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26100000002

第2章 奈何(1)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李煜《乌夜啼》

【壹】

不管朱棣即位后所授意撰写的《明实录》如何篡改,不可改变的是,他是由一个默默无名、不被朱元璋所宠爱的妃子所生。出生时正值陈友谅率军大举进攻应天,朱元璋忙于战事,应接不暇,对这个儿子并没有太深的印象和感情。

所有的皇子中,朱元璋唯一付出真感情悉心栽培的是太子朱标,他非常注重对朱标的教育。不单给他指派了当时的天下第一学者宋濂为帝师,更任命李善长兼太子少师,徐达兼太子少傅,这三位洪武年间的大才子组成一个相当强大的教育阵容,分别从学识见识、文韬(行政经验)、武略(军事经验)上给予朱标指导。

早在洪武十年(1377年)朱元璋已放手将很多政事交给朱标处理,并告诉了朱标处理国家大事的四字要诀“仁、明、勤、断”。朱元璋自知驭下极严,他有他的苦心,不惮把恶人做了,留一个铁桶江山给朱标。届时,朱标再以仁治国,搏一个万民拥戴,江山永固。

朱元璋把该做的、不该做的都做了。时辰一到,绝代强人也躲不过无常催命。他没有看错,朱标确实是一位值得信赖的继承人,他有着朱元璋所没有的仁慈,连他的儿子朱允炆也是个好人,如果条件允许,未必不是一个爱民如子的好皇帝。奈何,朱标死在朱元璋之前;奈何,年少的朱允炆身后有一位野心勃勃的燕王叔叔。

相较于同为庶妃所生却被朱元璋寄予厚望的太子朱标,身为四皇子的朱棣实在凄苦,是一个丢在朱元璋的儿子堆里也不容易被他爹想起的角色,下面有22个弟弟,上面还有三个哥哥。可以说,如果坐等皇位的话,一个个挨着数过来,也未必轮得到他。

自幼奔波沙场,在刀光剑影中长大的朱棣,跟随着洪武年间的名将南征北战,出生入死。他习惯了腥风血雨,战争和权谋将他磨砺得心如铁石,城府极深。他知道,如果要赢得父王的器重,就必须要有过人的真本事。

为此他抛头颅,洒热血,深入大漠,远征元军,立下赫赫战功。奈何,在他的父亲眼中,他只是一柄镇守边陲的利器,可以用来靖边绥远,安邦定国,皇位却依然属于那个少不更事的朱允炆。

虎踞龙盘的应天,少年天子朱允炆尚未登上皇位,远在金戈铁马的北平,虎视眈眈的燕王已是杀机暗涌。

还有一件事迫在眉睫。朱允炆即位之初,身边的两位大臣齐泰和黄子澄已经开始建议建文帝着手削藩。此事的尴尬在于,不削藩则坐视藩王做大,削藩则藩王必反,这个锅是怎么端都烫手。削藩之事源远流长,前史可鉴。从汉朝开始,削藩之事必然导致朝野震动,汉景帝时引起七国之乱,唐宪宗时亦曾引起兵祸连连。

此事不是不可行,倘若在君权不稳的时候贸然动手,很可能得不偿失。建文帝虽然也不笨,但跟老谋深算的朱棣比起来,还是嫩了许多。他手下的两位谋臣跟朱棣手下的道衍(姚广孝)相比,韬略明显低了不止一个档次。在后来的靖难之变里,黄子澄屡出昏招,加剧了建文帝的失败,另一位被朱允炆倚重的齐泰也没强到哪里去。

