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741800000025

第25章 四爷爷

人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乍听起来,这话挺有道理的,不过仔细琢磨一下,我觉得“性格影响命运”应该更准确点儿。因为决定一个人命运的因素有很多,绝不仅仅是性格。比如,过去的西方谚语常说的“含着银勺子出生”——用现在的流行语演绎是“投胎是个技术活儿”——就充分说明了在当今社会人们心中,家庭背景大过一切。但不可否认,性格对命运起着非常非常重要的作用。

那性格又是什么决定的呢?我想最主要的,一个是遗传,再一个就是经历吧。中华民族特别是汉民族为什么是现在这么一个性格,而俄罗斯民族又是那样一个性格,日本、韩国又分别有不同的明显的个性,这一直是我极感兴趣的问题。以后若有闲暇,我一定要好好研究一下。但眼下我想要探明的是,对我影响最深远的人,我的爸爸妈妈,特别是爸爸——为什么有那样的个性?

他好学而谦逊,热心但不免幼稚,正派又常显草率,有头脑却最易轻信。他对自己的评价,是一个不成功的人(我不这样看哦)。

回首他的经历,影响他个性最重要的有两个人:一个是我伯伯,也就是他哥哥;一个是四爷爷,他的养父。伯伯敏锐的是非判断能力和犀利的批判精神从小就对他影响深远;而四爷爷则是持久地“润物细无声”地磨砺了他的性格。

4岁生日前夕,我随爸爸妈妈到昆明去,第一次见到了四爷爷。在我那旧照片一样微微泛黄的记忆里,四爷爷银发飘飘、粉脸庞,脸上常带着笑容,说话慢悠悠的,好像永远不着急的样子。他那双和蔼而充满智慧的眼睛,竟然有着海一样宁静的深蓝色瞳仁(是我小时候的错觉,其实他的瞳仁有一点儿浅灰色),真是太像童话里的圣诞老人了。用我长大以后想到的词来形容,就是“鹤发童颜,道骨仙风”。

“四爷爷”这个称呼是怎么来的呢?

100多年前,像那个时代许多家庭一样,奶奶有一个很能生育的母亲。她老人家一努劲儿,就生了十个孩子,而且是花插着的,五男五女。四爷爷排老七,奶奶排老九。但四爷爷在男孩子里排老四,所以奶奶叫他四哥,我当然就喊他“四爷爷”了。

四爷爷是奶奶走上革命道路的启蒙人、指路人。他本人的故事,完全可以用波澜壮阔来形容。他几乎在少年时就参加了革命,1928年曾组织和领导了震惊全川的“七四”农民武装暴动,那时他才22岁。后来他又多年在中共四川地下省委机关工作,长期担任四川省委秘书长。新中国成立后,到1952年时,他任最高人民法院西南分院党委书记,实际上是整个西南地区的第二大法官。这在一般世俗人眼里,简直就是顺风顺水前程似锦啊。

可是这时,令后人不解的事发生了:他郑重地向组织上要求到经济建设第一线去,到农业战线去,到基层去。说白了,就是放弃高官厚禄到艰苦的地方去。

爸爸说,老一代革命者中有不少这种人,他们是思想境界极高的人,但也是极单纯的人。这种单纯,在后人看来有些脱离“实际”了。因为革命胜利后,社会和人心都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慢慢发生变化,老革命们所开创的事业,正在进入新的阶段。和平时期与战争时期是不同的:战争时期整体利益绝对第一,个人服从整体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但和平时期,个人利益的需求慢慢显示出来了,人们在大的目标之下开始有了适度的个人利益的竞争。在干部队伍里也是一样,只不过这种竞争和变化,是在高调的掩盖下,缓缓地展开着。“级别”“地位”这些东西,既是对一个人工作能力的要求,也是对他品质的评断、资历的认可、业绩的肯定。

当初国家取消供给制、实行薪金制时,给干部定了24级标准。四爷爷在西南高等法院负责向中央申报评定级别事宜。法院的第一把手定为五级,而作为第二把手的四爷爷却硬将自己定为11级,他的这种自谦自抑和淡然,让同事和上下级都觉得不妥,认为与他的资历和才干根本不相符,但他依然坚持如此上报,并且终于获得了批准。

