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即将进手术室时,病人家属要求房医生给他们讲述病情,似乎是因为房医生是被这家医院请来的,于是乎就这家医院的医生的技术存在怀疑的态度。不过,病人家属的这种心态是可以理解的,无论是谁都会像这位病号家属一样想。
病人家属向房静茹问道:房医生,我们可不可以保守治疗,手术费用会不会太昂贵啊?房静茹向王杰问道:王医生,病人什么情况?王杰答道:病人,男,65岁,两只冠状动脉100%闭塞侧枝循环形成,患冠心病十五年,服药七年,症状:2000年有一次心绞痛感觉疼痛,至今偶有感觉胸闷。2003年4月18日做造影检查结果是:左主干管壁钙化,末端狭窄约50%;前降支管壁弥漫钙化,近段、中段、远段弥漫病变狭窄约50-90%,第一对角支开口狭窄约90%,近段狭窄约70%,第二对角支开口狭窄约80%;回旋支近段100%闭塞;右冠状动脉管壁钙化,近段狭窄约50%,中段100%闭塞;侧枝循环形成:左→左,左→右。
药物治疗,只在2000年出现过疼痛现象,之后有过数次胸部憋闷,2001年3月11日出现明显的胸部憋闷。
房静茹听完王杰讲完病人的基本情况后对病人说道:根据你们做的冠状动脉造影报告,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比较严重,应接受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治疗。一般来说,即使侧支形成非常充分,也只能满足冠状动脉血流量的一小部分(30%左右),更重要的是,侧支内的血流也来自冠状动脉的主要分支,但是患者目前所有主要分支都存在严重病变,因此,指望侧支循环维持现状是不现实的。
患者家属等了几分钟说道:那请问房医生,有没有打通以后放支架的可能吗?我们打听到有旋磨术和旋切术?
房静茹回答到:能否选择介入治疗(也就是支架),或者接受搭桥手术,都取决于冠状动脉病变的部位和程度,但是目前根据患者的情况,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多发、弥漫,程度较重,支架治疗可能无法开通所有的狭窄,即使能开通,也会因置入支架过多而影响远期效果。因此,搭桥可能是更好的选择(如果不是唯一的选择的话)。旋磨或旋切技术只是开通血管的技术手段之一,并不能解决刚才所提到的问题。
患者家属似乎对这次手术做了很多了解,继续问道:“置入支架过多而影响远期效果”具体是什么?如果做搭桥的话寿命能有多少年啊?做全动脉桥是不是更好啊?“搭桥所需血管取材部位以及时间,是不是要在心脏停跳下进行手术”?
房静茹继续对患者家属说:支架置入后的重要问题在于远期支架内再狭窄,进入涂层支架时代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已由原来的30%左右降低到10%。但当支架置入过多时,远期再狭窄的几率就会大大增加,从而影响开通效果。这里所指的远期,可以从数月至10年。这也是为什么多发、弥漫病变往往需要做搭桥手术的原因。
冠状动脉搭桥手术也不能完全规避远期病变复发的问题,但对于复杂病变,搭桥手术的远期效果还是会更好。比如使用乳内动脉作为搭桥血管的话,10年后的再狭窄率只有5%~10%。所以,搭桥手术虽不能保证终生有效,但也绝不会像有些不负责任的说法那样,患者术后的寿命只有10年。
正因为如此,再加上患者今年65岁,我们将采用一根乳内动脉加上大隐静脉。传统的手术通常在全身麻醉、低温、体外循环、心脏停止跳动的情况下进行,一般需要3-4小时。
全动脉搭桥的效果确实很好,但如果患者需要搭桥数目比较多,动脉取材可能不够;或者如果患者年龄较大(比如超过70多岁),使用动脉桥的近期安全性会差一些,这时就要用静脉桥。
总的来说,针对冠心病的任何治疗都不是完美的,但对于不同的病变,确实有不同的治疗方案。片面强调手术的风险,而忽视手术本身的技术优势,也是不正确的。
在房静茹的讲解下,患者家属最终在手术同意书上签了名字,心外科主任、主治医终于长出了一口气,王杰看着他们长出的这一口气,好像在说终于搞定这个病号了,或者这长出的一口气又代表着另外一层意思。房静茹、王杰、心外科主任、主治医师走进消毒室,进行消毒、穿隔离衣、穿手术衣,便踏进手术室,在手术室门关上的那一刻,手术室门口的红灯亮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