我每每看到这一段,都会掩卷长叹——所谓书生误国,信矣!事后朱棣起兵正是打着“锄奸反正”、“清君侧”的旗号。

随着建文帝削藩之策大刀阔斧地进行,形势越来越紧迫。摆在燕王朱棣面前的选择只剩下两个——要么坐以待毙,要么放手一搏。

这是一条一旦开始就无法回头的路。这是一个绝对的世界,成王败寇,仅此而已。没有模糊的边界,没有中间道路可循,对志在天下的人而言,要么成功,要么失败,不容逃避。

《千忠戮·惨睹》里有一支【倾杯玉芙蓉】:“收拾起大地山河一担装,四大皆空相,历尽了渺渺程途,漠漠平林,垒垒高山,滚滚长江,但见那寒云惨雾和愁织,受不尽苦雨凄风带怨长。雄城壮,看江山无恙,谁识我一瓢一笠到襄阳。”转眼间,血流成河,江山易主。人世间的翻天覆地、沧海桑田有时就在顷刻之间。这一支【倾杯玉芙蓉】写的就是燕王朱棣谋反之后,建文帝逃出京城,与追随他的大臣扮作一僧一道,隐姓埋名,辗转千里,一路目睹大臣被杀,内心极为惨痛。曲辞荡气回肠,又充满了无可奈何的意味。

对朱允炆来说,人生可不就是无可奈何么?天地间,其他的角色有很多,皇位却只有一个。叹只叹,他经验太浅,错用了书生;叹只叹,朱元璋精明一世,糊涂一时。他翦灭功臣,定下“藩王戍边”之策。他只相信自己的儿子。结果藩王势大,朱允炆无力弹压,削藩不成反失了皇位。

换言之,面对着朱棣这样志在必得的对手和周围那群不安于室的藩王叔叔们,朱允炆就是再忍辱负重、委曲求全,也保不齐会有江山失守的一天。

从被选定为皇位继承人的那一刻开始,他注定要面对这场无比惨烈的决斗,赌注是江山社稷、皇位尊荣。权位之争没有真正的公平,从他失败的那一刻开始,他是生是死,已经不再重要。

“靖难之变”这场宗室之战的过程和结果无须我再多言。历时四年,朱棣成功夺位,登上了皇位,改年号为“永乐”,不久便迁都回自己的根据地——北平。攻破南京城后,建文帝下落不明,有说是葬身火海,有说是隐姓埋名逃遁而去。有传日后永乐帝派郑和下西洋,有一个重要的秘密使命就是寻访建文帝的下落。

郑和,幼年因战争牵连成为“宫奴”,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名留青史的好宦官。他自幼随着明军南征北战,成为朱棣的随从。在“靖难之变”中,还叫“马三保”的他就曾在至关重要的一场战斗中准确判断出形势,看出建文帝方主帅李景隆的虚弱,提出攻击中军的建议,连破对方七军——因在郑村坝战役中立下大功,马三保被朱棣引为心腹,赐姓为郑,后来他为自己改名为和。

永乐年间,郑和肩负着朱棣的重托六下西洋,第七次的时候,明成祖已逝,明宣宗在位,在信息不便的当时,宣宗派郑和出使西洋的目的,已经不是寻人,而是将新君即位的信息,传达给邦交各国。60多岁的郑和奉命再下西洋。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他最终死于归航途中。郑和之后,明朝的统治者再不关心航海之事。经历了随后的“土木之变”,山河动荡,国势由盛转衰,航海之事遂无人再提。

梁启超说,郑和之后,再无郑和。回想清朝的闭关锁国,后来甲午海战的惨烈,回望当初辉煌的时代,怎不令人扼腕叹息?

