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人心的安慰
人生的道路不平坦,逆境常多于顺境。不幸的事,人人难免。身处逆境,面对不幸,不仅当事者本人需要坚强,也迫切需要别人的安慰。给予不幸者以安慰,是为人处世的一种美德。当至亲好友遭到不幸时,及时送上真诚的安慰,更是你应尽的责任。
当朋友遇到不幸,有些人往往不能作出恰当得体的反应。我们常常说些朋友根本不想听的话,或者朋友需要时我们却避而远之;或者虽然前去看望却总是避开敏感话题。
那么,当朋友身遭不幸时,怎样才能使言词恰当得体呢?
1.真心诚意
马萨诸塞州综合医院的一名护理师特里·弗林·马赫尼,曾护理过数百名艾滋病患者。她说,对那些后期绝症患者,好多人找不出恰当的话加以安慰。他们只是说:“别担心,你会好起来的。”即使这不符合实际,并且病人也知道这一点,他们依然照说不误。
“去医院看望病人时,要尽量实际一点,也尽可能积极一点。”弗林·马赫尼说。“你感觉好些了吗?”以及“要我做点什么呢?”通常是比较合适的问话。对方会明白你在关心他,你随时准备帮助他。
2.避谈自己
当你看望身遭不幸的朋友时,请牢牢记住,你是去提供帮助表示关心的,因此要多多注意别人的感情,而不要以自己为中心,不要借朋友的不幸,引述你自己的类似经历。你可以说:“我也碰到过这种事。”或者说:“我能理解你现在的心情。”但你不应该说:“我母亲去世时,我整整一个星期都没有吃饭。”对待磨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因此,不要把你自己的处事态度强加给感情并非与你一样外露的朋友。
3.忌表怜悯
安慰他人时应该语气低沉但又不乏力量,尽量不当面说“可怜”、“造孽”等词语。怜悯的话语,只会令人更加悲伤,而且把“可怜”、“造孽”等词挂在嘴边,仿佛在欣赏和咀嚼对方的痛苦。
对于有强烈事业心和自尊心的人,无论是真正的男子汉还是女强人乃至有志气的少年,不管其处境多么不幸,怜悯都是一种变相的侮辱,只会刺伤他们的自尊心,激起他们的反感。对于老幼病残者,单纯的怜悯也只能促使他们沉溺于悲痛和绝望的深渊而无法自拔,更谈不上振作精神,坚强起来,向不合理、不公平的待遇和不幸的命运抗争。
以下是不同场合下的安慰技巧:
1.身患重病者
探望身患重病的不幸者,不必过多谈论病情。有关的医疗知识,医生已有交代和说明,毋须你再多言。如果对方本来就背着重病的精神包袱,你频频提及,势必会加重对方的精神压力。你应该多谈谈病人关心和感兴趣的事,转移对方的注意力,减轻精神负担。
如能尽量多谈点与对方有关的喜事、好消息,使他精神愉快,心宽体胖,更有利于早日康复。医生送去治疗身体的良药,亲友送去温暖人心的情感,都是治疗重病必不可少的良药。
2.受人歧视者
对于因生理缺陷或因出身门第受人歧视的不幸者,劝慰时应多讲些有类似情况的名人模范事迹,鼓励他不向命运屈服,抵制宿命论的思想影响,使他坚信只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就能争取人生的幸福,实现人生的价值。
3.事业受挫者
对于胸怀奇志而又在事业上屡遭挫折和失败的不幸者,最需要的是对其强烈事业心的充分理解和支持。对于他们,理解应多于抚慰,鼓励应多于同情,怜悯是变相的侮辱,敬慕才是志同道合。不必劝慰对方忘掉忧愁、痛苦,更休想说服对方随波逐流,放弃他的理想、追求。最好的安慰就是帮助对方总结经验教训,分析面临的诸多利弊,克服灰心丧气的情绪,树立必胜的信念,共同探讨到达事业顶峰的光明之路。
4.失去亲友者
当人们失去亲人时,心情悲痛,最需要别人的抚慰。安慰丧亲的不幸者,不要急于劝阻对方的恸哭。强烈的悲痛如巨石积压在心头,愈久愈重,不吐不快,让其发泄、释放出来,反而如释重负,有利于较快恢复心理平衡的状态。
吊丧时可适当提些问题,引出死者家属的话头,让他们倾诉。那么如何问呢?
问问死者临终时的情况,有无遗言;问问死者生前治疗的情况;假如是交通事故、工伤等意外死亡,则可问问事故的详情;问问家庭经济有无困难;问问死者后事的安排,等等。
如果时间允许,还可进行回顾性交谈,即和死者家属一起回顾死者生前的好品行。你应当注意倾听对方的回忆、哭诉,并多谈谈死者生前的优点和贡献,以及人们对他的敬仰和怀念;说说他生前热爱事业、忠于祖国的好品格;说说他踏实工作、任劳任怨的好态度;说说他乐于助人、厚道朴实的好作风;说说他勤俭持家、关心子女的好品德,等等。
自我介绍的艺术
在社会活动中,互不相识的人见面总免不了要自我介绍。自我介绍包括对姓名、年龄、职业、住址、经历及特长等几个方面的介绍,应根据场合和需要的不同来决定其繁简,一般的朋友聚会只需说出自己的姓名、身份即可。
自我介绍时,态度要平和,要清晰地报出自己的姓名,并用微笑来表达自己的友好。同时还要掌握好分寸,不要有意抬高或贬低自己,这会让人产生反感,而不愿与你来往。
自我介绍实际上是一种自我推销,它给别人留下的是第一印象。一般来说,自我介绍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平和自信
初次交往,都想互相多了解对方,又都想被对方所了解。自我介绍时就要大大方方、不卑不亢,切不可羞答忸怩、吞吞吐吐、左顾右盼。应该勇于向他人展示自己,树立自信,让别人产生希望与你交往的愿望。
2.繁简得当
应视交际的需要来决定介绍的繁简。一般说来,参加聚会、演讲、为他人办事、偶尔碰面、为单位公关等,自我介绍宜简约些,只要介绍姓名和工作单位即可;而在另一些场合,如求职、恋爱、找人办事、招标时投标、深交朋友等,则可以介绍得细致一点。
3.把握分寸
介绍自己要有自谦和自识,自我介绍少不了介绍“我”,但要把握好分寸。有的人自我介绍时,左一个“我”,右一个“我”如何如何,叫人听了反感;有人把“我”的形象树立的很高大;更有甚者,一提到“我”时便洋洋得意,这样的自我介绍都不会给对方留下良好的印象。
掌握分寸,关键要以平和的语气说出“我”,要目光亲切、神态自然,这样才能使人从这个“我”字上感受到你自信、自立而又自谦的美好形象。切不可自吹自擂,一般不用“很”、“最”、“第一”一类的字眼,这样才能使对方对你产生信任感。
4.巧言介绍
加深印象是自我介绍的目的。自我介绍首先要介绍自己的名字,并对“姓”和“名”加以解释,你解释得越巧妙,别人对你的印象就越深。这可以反映一个人的知识水平和性格修养,也可以体现一个人的口才。
一个人的姓名,往往有丰富的文化积淀,或折射出凝重的史实,或反映时代的乐章,或寄寓双亲对子女的殷切厚望。因之,巧解姓名有时也令人动情,加深印象。
5.独具特色
简单地介绍姓名留给人的印象非常平淡,使自己的自我介绍独具特色才能给他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谭飞是一个个子不高、戴着眼镜的电视节目主持人,他在向大家介绍自己时是这样说的:“单看咱这形象,不如在电视中那么闪闪发亮,眼不大还有点近视,但这丝毫不影响我的睿智与远见;耳朵虽小,更提醒我要耐心倾听观众的心声。嘴巴也不气派,正说明我不夸夸其谈,唢呐和号角的孔都不大,但同样能怒吼与呐喊;个子虽然矮小了点,可潘长江先生说过‘浓缩的都是精品。’有人说‘缺点在一定条件下也会成为优点’,这话难免有些夸张,但‘缺点在一定条件下会成为特色’则是毋庸置疑的。”谭飞的介绍借容貌自嘲这种看褒实贬的介绍技巧给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也可以通过介绍自己家乡的名优土特产或家乡地方特色来自我介绍。我的一位大学同学王彬来自云南,第一次见面时他是这样自我介绍的:“我来自云南。‘云南是阿诗玛的故乡,是个佳丽辈出的地方’,但是大家千万别忘了,云南也是大理石的故乡,相信大家能从我的身上看见大理石的朴实、厚重与刚强。”
多少年过去了,至今,我还记得他那独具特色的自我介绍。
其实,掌握了自我介绍的艺术,你就打开了与人交往的大门,完美精彩、独具特色的自我介绍,能在他人的脑海中打下深刻强烈的烙印。
称呼他人的艺术
与人交往时称呼别人必不可少。“良言一句三冬暖”,称呼就像是进入交往大门的通行证,称呼得体可使对方感到亲切,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使沟通顺畅,交往成功。称呼不得体往往会引起对方的不快甚至愠怒,造成交往受阻乃至中断。所以,不论是普通百姓,还是身负一定职务的领导人或企业管理者,要想生活愉快、事业有所发展,都需掌握称呼别人的艺术。
其实,称呼别人并没有什么统一的和固定的模式。称呼人的前题就是要尊重他人,这样,对方心里就会产生一种自豪感和满足感,而乐于与你接触,主动和你沟通,这就使彼此间的交往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在具体称呼他人时要注意做好以下几点:
1.尊重他人,善意称谓
称呼他人首要的一点就是对人要尊重,要抱有一种善意。不管双方处于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和地位,即使双方感情并不怎么好,关系并不十分融洽,在称谓上也要尊重,这是一条基本原则。这里面当然有一点应当注意:许多称谓是具有双重性的,比如“小胖”、“老蔫”等,既可以是一种爱称,又有调侃、轻蔑的成分,如何称谓,要具体分析。不同情况下称谓不当,会让人感到不舒服。众所周知的着名音乐词作家乔羽先生有个尊称叫“乔老爷”,那是从我国早期电影《乔老爷上轿》引用而来的。用此称呼老先生,带有几分亲近、尊重和幽默,很适合乔老的身份和性格。老先生也很认可这个雅号。
2.符合特点,不卑不亢
称呼必须符合对方的年龄、性别、身份和职业等特点。对年长者称呼要借助欢乐的声调,热情的笑容和谦恭的体态等表示你尊重的情感;对同辈则态度诚恳、表情自然、亲切、友好,体现出你的坦诚;对年轻人要注意慈爱谦和,表达出你对他的喜爱和关心的态度;对有较高职务或职称者,要称呼其职务或职称。长者要用“您”等尊称,如“老爷爷”或“奶奶”、“叔叔”、“大娘”、“老师傅”等等,见到二十多岁女性而称“大嫂”不合适,因为不能确定其婚否,称“大姐”就比较恰当。
对工人、司机、理发师、厨师等称师傅当然可以,可对农民、老师、医生、军人统称师傅就有些不伦不类了。比如:对农民应称“大爷”、“大娘”、“老乡”;对医生应称“大夫”;对教师应称“老师”;对国家干部和公职人员、对解放军和民警,最好称“同志”。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们对一些职业不是很明确的长者可称“先生”,对女性可称“女士”、“太太”等,这也能使对方感到自然亲切,讲求礼貌,而又不失尊重。不能使用“喂”、“哎”等称呼他人,同时说话时也不要点头哈腰,满嘴恭维话,让人听了感觉不舒服。
3.符合习惯,有礼有序
如果在同一场合有很多人,就应按一定顺序打招呼。如群体中有长辈、年轻人或异性,打招呼的顺序应是先长后幼、先上后下、先女后男、先陌生人后熟识人为宜。称呼是否得体,能反映出说话人的道德修养、知识水平和文明程度,也能充分体现出说话人的社交能力和交往技巧。如果称呼他人的顺序颠倒混乱,老者会感到不满意,被称呼的人也会陷入尴尬的境地。
此外,还应注意尊重女性,在与同一年龄、身份的人打招呼,应先称呼女性,这会给众人留下你有较高修养的印象。
4.称呼职务,满足他人
有时候,称呼别人不是为了满足自己,而是为了满足别人。有一定职务的人,把别人称呼他职务看做是对对方一种尊重的表示,而乐于接受。在一次朋友的聚会上,我曾遇到一位姓刘的人,我听说他最近被提升了主任。便主动跟他打招呼:“刘主任,很高兴能认识您。”他听到我跟他打招呼,显得格外高兴,虽然平时他是个不大健谈的人,但那天却显得很健谈。很快就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
当瑞典国王卡尔·哥史塔福访问旧金山时,一位记者问国王希望自己怎么被称呼。他答道:“你可以称呼我为国王陛下。”这是一个简单明确的回答。
除此之外,称谓还要有所忌讳。称谓要让人家愿意接受,应当尽量避开对方不喜欢的称谓,社会上叫俗、叫恶的称呼。比如对三四十岁甚至五十来岁的人,以老相称,许多人很不高兴,就应尽量不用。而现在社会上把一些从事不良行业的女子称作小姐,“小姐”这一称谓的含义有所变化,这使一般年轻女性不喜欢这一称谓。所以,对年轻的女性也应当尽量避开这一称呼。
总之,准确恰当地称呼他人,做到谦和礼貌、不卑不亢,你就会给初次见面的朋友留下深刻美好的印象,使对方乐于与你交往。
让对方感到相见恨晚
一见如故,相见恨晚,历来被视为人生一大快事。善于跟素昧平生者打交道,掌握“一见如故”的诀窍,让对方感到相见恨晚,不仅是一件快事,而且对工作、学习也大有裨益。那么,如何交谈,才能使对方产生相见恨晚的感觉呢?
