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都城汴京,祥符七年四月。
逐渐燥热的天气并不能阻止这座城池的繁华,人来人往自然为汴京城带来了无数的商机。勾栏瓦肆、酒店茶室里更是热闹非凡。
钟小山好不容易拖着疲惫的身子送走了最后一位客人,日头已经开始偏西了。在老板娘的注视下,有一下没一下擦着怎么也擦不干净的桌子。这家酒肆就开在汴京城的城墙附近,在偌大的汴京城里自然算不上什么好去处,但好歹有个二层的店面。
老板叫崔化,店名也就是崔家酒楼,卖的也都是一些家常菜,讲究的就是量多下饭,酒水也多是自家酿得。老板是个四十来岁的中年人,到是想去城里有名的酒家弄两瓶好酒来撑撑脸面,也好跟几个老伙计吹嘘一番。可惜银子都被老板娘管得紧紧的,崔大老板自然也没法子可想。
老板娘终于低下头去接着算账,也只有这个时候她才不会注意到几个伙计有没有偷懒。四月的开封已经之间热了起来,钟小山像往常一样溜到城墙根下,乘着荫凉眯瞪一会。不过店里的几个伙计也只有钟小山敢这么做。不过今天钟小山到没睡觉,叼着跟狗尾巴草在那发呆。
过了半晌,钟小山估摸着老板娘也该打发老板来找自己了,为了让耳朵少受点罪,也让老板少受点唠叨,钟小山觉得自己还是早点回去的好。
崔老板是个老实人,从不与人红脸。打小就是个胖子,还生就一张圆脸,天生就是个当厨子的料。年轻那会儿就是凭借这一手好厨艺才把老板娘娶回家来,照崔老板自己的说法,老板娘当年可是十里八乡有名的漂亮姑娘。崔老板都觉得自己是修了八辈子的福,是呵护备至啊。老板娘虽说管老板管得严点,还真把个小小的酒肆搭理得风生水起的。
唯一遗憾的就是没能给老崔家添个男丁,只有一个女儿崔柔出落得如花似玉。崔老板到是不觉得有什么遗憾,对这个女儿当真是含在嘴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到是老板娘一直觉得自己对不起老崔家,反倒还需要老板来安慰。
钟小山从老板早给自己留好的小门顺利的溜进了后厨里开始帮着收拾晚上营业要用的东西。没过多大会,老板娘终于合上账本,头还没抬起来就开始扯着嗓子喊:“当家的,赶紧去把那个混小子给我揪回来。”
崔老板听到老板娘的召唤,赶忙从厨房里伸出头来:“好了好了,小山在后面帮我收拾着呢。”钟小山蹲在一旁熟练的清洗一条草鱼的内脏:“崔叔,我听崔婶说柔姐今个傍晚要回来了。”
“说是最近店里生意不忙,就回来过两天。等你柔姐回来,让她给你量量,作身衣服,你这个儿到是蹿得挺快,可这身上咋就是不长肉呢。”崔老板正用力的剁着一只肥鸡,对于女儿的回来显然是极为高兴。
钟小山眉头微蹙,犹豫了半晌,还是开口说道:“崔叔,过两天我想回去看看。”
崔老板也是想到了什么,叹了口气:“是该回去看看了,走得时候跟你婶婶说一声就行了,省得她担心。”
钟小山应了一声,便不再说话,低头继续清理剩下的几条鱼。
到了饭点,店内的客人自然多了起来,自从大宋朝建立以来,汴梁城再也没有经历过战火,已经安稳了几十年了。更是取消了沿袭千年的宵禁制度,物质资源更是得到了极大的丰富,自然夜生活也丰富了起来。为了晚上有力气玩,这一日两餐也就变慢慢成了一日三餐。
钟小山其实挺喜欢坐在角落里听店里的形形色色的人侃大山,可惜他很少有这样的机会,总是会被老板娘支使的团团转。好在,来这里用餐的多数不是什么食不言寝不语,说个话也要讲究个气度的文人雅士,反倒是做跑腿买卖的商贩多一些,自然不会顾及什么,声音也就足够大,倒也能听到不少东西。
这几年来,钟小山的生活一直都是这样。每天早上天不亮就起来,收拾桌椅、招呼客人、后厨帮忙、听听往来东西南北客的谈话,等酒馆打烊,在帮着打扫好店内。之后,钟小山才算是有点自己的时间。不过这些都是钟小山自己愿意做的,反而是崔老板和老板娘担心钟小山身体吃不消,从不让他干重活。尤其是钟小山开始认字读书之后,更是极少要钟小山干活。
