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741500000016

第16章 安静的勇气(1)

安静的勇气————阅读梅特林克

阳光里蔓生着细而轻的丝绒,我喜欢冬日的午后,喜欢这微凉里的暖意:窗外是凉薄的风,阳光像一些小兽在纸页上干净地行走。在这样的午后,我和阳光相处于同样的安静之中,从平静的文字里收获阅读的幸福,风声像一些善意的提醒,让我不要忽略细微的闪光之物,既沉迷在安静里,又不在别人的文字里塌陷,失却个体的意志。

午后的安静可以找到文字中的呼应。文字犹如植物,它的间架结构就是植物的茎,文字本身携带着的质感和阅读者的创造想象,共同催生文字的繁茂葱茏。这就是安静的力量,持久而专注。经典的作品是安静而又内力充沛的,这是它在时间的土壤里不断生长的原动力。阅读莫里斯·梅特林克,就被这种安静的力量所裹挟着,进入他的神秘王国。

在远离可怕故乡的地方生根

安静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喧哗之前的安静,一如暴风雨来临的前夜,包裹着近于沉闷的死寂和近于鲜活的冲动。一种是喧哗之后的安静,就像风雨过后的植物,清润明净,坦然自若,涌泛着泥土深处的气息。梅特林克应该属于后者。

公元1862年8月29日,梅特林克诞生于比利时根特市一个公证人家庭,他和父亲的期待,仿佛树木的分枝。他的父亲希望他成为一个律师,让他学习法律,循着血脉的方向抵达家族的高度,他却旁逸斜出,在陌生的领域,搭建清凉的树阴。

1886年,他来到巴黎,试图接近文学,创造自己的故乡和历史。被异乡的差异和混杂围困着,他感到周围全是迷雾,一种难言的隐晦与虚无。的确,有时这迷雾只是为了遮盖事物的表象,迷雾使得真相的存在越发神秘和生动。迷雾,是他注视现实的障碍,然后成为他的表现形式。在巴黎的某一天,他翻看《费加罗报》,一篇题为《象征主义宣言》的文章一下子就抓住了梅特林克的眼睛和命运,作者是法国诗人莫雷亚斯。神秘的事物往往隐身于寻常的生活之中,就像上帝隐秘的激情伟大的奇迹内敛在不能移动无法表达的植物上。梅特林克敏锐地抓紧了这神秘之物,强烈地感受着内心的风暴,此时的他,就是一株处于紧张状态和抽搐状态的树,颤动的枝干呈现着他内在的思想冲力和打开通道的惊喜。那一年,他结识了一批法国象征主义文学家,他决意用象征完成对现实的修补。象征主义的种子在他内心的土壤里扎根了,萌动了。但是,梅特林克并不制作文字的声响,让舞台的追光成为一种炫目的排场;或者通过修辞的力量鲜明自己的写作立场,跻身象征主义者的集体合唱,借以遮掩个体的单薄和虚弱。

这是梅特林克的安静。写作者一如植物,深陷于泥土,却在内心强大的支撑下,掘地而食,坚韧地完成拓展自我的可能和极限。梅特林克有足够的耐心和持久的安静,守护着他的种子破土而出。1889年,他发表了第一部诗集《暖房》。“特别要仔细察看天边的云彩风貌!/它们精心掩盖着古老的风狂雨暴。/哦!沼泽地里肯定有一支舰队巨大!/我相信白天鹅已经孵化出黑乌鸦”,事件的表象之下,隐喻着生活的真相。“白天鹅”和“黑乌鸦”本是语义的对立模式,是惯常的象征主义的二元概念,梅特林克则赋予它们新的象征语境和生活意义。困惑事件的闪现和象征主义的内蕴,使他成为象征主义的著名诗人。他接着把象征主义前无古人地嫁接到戏剧创作中,完成了剧本《马莱娜公主》,他早期的剧作表现种种超乎想象、无法解释的离奇事件,表现死亡的无从避免,引起法国评论界的瞩目。1911年,梅特林克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让我们默读关于他的一段授奖辞吧:“赞赏他多方面的文学活动,尤其是他的戏剧作品具有丰富的想象和诗意的幻想等特色,这些作品有时以童话的形式显示出一种深邃的灵感,有时又以一种神妙的手法打动读者,激发他们的想象。”

