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797300000013

第13章 攻心为上,管人要管心(2)

082不能把资历同能力画等号

管理者在用人时,要特别注意一点:不能把资历同能力画等号。在企业内部,要克服只看资历、不问能力的论资排辈的做法。因为资历只是年限和实践经验的一种反应,并不代表能力。因此,千万不要认为资历越高,经验就越丰富,能力就越强。

有一个机构曾对1500年到1960年,世界1249名杰出科学家及他们的科研成果进行统计,发现他们大部分年龄在25岁到45岁。还有人统计了301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发现35到45岁的获奖者占40%。由此可见,年龄不是衡量人才能力的唯一指标,因此,决不能把资历与能力划等号。

1970年,麦当劳快餐进入法国,并以惊人的速度扩张,平均每半个月就新开设一家分店。在这种情况下,用人量大增,为了解决企业用人问题,麦当劳公司在招聘人才方面不拘一格,只要有能力,公司就会给他们合适的位置。

在招聘的人员中,既有刚毕业的年轻人,也有在其他地方工作过、具有一定经验的中年人。所有通过考核的求职者,均要在餐店里实习,以熟悉未来的工作环境,让他们看一看工作环境与自己的意愿是否一致;经过三天的实习,公司会与求职者进行第二次面试,再确定是否录用。

进入麦当劳之后,无论你以前从事何种工作,必须当4~6个月的实习助理,以熟悉各部门的业务。然后,才有机会升为二级助理,再升为一级助理,即成为经理的左膀右臂。进入麦当劳的新人经过平均2~3年就可以成为快餐店的经理。在麦当劳,有能力才有晋升的空间,文凭的作用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同样是初出茅庐,诸葛亮能一鸣惊人,赵括却在纸上谈兵。由此可见,资历与能力不能画等号,有些资历深的人,却有雄才大略,有些资历深的人,却是货真价实的庸才。因此,不要用资历去评判人才。

企业用人,应该重视人才的能力,而非资历。很多管理者喜欢根据人才的资历推断人才的能力,这是不科学的。如果你想知道人才的能力,不妨给他机会,让他在实际工作中有机会展现自己,这样一来,对方是否有能力就一目了然了。

083用好企业中的“二流人才”

在某地的人才招聘会上,一家美国公司北京分公司居然打出“北大、清华毕业生一概不收”的告示,他们的理由是:公司只需要“二流人才”。尽管这种举动引起了颇多争议,但在招聘会中,二流人才受欢迎的现象并不少见。

所谓的一流、二流,主要是针对人才毕业的学府、学历而言的。按理说,毕业于清华、北大等高等学府的人才,应该成为企业的“抢手货”,可为什么很多用人单位宁可要“二流人才”,也不要“一流人才”呢?其实,原因有这样几个:

第一,企业的用人标准已经不讲究毕业的院校、学历、籍贯、年龄,而主要看人的能力。毕业于重点大学、名牌大学的学生,不一定就有真才实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一流人才要求的待遇相对较高,对同样的待遇,一流的人才觉得是理所应得的,而二流人才会感到备受重视,进而努力工作。

第三,二流人才充满潜力,稍加培养,有可能成为一流的人才。

第四,一流人才企业不敢要,因为“庙小留不住人”。

综合上述原因,很多企业在招聘人才时,宁要二流人才,不要一流人才。事实上,这种现象在美国也有表现,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渴望得到哈佛大学毕业的人才。因为哈佛毕业的人才价码太高,鉴于用人成本的考虑,企业更希望用“经济适用”的二流人才。因为有些工作,大专生、本科生就能胜任,如果硬要使用一流人才,那不是大材小用、浪费成本吗?

企业重视二流人才,既是对二流人才的尊重,也是一种务实的发展态度,从唯文凭论、唯名校论走向唯能力论,这是企业用人的一种进步。

084重视那些出身贫穷的员工

在很多企业中,都有一些出身贫穷的员工,对于这些员工,管理者应该关注他们、关心他们。因为通常来说,贫穷的人面临的困难会相对较多,如果企业对他们予以关注,及时给他们帮助,使他们感受到公司的温暖和重视,可以深深赢得他们的心。在往后的日子里,他们定能更加用心地为公司付出。

老干妈麻辣酱的创始人陶华碧,在经营和管理公司的过程中,十分重视关爱员工,尤其是那些出身贫穷的员工。公司里有一名来自农村的厨师,他的父母早丧,家里还有两个年幼的弟弟。可是他特别爱喝酒,而且爱抽烟。每个月的工资1000多元,几乎都被他花掉了。

