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按照以往的惯例,全校的考试排名大榜一大早就会在各个班级出现了。这一次考试,李智全校排名第二,班级第一名仍然是他。本以为是劲敌的林晨曦并没有夺走他班级第一的位置,却占领了班级第二的位置,全校排名为第十名。
林晨曦又一次成为了立昂高中的头条新闻:唯一数学是满分的学生。
林晨曦很喜欢数学,也很有数学天赋,但是他也有不擅长的一科——化学。语文、英语、物理和生物的成绩都很不错,偏偏就是化学不行。在以前的高中时,化学老师每一个月至少一次地找他谈话,和他一起找原因,都没能够将成绩提上来。后来林晨曦还专门花了两周的时间从早到晚只学习化学,也只是将它从不及格升为了及格而已。林晨曦觉得,也许,自己和化学天生相克吧。就连他自己都搞不懂为什么化学成绩没有什么大的起色,上课有在认真听老师讲课,下课也有在认真地做题,该记的知识点也在不停地记着,甚至都烂熟于心了。每一次考试前都感觉良好,可是正式开考的时候就思维混乱,等成绩出来也就只能默默地接受了。
姚新月的成绩并不是很突出,但是也是排在班级中上等的。而这一次,姚新月却掉到了中下等的位置。看着自己的成绩,姚新月并不是很难过,因为她知道这一段时间自己确实没有认真学习。
也许是巧合吧,姚新月其他科目的成绩不是很突出,偏偏化学特别好,就算是这一次耽误了很多课程加上没有怎么认真地学习过,依然能够保证在九十分以上。而这也成了日后姚新月和林晨曦更多交集的契机。
时间其实过得很快,一转眼林晨曦到立昂高中已经快一个月了。和在以前的高中一样,林晨曦依然是人气爆棚,关注他的人估计都能建立一个粉丝群了。也有不少的小女生偷偷地递情书给他,可是他却从未拆开看过。有一次,同桌王启文问他为什么从来都不看那些信,他则简单地回答:怕尴尬。林晨曦没有打算在高中谈恋爱,更没有打算在立昂高中谈恋爱。所以与其知道了别人的心思,日后见面时会有不一样的心境,倒不如一点都不去了解,做普通的朋友就好。
王启文现在和林晨曦几乎已经是死党的关系了,两个人总是一起吃饭、运动。但在林晨曦刚来的那两周,王启文并不喜欢他,甚至还有些讨厌他。虽然之前并不认识林晨曦,而自己又是他的同桌,作为班级的老成员应该帮助新成员,可是他就是不想跟他有任何的交集。用王启文自己的话说,自己就是嫉妒林晨曦!
是啊,林晨曦,样貌好,身材棒,音乐、运动都不差,当时还不知道他的成绩如何,但是光这些就足以让人羡慕不已了。最关键的是,一来学校就成为了学校的风云人物,感觉走到哪里都似乎有人在讨论他。特别是一下课,直接一群同学围过来,本来是一个人安安静静的座位,结果因为他的到来,搞得自己都没有办法在自己的座位上好好地坐着,更不用说想要利用下课的时间休息一下了。
至于后来王启文对林晨曦态度的转变,事实上他自己也不是很清楚为什么。只是在后来的学习生活中感觉到林晨曦是个不错的人,是一个值得结交的人。更何况两个人毕竟还是同桌嘛,总这么尴尬着也不是个事,所以就开始和他主动接触了。而林晨曦似乎根本就没有把王启文之前对自己的冷漠当一回事,所以很快地两个人就成为了好朋友。
经过了这么长的时间,姚新月现在已经不会太在意父亲离开的事情了,而李诗晴也敢大胆的和她斗斗嘴,开开玩笑什么的。只是,依然能够感觉到姚新月心底里暗暗的忧伤,还是没能看到姚新月发自内心的笑容。
星期三应该是二年十班同学除了星期五外第二喜欢的一天了,准确来说是喜欢一节课——体育课,唯一一个可以一整节课尽情放纵自己的时间。对于成天和书本相伴,以知识为食,与试题相斗的学生来说,这是让他们兴奋不已的一节课。
在立昂高中,高二的体育老师知道学生们那种想要尽情玩耍的心情,所以向来都是用十分钟的时间将该讲的内容交代完毕,剩下的时间就交给学生们自由活动了。
班级里的男生大都是打篮球、踢足球,女生则一般是打排球、打羽毛球,还有一些就是自己随便逛逛走走,另外一些就是找个偏僻的地方,躲起来安安静静地看书。
一听见老师喊解散,李诗晴就拉着姚新月一起走向了排球场地。之前的体育课,李诗晴一直都是陪姚新月找一个偏僻安静的地方静静地呆着。现在她决定要带着姚新月一起运动,让她可以痛痛快快地发泄一下心中的悲伤。
姚新月已经很久都没有运动了,李诗晴拉着她走进排球场的时候,她自己完全没有想这些,也就没有做什么准备运动。结果,还没打几次排球,就导致自己不小心左腿抽筋、右脚扭伤了。
看到姚新月躺在地上因为疼痛微微皱起的眉毛,李诗晴怨恨自己为什么非要拉着姚新月打排球?就算是让姚新月运动,那为什么自己不细心一点,让她做好准备工作?虽然姚新月一直在说不关李诗晴的事,是自己不小心的,但是李诗晴还是不能够原谅自己。
姚新月现在这个样子必须要送到医务室,可是姚新月自己没有办法行走。而本该是管理学生的体育老师也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不清楚这么快讲完课是为了让学生享受充分的自由活动,还是自己跑去享清闲了。
“我来背你吧。”就在几个女生打算将姚新月抬到医务室的时候,林晨曦突然出现在排球场地,对着躺在地上的姚新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