如果照我的想法,自动让贤似乎应当有一个思想前提,就是你认为让贤的对象确实比你强,比你能力优秀、人格高尚。但现实操作中往往不是这么回事。比如四爷爷,他清正廉洁、高尚无私,但你说他谦虚自抑是为了什么,为了让贤?恐怕不完全是——在四爷爷看来,名与利已不只是粪土,简直是魔鬼,令人避之唯恐不及。在我们的国家,曾经有一批“推翻旧社会、建立新社会”却厌恶功名利禄的早期革命者,四爷爷就是这个群体里一个典型的代表。

躲避功名与逃避责任完全是两码事。四爷爷虽然不肯往上“爬”,但对自己的工作可是充满了热忱的干劲。到了西南农科所,他开始了雄心勃勃的农业科研事业,很快就显示出卓越的才华和高超的领导水平。可惜在那个时代,一个人是很难逃脱命运的捉弄的,四爷爷这种骨子里单纯正直的人更不例外。在狂热的“大跃进”中,他出于“对党高度负责”的态度,对全民大炼钢铁那种盲目破坏生态、损害财物的行为略微抵制了一下,结果就遭到了暴风雨般的批判,之后就是降级、处分、贬调云南。

这样,他就成了一个普普通通的处级干部。与他隔了一辈的我无法猜测他当时内心的真切感受,但从他事后的表现来看,似乎是处之泰然。

爸爸小时候曾过继给他,成为养子,与他前前后后一起生活了十年。

为什么要过继给他呢?这又要稍微扯远一点儿了。

当年奶奶和我的亲爷爷都是奔赴延安的革命青年,他们先后进了著名的鲁迅艺术学院。奶奶去的时候正好赶上气壮山河的《黄河大合唱》排演,她参加了演出,这也成为她终生难忘的回忆。奶奶和爷爷在那里结了婚。

新中国成立了,进了城,爷爷其他方面历史自有评价,但在婚姻方面属于“革命意志衰退”那类的,和奶奶离了婚。他受到了新中国刚颁布的《婚姻法》的严厉惩处。

奶奶一个人带着幼小的伯伯和爸爸,又要紧张工作又要照顾孩子,生活相当不易。她那时在北京市一个区的房管所当所长,“管房子”。那时候人的工作热情和干劲是现在无法想象的,工作起来没日没夜。有一次下大雨,奶奶连夜带人挨家挨户抢修房子、帮小贩抢捞那些被雨水冲走的物品,结果病倒了。四爷爷来北京开会,见到奶奶卧病在床的困苦情况,就建议把一个孩子放到他那儿抚养,以减轻奶奶的负担。当时稍微大几岁的伯伯已经有点儿懂事了,而爸爸还是个不知离别愁滋味的小娃娃,于是爸爸就成了四爷爷的养子。

在爸爸的印象中,在云南昆明生活的那段岁月里从来没见四爷爷有过什么消极情绪,他总是那么积极乐观地工作。不过,家庭的简陋是显而易见的。爸爸回忆说,家里只有两小间屋子,一间10平方米左右,一间六七平方米,星期天大家都回来,六七个人挤在一起就相当局促了。家里连个闹钟都没有,那时多数老百姓都过着那样的生活。所以,四爷爷一家就是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吧。其实,即使按四爷爷被降的级别,他也完全可以有更好的待遇,只不过他是绝不肯的。

骨子里,四爷爷对爸爸是很疼爱的,他让爸爸在少年时期充分享受了父爱,从而培养了爸爸健全的人格。他尽可能让爸爸的生活过得宽松,认为爸爸正处在长身体的阶段,一定不能在这个阶段发生问题,为此,每个月给爸爸生活费20元钱。

20元,在那个年代是个什么概念?

