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549300000004

第4章 如何讲话得体

语言是口才的基础,我们如何才能和语言发生密切的关系?

这个方法就是多读书!在这个世界上,全新的事物真是太少了,每个时代的每一个人都得自愿或不自愿地捡起前人的衣钵,即使是伟大的演说家,也要借助阅读的灵感。

朴实无华的语言是真挚心灵的表达,是美好情感的展现。因而,语言的朴素美来自相互的处事态度,话如其人,言为心声,平时为人处世质朴真诚,说话也就自然不会扭捏做作。古语说:“其行也正,其言也质”,正是说以真诚的态度为人,永远是语言朴素美的前提。语言的朴素美贵在保持个性,该怎么表达就怎么表达,或严肃,或幽默,或直率,或调侃,或委婉,只要是发自内心,保持本色。

有的人开口“当然”,闭口“绝对”,武断得惊人。这样,别人就无话可说了。有人说,武断是交谈的毒药,这话一点不错。谁也不愿和这样的人多谈几句的。

即使同一个词,修饰后也有程度的差别,如“一切”、“根本”、“多数”、“一些”、“凡是”,要根据实际来选择,万万不能掉以轻心。把“部分”说成“一切”,把“可能”说成“肯定”,就会使自己陷入被动,实际上是一种“虚张声势”,说了会碰钉子的。

当然,强调“语言的朴实无华”不等于反对含蓄。说话的含蓄是一种艺术。把重要的、该说的部分故意隐藏起来,或说得不显露,却又能让人家明白自己的意思,这就是所谓“只需意会,不必言传”。

所以说,含蓄是说话的艺术,是因为它体现了说话者驾驭语言的技巧,而且也表现了对听众想象力和理解力的信任。如果说话者不相信听众丰富的想象力,把所有意思全盘托出,这种词意浅陋,平淡无味的语言会使话语逊色,甚至使人生畏。

我们推崇的语言技巧是“言有尽而意无穷。”

我国人民历来有着赞颂说真话的美德。在最早《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中关于曾子教妻的故事,一直历久不衰。曾子把妻子开玩笑说的话付诸行动,将猪杀了,让孩子相信母亲的诺言。曾子的妻子未必是在有意欺骗孩子,曾子却虽近乎愚拙,但是他坚持了一种最可贵的精神,不让妻子说假话,不跟孩子说假话。

大话又称废话,与假话的性质接近。说大话在口才表达上不但不能给你的话题增辉,反而令你的话题和观点黯然失色。墨子曾对他的学生说,话说得太多,就象池塘里的青蛙,整夜整日地叫,弄得口干舌燥,却没有人注意它;但是鸡棚里的雄鸡,只在天亮时啼,却可以一鸣惊人。说话何尝不是如此,与其呀呀咿咿说一大堆废话,不 如简明直接讲几句。现代人时间观念增强了,说废话空耗别人宝贵的时间,不能不说是一种极大的浪费。

大多数的孩子都喜欢吹肥皂泡,被吹出来的肥皂泡在阳光下闪耀着色彩艳丽的光泽,实为美妙。随着五彩泡泡的不断升高,接着一个接一个纷纷破碎。所以人们常把说空话喻为吹肥皂泡,真是恰当不过。对一些充满各种动听、虚幻诱人的词句,细细咀嚼却没有任何实在的内容,是迟早会破灭的。

说话的目的是为交流思想,传达感情。因此,总得让人家知道你心中要表达的是什么。只要开口,不管是洋洋万言,还是三言两语,不管话题是海阔天空,还是一问一答,都应使人一听就懂,特别是长话。

一些人惯于用一些现成的套话来代替自己的语言。三句话不离套词,颠来倒去那么几句,既没有思想性,更没有艺术性,令人听后形如嚼蜡。

我们说话的对象是社会上各种人,年龄、性别、性格、脾气等等不同,他们各有不同的思想认识。各人所处的地位不同,对同一事物的理解是有差异的,说话的分寸也就要根据各种人的地位、身份、文化程度、语言习惯来做不同的处理。例如在日常生活中,对同辈人与对长辈(或上级),对陌生人与对知己,对不同性别的人说话都应讲究分寸:考虑到听者的接受程度。

