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532300000015

第15章 背影

文/梅桑榆

父亲于一九九六年十月去世,至今已十载有余。我这个以写作为业的儿子,却从未写过一行怀念他的文字,每当想起此事,便不免有些愧怍。

这些年来,父亲的形象有时浮现于脑海,有时于梦中出现。特别是我一九九七年末初来北京那段时间,也许是父亲辞世不久,也许是独自初到异乡,也许是我身上穿着他曾经穿过的棉袄。不由得睹物思人,我竟常常梦见父亲。父亲的神态和谈笑,一如生时,并且都是未患癌症前的健康形象。在梦中,我与父亲相伴,不再是一个独闯异乡的人。但梦醒时分,我却独自躺在床上,被无边的黑暗包围着。每当此时,心里便会弥散出一种难言的凄凉,叹息与父亲阴阳两隔,再无相聚之时,叹息自己到了望五之年,仍要背井离乡,为改变生活境况,为实现理想而拼搏。

父亲早年从军,在新四军某部从事医务工作。建国初期,曾在滁县专员公署门诊所和专区医院任职,一九五二年被上级调到当时属于滁县专区的江浦县(今为南康市浦口区),任县医院院长。一九五八年,父亲因响应号召,大鸣大放,针对某些地方干部独断专行的工作作风,在会上提了一些意见,并说:“社会主义如果不民主,将来会开倒车的。”结果触怒了领导,指使整材料的人将“如果”二字去掉。又捏造所谓“反党言论”,对他进行诬陷,说他“疯狂攻击社会主义制度”。结果父亲因言获罪,被打成“极右分子”,开除党籍、开除公职,被人押送回乡。我曾经看过他的处理决定,那是一张油印着几百字的十六开的纸,就是这张发黄的纸,决定了他后来的命运。

父亲本可以在当地农场“劳动改造”,但他执意要求回家乡务农,他认为家乡人不会拿他当“敌人”看待。但家乡岂是“桃花源”?他后来的遭遇证明,这只是幻想。那一年,我才七岁。父亲离开江浦那天,母亲带着我为他送行。我已记不清把他送到医院门口还是车站,也记不清当时是春天还是秋天,我只记得父亲用扁担挑着行李,一头是装满医书的铁皮箱,一头是铺盖衣物,离我渐渐远去。我对那只铁皮箱印象很深,因为后来家中用它盛米多年,而那些医书,其中有些是我当年学医时读过的。在漫长的岁月中,我的想象为这个背影添上了一些细节与背景,好像父亲如农夫一样卷着裤脚,又好像他离开江浦那天正是细雨蒙蒙。送行时的情景和一些细节,虽然被岁月所漫漶,但是,几十年来,父亲挑担前行的背影却始终让我无法忘记。

直到父亲去世后多年,我才和母亲谈起当年为父亲送行的记忆。时隔几十年,母亲仍清楚地记得当年送别时的情形,她说,当时是秋天,我和你把你爸送到浦口上火车,你爸挑着担子,被带枪的人押着,走在前面,我们在后面跟着,一直送到车站的月台上。等到你爸上了火车,站在车门口与我们告别时,你挥着小手喊:爸爸,你什么时候回来?当时你爸和我都流泪了。我听母亲这样说,心中一阵酸楚。算起来,父亲那时才三十三岁,按照现在对年龄段的划分,仍属青年,但他却从此失去了做人的尊严,踏上了一条前景如同暗夜的人生歧路,再无回头之日。在这条看不见尽头的歧路上,他将任人侮辱,任人作践,永世不得翻身。那是一种将入地狱之门的心情啊,我懵懂的问话,怎能不让父母黯然落泪父亲回乡不久,母亲便要求调动工作,带着我和弟弟妹妹回到家乡。父亲因医术精湛,当了一段农民后,便被公社安排在当地的诊所上班,月工资二十元。后来父母又被调到总辅区医院工作。

大饥荒时期,医院人满为患,父亲每天拖着浮肿的双腿,坚持工作,并且经常步行几里、十几里出诊看病。有时遇上重症患者,即便是雨雪天,也要出门。遇到粮罄灶冷的人家,连饭也吃不上,只能忍饥而归。偶有大队干部家人患病,要他出诊,倒是可以吃上一顿饱饭,但因父亲是“阶级敌人”,上不了桌子,人家只是给他几块饼,一碗菜,让他蹲在厨房灶边,一饱饥肠。父亲舍不得吃完那些饼,总是剩下一两块,带回让我们分享口福。

“文革”开始后,父亲成了革命群众、造反派批判斗争的靶子。他每天早晨挂着“极右分子”的牌子,和被揪出的“牛鬼蛇神”一起,站在街头“亮相”、跪下向人民“请罪”,一次又一次挂着牌子或是戴着高帽游街,被反反复复地批斗,一次又一次地被侮辱、遭毒打,并且曾被关进“群专指挥部”的囚室里,每天被棍子队押着,和“难友”们一起劳动。后来又被医院“革委会”勒令停止工作,停发工资,不得不再次返回黄泥铺老家,在大队合作医疗诊所工作……灾难与打击,如影随形,一直伴随着父亲,直到“文革”结束。

