事必躬亲,就是因为不相信下属的能力。其实,与其什么都代下属做,不如教会下属如何去做。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明智的管理者应该用心培养下属,让下属学会“捕鱼”的方法,这样下属才会成长起来。

管理是一门艺术,要求管理者最大化地发挥人才的能力,把工作做到极致。因此,管理者要通过授权来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发挥人才的优势,而不是事必躬亲,这样才能轻松地管理公司,把工作做到最好。

211放弃表演,做真实的自己

在一本杂志上,曾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个人经常去美国印第安纳州的一家医院,他注意到,医院有一个男实习生和一个女实习生,两人的工作态度截然不同。男实习生每天按时上下班,只做与自己工作有关的事情,至于那些不在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情,他基本不去做。比如,有病人来求助,他会笑着说:“请你去找护士,这不是医生的职责。”

而另一位女实习生则非常热情,她除了做本职的工作以外,还会帮小患者量体重,喂小患者吃饭,帮患者制定食谱,推送病人去拍X光片等等,每天她都忙到很晚下班。

学期末,医院评选出5名最佳实习医生,那位男实习生入选了,而那位女实习生却落选了。女实习生不满,找医院理论,医院方给出的回应是:你落选的原因是因为你负责过了头,因为医生的职责就是为病人看病,其他的事情有人去做。如果你什么事情都做,必然会手忙脚乱,疲惫不堪。这样一来,你怎么能把本职工作做好呢?

对于一个工作中的“多面手”,我们往往会给予他很高的评价,然而我们却忽视了,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什么都想去做,结果往往什么也做不好。真正明智的选择是,放弃做“全能者”,努力发挥自己的优势,做一个真实的自己,做一个优秀的自己。

工作就是工作,不是表演,不是为了赢得下属一声“头儿,你真厉害,什么都会”类似的赞美而充当全能,而要努力发挥自己的优势,实现自己的真正价值。这才是一名管理者所应该做的。

以微软公司的创始人比尔·盖茨为例,他是计算机领域的卓越天才,但是当他经营企业的时候,他便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公司的运营和管理上,彻底放下技术方面的工作。当他决心搞技术研发的时候,他又彻底离开了管理岗位,另派他人担任公司总经理。事实证明,他这样做是明智的,因为这样让他做什么都能全心、全力,并取得了很好的结果。

身为管理者,不可能其他的技能一点都不会,但是必须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做一名合格的管理者,这才是你应该做的。只有当你成为一名出色的管理者时,你才能证明你自己的价值,你才是最棒的自己。

212私心不可有,野心不可无

身为管理者,要有一颗公正之心,正确地把握公与私的界限。俗话说:“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如果你在管理中做到公正无私,对下属一视同仁,那么,你就容易赢得下属的敬重。

私心不可有,但野心不可无。因为任何一支伟大的团队,都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作为管理者,必须想办法用自己的野心激发出全体成员的斗志,使大家追随你去创造丰功伟绩。拿破仑曾经说过:“一头狮子带领的一群羊肯定能够打败一只羊带领的一群狮子。”如果你是一只狮子,即便你带领的是一群羊,也能取得骄人的战绩。

安德鲁·卡耐基是美国著名的“钢铁大王”,但是他本人对钢铁制造和生产工艺流程却知之甚少,他为什么能成就一番伟业呢?原来,他在用人方面没有私心,但他又是一个充满野心的人,他善于将手下的精兵强将放在适合他们的岗位上,充分激发他们的斗志,使他们在工作中充分发挥才能。正因为如此,他才获得了事业上的成功。

反观美国“汽车大王”亨利·福特和他们的子孙三代,他们在事业的顶峰刚愎自用、嫉贤妒能,不允许下属“威高震主”,甚至将那些为公司发展立下汗马功劳的部属辞退,从而导致福特公司陷入衰退。最终,福特三世只好将掌管了35年的经营大权让给福特家族以外的菲利普·卡德维尔,让他组建管理层来领导公司,这才让福特公司衰退的脚步停止下来。