比如有这样两个句子:

①这事你错了,该找人赔礼道歉去。

②这事咱们也有不对,最好还是去向人说清楚。

两句话其实是同一个意思,但前一句说得较直率,有劝诫的口吻,较适宜于长辈对后辈(如老师对学生,或者知己之间)。第二句话婉转多了,如对人称的处理就很巧妙。他对对方不直称为“你”,而用“咱们”。其实说话者不一定介入这件事,只是为了把话说得婉转或表示自己与对方更贴心。另把“赔礼道歉”说成“说清楚”,也是为了避免使用刺激性的字眼,使对方更容易接受。可见,后一种也是劝,但不是劝诫,更多的是请求,比较适合后辈对长辈,关系不太密切的人或者对一些自尊心特别强的人说的,这样讲就有分寸了。

另外,我们在参加别人谈话要先打招呼。别人在个别谈话时,不要凑前旁听。若有事需与某人说话,应待别人说完。有人与自己主动说话,应乐于与其交谈。第三者参与谈话,应以握手、点头或微笑表示欢迎。发现有人欲与自己谈话,可主动询问。谈话中遇有急事需要处理或要离开,应向谈话对方打招呼,表示歉意。

谈话现场超过三人时,应不时地与在场的人攀谈几句,不要只与一两个人说话而不理会在场的其他人,也不要与别人只谈两个人知道的事情而冷落第三者。如所谈问题不便让旁人知道,则应另找场合。

在公众场合,自己讲话要给别人发表意见的机会,别人说话,也应适时发表个人看法。要善于聆听对方谈话,不轻易打断别人的发言。一般不提与谈话内容无关的问题。如对方谈到一些不便谈论的问题,不对此轻易表态,可转移话题。在相互交谈时,目光应注视对方,以示专 心。对方发言时,不要左顾右盼,心不在焉,或者注视别处,显出不耐烦的样子,也不要老看手表,或做出伸懒腰、玩东西等漫不经心的动作。

社交场合和外宾谈话,一般不要涉及疾病、死亡等事例,不谈一些荒诞离奇、耸人听闻或者黄色淫秽的事情。一般不要询问女士的年龄、婚姻状况。所谓“见了男士不问钱,见了女士不问身”。不要径直询问对方履历、工资收入、家庭财产、衣饰价格等私人生活方面的问题。与女士谈话不要说她长得胖、身体壮、保养得好等,对方不愿回答的问题不要追问,也不要究根问底。对方反感的问题应表示歉意,或立即转移话题。

男士一般不要打扰或参与女士圈内的议论,也不要与女士无休止地攀谈而引起旁人的反感侧目。与女士谈话更要谦让、谨慎,不与之开有伤大雅的玩笑。争论问题要有节制。

其次,谈话中要使用礼貌语言,如:你好、请、谢谢、对不起、再见等等。在社交场合中谈话,一般不过多纠缠,不高声辩论,更不能恶语伤人,出言不逊。即使争吵起来,也不要斥责,不讥讽辱骂,最后还要握手而别。

口才专家总结了一些言谈举止的秘诀,有些是很值得借鉴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以事喻理

道理的“理”性愈强,愈要注意让事实讲话、佐证,否则就会因教育对象缺乏感性体验,影响对“理”的理解、消化和吸收。用事实充实大道理,还可以避免说大话、空话,联系实际把道理讲实。现在一些大道理所以让人听不进,就在于讲得虚。

以小见大

思想是有差别、有层次的,讲道理也应有层次。缺少层次,一下子跨越几个台阶,会让人感到道理离得很远,接受不了。讲者应擅长于小事情中讲寓含着的大道理,于近边事情中讲可望及的远道理,于浅表事情中挖掘可触摸的深道理。

反诘设问

把大道理分解成若干个问题,用问话提出。一则引发兴趣,启发大家共同思考;二则用以创造一种平等和谐的气氛,使人觉得不是在灌输大道理,而是在共同探讨问题。这种方法,变听为想,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反思,在抛砖引玉、换位思考中,让“系铃”人自己“解铃”。