1.说好开场白
初次见面的第一句话,是留给对方的第一印象。说好说坏,关系重大。说第一句话的原则是:亲热、贴心、消除陌生感。常见的有这么三种方法:
(1)攀认式。如:初次见面,同对方说:“我同你姐姐是同学。”“我是你父亲的同事。”等等,短短一句话,就缩短了与陌生人间的距离。其实,任何两个人,只要彼此留意,就不难发现双方有着这样或那样的“亲”、“友”关系。
(2)敬慕式。对人尊重、敬慕会引起对方的好感,对初次见面者表示敬重、仰慕,这是热情有礼的表现。用这种方式必须注意:要掌握分寸,恰到好处,不能乱吹捧,不要说“久闻大名,如雷贯耳”一类的过头话。表示敬慕的内容应因人、因时、因地而异,应恰到好处,让听者感到自然。
(3)问候式:“您好”是向对方问候致意的常用语,如能因对象、时间的不同而使用不同的问候语,效果则更好。对德高望重的长者,宜说“您老人家好”,以示敬意;对年龄跟自己相仿者,称“老×(姓),你好”,显得亲切;对方是医生、教师,说“李医生,您好”、“王老师,您好”,有尊重意味。节日期间,说“节日好”、“新年好”,给人以祝贺节日之感;早晨说“您早”、“早上好”则比“您好”更得体。
2.寻找共同感兴趣的话题
说好第一句话,仅仅是良好的开端。要谈得有味,谈得投机,谈得其乐融融,双方就必须确立共同感兴趣的话题。有人认为,素昧平生,初次见面,何来共同感兴趣的话题?这就要在讲话时仔细观察对方,从他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到他的水平和心情处境入手,初次见面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洞幽烛微,由细微处见品性。生活在同一时代,同一国土,只要善于寻找,何愁没有共同语言?一位小学教师和一名泥瓦匠,两者似乎没有相同之处。但是,如果这个泥瓦匠是一位小学生的家长,那么,两者可以就如何教育孩子各抒己见,交流看法;如果这个小学教师正要盖房或修房,那么,两者可以就如何购买建筑材料、选择修造方案沟通信息、切磋探讨。只要双方留意试探,就不难发现彼此有对某一问题的相同观点、某一方面共同的兴趣爱好、某一类大家共同关心的事情。一次刘小姐在拜访陌生人时,见其墙上挂有“制怒”二字,便知对方有克服易怒缺点的要求。便问道:“您平时很爱发脾气吗?”对方答:“我很容易冲动,但明知自己有这个毛病,却有时控制不了,为了提醒自己,就写下来挂到墙上,时刻告诫自己。”刘小姐由此话题谈开,先是表示非常理解,继而谈出自己的看法,对方也就同一问题谈出感想,两个人谈的非常投缘,这样就缩短了与陌生人的距离,两人颇有“相见恨晚”之感。有些人在初识者面前感到拘谨难堪,只是没有发掘共同感兴趣的话题而已。
3.找准时机,适时切入
陌生人之间交谈。除了了解对方,让对方多开口,还要看准情势,不放过应当说话的机会,适时插入交谈,介绍自己,适时地“自我表现”,能让对方充分了解自己。陌生人如能从你切入式的谈话中引起共鸣、获取教益,双方会更亲近。如:笔者曾巧遇一青年,当问及他多大年龄时,他介绍说:“28岁,研究生刚刚毕业。”我随后问,那你一定是工作一段时间后又考研的了。他高兴地说:“是的,我是已经工作了三年又考研究生的。”接着他又谈起了他所学的专业和工作后的情况,这样双方都加深了了解,拉近了距离。
还可以利用媒介物,以此找出共同语言,缩短双方距离。如你见一位陌生人手里拿着一本厚书,可问:“这是什么书啊?这么厚,您一定十分用功!”对别人的一切显出浓厚兴趣,通过媒介物引发他表露自我的心情,交谈就会顺利进行。
如果遇到那种比你更害羞的陌生人,你更应该跟他先谈些无关紧要的事,诸如天气之类的话题,让他心情放松,以激起他谈话的兴趣。
和陌生人谈话的开场白结束之后,特别要注意话题的选择。那些容易引起争论的问题,要尽量避免。为此,当你选择某种话题时,要特别留神对方的眼神和小动作,一旦发现对方有厌倦、冷淡的情绪时,应立即转换话题。
4.了解对方的心理
要使对方对你产生好感,留下不可磨灭的深刻印象,还必须察颜观色,了解对方近期内最关心的问题,掌握其心理。例如,知道对方的子女今年高考落榜,因而举家不欢,你就应劝慰、开导对方,说说“榜上无名,脚下有路”的道理,举些自学成才的实例。如果对方子女决定明年再考,而你又有自学高考的经验,则可现身说法,谈谈高考复习需注意的地方,还可表示能提供一些较有价值的参考书。在这种场合,切忌大谈榜上有名的光荣。即使你的子女已考入名牌大学,也不宜宣扬,免得引起对方的反感。
一位姑娘在周末感到无事可干,便去参加一个舞会以排遣寂寞,但由于当时正是她脸上长“粉刺”最重的时候,有点“不敢见人”,便躲在一个角落里,以致舞会过半也没人来邀请她。这一切都被一位男士看在眼里,便走过来以一个礼貌的邀请动作请这位姑娘“赏光”,姑娘自然是又惊又喜。更令她感动的是,当一曲终了,男士又夸了她一句:“你的舞跳得不错嘛,干吗躲在一边让人不敢请?”一来二去,两人熟了起来。其实,每个人都可以利用这样的场合认识别人、开创友谊,只要你有意与别人交往,善于打开别人的心扉,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5.设计好告别语
能给对方留下深刻印象的告别语,会使对方感到意犹未尽,希冀下一次的交谈。如:“祝您成功,恭候佳音!”良好的祝愿会使对方受到鼓舞;“今天有幸结识您,愿从此常来常往!”热情洋溢的语言会使对方受到感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赞扬的语言令对方获得充分的肯定;”“送君千里,终有一别,谢谢你的盛情款待。”感谢的语言令对方感到温暖;“如果什么时候路过这里,请到我的家作客,再见。”邀请式的结束语使人感受到尊重,同时为以后的交往打下了伏笔。“您觉得我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怎样做好呢?”征询式结束语令对方备感亲切。
要做到上述五条的关键是:情要热,语要妙。情热,就是有满腔热情,直率真诚,不虚假,不做作,不吹牛,不炫耀自己;语妙,就是措词得当,出言有礼,吐语生辉,幽默自然,千万不要喋喋不休地讲对方不感兴趣的话。情热而语妙,纵使萍水相逢,也会一见如故。
与陌生人相交的八个诀窍
初次见面,虽然彼此间所知有限,但一些外部上的特征给我们提供了一些交谈的信息,我们可以有选择地寻找谈话题目。
1.抓住对方的年龄性别特征
初次见面的人,如果能用心了解对方的兴趣爱好,根据年龄性别特征来确定话题,会使对方非常感兴趣。它能缩短双方的距离,而且能加深对方对你的好感。例如:和中老人谈健康长寿,和少妇谈孩子和减肥以及谈大家共同关心的宠物等,即使自己不太了解的人,也可以谈谈新闻、书籍等话题,这都能在短时间内给对方留下深刻印象,如:“最近新出一种减肥茶,您试过吗?”“您每天都做一些什么健身运动?”等等。
2.从日常话题说起
着名作家丁·马菲说过:“尽量不说意义深远及新奇的话语,而以身旁的琐事为话题作开端,是促进人际关系成功的钥匙。”
一味谈些令人咋舌与吃惊的话,容易使人产生华而不实、锋芒毕露的感觉。大凡受人爱戴与信赖的人,多不属于才情焕发,以惊人之语博得他人喜爱的人。而一些日常生活的话题却比较容易引起共鸣。
比如:当你知道了对方的出生地后,就可以说:“那个地方我曾经去过。”这样一来,对方马上就可能产生一种亲切感,你与他在心理上的距离也会大大缩短。
你肯定有过这样的体会,就是当你知道对方和自己是同乡或是校友时,即使是初次见面,也会像一见如故般地感到很熟悉,并能轻松愉快地与之交谈。
3.不要轻易否定对方
初次见面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时期,在这种场合,对方往往不能冷静地听取意见、建议并加以判断,如果轻易否定,就容易产生反感。同时,初次见面的对象有时也会担心他人提出细微的问题来否定其观点,因此,初次见面应当尽量避免有否定对方的行为出现,这样才能造成亲密的人际关系。
当然,这并不是让你不提相反意见,你尽可能地避免当着他的面提出,或者可以借用一般人的看法以及引用当时不在场的第三者的看法,就不会引发对方反射性的反驳,还能够使对方接受并对你产生良好印象。
4.了解对方所期待的评价
人们往往都不满足自己的现状,然而又无法加以改变,因此只能各自持有一种幻想中的形象,或期待中的目标,他们在人际交往中,非常希望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是好的,比如胖人希望看起来瘦一些,老人愿意显得年轻些,急欲提拔的人期待实现的一天等。了解对方的想法及其所期待的评价,就会在交谈过程中投其所好,这样对方就会对你产生好感,产生与你相近的愿望。
小李与小张同是小王的朋友,初次见面,小李深知小张正在做一个减肥疗程,便对小张说:“你看起来好像比你自己说的要瘦好多呀。”小张听了忙问:“是真的吗?”于是愉快地同小李交谈起来。
5.引导对方谈得意之事
任何人都有自鸣得意的事情。但是,再得意、再自傲的事情,如果没有他人的询问,自己说起来也无兴致。因此,你若能恰到好处地提出一些问题,定能使他心喜,并敞开心扉畅所欲言,你与他的关系也会融洽起来,如:作家老杨是一个高产作家,许多文学爱好者慕名前去请教,但杨先生苦于太忙,有时只是草草应付几句,使那些年轻人感到谈的很不过瘾。小徐来请教杨先生,他事先了解到杨先生最近出了一本问题小说,很畅销,杨老师对此也很高兴,便由这本书谈起:“杨老师,您最近出版的那本问题小说我刚刚读完,写的太精彩了,您从蕴酿到写作倾注了不少的心血,您是怎么产生写这部书的想法的呢?”听到小徐这样说,杨老师不觉侃侃而谈起来。
6.坐在对方的身边
面对面与陌生人谈话,确实很紧张,如果坐在对方的身边,自然会比较自在,既不用一直凝视对方,也避免了不必要的紧张感,而且会很快亲近起来。
7.寻找与对方的共同点
任何人都有这样一种心理特征,比如:同一故乡或同一母校的人,往往不知不觉地因同伴意识、同族意识而亲密地连结在一起,同乡会、校友会的产生正是因此。若是女性,也常因血型、爱好相同产生共鸣。
如果你想得到对方的好感,利用此种方法,找出与对方拥有的某种共同点,即使是初次见面,无形之中也会涌起亲切感。一旦拉近了心理的距离,双方很容易做到推心置腹。
8.流露关注之情
表现出自己关心对方,必然能赢得对方的好感。
在招待他人或是主动邀请他人见面时,事先应该多少收集一些对方的资料。这不仅是一种礼貌,而且可以满足他人的自尊,使他感受到你的诚意和热忱。
记住对方说过的话,事后再提出来当话题,也是表示关心的做法之一,尤其是兴趣、嗜好、梦想等,对对方来说是最重要、最有趣的事情,一旦提出来做话题,对方一定觉得很愉快。
初次交谈的禁忌
初次交谈,不能只想着如何打开对方的“话匣子”,而自己却什么也不说。如果只有一方侃侃而谈,很难做到顺利交流。一般情况下,如果对方说7分,那自己就得说3分,这样的分配最恰当。
初次见面想要让对方能够侃侃而谈,除了需要一些技巧外,还要掌握好分寸,不该问的话,不该说的话一定不要去涉及。要先将自己介绍给对方,然后再向对方发问,让对方回答有关自己的事情。如果不这样安排,容易演变成对方只是一味的回话而已。例如:请问您住在哪里?平常都做些什么消遣?家里有几个小孩?像这样单向的交谈,就像是警察盘问犯人一样,会让对方感到不舒服的。在对方说话的同时,如果能够适时地接下话题,谈出自己的看法。双方的谈话也会更加和谐、自然。
如果你与刚认识的人在一起谈话或与人谈论你不认识的人,最好的办法是从一个话题到另一个话题地试着说,如果某个题目不行,再试下一个。或者轮到你讲话时可讲述你曾经做过的事或想过的事,计划旅行或其他我们已经谈过的话题。不要因为片刻的沉默而慌张,让它过去即可。谈话不是竞赛,像跑步一样拼命地冲到终点。
初次交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树立自己的良好形象,以下建议或许会给你有所启发。
1.保持仪表整洁大方,不要不修边幅
穿着打扮以和谐、得体为度,忌讳过分华丽、粗俗或与身份不配。
2.守时讲信用,不要随意违约
每个人都希望别人讲信用、守时间,对说话不算数的人非常讨庆。
3.待人和气,有人情味,不可冷若冰霜
无论生人熟人,权高位低都是人,每个人都有自尊心。以礼相待会令别人对你心存好感,拒人千里之外,没有人情味的人,是不会赢得别人尊重的。
4.乐于助人,不要只顾自己
现在是一个讲究“双赢”的时代,那种一心为己的人最终只会被人识破而众叛亲离。对别人的关心和爱永远是有价值的,人离开了情就是一架机器而已。
所以在跟陌生人说话的时候应该知道,该说的时候要说,不该说的时候就不要说,以免言多有失。有时候保持沉默的态度,多给对方说话的机会,这是一种风度,也是一种礼貌。有的人爱争辩,常以为自己的理由多,可是往往是赢得了言语,却输掉了友谊,引起人家的反感,这就是不会说话的表现了。
交谈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要记住一些必不可少的礼貌用语和一些说话的禁忌
两个人一见面开口说“您好”,则交谈会显得和谐与自然。“请”、“您好”、“谢谢”、“对不起”、“没关系”,这些礼貌用语对我们拥有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要学会发问的方法和回答的技巧
每个人都喜欢保持自我,问他容易回答的问题,问他喜欢回答的问题,给别人发言的机会,这一切都能给人良好的印象。
3.掌握说话的时机
同样一句话,在不同的时候说出来,也许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例如,在某人摔了一跤,爬起来之后,朋友问他“你还好吧?”这样的话可以使两个人之间的友谊倍增,如果换做是在某人事业取得极大成功,朋友们正在为他祝贺时,你贸然的一句:“你还好吧?”别人可能会以为你正给他泼冷水,引起人家对你的不满。
4.不要背后论人长短
人与人之间难免有意见相左之时,当面坦率讲出来,容易被人接受;当面不讲,背后乱讲别人坏话最令人反感,因为对方本身易将心比心地推及到以后,认为你会背后议论他的短处,从而对你采取戒备心理。这样在贬低别人时也损害了自己的形象。
5.不要人云亦云
有些事情我们并不了解,陌生人见面更应慎重交谈,有些事情纷繁复杂,如果统统不加分析地予以传播,一则表现出自己缺少主见,二则难以让对方建立起对你的信任感。
6.交谈中不要自诩自夸
任何人都有或大或小的成绩。然而成绩应由他人去评说。一句自夸的话,往往是一颗丑恶的种子,一旦由你口中播人他人的心田,便会滋长出令人生厌的幼芽。
7.切莫急于应答
假如对方提出的是一个十分简单而又极其明了的问题,你大可不必脱口而出,而应在对方提问完毕后半分至一分钟后才予以回答;对于一个你不想回答而又无法回避的提问,含笑不答是最巧妙的回答。要是对方说话中出现错误,你想纠正,最好先肯定其中正确的成分,然后一一陈述自己的观点。这样,才不能使对方感到尴尬。
8.语言要简洁
初次交谈,不要啰里啰嗦,更不要重复。朴素诙谐的话语,能给人以快感。但是,一个词不管多么新鲜诱人,若出现过频,也会大失光彩,使人顿觉乏味。
9.不要急于告辞
谈话要掌握火候,在双方谈得兴高采烈、融洽无间的时候提出告辞最适宜,而且应选在自己讲完话时,这样做既可节省时间,又可使对方留恋之情油然而生,萌生一种企求能再次见面的愿望。
总之,你若能掌握以上这些技巧。学会与陌生人说话,对自己建立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着莫大的好处。商量的话,关心的话,体谅的话,都会使你拥有许多的朋友。掌握了与陌生人说话的艺术,你就将拥有一片广阔的天空。
怎样说好应酬话
人们都离不开应酬,应酬是一种实现行为目的的手段和工具。应酬的全过程是把你的一份意思传达给别人,使对方受到感应,从而自动的帮助你、迁就你或同意你的要求,接受你的思想意识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应酬能否达到目的,取绝于你能否说好应酬话。
有的人说起话来不伦不类、笑话百出;有的人说起话来扭捏作态,让人浑身起鸡皮疙瘩。说应酬话是人际交往的关键环节,也是一门学问。最常用的应酬话有:见面话、客气话、恭贺话、致谢话、勉励话、赞美话、告别话等。下面我们介绍其中几种:
1.恭贺话
恭喜祝贺是一种常用交际形式,一般是指对社会生活中遇到高兴事的人表示良好的祝愿和热烈的庆贺。通过祝贺表达你对对方的理解、支持、关心、鼓励和祝愿,以抒发情怀、增进友谊。
从语言的表达形式看,祝贺词可以分为祝词和贺词两大类。祝词是指对尚未实现的活动、事件、功业表示良好的祝愿和祝福之意;贺词是指对于已完成的事件、业绩表示庆贺的祝颂。一般说,祝贺总是针对喜庆意义的事的,因此,不应说不吉利的话和使人伤心的话,应讲一些吉利的话,欢快的话,使人快慰和感动兴奋的话。祝贺要注意以下几点:
(1)情景性祝贺总是在特定的情景下进行的,因此一定要考虑到特定的环境、特定的对象、特定的目的,使之具有明确的针对性。
(2)情感性祝贺语要达到抒发感情、增进友谊的目标,必须有较强的鼓动性与感染力。因此要求语言富有感情色彩,语气、语调、表情、姿态等都要有浓烈的感情色彩。大多数成功的祝词本身就是一篇短小精悍的抒情独白。
(3)简括性祝贺词可以事先作些准备,但多数是针对现场实际,有感而发,讲完即止,切忌旁征博引,东拉西扯。语言要明快热情、简洁有力,才能产生强烈的感染力。有些祝词、贺词要进行由此及彼的联想,由景生情的发挥,但必须紧扣中心,点到为止,给听众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
(4)礼节性祝贺词在喜庆场合发表,要格外注意礼节。一般需站立发言,称呼要恰当。不要看稿子,双目要根据讲话内容时而致礼于祝贺对象,时而含笑环视其他听众。要同听者作感情的交流。还可以用鼓掌、致敬等动作加强同听众心灵的沟通,以增强表达效果。
2.勉励话
当别人遇到困难、挫折需要帮助;受到不公正对待渴望公理,受了委屈想要说明的时候,我们应该给以体谅和同情。适时用鼓励的话语去勉励对方。勉励话要能“对症下药”并说得语重心长、真切感人,才能打通思想,给人以信心和力量。
3.告别话
客人告辞,都应以礼相送,可以说些“再见”、“慢走”、“欢迎再次光临”、“以后还请继续指教”等告别话。说告别话的态度要真切、自然,防止出现草率或应付的神情,这样才能使对方有一种值得留恋的余味和友谊绵长的感觉。
对初次来访的人,告别时更应周到、细致些,可主动向他们介绍附近的交通、住宿等情况。
4.道歉话
衷心的道歉是真挚和诚意的表现。它不但可以弥补感情上的裂缝,而且还可以增进感情。道歉话一定要说得诚恳,否则会引起对方更大的反感。可在“对不起”、“抱歉”、“请原谅”等前面加上“很”、“非常”、“实在”等加强程度的词语,然后自责自己的过失,表明自己后悔、难过的心情;也可以适当说明和解释,但不要过分强调理由。
