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一些零零碎碎。
先说天津的古文化街吧。
在天津第一天逛的就是古文化街,但是由于给我的印象没有西开教堂和五大道深,所以直到现在才想写点什么。刚进这条名街的时候没有想象中的热闹,后来才知道这里是快过年的时候才会有那种浓浓的年味的。最头里在地上摆着许多的小玩意,林林总总,五花八门。
旧时的锡灯、镯子,漂亮的珠子,用桃核刻制的小装饰物,又旧又脏的铜钱都散落在这里。我看中一个西洋风格的宫廷式烛台,锡制,闪着迷人的光,要五百多块,弟弟告诉我这里的东西绝大多数是赝品,可是赝品也真的好漂亮啊!
古文化街的街面出奇的干净,全部是沥青色的石质路面,踩上去觉得脚都特别舒服。所有的建筑都保持传统风韵,在这里徜徉有一种仍在旧时代的感觉。很恍惚。
泥人张,十八街麻花,风筝魏,杨柳青年画……这些有名的天津特产在这里均有分店,还有好多的小摊,煎饼果子,糖贴,这些风格迥异的香味混合在一起,在天后庙前拥挤着,吸引了一批又一批游人。
泥人张的几家店铺,门前都有一排高高的台阶,店里很安静,大家都默契地不说话,欣赏足矣。越是精巧的泥塑价位越高,有整套的京剧脸谱、金陵十二钗,还有反映北京天桥艺人的组塑。
天后庙前有老人在现场捏着一些精巧的小泥人,还有做小风筝的老匠人。开始我以为这些惟妙惟肖的小风筝是用来挂着看的,但是那个憨厚的老艺人讷讷地笑着,慢慢拿起一捧线,不慌不忙地串好,又慢吞吞地走到前头来,当着风放了起来!我目瞪口呆地看着那个巴掌大的风筝晃悠悠的上了天,二话没说就占了一个。太神奇了!
杨柳青年画和泥人张是邻居,从泥人张出来,拐过一个弯就看到杨柳青年画大而气派的店面,里面有五彩纷呈的年画,看得人眼睛都倦了。杨柳青年画和泥人张、狗不理包子、风筝魏一样,都是天津的特产。
天后庙就在古文化街的最中心,站在这里古文化街向西向东向南向北的延伸开去。向通庆里方向走去,有一座大大的严复的铜像,给这方大大的长街又增添了一分厚重和肃穆。
下面来说一下南市食品街。
进南市食品街,两边都是卖特色食品的店面,十八街麻花,糖皮张,甭豆张,果仁张,狗不理包子,所有的津门绝吃都在这里集合,还有很多其他地方的名吃,川菜,鲁菜,湘菜,粵菜……食品街分两层,楼上楼下应有尽有,想吃什么进去就行。最有名的大概是闻名遐迩的狗不理包子了,我想说的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啊!真的是让人大失所望,记得最初听到关于狗不理包子的描述是冯巩某出相声的那句词:薄皮大馅十八个褶。所以吃之前我特地观察了一番,用筷子挑着数了数,的确是十八个褶,最少不少于十五个,但是味道就远不如其名声了,反正我觉得还没有家门口卖的小笼包好吃。后来在去天津图书大厦的时候出租车司机告诉我,老天津居民都不吃狗不理包子,都是拿来糊弄外地游客的。另外,比较喜欢那些好看的糖堆,但吃一整个下去会让人觉得有点腻。
南市食品街和古文化街中间隔了几条街,全部逛完,天已经擦黑了。往后看看,波光那头的古文化街竟然让我觉得有点西风残照的感觉,也许,这就是“古”的真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