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794900000002

第2章 弃文习武

赵匡胤在弥漫着期盼和厚望的氛围中进入了少年时代,毫无疑问,他得到了这个家庭所能做到的最好的抚育和呵护。他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是群星拱卫的赵家的月亮。为了使小匡胤得到良好的教养,赵弘殷让儿子拜师于一位叫辛文悦的儒师,让他尽早地接受儒家文化的熏陶。夹马营前还有一间私塾,老师姓陈,赵弘殷又把儿子送了去,成为这间私塾的生徒。

赵匡胤11岁时(公元937年),杜氏又生一子,取名匡义。十分有趣的是,这又是一个“香孩儿”。《宋史·太宗本纪》称,赵匡义出生的那个夜晚,“赤光上腾如火,闾巷闻有异香”。《宋人轶事汇编》还杜撰了这样一个故事:某日,溃兵逃至夹马营,烧杀掠抢,无恶不作。其时,赵弘殷外出,只有杜氏带着赵匡胤、赵匡义兄弟二人在家。为避兵祸,杜氏用箩筐担着兄弟二人逃出夹马营,路上遇到隐士陈抟,他一眼看见坐于箩筐中的赵家两兄弟,仰天长歌道:“莫道当今无天子,都将天子上担挑。”意即杜氏一担挑着两个天子。赵匡义即后来的宋太宗,一母生二帝虽属罕见,但以上记载,只能姑且听之,因为此等离奇的故事很难找到事实上的依据,那位奇人陈抟也不大会有如此高远的预见。

赵匡义小时候很喜欢读书,这一点不像他的哥哥。或许是因为这个将校之家的影响,赵匡胤从小便喜欢习武,对儒家经典没有什么兴趣。他不大习惯整日静坐在学堂之内,屏息倾听塾师枯燥无味的讲授,他所热衷的是舞枪弄棒、纵马驰骋,他觉得外面的世界要比这沉闷的学堂丰富得多、有趣得多。他读书时经常心不在焉,面对塾师的提问不知所言,加之他嫉恶如仇不容人过,陈学究对他管教很严乃至声严色厉地训斥。正因如此,赵匡胤不仅不喜欢这间私塾,也不喜欢他的老师。陈学究拿他没办法,常常两手一摊,叹道:孺子不可教也!赵家搬到汴梁后,陈学究曾被杜夫人召到门下做门客,赵匡胤也不大理他。赵匡胤当了皇帝,陈学究仍至陈州村舍开馆聚徒教书为业。其时弟弟赵光义判南衙,召陈学究前来计事,赵匡胤很生气,送他一些白金,把他打发走了。迂腐的陈学究路上遇到强盗,所带白金全被抢光。此后陈学究又在陈州重操旧业,也极不景气,生徒很少。开馆于官家驿舍,也颇窘迫。一天傍晚,他独自饮着闷酒,醉倒后再也没有起来。当然,这是后话。

赵匡胤在陈学究执教的私塾里学业没有什么长进。他厌烦那个毫无生气的环境和同样是毫无生气的老师,听讲读书无异于活受罪。但是,一等到学堂放学,生性好动的赵匡胤就像是换了个人。他颇具号召力,把一起就读的孩子们组织起来,排成一队,喊着口令整齐前行。俨然像一支出征的队伍。赵匡胤则走在队伍后面,自封为督队官,十分威武。这支队伍雄赳赳气昂昂地穿过洛阳的街巷,引来了众多行人驻足观看。每到这个时候,赵匡胤便感到莫大的荣耀,似乎一下子长大了许多。此时,那沉闷的读书声也似乎离他远去,他不再记起那呆板的说教,那冷冰冰的面孔,那令人生厌的教训,只是忘情地陶醉于督队行列之中。他自豪于能够成为小伙伴的统领,更向往长大之后统领起一支真正的队伍,杀敌立功,成就事业。

赵匡胤幼年时很喜欢游戏,对斗草之戏情所独钟,每逢春夏草长之时,赵匡胤时常和小伙伴们到草地上去拔取许多草来,然后每人手持数茎,勒在一起比输赢。赵匡胤很会选取那些韧性强、抗拉拽的草,比赛时也很会用力气,因此常为赢家,小伙伴们很佩服他。

赵匡胤对斗蟋蟀也有极大的兴趣。那时候,洛阳城中斗蟋蟀的很多,卖者多为乡民,斗赢三两个,便能卖上一两贯钱。若生得大,又会斗,更能卖大价钱。赵匡胤和小伙伴们的蟋蟀多是自己捉来的。赵匡胤能够很准确地找到蟋蟀的藏身之处,然后悄悄地走近,敏捷地用手一捂,蟋蟀便在他手中了。每捉到一只,他总要与小伙伴摆开斗场,一边用草棍逗弄陶罐中的蟋蟀,一边观看两蟋蟀相斗。兴趣正浓时,他甚至会情不自禁地大喊起来,为自己的蟋蟀助威,一旦斗赢,则如同打了胜仗一样欢呼跳跃。