说道歉话要说得堂堂正正,不必躲躲闪闪,因为勇于承担责任、纠正错误,是值得尊敬的行为。道歉还要抓住时机,错过道歉时机,越拖延便越难启齿。
5.恭维话
对交谈者给予恰如其分的夸奖,则受之者会流露出喜悦的表情,但恭维不要过于直截了当,例如说“你是这么聪明的人,一定难不倒,能不能告诉我答案?”让对方觉得你的主要目的不是恭维,这样别人更容易相信你的恭维。
有时候恭维对方的成功效果更好。与其恭维对方的容貌,不如恭维对方的品味和能力。因为品味和能力是自己后天培养出来的,而容貌却是父母给的,不是自己的成功。例如说“你的身材很好”就不如说“你的穿着非常得体”。
注意恭维不能过多,恭维话过多,对方会觉得不自在,也会认为你惯于花言巧语,因而不信任你。恭维得过多,还会妨碍谈话。例如:你频频跟对方说“你真漂亮”或“你好聪明”,对方就得频频表示客气,或者频频回报你的恭维话,你们之间的谈话就往往无法进行下去。
恭维话要有新意。例如:有一头秀发的女孩最常听到的恭维话是“你的头发好漂亮!”而如果你说“你的一头乌发配上一双明亮的眼睛,真是太吸引人了!”这就有新意了。
在对方想听到恭维话时,不要令其失望。例如:你的朋友对你说:“我昨天买了一套西服,你看怎么样?”这时就算你觉得不以为然,也千万别说“不怎么样”或者什么别的话。你应该说:“难怪你一进来,我就觉得你今天怎么特别的精神。”
对方的名字是恭维的话题。如果别人刚刚介绍你认识对方,这时你不妨恭维一下对方的名字如何如何,这样会使对方觉得你对他很感兴趣。
不说话也可以表示恭维,眼光注视对方,流露出正在倾听对方讲话的表情,也会使对方意识到自己很重要,这是“无声胜有声”式的恭维。
留心对方的反应,当对方听到你的恭维显得不自在或不耐烦时,就不要再说下去了。
应酬话应有很多种,只要我们在生活中留心观察,细心揣摩,就能掌握它的要领。只要掌握了说应酬话的艺术,就能在人际交往中如鱼得水。
把握应酬的主动权
从某种意义上说,应酬艺术就是一门寻求主动的艺术。
人们都会有这样的感觉:社会上一些会应酬的人,无论来自天南地北,还是出自三教九流,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主动热情。在需要应酬的时候,他们不仅能够非常老练地按照一定的程序接待人、接触人,而且能够在较短的时间里运用娴熟的技巧了解对方的立场,同时也让对方了解自己的立场与诚意,从而达到请别人帮助自己的目的。即使遇到一些被动的情况,他们也能够凭着自己的丰富经验,紧急调动一些应酬手段,迅速地变被动为主动。这就清楚地表明,应酬中起关键作用的并不是那些外表的接待条件,而是应牢牢掌握的主动权。
一般来说,应酬中存在被动的一方和主动的一方。被动的一方是指在自己单位接待应酬来访者,或者在自己办公室接受电话的一方。主动的一方是指走出本单位、到外单位接洽的一方。这当然是指形式上的主动者和被动者。在实际应酬中,这种主动与被动的关系是会发生变化的。一般有三种情况:
一是形式上是被动者,行动上也是被动者。这是指坐在自己单位,对来访者不会应酬的那一方。如,外单位的人打来电话,接电话的秘书是应酬形式上的被动者。但如果听见电话铃响迟迟不去接电话,抓起耳机后对对方说话很不文明礼貌、不愿给对方找人、不愿回答对方的询问、不愿接受对方委托的事情等,这就使自己在行动上也成为被动者。这种被动就有可能损害本单位的形象,影响同其他单位的关系,甚至毁掉一些到手的经营业务、生财之道或其他好事。对待来访者也是这样,有人主动来访,坐在办公室接待应酬的是形式上的被动者。如果不能很好地应酬,就会在行动上也成为被动者。如:某地委的一位副书记到某县委机关来找县委书记。进了县委办公室后,秘书们都不认识他。有一位秘书只顾看书写字,有两个秘书在那里闲聊闲坐,看到进来一位老干部模样的人,以为又是来闹退休工资待遇的,谁也不去理睬,逼得这位副书记自我介绍说:“我叫张某。”他以为只要说出大名,秘书们总会知道,谁知那几位秘书竟然没听说过这个名字,只是冷冷地说:“你要反映啥情况?坐下说吧。”这位副书记说:“我来找赵书记。”有位秘书说:“给我们反映就行了,赵书记顾不上管你们这些人的婆婆妈妈、鸡毛蒜皮的事。”这位副书记实在没办法了,只好自报家门:“我是张某,职务是地委副书记,人们叫我张副书记,要找你们的县委书记。”此时两位秘书慌了神,赶忙站起来又倒茶,又点烟,又说求情的话,狼狈之状无法描画。如此应酬,把形式上的被动变成了实质上的被动,可谓被动难堪。
二是形式上是主动者,行动上却是被动者。这是指主动求人办事而不懂应酬礼仪的那一方。有的人本来是求对方办事,打电话却使用命令驱使的口气,对方一怒之下挂掉电话,自己陷入被动。到了对方办公室去办事,对方应酬礼貌、周到,自己却连句感谢的话也不会说,坐无坐相,站无站相,甚至翘起二郎腿,显出得意傲慢之色,结果常常因“不识抬举”而成为被动者。
三是形式上是被动者,行动上却是主动者。这是指坐在办公室热情应酬来访者的那一方。来访者登门,形式上来访者是主动方,接待者是被动方,但如果接待者会应酬,主动权很快就掌握在自己手中。来访者一进门,就起身热情相迎,给客人让座,并恰当地使用“您来啦”、“您请坐”、“您有什么事”等礼貌语,使来访者感到亲切、温暖,即使暂时没有时间继续应酬,在客人坐定后说上句“我手头有点急事,请稍候”也会显出主动,不失礼仪。在来访者结束访谈告别时,接待者使用“有事请再来”、“日后常联系”、“请您走好”等礼貌语,这样,接待者始终处于主动地位,应酬效果就相当好。
工作中常常会遇到一些被动的事,应当怎样去应酬呢?高明的应酬就是被动中求主动。否则不仅难于摆脱眼前的被动,还有可能陷入更大的被动。
某公司有两位文字秘书,写作水平都比较高。这一天,经理找到刘秘书说:“后天大会上有个讲话,请你今天起草个3000字左右的讲稿。”刘秘书听后愁眉苦脸,摇头说:“不行,不行,今天写不出来。”经理很不高兴地说:“资料都是现成的,又不要你精雕细刻,你这样的高手一天还不写十几页字?”刘秘书听后,才硬着头皮说:“那可不一定写好。”经理听后很生气。又有一次,经理急着用一份汇报,找到张秘书,让他尽快写出来。张秘书说:“尽管时间有点紧张,不一定让您满意,但请您放心,我会尽力去写,不会耽误您的工作。”经理听后非常高兴。可见掌握应酬中的主动权会有助于您的工作和生活。
聚会时的说话艺术
掌握说话艺术,前题是要清楚什么样的场合说什么样的话。因为说同一句话,场合和对象不同,效果大不一样。每个人每天都要说许多话,可是很少有人考虑说话要注意场合和对象。这毫不奇怪。因为说话就像人们吃饭、走路一样平常,以至于人们习以为常,很少有人仔细地去想想怎样说话?为什么说话要注意场合?自己是不是会说话?等等。人们往往认为自己能说话,能听懂别人表达的意思,这简直就像人知道自己有五官、四肢和身体一样自然,用不着费神去想。其实,大家都知道:熟知的东西不一定真的认识它们,司空见惯的事情往往包含着奥秘。
现代人们各种各样的聚会相当多。聚会的目的在于要相互深入了解,通常人们都采用自我介绍。介绍自己需要注意场合和技巧。有的人口重语少,在自我介绍时像嘴里嘟哝那样说话,不清楚到只能听到姓而听不到名的程度。这样无法给人好的印象。自我介绍时要考虑时间的限制、场所的条件和机会的制约,积极地使对方确认自己。特别是在聚会时,人数较多,自我介绍只能简报“家门”,必要时,可说经历、年龄、特长或兴趣。自我介绍应当简洁,让人听了有印象,没有必要全部说出自己经历,不要占用过多时间影响别人介绍。其次,对于出席的聚会,例如各种委员会、职业方面的团体会、纪念会、婚丧、诞辰、祭祀等等,要考虑好聚会的场合,如何相应地自我介绍,要下一番工夫。自我介绍时绝不应使自己卑下。自我介绍成功的人,日后得到新的发展的实例是很多的。成功的自我介绍,能给人留下深刻美好的印象。一想到自我介绍,就觉得会降低自己的身价,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
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和价值判断。忽视这种准则和判断而说话的人,不管说得怎样动听,对方都不会接受他的美意。每个人心中的城堡都很坚固,城堡中的自我防卫更加强大。要使双方的价值观念一致接近起来,需要持有同情心,需要对对方所持的认识和价值观念的理解。还有,如果你要介绍别人,要充分尊重别人,客观介绍,不要降低别人。人总是很注意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地位。
因此,在介绍他人时,这些细节千万不能马虎。如在宴会上,你引见两位朋友认识,简单地说“这位是某先生,这是某小姐”,无异于在念两个符号。可以改说:“某先生年轻有为,已经是主任了。某小姐去年被选为‘校花’。她出身名门,上次荣获文化奖的就是她的伯父。”如果你说到这种程度,两人都会感到由衷的高兴并对你产生好感。
出席宴会,客人都要互相交谈,说些什么内容好呢?如果宴席是西餐式盛宴,座位大多是固定的,因此,说话仅限于两旁的人,越过两边的人同他人说话是不礼貌的。若两旁是丈夫或亲友的话倒是令人高兴,可说些丈夫或家里的私事,这时谈论朋友或熟人的琐事是不合时宜的。无论关系多亲密,在社交场合一定要和别人说些与宴会气氛相符的话。当然,坐在两边的人有可能是初次见面,根据西方风俗也可能是男女相隔而坐,所以极有可能在你两边的都是陌生的男人。那时你若自始至终默默不语,只顾一味地吃、喝,别人会认为你“没修养,没准儿是为了吃喝而来”,或偶尔别人同你搭话,你也只回答“嗯,嗯”,那会被人当成白痴耻笑。
欧美许多训练有素的绅士,在就座前看见陌生的女人,会殷勤地介绍说:“您好,我叫××。”女士会坐着自我介绍说:“晚上好,我叫……”可我国男人中未受过社交训练的大有其人,无动于衷地坐着,有的还一个劲地吸烟,旁若无人。所以,你应该向自己左右两旁的人主动自我介绍,然后,再考虑说话方式。如,“您住在哪儿?”这样开始还算好,可接着“做什么工作啊?”“哪个大学毕业啊?”这都是忌讳的问题。别人很可能是难以相告的职业或是没上过大学。想知道对方年龄或结婚与否也不能直截了当打听,这是常识。若无论如何想知道,也必须通过第三者。
此外,在宴席间谈论有关政治、宗教、种族问题,这是西方和许多国家餐桌上的忌讳。因为谈论这些很可能引起意见对峙而产生不必要的争论。如果在宴会上大家都谈兴盎然,海阔天空。你千万不要打断他人。而要说些使众人普遍爱听的话题,这样谈话可轻松地进行下去。你若能在宴会上如此潇洒自如,那你一定会显得与众不同。
总之,参加聚会时,要善于谈话与表达,能够使人一见如故,引人注目,显出强者的风姿。社交谈话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必须逐步学会如下要领:
1.不要千方百计去说自己想说的话,而应全力构思对方要听的话,说话的目的不是炫耀自己的长处,而应吃准人们的兴奋点,用寥寥数语使对方兴趣盎然。
2.不要絮叨不休,令人生厌,而应在对方感到回昧无穷而渴望再听时,见机终止,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不要单独与一人长谈,给人以亲疏不一的感觉,应周旋于大众之间,照顾群体的感受。
4.不要表现自己的深奥哲理,而应去表达自己的学识渊博。交谈时,内容应有新有旧、有浅有深、有俗有雅、有远有近、因人而异。
5.不要强烈地表现自己,而应始终抱着谦恭、随和的态度,使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要注意自觉塑造自身角色,自知偏于呆板者应活泼些;自知偏于拘谨者应大方些;自知偏于严肃者应和蔼些;自知偏于轻佻者应稳重些;自知偏于傲慢者应谦逊些;自知偏于卑夷者应尊重些;自知偏于锋芒者应含蓄些,如此注意说话场合,对象,就能使谈话获得最佳效果。
同难缠人的说话艺术
大千世界,各色人物俱全,绝不可能个个都讨你喜欢。而讨厌的人令人头痛、伤脑筋、费精力、耗心血,你必须重视并研究他们。与难缠之人交往,最能锻炼你的社交才能,显示出真功夫。你不必躲避,尽可坦然相对。难缠人大致有这么几种类型:
1.自私自利型
这种人总是以自我为中心,不顾及旁人,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以自我利益为最高利益,稍不如意,则会反目为仇。对这种类型的人的交往原则是:
(1)满足其合理要求,让他认识到,你绝不难为他,该办的事情都办。
(2)拒绝其不合理的要求,委婉地摆出各种困难,巧妙地劝其不要贪得无厌。
(3)办事公平。把你的一切计划、安排、利益分配方案等公之于众,让大家监督,使你自身从直接责任中摆脱出来,这样可以避免他与你没完没了地纠缠。
(4)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做到仁至义尽,令其感激你。必要时,带动他帮助其他朋友,以体会助人的快乐。
同这类人说话要简洁、公开并力求说公平的话,这样他才无话可说。
2.争胜逞强型
这种人狂傲自负,自我炫耀、自我表现的欲望很强,喜欢证明自己比你有才能,比你正确,轻视你,甚至也可能嘲讽你,想把你挤下去。对于这类型的人其交往原则是:
(1)不必动怒。自以为是的人到处皆有,这很正常,其他上司也会有这种下属。对其不必压制,越压越不服,矛盾会越来越严重,他甚至会背后“捅你一刀”。
(2)不必自卑。你就是有再高的才能,也不会在各个方面超过所有的人,谁都既有长处,又有短处。确属自己的不足之处,要坦率承认,并予以改正,这样他便没有理由再嘲讽你。
(3)仔细分析下属这样表现的真实用意。一般下属只有在怀才不遇时才会表露出对上司的不满。如确实如此,就要为之创造条件,展现才能,当许多重担压在肩头时,他便会收敛自己的傲慢态度。对不谙世故者,可予以适当地点拨。语重心长,有理有据的谈话可改变对方的认识。
对这类人说话要充分肯定他,要实事求是,不遮掩。
3.性情暴躁型
心理学家将人的气质分为四种类型:多血质、黏液质、抑郁质、胆汁质。性情暴躁,好冲动,点火即着,不考虑后果,行动如急风暴雨的人即是胆汁型的人。这种气质类型的人如果缺乏文化修养,或存在反社会行为,其蛮横无理、蔑视权威、有恃无恐等习性就将对你构成较大的威胁。对这种人的交往原则是:
(1)这种人一般都比较讲义气,重感情。如果你平素能真心将他视为朋友,多方关照,他会感激并尽力报答你。
(2)这种人头脑简单,你可在平日的谈天说地中,引经据典,纵古论今,分析事理,吸引他向你的思维习惯靠拢。这样,在他冲动时,你才会有劝说的权威。
(3)不要忘了随时赞扬他。这种人是自大狂,喜欢被人吹捧、奉承,不许别人讥讽、否定他。“顺水推舟”的赞扬才可产生“诱敌深入”的效果。同这类人说话要以情打动他,在动之以情的前提下再晓之以理,这样他才能听得进你的意见。
4.自我防卫型
这种人自尊心强,敏感多疑,特别注重他人对他的评价,唯恐上司对自己有不好的看法。一个不满意的眼色也会令其心事重重,郁郁不乐。对人存有戒心,缺乏自我安全感,心理防卫机制较强。对这种类型的人的交往原则是:
(1)尊重他的自尊心,讲话要谨慎,不可流露出轻视之意,多欣赏他的才干,以此博其好感和信任。不要随便否定他的努力及成绩,以防他对你产生敌意。切忌当他的面指责、挑剔别人,也许他会因此怀疑你也在背后议论、嘲讽他,从而敬而远之。
(2)有困难时,多帮助他,多做事,少提建议。建议过多,会让他产生一种压迫感,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你只要做给他看,就达到了指导的目的,并会令其感谢你。
(3)要尽量少同这类人开玩笑,一句简单的玩笑话,他可能会想到很多事情。
同这类人说话要多肯定,少否定;多鼓励,少批评。
如何与寡言者交流
遇事闷头思考一言不发的人,由于想得过多,以至于很少甚至忘却了讲话,让他们开口比让铁树开花还难。但是如果你掌握了同这类人交谈的艺术,你就会打开他的话匣子,甚至能使最沉默寡言、最害羞的人也会开口讲一长串话。掌握如下方法,除了使不愿说话者开口,还可以提高你的听力,促进你与这类人的交往。
通过赞扬引他们说话;直截了当地提问;说一些能引发他们反应的评论;一旦他们开始说话,不要打断他们;对他们要作出看得见的积极反馈。这些方法都可以“打破他们的沉默”。以下我们分五点介绍训练的方法。
1.真诚的赞扬加适当的提问
即使是最害羞的人听到赞扬时也会心花怒放。你要让不愿说话者知道,听众欣赏并感激他们所作的努力,认为他们的专业知识非常有价值。然后你再让他们详细陈述他们的观点。你可以通过简短的提问暗示他们,只有那些有专业背景和知识的人才能回答你的问题。
再沉默寡言再吝啬词句的人,听到如此积极的反馈也会变得平易近人。在听的过程中,类似的“甜言蜜语”会使你得到你想要的信息。
2.直截了当的提问
少言寡语者,即那些只说“是”或“不是”的人会觉得说话越少越自在。你应该利用而不是抵制这一特点。你也可以利用他们吝惜语言的特点,先弄清你究竟想知道什么,然后直截了当地提出只需回答“是”或“不是”的问题,或者提出只需回答一两句话的简短而切中要害的问题。
3.用有趣的话题引发议论
只要有合适的鱼饵,最不容易上钩的鱼也会上钩。为使不愿说话者打破沉默,你要用容易引起争论的陈述或问题做鱼饵。你可以围绕你想了解的主题,很有礼貌地对说话者提出疑问,或者就现有的理论提出反对意见。当自鸣得意的观点遇到挑战,或有机会拆穿一个广为流传的谬误时,很少有人会无动于衷。
4.不要打断对方的话
一旦你想方设法让不愿说话的人开了口,你就要把自己的嘴闭上。做出非常认真倾听的姿态,让对方有继续讲下去的兴趣。如果你在他们说话时插嘴,陈述你的看法,你就会使他们有借口停止说话。而此时,要再想让他们开口会非常难。即使你想到一个重要问题,或有什么高见,你都不要急着说出来,你要等到不愿说话者已经说完之后再把你的见解说出来。
5.作出适当反馈
要想让不愿说话者继续讲话,你需要告诉他们,他们说的细节非常有趣、非常有价值,纵使他们算不上世界上最好的说话者,你还是非常希望他们能继续说下去。但注意,不要用语言来鼓励他们,这只会让他们分心。
你要运用身体语言,通过看得见的信号对他们作出积极反馈。同意时点点头,赞许时微微一笑。有意识盯着说话人的眼睛,就好像他在说一件你从未听过的、有意思的事。
如何应付喋喋不休的人
生活中的一些饶舌的人往往会使人心烦意乱,不知所措。这种人往往在你刚要静下心来读读书、做点学问时不请自到,而且不论主人对他的话是否感兴趣,一味地喋喋不休、胡说乱侃,眼看着金子般的时间被他白白占用,主人却碍于情面不便逐客,硬着头皮勉强敷衍。
为了享有自己应有的一份清静,有必要掌握一些应付饶舌客的方法。
1.以婉言代直露
用婉言词语来提醒暗示来者,比起冷漠无情的逐客令更使人容易接受。如当来客登门时,你可以用羡慕的口气说:“还是你有福气啊,不像我每天都要写到11点才能完成作业。”意思是告诉对方,我可没时间陪你闲聊。又如,“我妈妈上班特累,吃完饭就想睡觉,咱说话小声点好吗?”这话虽是商量的口吻,但分明告诉对方,你在这儿胡侃,会影响我妈妈休息的,请回吧!
