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83300000006

第6章 隋唐司法制度

公元581年,北周权臣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史称隋文帝。公元589年,隋军南下灭陈,重新统一中国。隋朝仅历经两代,便陷入了危机之中。在众多的反隋力量中,以李渊为代表的势力尤其雄厚,并在公元618年推翻隋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隋朝的灭亡使唐初统治者认识到人民群众的力量不可小觑,因此采取了一系列的让步政策和改革措施,使社会恢复安定和发展,出现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繁荣局面,成为继汉代以后我国封建社会中的又一个强盛时期。

在中国法制史上,隋唐法律达到了中国封建法律的高峰。封建法制经过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发展,已经达到详备和成熟的程度。隋朝统治的时间虽然很短暂(仅维持了37年),但《开皇律》在封建法制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地位重要、影响深远、引人注目。以唐太宗李世民为代表的唐朝前期的统治者,注重摸索总结历代封建统治的经验,吸收了历史上有利于封建统治、缓和阶级矛盾、安定社会的法律制度,集传统法律之大成,展开了大规模的立法活动。《贞观律》《永徽律》《永徽律疏》《开元律》等法典,都是在这一时期创制的。中国历代学者对唐律推崇备至,唐律“一准乎礼”和内容的全面完备的特点,使之不但成为封建法律的楷模,而且被公认为中华法系的代表,并对日本、朝鲜等邻国封建法典的制定具有深远的影响。长期以来,唐律被国内外的学者看作是一座封建法学的宝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一)隋朝司法制度的变革

隋朝时对诉讼、刑讯、死刑执行等司法制度进行了改革、完善。

首先,诉讼制度。《开皇律》颁布之初,隋文帝认为法令初行,很多百姓对其还很陌生,因而犯法人数众多。因此,隋文帝下诏通令全国,要依法公正处理诉讼。如果百姓有什么冤屈,先向地方官府申诉;如果县官不予受理,允许经郡、州,直至上诉尚书省。甚至可以请求朝廷处理。如果申诉仍未得到公正的解决,则允许“挝登闻鼓”,直接向皇帝鸣冤。

其次,讯囚制度。中国自古以来的法律制度,都允许司法机关用刑罚拷讯罪犯以获取口供。汉代以后,虽然法律对刑讯的方式、程度也有粗略的限定,但法外刑讯历代相承,手段极其苛酷残毒,被审讯者往往忍受不了这种严酷刑讯而屈打成招。开皇中期立法规定:“讯囚不得过二百,枷杖大小,咸为之成品,行杖不得易人。”从此以后,讯囚被纳入严格的规范当中。

最后,死刑复核制度。开皇十二年,隋文帝认识到,由于各地官员的执法水平不一,往往出现同罪异罚的现象。因此,隋文帝诏令:“诸州死罪不得便决,悉移大理案覆,事尽然后上省奏裁。”即剥夺地方对死刑案件的处决权,并将死刑案件集中到大理寺进行复核。复核后,证据确凿、应判死刑的案件,要呈报尚书省奏明皇帝最后裁决。开皇十五年有规定:“死罪者三奏而后决。”建立了死刑三复奏制度,即执行死刑前要先三次复奏,之后方可以执行,以强调对死刑的慎重态度。

(二)唐朝司法制度

1.司法机关体系

首先,在中央司法机关,皇帝仍然掌握着最高司法权,拥有对案件的最高审判权和终审判决权。普通案件一经皇帝判决,则任何机构都不能再加以改正。死刑案件必须经过皇帝亲自批准方可以执行。此外,只有皇帝才能发布赦免令。在中央,设有大理寺、刑部、御史台三大司法机关,分别执掌中央司法机构的各项职能。大理寺是中央最高审判机关,由秦汉时期的廷尉演变而来,专门负责中央百官犯罪及京城徒刑以上案件。对徒刑、流刑(仅次于死刑,将犯人遣送到一定距离以外的边远地区,并在一定期限内强迫其劳役,期满后不经过特赦、大赦不得擅自迁回原籍的一种刑罚)案件所作的判决,必须交刑部复核;死刑案件必须经过皇帝批准。同时,大理寺对刑部移送的案件有复审权。刑部是尚书省六部(三省六部制创立于隋朝,三省包括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在尚书省之下,设有六部,包括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之一,掌管司法政令,并兼负复核职责,负责复核大理寺流刑以下及地方州县所报的徒刑以上案件,是中央司法行政兼审判复核机关。御史台是中央的监察机关,掌管纠察、弹劾百官的违法犯罪行为,同时负责监督大理寺和刑部的司法审判活动。此外,御史台也参与对重大案件的审理。