在距赵匡胤家不远的地方有一与真马大小相近的石马,半身埋在地下,半身露出地面。听老人说,这石马已埋在这里好几百年,是古时一位大将军宅邸前的雕塑。这大将军勇武强悍,武功卓著,曾称雄于当时。大将军的坐骑是天下少有的良骥,战阵之中一往无前,迅捷灵活,效命主人,大将军多得其功。大将军也十分喜爱自己的战马,视它为最忠实的伙伴。但是,在一次战事中此马却中了从暗中射来的毒箭,等到它驮载着将军冲出重围后便箭毒发作死去了。将军悲痛万分,如丧爱子。为了表达自己的无尽思念,他请人仿照那马的样子雕刻了这尊石马,立于门前,朝夕相伴,四时供奉。

这个英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赵匡胤幼小的心灵,对那位不知名的大将军和那位似通人性的战马怀有深深的敬慕之情。每至这石马前,他总要是浮想联翩,威武悲壮的一幕犹如就在眼前。他还不止一次地骑在这石马上,遥想战马当年,耳畔似有杀声响起。此时,他内心中便平添了几分英武、几分豪迈。他痴迷地憧憬着,将来有一天他也要骑上一匹这样的战马,冲杀于刀光剑影的沙场,建立绝不逊色于那位大将军的英雄业绩!

少年赵匡胤看上去根本不像个儒雅文弱的学子。他长得很像他的父亲,身体强壮,个子很高,力气很大,天生一个耍刀弄枪的料。《宋史·太祖本纪》这样描述道:“既长,容貌雄伟,器度豁如,识者知其非常人。”

赵匡胤幼年,只经历了五六年的太平岁月。在他7岁的时候,公元933年,唐明宗死了,宋王李从厚即位,是为闵帝。李从厚刚当了三个月的皇帝,潞王李从珂就起兵凤翔,扬言将率兵入朝,以清君侧。李从厚派兵征讨,诸道兵马却投降了潞王。次年三月,潞王举兵东下,沿途诸军闻风溃降,闵帝逃奔卫州,接着,李从珂兵进洛阳,夺了帝位,将闵帝杀死在卫州。两年半以后,契丹大败唐兵于晋阳城外,契丹主耶律德光册立河东节度使石敬塘为大晋皇帝,后唐灭亡,后晋继立。这时候,赵匡胤才10岁。

连年的兵戈扰攘,频繁的王朝更迭,动荡不安的社会,对赵匡胤来说无异于一种再教育,它远比学塾中的教育要深刻的多、有力的多,因此,他神不守舍于这种活受罪般的读书生活亦在必然之中。他只是对他的业师、饱学宿儒辛文悦怀有一种敬意,以为他学识渊博,待人和蔼,那个古板严厉的陈学究根本无法与他相比。但是,仅仅如此而已,赵匡胤决不想紧步辛老先生的后尘,终生苦守书斋,令他心驰神往的是外面的世界。

武人出身的赵弘殷对他儿子的学业渐渐失去了信心。政局的动乱使赵弘殷很难从书本上看到儿子的出路,因为连他自己也对这条读书求仕之路感到渺茫。同样是崇尚武力的他于是不得不重新安排儿子的前程。他惊讶地发现,小匡胤有良好的习武特质,具备成长为一代将才的难以估量的潜能。特别是小匡胤颇醉心于此,一听说学习武艺便欢呼雀跃。经过反复忖度,赵弘殷终于同意小匡胤离开学堂,习武学兵。赵弘殷认定,“此儿可教也”,于是他自己当起了小匡胤的老师,将半生练就的武艺全部传授给了他。当赵弘殷看到儿子练武刻苦、技艺锐进的时候他就不禁喜在心头,在他的眼前仿佛闪出了一片阳光灿烂的天空。

赵匡胤没有辜负父亲的希望。他不仅对习武投注了极大的热情,而且付出了辛勤的汗水。没过多久,他已经渐通骑射,技艺高居一般人之上。

最令人叹服的是赵匡胤的马上功夫,他骑马时往往不配马鞍和笼头,连他的父亲也自叹不如。传说曾有一匹尚未驯化的烈马,一般人很难接近它。赵匡胤闻听,决计去试一试。他把这个想法讲给了父亲,赵弘殷先是摇头不允,后来,经不住儿子的百般缠磨,只好勉强答应下来。