2.以字幅代言表
有些饶舌客不仅不会察言观色,而且对语意的理解能力很差,婉转的逐客令往往难以奏效。对此类人,不妨用张贴字幅的方法代替语言,表达出使人一看即明的意思。如在房内贴上“把每一分钟都当成自己生命的一部分,这样的人生才会过得充实和幸福”之类的警句格言,营造出一种努力拼搏、惜时如金的氛围,使饶舌者望而却步。
3.以热情代冷漠
用热情的语言、周到的款待代替冷若冰霜的表情,使饶舌客在主人面前受宠若惊、不敢久留。他一登门,你便笑脸相迎、沏茶倒水,端上糖果,像贵客临门般地忙里忙外,这种过分的热情实质上无异于冷待,此法既不失礼貌,又达到了逐客的目的。
4.以进攻代防守
用主动出击的姿态阻住饶舌客的登门之路,在他登门之前,抢先一步上门,送上一本有趣的杂志或小说并且告诉他:“我借了一本书,特别有意思,只可惜我太忙了,没时间看,先给你看吧。”这样,既联络了感情又谢绝了饶舌客的来访,以进攻代防守,先发制人,其实是一种特殊形式的逐客令。
5.以疏导代堵塞
上述方法都是堵饶舌客登门的方法。其实,饶舌客之所以用闲聊来消磨时光,是因为这种人既胸无大志又无高雅情趣,如果你能对他进行疏导,使他有正事可做,那么他也就无暇光顾你。
如何对付咄咄逼人的人
在与人的交往中。总会遇到一些不通情理、不讲情面的人,他们的嘴很厉害,却不断以咄咄逼人的姿态,非把人逼到死胡同不可。
善者不来,来者不善。你必须以强硬的姿态适当地还以颜色,与其死缠烂打一番,显示你不受欺侮的个性。
咄咄逼人的人,一般是有备而来,或是对自己的条件估计得比较充分,有信心战胜你。说话一般是指向一个地方,对你的要害部位实行“重点攻击”,会令人开始就处于被动位置。
对付的办法有多种,根据情况的不同你可以加以选择。
1.后发制人
这是使自己能站稳脚跟的最有效办法。特别是中国人,更善此道。在中国古代哲学中,关于“以静制动”、“反守为攻”的论述很多。每个人也许都有这个经验:先把拳头缩回来,到一定程度,看准了对方,再猛烈地打过去,打得准,打得狠。
后发制人一般在两种情况下,施行反攻,最为有效。
①当对方到了已经不能自圆其说的时候。咄咄逼人者,其开始锋芒毕露,也许你根本找不到他的破绽。但是,你应该抱着这么一种观念,他总有不攻自破的地方,总是有软弱的地方,只是你还没发现而已,等待时机,一旦其锋芒收敛,想做喘息、补充的时候,这时候你就可以反攻了。
②当对方已是山穷水尽的时候。这时就是对方已经把要进攻的全部进攻完毕,把要打击你的部位打击完毕,而后发现,他连你的“伤口”部位还没找到,其锋芒所指,无非是微不足道的小错误,或者其打击的部位亦不全面,从本质上动摇不了你,这就是所谓的“山穷水尽”。他技穷之时,也是你反守为攻之时。
2.针锋相对
针锋相对即是以对方同样的火力,向对方进攻。对方提什么问题,你就给予十分肯定或否定的回答,丝毫不退让,一点儿也不拖沓,也不沾泥带水,使对方无理可寻。
3.装作退却,设计陷阱
假如对方的问话是你所必须回答的、不能推辞的,而又要对方跟着你的思路走时,你可以装作退却。对方乘机逼过来,你把他带得远了,让他完全进入了圈套,然后再回过头来对他反击。
4.抓住一点,丝毫不让
这是在你几乎无计可施的时候,对方话锋之强烈,火药味儿之浓,使你无法反击,他提出的重大问题,你却无法一一回答,这种情况下怎么办?迅速找到他的谈话内容中的一个小漏洞,即使再微不足道也无所谓,可以把这一点无限扩大,使其不能再充分展开其他的问题。
5.胡搅蛮缠
胡搅蛮缠是当你理亏时,被对方逼到了死角,而又实在不想丢面子,就可以乱缠一番,把没有理的说成有理的,把本来不相干的事物联系在一起,说成是很有联系的事物,把不可能解决的、不好解决的问题与你的问题扯在一起,以应付对方的连串进攻。
胡搅蛮缠是一种不得已的办法。在某种程度上是不正当的,但却也不失为一种自我保护的方法,特别是当对方欺人太甚、丝毫不留情面的时候。另外,用胡搅蛮缠的方法,可以先拖住对方,以便有时间考虑真正的对付方法。
道歉的原则、范围和要领
每个人都难免犯错误,与人交往更是难免不说错话。如果你的言行出现了错误,给他人带来了精神上的巨大痛苦和经济上的巨大损失,你就应及时地向对方承认错误,真心道歉,以求得对方的谅解和宽恕。固执己见,从不认错道歉的人,很难在社会交往中受到尊重,更不会有真心的朋友,甚至有时还会受到道德舆论上的谴责和人格、形象上的损害。
那么面对自己的过失应如何向对方道歉呢?这就需要你首先要掌握道歉的原则和要领。
1.道歉的原则
道歉必须掌握两个原则:一是要诚恳;二是要及时。
诚恳和及时,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
(1)真心向对方表示自己的醒悟,并希望能得到谅解。三国时,公孙渊在辽东割据,非常害怕曹操的征讨,就给孙权写信说要归顺东吴。孙权决定派军队带着钱财去支援他,并封公孙渊为燕王。大臣张昭极力反对孙权这样做,认为公孙渊不可靠,两人为此发生了激烈的争执,孙权最后未能采纳张昭的意见。张昭一气之下,不去上朝。孙权也生了气,派人把张昭家的门堵上了。张昭更不示弱,让家人在门里又堵上一层。后来公孙渊杀了孙权派去的人,孙权这才认识到张昭的意见是对的,于是几次到张昭家去认错,张昭就是不见他。
一次,孙权又来到张昭家门口,高声喊张昭的名字。张昭仍卧床不起。孙权派人烧他的门,本意是想逼张昭出来,但张昭却让人把窗户也关上了。孙权一看,连忙让人把火扑灭,自己一直在张昭的门前站着。
后来,经过儿子的劝说,张昭终于露了面,孙权一看,非常高兴,赶紧把他让到自己车上,一路上自责不已,请张昭原谅。从此,君臣和好如初。
(2)表示捐弃前嫌,希望得到帮助。1754年,华盛顿还是一位上校,率领部下驻守在亚历山大里亚。有一次选举弗吉尼亚议会议员时,一名叫威廉·佩思的人反对华盛顿所支持的候选人。
据说,华盛顿与佩思在关于选举问题的某一点上发生了激烈的争论,他说了一些冒犯佩思的话。佩思把华盛顿一拳打倒在地。华盛顿的部下马上赶了过来,准备替他们的长官报仇。华盛顿当场予以阻止,并劝他们返回营地。
第二天一早,华盛顿递给佩思一张便条,要求他尽快地到一家小酒店去。
佩思如约到来,他是准备来进行一场决斗的。令他感到惊奇的是,他看到的不是手枪而是酒杯。
“佩思先生,”华盛顿说:“犯错误乃人之常情,纠正错误是件光荣的事。我相信昨天我是不对的,你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满足。如果你认为到此可以解决的话,那么请握住我的手让我们交朋友吧。”
从此以后,佩思便成了一个热烈拥护华盛顿的人。
(3)表示承担责任,希望得到理解。20世纪50年代,民主德国总理来中国访问,拟签中德友好互助条约。按照国际惯例,公布要按双方约定的时间同时进行。然而由于记者的疏忽,在条约未签订时,就提前发了消息。周恩来总理看到报纸,立即打电话向已到外地访问的民主德国总理表示歉意。
当天下午他把有关领导和记者请到办公室开会。在了解问题发生的经过后,他说:“我只在国务会议上提醒记者暂不发表,却没在人大常委会上向记者交代,结果出了问题,这是我的疏忽。”然后,总理才对有关人员指出错误的性质、影响,及各自应负的责任和教训。周总理这种主动承担责任的道歉方法,使民主德国总理很受感动、并表示谅解。
真正的道歉并不只是承认错误,而是要承认自己的言行破坏了彼此间的关系。通过道歉表示你对这个关系十分重视,并希望重归于好,这样不仅可以弥补破裂的关系,而且还可增进双方的感情。那么哪些情况需要我们道歉呢?
2.道歉的范围
在下列情况下,都应向对方表示歉意:
(1)同学、亲友和老师托付自己办的事情未能办好;
(2)自己失礼、失手时;
(3)无意中碰撞了他人;
(4)在拥挤的街道、公共车辆上挤了他人或踩了他人的脚;
(5)在食堂排队买饭碰落了他人的餐具;
(6)在商场购物时拿错了东西;
(7)因有事需要打断他人的谈话;
(8)打扰了别人的工作和休息;
(9)敲错了他人的房门或叫错了姓名;
(10)记错了话、触及了对方的隐痛,使对方不高兴;
3.道歉的要领
(1)要有真挚诚恳的态度,消除耻辱感。有人认为向人道歉是一种耻辱,这是因为他未能正确认识道歉的作用。
隋朝时,隋文帝命令刑部侍郎将辛檀斩首。刑部侍郎赵绰说:“按照法律,辛檀不应斩首,我不敢奉诏!”隋文帝很生气,对赵绰说:“你爱惜辛檀就不爱惜自己吗?”命令左仆射高颖将赵绰斩首。赵绰说:“陛下宁可杀臣,不得杀辛檀!”赵绰被押上朝堂,剥去衣服,准备斩首。隋文帝又派人对赵绰说:“你究竟想怎样?”赵绰回答:“执法一心,不敢惜死!”隋文帝有所动心,便命令放了赵绰。第二天,隋文帝公开向赵绰道歉,并对他勉励一番。
(2)要堂堂正正,不奴颜卑膝。勇于道歉,敢于检讨自己,纠正错误,是一种美德,是令人尊重的,大不必羞羞答答、躲躲闪闪的,也不必夸大其词,一味地自责,甚至于往自己的脸上抹黑。这样,别人不仅不会接受你的道歉,反而会觉得你太虚伪,缺乏真心。
(3)如不能马上道歉,日后应找准时机,及时表示歉意。着名文学家闻一多,早年曾是“新月派”诗人,因观点不同,曾与鲁迅有些过节。后来,当他发现是自己错了时,鲁迅先生已经逝世了。于是在纪念鲁迅先生的大会上,他当众表示自己对鲁迅先生的深深歉意。他说:“反对鲁迅先生的还有一种自命清高的人,就像我这样的一批人。”讲到这里,他忽然转过头去,望着墙上挂着的鲁迅像,深深鞠了一躬,然后说:“现在我向鲁迅忏悔:鲁迅对,我们错了。当鲁迅受苦受难时,我们都正在享福。如果当时我们都有鲁迅那样的硬骨头精神,哪怕只有一点,中国也不会像现在这样了。”对于闻一多这种坦诚直率的品德,与会者无不报之热烈的掌声。
当然,如果你觉得道歉的话说不出口,或者是由于某种场合的特殊性不便说出口,不妨用别的办法来替代一下也可以。比如,送一束鲜花,一个微笑甚至做一个动作,递一个眼神等等。
接受道歉和向人道歉一样,也需要掌握技巧。有一位母亲,孩子们向她道歉后她总要搂抱和亲吻他们。她说:“我要我的孩子明白,他们不必为了得到爱而隐瞒干过的错事。”只要有爱存在,就会有谅解。
与人交流时应注意的禁忌
1.在任何情况下,一切争辩都应该避免
你喜欢和人争辩,是否以为你可以用议论压倒对方,就会得到很大的益处呢?其实,这样你必然压不倒对方。即使对方表面屈服了,心里也必悻悻然,你一点好处也得不到。好争辩会损害别人的自尊心,因而对方会对你产生反感,因此失掉一些朋友。好胜是大多数人的特点,没有人肯自认失败的,所以一切争辩都是不必的。如果能够常常尊重他人的意见,你的意见也必被人尊重。如此,你所主张的,就会很容易得人拥护。你可以实现你的主张,你可左右别人的计划,但不是用争辩的方法来获取。
2.用质问式的语气来谈话,是最易伤感情的
许多夫妻不和睦,兄弟失和,同事交恶,都是由于一方喜欢用质问式的态度来与对方谈话所致。除遇到辩论的场面,质问是大可不必的。如果你觉得对方的意见不对,你不妨立刻把你的意见说出,何必一定要先来个质问,使对方难堪呢?有些人爱用质问的语气来纠正别人的错误,这足以破坏双方的情感。被质问的人往往会被弄得不知所措,自尊心受到极大的打击。尊敬别人,是谈话艺术必须的条件。把对方为难一下,图一时之快,于人于己皆无好处。你不想别人损害你的尊严,你也不可损伤别人的自尊心。
3.对方谈话不妥时,要公正地批评和赞扬
对方谈话中不妥当部分,固须加以指正,但妥当部分即须加以显着的赞扬,对方因你的公平而易于心悦诚服。改变对方的主张时,最好能设法把自己的意思暗暗移植给他,使他觉得是他自己修正,而不是由于你的批评。对于那些无可挽救的过失,站在朋友的立场,你应当给予恳切的指正,而不是严厉的责问,使他知过而改。纠正对方时,最好用请教式的语气,用命令的口吻则效果不好。要注意保存或激励对方的自尊心。
4.千万不要故意地与人为难
有的人专门喜欢表示自己与别人意见不同。这种处处故意表示自己与别人看法不同的人,和处处随声附和的人一样,都是不老实的。口才是帮助你待人处世的一种方法,没有人愿意做一个口才很好、却到处不受欢迎的人。不要为了要表现你的口才,而到处逞能,惹人憎厌,口才一定要正确而灵活地表现。
5.对于你不知道的事情,不要冒充内行
不懂装懂是一种不老实的自欺欺人的行为,你知道多少就说多少,没有人要求你作一个百科全书。即使一个很有学问的人,也必有所不知。所以,坦白地承认你对于某些事情的无知,这绝不是一种耻辱。相反地,别人会认为你的谈话有值得考虑的价值,因为你没有虚伪,没有吹牛。
6.别对陌生人谈论你的个人生活
例如你个人的成就,你的富有,或是你的儿子怎么了不起。不要在公共场合把朋友的缺点和失败当做谈话的资料,不要老是重复同样的话题,不要到处诉苦和发牢骚,诉苦和发牢骚并不是一种良好的争取同情的手段。
当你说不下去时怎么办
在交谈实践中,不少人可能都有这样的经历:引出某个话题后,自己刚讲几句便感到没什么可说的了,或者刚三个回合双方都同时觉得没词了。从交谈艺术的角度看,这种“卡壳”的现象就是由于交谈话题展不开而引起来的。
为什么会出现交谈话题展不开的情况?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参与意识不强烈,交谈是双方或多方参与的语言交际活动,因此,无论是正式交谈还是非正式交谈,参加者的合作精神和意识就显得特别重要。参加者或互有成见,或别有心思,或情绪不好,或自卑怯场,都会影响和挫伤交谈对方的积极性,进而制约交谈话题的深入展开。第二,交谈话题不理想。好话题的标准是:至少有一方熟悉,能谈;大伙感兴趣,爱谈;交谈有所得,有益。如果话题不符合参加者的兴趣、爱好、心理以及当时心情,或过于艰深,超出了大家的知识范围;或容易惹是生非,制造矛盾;或涉及参与者个人的隐私;或无聊,低级下流,一般来讲都会破坏交谈的兴趣,甚至压根儿谈不下去。第三,不了解展开方法。话题的展开不可能有固定的不变模式,但从交谈实践来看,对行之有效的带有规律性的方法和技巧毫无了解或知之不多,势必会影响交谈话题的进一步展开。
只有情况明了,才能方法准。从上述分析不难看出,要使话题谈得下去,而且谈得有意义,参加交谈者首先要端正态度,即交谈者首先得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和大力合作的精神,要善于调控自身情绪和抑制孤傲、猜忌、不屑一顾等不健康心理。其次,交谈者自身平时要不断加强知识修养,交谈时要尽可能选择大家喜欢谈而且能够谈的话题。此外,在现实的交谈活动中,交谈者则要特别讲究展开话题的方式和方法。一般来讲,展开话题的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激励法
这有两种情况:一是当对方言之有理,谈锋正健,有利于深化交谈主题时,就要鼓励对方把话继续说下去,从而使对方作更详尽、更明确、更清楚的阐述。其具体方法是:(1)要对方补充说明。(2)提问。(3)适时插话,或简述你过去的同样经验以印证说话者的观点;或直接表达你对说话者的观点的理解、赞同。(4)注意变换答语,别老是“是”、“说得对”。(5)保持目光的接触,利用积极的面部表情和身体反应。二是如果对方向来沉默寡言,或因故缄口不语,就要采取积极的言语技巧给予赞扬和鼓励,以刺激其交谈兴趣,如:“小王在这个问题上很有研究,我们听听他的意见。”
2.诱导法
抓住对方谈话的内容,顺水推舟,给予适当的引导,以便交谈深入进行。这类引导语很多,如:“你这话很关键,如果大伙就此能取得共识,问题恐怕就容易解决了。”若深谈不下去,也可以直接提出有关话题的某方面问题,引出大家的交谈兴趣,比如说:“事出有因,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3.补充法
在交谈过程中,如果发现对方的谈话有不够全面、不够深刻之处,可以抓住机会予以巧妙的补充,从而促使交谈话题得到全面深刻的展开。此方法在交谈实践中是经常被使用的。要引起特别注意的是,千万不要为显示自己的地位显要和见解高明而没有什么补充也要“补充”一通。
4.举例法
不少人都有这样的感受:同一个话题,别人讲起来头头是道,实实在在,而由自己来讲总是干巴巴的,几句话一出便无话可说。显然,善不善于运用举例法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其实,说话和做文章一样,都需要借助具体材料来说明和展开论点。在交谈中为了支持自己的见解,列举一些事例可以起到说明和论证的作用,同时也有助于整个交谈话题的展开。为了表示赞同对方的论点,举例可使对方感到交谈得很投机,有利于拓展话题,就是列举反对或否定对方论点的事例,也可引起对方的思考,进而也有益于对方交谈话题的深入讨论。当然,举例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因而选择的事例一定要切旨和典型,断不可滥用。
如何开始话题
一大堆无趣的人坐在一起,面面相觑,却没有人出来找话题,这是最令人尴尬的情形了。此时,正是你开始显示自己才能的大好机会,相信你不会错过。