建文帝的时代结束了,大明朝的远航才刚刚开始,没有人可以料定朱允炆不如朱棣。可是结果只有一个,失败者要离场。

站在明故宫遗址前,仿佛听见历史的余音绕梁。一个时代的断章,未尝不可看作另一个朝代辉煌的序曲。在遥远的北方,新的都城正在崛起,并将伴随明清两代帝王数百年。

【贰】

我之所以不厌其烦说了这段前史,乃是为了说明朱棣夺位之后迁都北京,肇建紫禁城的因由。毕竟,朱棣不想生活在老爹的政治阴影下,身在旧都无疑是在随时随地提醒天下臣民不忘旧主,记起谁是正统。此外,从长远考虑,将国都定于北平,有利于安定边陲。诗云:“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南京是四大古都之中,与汉文化患难相共,休戚相关的都城。在南京建都的朝代国祚都不长久,此虽不乏迷信,却亦有一定的道理可言。

龟缩在南方,先天就有不足,一旦边境起事(朱棣自身就是个例子)就鞭长莫及。自古以来,就是从北方打进来容易,身在南边抵御难。从后来的历史发展看,朱棣迁都的决策无疑是正确的,正是因为定都北平,明朝的国祚才如此长久。

他既是阴谋的篡位者,也是继往开来的开拓者。朱棣秉持的理念是:“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作为一个戎马一生的君王,他坚信自己的天下当仁不让要守好。当年,朱元璋并没有把皇位传给他,他选择用自己的方式得到这一切。他战胜了无数对手,包括他自己。哪怕中途迷茫、胆怯,哪怕过程如此曲折、凶险,哪怕得到的代价是终身的孤独和警惕,他一样不悔当初。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这种至高无上的孤独和喜悦,就像叶孤城对魏子云说的,你不懂。

朱棣走到这一步,无可厚非。因为君临天下、江山在握才是他此生最大的梦想。以不义取天下,以义守天下。他将向自己的父亲,向天下人证明,向后代证明,他才是最适合主宰天下,君临万邦的人。

改朝换代,大举清剿了建文帝时代的旧臣,顺带连“削藩”的事也做了。朱棣自己因反抗“削藩”而起家,现在却坚定不移地奉行这一政策——可见“削藩”的成败关键不在于口号、立场,而在于实力。朱允炆未竟的事业在朱棣手中完成了,这也算历史的反讽。

历史虽然由胜者执笔,公道却长存人心,是非功过自有评说。作为一个篡位者,不管朱棣如何为自己粉饰,名不正言不顺是免不了。初步稳定了统治之后,迁都、肇建新的皇城就成了势在必行的大事。永乐四年(1406年),朱棣与近臣密议迁都,做相关准备工作,永乐十五年(1417年)开始着手营建。因有了洪武年间营建“明初三都”,南京吴王宫、临濠(凤阳)中都、南京大内三座宫殿的实践经验和教训。北京紫禁城的肇建更为出色,规格更高,礼制更完善。

紫禁城在肇建之初,就充分遵循了皇权至上,昭示天子承继天意正统的理念。《论语o为政》有云:“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宫城的营建要“象天法地”,以显帝王之尊。天界以北极帝星为中心,紫禁城上应天帝所居的紫宫,以紫薇星象征天子。

整个紫禁城也是按照“紫薇正中”的格局修建。皇宫之外有皇城,皇城之外有内城,内城之外有外城。城内城,城套城,紫禁城(皇宫)居于北京城皇城和内城的中心,符合“择国(都城)之中而立宫”之礼。此外,明朝在元大内后殿延春阁的位置上,用拆除元代宫城和挖掘紫禁城护城河的渣土堆填了一座镇山,名为“万岁山”,用于镇压元代的王气。明末崇祯帝吊死于此山上,清初更名为景山。

明代紫禁城的修建是与北京城的修建同时进行的。《周礼o考工记》中提出王城规划的基本思想是:“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天子居中而立”统摄四方,坐北朝南的紫禁城位于北京城中轴线正中。天上有上垣太微、中垣紫薇、下垣天市。太微垣南有三颗星,被视作拱卫紫薇垣的三道门:端门、左掖门、右掖门——与此对应,人间皇城亦有端门、午门,东西两侧设左、右掖门。

