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了功劳的人常恃功自傲,古代的打天下也好,如今的创事业也好,都是如此。实际上这也是人之常情:我付出了、奉献了、成功了,摆摆资格又有什么了不起?对这种情况只要正确引导不会有什么大问题。当然也有羽翼丰满扯起反旗的人,那毕竟是少数,而且与你本身的处置不当有关。但有的人不这么认为,宁可错杀三千,不能漏网一个,于是频举屠刀向功臣的头上砍去。
朱元璋史称“雄猜之王”,既野心勃勃又疑心重生,心地险恶。他当上皇帝后,打天下时那种虚心纳贤、任人惟贤的作风全抛在脑后,朝思暮想地维护他的绝对尊严和家天下。为此,他以各种卑劣手段,排除异己,残杀功臣。
当朱元璋年过五十以后,已感体力不支,心跳加速,常做怪梦,他不能不考虑权力交换的问题。他认为太子柔弱,难以驾驭这些桀骜不驯的功臣,于是他制造一个又一个的冤案,大肆杀戮功臣,为子孙削棘。有一年朱元璋要杀宋濂。宋濂早年就追随朱元璋,功劳很大,明朝建立后官至学士承旨知制诰,很受器重。宋濂还是太子的老师,深受太子和诸王敬重。太子见朱元璋要杀老师,就哭着求情;朱元璋便拿来一根长满刺的棘条放在地上,叫皇太子拿起来。太子面有难色。朱元璋便教训太子:“你不敢拿棘杖,是怕刺扎了手吧。现在我把刺都给你削掉,再交给你不是更好吗?”太子也明白了朱元璋的杀人之意,但并不以为然,婉转地说:“上有尧舜之君,下有尧舜之民。”这弦外之音就是:“上有残暴之君,下有不忠之民。”朱元璋听了十分光火,他拿起椅子朝太子砸了过去。
朱元璋把功臣宿将视为棘刺,他要为子孙留下安稳江山,就要“削棘”。
朱元璋当政时,共设过四个宰相。开国首相是左、右丞相徐达、李善长,徐达是因常年带兵在外,离开了相位;李善长是因朱元璋记恨他决事独断,借故让他退了休;第三位宰相汪广祥因不合他的心意而被贬;胡惟庸是继后的第四位,也是最后一位宰相,朱元璋首先拿他开刀。
胡惟庸投奔朱元璋后,在李善长手下做事,为人精明,以办事干练著称。汪广祥被贬后,经李善长推荐任宰相。他在朝中拉拢亲信、排除异己,贪贿好利、恣意弄权,引起了朱元璋的不满和猜疑,朱下决心除掉他。
d1380年,御史中丞涂节告发胡惟庸意欲谋反,这对朱元璋来说,是个难得的机会,于是立即下令逮捕了胡惟庸,给胡扣上“谋反”罪名,将他处决,并对胡全家施以灭族。特别阴险的是,朱元璋还捏造罪证,把告发者涂节也一同斩首,为的是杀人灭口。
尤其毒辣的是,朱元璋把与胡关系密切的人定为“胡党”,以追查“胡党”为借口,把对皇家构成威胁的,不论是文武官员、大族地主,都被当做“胡党”,或被杀,或抄家灭族。此案前后牵连诛杀的有三万多人,其中有国公、侯爵、大将。御史大夫陈宁、中丞涂节、吉安侯陆仲亨、延安侯唐胜宗、平凉侯费聚、南雄侯赵雄庸、荥阳侯郑遇春,宜春侯黄彬、河南侯陆聚、宣德侯金朝山、靖宁侯叶星期、中国公邓镇、济宁侯顾敬、临江侯陈镛、萦阳侯畅通、淮安侯华中,以及大将毛骧、丁玉等都被诛戮。十年后,李善长也被定为胡党,全家被杀七十多口。朱元璋为了掩盖他残杀有功之臣的面目,命令他人把上述人员刻成《昭示奸党录》广为散发,以平息众怨,李善长在随朱元璋征战中,以多谋善断著称。他随军参谋策划、组织指挥作战和后勤供应,屡建奇勋。开国初,组织制定法规制度、宗庙礼仪,与朱元璋关系如鱼水一般,朱元璋将李比之为汉初萧何,称他为“功臣之首”,命他为开国后的首任丞相。
朱元璋一旦登上天子之位,就对李的态度大变。李善长仍按往常惯例,帮助朱元璋处理政事,过去被朱称赞为“处事果断”,现在则说他“独断专行”,过去朱特许李对疑难大事先处理后报奏,称赞他“为朕分忧”,现在则说他“目无皇上”。朱元璋对李善长功高权大产生了疑忌之心。但考虑到李善长功高望重,轻举妄动恐生不测之忧,就采取又打又拉,伺机清除的伎俩。
深知朱元璋为人的李善长察觉到皇上对他的猜忌。一连几天,李善长因患病没有上朝,于是他借机给朱元璋上了个奏章,一来对不能上朝议政表示歉意,二来提出退休察看朱元璋对自己的态度。按惯例朱元璋应下旨慰问、挽留。但是,朱元璋这次却不这样,他来个顺手推舟,随即批准了李善长退休,毫不费力地把李善长赶出了相位。
削夺了李善长的相权,免除了对他的威胁。但不少人心中暗骂朱元璋寡情毒辣。为了笼络人心,安抚李善长,朱元璋把自己的女儿临安公主下嫁给李善长的儿子李祺为妻,朱李两家又成了亲戚。
朱元璋知道胡惟庸与李善长之弟李存义两家是姻亲,胡李两家关系密切。在继续审查胡案中,又发现李存义及其子参与了活动,朱元璋眼前突然一亮,“你李善长不会不知道吧,为什么没有举报呢?”朱元璋想从这件事入手,除掉李善长。
更凑巧的是,这年,钦天监报告,天上有星变,占象者说,星变主折大臣,应杀大臣以应灾,否则于皇帝不利。朱元璋心想:“李善长啊,看来,不能不杀你了!”于是便以李知胡谋反不举报,“狐疑观望”、“大逆不道”为名,把李善长妻、女、弟、侄一家七十多人杀害。
通过这种手段,朱元璋几乎把所有的开国功臣杀尽,朝中几乎没有能够辅佐得力的文臣和能征惯战的武将。天下似乎一片太平。太子体弱多病,不久夭亡。皇孙朱允即位后,燕王朱棣起兵造反,一路杀往南京,而建文帝竟无法找出可以抵挡反兵的将领。等南京失守,皇宫一片火海,建文帝也不知所踪。
朱元璋的一头儿沉可说做到了家,只管自家安睡,什么劳苦功高,什么同乡亲友,只要有能力威胁到大明江山,一概杀头。防范这样的霸道行径对自己的危害,只有一个汤和做得好,他及时自请隐退,交出兵权,总算是明朝的开国功臣里留下一个全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