拿破仑有句名言: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若非拥有这般雄心壮志,拿破仑也不可能从一个小小的炮兵,成长为法兰西历史上最伟大的军事统帅。同样,不想创造丰功伟业的老板、管理者不是好老板、好管理者。作为管理者,你既要有雄心壮志,又不能有狭隘和私心,这样你才有可能带领一群信任你的员工,开创属于你的事业。

野心,可以把一个普通的管理者推到优秀的管理者的行列;私心,可以把一个优秀的管理者推到愚昧、劣等的管理者的行列。作为一个企业的领头人,如果你想让事业越做越大,就必须保持野心,摒弃私心,有了这个欲望引擎,成功才有可能。

213斤斤计较,难成大事

很多老板对员工斤斤计较,比如,不舍得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不舍得给员工较高的工资待遇,对员工要求太苛刻,毫无理由地要求加班,却不给加班费等等。对于这些,员工看在眼里,恼怒在心里,他们怎么可能死心塌地地跟着老板干,尽职尽责地对待工作,为公司创造利润呢?

有一位老板的公司经营不善,员工工作效率很低,公司效益很差。于是,他找到一位管理大师,并向他诉苦。管理大师来到他的公司走了一圈,心中便有底了。

管理大师问这位老板:“你去菜市场买过菜吗?你是否注意到,卖菜的人总习惯于缺斤少两,而买菜的人也习惯于讨价还价?”

老板说:“是的,确实是这么回事,可是这与我经营公司有什么关系呢?”

管理大师淡淡一笑,提醒道:“你在经营企业的时候,是否也习惯于用买菜的方式来购买员工的生产力呢?”

老板有些吃惊,他瞪大眼睛看着管理大师,想听他接下去怎么说。

管理大师说:“你一方面在员工的工资单上大动脑筋,千方百计地想少给他们工资,另一方面,员工在工作态度上、工作效率上、工作质量上想方设法跟你缺斤少两,这就是说,员工虽然跟着你干,却没有努力干。你虽然花钱聘用他们,却没有足够的诚意,你们都在打着自己的小算盘。当然,最大的错在于你,你对员工斤斤计较了,怎么奢望员工对你无私奉献呢?这才是你公司员工工作效率低,企业效益差的根源。”

这个案例所反映的问题很多企业都存在。每个企业的管理者都希望员工努力干活,却不想一想自己给了员工怎样的待遇,为员工创造了怎样的工作环境?在这种利益不对等的情况下,员工怎么可能拼命为企业创造价值呢?

所以,身为企业老板或管理者,千万不要斤斤计较地对待员工,苛责、压榨员工最终害的是企业,因为员工赚不到钱,员工感觉不值得为企业卖命,他们随时都可能离开,而企业要为此疲于招聘人才,这个成本管理者考虑过吗?

要想让牛干活,就要先把牛喂饱,如果你舍不得多给牛一点水和草,那么牛怎么可能卖力地耕田呢?企业用人也是这个道理,管理者可以在其他方面精打细算,但绝不能在员工待遇上、工作环境上斤斤计较,否则很难成大事。

214人在愤怒时,很难做出理性的判断

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个中年男人,他的妻子生小孩时难产死了。孩子降生之后,他既要工作,又要照顾孩子,幸亏家里有一只很听话的狗。所以,他把照看孩子的任务交给了忠诚的狗。

一天,男人回家推开门,发现小孩不见了,只看见狗满嘴是血。顿时,他认为狗吃了他的孩子,于是愤怒的火灼烧着他,他抄起一把铁锹,把狗当场打死了。就在这个时候,男人听到床底下发出了孩子的哭声。

男人趴下一看,发现孩子在床底,床底还有一只满身是血的狼。当他把孩子抱出来时,发现孩子安然无恙。这时男人明白了,原来狗是在与狼的殊死搏斗中沾满了狼的血。男人非常后悔,可是一切都无法挽回。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在愤怒的时候做决定。因为当一个人内心充满了愤怒时,他就很容易忽视最基本的判断与核实的步骤,继而做出想当然的决定。其实,这是人的通病。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在愤怒的时候,智商是最低的。人在愤怒的关头,往往会做出非常愚蠢的决定。