午门为其皇宫正门,呈“凹”字形,以聚生气。中间洞开三门,墩台上有阙楼四座,和正楼合称“五凤楼”。正楼九开间,进深五间,每一处细节都力图体现“九五至尊”的威严。

前朝的太和殿,象征着皇权的独一无二。后廷乾清宫和坤宁宫象征着日月乾坤,天地交泰。乾清宫东西两侧的日精门和月精门意味着日月争辉,东西十二宫,象征着十二星辰。十二宫后的亭台阁阕犹如星辰围绕。午门和太和门之间,有金水河蜿蜒穿过,象征着天上的银河。金水河自紫禁城的西北角流入宫中,流经宫中几座重要的宫殿,形成背山面水的风水格局。

除了风水的理念之外,紫禁城的布局还体现了许多儒家的原则,如周礼古制“五门三朝”。周围的建筑也严格按照“左祖右社,面朝后市”的原则兴建。

前朝,是指皇帝召见百官议政的地方,以奉天(太和)、华盖(中和)、谨身(保和)三殿象征外朝、常朝、燕朝;后市,是指皇宫后面,辟有宫市,每月逢四开市。左祖,是承天门(今天安门)、端门、午门中间的御道东侧建祭祀先祖的太庙;右社,是在御道的西侧建祭祀土地神、谷物神的社稷坛(在端门之右)。

此外,北京城内还有天、地、日、月坛及先农坛、蚕坛——为历代帝后祭祀天、地、日、月、农神、蚕桑的场所。古人认为,天地万物皆分阴阳,遵循此道,则万事顺焉,万物生焉。基本理念为男为阳,女为阴;前为阳,后为阴;单为阳,双为阴。故而在紫禁城中,处理政事的前朝在前,帝王嫔妃生活起居的后廷在后。前朝三大殿,太和、中和、保和;后廷两座宫,乾清宫、坤宁宫,总数为五,亦符合单数为阳、双数为阴的原理。(交泰殿是后期加建的)紫禁城主色是红和黄,象征皇权的不可侵犯,无可僭越,但亦有几处是例外。由于紫禁城内还有皇子居住,有几处建筑级别上要低一个等级,为红墙绿瓦。

位于紫禁城外东路、九龙壁正南的南三所是清朝皇子所居之处,殿顶皆覆绿琉璃瓦。乾隆年间,皇十五子颙琰(后来的嘉庆帝)居于南三所的中所长达二十年,颙琰的次子旻宁(后来的道光帝)亦生于此,长于此。嘉庆即位后,升中所为潜龙邸,改名撷芳殿。往后有道光帝皇长子奕纬,皇四子奕詝居于此。咸丰以后诸帝,因无子嗣,撷芳殿遂不再有皇子居住。

文华殿位于紫禁城外东南部,与武英殿对称,是明代皇太子出阁读书、皇帝出巡时,太子监国、皇帝病重时,太子视朝的场所。按“五行说”,东方属木,色为绿,表示生长,故殿顶覆绿色琉璃瓦。嘉靖帝入主紫禁城之初,因乾清宫在正德年间曾受火灾,尚未修整完毕,故先居于文华殿。嘉靖十五年(1536年)改做皇帝便殿,是皇帝召见翰林、举行经筵讲学的处所,殿顶又改覆黄色琉璃瓦。

明清两代,每岁仲春、仲秋,皇帝要择日御殿,经筵官在此讲书经之义,皇帝本人则撰写御论,阐发书义、经义,礼毕,赐茶赐座。明清两朝殿试阅卷也在文华殿进行。

此外,文渊阁是皇家藏书楼,根据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墙用青绿冷色,瓦用绿色剪边的黑色琉璃瓦。神武门内东西两侧原是章京护军值班所在,因位属北方,五行属水,所以也用黑瓦。

今日步入紫禁城,那映入眼帘、连绵不绝的红黄二色,在日暮的掩映下显得辉煌而苍凉,无不让人感慨万千。

过往数百年,无数人身陷其中,争名夺利,紫禁城就像一个注定的命局,看着无数人跋涉其中,劳碌奔忙。顷刻间翻云覆雨,风云变色。谁是主,谁为客?输赢得失,谁又说得分明?