首先,开场白要让谈话对方接得下去,有些人说话是给自己听,别人的反应如何不在他们考虑之列,这样是无法进行有效沟通的。因此任何开场白得要让对方接得下去。谈话前要考虑气氛好坏、关系深浅和自己的谈话目的,再来选择适当的谈话主题。
一般而言,开场白有三种不同的方式:一是提出问题,二是陈述事实,三是说出意见。比较保险的做法是谈论对方或自己的专长、目前进行的工作或最近发生的新闻事件。你要考虑到哪些话题适合用来刺激沉默寡言的人,要刺激这些人的心灵,让他们发表意见,不妨引入以下几方面的话题:爱国、感恩、尊荣、宽宏大量、仇恨、道德,等等。为了掌握谈话气氛,你要善于从对方的开场白判断他的心理状况。例如当你问候别人“你好吗?”对方的回答是:“哎!别提了。”这时候你几乎可以断定他会向你大吐苦水。相反地,如果对方用兴奋的语调回答说:“好极了,你怎么样?”你可以断定他的心情很好。要注意的是,即使对方说:“好极了,你怎么样?”如果他的声调很平,这显示他的心情一般,并且不想与你深谈下去。
如果你是唯一的谈话圈子以外的人,不了解他们谈论的事情及其目的,那你最好的话题是问问题:这个城市它的特征、历史、设施、未来的计划等,人们喜欢谈论自己,而他们所从事的职业、所居住的城市都是自我的延伸。当然,不要对这些话题发表负面意见。如果在场的有领导,你想得到权势人物的重视,或想让主管知道你这个月的业绩是如何突出,通过第三者进行推介比自我介绍效果要好得多。当然,这个“第三者”应该是你比较熟知的人。
谈话时你要把握由闲聊切入正题的时机,培养这样的本能当然很重要,但也有些技术性的规律,比如应仔细观察哪些人加入或退出了谈话圈子?别人对闲聊是否表现出厌烦?以及自己还有多少时间可以准备,等等。如果对方资历很浅,他可以从简单问题入手,使对方感到轻松,因为一上来就谈论宇宙人生或经济状态的大问题往往使人有窒息的感觉,所以当你要引出新话题时,可以先抛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当别人感到比较放松时,再转入较深的话题。
如果对方是经验丰富者,你可以多请教意见,少要求信息,如果你问的是信息方面的问题,你可能说得上来,也可能说不上来,前者让他觉得他知道的事情你也知道,后者则会让他觉得自己是个傻瓜。请教别人意见就没有这样的风险,被请教的人通常觉得非常受用。不管他对问题的了解程度有多少,多少都能发表一些看法。你越是重视他的意见,他就越觉得受用。在谈话中,要注意提出新的资料与看法,不要甘于做个应声虫。特别是当别人提出他的看法的时候,即使你完全同意他的见解也不要只是点头或是说“再对不过”这样的话。相反地,你应该提出新的资料或看法。这就像打网球一样要有来有往,即使你球技并不怎么高明,也不能只是静静地站在场上唱独脚戏。
要注意每个话题的时间该有多长,话题的长短完全要视不同话题的价值及谈话人的兴趣而定。一般而言,节奏关系到谈话有趣与否。如果一个话题“熄火”了,别试着再去“发动机器”,而应转移到新话题上。除非你们所谈论的事情对某人特别重要,否则每5分钟转移一下话题比较合适。
有的时候我们必须给人惊喜或提起别人的好奇心。在这方面,我们有3种方式调整谈话的节奏,这包括升高或降低音调,加快或减慢说话的速度以及增加或减少情感的成分。通常任何细微的改变都能引起别人的注意,这就看每个人的临场发挥了。
怎样正确地插言
有些人缺乏语言交际的基本能力,又不讲究场合和对象,成为不受欢迎的插言者,这是十分让人难堪的事。为了避免大家重蹈覆辙,请注意下列细节:
1.避免“强迫推销”
不要在别人不喜欢的时候插话。虽然你可能是出于好意,但也要视别人的意愿而定,比如你请人吃饭或约会,如果带有“强迫推销”的意味,是不会有好效果的。
2.不要对无伤大雅的玩笑话反应过度
有次一位主管上班迟到,他开玩笑说这是因为昨天他家跑进来一只大蟑螂,大到可以拉动他的拖鞋。于是大伙笑成一团,而他也得意非凡,认为自己居然能够讲出这么好笑的笑话。有的人就是这样,面对这类无伤大雅的玩笑话我们最好是听过就算,过分计较只会让每个人都感到尴尬。
3.避免问过于不着边际的问题
类似问题包括“应该如何对付贫穷”或“今天的年轻人到底出了什么问题”等等。这些问题会让人不知道从何答起。如果你将问题的范围缩小,你会发现别人很乐于回答。
4.不要闯入别人的机密谈话
这样的谈话有一定特征,比如谈话的人挨得很近,对任何走过身旁的人都紧盯不放,等等。如果你不小心闯入了这样的谈话,应该马上道歉,并立即离去。
5.知道应该避免哪些话题
为了避免不愉快的场面出现,最好不要涉及宗教、种族、家庭、经济、恐怖势力、对他人的批评等方面的话题。个人问题诸如你前夫如何酗酒,你女儿如何吃药,也不会有什么人会感兴趣。
当然,也有些时候,有些人喜欢谈论这些话题,不过还是要小心,以免落入对方的陷阱。
6.如果你对答案没有兴趣就不要提出问题
对方马上会看穿你是没话找话。比如这样的问题:“你不是很爱读书吗?告诉我最近又读了什么书?”这些问题会让对方觉得自己像个傻瓜。
7.避免说些不言自明的话
如果你说:“时代真的不同了。”你可能得不到任何回应,这不表示你的话复杂难懂,事实正好相反。因为这是每个人都知道的事,所以对方无从回答。
8.对自己不懂的话题应保持沉默
另一方面的情形是,如果某位仁兄在大谈核分裂的原理,那么你不必指望他在10分钟内为你上堂高级物理课。你可以继续听下去以求多少学点东西,也可以悄悄走开。另外,不要对你不感兴趣的话题询问细节。
9.在说错后找寻补救之道
我的朋友小郑是这方面的高手。他讲话有时不经大脑,结果是大家全都默不作声。知道说错话的他有个救命绝活,那就是说:“嘿嘿!我刚才的话实在不高明,但它至少让各位打发1分钟的无聊时间。”这时候也会发现同情或体谅的笑容。如果这还不奏效,你只有闭上嘴巴一两分钟,再找个新的话题。
学会说些善意的谎言
一般说来,说谎是不诚实的表现,是一种不良品质。但是,从来没有撒过一次谎的人,世界上是没有的。有位作家说:“我们几乎在会说话的同时,就学会了撒谎。”从某种意义上讲,说谎,成了人们交往与沟通中的一种生活必需。
真诚“谎话”可分为四种:
1.善意的“谎话”
这种谎话是出于对别人利益的考虑,从善良的愿望出发,去编织一些谎话。例如,对癌症患者撒谎说不是癌,以免病人受到刺激,使病情恶化。对生病的孩子撒谎说药不苦,是为了让他把药吃下去,治好病。对老人说他长得年轻,是为了满足他的心理需要,让他生活得更带劲儿。对妻子炒的菜虽感咸点儿,但却说味道好极了,是为了珍惜她的劳动,保持她烹调的积极性。
2.应急的“谎话”
或者害怕对方斥责,为逃避恐惧而撒谎;或者身处进退两难境地,找借口婉拒朋友之邀而撒谎。比如,恰好要陪妻子上街,或与情人约会,这时只好找借口婉拒朋友之邀,也就是在不破坏朋友情绪的原则下,以谎话作为拒绝手段。
3.调侃的“谎话”
在言谈中,为了强调言谈内容的情景,故意把未曾发生过的事编入事实,以增强谈话气氛,英国着名作家、戏剧家兼评论家肖伯纳即说过:“我开玩笑的方法,就是编造真实。编造真实乃是这个世界最有情趣的玩笑。”
4.社交的“谎话”
在社会生活中起着润滑剂的作用。例如,客人的孩子摔坏了杯子,我们会说“没关系,早就想换新的了”,其实未必如此,不过是为了减轻客人的心理压力而已。招待客人时,主人头痛欲裂却装出笑容,以免扫大家的兴,让客人多玩一会儿,其实早就盼客人散去,好上床休息。这种“谎话”具有牺牲自己利益,顾全别人的功能。
当然,讲这种“谎话”,必须记住:你的“谎话”必须是以成人之美、避人之嫌、宽人之心、利人之事为目的。“谎话”的设计应该是自然可信的,任何紧张造作和夸大其辞,都会引起听者的怀疑和反感。这种“谎话”使用频率不应太高,更不能真谎混合使用,否则,别人会认为你是个虚伪的人,即使是以利他为目的的那份情,也将付诸东流。
说赞美话应记住哪些要点
赞美有时候没有必要刻意修饰,只要源于生活,发自内心,真情流露,就会收到赞美之效。但要更好地发挥赞美的效果,则需要考虑以下6个要点。
1.实事求是,措词恰当
当你准备要赞美时,首先要掂量一下,这种赞美,对方听了是否相信,第三者听了是否不以为然,一旦出现异议,你有无足够的理由证明自己的赞美是有根据的。所以,要当心,赞美只能在事实的基础上进行,不可浮夸。
赞美的措词要恰当。一位老师赞美学生们:“你们都是好孩子,活泼、可爱、学习认真,做你们的老师,我很高兴。”这话很有分寸,使学生们既努力学习,又不会骄傲。但如果这位老师说:“你们都很聪明,将来会大有出息,比其他班的同学强多了。”这样就会使学生们傲气,造成不良影响。
2.赞美要具体、深入、细致
抽象的东西往往不具体,难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若称赞一个初次见面的人说:“你给我们的感觉真好。”这句话一点作用都没有,说完便过去了,不能给人留下任何印象。但是,倘若你称赞某个好推销员,可以说:“小李有一点非常难得,就是无论给他多少货,只要他肯接,就绝不会延期。”挖掘对方不太显着的、处在萌芽状态的优点,发掘对方的潜质,增加对方的价值感,这样,赞美起的作用会更大。
3.赞美须热情
漫不经心地对对方说上一千句赞扬的话,等于白说。缺乏热情的空洞的称赞,不能使对方高兴,有时还可能由于你的敷衍而引起反感和不满。“嗯,你这条围巾挺漂亮的。”谁都明白这是一种敷衍。若具体地说:“这条围巾挺漂亮的,和你衣服的颜色搭配起来很协调。”显然比空洞的赞扬有吸引力一些。
4.赞美多用于鼓励,鼓励能让人树立起自信心
自信是成功的一半,用赞美来鼓励对方,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尤其在“第一次”。干任何事情,都有开头,有第一次,如果对方第一次干得不怎么好,你也应该真诚地赞美一番:“第一次有这样的成绩已经不容易了。”对第一次唱歌的人,第一次写文章的人,第一次……的人,赞扬是对他们最好的帮助,将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5.借用第三者的口吻赞美他人
赞美随时随地都能听见,而对面或直接地赞美对方,总给人留下不大好的印象,有点儿恭维奉承之嫌。若换个角度,换种说法,也许就好多了。以“第三者”的口吻来赞美对方,说:“难怪某某一直说你很不错,今日一见……”可想而知,对方一定很高兴。以“第三者”的口吻来赞美,更能得到对方的信任和好感。因为在一般人的观念中,“第三者”说的话是较公正的。因此,当面赞扬一个人,有时会令人感到虚假,疑心你是否真心,而间接地在背后赞美对方,使对方感到你对他的赞扬是真诚的。
6.赞美要注意适度
过度的恭维,空洞的奉承,或者恭维、奉承频率过高,都会令对方感到难以接受,甚至感到肉麻,令人讨厌,结果适得其反。只有适度的赞美才会令对方感到欣慰。适度因人、因时、因事、因地而异,需要不断摸索积累,掌握好这个“度”。
如何引荐和介绍朋友
在社交场合中,介绍与被介绍是很重要的一环。你把你的朋友介绍给另一个朋友,你被你的朋友介绍给他的朋友。通过介绍,新的友谊得以形成,新的同事得以相识,彼此间的志趣得以了解,业务上的接触也从此开始了。但介绍朋友也有些技巧,否则就白费了你的一番美意。
其一,在介绍过程中,先提到某个人的名字以表尊敬。
其二,当介绍陌生男女相识时,通常先把男子介绍给女子。当然也有例外,如果男士的年纪比女子大很多时,则应将女子介绍给那位男性长者,以表示对长者的尊重;年轻者被介绍给年长者,以表示对长者的尊敬;地位低的被介绍给地位高的。如果在被介绍相识的两个人或几个人中,有一位地位较别人高,宜将别人先介绍给他。
其三,当双方性别相同,年龄地位相当,未婚者通常被介绍给已婚者,除非未结婚的人年龄比已婚者大很多。介绍时,通常后被介绍者应趋前主动伸出手来,与对方握手。握手后,双方应寒暄几句,如随身带有名片,可以互换名片。介绍时还应注意自己的体态:趋前,微笑,点头,目视对方,举止端正得体。
其四,根据介绍的场合、对象,介绍可分为正式介绍、非正式介绍、自我介绍三种类型。
正式介绍是指在较为正规、郑重的场合进行的介绍。正式介绍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介绍时一般先说“请允许我向你介绍……”第二,如果将女士介绍给男士,应有一个类似征求意见的表示。第三,当给双方介绍后,介绍人不应马上离开,避免双方因初次接触而感到尴尬。
非正式介绍指在一般地、非正规场合中进行的介绍。在这种场合,不必过分拘于礼节,完全可以依你与双方关系的密切程度和当时的情形,做较为随便的介绍。介绍时语言也比较简单、活泼,也不妨加上“这位是”、“这就是”之类的话,以加强语气。当向众人介绍自己的朋友时,可直接说:“诸位,这位是我的朋友某某。”
自我介绍是交际场合中常用的介绍方式,它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打开人际交往大门的一把钥匙。在社交场合,如果主人无法抽身介绍,或者忘记了介绍,你就应先做一下自我介绍,表明自己的身份。这样,沉默被打破,彼此便可做进一步的交谈了。有时为了结识某人,在没有介绍人的情况下,也可以直接进行自我介绍。自我介绍中,还可以先请问别人的姓名。如能找出你与对方的某种联系,将使彼此更容易沟通。自我介绍时应注意及时、准确、清楚。
介绍时还应注意:介绍时,要先打招呼,使双方有思想准备,不至于感到唐突;要注意先后顺序;语言要清楚明确,不能含糊其辞,使双方记不清或记错对方的姓名;要避免过分赞扬某人,不合时宜的吹捧会使被介绍者尴尬,介绍者本人也会给人留下不良感受,从而使被介绍的双方产生反感,造成难堪局面;介绍后的停留时间要适当,一般应稍停片刻,引导双方交谈,待他们能够交谈后,再借故离开。
另外,在介绍时,最好把对方的供职机关或就读学校顺便说出。至于旧式介绍双方籍贯的办法,对长一辈的还是可以采用。介绍人如果能找出双方的某些共同点更好,这样会使双方的谈话更为顺利。
如何请客
请客吃饭作为人际交往中的一种礼节性行为,发出邀请是第一个步骤,恰当邀请可以为交际的顺利和成功提供条件、奠定基础。为此,我们应该做到:
1.选择合适的对象
确定邀请对象是邀请首先应该解决的问题。而邀请对象的选择,必须根据交际的目的而定。就一般的情况而言,下棋应请棋友;跳舞要请舞友;打球当请球友;乔迁、喜丧则请亲朋故旧;开业剪彩就该请有利于工作展开、业务往来,便于协调社区关系及从事传播等新闻媒介方面的客人……
邀请的对象自然是能给你带来帮助的人,但有时也需要一些其他朋友作陪,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就应当精心安排,选择邀请对象,要根据交际的性质、需要,及宴会规模的大小等,遵循先主要后次要,先亲近后疏远的原则,来划定邀请范围,依次确定邀请名单。
此外,还要适当考虑邀请对象的学识、年龄、地位、性格的差异和他们相互间的关系等,以防邀非其人,破坏邀请对象间的关系和谐,给你的交际带来不便和麻烦。
2.采取恰当的方式
采取何种方式邀请,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交际的性质、对象而定。学者、专家、领导等,大多工作忙、时间紧,对他们最好提前相约,以便他们做好工作调整、时间安排;闲暇时间多、工作容易调度的早点约定,自然更好,而即使临事而请,一般也能随请随到;对某团体的要人,公开邀请,甚至借助传播媒介,就既能体现公正无私,光明磊落,又利于引起关注,促进宣传,扩大影响;而朋友密谈则悄悄地进行更利于避开旁人的视线,保证交往活动的隐蔽性;一般的往来、一般的亲友,打个招呼、通个电话、捎个口信儿也就可以了;比较重要的工作联系、业务关系、公关事务等就必须采用相应的公文格式,如发书信、寄请柬等。或者按照一定的规格派专人传达、亲自登门,以示重视、郑重和尊重。总之,邀请的方式要因事而异,因人而异。
3.注意“行”、“便”、“诚”
(1)“行”即邀请的可行性。某人办了一家餐馆,开业剪彩,非要请某市长亲临,来装门面,作宣传,谁知久请不到,一拖再拖,最终也没请来,白白浪费了时间。所以邀请要量力而行,既不强人所难,也不为所不能为。
(2)“明”就是明确、明白。邀请前一定要明确宴会的时间、地点、活动内容、邀请对象等,以便心中有数,做好邀请。还需将上述事项向邀请对象传达明白,以利其接受邀请,担负相应的角色,准时赴约。
(3)“便”就是尽可能地为邀请对象着想,为其提供来往、交通等方面的便利。王老板想请张教授帮他解决一个科学难题。张教授年事已高,行动不便,原本打算拒绝,没想到王老板竟派了专车接送,专人护理,使张教授很感动,改变了主意。这样与人方便,自己方便,利人利己。
(4)“诚”就是真诚相约,不虚情假意,不违约、不失信。有人曾邀请几位朋友到他家去做客,朋友信以为真,谁知他却是虚意敷衍,让朋友吃了闭门羹。他这种失礼行为,使朋友非常气愤。事隔多年,提及此事,朋友仍然耿耿于怀。这么邀请耍弄了别人,失去了朋友,岂不害人害己!