所以,忠告管理者们一句话:不要在愤怒的时候做任何决定。因为世上没有后悔药,因为愤怒做出错误的决定,等到事实真相大白时,才知道后悔已经晚了。从这个意义上讲,管理者在愤怒时是否能克制情绪,让自己冷静下来,将从根本上影响企业的发展。

在决策时应该“基于事实”,而不能带着愤怒、由着性子,冲动地做决定。因为管理者要对企业负责,对团队负责,千万不要因为自己的愤怒做出错误的决策,而把企业带入困境和歧途。

215做决定时不要被个人的情感所左右

人是有血有肉、有情感的动物,在为人处事中,难免会受到个人情感的左右。最常见的表现是,我们愿意和那些与我们关系好的人交往。但是,身为企业管理者,在做出事关企业命运的决策时,如果被个人的情感所左右,那么很可能做出“灭亡”企业的决定。

和田一夫和弟弟将一家乡下蔬菜店,经营成在全球拥有400多家分店,企业员工总数近3万人,鼎盛期年销售总额突破5000亿日元的国际流通集团。公司旗下的股票在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上市。

随着企业发展势头越来越好,和田一夫和弟弟在决策和处理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上产生了很多分歧。1995年,和田一夫想把弟弟逐出公司,但是考虑到弟弟在公司发展中付出了很多,于是他感到很矛盾。在面临“正确地管理企业未来”与“对弟弟的情感”两难问题时,和田一夫最终选择了退出,这样做只是为了不伤害兄弟感情。

然而,和田一夫退出之后,他的弟弟并未把公司经营好。弟弟怕和田一夫得知公司经营真相后不高兴,于是经常给和田一夫一些作假的报表,让和田一夫误以为公司经营得很好。到1997年,公司一夜之间倒闭了,和田一夫才如梦初醒。

后来,和田一夫深刻地进行了自我反省,他认为如果他能像《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斩马谡一样,也许公司不会有倒闭的命运。

和田一夫是一位优秀的企业家,但是他在进行决策时,也会被个人的感情所左右,最后葬送了拥有45年历史的公司的前程。由此可见,在决策时,控制好个人的情感,擦亮眼睛,依据客观事实做决策是多么重要。

在做决定时,不要被个人的情感所左右,这并不是说不考虑个人的情感,而是说当个人的情感与公司的利益有冲突时,要慎重地进行权衡。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按照这个原则去做决定,才能把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

216算得太精明了,反而赚不到钱

做生意、办企业、搞管理都需要精明,精明不是玩手段、耍心机,也绝不是斤斤计较,把一分一毛钱算得清清楚楚,而是着眼于长远的一种大智慧。比如,在合作中,如果你太过精明,不肯吃一点亏,那么合作一次之后,对方可能与你分道扬镳。而如果你懂得吃亏,适当地让利,这样才能赢得对方的信赖,他才愿意继续与你合作。

有个温州年轻人去深圳推销一种高级上光清洁剂。当时,同类名牌产品在市面上已经非常流行了,市场被瓜分得差不多了,但这个年轻人还是决定去深圳打开市场。

一天,年轻人来到一家名气很大的星级宾馆,对老板说:“我可以免费为你整个宾馆做一次保洁。”老板有些不敢相信,他愣了半天,听完年轻人介绍完产品后,才决定把准备接待大型会议的80个房间和一个会议室交给年轻人保洁,并规定2天内必须完成。结果,年轻人用了一天半时间就把80个房间和一间会议室刷得焕然一新,而且还使之散发出淡淡的清香,为此他用掉了30盒上光清洁剂。

会议结束之后,宾馆的留言簿上多了很多客人的感言,上面写着大家对环境的评价,很多客人都说宾馆的环境清洁卫生,非常舒适。

会后第三天,宾馆老板找到这个年轻人,对他说:“你帮我赢得了下一项业务,更为我们宾馆树立了良好的形象,这1000元是你应得的报酬。你有多少货?我全要了。”

事实上,30瓶清洁剂远远不止1000元,但是年轻人很清楚,这个时候没必要算得太精明。他高兴地接受了宾馆老板的报酬,并在对方的推荐下,获得了好几笔很大的单子。几年后,年轻人成了一个百万富翁。