陈寅恪有言:“读史早知今日事,对花还忆去年人。”可是,面对着广袤、寂静的紫禁城,它仿佛浩瀚的无边无际的宇宙,从建成以来便遗世独立。苍穹之下,众生沉浮;悲喜交集,沧桑变幻;人世得失,如何数算?对于命运的安排,我无法给出深刻的评价。

我清浅的笔触始终无法触及它的底蕴。这座孤城,对我而言,始终是个难以参透,却难以忘怀的旧梦。

【叁】

记忆从何处开始?生命有着不同的形态。新的枝丫长出,老的枝丫死去,遵循着所有生命亘古不变的规律,辞旧迎新。历史似乎可以从任何地方开始。在紫禁城里,有这样的一处地方,它是一个男人留给自己的私属。宁寿宫花园。每当走到这里,我都会想起这位历史上为数不多的福寿双全的皇帝——爱新觉罗·弘历。从秦始皇算起,中国历史上前后一共有八百多位皇帝,其中能够荣升太上皇并安然终老的并不多。历史上第一位享有“太上皇”尊号的是秦始皇的父亲秦庄襄王,但秦庄襄王是死后才追封。因此,从汉高祖刘邦奉自己的父亲刘太公为太上皇算起,到清高宗弘历止,活着成为太上皇的,满打满算不过区区15位。

同类推荐
  • 草根吉庄

    草根吉庄

    本书记录了山西省朔州市吉庄村十五户普通人家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的命运浮沉、生存状况及精神追求,见证了在城镇化进程中乡村底层众生面临的冲击与抉择。
  • 感悟友情:不求回报的85个片段

    感悟友情:不求回报的85个片段

    感悟友情,真挚的友情从来是不求回报的,只记得一句,他是我的朋友。
  • 中华对联(第六卷)

    中华对联(第六卷)

    本书是一套中国关于对联的 作品集,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民间文化普及读物。
  • 和这个世界温柔相处

    和这个世界温柔相处

    在美景与咖啡间穿行而过,记忆模糊,和这个世界温柔相处的心却永恒。小七历经时光的洗礼,将铅华漂白,化作点滴的温柔,灌溉贫困山区儿童的心田。善行大爱,始于初心,她走过的路,遇到的人,似乎都平凡无奇,但她和这个世界温柔相处的心,却可以让我们用一辈子去回味,去领悟……
  • 不想讨好全世界

    不想讨好全世界

    我们生活中总会遇到一些人,他们看起来毫不起眼,在人群之中常被忽略,但他们存在着。你仔细听他们的故事,大起大落大离大合,这些小人物不是特别爱惜自己,不求别人的认可,但会把人性中最悲天悯人的部分发挥到极致。像忠诚、守信、重诺、尽责这些我们以为很容易就能做到,其实做起来很难的事,这些人却可以用一生坚持却从来不用谁认可。那些我们曾经推崇的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不仅仅是故事里的情节,而是这本书中真实存在的。这本书,让我们不好意思再把那些卖力的执著当成笑料和讽刺,让我们每个人不再盼望别人当好人,自己不再戴着面具做人。在这本书里和一群小人物不期而遇是幸福的。世界这么美好,根本不用讨好。
热门推荐
  • 丑小鸭逆袭进行曲

    丑小鸭逆袭进行曲

    丑小鸭想变成白天鹅,可能吗?宋佳明白灰姑娘是本来就是公主,因为灰姑娘的母亲是个贵族女子,而父亲也是贵族富商,所以灰姑娘本来就是天生的贵族。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如何处之乎?”拾得笑曰:“只要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最后她会逆袭成为白天鹅吗?
  • 五十一分之一