唐朝中期以后,还建立了“三司推事”制度。中央或地方遇有重大疑难案件,由皇帝特招大理寺、刑部和御史台三大司法机关组成临时法庭,共同审理。“三法司”联合审判由此开始。由于案件情况不同,三司的组成人员可以变化,审判地点在京城,也可以在地方。三司在地方审判又称为“小三司推事”。唐代中央三大司法机关的出现,说明中国古代司法已逐渐从行政体制中分离出来,成为相对独立的专业部门。三大司法机关之间各有分工侧重,又互相监督制约,既有效地保证了司法审判的正常运行,又有利于皇帝对司法权的直接控制。

其次,在地方司法机关,州、县司法权仍掌握在行政长官手中。但不同的是,在地方行政长官属下增设了专门掌管民事和刑事诉讼的官员,这是唐代地方司法的重要特征。县作为最低一级的行政机构,也是最低的审判机关,是诉讼程序的第一审级,县令、县丞有权审断一般的刑事和民事案件。其下还设有司户佐和司法佐,前者掌管田、户、赋役及户婚、田土引发的民事纠纷;后者专门负责处理刑事纠纷。县以上的州、府行政长官,每年巡视属县一次,录囚徒,察狱讼,查处不法县吏,发现疑难案件及时上报中央或上奏皇帝。其下设专职的司法人员:司法参军事和司户参军事,前者掌管律令格式、鞫狱定刑、督捕盗贼,专门审理刑事诉讼;后者则专门审理田土、户婚之类的民事诉讼。可以看出,唐代地方州县尽管行政与司法不分,但刑事诉讼和民事诉讼还是有区别的。此外,御史台派到各地行使监察职能的监察御史,在必要时也参与对各地重要案件的审判。

2.诉讼审判制度

唐代虽然没有独立的诉讼法典,但《唐律疏议》中还是有许多专门涉及诉讼程序的规定,从起诉、管辖、审判规则、执行,到法官责任制度,结构严谨,内容丰富,自成体系。

首先,起诉制度。唐代的诉讼一般分为两种。第一种叫做“举劾”,是指由监察机关、各级官吏代表国家纠举犯罪。对于监察机关、各部门主管官员而言,举劾监察对象和所属官吏的犯罪是其法定的必须履行的义务。此外,邻里之间对强盗、杀人,普通人对谋反、谋叛、谋大逆等严重犯罪都有向官府纠举的义务。第二种叫做“告诉”,是指当事人就所受伤害或所牵涉的纠纷向官府提起的诉讼。对于告诉案件,可以由当事人直接向官府提起诉讼,也可以由其亲属代为提起,并且还要向官府呈交“辞牒”(即现在所说的诉状)。唐律限制一部分人行使告诉权,除了“十恶”(“十恶”重罪包括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在秦汉法律中已有所体现,只是罪名有些出入,到隋朝时正式将其列入《名例律》中,并为唐朝所沿用)等重大犯罪外,一般犯罪,卑幼不得告尊长,奴婢不得告主人;在押囚犯及年八十以上、十岁以下、有残疾的,不得控告他人犯罪。