你想赚到钱吗?那就不要表现得太精明,尤其是在生意场上,千万不要和合作对手、客户斤斤计较。因为算得太精明,表面上你没有吃亏,但你却很容易失去赚钱的机会,最后你吃的却是大亏。一个真正赚大钱的人,往往有长远的眼光,有宽大的胸怀,懂得为长远的利益舍弃眼前的利益,这就是那些大商人的智慧。

赚钱难,长期赚钱更难,要想长期赚钱,就要学会糊涂的智慧,而不是处处精明。无论是在给员工的待遇上,还是与合作伙伴的利润分成上,抑或是与顾客之间,都不要算得太精明,适当地让利,让别人尝到甜头,别人才让你获得赚钱的机会。

217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要显得比别人聪明

在企业中,有些管理者自恃有些权力,职位比很多人高,便习惯于处处显示自己的聪明,卖弄自己的雕虫小技。他们把别人看成一无是处,言行举止中对他人充满了不屑一顾,一个蔑视的眼神、一个不满的腔调、一个不耐烦的手势……无疑都在告诉别人:你真差劲,我比你强多了。也许他们真的有些本事,有些聪明,但这种“聪明”不仅不会赢得别人的佩服,相反,还会引起别人的厌烦,让周围的人更加疏远他们。

有个年轻的高材生进入某公司后,受到了老板的器重,被任命为部门的主管。年轻人发现公司里大多数为中年人,虽然他们办事经验比他多,但是头脑没他灵活,对新事物不如他了解。他很高兴,认为自己大展拳脚的机会到了。于是,经常在单位里卖弄聪明。

“哎呀,这么简单的电脑知识都不懂?真的让我无语,我来教你……”

“这个地方应该这样啊,怎么能那样呢……”

“这事你得听我的,我可是这方面的专家。”

一开始,大家还挺喜欢这个年轻的主管,有了问题也愿意问他。但渐渐地,他的自以为是让大家厌烦,于是每个人都疏远他。在办公室里,他经常一个人指手画脚、唾沫横飞,但大家根本不理睬他。年轻人很苦恼,他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为什么大家不理睬他。

为什么年轻人不受欢迎呢?因为他总是显得自己比别人聪明,让别人的自尊心和面子挂不住,因此,大家不愿意与他接触。也许他真的聪明,但聪明是相对的,他只不过对某些方面比别人多一些了解,没有必要处处卖弄自己。作为管理者,应该低调一点,作为年轻人,他更应该谦虚一点,这才是做人的学问。

法国一位哲学家曾经说过:“如果你想树立一个敌人,那很好办,你拼命超越他、挤压他就行了。但是,如果你想赢得些朋友,有个好人缘,那就必须得做出点小小的牺牲——那就是让朋友超越你,走在你的前面。”因此,管理者要学会低调和谦虚,让员工找到自信,这样他们才会喜欢你。

218永远不要和他人争执不休

美国著名的人际关系学家戴尔·卡耐基曾忠告人们:“天下只有一种方法能得到辩论的最大胜利,那就是像避开毒蛇和地震一样,尽量去避免辩论。”在卡耐基看来,与人争执不休是愚蠢的,争赢了势必会让对方没面子,别人不会喜欢你;争输了,自己又不痛快。因此,最明智的做法是永远不要和他人争执不休。

哈里曾当过汽车司机,后来改行推销载重汽车,但是并不怎么成功。于是,他向卡耐基求助,卡耐基稍微问了几句,就发现了问题——他太喜欢与顾客争辩。每当顾客对他推销的汽车有所挑剔时,他就会怒火难耐,和对方大声争辩,直到把对方驳得哑口无言。他确实赢过很多次争辩,但是他什么也没推销出去。

卡耐基交给哈里的第一个技巧就是,学会克制自己争辩的欲望。当别人表达不同的意见时,应该保持认真倾听的姿态。经过卡耐基的指教,哈里改变了自己的交际、推销方式,他的人际关系改善了很多,并且他后来终于成为了公司的一位明星推销员。