打电话应注意哪些礼仪
1.打电话时要简短,而且声音要柔和
我们不知道别人有多忙,或甚至认为施压给他为理所当然,这是不对的。千万不要浪费别人的时间。打电话时,要保持柔和、轻松和确实,并尽可能用最短的时间表达你的目的,然后结束。如果你遵循这个原则来打电话,别人会很乐意在办公室里接听你的电话。
2.打电话时,要注意周围的嘈杂声
例如电话的声响、旁人的谈话,或是你吃三明治所发出的声音。吃喝的杂声进入话筒后会扩大,这会令电话线彼端的人感觉烦躁。
3.如果你已经拨通电话,但是没联络上,应重新再拨
如果你已经拨了一通电话,但是没联络上,你应重新再拨,不管没联络上是谁的不对。如果你拨错了电话,不要对被你打扰的人发出不悦刺耳的声音,“啪”地挂掉电话。你应该迅速柔和地表达歉意:“非常抱歉,我打错电话了。请你不要见怪。”再挂掉电话。如果你表达了歉意,别人就不会心生忿恨了。
4.准时拨电话给忙人,这对他比较方便
如果你欲与某人联络,而直接打电话到办公室找他,一定要问:“这时候打电话给你方便吗?”如果时间不恰当,你可以重新约个时间再联络。他可能在赶时间,或是办公室里有客人,或是正在参与某项活动,所以没办法接听你的电话。也可能你打电话给他时他在,但是因为没有秘书,或者他有其他约会,因而不方便接电话。所以你一定要问他:“这时候打电话给你方便吗?”这是非常重要的事。
5.注意听对方在说些什么
当你接听电话时,不要一边看其他报纸,或是阅读放在桌上的一篇报告,否则你会错失重要的谈话内容。对方也许已注意到你的兴致不高,他也不知道该怎么办,这样一来,谈话时间就会拉长,比原订长了很多。保持轻松,要有适当的间歇,这样电话就会愈快结束,当然也就愈能称心如意。其次,不要突然转身与办公室里的其他人说话,因而打断电话。当你料想必是你的电话时,你的注意力是与你交谈的人最在意的问题,你应该示意秘书或同仁去接听。同样的,当你约了别人来办公室商谈某事,却在这时候一直打电话,这种举动实在无礼且没效率。
6.打电话给外省市的人请求协助,应确定他是否该回电话
如果你打电话给外省市的某人,并请求协助,或者试图向他推销一个观念,你必须确定他是否该回你的电话。当然,电话费应该由你来付,而不是他。举例来说,如果你从纽约打电话到旧金山找某人,这个人正好不在办公室里,最好不要要求他回你的电话,否则你必须负担那笔昂贵的费用。你应该问明他何时会有空,然后再打电话给他。如果留言请他务必回你的电话,要声明由你付费(当对方请你回电话时,你可别以为电话费很便宜)。打长途电话恳求某事,一个小型企业的老板可付不起这笔电话费呢!
7.对无趣的来电者要有礼貌
电话已经很普遍,你一定会经常接到推销东西的电话,要避开这些电话很不可能。来电者也许令你不舒服,因而遭到不必要的斥责。但他们通常是年轻人,才开始创业,斥责他们实在太残忍,因此当有人来电推销东西时,正确的处理方式是告诉他:“听着,我不需要任何中介服务或股票咨询。我的这个部门管理得不错,不过我还是很感激你的来电。你的声音很不错,我们也谈得很融洽,看得出来你很细心,我虽然帮不上忙,但仍祝你好运。希望你的业绩卓越!”然后挂掉电话。因为有如此的赞美,相信对方将会满心喜悦,而不会生闷气!
如何向别人表示祝贺
祝贺是一种常用交际用语形式,一般是指对社会生活中有喜庆意义的人或事表示良好的祝愿和热烈的庆贺。通过祝贺表达你对对方的理解、支持、关心、鼓励和祝愿,以抒发情怀、增进友谊。
从语言的表达形式看,祝贺词可以分为祝词和贺词两大类,祝词是指对尚未实现的活动、事件、功业表示良好的祝愿和祝福之意;贺词是指对于已完成的事件、业绩表示庆贺的祝颂。
一般说,祝贺总是针对喜庆意义的事的,因此,不应说不吉利的话和使人伤心不快的话,应讲一些吉利的话、欢快的话、使人快慰和感动兴奋的话。祝贺要注意以下几点:
1.情景性祝贺要考虑到特定的环境、对象和目的
情景性祝贺总是在特定的情景下进行的,因此一定要考虑到特定的环境、特定的对象、特定的目的,使之具有明确的针对性。
2.情感性祝贺语要富有感情色彩
情感性祝贺语要达到抒发感情、增进友谊的目的,必须有较强的鼓动性与感染力,因此要求语言富有感情色彩,语气、语调、表情、姿态等都要有浓烈的感情色彩。大多数成功的祝词本身就是一篇短小精悍的抒情独白。
3.简括性祝贺词要明快热情、简洁有力
简括性祝贺词可以事先作些准备,但多数是针对现场实际,有感而发,讲完即止,切忌旁征博引,东拉西扯。语言要明快热情、简洁有力,才能产生强烈的感染力。有些祝词、贺词要进行由此及彼的联想,由景生情的发挥,但必须紧扣中心,点到为止,给听众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
4.礼节性祝贺词要格外注意礼节
礼节性祝贺词在喜庆场合发表,要格外注意礼节。一般需站立发言,称呼要恰当。不要看稿子,双目要根据讲话内容时而致礼于祝贺对象,时而含笑环视其他听众。要同听者作感情的交流。还可以用鼓掌、致敬等动作加强同听众心灵的沟通,以增强表达效果。
其实,喜庆活动本身就很讲究礼仪,“祝贺”是其中一个环节,要适时地穿插进去。例如:
祝酒。在饮第一杯酒之前,主人要致祝酒词。祝酒词内容要围绕此次邀请的主旨,一般包括:感谢来宾光临酒宴;阐明宴请的目的;对未来的美好祝愿。话语要简短,最好要有点幽默感,要使人欢愉、使人快慰、使人感奋。为此,词藻可稍加修饰,但不要矫揉造作。致祝酒词时要起立,致词后与客人们轻轻碰杯,然后干杯。
贺婚。贺婚词的内容一般包括三部分:对新郎新娘的幸福结合表示祝贺;对新郎新娘的爱情加以赞颂或介绍有关趣事;对他们的美好未来真诚祝愿。语言宜简洁优美而富有激情。来宾祝贺后,可由新婚夫妇作答谢讲话。
记住他人的名字
人们在日常应酬中,如果一个并不熟悉的人能叫出自己的姓名。就会产生一种亲切感和知己感。相反,如果见了几次面,对方还是叫不出自己的名字,便会产生一种疏远感、陌生感,增加双方的心理隔阂。一位心理学家曾说:在人们的心目中,唯有自己的姓名是最美好、最动听的东西。许多事实也已经证实,在公关活动中,广记人名,有助于公关活动的展开,并助其成功。
美国的前总统罗斯福在一次宴会上,看见席间坐着许多不认识的人,他找到一个熟悉的记者,从记者那里一一打听清楚了那些人的姓名和基本情况,然后主动和他们接近,叫出他们的名字。当那些人知道这位平易近人、了解自己的人竟是着名政治家罗斯福时,大为感动。以后,这些人都成了罗斯福竞选总统的支持者。
记住对方名字,最好时而高呼出声,这不仅是起码的一种礼貌,更是交际场上值得推行的一个妙招。你想一想,对于轻而易举地记住你的名字的人,我们怎不顿觉亲切,仿佛双方是老友相逢,这时,他来求我们什么事情,我们怎好不竭尽全力予以优先惠顾呢?
在交际场上,如果第一次见面时你留给小姐一个良好印象,可是在第二次见面,你却叫不出她的名字来,小姐心里会不舒服,认为自己如此不具分量,她会记恨你一辈子的。那么,即使原来想好好谈谈,或谈生意,或谈人情,这一下全变得兴味索然了。叫不出对方的名字,谈下去就没戏了,因此你或许断了一方财路,或许夭折一段姻缘。
在对方面前,你一张口就高呼出尊姓大名,会让对方为之一振,对你顿生景仰之意。就是原本不利的情势,也往往会因为你的这一高呼而顿时“化险为夷”。赞美的分量
没有人不喜欢别人的赞美,即使是一句简单的赞美之词,也可以使人振奋和鼓舞,使人得到自信和不断进取的力量。
一个百老汇的喜剧演员说,他曾做过一个带着揪心的痛苦的噩梦:他梦见自己在一间拥挤非常的剧院里讲故事并唱歌,也没有人鼓掌。“即使每星期赚到10万块钱,那也是人间地狱!”他说。
生活中缺少了赞美和鼓励,每个人都会失去自信心,甚至没有了生活的勇气。大家都需要被人赞赏,也应该懂得怎样去赞赏别人,从而共同创造生活的激情和欢乐。
赞美人的艺术就是了解人类对于赞美的需要,诚恳地发自内心地去赞美别人,并随时去找那些值得赞美的东西,这样,可以帮助人们减少日常生活中的矛盾和各种摩擦,令大家舒心、有激情、有勇气。
无论大人物或小人物,没有人会不为真正的赞赏所激动的。耶鲁大学已故英文着名教授费尔普说:“有一个很热的夏天,我到火车上拥挤的餐车中去吃饭。当侍役把菜单递给我的时候,我对他说:‘在厨房中的那些伙计们,今天一定很受罪了!’那个侍役很惊异地望着我说:‘人们到这来,几乎都埋怨服侍不周到,饭菜做得不好,或抱怨天气太热。在近20年中,你是第一个对厨房中的厨师表示同情和赞美的人!’”
赞美总是给人以力量,所以,诚恳是重要的,它会带给人惊喜的效果。一个人在劳累一整天后回家了,远远地望到子女们倚窗探望的脸,进到家里又看到妻子挂着欢笑的脸,这是无言的赞美,内心的真挚的情感的表露,他会为此而感到欣慰,而精神上那种疲倦也会一下子就消失了。
遇误解如何“解”误
人际交往中,遭人误解是难免的事。在遇到误解以后,有的人感到委屈、悲伤;有的人情绪消沉,认为“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也有的人会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感到别人太不理解自己了,打算采取以牙还牙的报复手段,想以此来消除遭人误解所带来的怨恨。笔者认为,这些都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相反,还会使事情更加复杂,而损害团结,影响事业。正确的做法是,对误解要“解”不要“误”。所谓“解”,就是缓解、化解矛盾,让误解成为“雪消春水来”的转机。
生活中的误解大部分是由于别人不了解情况而产生的。因此,当误解产生时,你应当寻找合适的机会,把事情向当事人解释清楚,让对方了解事情的“庐山真面目”。在申辩、解释时,态度要诚恳,要尽可能平心静气,采取谅解别人的宽宏态度,切不可因内心不满而使用过激的言辞。一旦情况清楚了,对方的误解自然便会烟消云散了。
对有的误解,应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寻对策,不要轻易地指责误解你的一方。应该说,只要对方不是故意找你的茬,与你闹别扭,他对你产生误解总是有原因的。因此,你首先要检查一下自己是否有被对方引起误解的言行,如果有,应“有则改之”,立即找到症结,并向对方解释清楚,保证今后多加注意;如果没有,你也不要随意责怪对方,而应采取积极适当的方法,以消除对方对你的误解。
对于那些难以申明或一时无法用行动来证明的误解,不必过于计较,也不必着急。有句谚语说的好“时间是澄清误解的明矾”。坚信误解总要消除,是非总有定论,只是一个时间问题而已。至于因偏见所造成的误解,则不必过于重视,耿耿于怀。如果别人的说三道四可以左右你言行的轨迹,那么你就很难成为生活的强者。
有时,尽管别人的误解会挫伤你的情绪,但人的情绪应当为理智控制。尤其对那些错怪自己的人,不要怨恨。要知道在多数情况下,误解的发生总是意味着误解者同你之间有某种隔阂,只是这种隔阂平时未能注意。而在一定的条件下,它趋于表面化了。这时,就需要你做一些“修补”工作。反之,如果对误解义气用事,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误解就很可能成为彼此关系进一步恶化的导火线。
传达噩耗的说话技巧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灾难、不幸,甚至是噩耗,有时会无情地降临到人们的头上。这种不幸带给亲人们的打击像晴天霹雳、地陷天倾一般,令人惊惧、痛苦,难以承受。特别是对于年迈的老人,身患疾病的亲人,在这突如其来的致命打击面前,很可能生出意外,出现“祸不单行”的情形。正因为如此,我们在把不幸消息通知当事人时,就应格外讲究方式方法,尽可能地减轻或缓解对他们的刺激,避免发生不必要的麻烦。
通常有这样几种传达方式可供选择:
1.直言直告法
对于那些性格刚强、有地位的人,如果他的亲属遇到不幸需要通知时,就可以直接说明,或用委婉语言说明,一般情况下他们是能顶得住的。比如,某部师长的儿子在战场上牺牲了,在把这一消息告诉他之前,前方的领导还有些顾虑,要不要立即通知`他。可是考虑到他是军人,又是领导,对于这场战争的严酷性是有思想准备的,所以不能瞒着他。于是,前方的领导以悲痛的心情,把这个令人心碎的不幸的消息告诉他,说:“师长同志,……您知道,这次战斗打得很艰苦,很多同志牺牲了。你的儿子不愧是将门之后,表现十分英勇,战斗到了最后一刻。”师长一直沉默着听对方讲述,泪在眼里打转转,但始终没有流出来,片刻,他说:“我为有这样的儿子感到骄傲!”
