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60100000024

第24章 猜忌心理与苛察群臣

在宣帝善纳谏言的背后,猜忌心理是其性格中不可忽略的一个重要方面。其中最为典型的事例,当是宣帝忌故昌邑王刘贺事。史载:

大将军光更尊立武帝曾孙,是为孝宣帝。即位,心内忌贺,元康二年遣使者赐山阳太守张敞玺书曰:“制诏山阳太守:其谨备盗贼,察往来过客。毋下所赐书!”敞于是条奏贺居处,著其废亡之效,曰:“臣敞地节三年五月视事,故昌邑王居故宫,奴婢在中者百八十三人,闭大门,开小门,廉吏一人为领钱物市买,朝内食物,它不得出入。督盗一人别主徼循,察往来者,以王家钱取卒,迾宫清中备盗贼。臣敞数遣丞吏行察。四年九月中,臣敞入视居处状,故王年二十六七,为人青黑色,小目,鼻末锐卑,少须眉,身体长大,疾痿,行步不便……察故王衣服言语跪起,清狂不惠……臣敞前书言:‘昌邑哀王歌舞者张修等十人,无子,又非姬,但良人,无官名,王薨当罢归。太傅豹等擅留,以为哀王园中人,所不当得为,请罢归。’故王闻之曰:‘中人守园,疾者当勿治,相杀伤者当勿法,欲令亟死,太守奈何而欲罢之?’其天资喜由乱亡,终不见仁义,如此。后丞相御史以臣敞书闻,奏可。皆以遣。”上由此知贺不足忌。

这是难得一见的珍贵史料,对于分析宣帝的猜忌心理非常重要。元康二年(前64),宣帝即位已逾十年,但依然猜忌被废多年,困居山阳郡(治所昌邑,今山东巨野南),形同囚犯的故昌邑王刘贺。其中隐情,宣帝又不肯明言,于是命山阳太守张敞以“谨备盗贼,察往来过客”的名义,侦伺刘贺动静,并特意嘱托张敞“毋下所赐书”。对此张敞心领神会,遂详细密报地节三年(前67)、四年两次亲至刘贺处查问经过,得出的结论是刘贺“天资喜由乱亡,终不见仁义”,宣帝因此安心,“知贺不足忌”。即使如此,宣帝对刘贺仍居故地委实放心不下,于次年封刘贺为海昏侯,远迁至更为僻远的豫章郡(治今江西南昌),后又借故削户三千,刘贺死后国除。宣帝虽然明知久废的刘贺,实际上无法对其构成任何威胁,却屡屡处置,唯一的解释只能是其猜忌心理作怪。对此,后世史家颇不以为然,如宋人洪迈曰:

汉废昌邑王贺而立宣帝,贺居故国,帝心内忌之,赐山阳太守张敞玺书,戒以谨备盗贼,敞条奏賀居处,著其废亡之效。上知贺不足忌,始封为列侯。光武废太子彊为东海王而立显宗,显宗即位,待彊弥厚。宣、显皆杂霸道治,尚刚严,独此事显优于宣多矣。

如果说刘贺曾为二十七日短命天子,对宣帝是一潜在威胁,不能不严加防范,尚在情理之中;而对昭帝朝重臣、霍光副贰车骑将军张安世的猜忌,则集中反映出宣帝性格中忌刻之深的一面。宣帝即位前,张安世兄掖庭令张贺数“称其材美”,欲以女嫁之。张安世以为“少主在上,不宜称述曾孙”;宣帝即位后,虽宽宏地向张安世表示:“掖庭令平生称我,将军止之,是也。”但实际内心不无怨恨。赵充国之子赵卬曾对辛武贤曰:“车骑将军张安世始尝不快上,上欲诛之,卬家将军(指赵充国)以为安世本持橐簪笔事孝武帝数十年,见谓忠谨,宜全度之,安世用是得免。”后因辛武贤告发,赵卬“以泄省中语”下吏自杀。

至于盖宽饶、杨恽等“坐刺讥辞语为罪而诛”,不仅揭示出宣帝的猜忌心理,亦是宣帝苛察群臣,以刑名绳下的典型事例。

平实而论,盖宽饶、杨恽性格虽为人“刻深”,“好言事讥刺,奸犯上意”,但其为吏,绝非是“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的“俗儒”,而是属于“文法吏”一类的人物。宣帝虽然苛察,即位以来善纳谏言,亦是不争事实。然而,对于敢于触犯君主猜忌心理底线的臣下,宣帝“以刑名绳下”的本色毕显无遗。东汉时人崔称赞宣帝“明于君人之道,审于为政之理,故严刑峻法,破奸宄之胆”,正是深得宣帝驭下底蕴之言。盖宽饶、杨恽之死即证明了这一点。