其次,管辖制度。唐代审判管辖采取基层初审、逐级判决的制度。所有的刑事、民事案件,都必须先到最基层的州县衙门立案、审理。对一般的民事案件和笞、杖(笞刑、杖刑是五刑制度中的两种。五刑起源于西周,当时的五刑包括墨、劓、宫、刖、杀。魏晋时期,提出新五刑制度,包括死、髡、赎、罚金、杂抵五种刑罚。北周时进一步改革五刑制度,规定五刑分别为杖刑、鞭刑、徒刑、流刑、死刑五种。隋朝又对北周的五刑制度进行改革,正式将五刑确立为笞、杖、徒、流、死五种,并为后世唐宋明清各代所沿用)等轻微的刑事案件,县一级司法机关有权做出生效判决;对于徒以上的犯罪案件,审理后提出判决意见,上报州府复审后,州府即可对徒罪案件做出有效判决,但该判决以及对流罪案件的判决意见还要送到刑部复核。刑部复核无误的徒刑案件,即可以执行,而流刑案件还要送到中书门下复审,死刑案件要奏请皇帝裁决。如果有冤假错案,徒流案件驳回重审重判,死刑案件移送大理寺复审。此外,对于牵连犯,同级司法机关也有权限上的划分,一般是后缉捕的囚犯送到先缉捕的囚犯处审理,罪行较轻的囚犯送到罪行较重的囚犯处审理,犯罪人数少的送到犯罪人数多的地方审理。如果两地相距很远,也可以就地审判。

再次,审判制度。为了防止审判官因与当事人有亲属、仇嫌关系而在审判中徇私舞弊,唐律确立了审判回避原则,又叫“换推

当事实清楚、证据确凿时,必须依照法律作出判决。《唐律疏议》中明确司法审判、定罪量刑职能以律令格式(律令格式是唐朝的四种最基本的法律形式)为准。皇帝对具体事项所发布的诏令,如果没有经过立法程序上升为法律,则其效力只是临时的,且只局限于特定的事和人。如果当事人不服判决,可以提出上诉。对于上诉案件,先由原审机关重审。如果当事人对其重审的结果仍然不服,还可以逐级上诉,直至皇帝。唐代受理上诉的机关有州、尚书省、三司和皇帝四级。向皇帝申诉的方式主要有上表、击登闻鼓等。制”:凡是主审官与当事人是五服内的亲属或姻亲,或是师生关系,或曾与主审官是上下级关系,以及此前有仇嫌关系的,主审官都要回避。唐律还确立了证据原则。唐代法律认定的证据有口供、物证和旁证。口供是最重要的证据。为了取得口供,唐律允许拷讯,并规定了拷讯的程序和要求。拷讯是在有其他旁证但事实仍然不清的情况下,由主审官和其他参审官共同决定进行。拷讯只可以用常行杖,次数不得超过三次,每次拷讯的间隔时间在二十天以上,总数不得超过二百;犯杖罪以下的,则拷讯的次数不得超过所犯杖罪之数。经过法定的拷讯程序后,当事人仍不供认的,可以取保放人。拷讯不得适用于享有特权的贵族官僚、老幼、有疾病者、孕妇以及生产的妇女等。毫无疑问,拷讯体现了封建法律的野蛮性,但将其限制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也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最后,执行制度和法官责任制度。根据唐律的规定,县一级司法机关可以执行笞刑和杖刑。对于徒刑,若在京城,则男犯将被送去坐监、女犯送去少府监服劳役;若在州县,则一律送往当地官府服劳役。对于流刑,则根据所流放地方的远近不同,分别将犯人押送到指定地点服役。如果执法人员没有将流犯押送到指定地点,而是将其稽留下来,则执法人员依照唐律也会受到制裁。对于死刑的执行,必须经过三复奏程序,即在对死刑犯执行死刑前,要三次奏请皇帝是否立即执行。贞观初年,唐太宗李世民以“人命至重,一死不可再生”为由,曾经一度将京城死刑改为五复奏,但各州的死刑案件仍然用三复奏程序。如果执法人员没有经过三复奏或五复奏程序而将死刑犯处死,则执法人员将面临流刑的惩罚。死刑执行的时间限制在每年的秋分以后、立春以前。在这段时间每月的朔望日、上下弦(朔望两弦四相是根据月亮圆缺而定的)、二十四节气等,除了谋反、谋叛、谋大逆等需要奏决死刑的重大犯罪外,其他死刑案件,均不得奏决死刑。