迂回引导

正面一时讲不通,不妨搞些“旁敲侧击”。讲好大道理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学会剥茧抽丝,逐步引导,层层深入,最后“图穷匕见”,将大家的思想统一和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有时也可借题发挥。讲出“醉翁之意不在酒”的道理。这样可以避免把讲道理变成简单的演绎论证,使教育对象易于接受。

理在情中

有时讲大道理,教育对象并非对道理本身不接受,而是与讲道理的人感情上合不来。这时讲道理的人要善于联络感情,要注意反省自己有无令对方反感的地方,及时克 服和纠正。尤其当对方抵触反感情绪较大时,首先要以诚相待,要在理解、尊重、关心的原则基础上,再讲道理。

巧用名言

一句含有哲理的名人格言可以发人深省,给人以启迪。现在有不少青年人,对名人与名人名言有一种崇拜感。把大道理与名人名言巧妙地结合,可以把大道理讲得耐人寻味,富有吸引力。

谈心渗透

“大锅饭不觉香”,讲大道理仅靠在课堂上和公共场合讲,受当时环境气氛的影响,有些朋友可能听不进。出现这种现象,有时就要开“小灶”,选择一个恰当的场合,与对方真诚、平等地谈心交流。

语言感染

以适应对方的“口味”为出发点,充分发挥口语的魅力,把道理讲得有声有色,生动活泼。美妙的语言是大道理磁石般的外壳,它能吸引听众去深入理解“内核”。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树立自信心,相信正确道理的威力;其次,要注意语言的训练,努力提高表达的技巧。

点到为止

话讲得啰嗦就让人厌烦,听不进。有些人生怕人家听不懂,翻来覆去地讲一个道理,结果适得其反。正确的方法是,应该视情况因人出发,针对实际把握要讲的内容,该讲的一定要“点到”,同时又要注意留下充分思考的时间,让对方去领悟、消化。

言行结合

有时对方之所以不服,很重要的一条就在于讲道理的人自己做得不好。“做”得好才能赢得“讲”的资格。把单纯地讲道理变成见诸于行动的边讲边做,让人在“看”中更好地信服,自觉地接受大道理。只有这样,才能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最佳效果。

同类推荐
  • 男性品位书

    男性品位书

    物以类聚,人以“品”分,你的品味决定了你是什么样的人,决定了你的社会地位与形象。品味决定了我们的行为和语言,决定了我们穿衣、吃饭和谈话的方式,决定了我们该拥有什么。男人咀嚼生活,感悟人生,在尝遍艰难困苦,历尽沧桑之后,才有这样一种品味。在面对得失时能付之一笑,在惨遭打击时也能坚强挺立。
  • 给青春期女孩看的枕边书

    给青春期女孩看的枕边书

    青春期是人生中一个重要的成长阶段,处于青春期的女孩最想了解的是什么?是身体发育的迷惘?是与父母、同学交流的困难?还是遇到的各种挫折和伤害?在本书中将为读者解开青春期的全部秘密,带领读者进行一次快乐的青春之旅:认识身体的变化、理解青春的情感,与读者探讨与父母、老师、同学相处的艺术,和读者一起面对成长路上所遇到的挫折与失败。
  • 突破平凡:改变命运的9项砺炼

    突破平凡:改变命运的9项砺炼

    成为命运的主人,最佳的激励方式,掌握选择的权利,勇于尝试失败,决不接受“不”,坦然面对嘲笑,敢于争取,拥有百折不挠的心,重新塑造自我。做自我竞争的赢家,从内心改变自我,关心自我成长不断修正自我,挖掘自己的金矿,重新改造你的个性,给自己的人生找准定位,以低姿态获大成就,从小处改变自我。
  • 受益一生的34种记忆方法

    受益一生的34种记忆方法

    好的记忆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首先要端正记忆的态度,树立信心。其次要有持之以恒的毅力,只有不断的应用各种精彩的记忆方法到记忆中去,才能真正的提高你的记忆力。再次就是创新的精神和习惯。
  • 人脉的诡计