父亲是乐观坚强的人。在被“群专”关押期间,他开导那些因被侮辱、批斗、打骂折磨而陷入绝望的人。为他们唱语录歌“我们应当相信群众,我们应当相信党”,唱样板戏《红灯记》中的“临行喝妈一碗酒”等唱段,用领袖语录鼓励他们:“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看守被他的歌声惊动,说他“变相反抗”,恶毒攻击革命派,把他比作日本鬼子“鸠山”,对他进行恫吓与警告。但父亲唱的是语录歌和样板戏,又不好扣什么帽子,看守也只有吼叫几声了事。在他的安慰和鼓励下,这些人精神振作起来,囚室里也有了笑声。

父亲是勤奋敬业、信奉人道主义的人。他早年只读过几年私塾,后来靠着刻苦学习,成为一名医生,在江浦工作期间又到南京进修,掌握了内外科、妇产科等医疗技术。而作为一名乡村医生,正需要比较全面的医术。他回乡后,成为当地的名医,求医者甚众,即使被“专政”期间,医院其他医生解决不了的疑难重症、仍要让棍子队队员押着他前往诊治。他对官员和百姓一视同仁,凡来求医者皆认真治疗。连迫害他的“革命派”自己或家属生了病,不得不找他诊治时,父亲也丝毫不带个人怨恨,在他眼里,这些人只是就医的患者。这种胸襟与职业道德,令有些天良未泯的整人者怀惭,令旁观者由衷地敬佩。父亲在总铺与黄泥铺两地工作二十多年,救治病情危重的患者无数。直到今天,我回家乡时,仍有一些人对我说,我父亲当年救过他的命,他们至今仍对他心怀感激之情。

父亲是正直善良的人。早年因言惹祸,使他遭受了多年非人的待遇,但性格未因此有所改变。尽管在尊严遭人任意践踏的日子里,他也从不向有权势的人屈服。对于那些处境艰难,生活困窘的朋友,均尽其所能予以帮助。他鄙视那些对上阿谀谄媚,对下傲气十足,毫无信用,瞒上欺下的人,常教育我们兄妹做人要正直善良,待人要不卑不亢;名利皆身外之物,不要妄求,要得之不喜,失之不忧;公家的东西,即使扔掉、烂掉,也不要往家里拿……一九七九年,父亲得以平反。与母亲回南京工作。我因已参加工作数年,不能随他们去南京,独自一人留在凤阳。两年后,父亲患了冠心病。他在南京某医院住院治疗时,我从凤阳赶去看他。当时父亲的病情已比较稳定,刚输完液,精神还好。我陪他吃了晚饭,离开医院时,他坚持要把我送出医院的大门外。我告别父亲,走出几十米后,情不自禁地回头看了一眼,见父亲竟面对医院的大门,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我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急忙跑过去,见父亲脸色苍白,我一时有些慌乱,问他怎么了,他向我摆了摆手,过了片刻,才淡淡一笑,说:“刚才心绞痛又发作了,我已含过了药,现在没事了。”我又把他送回病房,才离开医院。

我在赶往五弟就读的南京药学院借宿时,眼前不时浮现父亲站在医院门前的背影。沿途的街景让我浮想联翩:我脚下的路,父亲早年也许走过,他那时的身影和步态,不正和我现在一样年轻吗?而现在,父亲已经老了。父亲二十多年前离开江浦时的模糊的背影,又重现于脑海。他离开江浦时还是青年,再回到这个地方时,已五十多岁,离退休的年龄不远。父亲离开江浦时年轻的背影和现在病魔身已经年老的背影之间,是长达二十多年的蒙冤受辱艰难曲折的人生历程,父亲精神和肉体遭受长期的折磨和摧残,是不是患病的原因……一九九四年,父亲被查出患了胃癌,已是晚期,至一九九六年去世,做了三次大手术,两年间所遭受的痛苦,非常人可以想象。

父亲原名长发,参加新四军后,部队首长说此名俗气,为他改名秀,后来他又自己改名雪樵。这本是一个寓意不俗的名字:一个孤独的樵夫,挑着柴担在崎岖的山路上踏雪前行,以自己的艰辛,换得家人的温饱,且为世人送去温暖……但这个名字,却成了他人生旅途的象征。

父亲没有给我们兄妹留下什么物质上的遗产,但精神上的遗产却非常丰厚。我以父亲的正直善良,不卑不亢处世待人,以父亲的乐观与坚强面对人生的坎坷,以父亲勤奋敬业的精神从事我所追求的事业,笑对种种歧视与不公,不被任何挫折吓倒,克服重重困难,从一个半文盲成为能够著书撰文的人,若不是受父亲精神力量的影响,即使得到百万遗产,恐怕未必能有今天这样让我无愧于人生的结果。

同类推荐
  • 乡情

    乡情

    隆德是块文脉旺盛的土地,在这块土地上活跃着一批文化艺人,崔继鹏便是其中杰出的一位。他的这本散文集读后让人回味无穷,质朴、厚重的文字,充满灵性的歌唱,清醒的理性思维,鲜明的生活气息,构成了本书特色。
  • 伦敦杂记(朱自清作品精选)

