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95100000049

第49章 候审无心惊事重 诉冤有据令君悲

月缺重圆自有期,诉题前事实堪悲。

玉叶金枝栽秽土,遭冤千古最为奇。

当下妇人曰:“包大人,尔乃铁面无私的清官,审究明多少奇冤重案,只忧我此段冤情审断不清了。”包爷曰:“到底什么冤情,休得含糊隐讳。”妇人曰:“吾原乃先帝真宗天子西宫李氏,正宫即今刘后也。十八年之前,吾与刘后身同怀孕,其时真宗天子与寇准丞相往解澶州之围,御驾亲征,尚未还宫。我在宫中产下太子,宫娥内监已有知者。过不刻间,正宫刘氏忽又报生公主,谁知一刻祸生不测,起于当时。”包公听此,眼睁睁呆想来:若是真情,此是李宸妃娘娘了。当初先帝兴兵往澶州,去后二载,吾由开封府后升知谏院,身在朝中干政。遂问:“你在宫闱,有何人起祸?”妇人曰:“只为正宫刘氏心怀妒毒,与内监郭槐同谋。忽一天,刘氏自抱公主到我碧云宫来,只言乏乳,要吾乳娘喂饲。当时刘后假装美意,怀抱吾太子,又邀吾到昭阳宫赴宴。我即顺情,即日同行。当时相遇内监郭槐,抱持太子同召。岂知早已藏过,我焉知是奸人早施毒计。后来饮宴已毕,要取回太子,他言郭槐怀送太子先还碧云宫。我并不多疑,至回内宫,有宫娥言郭槐方才将太子放下龙床,称说睡熟,不可惊他,又用缎罗袱盖了。我只道是真情,又思小儿子不多惊扰,直至晚才揭开罗盖,要看儿子。不料一看吓得死去还魂,床上盖的乃血淋淋的死狸猫也,方知刘氏、郭槐毒计陷害。是时,只因天子兴兵未回,怨海仇山怎发泄?岂知是夜刘氏、郭槐,胆大包天,又生恶计,谋害于我,即晚放火烧吾碧云宫。当晚得寇宫女通知,盗取金牌,悄悄教吾扮为太监,腰挂金牌,连夜逃出后宰门。临去时说明太子已交付陈琳抱去,故又指点明我,别无去路,且住南清宫八王爷府狄氏娘娘处。是他心慈善良之人,定然收匿,且待万岁回朝,然后奏明此事申冤,奸后狠监自难逃脱。当日只是心忙意乱,便依此而行……。”

包公听到其间,连忙跑近数步,又跪下曰:“未知狄太后收留否?”妇人叹声:“我乃女流之辈,久居深宫,从不曾至街衢一步,焉知八王爷府在那方,故觅寻不到南清宫。可怜黑夜中孤身只影,灯火俱无,步行步跌,顾影生疑。忽闻后面似有人追迫,胆战心惊,晕厥跌扑在民家门首。岂期此家是一孤孀妇,郭姓,夫君上年身死,但此妇中年人,身怀六甲。当夜救苏醒,邀吾进家,问及来由。我亦不敢说明真明,只言夫死翁姑逼勒改节不从,私为逃避。但此妇为人厚道有情,收留作伴。后来生下遗腹子,仅得半载,可惜此妇一命归阴,只得吾将此婴儿抚育。不一载,祸不单行,又遇隔邻失火,累及遭焚,一物难携,止逃得命。出于无奈,远出京城。后来得闻圣上班师,岂知八王爷上年已归仙界。圣上归朝未及半载,又闻颁诏,先帝殡天。岂非老身无望还宫也!惨守此破窑,屈指光阴将已二十载。”包公曰:“娘娘如何度日?”妇人曰:“言来也觉惨悲,守此破窑,那得亲情看顾,只得沿门求乞,以度残生。抚养孤儿长大,取名海寿,年交十一二即知孝顺娘亲。子母相依,实难苦捱。幸得他一力辛勤,寻下些小生理度日。不料连年米价如珍,至夏天身受蚊虫毒噬,天寒不得暖服沾身,千秋苦捱,直至今日。每思腹里苦水,只有自知。近数载,双目恼盲了,若非孤儿行孝供养,一命亡之久矣。”言未了,嚎哭起来,咽噎喉塞,说不出话来。