盖宽饶“儒者”出身,“为人刚直高节,志在奉公。家贫,奉钱月数千,半以给吏民为耳目言事者。身为司隶,子常步行自戍北边,公廉如此。然深刻喜陷害人,在位及贵戚人与为怨,又好言事刺讥,奸犯上意。上以其儒者,优容之”。然而,宣帝的“优容”是有底线的,神爵二年,宽饶奏封事,直斥宣帝“方用刑法,信任中尚书宦官”曰:

“方今圣道浸废,儒术不行,以刑余为周召,以法律为《诗》《书》。”又引《韩氏易传》言:“五帝官天下,三王家天下,家以传子,官以传贤,若四时之运,功成者去,不得其人则不居其位。”书奏,上以宽饶怨谤终不改,下其书中二千石。时执金吾议,以为宽饶指意欲求禅,大逆不道。谏大夫郑昌愍伤宽饶忠直忧国,以言事不当意而为文吏所诋挫,上书颂宽饶……上不听,遂下宽饶吏。宽饶引佩刀自刭北阙下,众者莫不怜之。

盖宽饶指责宣帝“信任中尚书宦官”,是指中书令石显与中书仆射弘恭,两人“皆少坐法腐刑,为中黄门,以选为中尚书。宣帝时任中书官,恭明习法令故事,善为请奏,能称其职。”石显与弘恭弄权虽在元帝一朝,但根源是在宣帝之时。然而,正因宣帝时石显、弘恭无弄权事实,反而“能称其职”。盖宽饶却激烈指斥宣帝信任中书宦官是“以刑余为周召,以法律为《诗》、《书》”,难免触怒宣帝。但是,真正触犯宣帝忌讳的则是盖氏所引《韩氏易传》云云,执金吾认为盖宽饶所言“意欲求禅,大逆不道”,固然是诬指。然而,自昭帝时眭弘上书言禅让事被诛后,这一敏感的话题很少有人再提及。盖宽饶却肆无忌惮,大谈“不得其人则不居其位”,无疑触动宣帝最为猜忌心理底线,所以尽管谏大夫郑昌为之极力辩解,依然无法取得宣帝的谅解,盖宽饶终于难免一死。

至于杨恽坐讽刺腰斩事,直是盖宽饶一案的翻版。杨恽本汉代名家之后,其父杨敞曾任丞相,其母司马迁之女,“恽始读外祖太史公记,颇为《春秋》,以材能称。好交英俊诸儒,名显朝廷,擢为左曹。霍氏谋反,恽先闻知,因侍中金安上以闻,召见言状。霍氏伏诛,恽等五人皆封,恽为平通侯,迁中郎将。”

杨恽仕途本一帆风顺,为中郎将时革除“山郎”弊端,“廉挈无私,郎官称分平”,擢升诸吏光禄勋。然其性格“伐其行治,又性刻害,好发人阴伏,同位有忤己者,必欲害之,以其能高人。由是多怨于朝廷”。杨恽先是与宣帝在民间相识者太仆戴长乐相攻忤而免官,复因致孙会宗书中有“夫人情所不能止者,圣人弗禁,故君父至尊亲,送其终也,有时而既。臣之得罪,已三年矣。田家作苦,岁时伏腊,亨羊炰羔,斗酒自劳。家本秦也,能为秦声。妇,赵女也,雅善鼓瑟。奴婢歌者数人,酒后耳热,仰天拊缶而呼乌乌……董生不云乎?‘明明求仁义,常恐不能化民者,卿大夫意也;明明求财利,常恐困乏者,庶人之事也。’故‘道不同,不相为谋。’今子尚安得以卿大夫之制而责仆哉”等怨怼之语。宣帝见其书“恶之”,遂以“日食之咎,此人所致”为由,杨恽腰斩,妻子徙酒泉。

除盖宽饶、杨恽因言辞讥讽触犯宣帝忌讳而罹罪外,再如京兆尹赵广汉、左冯翊韩延寿等“力吏”,或是与丞相魏相发生冲突而腰斩,或是与御史大夫萧望之相攻忤而弃市,因此洪迈评论曰:

赵广汉之死由魏相,韩延寿之死由萧望之。魏、萧,贤公卿也,忍以其私陷二材臣于死地乎。杨恽坐语言怨望,而廷尉当以为大逆不道,以其时考之,乃于定国也。史称定国为廷尉,民自以不寃,岂其然乎?宣帝治尚严,而三人者又从而辅翼之,为可恨也。

洪氏将赵广汉、韩延寿及杨恽之死,归咎于当轴大臣魏相、萧望之、于定国“辅翼”宣帝“治尚严”,虽有一定道理,但究其根源,宣帝或“恶之”、或“不直”的猜忌心理,则是导致赵、韩之死的关键因素。

盖宽饶等“材臣”之死,对宣帝一朝的吏治不能不产生消极影响,班固“赞”赵广汉等宣帝朝治理三辅的四位“材臣”事迹曰:“(赵)广汉聪明,下不能欺,(韩)延寿厉善,所居移风,然皆讦上不信,以失身堕功。(尹)翁归抱公挈己,为近世表。张敞履忠进言,缘饰儒雅,刑罚必行,纵赦有度,条教可观,然被轻媠之名。”四位“材臣”之中,有两位竟因“讦上”而不得善终,教训可谓深刻。

在宣帝统治晚年,甚至出现陈万年这样谄媚迎上、教子以谄的高级官吏,史载“(陈万年)子咸字子康,年十八,以万年任为郎。有异材,抗直,数言事,刺讥近臣,书数十上,迁为左曹。万年尝病,召咸教戒于床下,语至夜半,咸睡,头触屏风。万年大怒,欲杖之,曰:‘乃公教戒汝,汝反睡,不听吾言,何也?’咸叩头谢曰:‘具晓所言,大要教咸谄也。’万年乃不复言。”对于宣帝孜孜以求“信赏必罚,综核名实”的吏治风格,陈万年的行为实在是一种莫大讽刺。因此,宋人苏辙纵论西汉诸帝用人风格曰:

高帝举天下后世之重属之大臣,大臣亦尽其心力以报之。故吕氏之乱平,勃得寘力焉,诛产、禄,立文帝,若反覆手之易。当是时,大臣权任之盛,风流相接,至申屠嘉犹召辱邓通,议斩晁错,而文、景不以为忤。则高帝之用人,其重如此。景、武之后,此风衰矣。大臣用舍,仅如仆隶。武帝之老也,将立少主,知非大臣不可,乃委任霍光。霍光之权在诸臣右,故能翊昭建宣,天下莫敢异议。至于宣帝,虽明察有余,而性本忌克,非张安世之谨畏,陈万年之顺从,鲜有能容者。恶杨恽、盖宽饶,害赵广汉、韩延寿,悍然无恻怛之意。高才之士,侧足而履其朝。陵迟至于元、成,朝无重臣,养成王氏之祸。故莽以斗筲之才,济之以欺罔,而士无一人敢指其非者。

按苏氏之论,汉之用人,首推高祖,次则文、景;武帝委任霍光,“翊昭建宣”,尚属知人善任。至于宣帝,虽“明察”而性“忌克”,鲜容“高才之士”,以至祸延元、成,“朝无重臣”,追根溯源,宣帝一朝用人之失误,及晚年重用宦官与外戚许、史及王氏,实启西汉后期外戚专政之始,最终酿成王莽代汉之祸。

同类推荐
  • 帝国的长枪

    帝国的长枪

    漠北一战,大离王朝开国皇帝命丧黄泉。帝国动荡,年幼太子被迫远走他乡。皇位被抢,母亲被杀,年幼的他暗藏伤痛,卧薪尝胆,终成一方主宰!
  • 天翊行

    天翊行

    高中毕业的最后聚餐,意外促成了一场奇幻旅程,英雄,无赖,奸雄,枭雄,带着对人生的不同憧憬与期待,天翊踏上了征途...
  • 朕的腹黑小皇后

    朕的腹黑小皇后

    好不好看你们看了才知道。好看要票票哦。么么哒~(^з^)-☆多评论,转发。
  • 大唐创业起居注

    大唐创业起居注

    一起义旗至发引凡四十八日初,帝自卫尉卿转右骁卫将军,奉诏为太原道安抚大使。郡文武官治能不称职者,并委帝黜陟选补焉。河东已来兵马仍令帝征发,讨捕所部盗贼。隋大业十二年,炀帝之幸楼烦时也。帝以太原黎庶,陶唐旧民,奉使安抚,不逾本封,因私喜此行,以为天授。所经之处,示以宽仁贤智,归心有如影响。炀帝自楼烦远至雁门,为突厥始毕所围,事甚平城之急。赖太原兵马及帝所征兵声势继进,故得解围,仅而获免。遂向东都,仍幸江都宫。以帝地居外戚,赴难应机,乃诏帝率太原部兵马,与马邑郡守王仁恭北备边朔。
  • 三国志曹宪传