本杰明·富兰克林经常告诉身边的人:“如果你争强好胜,喜欢与人争执,以反驳他人为乐趣,或许能赢得一时的胜利,但这种胜利毫无意义和价值,因为你永远得不到对方的好感。”所以,身为管理者,你要思考一个问题:你是想要一个毫无意义的、表面上的胜利,还是希望赢得下属、顾客的好感?要知道,这两者你是不可能兼得的。

玛度曾在威尔逊总统任职期间担任国家财政部长,他以多年的从政经验告诉人们一个教训:“我们绝不可能用争论使一个无知的人心服口服。”是的,管理者千万别想用争辩改变任何人的意见,即使对方不是无知的人。

林肯曾把与人争辩比喻为与狗争道,他说:“与其和狗争道,不妨让狗先走。因为如果你被狗咬伤了,你将得不偿失的。”身为管理者,应该牢记这句话,永远不要和他人做无谓的争辩。

219学会与狂妄自大的下属相处

有些员工在某些方面、某个领域才能出众,表现得目空一切、恃才傲物,甚至都不把你这个管理者放在眼里。对于这种情况,想必你会感到无法接受,但由于他们有一手绝活,公司发展缺不了他们,因此,你只能对他们忍气吞声,不敢轻易得罪他们。事实上,一味地忍耐狂妄自大的下属是不行的,你必须想办法与这种下属愉快相处,方能更好地赢得他们的好感,得到他们的支持。

一般来说,大凡恃才傲物的员工都有这样的特点:把自己看得太了不起,觉得别人都不如他,有一种“舍我其谁”的感觉;说话不谦虚,做事不低调,对别人的建议不屑一顾;好高骛远、眼高手低,即使自己做不来的事情,也要好为人师地指导一番。

与这种下属相处,必须掌握他们的心理,采取有针对性的策略,才能让他们对你俯首称臣,心甘情愿地听从你的调遣和安排。

(1)用其所长,而不要压制、打击或排挤

狂妄自大的人大都有一技之长,否则,他们的狂妄就是一种赤裸裸的愚蠢。因此,当你看到他狂妄的一面时,请记得提醒自己:他也有优点,对于他的优点,你应该加以利用,切忌打压和排挤,甚至可以屈尊一下也没关系,就像刘备三顾茅庐那样,对他们多一点尊敬和礼遇,更容易赢得他们的真心回报。

(2)有意用其短,目的是挫一挫他的傲气

狂妄自大的人也有不足和缺陷,因此,偶尔可以用其短,挫一挫他的傲气,使他意识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让他自我反省,以减少傲气。比如,安排一件他并不擅长的工作,让他碰碰壁,事后安慰道:“失败了没关系,没有人是万能的,虚心学习一下,把不足之处弥补过来就好。”

(3)替他承担责任,以宽大的胸怀包容他

狂妄自大的人总认为自己了不起,做事时经常漫不经心,甚至抱着敷衍的心态对待工作,有时候会把事情办砸。这个时候管理者最好不要对他冷嘲热讽,而应该及时站出来替他承担责任,帮他分析错误。这样一来,他以后就不好意思在你面前傲慢无礼了。

有优势、有特长才有狂妄自大的资本,对于狂妄自大的下属,管理者应该多一点包容和理解,给他们发挥优势的机会。同时,掌握策略,有针对性地挫其锐气、避其锋芒,促其反省,适时提醒他们低调谦虚,完善自我。这样才能使他们的价值最大化发挥。

同类推荐
  • 冯仑管理日志(全新修订版)

    冯仑管理日志(全新修订版)

    要一下子描述出冯仑的公众形象,是有点儿难度的。他有一间满是线装书的办公室,互联网上有网友为其总结的“冯仑语录”,媒体圈称他为“商界思想家”……而冯仑对自己的定位是:“我是个职业董事长,信奉老庄,说话写字比较专业,万通需要我这样具有前瞻性的人。”本书经过全新修订,以经典的“管理日志”形式再现了冯仑的经营管理之道。从创业者的心灵成长、价值观、学先进、战略领先、政商关系、董事会治理、商业模式等12个主题,解读了冯仑的商业智慧和思想理念,同时进行了翔实的背景分析,并配合以行动指南,展现了冯仑“复合”和“多元”的特色,博大精深的行者和智者形象。
  •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财务监督体系研究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财务监督体系研究