这种直言方式适宜于有一定精神准备的情形,比如,对于久病不愈之后的噩耗,对于战场上的牺牲等。但是更多的情况下不宜采用这种方式。
2.委婉暗示法
对于飞来之祸造成的不幸,而他们的亲属又心地狭窄,或神经脆弱,或年迈多病,如果直言相告,就可能出问题,这时最好使用委婉方式传达不幸消息。要注意避免使用刺激性很强的词,可以用同义替代词汇,比如:“他走了”、“他出远门了”、“我们没有留住他”等,把不幸消息传递过去,让对方意会,并承受这一不幸的事实。比如,有一位老工人的儿子在工作中因公牺牲了,工会的同志把这个消息告诉他时,这样说:“咱们厂发生了一起事故,这是不可抗拒的灾难,你的儿子离开了我们,大家十分怀念他。”在这里他们并没有直接说出老工人的儿子牺牲,但是,老工人已经明白。他感到痛苦的同时,却十分理智,说:“今天早上我的眼老跳,想着没有好事,唉,没想到这么无情……”老人坚强地接受了这一事实。
3.渐次渗透法
当估计到不幸消息对于当事人可能造成致命打击的时候,就不宜一次性的通知对方,可以采取渐次渗透的方法,一次比一次多地把坏消息透露过去,在这样一个过程中使之增强承受力,当最后把实情说出时,对方就不会感到突然了。比如,有一位老人体弱多病,心脏不好。在外地工作的小儿子是他最宠的。这年过年时儿子来信说要回来看望老人,老父亲十分高兴,在家里准备了很多好吃的。可是儿子在回家的路上出了车祸死了。这个消息如何告诉老人呢?如果直说,后果不堪设想。于是家人运用了渐次渗透的方式,先告诉他说:出了车祸,儿子受了伤,正在抢救。过了一天又说“还在抢救,情况不好”,又过了一天人们开始叫他作“最坏的准备”,最后告诉他:“医生作了最大的努力,但是……没有留住他。”此时,老人已经明白了,显得很镇定。
这种方式对于有病的人来说是必要的。在实施的时候,还可以多请几个人配合实施。比如,请他们信得过的人和关系密切的人在场,这样在通知之后,可以配合作一些思想工作,效果会更好。
4.隐瞒自悟法
对于神经十分脆弱,已经经不起刺激的人,对他们传达不幸消息还可以采取长时间回避真情的方式,让他们在时间的消磨中,习惯于失去这个亲人的生活,自己渐渐地悟出真相,以减少不幸的发生。有一个农村妇女有两个儿子,在解放初期,二儿子抗美援朝牺牲在战场上,但是这个消息不能告诉她。她没有文化,又早年丧夫,经不住这样的打击了。所以,村里的人把这个消息都封锁起来,不要她知道。过了几年,她见一同去参军的人回来了,她的儿子还不回来,就到处去打听。她的大儿子说,弟弟还在前线,并把军功章给她看,她信以为真。只要知道儿子还活着,她的心里就有精神支柱。不久,她家的大门口挂上了一个“光荣烈属”的牌子,人们告诉她,儿子很光荣,她也这样看。又过了几年,她已经渐渐地明白,儿子是不在了,要不为什么连个信也不来呢?可是她已经适应了没有这个儿子的生活。她主动找了村里干部说:“你们也不用瞒我了,我知道我的儿子是不在了,你们也是好意,不过我来就是听你们一句准信,我老婆子是可以顶得住的。”这时,村干部才把真实的消息告诉她,并说:“你是烈属,你的生活我们村里包了。”她默默地走了,还是和过去一样地生活,并没有垮下去。
总之,通知他人坏消息是一件严肃的事情,一定要认真去做,要根据不同对象的情况,采取适当的方式和语言,才能收到较为理想的效果。
如何度过交际过程中的危险期
在交际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交际范围和相互了解的增加,人们的态度,行为方式和感觉都会有所变化。交际带来新鲜的快乐和甜蜜,同样也会引起矛盾冲突,潜伏着危险。我们不妨把交际过程的开始阶段称为交际“蜜月”期,在这期间,大家都有一种新鲜感,希望尽可能多地了解对方,并给对方留下一个好印象,发展双方的友谊。更有甚者还会“一见钟情”。交际“蜜月”期的长短与交际中个人的社会成熟度、年龄、文化程度、经历及性格有关,也与交际对象和交际环境有关。个人和交际对象的年龄越小,文化程度越低、经历越简单,那么交际“蜜月”期成正比。
那么交际危险有些什么表现可以使我们能够加以识别呢?首先从交际中的个人来说,就是个人对周围的环境和人已感到很熟悉了,并已了解和看到环境和个人的一些缺点和不足,不愿再去主动注意与了解环境情况和交际对象的思想要求,开始有一种烦躁不安的感觉。这时,交际中的个人对交际环境和交际对象怀有某种无所谓的批判情绪,甚至想逃避的敌视情绪。不论处于交际的什么时间,只要你有这些表现和感觉,你大概已处于交际的危险期之中了。
其次是交际对象态度的变化。在交际“蜜月”期,大家对你会有一种友好的关照和信任,有什么话可以不回避你,工作上尊重你的意见,即使不同意也会耐心地解释,每天见面时总要打个招呼。但过了三四个月或六七个月后则不再这样,首先是对你的询问少了,甚至每天见面了也不太乐意打招呼。许多事不再当着你的面商量或交谈,而是回避。有时你会发现你出去一会儿再返回你上班的地方时发现大家正聚在一起说话,见你来了则忽然停下来,然后慢慢散开。如果出现一种情况那就说明你的交际过程已处于相当危险状态。在这个阶段你可能会从一个或两个人口里听到这样一类话:你才来不久,在有些地方应该注意下。或是大家对你有些事有点看法,说你做得不太好等等提醒告诫的话。
再次就是在交际中出现问题、矛盾和冲突。这时你认为有人不喜欢你,并知道是哪些人,同样你也不喜欢他们。在言谈、工作上别着劲,采取不合作态度,甚至发生口角和冲突。这是表示处于交际危险期最明显的现象。
如何度过交际危险期,不外有以下几点:
1.泰然处之
既然危险期来了,就让它来好了,这是一个必须有的过程和阶段,大家都一样。要做到镇定自若,在这个期间要保持与大家的正常交往,该怎么做就怎么做,不要害怕扭捏。与人交往要热情,尽可能帮助他人。
2.公正待人
对周围的每一个人都应一视同仁,不能搞感情倾斜。即使看到不同人之间的区别,在态度上也要始终一贯,对上司不要刻意讨好,做到不亢不卑。对你愿接受和不愿接受的人不能表现得“爱憎分明”,尽量做到平衡。不能参与原有的派别之争,要甘于当一个局外人,搞“全方位外交”。
3.避免冲突
直接对抗和公开冲突对交际中个人的形象损害最大,一定要避免,即使别人找上门来跟你“决斗”,你也要忍辱负重陪笑脸,并迅速转身走开。罗斯福曾对手下的人说过:“我很少发火,我从不在敌人布下的陷阱上往下跳。”
4.埋头工作
不要向组织或个人提出什么要求,埋头工作,做出成绩来以站稳脚跟。这时你可能开始对你应当用更大的精力去尽快完成这些你不太乐意干的工作。有位特别能干的大姐曾对我说过:“越是你不愿做的事,你越要用力去做,早点做完,你就不用做了,也得了解脱。”同时也不要对他人的工作出大的或小的意见或建议,专注于你自己的事,有什么好主意不要说出来,而要干出来。
5.私下交际
在别人不在意、不注意的情况下随便地谈谈工作遇到一些情况和工作进展。只谈工作,时间一般为3—5分钟,听完对方的意见,然后说:“你不说我还真不知道,是该这样。我该去办事了。”然后走开。
当你被大家所接受、欣赏,时常有人叫你的名字说一些无关紧要的事的时候,当你认为自己掌握了一些主动权,交际过程变得自如而快乐时,就说明你已经顺利地度过了交际危险期。
言语交际中的“兜圈子”技巧
在日常交际中,一般说,直言快语,是人的真诚所在,是受欢迎的。但有时候,效果并不佳,轻者损害人际关系的和谐,重者造成麻烦,违背言语交际的初衷。而有时有意绕开中心语题和基本意图,采用和外围战术,从相关的事物、道理谈起,即“兜圈子”,却常能收到较理想的交际效果。请看下列三例。
例1,一位年轻媳妇,见小姑穿上件新的羊毛衫,猜想是婆婆买的,故意高声对小姑说:“嗬,从哪里买来的羊毛衫,真漂亮!”婆婆在一旁答话:“从对门商场买的,刚到的货。我先买一件,让你们穿上试试,要看中了,下午再买一件。你们俩一人一件。”
例2,一天,某青年教师早早回家做了一锅红枣饭。妻子下班回来,端起碗,高兴地问:“这枣真甜啊,哪儿来的?”丈夫说乡下姨妈捎来的。妻子不无感慨地说:“姨妈想得可真周到啊,年年捎枣来!”丈夫说:“那还用说,我从小失去父母,就是姨妈把我抚养大的嘛!”妻子说:“她老家这一生也真够辛苦的。”稍停,丈夫忽然叹了口气,说:“听捎枣的人说,姨妈的老胃病又犯了,我想——”“那就接来呗,到医院好好治治。”不等丈夫把话说完,妻子说出了丈夫想说还未说出的话。
例3,晚饭后,几位青年人去拜访某教授。谈到夜深,教授接这青年人的话题说:“你提的这个问题很值得研究,明天我去A城参加一个学术会,准备就这个问题找几位专家一块儿聊聊。”几位青年立刻起身告辞:“很抱歉,不知道您明天还要出差,耽误您休息了。”
例1中的年轻媳妇见小姑穿上了新的羊毛衫,猜想是婆婆买的,也想要一件,但又不好意思说出口,于是转向小姑夸羊毛衫,“主顾左右而言他”,达到目的,例2中的青年教师想接姨妈来城里治病,但不直说,而是通过吃枣饭、忆旧情,造成一种适宜的氛围,然后再说姨妈生病,而让妻子接过话题,说出接姨妈的话。这样说话自然圆满,比直说高明多了。例3中的教授明天出差,要早点休息,但碍于情面,不好直言辞客,而接过对方话题一兜,即达到了辞客的目的。话语委婉得体而不失礼仪。由此看来,说话兜圈子,有时候确实是必不可少的,它能起到直言快语所不能起到的作用。
着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曾说过兜圈子是一种说话的艺术。要正确运用这种艺术,首先要善于分辨言语交际的具体情况,做到当兜则兜,不当兜还是直说为好。言语交际中兜圈子主要有如下几种情况:
1.顾及情面,有些话不便直说
比如婆媳之间、恋人之间、两亲家之间等,均系刚刚建立起来的情感宝塔,基础欠牢固,交往中双方都比较谨慎、敏感,言语中稍有差错,都会带来不快或产生误解、造成矛盾。例1那位年轻媳妇,如在娘家面对亲生母亲,大可不必兜圈子;但在婆家,面对婆婆,就不好直说要东西了。而她的兜圈子,既达到了要羊毛衫的目的,又不失情面。
2.出于礼仪。有些话不便直说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素称“礼仪之邦”,具有文明礼貌的社交风尚。人们在言语交际中,十分注意话语的适切、得体。私人场合、知己朋友,说话可以直来直去,即是说错了,也无伤大雅。在公共场合,对一般关系的人,特别是晚辈对长辈,下级对上级,对待外宾,说话就要特别讲究方式、分寸。为了不失礼仪,说话就常需兜圈子。例3那位教授的话,就与特定的交际场合、对象、自身的身分相称,实现了和谐的沟通。试想,如果直言明天出发,改日再谈,虽可以达到辞客的目的,但却易置对方较为尴尬的处境,也有失教授慈祥和蔼和一面。
3.直接挑明,对方一时难以接受
某个意思,直接挑明,估计对方一时难以接受,一旦对方明确表示不同意,再要改变态度,就困难多了。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强调事理,征服对方,就可把基本观点、结论性的话先藏在一边,而从有关的事物、道理、情感兜起。待到事理通畅、明白,再稍加点拨,自能化难为易,达到说服对方的目的。例2那位教师就是针对这种情况而兜圈子的。如果他直言接姨妈来城里治病,妻子不一定同意。而通过吃枣饭、谈红枣、忆旧情,事理人情双关,形成了接姨妈的充分理由,水到渠成,所以不用自己讲,妻子说出了他的心里话。
4.由于对方的情绪、思想所致,难以与之进行交流
要说服对方,就要想方设法与之接触,开辟言语交流的信息渠道的作用。如人们所熟悉的《触龙说赵太后》,触龙的言语成功就在于他采用了兜圈子这种艺术手段。
准确运用了兜圈子这种说话艺术,除了要善于区别交际活动的具体情况,做到当兜则兜外,还要了解兜圈子的一些常用方法,灵活地组织话语。从兜圈子所利用的事物、事理与中心话题、交际目的关系分析,主要有如下几种。
1.因果法
即从促使对方接受观点、产生行为的诸种原因兜起。这种原因可以是事实,也可以是理论。例2那位教师兜圈子就是采用的这种方法。姨妈把某青年教师抚养成人,姨妈年年捎枣、姨妈生病是因;接姨妈是果。这是用事实兜。再如陈毅任上海市长时,干部实行供给制,为了不给国家增添负担,想劝岳父回老家。顾虑直接提出,老人产生误解,陈毅同志就绕了个弯先问老人家共产党还是国民党好。当老人家说出国民党任人唯亲,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时,陈毅同志说:“说得好,所以国民党要倒台……那您喜欢不喜欢您的女婿也这样?”老人立刻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决定回老家去。这是用道理兜,先以事明理,再以理论事。
2.推论法
即从与交际目的相关的事物兜起,让对方由此及彼,或由表及里推出新的意思。例1那位年轻媳妇的话就是采用了这种方法。儿媳妇称赞小姑的羊毛衫,在婆婆心里必然产生这样的思考;儿媳夸小姑的羊毛衫,当然是自己也想要一件;儿媳也是自己家里人了,应同女儿一样看待,既给女儿买了,也该给儿媳买,这是事理常情。所以那位聪明的媳妇,没说要羊毛衫而得到了羊毛衫。
3.比照法
即寻找与交际话题具有类比意义的事物兜圈子,两相比照,语义明晰,或者兜而不发,令对方自悟,或者稍加点化。传说郑板桥早年家贫,一年除夕赊了一只猪头,刚下锅,又被屠户要了去转手卖了高价。为此他一直记恨在心。直到后来到山东范县做官,还特别规定杀猪的不准卖猪头,自己吃也要交税,以示对屠户的惩罚。夫人闻之,感到不妥。一天她捉到只老鼠吊在房里。夜里老鼠不住地挣扎,郑板桥一宿没睡好觉。他埋怨夫人,夫人说她小时候好不容易做了件新衣裳,被老鼠啃坏了。郑板桥听后笑了:“兴化的老鼠啃坏了你的衣裳,又不是山东的,你恨它是何道理?”夫人说:“你不是也恨范县的杀猪的吗?”郑板桥恍然大悟,随吟诗一首:贤内忠言实难求,板桥做事理不周。屠夫势利虽可恶,为官不应记私仇。郑板桥夫人的话,通过两种事的比照兜圈子,而后画龙点睛,说服郑板桥。
4.双关法
即寻找与中心话题相关的具有双重内涵的事物兜圈子,言在此而意在彼,获得一种含蓄委婉的言语效果。比如,一位农村小伙和姑娘暗暗相爱,都羞于直接表白。一天,两人在田间相遇,姑娘灵机一动,指着在花间飞动的蝴蝶问小伙:“你说为什么只见蝴蝶恋花,不见花追蝴蝶呢?”小伙一时发懵,“花怎么能追蝴蝶呢?”转瞬明白了对方的意思,坦率地表达对姑娘的爱慕之情。这位姑娘的无疑而问,自然令对方思考到其双关意义,话语婉曲、巧妙,既实现了完美的表情达意,又不丢脸面,不留人口实。
5.情感投资法
即某一交际话题一时难于为对方接受时,根据对方的思想、兴趣、职业等特点,先从本题之外的副话题兜起,待到言路畅通,再自然引入本题。《触龙说赵太后》中,触龙的话就是运用了这种兜圈法。
附带说明,兜圈子有时能产生一种含蓄委婉的方语效果,但含蓄委婉的话却并非全是兜圈子。兜圈子也不是猜谜语、说隐语,它是曲径通幽,最终要让对方理解自己的意思,如果兜来兜去,把对方引入迷魂阵,就不好了。再者,兜圈子这种说话艺术一定要慎用,当兜则兜,不然,兜之不当,会给人啰嗦、虚伪之嫌,与交际目的相背。
投其所好的说话技巧
在言语交际中针对人们的普遍心理要采用两种投其所好、讨人喜欢的说话技巧。
1.加法——遇物加钱
买东西是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再平常不过的一种日常生活行为。在我们的心中,能用“廉价”购得“美物”,那是善于购物者所具有的品格,那是精明人的一种象征,虽然我们不会,也不可能都是善于购物者,但我们还是希望我们的购物能力能得到别人的认可。因此,当我们买了一件物品之后,如果自己花了50元,别人认为只需30元时,我们就会有一种失落感,觉得自己不会买东西。但当我们花了30元,别人认为需要50元时,我们则有一种兴奋感,很会买东西。由于这种购物心态的存在,“遇物加钱”这种说话技巧也就有了用武之地。
遇物加钱是指在品评别人所购物品时,对其价格故意高估,从而使对方高兴,求得更好的心理相容。
比如,甲买了一套样式挺不错的西服,乙知道市场行情,这种衣服两三百元完全可以买下。于是乙在品评时说:“这套西服不错,恐怕得四五百元吧?”甲一听笑了,高兴地说:“老兄说错了,我220元就买下啦!”
这里乙的说法就很有技巧性,在他不知道甲花了多少钱买下这套衣服的情况下故意说高衣服的价格,使对方产生成就感,当然也就使得对方高兴。
遇物加钱法很能讨得对方欢心,操作起来也很简单:对其价格高估就行了。当然“价格高估”也需注意,一要对物价心里有底,二不能过分高估,否则就收不到好的效果了。
2.减法——逢人减岁
芸芸众生,诸色人等,都不过是大千世界的匆匆过客。然而谁都希望自己永远年轻,不愿过早老去。因此成年人对自己的年龄非常敏感。如一位三十出头的小伙子被看做中年人,他能自在吗?
由于成年人普遍存在这种怕老心理,所以“逢人减岁”就成了讨人喜欢的说话技巧了。这种技巧特征在于把对方的年龄尽量往小处说,从而使对方觉得自己显得年轻,保养有方等,产生一种心理上的满足。比如一个三十多岁的人,你说他看上去只有二十多岁,一个六十多岁的人,你说他看上去只有四五十岁,这种“美丽的错误”,对方是不会认为你缺乏眼力,对你反感的,相反,他会对你产生好感,形成心理相容。
“逢人减岁”这种方法只适用于成年人(特别是中老年人),相反,对于幼儿、少年,用“逢人添岁”(年龄往大处说)的方法效果较好,因为他们有一种渴望成年的心理。
上面我们所说的言语加减法:遇物加钱,逢人减岁,说穿了就是一种投其所好。但是只要我们的目的光明正大,这种投其所好,于自己、于对方、于社会都会无害,相反能给对方、给社会带来欢乐,至多只能说它们是“美丽的错误,无害的阴谋”,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怎样使自己说的话更有分量
人微言轻,是一句流传经年的老话了。其中既有自轻自贱的托词意味,也有拙口笨舌的无奈慨叹。细细推敲便不难发现,世间的小人物,也并非都是出口无分量的。要想使自己的言语有分量,能够打动尊者贵者,自然牵涉到说话的态度、方式、时机和技巧。不少“小人物”都以自己卓尔不群的口才,说出过动听耐听的锦言妙语,剖析一下他们“言重”的取胜方式,于我辈“人微”者或许不无启迪意义吧!