为了保证司法审判的公正合法,唐律规定法官“出入人罪”应当承担刑事责任。“出罪”即重罪轻判或有罪不判;“入罪”则相反,是指轻罪重判或无罪判作有罪。犯有出入人罪的司法官吏,将根据其主观的故意或过失而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唐代还确立了同职连署制,要求有关官员共同审判案件,共同承担错判的法律责任。这有利于官员之间互相监督,避免错判,并保证办案质量。

3.监察制度

唐代的监察制度更为完善,且已经定型化。御史台是专门的监察机关,以御史大夫为首,职责是弹劾百官、参与重要案件的审理、监督府库的开支用度、对朝廷重大活动的礼仪进行纠察。御史台内设台院、殿院、察院三个分支机构。台院承担御史台在朝廷的主要职责,包括弹劾官吏,参加大理寺审判及处理皇帝交办的案件;殿院主要负责对朝仪的监察,包括对朝廷礼仪、皇帝出巡的礼仪监察;察院的主要职责是监察、纠弹尚书省六部,同时负责对地方州县官吏的监察。察院派往地方的监察御史,对各级官吏行使监察权的依据是“六察法”,其内容包括:监察官吏行使检查区域内户口是否增减、赋税是否公平、农业生产的好坏、地方治安状况的好坏等。谏议制度是唐代监察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唐朝设立了左右谏议大夫、左右拾遗、左右补阙等谏官,主要职责是对国家政策、法令的执行情况及皇帝勤政的情况进行监督、批评,甚至可以对皇帝本人进行规谏。谏议制度是封建国家进行自我补救的一种手段,既可以约束皇帝的恣意行为,也可以保证正常的统治秩序。

由此可见,唐律所确立的封建司法系统有序而规范,严谨而成熟,达到了相当完备的程度。这使得唐前期司法统一、执法严明,为唐政治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但是,唐朝后期,随着封建皇室统治的日益衰微和中央集权的削弱,在中央,出现了宦官擅政;在地方,出现了藩镇割据。种种因素,造成了随意立法、司法失控、执法混乱的局面,严重破坏了唐朝初期确立的集中统一、严密规范的司法程序,加剧了法令的废弛和刑罚的酷乱。

同类推荐
  •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释义及实用指南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释义及实用指南

    2002年8月29日,九届全国人在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这部法律的通过,是我国农业法制建设的一件大事,以法律形式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标志着农村土地承包走上了法制化的轨道。
  • 有保无险:社会保险政策法规解读

    有保无险:社会保险政策法规解读

    社会保障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实行国民收入再分配,为社会成员生、老、病、死、伤残、失业等风险提供基本经济保障的制度。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社会保障一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功能。综观当代世界,凡是追求社会公平并想获得持续、健康、和谐发展的国家,必定高度重视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凡是社会保障制度健全、完备的国家,通常都能够获得持续、健康的发展。反之,凡是不重视社会保障或社会保障制度残缺的国家,通常也是社会矛盾相对尖锐、社会排斥与社会对抗相对严重的国家。
  • 精神损害赔偿

    精神损害赔偿

    精神损害赔偿是侵权损害赔偿的三种损害赔偿类型之一,也是司法事务中引人关注的损害赔偿。我国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是在《民法通则》中确立下来的。在这个制度建立之初,尽管提出了人身权保护的极端重要性,但是在采用精神损害赔偿制度问题上,还是极为慎重的。2001年3月1日起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对于以精神损害赔偿对人身权进行保护实现了重大的突破和进展。
  •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

    为加强法制宣传,迅速普及法律知识,服务于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多年来,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每年定期审议通过、修订的法律,全品种、大规模的出版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版的系列法律单行本。该套法律单行本经过最高立法机关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权威审定,法条内容准确无误,文本格式规范合理,多年来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与好评。
  • 律师刑事辩护典型案例评析