郭海寿在旁顿然惊呆了:“原来我身不是他产下的,嫡母早归黄泉。”包公亦带惊,又说:“请问娘娘,你儿子既长成,何不教他引汝到南清宫去,甘心受此苦楚,何也?”妇人曰:“大人有所未知,古言: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尚做了蝇投蛛网,思脱难矣。”包爷曰:“请问娘娘,当年太子怎生着落?”妇人曰:“方才说至寇宫娥通线救我,尚未说明。即日狸猫换去儿子,刘后差寇宫女将我儿撂抛金井池,幸他不忍加害,奈何欲救难救。喜遇陈琳进苑,怀抱儿子到南清宫,交狄氏收留。数年后,八王归天,那先帝班师回朝。后闻颁诏,册立八王长子为皇太子,故吾知当今是吾亲儿。只可怜母在破窑苦捱,受尽凄凉,弄得双目失明,子母无依。昨夜三更,偶得一梦,只见一神圣自言东岳大帝,言吾现今灾星已退,有清官可待明冤。当即问清官是谁,神圣言龙图阁待制包大人,乃忠梗无私清官,教吾将此段情由诉知,许我散开云雾,得月重圆也。我又问,陈州地面多少官员来往,那知谁是包公?大帝又言:要知的确包公不难,他脑后生成偃月三叉骨,是以方才摸有三叉异骨,方肯吐露十八年前之冤。若得大人与我断明此案,感德如天了。”言罢,泪下一行。

郭海寿想来:可笑母亲,既然是当今太后,有此大冤,遭磨此难,在我并不泄出,直到今天才知他不是我生身嫡母。但太后遭此大难,不孝要算当今圣上。又有张龙、赵虎闻此遍言,吓得魂不附体,低伏地中,不敢抬头。包公又请问:“娘娘,那当今万岁是汝所产,有什么凭认否?”妇人曰:“何言没有记认?手掌(山河),足踹(社稷),隐隐四字为凭,乃是吾嫡产儿子也。”包公倒伏尘埃,吐舌摇头,曰:“可怜娘娘遭此十八年苦难,微臣也罪该万死!”妇人曰:“大人言差了,此乃吾该有此飞灾也。若究明此理,断饶不得郭槐。望祈大人为吾表白重冤,即死在破窑,也得瞑目了。”包公曰:“娘娘且自开怀,微臣今日赶回朝中,于此顶乌纱不戴,也要究明此冤。望祈娘娘放开心绪,且免伤怀。”妇人曰:“若得大人与吾伸明冤屈,吾复何忧?”包爷曰:“娘娘且耐着性,等候数天,回朝将此事究明,少不得万岁也排銮驾自来迎请。”妇人应诺。

当日包公差人,速唤地方文武官来朝见太后。宫院赶办不及,须寻座奇雅楼房,买取几名精细丫鬟。是时三月初,天气尚寒,赶办些暖服佳馔供奉。双目不明,速觅名医调治,若一人懈慢者,作欺君罪论。两名排军如飞分报。李氏曰:“大人不必费心,老身久居破窑,落难已久,侍奉又有孩儿,望大人不必动劳众官了。”包公虽然应允,但安顿了太后方得放心。当下妇人道:“我儿,汝且代娘叩谢了包大人。”海寿领命,上前道:“大人,吾家母拜托于大人,祈代伸冤。”包爷曰:“多在本官担承。”海寿曰:“如此,待叩谢。”包公想来:此人目今虽是贫民,但与太后子母之称,倘圣上认了母后,他是个王弟王兄了。当时还礼起来,连称:“不敢当!为臣理当报效君恩。”妇人又道:“大人站于何处?”海寿接言曰:“跪了许久也。”妇人曰:“大人,快些请起!”包爷日:“谢恩!娘娘千岁!”起来立着,细看娘娘,发髻蓬蓬,衣衫褴褛,实觉伤心。丢下龙楼龙阁、御苑王宫,破窑落难十余秋,幸得孤儿孝养,他实乃圣上救母恩人。

不表包公思想,众排军惊骇,有窑外观看众民,交头接耳,多称奇异,再不想这求乞妇人,是一位当今国母。一人言曰:“曾记前十载到门讨食,孩儿尚幼,哭泣哀求,被吾痛骂,方才踱去,后来母子不再来了。早晓他是当今太后,也不该如此轻慢。果然海水可量,人不可量也。”众人听了,皆是叹息。

此时来了许多文武官,将闲人驱逐散,不许罗唣。只见破窑门首,立着包大人,众官员多来参见,垂首曲腰。众曰:“太后娘娘破窑落难,卑职等实出于不知,其咎难贷了。”包公冷笑曰:“本官道经此地,即知太后在此,可怪你们在此为官,全然不懂?少不得本官还朝,奏闻圣上,追究起来,你们官职可做得稳安否?”众官员曲背府腰,再恳曰:“大人格外开恩,卑职等不知太后落难,实有失于觉察之罪,求大人海量姑宽。”包公闪过一旁,曰:“你等文武员到此,理该朝见太后也。”众员应诺,即于窑门外,文东武西,通名道职,山呼千岁朝见。