1.口出惊世骇俗言
不少小人物,总爱视“大言”为狂言的同义语,因此在尊者面前显得唯唯诺诺,毫无生气可言。其实,惟其人微,才不能唯尊者马首是瞻,才更需要独特的惊世骇俗之言,才能引人注目,令人洗耳恭听,最终使自己伴随妙语脱颖而出。唐代宰相李绅位尊名盛,他出使淮南时,一律不接见下人。小小书生张祜偏要结识一下这个大人物,他先写了名帖,署名“钓鳌客”。李绅一见这名帖顿生怒气,于是破例召见了他。为了给对方一顿羞辱,李绅故意问:“秀才既懂得钓鳌,那么用什么东西作钓竿呢?”张祜脱口便道:“用长虹!”李绅再问:“用什么作钓钩?”张祜大气张扬:“用新月!”李绅再问:“用什么作钓饵呢?”张祜大笑:“用我作钓饵,当然也就不难钓到大鳌啦!”听到这些话,他高兴地款待了这个口出狂言的书生,对饮聊天,不亦悦乎。显然,张祜能折服李绅这个大人物,用的正是大言惊骇之法,以磅礴气势给了对方强烈刺激,其才华才最终得到大人物的认可。
2.傲语述志非凡响
大凡表述心迹,总少不了豪言壮语。如果只是一般地转述现成的豪语,小人之言更令人小觑。真正振聋发聩之语,大约总是一种心底激情之宣泄,一种颇有个性色彩的挥洒。抗日英雄鲁雨亭,年轻时同几个长辈一道赴宴。席间一长者问及他将来的打算,鲁雨亭率直地说:“各位长辈,不瞒你们说,晚辈立志与别人不同。别人都愿当大官、享清福,而我此生不愿作大官,只愿作大事!”一语既出,令长辈们震惊不已,倒吸冷气,从此更加看重他关心他了。若按中国人的习俗,晚辈之言总该谦让些吧,可鲁雨亭偏偏豪情傲语,以“大官”与“大事”对比,表明自己的志向,让长辈们对这小字辈刮目相看。一个人微者,要赢得尊者的重视,没有如此傲然之言,又怎能谈得上脱颖而出呢?
3.峻言交锋卫自尊
即使尊卑上下之间,也难免有意见相左甚至唇舌交锋的时候。作为人微者,如何才能使自己的话语掷地有声震慑对方?很多时候,低声下气委婉曲折是无用的;相反,利用一些严词峻语却常能令尊者怦然心动,心悦诚服,特别是在需要护卫自己人格尊严的时候,此法更为有效。曹操的一个故交宗世朴看不起曹的品性。后来曹操官至司空,总揽朝政,一次他故意对自己手下的小人物宗世朴挑衅道:“你现在总可以答应与我相交了吧?”宗却不为所动,出语傲然:“松柏之志犹存。既然得罪了你不受重用,就更没想过高攀与升迁了!”这毫无媚气的铮铮之语,既令曹操惊讶,更令他折服。事后,曹操竟叫儿子向宗登门求教,其子恭敬地静伏于宗的床下,令人慨叹不已。宗世朴在对手前是人微者,他却以毫无委曲求全的凌厉之言,最终赢得了对手的折服,护卫了自身人格的尊严。由此可见,那“落笔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般的峻语严词在特定场合下的分量与震慑力了。
4.套语指径点要害
人微者谋求言重,当然不只有“大江东去”的言语风格一途。有时候,“小桥流水”般的谑语戏言也能征服对方。我国援建B国一大型运动场遇到了停电的困扰,难以按期完工。工程队负责外事的黎晓女士便找到该国电力委员会经理高迪卡,谁知对方百般推诿。碰钉子后黎晓决定智取,她先设宴款待高迪卡,不断以外交辞令夸赞他“颇有才干”,感谢他对双方的“支持与合作卓有成效”。正当对方喜不自禁时,她话锋一转,以调侃的语调说:“高迪卡先生,您是这个项目的总负责人。我们如果不能按期完工,虽然经济上受损失,可是对你的影响恐怕更大了。贵国运动会不能如期召开,那么,你头上的乌纱帽没准也会被拿掉呢!”此育在软硬夹攻中点明了要害,立即引起对方的重视。高迪卡只得笑道:“不会误期的,不会。”工地上很快就恢复了供电。黎晓以区区小人物打动对方的,正是那先赞美后将军的套路,从而显示出话语的分量来,对方能不予以重视么?
5.蘑菇游说自从容
饶舌,是平常谈话之大忌;然而,位卑者既要使自己的言谈打动贵者尊者,免不了要绕点弯子,打持久战,以激起对方的恻隐之心。巴普自办了一个剧场,却总无戏剧评论家前来光顾,他深知没人宣传就没有观众,于是大胆闯入《纽约时报》搬尊神了。巴普点名要见着名评论家艾金森,凑巧艾在伦敦访问,巴普干脆待在报社不走:“我就等到艾金森先生回来!”艾的助手吉尔布无奈,只好询问其原因。巴普便大施游说之术,说他的演员如何优秀,观众如何热烈,最后摊牌:“我的观众大多是从未看过真正舞台剧的移民,如果贵报不写剧评介绍,那我就没经费继续演下去了!”吉尔布见其态度坚决,不由感动了,答应当晚就去看戏。谁知,露天剧场的演出到中场休息时,便遇上了滂沱大雨。巴普一见吉尔布躲雨欲走,立即又黏上他说:“我知道,你们剧评家通常是不会评论半场戏的。不过,我恳求你了,无论如何破一回例!”巴普一次次地游说,真诚也有,“无赖”也有,斯人斯言到底感动了上苍,几天后一篇半拉子戏的简评见报,巴普剧场也日渐红火起来。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小剧场主,其言何以搬动了《纽约时报》这大尊神?那不正是步步紧逼、巧舌游说的结果吗?人微者言语的力量,正是在那步步紧逼软缠硬磨中展示出来的。当然,蘑菇游说须有分寸,只宜抽丝剥茧般地渐次逼近主题,否则也是徒劳无功的。
6.巧言诡辩寓机锋
理直辞正之法,固然有光辉,然而,特定环境下利用矛盾的巧言诡辩,有时却更有醍醐灌顶的力量。对于人微者来说,更能显示出巧藏机锋之妙处。春秋时,一个叫直躬的人,告发父亲私下扣留了别人一只羊,按当时法律其父该判死刑。当判决下来后,直躬方才省悟,忙跑到官府去哭诉,说:“我作为臣民,不得已而检举父亲,是因为臣民必须维护法律,以向国君尽忠。可是作为人子,我不忍家父被诛,因此请求代父受戮,以尽人子之孝。”官吏见他说得在理,于是特许他替父从死刑。然而,到了刑场上,直躬又长叹大叫:“我真是太不幸了。我举奸不避亲,可说是至忠了;我甘愿代父受戮,可说是至孝了。可是,连我这样至忠至孝的人都被诛杀,那么,楚国人又有谁不该被杀掉呢?”刑场上的官吏一听,觉得在理,于是上报楚王。楚王听后亦大为感动,不仅免去直躬一死,还对其奖掖有加,从此直躬便声名大振了。直躬抓住事物矛盾的两面,左右开弓,其言之重,竟至撕开了法律的一个窟窿,可见巧言悖论中所蕴藏的力量之所在了。说到底,所谓机锋,不正是临场应变、妙语言重所激发的奇光异彩么?
7.借机进言巧说服
人微者之言的说服力量,还跟把握说话的时机有关。火候到,说出的话自然贴切,引人重视。别以为只有趁对方愉悦时出言才有分量,不,抓住对方隐忍难发之机,坦诚直言,则是人微言重的别一番风光。中国第一位现代舞拓荒者裕容龄,年轻时随外交官父母迁居巴黎。囿于旧礼俗,她一直不敢进言学舞的愿望。一次日本公使夫人来做客,顺便问其母:“你家小姐怎不学跳舞呢?我们日本女孩都要学的。”裕母不便拒绝,顺水推舟道:“往后让学吧!”裕容龄趁机进言了:“好母亲,我今后就学日本舞跳给你看,好吗?”说罢便更上舞装跳起《鹤龟舞》,公使夫人夸赞不已,母亲亦只好认可。这里,裕容龄的进言成功,全在于那抓住时机的“将军”上。
忠告三要素
忠告,对于帮助他人的和建立真诚的人际关系,起着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反过来讲,不能给予他人忠告的人不是真诚的人,这种人不会将自己的真实感受忠告于对方。也就是说,不爱别人的人不会给予他人忠告的,不被爱的人也同样得不到忠告。因此,我们应该欢迎忠告,更应该给人以忠告。
尽管如此,为什么一般人都讨厌忠告,忠告为何听起来总不顺耳呢?
究其原因,就在于一般人容易受感情支配,即使内心有理性的认识,但仍易受反感情绪的影响而难以听进忠言有理性的认识,但仍易受反感情绪的影响而难以听进忠言。
例如,一位在外游荡尔后感到后悔,暗暗下决心回家学习的中学生一走进家门,当母亲的就急不可耐地忠告儿子:
“你又到哪里野去了?还不快去复习数学,看你将来还考得上大学!”
“哼,上大学,上大学,我就不信不上大学就混不出人样!”
受逆反心理驱使,一气之下,儿子又跨出了家门,母亲的一番苦心白费了。
看来,仅有为别人着想的良好愿望还不行,忠告也需要技巧,否则就会收到反效果。
如果我们注意忠告的三个要素,你的忠告就会被人接受,忠言也就顺耳起来了。
1.谨慎行事
说到底,忠告是为了对方,为对方好是根本出发点。因此,要让对方明白你的一番好意,就必须谨慎行事,不可疏忽大意,随便草率。此外,讲话时态度一定要谦和诚恳,用语不能激烈,也不必过于委婉,否则对方就会产生你教训他,你假惺惺的反感情绪。
2.选择时机
选择适当的场合和时机,是忠告的第二个要素。
例如,当部下尽了最大努力而事情最终没有办好时,此时最好不要向他们提出忠告。如果你这时不适时宜地说“如果不那样就不至这么糟了”之类的话,即使你指出了问题的要害且很在理,而部下心里却会顿生“你他妈没看见我已拼出死命了吗?”的反感,效果当然就不会好了。相反,如果此时你能说几句“辛苦你了”“你已做了最大的努力”“这事的确比较难办”的安慰话,然后再与部下一起分析失败的原因,最终部下是会欣然接受你的忠告的。
除此之处,在什么场合提出忠告也很重要。原则上讲,提出忠告时,最好以一对一,避开耳目,千万不要当着他人的面向对方提出忠告。因为这样做,对方就会受自尊心驱使而产生抵触情绪。
3.不要比较
忠告的第三个要素,就是不要以事与事、人与人比较的方式提出忠告。因为此时的比较,往往是拿别人的长比对方的短,这样很容易伤害对方的自尊心。
例如,“我说三郎呀,你看隔壁家的正夫多有礼貌,多乖啊!你和正夫同年生,可你还比他大两个月哩,你要好好向他学习,做个好孩子哟!”
一位母亲这么忠告自己的儿子。
“哼,嘴里整天是正夫这也好那也好,干脆让他做你的亲生儿子算了!”
儿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母亲的忠告效果是适得其反的。
再如,“我说,你看铃木太太哪天不是整整齐齐的,而你总是不修边幅,你就不能学学人家的好样吗?”
丈夫对不整洁的妻子提出了忠告。
“学学人家?你的收入有人家丈夫赚得多吗?你有了钱,难道我还不会打扮?”
虽然妻子明明知道自己的弱点,但出于自尊心,她没好气地回敬着丈夫,丈夫的忠告失败了。
追寻人际交往的动情点
生活中,常有一些日子与时候让人极容易动情。
这是一些让人充满遐思与期盼的富有纪念性的日子。这一天,中学毕业,考入大学,开始新的人生起点了;这一天,论文答辩成功,就要走向社会,开始建树人生了;这一天,是你与心上人完美结合的良宵佳日,又带给你满是甜蜜与温馨的回忆了;这一天,是烛光摇荡的生日时辰,又令你回过头来注目你人生道路上的深浅脚印了;这一天是新年来到;这一天是中秋月圆……所有这些都令人充满激情。
这是一些在历经艰险与曲折,几经奋斗与拼搏之后,终于取得成功与欢乐的幸福日子。走过弯弯曲曲的泥泞小道,穿过布满荆棘的野岭荒山,你走向了成功的坦途。这一天,革新成功,发明问世,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了;这一天大作问世,文稿付梓,赢得了社会的赞誉,实现了人生的自我价值,这一天,乔迁新居,演讲成功,攻克了又一个疑难病症,考试与比赛取得优异的成绩,拿到了金灿灿的奖牌……一切都令人充满着快意。
这是一些在伤痛疾病中有人探视、有人关注,在窘境困难中得到他人意外救助的日子。人生的天空不全是晴朗。这一天,横遭不测,使你的家庭蒙受了巨大的不幸;这一天,偶染小疾,给你的精神带来一些莫名的忧郁与惆怅;这一天,突发意外,令你在痛苦中手足无措;这一天夫妻发生冲突,邻里闹开矛盾;这一天你正要因公外出,而家里却煤米告急,小孩无人照看……这一切都会令人需要一种温暖的情感。
这就是人际交往中存在的许许多多美丽的动情点,这就是人际交往中处处时时体现了人类真善美的闪光的动情点。
生活告诉我们,人与人的相识、相交到相知的过程,正是人与人相互间对各自许许多多的动情点捕捉追寻中的那一份情愫啊,如丝丝细雨,滋润你渴求感情的荒芜心田,似煦煦和风,吹拂他人生路上匆忙跋涉的劳累疲倦。
追寻动情点不正是这样一种“情换情,心换心”的交际手段吗?它强调的不正是人际交往中一种美好感情输出的重要,一种对美好感情输出的最佳时机把握的重要吗?伴随着你对他人动情点的无限追寻,你将款款地步入人的心灵世界,去构筑友谊,构筑爱情,构筑你五彩斑斓的辉煌前程。
不是吗?在一个家庭中,有时候,上下辈的理解,夫妻间的关心体贴,兄弟间的手足亲情,就正体现在你对亲人的某些动情点的追寻上。聪明的婆婆每一年都会记着给她的儿媳过生日的;孝顺的儿女每逢父母生病时,总是会守候在父母的病床前的;一次电话,一份电报,一张明信片,常常是身在异地的儿女在佳期将至时对他们亲人祝贺的一份薄礼。有一位丈夫,就是在妻子生日的那一个特殊性的日子,用一束鲜花、一个美丽的生日蛋糕,35支红黄蓝色的小蜡烛,创造出一个欢快祥和,充满爱的温馨的家庭气氛,来弥合他与妻子婚后数年日趋扩大的感情裂痕,驱散笼罩在他们各自心头的阴影,使妻子出现多年来难得一见的蜜意柔情的。
追寻动情点,你给你的家庭带来美满、和谐和温馨。不是吗?有时候,在一个单位里,在一个工作间,同事间的相互配合关照,朋友间的相互理解尊重,也常体现在你对他人的许多动情点的捕捉追寻上。当朋友成功的时候你不妨真挚地去祝贺一声;当同事遭遇不幸的时候,你也不妨诚恳地去安慰一下。宽容地付出,大度地付出,你一丝一毫爱的举动都能激起他人感情世界的层层涟漪。朋友告诉我,他就是在一次吊唁一位同事病逝的母亲的过程中,融洽了他与那一位同事间的关系。那一次,十多里的路程,一路泥泞,一路辛苦,终于达到了彼此间两年多久积的误会与埋怨一扫而空。这是一个对多么难得时机的准确把握啊!
追寻动情点,将给你和你的同事朋友之间带来无限的亲情。
不是吗?有时候,在干群中,在上下级间,领导对群众的关心照顾,上级对下级的体贴爱护,也同样体现在领导者们对其下属及群众的动情点的把握与追寻上。从衣食住行到婚丧嫁娶,从节日慰问到病中探视,领导者每一个细微的关注都会激起群众内心深处的高昂积极性,领导者每一个动情点的追寻都会唤起职工们加倍工作的巨大热情。这是一个国营大厂,这是在中国人传统的节日——春节即将来临的前夕。一个普通青工小小要求为厂长所关注着。他曾经受过纪律处分,他已经背着这个包袱在改造中同家人过了两个并不愉快的春节。如今,在第三个春节就要到来的时候,他就要被撤销处分了。能否赶在春节前办好有关手续,使之同家人过一个愉快轻松的祥和年呢?厂长加思索地答应了他。可以想见,随着新年钟声的敲响,那位青工的过去将成为历史,一切又有一个全新。
追寻动情点,将给你和你的下属带来一种全新的上下级关系。
不是吗?有时候,在师生中,在长幼间,对被教育者的循循善诱,谆谆告诫,语重心长,情真意切,也常体现在你对孩子们动情点的追寻上。新学期开始了,老师总会不失时机地用语言唤起学生新的向上的热情;学生离校了,老师又会及时地勉励他们奋斗不息,扬帆远航。这是一个高中生,一个有着良好的学习成绩却常常自由散漫的高中生。这是一个优秀的班主任,一个精明、善于洞察学生心理的班主任。当班主任的多次谈话引起了这位高中生“老师总是有意盯着自己”的误解时,他便果断地调整了方法,一是减少彼此谈心的次数,一是抓住特殊的机会给以感情融化。于是,在一次元旦联欢晚会上,班主任利用了那个辞旧迎新的特殊机会,饱含希望而又十分真诚地把要求他改正缺点的意见传达给了他。终于,那位同学在激动和兴奋中点了点头。
追寻动情点,将给你的教育历程带来一种神奇的艺术效果。
朋友,追寻人际交往中那些美丽璀璨的动情点吧,它将使我们的心灵世界充满阳光,充满爱意,充满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