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子
其时,天下纷乱,民不聊生,四方豪强征战不休。外有大国虎视眈眈!
万里土地烽火四起实为四方大国博弈所为。
天狼星又于夜空之中大放光芒,入目所及一片末日景象,天下百姓十不存一。
武祖悲叹人民疾苦!发大誓愿必救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驱除四方虎狼!造就大国景象!
遂于天狼山下举旗发兵,逐鹿天下!历数十年终灭四方敌,建国天狼!号武祖!
其时西方郑国公然发兵欲灭我天狼新建之国。天狼3年武祖御驾亲征于天狼山下与郑国展开决战!此战大败郑****!正欲大军西进一举统一郑国时武祖病陨!
“其时举国哀悼!若非武祖病陨,我天狼国土何此于现今之地!”
元王师李仲彦讲道此处举手叹道。也不管自己身边4岁的元王是否能够听懂。
此刻这4岁的小孩也还沉沁在这开国时世间战乱的画面之中。在他的脑海里一个身披铠甲顶天立地的中年男子正指挥着大军攻城掠地百战不败!这是何等样英雄的气概,何等样霸气的场面?只是转眼之间这英武的男子就倒在了病榻之上。小孩仿佛能够看见这男子眼中的不甘!这是霸业未成身先逝的不甘,这是壮志未酬己先倒的遗憾!
不自觉的握紧双手,小孩的眼中爆发出惊人的光芒:“先祖未竟的事业必将由我来完成!”
看见身边小孩眼中忽然爆发的光芒李仲彦都被吓了一跳:“好可怕的眼神!”竟都不敢与之对视。
“殿下。”李仲彦叫了小孩一声。
“老师,今天教我武祖传记吧。”坐在书案下:“身为武祖后人,自当了解武祖一生事。”
“是,殿下。”
本来教如此年纪的皇子学习什么全凭老师一人决断,但元王刚刚的眼神却惊着了李仲彦,不自觉的便按照元王的说法来做了。
元王名公孙常德乃当今天狼德宣皇帝公孙天耀长子。天资聪颖天赋奇强,甚得德宣皇帝喜爱。
第一章
“殿下,皇上请您到静心殿考查功课。”
“知道了,桂公公前面带路吧。”看见面前的太监公孙常德挥了挥手,停止练武,叫来身边准备着水盆的小太监洗了洗手便跟桂公公往静心殿走去。
静心殿外
“大哥,大哥。”
公孙常德向叫自己的人望去,那是一个看上去与自己差不多大的孩童。名公孙常侍,是公孙常德同父异母的弟弟,德宣皇帝的二皇子。小公孙常德2个月现在也有4岁了。
“二弟。”
公孙常德笑了起来,二弟与自己年纪相仿是自己最好的玩伴,平日间也爱跟着自己玩耍。
“大哥,父皇又要考查我们功课了。”公孙常侍跑到公孙常德面前“让父皇先考查大哥你的功课,说不定,父皇考查完大哥的功课一高兴把我给忘了就不用考查我的功课了。”说着嘿嘿一笑。
“二弟,你又想偷懒。别忘了我们可是皇室子弟,武祖后人。文采武功自然应该精通,你这样一副偷懒模样将来如何能够在天下百姓面前树立我皇室威望?”
“哎,不是还有大哥你么?不管老师还是母后都说大哥文采武功样样都超过我好多倍,日后长大了大哥自然还是在我前面挡着,呵呵。”小孩子拉着自己哥哥的手越说越是高兴,还一边想象着日后长大了大哥威仪四海,而自己就假借大哥之名享受着数不清的好处,真是不要太好了。最重要的是不要再辛苦的练功了!不要再辛苦的读书了!
公孙常德也被自己弟弟给弄得哈哈大笑。想象着自己日后威服四海,文治武功超越历代帝王,还能保护自己宗族无数子弟的荣华富贵,也十分的高兴。
入了静心殿,两人都安安静静的。虽然年纪还小却已熟识皇城规矩,入了父皇的宫殿不敢大声喧哗。
静心殿内除了皇帝外还有两个陌生人。
公孙常德惊讶的发现自己父皇竟对两人有些恭敬!对,就是恭敬!那种朝廷臣子看父皇的神态!