回望梅特林克一生的轨迹,法国给予他丰厚的滋养。作为异乡,法国三次接纳了他的躯体和灵魂。24岁那年,他在法国遇见象征主义,从那一刻开始,他的“一切心思、一切力量和一切自由的天才全都集中在这个焦点上”(《花的智慧》,1907年)。34岁移居巴黎,和他的妻子乔热特·勒布朗————一个法国女演员,他写她演,过着出戏入戏的日子。87岁,梅特林克病逝于法国的尼斯。可以说,他几次离开比利时,是自觉地改良他土壤的性质和成份,创造个人的情感地理。他知道,一株植物如果不能把自己的种子弹射得更远,就无法成就整个家族的繁盛。所以,他选择在远离可怕故乡的法国,生长着他的枝叶,他的树阴,他的安静。想象他最初离开故乡的动机和勇气,或许在他的散文《花的智慧》中可以发现,他是如何借助植物的生存方式来描述自己的:

任何一粒落到树木或草本植物下的种子,要么死亡,要么注定发芽困难。由此便产生了摆脱桎梏与战胜空间的伟大力量。

寻找先前就有的东西

梅特林克像一株植物,站立在他恒久的安静里,“沉浸在一种意味深长而又温和适度的幸福之中”(伍尔夫《蒙田》)。在梅特林克那里,所谓安静,就是内心深处不被惊扰的幸福,从植物世界的精神秩序里寻找的幸福。在他看来,即使是笨拙而又不走运的植物的花儿,它们也绝不缺少智慧与机敏;而最初出现在我们地球上的花儿,它的面前并没有任何可以效法的模式。他所以这样写,是为了把卑贱的植物置于神祇的位置,发现植物生命对于光明和智慧的追求,让自以为享有特权的人类按照植物的方式思考和生活。

阅读梅特林克《花的智慧》,我觉得,再也没有什么比“寻找先前就有的东西”这九个字,更能清晰梅特林克心灵脚步的了。是寻找先前就有的东西,让梅特林克从悲观主义中挣脱出来,转而探寻生命的奥秘、思想的传递,揭示科学世界和神秘事物隐秘的交集。

在圣经里,植物可以说是众生的血脉,“葡萄树枯干,无花果树衰残。石榴树,棕树,苹果树,连田野一切的树木,也都枯干。众人的喜乐尽都消灭”;“叶子华美,果子甚多,可作众生的食物。田野的走兽卧在荫下,天空的飞鸟宿在枝上。凡有血气的都从这树得食”。梅特林克从一枝草茎、一粒种子、一枚雄蕊入手,试图在事物最细微的部分,寻找造物主的伟大意志,发掘人类所需要的思想资源。寻找先前就有的东西,梅特林克身在喧嚣的人类,心灵的脚步却悄悄地循着来路,走向了安静的植物们。他以这样的方式,显示了他通过观察和理解自然来寻找世界精美秩序的果敢和勇气。

梅特林克总是从身边的植物入手,他一只眼睛看科学世界,一只眼睛看神秘事物,他呈现的是一个遥远的世界,这个世界就在我们身边,却被忽略被漠视,甚至被歪曲。梅特林克喜欢这样开启他的陈述,譬如“我意欲在此陈述的若干事实,都是所有的生物学家们所熟知的”;又如“不过,我们还是回过头来看一些比较简单的机制。你从路边的草丛中随便折取一枝草茎,便会看到一种孜孜不倦、出人意料的小小智慧在起作用”。可以说,梅特林克就像一位饱经世事的老人,在为我们这些处于懵懂状态的孩子讲述着发生在村里的民间传说,给我们带来遥远的神秘感。梅特林克依据的是细致的观察和科学的研究,他是从自然界的发展变化来探求人类社会进步的可能性。

他为我们讲述了一个表面宁静温和顺从、内里却充满着对命运异常激烈而又坚韧的抗争的世界,这个世界作为我们的参照物而存在。植物最大的生存压力,无疑是它从生到死自己都不能移动一步。这宿命般的无声的悲剧,反而酝酿着无穷的智慧和勇气。梅特林克借取植物的智慧来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植物比我们更清楚,它应当集中精力反对什么,而不是像我们这样分散自己的力量。”他通过观察,发现植物们装备了播撒种子并让种子飞向天空的设置,譬如飞机螺旋桨的槭树翅果、大戟的爆发性弹力器、葫芦科植物木鳖的喷射装置,他目睹着整个植物家族在摧毁狭窄天地、保障自己未来的探索中所做的艰苦卓绝的努力,领悟着每一个个体生命对于终极目的的理解,并由此发出深深的感叹:我们在同种种压迫我们的需要的斗争中,若是能够运用我们花园中的小花所发挥的能量的一半,可以设想,我们的命运将与现在大不一样。梅特林克创造了一个熔铸科学与哲理的神奇世界,是为了表述他对人类社会的委婉批评和思想引导。这是心灵的最高境界的抒情。