陶华碧得知这一情况后,对这个厨师很是担心。一天下班后,她把这个厨师请到酒桌上,像母亲对孩子一样,和蔼可亲地说:“孩子,今天你想喝什么酒,想喝多少酒我都满足你。但是从明天开始,你要戒烟戒酒。因为,家里还有两个年幼的弟弟需要读书,需要你照顾,千万别让他们像我一样大字不识一个。”

一番语重心长的话,触动了这个厨师的内心,厨师当即表示一定会戒烟戒酒。但是陶华碧放心不下,她要求那位厨师每个月只留200元的零花钱,剩余的钱由她代为保管。等到他弟弟上学要用钱时,陶华碧再把钱给他……在陶华碧的关怀下,员工开始充满激情地对待工作。

为什么要强调重视那些出身贫穷的员工呢?因为相对而言,出身贫穷的员工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会更多,他们更需要关爱。当他们遇到困难时,如果管理者能够给予重视和帮助,那么无异于雪中送炭。而在别人最需要的时候予以帮助,可以极大地温暖人心,感动人心。所以,管理者应该重视那些出身贫穷的员工。

当别人饥饿时,给他一个馒头,远比别人不饿时给他一个肉包子更能打动人心。关心和帮助贫穷的员工就是这么个道理,哪怕你对他们只有滴水之恩,也会让他们铭记,因为他们需要。因此,管理者一定要重视那些出身贫穷的员工。

085相信员工能做好,让他们自由发挥

请看下面这个案例:

有一位中国化妆品公司的总经理在分公司视察,看见一位美国调色师正在调口红的颜色,他忍不住走过去问道:“这种口红好看吗?”

那位调色师答道:“亲爱的总经理(美国人通常喜欢直呼其名,当他们称呼别人的头衔时,表明心中已经不愉快了),我想告诉你:第一,这种口红的颜色还没有完全定案,定案之后,我会拿给你看,请你现在不要担心;第二,我是一个专业调色师,我有我的专业,如果你觉得你可以调出更好的颜色,你来调吧!我可以下岗了;第三,这个口红是给女人擦的,而你是个男人。只要所有的女人喜欢擦,你不喜欢也没关系,但如果只有你喜欢,而大多数女人不喜欢,那就完了。”

“Sorry,Sorry……”这位总经理马上道歉。

案例中的总经理随便插了一句话,却干扰了下属的发挥空间,引起了下属的不满。在企业管理中,管理者切记不要过多干涉下属的工作,不要对任何事情都插手,而要给下属留一些自由发挥的空间。因为你不是全才,你不可能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你所说的不一定对,而下属按照自己的独到见解去行事,也许能把事情做得更好。

通常来说,每个员工都是某方面的专才,既然你把工作交给了他,就应该相信他有能力胜任。你可以过问,但不要干涉;你可以提建议,但不要轻易质疑。当然,你更应该给他们信任和欣赏,给他们支持和鼓励,这样他们才会把工作做得更好。

086用人不疑,是基本的准则

几乎每个管理者都听说过这样一句话:“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所谓用人不疑,首先是指对所用之人的能力、人品不存疑虑,敢于把工作交付于他,并坚信他能做好。在被授权者完成这项工作的过程中,无论外界如何质疑,授权者一直要对被授权者保持信任。其次,由于主观的、客观的、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被授权者工作出现失误,授权者对他依然要保持信任,还会继续授权给他,继续重用他。

秦武王想攻打韩国时,任命甘茂为主将,甘茂在出发前,对秦武王说:“韩国宜阳是一座大城,加上途中有很多艰难险阻,与秦国相差千里,攻打起来恐怕不容易。我真的很担心,我出征之后,会不会有人借此机会诽谤我。”

秦武王说:“不会的,你放心地去吧!”

甘茂说:“从前,有个与孔子弟子曾参同名的人杀了人,听者以讹传讹,最后传到了曾参母亲的耳朵里。曾母绝不相信儿子杀了人,但是接二连三有人来报告同一件事,她就开始担心起来,于是劝儿子出逃。”

说完这个故事,甘茂接着说:“我的人品不如曾参,大王对我的信任也不如曾母对儿子的信任。而且,怀疑我的人不止三个,所以,我很担心,一旦我没有顺利攻下宜阳,就有人进谗言陷害我。”

秦武王听了甘茂的话之后,斩钉截铁地说:“你放心,我绝对不会听信谗言,我愿意发誓。”于是,甘茂率军进攻宜阳去了。开战之后,一晃就是五个月,甘茂用了五个月的时间也没有攻下宜阳,这时候有人开始进谗言陷害他。秦武王把甘茂之前对他说的话忘得一干二净,也把自己的誓言忘掉了,他把甘茂召了回来。甘茂非常生气,严厉地质问秦武王:“大王难道忘了你的承诺吗?”