那时许多工人工资只有三四十元,一些老工人也就拿六七十元,还要养活一大家子。人们除了工资之外没有也不可能有任何收入。而爸爸作为一个中学生就有那么多钱,每个月刨去伙食费还能剩下十一二元,所以他可以买许多书,甚至有一次花了15元买了一副“天价”的羽毛球拍子,后来他打羽毛球打得很漂亮,得益于那时他就有这样的“奢侈品”。四爷爷自己虽然朴素,却让爸爸尽可能地享受着富家公子的优渥生活。爸爸大方豪爽的性格,很可能就跟这点儿物质基础有关吧。

爸爸和四爷爷感情很深。四爷爷在生活上对他无微不至地关怀,更关心他思想的成长。每个星期六他从学校回来,四爷爷都要与他谈心。四爷爷博学多才又关心时事,爸爸从他那里得到许多知识和做人的道理。后来他回忆四爷爷时,常常说着说着眼里就涌出泪来。

我那次见到四爷爷时已经是“文革”结束了,云南省委为离休老干部修建了很好的别墅小楼。当时省里有老红军资格的只有四人,四爷爷和四奶奶就是其中的两位。这也是让爸爸很欣慰、很自豪的一件事。

写到这儿,爸爸性格的由来似乎也有了些端倪。但环境早已今非昔比,市场经济大潮席卷而来,社会变化复杂万端,原有的思想习惯若不能与时俱进很自然就会被淘汰。

爸爸常常自嘲他学老一辈没学好,是“画虎不成反类犬”。不过有一点他做得很好,那就是虽然他事业不成功,但“父亲”这一职责却做得很出色。当爸爸下海失败失去工作以后,他第一个念头就是绝不能让我缺少父爱。他心里很清楚,为了让我在人生最关键的岁月里自然健康地成长,必须有一个完整的家庭。

而在那样困难的情况下,不能光凭妈妈是一个好人,是一个有思想境界的人,是一个可以患难与共的人,就能保证家庭稳固。那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他自己还必须有所“动作”,要放低身架,不能再每天不切实际地“胸怀大志”,只做自己想做的“大事”;要适应新的情况,从小事做起,改造和修炼自己。慢慢地,他的性格变了,越来越能容人了,不急躁了,学会了做各种家务,以平衡妈妈那边巨大的负担。他节俭,坚决去掉所有坏毛病,不抽烟,不喝酒,成了一个标准的好男人。虽然挣不着大钱,但努力创造着家庭和睦的氛围……终于,我顺利安全地度过了少女时代,走进了青年时代。

有一句赞颂长辈培养晚辈的话,叫作“扶上马送一程”。爸爸妈妈送我“这一程”一直送到了安全的康庄大道。

同类推荐
  • 立正

    立正

    其次,小小说有着自己不可替代的艺术魅力。小小说最大的特点是“小”,因此有人称之为“螺丝壳里做道场”,也有人称之为“戴着镣铐的舞蹈”,这些说法都集中体现了小小说的艺术特点,在于以滴水见太阳,以平常映照博大,以最小的篇幅容纳最大的思想,给阅读者认识社会、认识自然、认识他人、认识自我提供另一种可能。
  • 你的地铁阅读清单·八卦

    你的地铁阅读清单·八卦

    “不是在上班,就是在上班路上”,是对我们这种上班族每天真实而又尴尬的写照,没有阅读的时间,面对日益快速更新的阅读内容,也不知道该如何选择!“2016学习清单”全新推出《你的地铁阅读清单》系列,主题性分享梁文道先生的精彩书评,用最简洁直白的方式,重拾你的碎片时间,深度你的主题阅读!
  • 花开的声音

    花开的声音

    《花开的声音》是当代微型小说之父刘国芳的精短小说合集,刘国芳和他的经历已和中国大陆的当代微型小说发展史建立了密不可分的联系。有人认为,在中国,只要是读书的人,《花开的声音》在创作上昭示了一种微型小说的典型写法和微型小说文体目前所能达到的艺术高度和艺术成就。他对微开型小说这种文体的把握与运用已达驾轻就熟的程度,善于以小见大,平淡中见神奇;注重贴近现实,关注人生;歌颂真善美,鞭鞑假丑恶;讲究构思的精巧,追求艺术的多样,写实的、寓言的、象征的、荒诞的,摇曳多姿,是一本让人百看不厌的精品小说。
  • 古代情诗名篇五百首

