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这种设想制成的空地坦克,既能像直升机那样:陕速远距离机动,少受甚至不受复杂地形的限制,又能像坦克那样固守阵地,抗击敌装甲部队的进攻。这样,空地坦克将把直升机和坦克的长处兼收并蓄,同时摒除了两者的短处。
在20世纪60年代,反坦克导弹对坦克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又一次激起了对坦克进行重新设计的热潮。20世纪60年代末,当时的联邦德国提出了超高机动性思想,要求按此思想制成的超高机动性能的履带式坦克的最高越野时速高达60~90千米。其主要目的是提高坦克的越野机动性和灵活性,使之能采取规避动作,对付当时飞行速度还比较低的反坦克导弹。联邦德国陆军中负责部队作战编制;武器装备及后勤保障等研究工作的部门,根据超高机动性思想,联想到直升机,提出了“飞行坦克”的概念。飞行坦克就是一种具有直升机战役机动性的战斗车辆。后来,由于复合装甲问世,坦克对破甲弹的防护力有了显著增强,又一次证明了坦克仍有很强的生命力。此后,超高机动性思想以及超高机动性履带式坦克的实验流产,“飞行坦克”的概念也随之销声匿迹。
20世纪80年代初,英国陆军准将理查德·辛普金在飞行坦克这个概念的基础上,进而提出了“主战飞车”的概念。辛普金认为,“主战飞车”是一种全性能直升机,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完全是可行的。因为直升机的起飞重量和载荷已分别达到10吨和2吨,符合主战飞车的要求。当时美国正在实施的两项研究计划。也有利于主战飞车的发展。一项计划是利用共轴反转双旋翼系统,以减小旋翼直径并取消尾翼。另一项计划是利用小型单一操机杆代替用来实施航向控制和其他诸多操纵装置。
辛普金接着又著书立说,从不同角度对主战飞车详加论述,例如主战飞车在暗夜与大雾条件下的机动问题、油耗问题、成本问题、战场生存力问题,武器选配问题以及部队编配问题等等。并逐项与主战坦克(如美国的M-1坦克等)作了分析对比。
1983年2月,原北约中欧盟军司令、联邦德国陆军上将冯森格尔在一次讲演中表示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有可能凭借现代技术生产出具有下列性能的主战飞车:最大航速300千米/小时左右;巡航距离600千米左右;武器系统载荷2吨左右;具有持续悬停能力。
1992年2月,美国陆军退役上校弗兰茨,根据现代战。争战场流动性大。对机动性要求高等特点,并根据美国陆军对21世纪战场特点的预测及对装备发展的要求,提出了空地坦克的新概念。弗兰茨认为,陆军将凭借现代技术,减少对人力的依赖,像海军和空军那样,成为技术密集型的军种。纵观战争史可见,机动性是取胜的决定性因素。按代步工具来分,机动性有五级,即步行、骑马、乘车(轮式或履带式)、直升机、飞机。自60年代以来,各主要工业国家的陆军已陆续实现了机械化,故在机动性上并无太大的差别。目前,坦克装甲战斗车辆的越野机动性已到极限,受地形的限制颇大。
有鉴于此,下一步应当是把直升机和坦克两者性能合二为一,把直升机的战役机动性与坦克的战术机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研制一种既能像直升机那样实施战役机动,又能像坦克那样固守阵地的“空地坦克”。现在,有一些先进的技术,如复合材料装甲,减少排烟的措施,传感器干扰设备,以及既能使未来战斗车辆减重又能使生存力增强的新技术等,都可为未来的空地坦克所用。
这种空地坦克;全重10吨左右,可以全天候实施战略、战役和战术机动,复杂地形、恶劣天候等都不致于降低其作战效能。这种空地坦克将装有“凯芙拉”夹层装甲,可防子弹和炮弹破片。燃油效率高,时速可达500千米,行程(航程)1阗0千米。生产成本和使用费用相对较低。装有变革性的旋翼推进系统,不用旋翼也能在地面上运动。
这种空地坦克综合了坦克、步兵战车和攻击直升机的特点,故可称之为主战型空地坦克。同时,通过采用可快速装拆的不同功能舱,空地战车可派生出一族车型,用于遂行不同的战斗任务。功能舱大致有以下几种:反装甲/防空武器系统舱;重型武器舱,使用火箭增程动能弹和燃料空气弹;载运人员和卫生救护舱;先进雷达和电子设备舱;工程设障舱;燃油、水、食品和弹药补给舱等。
功能舱有装甲防护,若需要的话,还可增装复合材料装甲以增强防护力。一般来说,空地坦克本身的防护力强于功能舱的防护力。功能舱的更换可在数秒钟内完成。在实施战略机动时,功能舱可用运输机运输,而空地坦克可带一个燃油补给舱或在海上加油,直接飞往战区。用过的功能舱,如燃油或水补给舱,去掉自封装置后,即可作为掩蔽所或用来贮放物品。在地面上机动时,备用功能舱可由通用地面车辆运送。
弗兰茨认为,装备空地坦克的部队将具有空前的机动能力,能够快速分散,快速集中,适时适地地达成突然性,取得绝对的兵力优势。
未来的坦克是“纸老虎”吗?