这时秦武王才想起之前的承诺,马上改变态度,动员全军支援甘茂。最后,甘茂不负众望,攻下了宜阳。

在这个故事中,秦武王所犯的错误,也是很多管理者常犯的错误。在一开始授权时,信誓旦旦,表示信任下属,一旦下属执行遇到困难,就开始质疑下属的能力。值得庆幸的是,秦武王及时醒悟过来了,但现实中,又有多少管理者迷途知返呢?

信任是管理者与下属之间一种最可贵的感情,管理者用人的前提是信任下属,因为只有信任下属,管理者才放心把工作交给下属。只有信任下属,才能激发下属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这样下属才能把工作做好。

用人不疑,才能激发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才能激发员工的潜能。如果你想下属把工作做好,就去信任他,否则,一开始就不要把工作交给他。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授权之后没有监督。

087巧用感情杠杆,理智与感情并用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如果管理者懂得运用感情杠杆,巧妙地迎合员工的内心需求,往往会收到丰厚的“回报”。虽然这叫“感情投资”,看起来有些功利,但实际上,它是一种发自内心、诚心诚意的感情付出,因为这种付出包含了尊重、理解、信任、关心、爱护等等,是一种真实感情的流露,绝非虚情假意,玩弄心计。当然,这种笼络人心的行为包含了真挚的感情,也包含了理智的思考。

战国时期,名将吴起不但骁勇善战,还非常善于笼络人心。他在作战期间,总是与士兵同甘共苦。他和士兵穿一样的衣服,吃一样的食物,睡觉时不铺席,行军时不乘车,还经常主动分担士兵的苦闷。

一次,军中一位士兵生了疮,痛苦不堪,吴起见状,毫不犹豫地蹲下身子,用嘴巴为士兵吸出疮内的脓汁,那位士兵和在场的将士都感动不已。后来,那位士兵忠心地追随吴将军四处征战,以此报答吴起的恩情,最终战死在沙场。

从吴起为士兵吸脓这件事上我们可以发现:巧用感情杠杆,诚心打动士兵,对士兵能产生多大的影响力。同样,在企业管理中,如果管理者能够与下属同甘共苦,处处为下属着想,真心实意地对待下属,还怕下属不忠诚、不为公司的发展竭尽全力吗?

常言道:“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千金易得,真情难求,尤其是在当今社会,人人追逐利益,人与人之间显得有些冷漠,如果管理者能巧用感情杠杆对待下属,厚养人情、厚施仁义,那么何愁下属不信服管理者、不忠于企业呢?

感情作为人际关系的纽带,存在于管理者与下属之间。这种感情是相互影响的。如果管理者希望下属理解、尊重、信任、支持自己,首先应该去理解、去尊重、去信任、去关心、去爱护下属。要知道,先有投入才会有产出,先有耕耘才会有收获。这就叫:“不行春风,哪得春雨。”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重视、关心和体贴。这种需求属于情感上、精神上、心理上的,远远高于生理需求。作为管理者,如果你能对下属以诚相待,以情动人,一定能赢得下属的拥戴。

088视下属为知己,你更能走近下属

管理者与下属之间的关系是因工作需要而确定的,这种关系远不如朋友关系、知己关系稳固。如果管理者能把上下级关系转变为朋友关系、知己关系,使彼此带着感情去合作共事,相信一定能把工作做得更好。

李先生是某合资公司的总经理,他有一个狂热的爱好——户外攀岩。有一次,俱乐部组织了一次大型的户外攀岩活动,李先生居然无意间碰到了自己的下属张伟。经过一番交谈,他得知张伟也是一名攀岩爱好者。那天活动结束之后,他们在路边摊喝了几瓶啤酒,吃了一顿饭,边喝边聊。

从此以后,李先生和张伟形成了一种奇怪的关系。在公司里,他们是上下级,彼此按规矩办事,绝不讲私情。走出公司之后,他们成了有着共同爱好的朋友知己,经常在周末一起结伴参加户外活动,两人非常珍惜这种友谊。由于有了这份感情,他们在工作上配合得更加默契了。

