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83300000006

第6章 隋唐司法制度

公元581年,北周权臣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史称隋文帝。公元589年,隋军南下灭陈,重新统一中国。隋朝仅历经两代,便陷入了危机之中。在众多的反隋力量中,以李渊为代表的势力尤其雄厚,并在公元618年推翻隋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隋朝的灭亡使唐初统治者认识到人民群众的力量不可小觑,因此采取了一系列的让步政策和改革措施,使社会恢复安定和发展,出现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繁荣局面,成为继汉代以后我国封建社会中的又一个强盛时期。

在中国法制史上,隋唐法律达到了中国封建法律的高峰。封建法制经过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发展,已经达到详备和成熟的程度。隋朝统治的时间虽然很短暂(仅维持了37年),但《开皇律》在封建法制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地位重要、影响深远、引人注目。以唐太宗李世民为代表的唐朝前期的统治者,注重摸索总结历代封建统治的经验,吸收了历史上有利于封建统治、缓和阶级矛盾、安定社会的法律制度,集传统法律之大成,展开了大规模的立法活动。《贞观律》《永徽律》《永徽律疏》《开元律》等法典,都是在这一时期创制的。中国历代学者对唐律推崇备至,唐律“一准乎礼”和内容的全面完备的特点,使之不但成为封建法律的楷模,而且被公认为中华法系的代表,并对日本、朝鲜等邻国封建法典的制定具有深远的影响。长期以来,唐律被国内外的学者看作是一座封建法学的宝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一)隋朝司法制度的变革

隋朝时对诉讼、刑讯、死刑执行等司法制度进行了改革、完善。

首先,诉讼制度。《开皇律》颁布之初,隋文帝认为法令初行,很多百姓对其还很陌生,因而犯法人数众多。因此,隋文帝下诏通令全国,要依法公正处理诉讼。如果百姓有什么冤屈,先向地方官府申诉;如果县官不予受理,允许经郡、州,直至上诉尚书省。甚至可以请求朝廷处理。如果申诉仍未得到公正的解决,则允许“挝登闻鼓”,直接向皇帝鸣冤。

其次,讯囚制度。中国自古以来的法律制度,都允许司法机关用刑罚拷讯罪犯以获取口供。汉代以后,虽然法律对刑讯的方式、程度也有粗略的限定,但法外刑讯历代相承,手段极其苛酷残毒,被审讯者往往忍受不了这种严酷刑讯而屈打成招。开皇中期立法规定:“讯囚不得过二百,枷杖大小,咸为之成品,行杖不得易人。”从此以后,讯囚被纳入严格的规范当中。

最后,死刑复核制度。开皇十二年,隋文帝认识到,由于各地官员的执法水平不一,往往出现同罪异罚的现象。因此,隋文帝诏令:“诸州死罪不得便决,悉移大理案覆,事尽然后上省奏裁。”即剥夺地方对死刑案件的处决权,并将死刑案件集中到大理寺进行复核。复核后,证据确凿、应判死刑的案件,要呈报尚书省奏明皇帝最后裁决。开皇十五年有规定:“死罪者三奏而后决。”建立了死刑三复奏制度,即执行死刑前要先三次复奏,之后方可以执行,以强调对死刑的慎重态度。

(二)唐朝司法制度

1.司法机关体系

首先,在中央司法机关,皇帝仍然掌握着最高司法权,拥有对案件的最高审判权和终审判决权。普通案件一经皇帝判决,则任何机构都不能再加以改正。死刑案件必须经过皇帝亲自批准方可以执行。此外,只有皇帝才能发布赦免令。在中央,设有大理寺、刑部、御史台三大司法机关,分别执掌中央司法机构的各项职能。大理寺是中央最高审判机关,由秦汉时期的廷尉演变而来,专门负责中央百官犯罪及京城徒刑以上案件。对徒刑、流刑(仅次于死刑,将犯人遣送到一定距离以外的边远地区,并在一定期限内强迫其劳役,期满后不经过特赦、大赦不得擅自迁回原籍的一种刑罚)案件所作的判决,必须交刑部复核;死刑案件必须经过皇帝批准。同时,大理寺对刑部移送的案件有复审权。刑部是尚书省六部(三省六部制创立于隋朝,三省包括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在尚书省之下,设有六部,包括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之一,掌管司法政令,并兼负复核职责,负责复核大理寺流刑以下及地方州县所报的徒刑以上案件,是中央司法行政兼审判复核机关。御史台是中央的监察机关,掌管纠察、弹劾百官的违法犯罪行为,同时负责监督大理寺和刑部的司法审判活动。此外,御史台也参与对重大案件的审理。

唐朝中期以后,还建立了“三司推事”制度。中央或地方遇有重大疑难案件,由皇帝特招大理寺、刑部和御史台三大司法机关组成临时法庭,共同审理。“三法司”联合审判由此开始。由于案件情况不同,三司的组成人员可以变化,审判地点在京城,也可以在地方。三司在地方审判又称为“小三司推事”。唐代中央三大司法机关的出现,说明中国古代司法已逐渐从行政体制中分离出来,成为相对独立的专业部门。三大司法机关之间各有分工侧重,又互相监督制约,既有效地保证了司法审判的正常运行,又有利于皇帝对司法权的直接控制。

