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这日诸葛丞相正与诸将在营中议事,忽有小校入报“帐外有一少将军,自称汉寿亭侯后裔关索(关索,民间传说中有,字维之,出自《关氏家谱》、《广义祀典》及《圣帝世系考证又作“关公世系考证”》),前来投军”。众将惊愕,面面相觑,诸葛丞相微一皱眉,旋即说“快请!”只见小校去不多时,一位银盔银甲的“少年”便大步流星的走了进来。众人望去,只见此人身量不高,面堂微红,尖下颏,丹凤眼,薄嘴唇。进入帐中,倒身便拜,“关索参见丞相。”诸葛亮说“少将军请起”。“少年”站起身子,诸葛丞相望着他缓缓地问“少将君何来?”“少年”说:“当日荆州失陷,我尚在襁褓,何伯将我托身荆州索员外家中,所幸吴贼不曾加害,后员外见我年幼不曾送还更兼树种连年战事,遂在我9岁那年将我送与班石洞花月先生学习武艺,前番听得丞相征南,本欲投奔,怎奈索员外年事已高,重病缠身,我终不忍心离去,半月前老员外已然逝去,临终前嘱我认祖归宗,效力阵前,我才投靠至此。(关索的出身见于《全像通俗三国志传》,其中提及关索为关羽因杀人而逃难在外之时出生,后刘备占据荆州后,关索前来荆州投奔父亲;此后刘备攻下益州,关索带兵镇守云南一带。至今云南一带仍流传以关索为主角的“关索戏”。传其七岁时,元宵观灯,迷失道路,被索员外拾去,养至九岁,送与班石洞花月先生学习武艺。因此兼三姓,取名花关索。在《演义》中,他是关羽第三子,荆州失陷后逃难到鲍家庄养病,伤愈后听说东吴仇人已死,乃回归蜀国,并随同诸葛亮南征。”众人听了无不嗟叹。诸葛丞相望着“关索”微微颌首,说“果然虎父无犬子,虽然汉寿廷侯和关平、关兴将军均已故去,但有少将君如此关氏后继有人,自此我营中又可竖起关字大旗。待我手书奏章报与朝廷再行任用。关将军远道投来,姜维先行带入我左帐中休息,也将军中事物一一说与关将军听”。姜维站起身来抱拳答“是”。众将见丞相将关索安排在自己帐中,知是丞相对关家遗嗣的重视,又见承相望着两人的背景蹙眉沉思,大家想到当日关平病逝,丞相顿足痛哭,伤心不已,怕多说再引起丞相伤心,便欲以其它话题岔开。只听王平出班说“丞相,今日得报曹真病重,军中诸般事物已交由其子曹爽料理,听说此人谨慎持重,颇具威望。”诸葛亮说:“他年少位高权重又得祖荫庇护正当如此,只是必引起司马懿侧目。若两虎相争于我有利。”众将点头称是。诸葛亮继续说“我等此番出征天时地利人和势在必得,诸将需得用力。”诸将拜倒称是,诸葛亮又道“我已致书李严(李严,后改名李平,字正方,南阳(今河南南阳)人。三国时期蜀汉重臣,与诸葛亮同为刘备临终前的托孤之臣)将军让他在蜀中筹粮。”将军们听闻叩拜了丞相便各自回帐整治军纪。
这边姜维将“关索”安排到丞相的左帐中,唤来清风明月,让他们帮忙打理关索的日常起居。关索忙说“不劳两位。”姜维说“这两日军队就地整休,等待军粮补给,不日启程,请关将军先行休息,等朝廷任命下来,再行安置。”关索说“多谢”。姜维又说“我便住在丞相前帐,有何吩咐让清风明月去叫我。”关索说“岂敢。”姜维微微一笑冲关索一抱拳就带着清风明月出去了。这里关索放下帐门,除下帽盔,一头乌发散下,正是关萤。原来当日她辞别李蔚,便向蜀中进发,走到路途中听说丞相已发兵六出祁山,便向西行来,没想到不日就碰上了。她从包裹中取出一面铜镜,镜中的自己面容憔悴,这些日来她为了赶路程,常走偏僻小路,风餐露宿有时遇有雨水便躲进山洞,幸亏李蔚曾交给他不少野外生存的手段识得一些药材和食物,她才在荒郊野外安全度日。她慢慢除下身上的铠甲,顿觉身体轻松了不少。她将包裹中的衣物一件件取出来,因为事有仓促,这些衣服都是关萤连夜用李蔚的衣服改的,她睹物思人,不觉流下泪来。忽然她发现在衣物中有一硬物,她抖开看时,原来是李蔚的一块随身美玉,此玉是一块未经雕琢的玉髓,碧绿无暇,是李蔚母亲的遗物,李蔚一直贴身佩戴,但不知是何时偷偷塞入包裹之中的,关萤握着玉髓触手生温,她默默地将此物系在脖中。她将衣物收拾完后,将头发挽起。只听帐外清风说道“关将军请了。”她打开帐门一看,只见清风端着一个托盘,里面放着几件衣物,清风说“姜维将军让我送来几件军服给将军做替换使用。还说请将军梳洗停当一起去陪丞相用餐。”“关索”答应着,只见明月带着两个士卒,抬着一只大木桶走了过来,明月向“关索”说“将军,姜维将军让我给将军烧的姜汤,说姜汤沐浴驱寒解乏。”“关索”说:“谢谢姜将军费心安排。”于是进入帐中沐浴更衣,这军服穿来竟然比自己改的衣物更加合身。一切准备停当,“关索”迈步走出帐门,只见姜维正在帐外等她。姜维一见“关索”微微一惊,想着“关索”原来如此清秀,微笑着说:“关将军请”。“关索”一抱拳“多呈照顾,姜将军请。”他们并肩进入丞相帐中,清风明月已在帐内侍候,他们向丞相见礼后,分别坐在丞相两侧。桌上摆着一碟伏酱白虾、一碟八宝豆豉、一碟干熏炉肉、一碟清涝菜心,因为行军中不宜大动灶火,因此略显清淡。清风这时又端上一盘沂水丰糕,为每人盛了一碗白粥。明月说:“关将军这些是我们琅琊阳都的小吃是我们主母在隆中做好捎来的。”“关索”站起身来报一抱拳“多谢丞相厚爱。”诸葛亮微微点头,拿起筷子吃了一碗白粥。“关索”一是好久没有吃这样合胃的食物,二是这些吃食确实清淡可口,更见自己现在女扮男装不能锦唇秀口,便吃了一块糕一碗白粥。姜维倒是大口喝了四五碗白粥,吃了半盘丰糕。丞相微笑着看着姜维,待他吃完便说“此一役军粮供给是关键,而军粮运输更是要紧,我已经设计了一种运输工具叫做木牛(木牛流马,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妻子黄月英又名诸葛月英发明的运输工具,分为木牛与流马。史载建兴九年至十二年(231年-234年)诸葛亮在北伐时所使用,其载重量为“一岁粮”,大约四百斤以上,每日行程为“特行者数十里,群行三十里”,为蜀国十万大军提供粮食),每头可载“一岁粮”,每日可行数十里,只是单独运输远不能供应大军需要,我想将此图交由你和关索送回隆中,请夫人一观,也许有所改进。”“关索”听着木牛之说正不知是何物,忽听丞相让姜维与自己同去隆中,便赶忙与姜维同时起身,抱拳接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