    人脉的诡计

    人脉的积累是长年累月的,是一种在工作和生活中养成的习惯,并不是一件要刻意定时完成的项目。不管是一条人脉,或是由人脉伸展出去的人脉,都需要长期的付出与关怀,这样才能在看似不经意间逐步建立起自己的人脉网。本书结合中国人际交往中的世故人情与现实中求人办事的客观需求,涵盖了有关人脉经营、场景应用、交友策略、拓展圈子等方方面面的人脉常识和经验。
热门推荐
  • 死亡策划者

    死亡策划者

    一场精心的策划,好似,一部无暇的电影。死于意外者!都是出自于真正的意外吗?眼睛所看到的一切,真的就是事实吗?答案是,否!
  • 花间伟少

    花间伟少

    苏伟一觉醒来,悲催地发现自己成了传说中的“太监”……要是那家伙硬不起来,那还算是男人吗?这不能忍,这不能忍!好在天无绝人之路,苏伟从老爸口中得知他好友家里有一件宝贝,只要有了那宝贝,自己便能恢复。然而那宝贝却已经被老爸好友当作他女儿的嫁妆,所以想要得到那宝贝,唯有一个方法,那就是,娶她女儿当老婆咯。于是为了使自己重振雄风,苏伟不惜牺牲色相去勾引他女儿,可……与此同时,形形色色的美女开始出现在苏伟的生活里,那他又该如何去应对呢?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苏伟只有一个准则,虽然我风流,但不下流。(喜欢的话,可以点一下收藏。文章会写得欢快一些,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 那些年,我遇见了你

    那些年,我遇见了你

    暂无简介,暂没有想好好的简介。。。。。。。。
  • 仙兮凡兮

    仙兮凡兮

    曾经想执起你的手,和你浪迹天涯!奈何姻缘造化,不随人意,人生多舛,只留你我空余恨!此篇只记录一些快乐的修仙游记,填补那缺憾的现实。(若有人说我模仿管大,是有点,可我并不完全和他一样,因为一句话从不同人说出来是不同的。)如果你想和我讨论情节,请入作者群:533457656求推荐,求收藏啊,大家一起加油!
  • 魔校之命运角逐

    魔校之命运角逐

    第二部《魔校之星辉圣使》已发布,本人觉得内容比这本书稍微好些,请各位多多关注!!!传说中的魔法学院,这里拥有无穷的魔力。来吧,开启属于你非凡的命运!一位清纯的小学生,因为一次意外拥有了超能力。不久后又被告知成为了“天选者”,还被赋予了一把神剑。他后来进入了神秘的魔法世界,进入了超神学院,学到了魔法,但又被误会,进行了一系列的逃亡。最终拯救了即将毁灭的魔法世界......
  • 公主难养

    公主难养

    璃筠,一个呆萌善良的公主,却被她的心动之人害得国破家亡?没得选择,她只能硬着头皮去复仇。诶,等等!怎么感觉像羊入虎口?赶着跑到别人宫里做妃子;天天和这个斗,那个斗;还有各式各样的花美男来勾搭。这样子,真的算是复仇吗?等她终于醒悟过来,狠下心来复仇,却被告知:对不起,你找错仇人了。那好吧,只能重新谋划复仇之路了,顺便先把某傲娇毒舌皇帝骗到手!
  • 武神木婉清

    武神木婉清

    异界万物,武神独尊。斗气?魔法?免疫!斗气?打不肉疼!法则?撼动得了我的肉体吗武神--木婉清
  • 重生之异界成始神

    重生之异界成始神

    一个现代天才武者,因得上古修真者传承,被害至死后重生异界,发现自己变成还没出生地孩子且看猪脚龙逆天如何笑傲异界,称霸异界,绝对无郁闷章节
  • 剑灵俏皮王妃

    剑灵俏皮王妃

    帝级杀手云惜摆脱了前世木偶般地生活,依靠自己体内的灵石穿越到了修灵的异界大陆—瑰灵大陆。但却穿越成了剑灵!她失去了记忆,与异界美男签订了契约。唯一与其它的剑灵不同的是:她拥有自己的智慧。她身藏银珑空间,组精英战队,炼神丹,斩妖魔…看她如何得美男倾心!
  • 法华文句记

    法华文句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