其次,在地方司法机关,州、县司法权仍掌握在行政长官手中。但不同的是,在地方行政长官属下增设了专门掌管民事和刑事诉讼的官员,这是唐代地方司法的重要特征。县作为最低一级的行政机构,也是最低的审判机关,是诉讼程序的第一审级,县令、县丞有权审断一般的刑事和民事案件。其下还设有司户佐和司法佐,前者掌管田、户、赋役及户婚、田土引发的民事纠纷;后者专门负责处理刑事纠纷。县以上的州、府行政长官,每年巡视属县一次,录囚徒,察狱讼,查处不法县吏,发现疑难案件及时上报中央或上奏皇帝。其下设专职的司法人员:司法参军事和司户参军事,前者掌管律令格式、鞫狱定刑、督捕盗贼,专门审理刑事诉讼;后者则专门审理田土、户婚之类的民事诉讼。可以看出,唐代地方州县尽管行政与司法不分,但刑事诉讼和民事诉讼还是有区别的。此外,御史台派到各地行使监察职能的监察御史,在必要时也参与对各地重要案件的审判。

2.诉讼审判制度

唐代虽然没有独立的诉讼法典,但《唐律疏议》中还是有许多专门涉及诉讼程序的规定,从起诉、管辖、审判规则、执行,到法官责任制度,结构严谨,内容丰富,自成体系。

首先,起诉制度。唐代的诉讼一般分为两种。第一种叫做“举劾”,是指由监察机关、各级官吏代表国家纠举犯罪。对于监察机关、各部门主管官员而言,举劾监察对象和所属官吏的犯罪是其法定的必须履行的义务。此外,邻里之间对强盗、杀人,普通人对谋反、谋叛、谋大逆等严重犯罪都有向官府纠举的义务。第二种叫做“告诉”,是指当事人就所受伤害或所牵涉的纠纷向官府提起的诉讼。对于告诉案件,可以由当事人直接向官府提起诉讼,也可以由其亲属代为提起,并且还要向官府呈交“辞牒”(即现在所说的诉状)。唐律限制一部分人行使告诉权,除了“十恶”(“十恶”重罪包括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在秦汉法律中已有所体现,只是罪名有些出入,到隋朝时正式将其列入《名例律》中,并为唐朝所沿用)等重大犯罪外,一般犯罪,卑幼不得告尊长,奴婢不得告主人;在押囚犯及年八十以上、十岁以下、有残疾的,不得控告他人犯罪。

其次,管辖制度。唐代审判管辖采取基层初审、逐级判决的制度。所有的刑事、民事案件,都必须先到最基层的州县衙门立案、审理。对一般的民事案件和笞、杖(笞刑、杖刑是五刑制度中的两种。五刑起源于西周,当时的五刑包括墨、劓、宫、刖、杀。魏晋时期,提出新五刑制度,包括死、髡、赎、罚金、杂抵五种刑罚。北周时进一步改革五刑制度,规定五刑分别为杖刑、鞭刑、徒刑、流刑、死刑五种。隋朝又对北周的五刑制度进行改革,正式将五刑确立为笞、杖、徒、流、死五种,并为后世唐宋明清各代所沿用)等轻微的刑事案件,县一级司法机关有权做出生效判决;对于徒以上的犯罪案件,审理后提出判决意见,上报州府复审后,州府即可对徒罪案件做出有效判决,但该判决以及对流罪案件的判决意见还要送到刑部复核。刑部复核无误的徒刑案件,即可以执行,而流刑案件还要送到中书门下复审,死刑案件要奏请皇帝裁决。如果有冤假错案,徒流案件驳回重审重判,死刑案件移送大理寺复审。此外,对于牵连犯,同级司法机关也有权限上的划分,一般是后缉捕的囚犯送到先缉捕的囚犯处审理,罪行较轻的囚犯送到罪行较重的囚犯处审理,犯罪人数少的送到犯罪人数多的地方审理。如果两地相距很远,也可以就地审判。