小匡胤镇定自若地走近了那烈马,他先是用征服者的目光将那马审视了一回,然后乘其不备,飞身而上,稳稳地骑在马背上。这时,烈马被激怒了,它“咴咴”地吼叫着,四蹄猛烈地腾踏,试图将小匡胤甩下来,小匡胤却用两腿紧紧夹住马腹,任凭烈马怎样折腾,岿然不动。烈马又使出全身力气拼命奔跑,赵匡胤照样镇定自若。不甘役使的烈马又奔向城门内,赵匡胤因来不及防备,一头撞在城楼门楣上,被烈马甩出几丈之外。在场的人都惊呆了,赵弘殷更是惊骇万分,以为儿子头已撞碎,定死无疑。正在这时,奇迹出现了:只见赵匡胤从容地从地上站了起来,“更追马腾上,一无所伤”。

《宋史》的这段记述可谓惊心动魄,这是可以印证赵匡胤骑术不凡,性情坚毅。赵匡胤从小便不惧艰险,不甘服输,有着强烈的征服欲和百折不挠的奋争精神,只要是他认定了的目标,一定要勇猛向前,努力实现。

赵匡胤不仅有一身好骑术,而且力气很大。赵匡胤有一位好朋友,叫韩令坤,也是将门之子,他父亲韩伦少年时便以勇武著称,隶成德军兵籍,累迁徐州下邳镇将兼守御指挥使。韩令坤有才略,识治道,在以后的岁月里和赵匡胤一起奉事在周太祖和周世宗帐下,赵匡胤当皇帝后,韩令坤统领太平军,加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平章事。他在和赵匡胤年少时的友好交往中有这样一件事:有一次,二人在一间低矮的土屋中玩博戏,正当兴趣甚浓、不相上下之时,忽听屋外传来一阵鸟叫,抬头望去,见是一群麻雀在那里逗闹。两人甚觉好奇,竞相奔向屋外,捉取麻雀,因屋门窄小,两人用力过猛,轰然一声,门墙倒塌,土屋崩坏。

赵匡胤不乐学业,迷恋习武,使业师辛文悦深感遗憾。他曾对赵匡胤百般诱导,并以历代文人大儒的辉煌成就和苦学精神激励他,希望他重返学堂,专心致志于经书。但是,赵匡胤却不予理会,他的心思早已不在经书上了。

赵匡胤的母亲杜氏有着和辛文悦一样的心情。她虽然不是大家闺秀,但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颇知礼法,严于治家。从传统的观念出发,她希望儿子学以致仕,不愿儿子舞枪弄棒。多年的兵荒马乱把她吓怕了,她担心儿子一旦介入兵事,置身战阵之中,会有不测发生。所以,她苦口婆心地劝儿子不要再去习武,安下心来读书。赵匡胤非常孝敬他的母亲,但垂手静听完母亲的教导之后,却是很有主见地说道:“母亲之言,自有道理,但儿子却以为,儒学虽然高深,亦可使人成器,不过今世却不合时宜。”

杜氏愕然问:“儿所言不合时宜指的是什么?”

赵匡胤道:“当今之世,兵革不息,烽火遍地,怎能不问世事,躲在房中读书?儿子听说,治世用文,乱世用武,现在正是用武之时。”

杜氏道:“从武多风险,沙场之上吉凶难卜,儿若置身行伍,怎不让为娘担忧?”

赵匡胤道:“从武之路当然不平坦,但事在人为,至关重要的在于自身的才干。儿愿娴习武事,留得后用,从武同样可以光耀门楣。”

杜氏见匡胤志向已定,只好不再劝阻,任凭他去。

赵匡胤又一如既往地出现在练武场上。他潜心钻研武艺,风雨无阻地练习,时常是大汗淋漓。经过了一个个寒暑的磨炼后,他技艺大进。赵弘殷不禁暗自欢喜,由衷地希望儿子继承他的事业,比他更强。

同类推荐
  • 乱世绝壁

    乱世绝壁

    一個落魄的小人物,一介凡人,穿越到一个陌生而混乱的年代,永嘉之祸,五胡乱华,他看到了中华大地的生灵涂炭,体会了那个时代的残酷和艰辛,他无力改变历史,身处乱世的他只有一个愿望-----活下去......谱写自己的传奇!
  • 中国历代帝王之谜

    中国历代帝王之谜

    本书从历史上的三百位帝王中择选了几十位具有代表性的皇帝,从他们的身世、性格、情感、政绩、死因等多角度对其遗留下来的历史疑团进行了具体和细致的剖析。
  • 江山绝色