身为企业管理者,也许你不一定能和下属有共同的兴趣爱好,也不一定能和李先生那样和下属成为好朋友,但是在心态上你不妨把下属视为知己,对下属表现出接纳的诚意,让下属看到你的认可和欣赏,这样你才能走近下属。走近了下属,才能更好地了解下属的兴趣爱好、思想动态、对公司发展的看法和意见,也才能与下属实现更好地交流。

在工作中,由于你与下属有了一层感情做铺垫,你们配合起来会更加和谐;由于你们对彼此了解较多,你们合作起来会更加顺利。这样一来,有利于把工作做得更好。当然,身为管理者,你在公司中应该有管理者的风范,不要因为和某些下属私交较好,就有意偏袒他们,否则,你将给企业带来一种不公平的风气,会引起其他员工的不满。

公司是一个大家庭,各个成员之间,应该成为互相信赖的兄弟姐妹或朋友,这样大家可以开诚布公地交流问题,探讨想法,同心协力地解决问题。值得注意的是,身为管理者,要处理好与员工之间的上下级关系和朋友关系,尽可能做到公私分明,平等对待。

089对下属要讲原则更要讲人情味

在企业管理中,有些管理者按原则办事,却显得没有人情味。有些管理者表现得很有人情味,却放弃了很多原则,使企业内部失去了规矩。如何才能做到既讲原则,又不失人情味呢?这是每一位管理者都应该去思考的课题。

西洛斯·梅考克是美国国际农机公司创始人,也是世界第一部收割机的发明者,被称为企业界的全才。在几十年的经营生涯中,虽几经起落,历经沧桑,但他总能凭借过人的能力,在遭遇挫折之后赢得成功。

在管理公司方面,他有着左右员工命运的权力,但他从来不滥用职权。相反,他懂得为员工着想,既坚持用制度管理公司,又不伤员工的感情。

有一次,公司一位老员工违反了工作制度——酗酒闹事,迟到早退。按照公司的管理制度,他应该受到开除的处分。当管理人员做出这一决定之后,梅考克很快就批准了。

决定公布之后,那位老员工火冒三丈,大叫委屈,他对梅考克说:“公司当年债务累累时,是我和你共患难,三个月没发工资,我毫无怨言,今天我犯了一点错误,你就开除我,真的是一点情义都不讲啊!”

梅考克平静地听完老员工的诉说,答道:“这里是公司,公司就要讲规矩。这不是你我两人的私事,我只能按规矩办事,谁都没有例外。”

随后,梅考克了解到那位老员工之所以酗酒闹事、迟到早退,是因为他的妻子去世了,他不得不照顾两个孩子,而其中一个孩子跌断了一条腿,另一个因吃不到母乳整天哭个不停。老员工心烦意乱,极度痛苦,于是借酒消愁,结果误了上班。

得知这一情况之后,梅考克懊恼不已,他立即安慰老员工:“你现在什么也不要想,赶紧在家照顾孩子。你不是把我当朋友吗?请你放心,我不会让你走上绝路的。”说着,他从口袋里掏出一沓钞票塞给了老员工,并嘱咐道:“回去安心照顾孩子吧,不用担心你的工作。”

听了梅考克的话后,老员工喜出望外,问道:“你想撤销开除我的命令吗?”

没想到梅考克说:“不,我不希望破坏制度,我相信你也不希望我破坏制度,对吗?”后来,梅考克让这个老员工在他的一家农场当管家,并给他更高的薪酬。

梅考克在处理老员工违反制度的事件时,既坚持了按原则办事,又充分表现了自己的人情味,这是非常可贵的。作为一名管理者,你也应该学会处理这种两难事件。在平时工作中,要注重人情味,给员工家庭般的温暖,以抚慰员工的心灵。

不过,当员工违反了制度时,必须坚持按原则办事,按制度行事,这样才能服众,才能维护制度的威严。当然,在按制度规定处理员工之后,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给员工一些安慰或帮助,以抚慰员工受伤的心,让他知道你处理他并非针对他,而是针对他所犯的错。

原则、规则、制度与人情味、友谊、感情等,就像天平的两端,只有平衡它们之间的关系,做到既讲原则,又不失人情味,才能把企业管理好,才能让大家信服。

090当糊涂时糊涂,放下属一马

郑板桥曾经说过一句名言:“难得糊涂。”这句话对领导者管理企业也很有启发。在管理中,做领导的没必要事事精明,锱铢必较,对于下属所犯的无关紧要的过失,试着装一装糊涂,放下属一马,既能显示出你的大度,又能让你赢得下属的感激,何乐而不为呢?