海寿远远瞧见,叫道:“母亲,外厢许多官员,在此叩见。”妇人曰:“教他各请回衙理事,不必在此伺候。”郭海寿踱出曰:“众位老爷,且听吾家母吩咐,各请回衙理事,不必在此叩礼。”众员虽闻如此说来,仍不动身,共启包爷曰:“卑职方才奉命,已差人速办雅室,挑选丫环,供备朝服。”包公曰:“如此才是。”忙进内曰:“臣包拯启禀娘娘。”妇人曰:“大人有甚商量?”包爷曰:“臣因国家大事,却要还朝速办,故抛下赈饥公务事回朝,不想偶遇娘娘一段大冤,更不能耽搁。臣已着地方官好生安顿娘娘,臣即别驾,还望娘娘勿得见怪。臣回朝即奏明万岁,理明此事,即排銮驾来迎请了。祈娘娘且放宽怀,有屈多几日。”妇人曰:“吾身久贱居破窑,今何用奢华?免劳盛心牵挂。且本地官员,政务太繁,岂可再劳他等?有烦大人传知众官,一概俱免,日中不必到来。”包公谢别,出窑门,有言谕众官:“太后吩咐,日中朝见问安,一概俱免,以省繁劳。此皆太后仁慈体恤之恩。但凤凰可栖于荒林之地,方才吾言必当依办,但本官因有急事还朝。”众官连连共喏。言罢即吩咐起程,众官相送,众差役一路呼道而去。当日张、赵二人安心了,私议曰:“落帽风实乃奇事,教吾二人好苦差也。不想拿落帽风搜出天大重事,大人又一力担承。但不知此事办理得安否?”

再说众官见包公已去,不敢进破窑,只在门外站立。少刻有几位夫人,各带丫鬟进内,朝见请安,请娘娘沐俗更衣。岂知太后也不沐浴,也不更衣。言曰:“吾在茅居十几载,已经苦捱了,不必你们费心,各自请回。”众夫人俱觉不安。那知太后执性如山,众人无可处置。又有承办役人,禀上众位老爷,言:“已经觅了幽雅室一所,可权为宫院。”又请太后迁居,岂知太后又言:“茅居久住,不劳众官。请且各回衙去。”众官再三恳求,太后只不允请。众官无奈,只得于茅窑前后立刻唤工匠,赶造宇房。一日三次,丰膳参茸药,一切调停。众官商议:“太后不愿更衣,只求郭海寿可准了。”当下众官来恳求,海寿曰:“既吾娘亲不愿更衣,也非众位老爷之咎,且请回衙中,不然反激恼他了。”众官无奈,只得听其自然。当时定下男官一班,女夫人一群,天天来请安。太后有百味珍馐不用,母子只淡饭清汤常用,仍居破窑。丫鬟一人不用,仍打发回众官衙。

却说包公不分昼夜,赶回朝中。其时乃三月初五,尹氏夫人初二终世,不过仅得四天。包公一进开封府,天色已晚,回至衙署中,众衙役齐齐跪接。内堂夫人迎接坐下,先请安,复问:“老爷奉旨赈饥,如今回来,岂非完了公务也?”包爷曰:“赈饥公务,尚未清楚,但本官因国家大事而回。”夫人还要诘情由,包公曰:“国家政事,非夫人所知,不必动问。”夫人不敢再言,只命人备酒与老爷接风,言几句饥民苦楚,别的不言。不知包公来日面圣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同类推荐
  • 绝色王妃不倾城

    绝色王妃不倾城

    古画、血玉镯、姻缘果,冥冥之中的天意,前世今生未了的情缘……
  • 橡树路

    橡树路

    “行走”,始终是作者心中一个永远排遣不掉、充满了诱惑和诗意的童话。橡树路,这条已有200多年历史的“租界”,是一座充满了传奇和神秘色彩的古堡,主人公的这次行走是从进入古堡开始的,跨越久远又如此斑驳,但最终他还是立足在20世纪50年代出生的一批人的故事中,因为作者始终认为:这一代人经历的是一段极为特殊的生命历程。本书充分书写了令人揪心的一段现实苦难,但却将最不可思议的一曲童话榫卯契合地嵌入其中,将现实中的“王子”和“仙女”与童话中的一一对应,并将二者的历史渊源神奇地探求追溯,做到了历史与现实、童话与真实的一次无缝衔接。
  • 三侠五义(中国古典文学名著)