    伦敦杂记(朱自清作品精选)

    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
  • 昔日重现

    昔日重现

    在这套《中外名家精品荟萃》中,包罗了近百年来中外广泛流传的名家名作。它们的作者大都是在历史上享有崇高地位,曾经影响过文坛的大师、巨匠、泰斗。这些作品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和历史的洗礼,作者的思想高度和精神内涵在岁月中不断沉淀,最终成为最美丽的琥珀。本书为其中之一的《昔日重现》分册,所选的文章都具有很强的故事性和可读性,展现了名家们的经典构思。
  • 精彩,于驻足间呈现

    精彩,于驻足间呈现

    《精彩于驻足间呈现》由九州出版社出版。《精彩于驻足间呈现》编辑推荐:一篇好的游记,不仅仅是作者对他所观的大自然的描述,那一座山,那一条河,那一棵树,那一轮月,那一潭水,那静如处子的昆虫或疾飞的小鸟,那闪电,那雷鸣,那狂风,那细雨等,无不打上作者情感或人生的烙印。或以物喜,或以物悲,见物思人,由景及人,他们都向我们传递了他们自己的思想情感。通过阅读《精彩于驻足间呈现》,满足畅游中国和世界人文或自然美景的愿望。
  • 拔开迷雾:对周汝昌《红楼梦》研究的再认识

    拔开迷雾:对周汝昌《红楼梦》研究的再认识

    胥惠民教授《拨开迷雾——对周汝昌《红楼梦》研究的再认识》与杨启樵《周汝昌红楼梦考证失误》、沈治钧《红楼七宗案》同为近年批评周汝昌红学谬误的三部最重要著作。本书立足文本,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对周汝昌以上主要错误观点做了详尽有力的分析批评。周汝昌晚年出版的《周汝昌校订批点本石头记》号称是最近真的校订本,本书却通过大量例证,具体分析周汝昌对曹雪芹的原文乱加改动,不懂装懂,破坏《红楼梦》的有机结构,其实是离曹雪芹原本距离最大最坏的一个本子。本书还对周汝昌的方法论和主观唯心论做了深入的分析批评。
热门推荐
  • 凤落九天

    凤落九天

    一个不受宠的玉凤国凤瑶公主,一席红袍银甲,一个风靡战场的敌国轩辕太子,一骑白马银枪。那年玉凤国大乱,凤瑶领旨上战场,围绕心头的迷雾拨开,凤瑶又会如何抉择?
  • 魔刹者

    魔刹者

    魔刹者转世?全能天才?上古巨魔魔魂附体,为拯救人类与魔兽们,将魔王再次封印。魔魂剥离是好是坏?!
  • 归虚合道

    归虚合道

    寒芒闪,剑锋至。锐利的长剑反射着森森月芒,掠过张春早已被酒色掏空的身体,带出朵朵血花,血花飞溅,宛如只只血红蝴蝶,上下翻飞。张春捂住学流不住的伤口,跌跌撞撞退向后方的树。
  • 护你今身

    护你今身

    为她不惜与世界为敌与亲情背离换来的却是一句“对不起”她愿意不惜生命暗自保护他上天却给他们开了个天大的玩笑。一次次的错过一次次在一起又分离撕心裂肺的痛。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你的世界,我懂

    你的世界,我懂

    一开始的的冤家,经过了许多的事情,慢慢开始。。。。
  • 上古幽影

    上古幽影

    田帅,代号幽影杀手,是杀手组织从小培养的全能杀手,精通数种拳术,医术天才、游戏天才和最强杀手等称号……一次行动中,被杀手组织算计,自己心爱的人惨死后,他就退出了杀手组织,依靠玩游戏来望去过去的伤痛。《上古世纪》真实度高达99%的虚拟网游的开始,让各国的游戏爱好者为之疯狂,纷纷涌入了这款游戏中,田帅也是其中之一。再解谜上古世纪起源之谜的时候,他逐渐发现一场很大的阴谋在这款虚拟游戏中展开……而他将何去何从,是安稳度过余生,是执手向天,遮天蔽日,还是脚碎山河,位于天神柱之巅呢?
  • 校草老公的专属丫头

    校草老公的专属丫头

    “你喜欢他吗?”说,墨少哲一只手贴在墙上,他下方有个不服气的MM。这不就是传说中的壁咚吗?“我干嘛要告诉你,你叫我说我就说啊?”小萌还白了他一眼。“哟呵,你这个小妮子是不是翅膀硬了,看我怎么教训你!墨少哲朝着柠小萌的唇狠狠地吻了下去……
  • 美女总裁爱上我

    美女总裁爱上我

    姜维,一个性格逗比的传奇人物。为了报答身前对自己有恩的秦重,回到天朝着手调查他的死因并且保护她的女儿,由此也开启了一段铁血柔情、快意恩仇,但时而也温馨搞笑的都市故事。
  • 贾岛集

    贾岛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