既然坦克炮不能无限加粗,除了改变火炮机理开发电炮之外,人们还想到通过提高坦克炮弹的威力,来提高坦克的火力。那么如何提高炮弹的威力呢?人们从导弹身上找到了思路,既然传统的火箭弹加上制导系统,威力就能变得如此惊人,那么,炮弹能不能也加上制导装置来提高威力呢?于是美制“红土地”制导炮弹率先出炉了。沿着这个思路,人们又开始把这种“打了不用管”的制导技术用于坦克炮弹。
美军对这种坦克炮弹特别用心,已提出了6种弹药方案:第一种是坦克发射的精确制导追击炮弹,供坦克作为辅助武器使用;第二种是灵巧的远射程导弹;第三种是灵巧的攻顶多用途炮弹;第四种是发射后不用管的炮弹;第五种是瞄准线制导穿甲弹;第六种是瞄准线/超视线穿甲炮弹或导弹。未来坦克主要武器和其弹药方案的最终选择结果,将会对坦克的发展和21世纪装甲兵作战方法产生重大影响。美军对导制炮弹的需求之所以迫切,就是与其未来作战理论分不开的。按照其最新的作战理论,美军侦察小队通常在主力部队前方5~10公里的范围内活动。目前,美军侦察小队配备的车辆已由M3骑兵战车换成了不带武器的高机动性多用途轮式车辆,结果使侦察小队失去了攻击敌目标的能力。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美国陆军计划将攻击敌目标的任务交给前线的坦克来完成。但是目前美军坦克炮弹射程无法有效控制这个范围,于是,美国陆军开始研制“特姆”增程坦克制导弹药,目的就是为,了使坦克能有效地控制战场空间,支援侦察小队活动。按照设计,“特姆”炮弹的直射距离可以达到6千米远。间接射击时,攻击距离大于8千米。从发现目标到击中目标,平均时间为85秒。
目前雷西昂公司、波音公司、阿连特技术系统公司3支开发队伍都完成了各自的“特姆”炮弹的初步设计。其中雷西昂公司设计的“特姆”炮弹采用半主动激光、红外和毫米波雷达相结合的多模式导引头;爆炸型战斗部;XM780改进型引信以及可自由转动的尾翼。
波音公司与阿连特技术系统公司联手设计的“特姆”炮弹为攻顶型弹药,采用半主动激光/毫米波雷达双模导引头,战斗部为破片型。
阿连特技术系统公司自行设计的“特姆”炮弹以长杆穿甲弹为基础,采用双模导引头制导。
美国陆军将选定一家公司进行方案定义和降低风险阶段的研究;并在2001年底开始为期3年的研究、制造与开发;预计到2010年首批“特姆”炮弹将装备部队。特姆”炮弹的单价为25万美元。
可以设想,在未来的战场上,地面侦察系统和其他侦察平台上的观察者探测到并最终确定要攻击的目标后,便发出开火请求。营火力支援单元接收到信息后,通过先进的“野战炮兵战术数据系统”处理这一请求,同时利用为“21世纪部队旅和旅以下战斗指挥管理系统”提供的接口接收“21世纪部队旅和旅以下战斗指挥管理系统”提供的坦克的位置及其状况、武器的角度以及弹药的数量(“特姆”弹一般占弹药总数的20%)等信息。“野战炮兵战术数据系统”利用这些数据和信息,并结合目标位置和距离,选择最利于实施攻击的坦克,然后向该坦克下达开火的命令,并告知前方观察者。接下来,虽然“野战炮兵战术数据系统”仍在继续监视作战,但已将作战控制权交给了前方的坦克和观察者。坦克向观察者发出任务修正命令,要求对目标进行校正,观察者再次向目标发射激光,然后将修正后的信息直接发送给坦克。坦克收到信息后发射“特姆”炮弹,并以激光告警信息的形式,再次向观察者发出任务修正命令,此后观察者需要向目标发射激光进行指示。以上步骤以递减计数的形式显示在“21世纪部队旅和旅以下战斗指挥管理系统”的显示屏上,这可以使侦察小队在攻击目标的最后几秒钟内发射激光指示目标,以保证自身的安全。最后由观察者将战斗损伤评估和结束任务报告发给坦克和火力支援单元。
随着数字化部队的出现,观察者最终将与坦克之间将直接通过“21世纪部队旅和旅以下战斗指挥管理系统”进行相互交流。火力请求显示将改用激光脉冲重复频率的方式出现在显示器上,以保证指示器和“特姆”炮弹的导引头能设定在同一频率值上。另外,为了能够使用“特姆”炮弹,M1A1D坦克将从2006年开始进行改进,安装“21世纪部队旅和旅以下战斗指挥系统”。由于M1A2坦克已安装了“21世纪部队旅和旅以下战斗指挥管理系统”,因此M1A2只需改变一下软件系统即可使用“特姆”制导炮弹。
随着上述各种性能优异的新概念坦克的大量问世,必将彻底改变未来战争的战场影观。在可预见的未来,坦克作为“陆战之王”美誉不仅不会失色,反尔会以前所未有的快速机动力和无坚不摧的强大突击力继续主宰着陆上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