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青藤知识教育法则12
常青藤教育认为,若想要学到的知识走入良性循环,就需要懂得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包括寻找知识、重组知识、使用知识、创新知识等。知识只有根植于社会生存,才有它的存在价值。这样培养出的孩子才能成为常青藤未来的精英。
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其实,知识本身没有力量,只有将所学的知识灵活地加以运用,才能真正发挥知识的力量。可是,很多孩子为了应付考试,机械地将知识硬记在自己的脑袋里,久而久之,他们仿佛只是变成了一架记忆的机器,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缺乏创造力,这将会严重影响到孩子未来的发展能力。这是常青藤教育要坚决抵制的。
要成为知识的主人,就必须去运用知识。因此,家长应该培养孩子将所学的知识投入到生活运用的能力,以此来推动知识进行良性的循环。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都会认为学习知识和运用知识是同一回事,其实这是一个错误的观念,因为学习和运用之间是不同的,一个有广博知识的人不一定有很高的运用知识的能力。有时,一个只懂得学习的人,在创造性方面可能会远远落后于善于运用知识的人。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正在步入一个高智能的时代,其主要特征是需要人们有更强的学习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擅长创造的能力,所以在今天的社会中,关于学习,以能力为中心已经大大优于以知识为中心。
人的创造性和创造力是“培养”出来的。既然要培养,就要从小开始培养。这种培养,不仅要有内在成长的联系性,还要有外在培养环境的持续性。同时,创造力与人的个性和独立性是分不开的,而个性的发展和独立性的培养又必须始于幼年。有什么能比看到孩子具有动手的能力,有消化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更让父母高兴的呢?
运用知识的能力包括寻找知识、重组知识、使用知识、创新知识的能力。知识本身是凝固的,只有具备运用知识的能力才能使知识活跃起来,才能解决实际问题。
在这个知识爆炸的年代,面对浩如烟海,又不断更新的知识,靠积累式学习和教育已经很难适应社会的发展。家庭教育必须从单纯教育孩子以学习知识为中心,转移到以培养孩子能力为中心的方面来。只有能自如运用知识的人才可以为这个世界解决很多问题,成为常青藤教育想要培养出的“领导者”。
所以,家长应该从小就鼓励孩子做研究,培养孩子的研究能力。因为做“研究”,能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组织研究材料和运用研究方法的能力,同时也能在研究中学到书本知识和实践知识。
学以致用,通过运用,把学来的知识变成自己的东西,这是教育的精髓之一。不要看孩子背了多少课文,考试取得了多少分数。而应该看孩子取得了什么成果。
所以,当孩子热衷于自己的小发明或者研究课题时,家长不应该以“不务正业”为名横加阻拦,反倒应该积极支持,并引导孩子结合学习的内容,进行课题研究。“课题研究”可以从历史人物、时事政治、人文地理到科学实验无所不包。当孩子以骄傲的姿态展示他的研究成果时,家长应当给予最真诚的赞扬。
很多年前,爱因斯坦就对传统的以知识为中心的学习十分反感。许多人认为他很聪明,就考了他很多问题,比如“光的速度是多少”、“美国铁路有多长”等等,爱因斯坦统统回答说:“我不知道。”看到人们惊愕的表情,他微笑着说:“这些只要翻书一查,不就全知道了吗?”
因此说,教育,不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抑或社会教育,都应该提倡“运用知识的能力”,而不是“书本智慧”。因为任何“空中楼阁”的教育和“象牙塔”的教育,只能培养出书虫和精神贵族,只有根植于社会的生存教育,才能培养出常青藤教育中的英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