在《宋史》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天,宋太宗和两位重臣在北陵园喝酒,他们一边喝一边聊。没过多久,两位重臣都喝醉了,竟在宋太宗面前相互炫耀功劳,他们都不认输,都说自己功劳大。到最后,居然斗起嘴来,完全忘了一旁的宋太宗,把君臣礼节抛之脑后。

一旁的侍卫实在看不下去了,便小声地奏请宋太宗,处罚这两位无礼重臣。宋太宗没有同意,只是草草撤了酒席,派人分别把他们送回家。

第二天上午,两位大臣从沉睡中醒来,想起昨天的事情,惶恐万分,赶忙进宫请罪。宋太宗看着他们战战兢兢的狼狈样子,轻描淡写地说:“昨天我也喝醉了,什么也记不起来了。”

两位大臣知道,宋太宗这是装糊涂,有意放他们一马,因此,马上感谢宋太宗的不责之恩。从此以后,两人更加忠心地辅佐宋太宗。

古人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其实讲的就是凡事不要太精明,对于下属那些无伤大雅的小过错,管理者不妨糊涂一点,不去和下属计较。比如,上班时间,你发现下属看新闻、玩微博、聊QQ时,没必要当场点破,只要你从他身边走过,他肯定就会收敛起来。反之,如果你对下属吹毛求疵,要求他们上班8小时一刻也不能分神,那无异于鸡蛋里挑骨头,因为上班过程中,也需要片刻的放松。

当糊涂的时候装糊涂,可以给员工留一个台阶,留一个面子,避免不必要的尴尬。同时,还能让下属感受到管理者的宽容和大度,从而激发下属的自觉意识,让他更好地约束自己的言行。这样有助于赢得下属的拥戴,营造和谐的上下级关系。

该精明的时候要精明,该装糊涂的时候要糊涂,这是深藏不露的管理智慧,也是宽容大度的待人技巧。当然,这并不等于一味地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管理者什么时候该糊涂,什么时候该精明,一定要心中清楚。

同类推荐
  • 现代管理学

    现代管理学

    人类是一种群居性的社会动物。凡是有人类的地方必然有人类的社会活动;人类社会活动的开展必然伴随着管理。可以说,自从有了人类社会,管理就以某种形式开始了萌芽,而管理作为一项活动而独立出来也有了几千年的历史。
  • 好员工与企业一起成长

    好员工与企业一起成长

    本书告诉员工如何和企业一起风雨同舟,共同成长,达到双赢的目的。
  • 松下幸之助:经营之道

    松下幸之助:经营之道

    松下幸之助是日本著名的企业穿,他的企业经营管理经验备受世人重视,享誉全球。也正因为如此,松下幸之助被称为日本的“经营之神”。他在自己七十余年的经营管理生涯中,积累了丰富的可供借鉴的经营经验,也有不少值得后人吸取的教训。他在晚年对自己一生的经验教训进行的彻底而又科学的整理,松下幸之助学历并不高,他从十一岁到大阪开始做事,就一直遨游于经营管理的浪潮之中。他之所以能够在企业经营管理方面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是因为他天才地占有并成功地运用了堪称独家的不世秘诀。直到今天,这些秘诀仍在世界范围内发挥着极大的作用,造就出一批又一批巨贾富商。
  • 决胜零售

    决胜零售

    快速消费品市场营销,已经演变成为零售商与生产商之间为了控制货架空间与心理空间而展开的争夺战。伙伴关系被视为生产商与零售商之间的印度式摔跤比赛:只能从具备实力的地位出发才能取得合作关系。现在,快速消费品生产商的市场营销方式包括了对零售商及其经营业务,市场营销策略、实力和局限性的理解。现代市场营销的主要目标在于,对零售商与供应商之间的实力平衡产生影响 。《决胜零售》阐述了在异常惨烈的市场环境中,经理人如何得到磨练,创建并领导优质品牌,决胜零售,决胜终端。
  • 赛车道上的感动宣言:长寿化工企业文化解读

    赛车道上的感动宣言:长寿化工企业文化解读

    本书以用文化的独特视觉和理性思考剖析在长寿化工发展历程中,尤其是改革改制资产重组以来的主要成就及企业的文化现象。全书由历史足音、特别关注、亮点聚焦、价值观念、编后感言:灵魂的震撼等板块构成。
热门推荐
  • 焚歌