    江山绝色

    杨帆穿越北宋,从最底层开始奋斗,装装B,踩踩人,断个案,没事泡个妞,偶尔神棍一下,小日子活得潇洒。他投机未来的宋徽宗,抢高俅戏份,智斗蔡京,一路爬上权利的顶峰。为避免靖康耻辱,杨帆利用手中的权利,整吏治、推新法、保民生、创科技、图国强,建设繁荣大宋,再现汉唐盛世。大宋军事积弱已久,杨帆自筹军费,编练新军,造枪炮兵舰,收复失地,灭金辽,平西夏,同时开启大航海时代,让大宋国威名扬世界。杨帆的成功只信奉一个原则:“娶妻当娶小昭,交朋友当交令狐冲,做男人当做乔峰,做人当学韦小宝!”
  • 发源地

    发源地

    只有活着才能不断变强,只有变强才能更好的活着!
  • 108影响人类的重大事件

    108影响人类的重大事件

    亘古流传的奇事,战火纷飞的往事,感天动地的情事,震古烁今的大事。要想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了解人类这几千年历程的事件而又不有所遗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为此在编写这本书的时候,编者选取了十四个关键词,围绕这些关键词,选取了108个有代表性的历史重大事件。这些事件不能够代表人类历史的全部,但至少为忙碌的现代人提供了窥豹一斑的可能。
热门推荐
  • 我做了这个世界的第三者

    我做了这个世界的第三者

    这世界有太多改变来得太突然暮水笙也终于明白世上唯一不变的不是至死不渝的感情而是永恒的改变
  • 微笑假装不悲伤

    微笑假装不悲伤

    在外人面前,苏景殿永远是一副生人莫近的模样,就算有再多的仰慕之情,都不得不在十米开外停下脚步。对于慕微来说,男神的出现,却没有带来灰姑娘的故事?公主与王子的故事,主角却不是她。熟悉的感觉,陌生的名字,到底梦里的话,是真是假?
  • 牛四兴唐

    牛四兴唐

    牛四是一名现代军人,一场意外车祸回到唐朝天宝年间!和李白杜甫拜把子喝酒!建立唐朝特种兵!诛杀奸臣杨国忠!平定永王之乱!辅佐太子李亨!剿灭安禄山、史思明!牛四中兴大唐,笑傲塞外!
  • 做个无敌小白领:让你少奋斗10年的职场秘籍

    做个无敌小白领:让你少奋斗10年的职场秘籍

    本书稿共5章,包括职场规划、职场技巧、职场能力的培养以及职场语言、职场处事技巧、职场发展等内容,可指导和帮助步入职场的年轻人适应职场。
  • (完)特种兵公主:王的霸道狐宠

    (完)特种兵公主:王的霸道狐宠

    女特种兵重生妖狐公主,一朝醒来却成了九王爷的契约宠物。主人强悍,宠物更强悍。什么?!万一主人挂了,宠物也会挂!不行,我要解除契约!在此之前,各位想对我家主人图谋不轨的童鞋请小心,本妖很霸道很阴险!此文秉承上本祸水的YD和美男多多的良好传统,某北尽量写得轻松,如不慎沉重,请见谅!
  • 万妖之主

    万妖之主

    只因一场际遇、一份机缘,他走上了一条特立独行的修真之路,成就了修真界一个威名显赫的万妖之主。破苍穹,乱红尘,颠三界,不管是妖是魔,皆为我所用。不管是仙是神,皆唯我独尊。    
  • 英雄联盟之征战全球

    英雄联盟之征战全球

    一场比赛,改变了主角的整个人生。没有人会注意到,韩国时代的终结,如此之快,如此让人无法想象。
  • 血月华尔兹

    血月华尔兹

    红月之战,一触即发。你,白佑染;是遵守自己使命,还是为了人界的一段情亲?
  • 傻媳妇从小养起

    傻媳妇从小养起

    小哥哥我亲了你,你就是我的了。怎么你想赖账?你可是给我盖了章的,我是属于你的了
  • 绝品秘术师

    绝品秘术师

    如果执着只是徒然,谁又会用尽一生的力气,去靠近一个人,只为守候一份触不到的爱恋??如果千年的执念放下,是不是我们都可以平静安然地度过余生,不会再有眼泪倾洒,不会再被情深灼伤??迷雾重重的前世今生,谁替了谁的存在,谁又成了谁的执念。?那年,神树开花,树下,她爱上了他?千年后,桃花蓁蓁,落英缤纷下,他寻到了她。?是情深,还是缘浅。历经千年的爱恋,难道终是抵不过天命?一情劫,一生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