同样是植物,在唐诗宋词里,我们透过花花草草的缝隙,找到的是作家的另一个自己,这个“自己”,或许是积极入世者,或许是超然出世者,唯独不是植物本身。梅特林克最大限度地返回到植物的本色,他把四围的喧嚣过滤,把芜杂的烟尘祛除,把事物的巫魅抽掉,借助寻常的植物不断发现不寻常的价值取向和意义所在,在文学、哲学和科学的三维空间里,建构他宏大宽阔的文学殿堂。相对于其他作家,梅特林克是个独立的存在,是他把植物的抒情推向了一个极致,使得植物更加高大和繁茂了。

在莫言的上午

这个上午,是莫言的上午。不止摄像机,一双眼睛,许多双眼睛,都聚焦在他的略显扁平的脸上,他脸上的不易察觉的笑意。

这个上午的表面很是光鲜。迎宾员斜斜地披着红条幅,文学圈疑似惺惺相惜的客气,台风作梅花状,要从大海的风暴上探来它的三两枝,让一些彼此抚慰的人显得有些不自然,不时地拿眼瞥瞥外面。他们的心思在别的事情上,如同我,坐在别人的上午里。

喜鹊在别人的屋檐下筑巢,清风在他物的枝条上伸展。这个上午,我坐在莫言对于故乡的想象里。会议主持人介绍莫言,介绍莫言的主要作品。《蛙》《酒国》《枯河》《丰乳肥臀》《生死疲劳》《红高粱家族》《透明的红萝卜》《白狗秋千架》《天堂蒜薹之歌》,这些名字,这些大地的意象,这些强悍的生命之力的征象,在我眼前一一呈现,它们组成了莫言的故乡,一个辽阔的无边的文学故乡。

上午之外,报刊之上,世界之内,莫言写得一手好文章,说方言俚语,说普通话也打官腔,甚至胡言乱语一不小心就有一句流行全国的名言,为此,他收获了许多国内国际大奖。日本著名作家大江健三郎预言,莫言将是中国诺贝尔文学奖最有实力的候选人。这个上午,这个说话慢声细语的莫言,和那个夸父逐日一般的莫言,那个愿意扒出“被酱油腌透了的心,切碎,放在三个碗里,摆在高粱地里”的莫言,是否同一个人?回到故乡,他说,少说话,吹什么,这小子以前偷过人家的水果。他说着从前的自己:一个农村大男孩,偷了生产队的一个红萝卜,被捉,为了索回那双三十四码的大鞋,能多穿好几年的大鞋,他当着48个村数百名民工的面,向毛主席的画像请罪,那种深入骨髓的孤独感和凄凉感,以及小黑孩超常的感觉,被他写进了中篇小说《透明的胡萝卜》。

这个上午,莫言回到故乡,举办“莫言文学报告会”,在我的直觉里,莫言是回到了童年的场景,或者说,是那个又黑又饿的男孩又回到他的身体里,让他说出他的“高密东北乡”。他的话语细而舒缓,犹如柔丝一般的细雨,并非汪洋恣肆滔滔不绝,亦非暴雨倾注激烈昂扬,节制,柔韧,恰好契合着听者内心世界的凹槽。这样的言说,显示的不是修辞的力量,而是心灵的力量,思想的力量。敞开心灵的聊天,要比文字的砖石构建的文学大厦,更能深入人心,也更能耐人寻味。

这个上午,被莫言无限地放大了。他的话语是对故乡的描绘,也是对故乡的想象和重构。你坐在他的话语的中心,可你无法进入他思维空间的中心,他的小眼睛一忽闪,言语就发生了跳跃,日本北海道札幌市的广场被他施以空手道的功夫,空降到他的“高密东北乡”那里去了,并且大雪飞舞,万众欢呼。一片红高粱在这个上午,红了;一只红萝卜,正抽出它的第一丝嫩绿。