公孙常德记得老师教过:天、地、君、亲、师。除天地以外,父皇就应该是世间最为高贵的人物,即便是其他国家的皇帝在父皇面前最多也只不过是平起平坐的资格而已。这两人是谁?竟敢在父皇面前如此高贵!似乎他们是君,而父皇是臣!
记得父皇前不久也曾教导过自己:身为帝国皇子应时刻记住与臣子之间的区别,要有皇家的威仪。
可此刻父皇的神态却又不是自己眼花看错了,而是实实在在的在对这两个陌生人献媚!现在的父皇身上哪里还有半点的皇家威仪,天子气度!
正当公孙常德震惊时,身旁的声音惊醒了公孙常德:“儿臣拜见父皇。”
转头看去只见公孙常侍已经拜倒在地。
虽然震惊,公孙常德还是参拜了自己父皇。
“常德,常侍还不快过来拜见两位仙长。”看见两个儿子进入殿中,德宣皇帝立即对他们说道,没有发现公孙常德的异样。转身又对两人道:“两位仙长,这是我两个儿子,本来刚刚是叫他们来考校功课的,不成想两位仙长也刚好这个时间到了。”
“这不正好吗,我们也正好看看皇帝陛下的两位皇子。两位皇子长的甚是可爱啊,哈哈。”其中一人看起来年约二十多岁的青年说道,说着还走过去逗弄公孙常德二人。
公孙常侍倒是很快就和这青年玩闹了起来。公孙常德刚刚的情绪还没平复下来,现在又见那青年要过来逗弄自己,心里极大的不愉快,对这青年十分抗拒。
如此一来反而惹得这青年更加的要逗他。
另一边,皇帝和另外一人走到了一旁似乎在说着什么。不过公孙常德被弄得正烦,也没心情去听。
没过多久两人说完了事向这边走来。
“哈哈,看样子应仙长跟犬子玩的很愉快啊。”看样子皇帝谈成了什么事情,显得很是愉快。
“还好,还好两位皇子都很是聪慧,只是大皇子不知道为什么有些不喜欢我啊。”
“常德不过有些怕生罢了,时间稍长,待他跟仙长熟悉了自然就会喜欢仙长了。”
“也是,哈哈。”说着又故意逗了逗公孙常德,“不过,还是常侍皇子跟我更亲。”
看见应文轩十分喜爱跟自己两个儿子玩耍,皇帝跟加开心开口道:“应仙长看我这两个孩子资质如何?”
“不错不错。”继续逗着公孙常侍:“两位皇子体质皆为上品,又有陛下一国资源栽培未来成就不可限量。”说着叹了口气:“不过可惜,陛下身边没有一个像样的人可为皇子师。”
“世人皆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却是如此。我这两个儿子有修道天赋,有朕一国之资源栽培,不知仙长可愿为这伯乐?”
应文轩愣了一下,放下公孙常侍看着德宣皇帝,双眼之中射出一缕精芒:“陛下可是打得一手好算盘!”站起身走了几步“不过两个弟子么,收了也就收了,只是···”话虽没有说完,眼下意思却明显得很,伯乐可不是免费的!
德宣皇帝微微一笑:“这个仙长放心,只要我天耀在位一****这天狼国内一切资源尽为仙长开放。”
“好!”转过头看着常德、常侍:“你二人可愿拜我应文轩为师。”
刚刚两人对话并没有避讳任何人,公孙常德兄弟二人自然也听到了,两人年纪虽小但天资聪颖,也明白自己父皇愿意付出一切只为让对方成为自己师父,那么自己能够从对方那里获得的好处自然不会简单。
此时听到对方要收自己为徒,公孙常侍倒头便拜:“弟子公孙常侍拜见师父。”
看见公孙常侍反应,应文轩十分满意。可看见另一边公孙常德反应,一张脸色瞬间变得寒冷!