    三侠五义(中国古典文学名著)

    《三侠五义》,作者清代石玉昆,是古典长篇侠义公案小说经典之作;是中国第一部具有真正意义的武侠小说,堪称中国武侠小说的开山鼻祖;是侠义派小说的代表之作。由于版本众多,流传极广,脍炙人口的故事对中国近代评书曲艺、武侠小说乃至文学艺术影响深远。
  • 大江湖系列之逃犯

    大江湖系列之逃犯

    风景如画的海滨城市别墅区发生了一件惊天血案,一对与世无争的“闻”姓公婆被害,家中巨额财产被盗。其中有一件价值连城的翡翠如意,据传是晚清末年大内的珍品。为此,刑警队长鲁大治怀疑上了曾经犯有前科的李原海。于是,围绕他刑警们启动了刑事侦察的程序。由此开始,一桩长达12年的血案追踪拉开了帷幕……
  • 老秘手记

    老秘手记

    最新现代都市职场小说强势登陆你可以不用,但不可以不看!身处职场,难免遭遇勾心斗角,相互倾轧,危机四伏中,本篇小说,让你醍醐灌顶;情景小说式案例诠释,让你身临其境,影视剧版权即将签出,百集网络剧正在筹备中!
热门推荐
  • 龙皇觉醒

    龙皇觉醒

    上古异龙沉睡在少年身上,原本的废物,成为龙皇,天下人与我作对有何妨.....
  • 李卫公问对

    李卫公问对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电话那头有多远

    电话那头有多远

    三网合一的通信网络也有其自身的缺陷,一旦核心网络出现问题,将影响一切通信,这对于经济、金融和人们的生活将是个致命性的灾难。这一问题在某些大型的发展中国家尤为严重。由于行业垄断性较强、国有化等原因,经过2010年初改革后的通信业成了“CT”独家经营的产业。但它没有完善的备用系统,一旦核心系统出现问题,一个城市乃至一个省的通信将彻底中断,所有民用、商用乃至军用设备将变成聋子、瞎子……某些国际性组织正是看到了这些漏洞,他们正计划利用通信和生物等技术,改变整个世界的格局,甚至控制它,一场隐形的战争即将在N城的CT电信大厦拉开序幕……
  • 哈喽我的公子

    哈喽我的公子

    只因相同的名字,她贸然追求错的人,只因一次偶然的相遇,她感觉到他的心跳,认定他就是她在人海苦苦找寻的人。突然一天她愤怒地看着面前的女生:“你是在向我宣战么?我是不不会让你有机可趁的!”谁料对方突然扬起一抹纯洁微笑:“我会竭尽全力,争取我的幸福!……”然而当她看到那把锋利的匕首刺进去她柔弱较小的身体……那一刻,她感觉自己完全输了!“伯父,您是让我离开他对吗?”她扬起一抹苦笑淡淡的说着……
  • 稻城的年少时光

    稻城的年少时光

    记忆中那个穿着白衬衫深牛仔服的你,那个恨不得拼尽全力想努力靠近你的我,却依然不敢迈出半步,然而,时间是个好东西,它会打造出一个最好的我。然而,转眼已经5年了,你还在那吗?为什么我走遍全世界寻你,依然还是找不到你。
  • 落日仙途

    落日仙途

    一个落魄的小道士,在随师父下山后,无意中遇到了令他心动的女孩。然而,命运似乎并不钟情于他……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岁月有情

    岁月有情

    本文以港剧形式书写年轻一代的亲情友情爱情以及人生价值观。
  • 自由之锚

    自由之锚

    无尽高维时空,光阴长河悄无声息地带走弱者,自由之锚引领强者奋发向上,然而,人一出生,便失去了自由,意志被束缚,躯壳被光阴长河冲刷,传说中,只有神才能再次获得真正的自由,人间离神最近的生物,便是四皇五帝……
  • 万灵圣皇

    万灵圣皇

    因为神与魔之间的一个赌约杨叶获得了三名实力超强的绝世美女你以为他的好日子从此降临了?不不不!恰好相反!一个坑爹的故事就此开始了··············(这其实就是一个坑爹的故事,你们一定要相信我啊!)
  • 仙佛策

    仙佛策

    佛本是道,道亦是魔,魔可成佛,世间的是是非非善恶对错谁又说的说的清楚讲的明白。本是一腔热血保家卫国,无奈国之将亡,必生造孽,一步步走上一条血腥的不归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