    三国志曹宪传

    ”哎哎哎,想我曹宪在现代活的好好的,就为了个任务,居然回到了东汉末年,好吧,我居然还成为了曹操的女儿,这样算了,更苦逼的是我的美男啊。罢了,为了父亲,为了郭嘉,为了美男。”看我曹宪如何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怎样纵横三国。
热门推荐
  • 走完一生,就这么点儿感悟

    走完一生,就这么点儿感悟

    本书共分12章,内容包括:幸福的真谛、成功的智慧、感恩的心、智慧箴言、人性的弱点、历史的智慧、名人的感悟、快乐的源泉等。
  • 天渊大陆

    天渊大陆

    封神大战,无人封神。截教一败涂地,万仙俱灭。谁窃取了最后的胜利果实?阐教众人弃道入佛,人才凋零。佛真的慈悲?魔真的残忍?神真的伟大?圣人真的无私?天渊大陆,万古长存的势力依旧,圣,魔,神,仙俱在,世间唯一一个大时代的来临,群雄并起,天才遍地,皆为争取传说中的帝位,谁可独占鳌头,斩获最后的果实?一个不起眼的小人物如何在被挖双眼后崛起?
  • 我们的心跳:只为再心动

    我们的心跳:只为再心动

    因为他,我几乎每天被老师投诉;因为他,我的性格变得风雨不定;因为他,我的人生被搞得一团糟,恨不得他马上消失,从此别出现在我面前。我原本以为我会恨他一辈子,直到有一天,在我得知他忘不了他前女友,在我得知我曾经的好朋友很喜欢他,我才发现原来我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喜欢上那个总是作弄我的他。她们的存在,让我和他之间隔着一层永远也攻不破的隔膜,明明很靠近,却又觉得很遥远。每当我试着朝他靠近,总会被一股力量硬生生推开,只好眼睁睁看着他离我远去。每天被怪梦缠着,却从没想过它们和我的过去紧紧相连。我起初不以为意,直到有天从我朋友口中得知一个惊天动地的事实,让我的人生有了很大的改变。
  • 强者的孤独路

    强者的孤独路

    强者,都是孤独的,这一路来走过的尸山与血海,是每个强者的无奈。
  • 忘川画师

    忘川画师

    幽冥路,忘川河,奈何桥前叹奈何。传说幽冥路上有条忘川河,它横在阴阳交汇之处,河水呈血黄色,里面尽是不得投胎的孤魂野鬼,虫蛇满布,腥风扑面。过了忘川河便可以投胎做人。但是我是谁,总能体会别人的人生,那么我的一生在哪里,什么时候存在。又该什么消失。从哪里来,又该去哪里。
  • 恶灵档案

    恶灵档案

    四名学生为了替父母省钱,住进了一栋被施了血咒的大厦,刚住进大厦时,一切如常,没什麽奇怪的事发生,谁知道这一切都只是不平静中的平静,平静过了一个月後,一天偶然的聚会,才发现栋大厦每一周每一层楼都会有人过世,到了第六周最後一天,再过一天,就是第七周了,我们这层楼会轮到谁家有人过世呢?
  • 项氏翼族

    项氏翼族

    一觉醒来,世界已经不是当初的世界!心中的火焰却依旧燃烧..........不,我不想失去,不想再让这个家!让我在乎的人再从眼前消失........
  • 云外云岫禅师语录

    云外云岫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逆时空V5

    逆时空V5

    逆世霸主V5之后的大汉帝国,其他国家重建!
  • 野性妹妹vs恶魔哥哥

    野性妹妹vs恶魔哥哥

    一场长辈们的婚姻把他们绑在了一起,从此他们成为了共同生活在一个屋檐下的“一家人”。随着长时间的相处,两人萌生了情愫,可是家人和外界的阻拦又使他们的前路布满荆棘,他们能否冲破所有的磨难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