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想老家的冬天,最清晰的记忆莫过于满眼的白雪皑皑。但是,现在的冬天,却少了当初的那种鹅毛大雪,而只是刺骨的寒冷。
老家的冬天,没有东北的寒冷,没有南方的温暖,只是适中的寒冷加干燥。就因为这适中的寒冬,小呆的老家才没有东北的热炕,没有烤火炉,没有暖气,有的只是厚厚的棉袄、棉被。小时候,因为没有很多的棉被,聪明的麻麻就用装了麦秸秆的编织袋放在床上当做床垫。然后,再铺一层铺地,盖上两床被子,棉衣放在棉被上,就这样过冬了。现在,虽然用不着那些麦秸了,但是,还是少不了要盖几层被子的。家里的那种被子厚重,又不太暖和,压在身上,翻个身都是问题。就这样,也感觉很幸福了。
虽然冬雪带来了严寒,但是,每到下雪的时候,那种从天而降的狂喜是无法用语言表达。尤其是看到雪花从天而降,觉得是那么的神奇,那么的不可思议。
小时候,记得那是很漆黑的一个晚上。突然,那年的第一场雪就降临了,不知道怎么就突然发现了,小呆和哥哥一起狂奔出门,在雪花下面转圈,喊叫,好像是得到了一个很喜欢的礼物一样。抑或是第二天早上,睁开眼睛,看到别人家的屋顶上白雪皑皑,那种激动顿时将所有的瞌睡虫赶跑,一骨碌从床上跳起,穿上秋衣、毛衣、棉袄、秋裤、线裤,棉裤、袜子、棉鞋,戴上帽子、手套,里三层外三层,把自己武装好了,就狂奔出门,顾不得刷牙洗脸就在雪地里跑来跑去,边跑边喊,偶尔听到咯吱、咯吱的声音,仿佛就像是天籁般的声音,喜欢极了。等玩到差不多了,就会拿起扫帚将家里的雪全部扫到树下,堆在一起。然后,打开大门,把雪扫到路的两旁。那时,你会发现,各家各户都会出来把门口的雪扫干净,很是漂亮。
这些还不是最好玩,最好玩的莫过于滑雪和打陀螺了。吃过早饭,约几个小伙伴,去家南边的田地里,走在路上,看到大片的雪,那种感觉,空旷、大气,美得令人窒息。然后,几个人就开始在路上疯狂地踩雪,直到路变的光滑,雪花从蓬松状态到坚硬的雪路。这个状态也就是说明雪道踩好了,然后就穿着泡沫式的鞋底棉鞋在上面滑来滑去,边滑边尖叫,偶尔摔倒了,立刻又爬起来继续滑,乐此不疲。每次玩完滑雪,鞋子都湿透了,回家就要挨骂了。麻麻没办法,只好在做饭的时候,在火边把鞋子烤干。
说起鞋子,小时候的棉鞋都是麻麻自己用手做的。一开始,棉鞋全部都是手工的。都是麻麻用旧衣服按着鞋样剪出来一块一块的鞋样,然后,用黄面粉打浆糊,把两三块鞋样粘到一块,这样粘成好几块。最后,晒干,再用粗线把他们缝在一块,这就是所谓的鞋底了,麻麻缝鞋底的时候,喜欢用针撩一下头发,不知道为什么。还有就是食指上戴一枚类似戒指的顶针,很神奇的说。鞋帮的话,就比较简单了,就是用几块布在缝纫机上做出来的。具体怎么做的,这个还真的不晓得,挺专业的说,对于粗线条的小呆是搞不清楚了。后来,生活水平稍微好了那么一点儿,而泡沫型的鞋底貌似也不太贵,所以,麻麻就没有再做鞋底了,就直接去买来鞋底,缝上鞋帮就可以了。如果鞋帮破了,就把鞋帮去掉,鞋底拿去用刷子刷一下,晒干继续用。
至于打陀螺,那真的是很遥远、很遥远的回忆了,遥远到小呆都忘了用方言怎么讲。小时候的陀螺是用木头做的,好像是找一根直径为5厘米左右的木棍,砍出一个尖头,然后在尖头上面截出大概5-7公分的长度,把树皮削掉,削到很光滑的程度。如果要求不高的话,这个陀螺就算完成了。如果想要更好一点儿的话,就要在上面挖出一些深深的痕迹,这样,当缠绕绳子的时候就更容易一些,而且,也更容易把陀螺转起来。有的为了好看一点儿,会在上面涂上墨水。这就是陀螺,而打陀螺的工具就很简单了,就是一根细木棍,上面绑了一根绳子。然后玩的时候,就是把绳子缠在陀螺上,缠紧,放在地上,轻轻一拉绳子,陀螺就转起来了,然后先慢慢抽打陀螺,等稳定了,不会倒了,就会使劲抽。想想还是挺好玩的,只可惜现在再也没有玩过了。
过冬天的玩的有了,吃的也不能少。冬天,小呆最喜欢吃烤红薯了。每年麻麻都会种红薯,收获之后,就会在天气冷的时候放在地窖里。到了冬天,就可以拿出来吃了。红薯可以用来蒸着吃,煮着吃。小呆最爱吃的就是埋在火堆里的红薯。每次麻麻做完饭,都会让小呆去拿几块红薯,然后,埋在火堆里。吃完饭之后,红薯也就差不多熟了。扒出来,掰开,很香,很好吃。现在虽然有烤红薯,但是,红薯完全跟小时候的不一样,那红薯都是非常沙的,非常甜的。不知道是生活水平提高了,还是怎么回事,感觉小时候觉得美味的东西,现在吃都吃不到那种味道了。
冬天本该是冬眠的季节,本该是休养生息,但是,粑粑麻麻也没有闲下来过。粑粑不是做个小板凳,就是剥花生,剥玉米。麻麻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围着锅台或者牛转。一早起来,给我们做饭,偶尔哥哥赖床,麻麻催了好几遍,还不起床。实在是受不了麻麻的啰嗦才起床的,起来之后,又磨磨蹭蹭,等该吃饭的时候,饭又凉了,麻麻不得不又去热一遍。吃完了,又要刷碗,刷碗剩下的水,又要加热给牛喝。这样,忙这忙那,大半个上午都过去了。所以,麻麻总是很疑惑:每天为啥要吃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