    古代情诗名篇五百首

    中国古典诗歌内容丰富,蔚为大观,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情诗(词、曲)又是中国古典诗歌中占有重要地位。《古代情诗名篇五百首》从中国古代的名家情诗中,精选五百余首,对于各位作者的生平做了简要介绍,同时对于诗歌也进行了解析,帮助读者对历代名家情诗进行鉴赏。
  • 划痕

    划痕

    本书是青年作家黄宇的第一部个人散文集,作品收录了作者近两年创作的35篇散文作品,全书分七辑,分别为《风轻云淡》《恋恋红尘》《恒爱弥留》《蓝色寂寞》《幻灭年代》《行吟他方》《森罗万象》,从不同层面深刻剖析描绘了作者在大学生活的点滴。
热门推荐
  • 男人那点心事

    男人那点心事

    本书共十一章,讲述男人为人处世的技巧,主要内容有:好人好在嘴上、努力为自己增值、与领导巧“周旋”、良朋即是良师、做个“交际赢家”、紧握手中权力等。
  • 书谱

    书谱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魔族弃子

    魔族弃子

    千年前,魔族首领焱带领百万魔军侵入人界,生灵涂炭,魔军到达之处,寸草不生。人界十宗,七阁,三门百万人组成讨伐联盟,抵抗着魔族的入侵。讨伐联盟与魔族对抗了一年之余,魔族接连败退,讨伐联盟乘机打压,最后魔族只剩焱与残军数千,讨伐联盟剩余几万人,焱过于强悍,一人可低数百,毕竟联盟人数众多,焱被诛。魔族第二代首领霜继承焱龙遗志,一统人界,人界面临着第二场浩劫,霜带着少部分魔族幼子,潜入人界,找寻人界刚出生的孩子,替换成魔族幼子,在魔族幼子记忆力留下一道魔印,让其成年之时便可知道自己的使命,带给人界浩劫。在这一批幼子,有一个不一样的小孩,他的皮肤呈雪白的,头上只犄角,而且不完整,只有一半,被视为灾难。
  • EXO之花样年华

    EXO之花样年华

    人海茫茫,从未分离;韶华白首,只若初见;浮生未歇,花样年华。我赏尽尘世繁华,看遍人间琐事,却还是爱你。
  • 第一狂妃:废材九公主

    第一狂妃:废材九公主

    她是22世纪顶尖杀手,身负异能,却没想到会被一起出生入死的姐妹背叛,从而穿越异世。醒来,她成了西岳帝国不受宠的九公主。接收了前主所有记忆,她发誓要为前主报仇,渣男、贱女们等着接招吧!他轩辕帝国未来的储君,腹黑阴狠,冷血无情!可自从遇见她,他就变得不像自己了。两个不同世界的人究竟能不能走到最后,让我们敬请期待!
  • 《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释义及实用指南

    《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释义及实用指南

    本书由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立法的通知撰写。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经济法室参加本法立法的同志以促进就业发为蓝本,对本法的立法背景、立法主旨、实务中适用的规则进行了逐条的阐述。本书对就业管理方面的业内人员是不可或缺的工作指导。
  • 仙隐魔踪

    仙隐魔踪

    他是天之骄子,修道奇才,他本前途无量,却因一次变故被废除气海逐下山门然而命运却给他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巧合之下竟坠入魔途在这个存仙灭魔的时代,他该如何生存?当有一日他停下脚步回头观望,却早已无人敢质疑他的存在!仙又如何?魔又怎样?我自逍遥长生!
  • 证道武之巅

    证道武之巅

    武道是孤独,是坚持,是绝地求生。偏僻山村出来的野小子杨晨,孤身一人坚决地走上了求道之路......
  • 战上国

    战上国

    重生以后,他想当韦小宝一样的人,但是快要成为韦小宝的时候,他发现这个世界貌似很大。于是他励志想成为这个世界的韦小宝,不巧他成功了。那让我们来讲讲这个家伙的故事吧。
  • 妖主∶隐剑师

    妖主∶隐剑师

    死小子,你跑哪去了!叔叔总是用皮鞭抽打小雨,小雨却从来没有怨言.每天晚上,他都准时的把酒带到叔叔面前,他工作,他奔波,只有十三岁,却养活着自己和一个整天醺酒不做正事的叔叔.一天,一个有着神奇能力的妖精改变了小雨的生活.他开始走上一条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