    本书讨论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财务监督权在所有者、经营者等利益相关者之间如何分配、控制、协调、制衡的问题。
  • 匹配视角下的现代企业战略性薪酬研究

    匹配视角下的现代企业战略性薪酬研究

    本书共十一章,内容包括:多学科视角下的薪酬理论的解析、我国企业薪酬体系现状及其发展、现代企业战略性薪酬内在作用机理分析、现代企业战略性薪酬框架和匹配模式等。
  • 先秦管理思想中的人性假设

    先秦管理思想中的人性假设

    本书从中国传统思想中的先秦思想入手,着重探讨了中国管理思想中的人性假设问题,以求破解西方管理科学所面临的种种困惑,实现管理科学由理性主义、心理性主义向伦理主义的转向。即实现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等假设向道德人假设的根本变革。最后得出了未来管理科学的中国转向这个结论。
  • 管人很重要,用人更重要

    管人很重要,用人更重要

    对于一个管理者来说,并不是将人才吸纳进自己的麾下便可以高枕无忧了只有对人才管理得法,用人得当,才能激发员工的无限潜能善用人者能成事,能成事者善用人有德有才破格重用;无德有才限制录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无德无才坚决不用
热门推荐
  • 全职学霸

    全职学霸

    秦天说,“如果人生可以重来,老子一定不去当兵。绝对不戴那顶绿帽子,老子要让别人戴绿帽子!”
  • 噬魂吞天

    噬魂吞天

    在普通人看来,世界只有一个,无数规则限制着人类的生存,组成这个畸形的社会。活在面纱下的人,自认为明白,却又迷茫地生活着,当你真正揭开那层薄纱时,你才会发现,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拥有着改变规则的能力,他们走在生命进化的前端。你看不见,却又无处不在,藏在你的身边,冷眼看着这个世界,宛如生命的——主宰!
  • 台海使槎录

    台海使槎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幻界王座

    幻界王座

    不知道从何时开始,突然出现了一个异世界,只有受到邀请的少年,少女们能进入,能往返异世界并得到力量的少年,少女们与世界掀起了变革。
  • 头脑充电大本营(中小学生奥林匹克集训与选拔)

    头脑充电大本营(中小学生奥林匹克集训与选拔)

    “中小学生奥林匹克集训与选拔”丛书旨在通过向青少年提供集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科学文化知识,激发他们学习科学和热爱科学的积极性,引导他们拓宽视野,不断创新,最终达到提升综合性素质的目的。其中涉及到青少年必须知道的许多知识领域,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实用性和现代性,是青少年学习的最佳读本。
  • 霸天帝业

    霸天帝业

    世间有神他算一尊,有魔他算一座。郭天万年前因渡劫而死,万年后又一天才诞生…………
  • 醉离

    醉离

    柔情似水,往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 末世之灾厄

    末世之灾厄

    你死了,我活着,这便是这世间最大的道理。与我而言,活着本身就没有道理,也无需任何理由,活着便是活着。——苏帆
  • 末世也有希望

    末世也有希望

    一次,著名导演来到重点高中拍摄电影,却不想电影竟成了现实,被直觉很准的萧筱察觉到了,带着闺蜜逃过一劫,却不想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遇见了他,燃起萧筱对未来的希望……
  • 小军迷告诉你:什么是新概念武器

    小军迷告诉你:什么是新概念武器

    大家都知道,武器伴随着战争出现,却并不以战争的停止而止步,相反,在和平岁月中,武器却发展得更加先进了,科技含量更高了,威慑力更强了。各种新科技的运用使得武器突破了已有的范畴,于是新概念武器的身影开始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本书主要介绍一些已经研发或正在研制中的新概念武器,小军迷们可以通过《什么是新概念武器》的介绍,了解新概念武器的一些基础知识,并希望你们可以体会到“止戈为武”的道理,让新概念武器仅仅停留在威慑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