    五十一分之一

    五十一个学生,在一个封闭空间内尔虞我诈,互相算计。当然,这里也不乏友情、爱情,但这将会阻碍你成为最后一个活着的人!
  • 绯闻天后:王牌总裁慢慢来

    绯闻天后:王牌总裁慢慢来

    “珞狸,这是我对你爱的承诺,不变的“初心””他曾经拿着他亲手设计项链深情款款的说。可是转身,他却搂着另外一个女人入怀,笑的宠溺,一如往日对她。她是新晋影后,高傲美艳,却为了一个早已不爱自己的男人,抛却自尊,只为了问他一句:是否爱她如初?“爱?”卫天懿挑起唇角,笑的高深莫测,“这个词,不该从一个情妇嘴巴里说出,因为一点不职业。”为了爱,她折断双翼,只为了挽回旧爱,弥补过去所犯下的错误。可是等来的却是他的禁脔,夜夜不休的索取和折磨,在身与心的双重折磨下,她终于承担不住,再次逃离。却没有料到他早已布下天罗地网等待着她……
  • 20几岁一定要悟透的50个成功智慧

    20几岁一定要悟透的50个成功智慧

    本书的50个关键问题,都是日常生活和工作、感情中随时会面对的,你一定知道它们的存在,但是你可能并不知道究竟应该如何对待它们,只有透彻领悟关于它们的智慧,才能获得真正的利器,并利用这些利器,去开辟自己的天地,为你的一生储备足够的智慧,让成功水到渠成。
  • 狂傲九霄:逆天废材妃

    狂傲九霄:逆天废材妃

    21世纪杀手中的翘楚,一朝穿越成为了将军府的废材大小姐。庶妹招惹,杀!姨娘陷害,灭!说她是妖星,直接破了你的国家。可是她却唯独对一个人的死缠烂打没有办法。某天,空降一名美男口口声声叫自己娘子。打也打不过,骂又骂不走,只有妥协。“娘子,你是不是不爱我了呢。”某男略带委屈的声音传来。苏青衣深吸一口气,咬牙切齿的说:“夜逸宸,你又想玩什么花样?”“都不问我为什么,你果然是不爱我了。”某男在一旁自怨自艾道。
  • 从青楼女伶到王后:第一厨娘

    从青楼女伶到王后:第一厨娘

    (前面小白文,中间虐戏加阴谋戏)因为朋友的陷害莫情被一群流氓侮辱自杀而穿越到了大齐国,另她不能接受的是她居然穿越到了一名青楼女子身上,而这青楼女子还身怀绝世厨艺……为了帮“失忆”了的她恢复厨艺,百花楼当家花间离决定送她南下重新学厨,在这学厨路上,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回京以后又将有什么阴谋在等着她?最后莫情是否能找到她的幸福呢?
  • 火影系统异世录

    火影系统异世录

    灵云大陆,各阶学院人才辈出,天才?那只是我的垫脚石!你威胁我?那我便灭你全家!什么你居然敢在我面前装逼!21世纪的宅男吴驰莫名其妙被电源插头给电死,成为了穿越大军中的一员,意外获得了火影系统,且看拥有火影系统的吴驰如何名动天下!我可是要成为装逼王的男人
  • 枪神秦翔

    枪神秦翔

    茫茫虚空不知凡几,岁月冉冉又曾几何。大千世界之中万物生灵就像是冲冲的过客,无论是生还是死都溅不起一滴岁月的浪花。而在这茫茫的虚空之中,也是存在了许多的传奇。在遥远的另一边有一个神奇的世界,那里到处充满了传奇。和平是人们心中的向往,杀戮才是你永久的归宿。看谁人能叱诧风云之巅、傲笑寰宇之中!
  • 最强之兵器

    最强之兵器

    军事斗争中包含有各种杀伤力、破坏力的器械装置为之兵器。兵器可用来杀人,可用来救人,用发取决于使用者。那么最强之兵器又是什么
  • A First Family of Tasajara

    A First Family of Tasajara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