在莫言的上午,我们进入了莫言的叙事现场。这个重感觉轻故事的出了名的作家,这个重感情轻名利的尚未老的老乡,他让这个城市的上午弥散着幽淡的薄荷气息,苦涩的高粱气味,新鲜的泥土清香。这些美好的气息,敞开了我的耳朵和嗅觉,解放着我的感官世界。我在莫言的上午里找到我的现存,一如莫言,他从川端康成的《雪国》那里找到他的“高密东北乡”,自此,他有了一个用他的一生来回望、辨析和描绘的地方。

想起别人的言说,写作是独立和终极的。想起莫言的长篇小说《蛙》,生亦疲劳死亦心酸之后的《蛙》。他的第一部社会问题的长篇,一部在“人类灵魂的实验室”里“抉心自食,欲知本味”的长篇。借助于书信的形式,莫言在打开叙事主人公“蝌蚪”的内心生活时,也找到了一种挖掘表现罪感心理和忏悔意识最为自由灵活的叙事方式,他酣畅淋漓的叙事话语由此指向了作家自身的负罪感,照亮内心的黑暗,反思共和国60年的复杂历史,让他的“高密东北乡”走向更为辽阔的审美空间,而不仅仅是地理和植被意义上的简单移植。

同类推荐
  • 后乐斋诗文选集

    后乐斋诗文选集

    《后乐斋诗文选集:我的离休生活》首先搜集整理了1978年以前编写的顺口溜、快板诗等诗文作品,进行反思和修改。1979年后,根据新的形势和个人经历,亲见亲闻,随干随记。1994年离休后,通过走访调查,以文会友,外出参观旅游等方式进行编写。
  • 我的眷念在远方

    我的眷念在远方

    精选了刘国学创作的十四篇散文和五十六首散文诗、抒情诗、格律诗。
  • 新世纪诗典(第二季)

    新世纪诗典(第二季)

    诗歌,生命中意外的美好由北岛、余光中、多多、食指、郑敏、洛夫、王小妮、蓝蓝、杨炼、巫昂、臧棣、沈浩波、雷平阳、洪烛、王家新等两百余位诗人联袂呈现。
  • 网络时代我们如何读书

    网络时代我们如何读书

    《网络时代我们如何读书》收入被誉为“现代随笔新三家”之一的谢泳先生数十篇文字,谈论了读书、治学、文史方面一些有趣的话题。他的文章平稳舒缓,但在平缓背后隐藏着深沉的思想和个人风格。《网络时代我们如何读书》收入被誉为“现代随笔新三家”之一的谢泳先生数十篇文字,谈论了读书、治学、文史方面一些有趣的话题。他的文章平稳舒缓,但在平缓背后隐藏着深沉的思想和个人风格。
  • 我和我母亲的疼痛

    我和我母亲的疼痛

    书里没有我们熟悉的那种文学作品里的母亲形象——那个忍辱负重,只是付出,不求回报,光辉无私的母亲的形象,而是一个善良正直,但聪明自私、控制欲强、有血有肉的母亲,以为只有自己给对方的才是爱与关怀,以为只有自己才最宽容,却永远不知道,女儿从小就生活在母亲的光环和阴影之下,虽然爱母亲,但骨子里却想摆脱母亲的控制,因此毅然离去,到更广阔的世界里闯荡,希望能向母亲证明,没有她的庇护,自己也能很好地生活,能骄傲地生活。在母亲的最后半年里,女儿心力交瘁,但她一边苦恼,一边仍在尽孝,最终放弃了自己的工作和事业,陪伴在母亲身边,直到最后一天。。
热门推荐
  • 风起竹林

    风起竹林

    我抬手十八年的岁月纷纷扬扬,红尘把黑夜抖落成你的衣裳待秋雁再横渡湘江,谁一剑斩断了好梦一场我抬手十八年的岁月仓仓皇皇,红尘将星光镂刻成我的嫁妆待海棠再落满西窗,独剩了劫后余生的怅惘须臾千百年后你若不记得竹林中白衣的姑娘可还记得那日风穿竹叶的琳琅?
  • 快乐王子

    快乐王子

    才华横溢的王尔德,用丰富的想象和华丽的语言,构建了一个唯美而诗意的童话世界,感动并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孩子,甚至成年人也会沉醉其中。《快乐王子》《夜莺与玫瑰》《自私的巨人》《小公主的生日》……故事中一个个因至善而至美的形象,折射出人生的寓言和哲理,贯穿着敏感而悲悯的社会哀怜,是与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相媲美的世界文学经典。本书图文并茂,非常适合学生阅读。
  • 商道:决胜市场的战略主线