    律师刑事辩护典型案例评析

    对于刑事辩护典型案例的深入评析,无论是对于司法实务操作还是对于刑法理论研究,乃至对于推动立法改革而言,目前都具有重大意义。
热门推荐
  • 妙笔生花(开启青少年智慧故事)

    妙笔生花(开启青少年智慧故事)

    本书精选了适合青少年阅读的经典故事,这些故事妙笔生花,意蕴深妙,语言简练,深入浅出地阐发了丰富的人生智慧,其中的智慧可以帮助青少年理解学习和生活的意义,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贴近生活,融入社会。青少年们,赶快来阅读此书吧,早一天领悟,早一天成功。
  • 来自神的挑战

    来自神的挑战

    号称在游戏界中不败的传说,某天竟接到了神的战书。如果你们赢过得了我,那,你们就会取代我,成为神。敢与本神一战么?
  • 神次代记

    神次代记

    在大多数的情况下,神无法太多干预下界,但是为了让这些人们在这场浩劫之中活下来。一场由各个神选择下一代,下一代又在这世上沉浮挣扎改变的故事,由此开始了。捧着书本的诺恩斯,看着凡间的一切,开始记录了起来……
  • 啄定男神不放手

    啄定男神不放手

    白活了三百多年,美色在前,她竟然一时冲动,睡了某只。“乔先生,我新买的裙子怎么在垃圾桶?”“布料太少,撕了。”“乔先生,刚和我说话男演员突然不见了?”“颜值太低,踢了。”“乔先生,和男主角手牵手的戏份怎么没了?”“画面限制,删了。”本以为他是翩翩君子,哪知道童话里都是骗人的。夜幕来临,他化身花匠,在她身上耕耘,耕耘,再耕耘。她瘫在床上吃不消,恼羞成怒:“乔慕吟,你欺人太甚,我要离婚!”他淡定的翻了个身再次把她压在下面,暧昧的冲她耳朵吹气:“哦,忘记说了,从结婚那天起民政局对你永久休假。”
  • 我的失界

    我的失界

    一男一女的寻人奇事。
  • 汉兴六十年

    汉兴六十年

    丰沛当年帝业兴,歌风台上击筑琴。公私仓廪俱丰实,无为而治称文景。武帝开边意未已,阿娇脉脉倚长门。大漠轻骑催战云,弱冠系虏请长缨。男儿吴钩霜雪明,捐躯报国谁复论!长安西市游侠儿,故剑情深望杜陵。汉家本重霸王道,曾虑儒冠误苍生。长信秋风悲画扇,可怜飞燕啄皇孙。王莽谦恭未篡时,光武起兵南阳郡。云台二十八将星,秀丽江山长歌行。煌煌四百年间事,留与渔樵唱三更。
  • 液态魔脑

    液态魔脑

    十八岁前,唐争是身患绝症的悲剧学生;十八岁后,唐争是脑中被植入液态魔脑的人形兵器。星际时代争霸、古武机甲碰撞、各方诸侯并起……25世纪的银河系异彩纷呈,身患绝症的唐争唯有靠一腔热血和无所不能的液态智脑,书写属于自己的星际传奇。
  • 洪荒第一圣

    洪荒第一圣

    先有鸿钧后有天,神魔更在仙佛前。盘古挥斧开天地,鸿蒙初分日月现。
  • 神赐天下

    神赐天下

    话说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呃。有点那个了,好了转回正题,这是一个天下四分的故事。分为拥有高科技的人族;修炼为主,数量占在少数的巫族;总数占在大陆四分之三的亡灵族;以及数量更少的精灵族。整个故事将分成四份,对应每一个种族的故事。绝对精彩,大家不要错过哦
  • 无限愿望

    无限愿望

    被手机炸死的黄穹灵却幸运得到了世界珠和去幻想世界的机会!但是他人的愿望成了他的任务!而且世界珠小得可怜!最惨的是竟然阴差阳错转世成为了喵喵!看他怎样以灵兽之身开始了游玩、进化和收集之旅!看他怎样以最简单的方法来实现他人的愿望!自己的任务!看他怎样收集各个世界的美景、美食、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