    焚歌

    天道将倾,焚歌为引;羽化登仙,永绝轮回。妖道、魔道、人间道,皆欲成仙道,却道道成空。权利的倾轧,人性的挣扎,在这欲望的长河里,谁人沉沦,谁人解脱?轮回!轮回?轮回只有苦吗?世人争仙路,独我堕沉沦,如果可以回头,我只愿活在那份眷恋里面,永不醒来。
  • 洁心何许

    洁心何许

    面对流言蜚语除了难堪,许洁连争辩的勇气也没有。暗恋着哥哥的丑闻就像故技重施的下贱,被她小心翼翼的隐藏。所有人都看出来了,只有她自己在跳梁。
  • 蔷薇之末

    蔷薇之末

    女主薇心末是铭府的三小姐,老是被姐姐欺负,还竟然把她扔下悬崖,可是令人想不到的是她竟然重生了,重生后的她不再相信别人,直到后来她遇到了太子和张宇轩,她的心开始慢慢融化。在新生考核上和排名赛上大放光彩,在学院里出名。直到发现了自己的身世时,痛苦万分,还被张宇轩背叛,这使她非常愤怒。她将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呢?
  • 大道女仙

    大道女仙

    逆天而行,也许你能成为天上耀眼的星辰。顺天而走,你绝对会轮为尘世间的尘埃。前世,她孤苦无依.穿越后,她享受到了昙花一现的母爱.今生,她不在孤苦.从此后,看她如何在修真界中放光彩.
  • 落实高于一切

    落实高于一切

    本书运用大量的案例分析,说明一个团队之所以优秀,不一定是它的策划多完美,也不一定其团队成员多么才华横溢,一定是它从上至下必然具有高度的落实力。
  • 御宠法医狂妃

    御宠法医狂妃

    一朝穿越,她堂堂首席女法医不仅成了杀人凶手,杀的竟然还是自己的奸夫?什么鬼?这种啤酒肚地中海的糟老头子倒贴给她一沓都嫌油腻的好吗!验尸查案找线索,各路美男誓不休,面瘫王爷太冷酷,浪荡皇子太难缠,风流公子统统涌过来!都让开!脸这么大挡住了她接收理想的WiFi信号了好吗!惹不起还躲不起?可她见了死人就想凑上去,看见尸体眼冒光。既然美男缠不休,那就个个来一刀,剖开你们的黑心黑肺黑肚肠,看看你们打的什么坏主意!忍无可忍无需再忍,左手拿刀右手拿药,看现代女法医如何挑起半边天。【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傲慢总裁的冷漠妻

    傲慢总裁的冷漠妻

    她,是尹家的千金,是商界的神话,却为爱,弄得满身伤痕。她,是黑暗中最妖娆的曼珠沙华,狠绝毒辣,却为他放弃自由。好不容易迎来的爱情,总在种种阴谋下一拖再拖,让一向骄傲的她没有勇气再次面对。她魅惑世人的笑颜,何时能再度为爱而展开?
  • 看见鬼魂的少女

    看见鬼魂的少女

    如果有人问周依依最喜欢做的事是什么?她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是:“睡觉!”如果有人问周依依最害怕做的事是什么?她也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回答:“睡觉!”能见鬼魂,预知生死,噩梦缠身,度秒如年。周公解梦,寻梦溯源,真相大白,无梦好眠。欲知后事如何,且待梦中分解...ps:《新周公解梦》这才是宝宝想叫的书名字~~~~(>_<)~~~~
  • 俗人人生

    俗人人生

    初中没毕业的李际宗像是一只飞蛾扑向灯火璀璨的城市中,像条狗一样趴在臭水沟里,像猛虎一般呼啸在钢铁森林里。他是个普通人,没有异能的无敌、没有重生的眼光、没有任何金手指,他苦过,所以总想爬的更高一点,安全一点。他是个俗人,这是很俗的一个故事,他就像是生活在你身边的人,也许,他爬的更高一点,那是因为他不喜欢臭水沟的气味。
  • 新苗

    新苗

    家长里短,温馨种田,有极品,但也不算太极品,有包子,但包子也会奋起其实就是想写一个太平盛世下,由阿苗一家体现出来的人间百态。第一次写文,如有意见,欢迎之至……三观正常,如果实在不合您胃口,请轻拍,实在忍不了,请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