这本是个两进的院子,前面被崔家改成了酒馆,后面才是住人的院子。钟小山不是开封城里人,是别人介绍过来打杂的,不像其他几个伙计就住在附近。
钟小山今年十三岁,前些年大宋跟辽人打仗,老爹去了战场就再也没回来,母亲本来身子骨就弱,这么一打击也没撑多久就走了。钟小山也就成为了一个孤儿,乡里人看他可怜,就轮流养着,后来几经周转把钟小山介绍到老崔家当学徒,家里的几亩地也全赖着乡亲们打理,每年除了该交的租子,剩下的都让人卖掉换成银钱分文不少的送到钟小山手里。老板娘担心钟小山年纪小不懂事,就帮着把钱都收了起来。
崔老板一家心善,看钟小山无处可去,就收钟小山做了徒弟,还收拾出一间单独的屋子给他,钟小山就这么住了下来。
刚来到崔家的钟小山也不过七八岁,什么都不懂。只知道自己家不在这里,逮着机会就往外跑,有一次还招来衙役的过问。崔家人心善,加上家里没有男孩,就想把钟小山当成自己的孩子来养,自然是悉心照顾。
这晚,钟小山收拾完店内并没有像往常一样回到自己的小窝里。坐在院子里的秋千架上,有些沉迷的望着大宋的星空,幽深、神秘。这样深邃美丽的星空钟小山已经看了五年,可是不论怎样都看不够了。
一个妙龄女子走到钟小山身后,轻轻的推着秋千。
钟小山没有回头,任由女子推着他。这女子正是崔柔,比小山大了三岁。年前刚刚出嫁到两条街外的李家。崔柔轻声说道:“小山,我听爹爹说你过两天要回去。”
钟小山愣了会神:“这都五六年了,就算家里人都不在了,也该回去看看不是,怎么说那也是我出生的地方了。”
崔柔显得有些担心:“可是你才十三岁啊,这么远,你一个人行吗。”
钟小山跳下来让崔柔坐上秋千,在后面轻轻推着他:“我都十三岁了,不小了。”
“你从小就没出过远门,要不让你姐夫陪你一块去吧。”
钟小山无奈道:“拢共几十里路,也就一天的功夫,烨哥儿还得做生意不是。”
崔柔有些恼:“他那算什么生意,就一个杀猪的。”
钟小山反倒笑了出来:“当初还不是你自己非要嫁的,现在嫌弃人家了。”
钟小山轻声安慰着崔柔:“好了好了,我当初那么小不还是一样过来了吗,我就是回去看一眼,过几天就回来了。这转眼就到芒种了,村里人帮忙种的几亩地也该收了,总不能老让人家打理,自己不管事。乡里乡亲的,以前小不懂事就算了,现在大了怎么说都得去走动走动,谢谢人家。”
崔柔犹豫了半晌,也不再说什么。
“姐”钟小山轻唤了一声“你还记得我当初刚来的时候的样子吗?”
“怎么会不记得”崔柔歪着脑袋想了会“刚来那会儿你可皮了,娘亲让你跟着爹爹学着做事你总是偷跑,还不愿意喊爹爹师傅。害得爹爹每天都去找你,娘虽然老骂你,但其实可疼你了。不舍得打你,就总是揪你耳朵。有一次你跑出去好远,爹爹找了一夜才在河边找到睡着的你。我记得就是那一次,娘亲狠狠打了你一会,还大病了一场。那之后,你再也不跑了。”
钟小山突然顿了下,像是想起了什么事。
四月的汴京城,到了夜间还是很凉的。一股威风出来,钟小山打了个寒颤。
崔柔身子骨本来就弱,更是受不了凉。坐了一会,钟小山就要送崔柔回房。崔柔却转身抱住钟小山,在他耳边说道:“小弟,我知道你不是个普通人,做什么事都有自己的想法,爹还有娘也一直都知道的,自从你要读书那天我们就知道。崔家太小,留不住你的,你这次回乡之后恐怕也待不了多久了吧。我家小山是男子汉,是要出去闯荡的。姐只希望你能把这里当自己的家,无论做什么都想着有人在盼着你能平平安安的。”说着竟是嘤嘤哭了起来。
钟小山一时间竟然不知道该说什么“姐,将来等我成了家,有一个孩子让他姓崔好不好。你帮我跟崔叔说说,看他同意不。”
将崔柔送回房后,钟小山一个人坐在秋千上发呆。崔柔不知道的是那一次钟小山并不是自己跑的,而是溺水后,被水流冲到了下游。第二天,醒来的却是另外一个灵魂。
一晃就是五年过去了,钟小山抬头看了看大宋璀璨的星空,原来自己来到这个世上已经有五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