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青藤生存教育法则17
美国教育固然重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但当孩子遭遇压力时,家长也不会袖手旁观。他们并非帮助孩子减压,而是帮助孩子面对压力源,建设性地处理压力。
每一个孩子在渐渐长大的过程中,都会出现或多或少的问题,他们不仅是在身体方面慢慢长大,心理上也在一天天地变化。遗憾的是,父母们将全部的精力放在孩子的身体上,而忽略了孩子成长的另一个重要的方面——心理的成长。
当一个孩子告诉他的父母“我感到难受”、“我很失望”时,粗心的父母往往会一笑了之。他们会说:“小孩子嘛,能有什么失意的感受呢?”“别淘气了,你没有什么可失望的。”然而,既然成年人有失意,那么,孩子也有。因为无论年龄大小,我们都是人;只要是人,就会有不同的感受。
我们成年人在失意的时候需要别人的帮助,难道我们的孩子就不需要吗?当然需要!
小塞德尔兹不到7岁就完成了小学教育,这当然是值得骄做的事。然而,他在学校的经历并非人们想象的那样尽善尽美,这其中也存在着许多不如意的地方。
在一次由学校组织的体育比赛中,小塞德尔兹得了倒数第一名。那一次的比赛,是同年级的比赛,也就是说一年级的孩子们就仅限于一年级,比赛在不同的班之间进行,二、三、四、五年级也是相同的比赛办法。这样一来,小塞德尔兹首先就在年龄上吃了亏。小塞德尔兹报名参加了50米短跑,他当然不是别人的对手。
事后,小塞德尔兹难过极了。他把这件事看得很重很重。大约过了一个星期,小塞德尔兹仍然闷闷不乐,见他这样,塞德尔兹认为有必要帮助他摆脱那种失意情绪。
“儿子,你还在为那件事难过吗?”塞德尔兹问他。
“我真是太笨了,竟然得了倒数第一名,太丢脸了。”儿子难过地说。
“是啊!得最后一名是不怎么光彩,可是你想到过其中的原因没有?”塞德尔兹问。
“是什么原因呢?”
“因为年龄。你想想看,你的对手都是比你大的孩子,这个很正常……”
“可是我不能因为年龄小就比他们差呀,”儿子不服气地说,“虽然我比他们小,可我的功课比他们都好,只有体育一样不行,这多丢脸呀。”
“不,你这样说并不正确。智力是能通过教育和勤奋得到发展的,但年龄却是任何人也不能改变的。他们跑得比你快完全是因为他们年龄大,个子高。他们的腿都比你的长许多,如果跑得还没有你快,那不是太糟糕了吗?”塞德尔兹说。
“这也有道理,可是我毕竟是最后一名。同学们都在嘲笑我。”他还是很难过。
塞德尔兹知道儿子的性格,他是一个对自己要求极其严格而从不服输的人。正因为如此,他固执得往往去钻牛角尖。于是塞德尔兹进一步对他进行开导:“虽然你现在是最后一名,我想这并不能表明你的体育不行,因为这完全是年龄造成的。我敢肯定,等你长到十一二岁时一定会比那些孩子跑得快。”
“真的吗?”儿子问。
“当然是真的。因为那天我问过你们的体育老师。他说你的失败完全是因为那场比赛对你不公平,他还说你的体育成绩在同龄的孩子中是最好的,他还专门给我看了成绩单,年龄与你相仿的同学无论在哪一方面都比你差。”
小塞德尔兹似乎在眨眼间得到了一个真理,顿时从失意之中走了出来。
孩子们因为年纪小,在遭遇到挫折和困境的时候,不会主动分析原因,容易陷入失意的情绪,并且难以摆脱。在这样的时候,家长就不能做一个旁观者了,应该像赛德尔兹那样,及时介入,带着孩子走出阴影和困境。
我们相信我们自身往往是自己最大的压力来源,这并不是因为有什么样的事发生在我们身上,而是因为我们对所发生的事如何反应。当孩子经受压力时,我们在帮助他的同时,也应该教会他建设性地处理压力。从没感到过压力的孩子,可能从来都不愿去尝试新事物。所以我们并不赞成父母仅仅去减少孩子受到的压力,我们提倡的是父母教育孩子面对问题时做出明智的选择,这样他将越来越擅长参与活动,并避免导致有害压力的情况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