看着父皇要自己拜这不尊皇权的人为师,公孙常德心里十分抵抗,正在犹豫该怎么做时却看见身边弟弟倒头便拜在了这个人面前。
公孙常德心里瞬间便冒出了一股怒火:身为帝国皇子,此生只应拜天、地、皇、母!即便以前有过数名老师也不过缉手之礼而已!现在却要对这不尊皇权之人行跪拜大礼!
公孙常德还只是一个4岁的孩子罢了,一想到此处心中就只是偌大的火气,哪里还会拜什么师?气呼呼的吼道:“我不拜师!”
小孩子即便生气的模样也是可爱,可现在哪里还有人关心他摸样如何?
便是皇帝见着自己长子做出如此反应也十分吃惊:“常德,你怎么了?”
“我不要让那个人做我老师!”公孙常德只是如此道。
“呵呵。”应文轩笑出了声:“小家伙,你不愿拜我为师。你可知我应文轩是什么人?你可知道这天下有多少人哭着,求着想要拜我为师而不可得!”说道后面几个字几乎是从牙缝里吼出来的。
应文轩自认为自己自从见到这个小孩子便对他好的没话说,要换了平常哪个没什么天赋没什么背景的小孩子自己看也不会多看上一眼!可现在,眼前这个小家伙竟敢给自己脸色看!他凭什么?一个毛都没长齐的奶娃娃竟敢对自己说不愿!这对自己来说可是无数年也未曾遇见过的事情!
“好、好、好!”一连说了三个好字,“小家伙,希望你别后悔!”在心里已经想着一定要将旁边这个小子给培养出来,到时候好好地羞辱羞辱这个小家伙。
看见应文轩有些恼怒,德宣皇帝连忙道:“常德,快给仙长赔罪。”
“我不!”公孙常德撅起嘴气呼呼地道。在公孙常德想来,面前这个人也着实可恶。不尊皇权也就罢了,自己不就不愿拜他为师么?竟就这么给自己脸色看,哼,还是个大人,也这般没有气量。更关键的是他竟然还敢在这里给自己脸色看,自己可是皇帝长子!从记事时起就没人敢给自己脸色看过,就连父皇也从没给自己脸色看过!如此想来,对面前这人感官就更差了,哪里还会给他赔什么罪?更何况自己根本就没错,为什么要赔罪?
看自己这小小的儿子有些固执的倔强,皇帝也拿他没有半点办法。
场间的气氛有些尴尬,看见应文轩袖袍一摆,似乎就要离开的样子德宣皇帝连忙对公孙常德道:“罢了,罢了,常德你先下去吧。”
公孙常德也不想看旁边那人的样子,对皇帝行了一礼道:“父皇,儿臣告退。”
待公孙常德离开,德宣皇帝对应文轩道:“仙长,吾儿年纪小不懂事,我代他向你赔罪了。还望仙长念在常德是个孩子的份上,不要将刚才的事记在心里。”
旁边,刚才一直未曾开口的中年人也道:“师弟,何必跟一个小孩子置气,那小家伙不愿拜你为师是他自己没这个福气。等他日后长大明白事理了自然也是他自己后悔。”
“师兄说的是。”应文轩恢复了平静对公孙常侍道:“常侍,你哥哥不愿拜我为师,我再最后问你一句你可后悔拜我为师?”
公孙常侍刚刚才见到连自己父皇都不愿得罪自己刚拜的这个便宜师父,自己自然也不会愿意触了霉头,连忙道:“弟子不后悔。”
“好,从现在起你别便是我应文轩门下3弟子,在你之上还有两位师兄。你先下去准备准备,一会就随为师回师门处。”
显然公孙常侍没想到拜这个师父还要跟他一起离开,不知道该怎样做的公孙常侍习惯性地望向父皇。
德宣皇帝对公孙常侍挥挥手:“快下去准备准备吧,这一去不知道还要多少年后才能会的来了,下去跟你母后告别了,就跟你师父去吧。”
“是,父皇。”说完公孙常侍便退出了静心殿。
“陛下,此间事了,我师兄弟二人也该告辞了。一会儿,接到常侍我们便离开。陛下便不必相送了。”中年人对皇帝道。
“陛下告辞。”说完,两人便离开了静心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