    商道:决胜市场的战略主线

    《商道:决胜市场的战略主线》精选了国内外多家著名企业的案例,用浅显生动的语言来分析他们的经商之道,全书既有对商战观念的深入暴露,也有对知名企业各种商战策略的深度剖析和独到揭发,是一本了解现代商战活生生的教科书,是了解、从事现代商业的必读书。
  • 侣行

    侣行

    在中国,从来没有一对情侣,像张昕宇和梁红这样“侣行”过。“5.12”汶川地震,张昕宇自己组队去现场救援,灾难现场的震撼终于促使他下定决心,开始用行动去触摸生命的价值与真意。他们制定了庞大的环球极限侣行计划:海盗乱邦索马里、世界寒极奥伊米亚康、核泄漏鬼城切尔诺贝利、天堂之门地狱之眼马鲁姆火山……如有可能,他们打算把火星也列入计划。他们曾在零下72℃的极寒之地穿越600公里无人区;他们曾在索马里首都差点被自己的安保队长劫持;他们曾在切尔诺贝利亲密接触被“石棺”封存的4号反应堆;他们曾在太平洋马鲁姆活火山内见识熔岩湖的炽烈与浩瀚……
  • 邪王的俏宠狐妃

    邪王的俏宠狐妃

    他是炎国七子烈王,淡泊名利却战功赫赫,容貌更是风华万千绝代无双,但却有着不为人知的经历;她是灵界修仙九尾狐,修行千年需往人间历练!繁华凡世亮花眼,小狐狸不看路,直撞了个满怀“喂!小子你不长眼?”多年以后,这小子抱着软香玉体感叹道:“幸亏本王当年的不长眼!”……
  • 漫漫追妻路:老婆,我错了!

    漫漫追妻路:老婆,我错了!

    这是一本神奇的书,废了后仍坚挺着,恩,它的名字就是坚挺。好啦不开玩笑啦,此书已废,有事烧纸!
  • 穿越过来的犀利王妃

    穿越过来的犀利王妃

    拜托,这是穿越时空的爱恋?还是命中注定的情感?穿越过来的于府二小姐于钦玥上演一场穿越恋爱!霸道的二皇子轩辕梓城对他同样有柔情一面~这是什么样的爱情?(丫丫幽默第一小说,偶尔2一下)
  • 无所有菩萨经

    无所有菩萨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史上最强剑神

    史上最强剑神

    唐玉穿越异世,最强剑神系统附身。少林寺佛掌天下金刚不死,张三丰真武立派太极通神。李寻欢飞刀问情刀刀夺命,张无忌九阳神功乾坤挪移。独孤求败剑分九州,西门吹雪一剑飞仙。重阳真人遗蜕千年不腐,盗帅楚留香仙尊难寻。这里,大侠郭靖一箭双雕穿云射日,陆小凤灵犀神指凤舞九天。东方不败弹指遮红颜,名侠沈浪醉酒戏红尘......饮不完的杯中酒,割不尽的名人头。这是一个变异融合的武侠世界,这里还有数不尽的风流人物,道不尽的仙侠逸闻。看唐玉如何用一柄铁剑成就无上剑神之位。
  • 诱妻入局:偏执总裁宠上瘾

    诱妻入局:偏执总裁宠上瘾

    你有没有试过从陌生的酒店醒过来,发现和别人一夜情?结婚第五年,婚姻失利的她被迫坐上相亲宴。平生第一次,她在陌生男人面前醉酒。可他们不过是聊了十分钟,又哪里来的情。但是等等,他不是和她相亲的那位先生?那个男人长了一张倾城的脸,让她不得不怀疑他就是传说中的男公关。他是游走女人间的温柔情人,她是被丈夫抛弃的失婚弃妇,她注定不该爱上他,可偏偏动心动念。千帆过尽,当现实摆在面前,她才得知他的真实身份。尉氏家族的大少,容氏家族的公子,一家电信局,两家炼油厂,四家半导体……他名字源于这两大家族的姓氏——尉容!其实爱一个人不可怕,怕的是那个人从来都不曾真正靠近过。后来林蔓生才知道,原来他不是不爱,只是不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