再次,审判制度。为了防止审判官因与当事人有亲属、仇嫌关系而在审判中徇私舞弊,唐律确立了审判回避原则,又叫“换推

当事实清楚、证据确凿时,必须依照法律作出判决。《唐律疏议》中明确司法审判、定罪量刑职能以律令格式(律令格式是唐朝的四种最基本的法律形式)为准。皇帝对具体事项所发布的诏令,如果没有经过立法程序上升为法律,则其效力只是临时的,且只局限于特定的事和人。如果当事人不服判决,可以提出上诉。对于上诉案件,先由原审机关重审。如果当事人对其重审的结果仍然不服,还可以逐级上诉,直至皇帝。唐代受理上诉的机关有州、尚书省、三司和皇帝四级。向皇帝申诉的方式主要有上表、击登闻鼓等。制”:凡是主审官与当事人是五服内的亲属或姻亲,或是师生关系,或曾与主审官是上下级关系,以及此前有仇嫌关系的,主审官都要回避。唐律还确立了证据原则。唐代法律认定的证据有口供、物证和旁证。口供是最重要的证据。为了取得口供,唐律允许拷讯,并规定了拷讯的程序和要求。拷讯是在有其他旁证但事实仍然不清的情况下,由主审官和其他参审官共同决定进行。拷讯只可以用常行杖,次数不得超过三次,每次拷讯的间隔时间在二十天以上,总数不得超过二百;犯杖罪以下的,则拷讯的次数不得超过所犯杖罪之数。经过法定的拷讯程序后,当事人仍不供认的,可以取保放人。拷讯不得适用于享有特权的贵族官僚、老幼、有疾病者、孕妇以及生产的妇女等。毫无疑问,拷讯体现了封建法律的野蛮性,但将其限制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也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最后,执行制度和法官责任制度。根据唐律的规定,县一级司法机关可以执行笞刑和杖刑。对于徒刑,若在京城,则男犯将被送去坐监、女犯送去少府监服劳役;若在州县,则一律送往当地官府服劳役。对于流刑,则根据所流放地方的远近不同,分别将犯人押送到指定地点服役。如果执法人员没有将流犯押送到指定地点,而是将其稽留下来,则执法人员依照唐律也会受到制裁。对于死刑的执行,必须经过三复奏程序,即在对死刑犯执行死刑前,要三次奏请皇帝是否立即执行。贞观初年,唐太宗李世民以“人命至重,一死不可再生”为由,曾经一度将京城死刑改为五复奏,但各州的死刑案件仍然用三复奏程序。如果执法人员没有经过三复奏或五复奏程序而将死刑犯处死,则执法人员将面临流刑的惩罚。死刑执行的时间限制在每年的秋分以后、立春以前。在这段时间每月的朔望日、上下弦(朔望两弦四相是根据月亮圆缺而定的)、二十四节气等,除了谋反、谋叛、谋大逆等需要奏决死刑的重大犯罪外,其他死刑案件,均不得奏决死刑。

为了保证司法审判的公正合法,唐律规定法官“出入人罪”应当承担刑事责任。“出罪”即重罪轻判或有罪不判;“入罪”则相反,是指轻罪重判或无罪判作有罪。犯有出入人罪的司法官吏,将根据其主观的故意或过失而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唐代还确立了同职连署制,要求有关官员共同审判案件,共同承担错判的法律责任。这有利于官员之间互相监督,避免错判,并保证办案质量。

3.监察制度

唐代的监察制度更为完善,且已经定型化。御史台是专门的监察机关,以御史大夫为首,职责是弹劾百官、参与重要案件的审理、监督府库的开支用度、对朝廷重大活动的礼仪进行纠察。御史台内设台院、殿院、察院三个分支机构。台院承担御史台在朝廷的主要职责,包括弹劾官吏,参加大理寺审判及处理皇帝交办的案件;殿院主要负责对朝仪的监察,包括对朝廷礼仪、皇帝出巡的礼仪监察;察院的主要职责是监察、纠弹尚书省六部,同时负责对地方州县官吏的监察。察院派往地方的监察御史,对各级官吏行使监察权的依据是“六察法”,其内容包括:监察官吏行使检查区域内户口是否增减、赋税是否公平、农业生产的好坏、地方治安状况的好坏等。谏议制度是唐代监察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唐朝设立了左右谏议大夫、左右拾遗、左右补阙等谏官,主要职责是对国家政策、法令的执行情况及皇帝勤政的情况进行监督、批评,甚至可以对皇帝本人进行规谏。谏议制度是封建国家进行自我补救的一种手段,既可以约束皇帝的恣意行为,也可以保证正常的统治秩序。

由此可见,唐律所确立的封建司法系统有序而规范,严谨而成熟,达到了相当完备的程度。这使得唐前期司法统一、执法严明,为唐政治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但是,唐朝后期,随着封建皇室统治的日益衰微和中央集权的削弱,在中央,出现了宦官擅政;在地方,出现了藩镇割据。种种因素,造成了随意立法、司法失控、执法混乱的局面,严重破坏了唐朝初期确立的集中统一、严密规范的司法程序,加剧了法令的废弛和刑罚的酷乱。

同类推荐
  • 行政诉讼与国家赔偿

    行政诉讼与国家赔偿

    本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法律知识宣讲》丛书之一。本书从实际出发,由浅入深,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紧密结合新修订的《安全生产法》法的法律知识,对该法和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了宣讲。通俗易懂、体例规范,在各个章节穿插了案例,有助于广大读者掌握相关的法律知识。
  • 趣味案情解剖(侦探趣味推理故事)

    趣味案情解剖(侦探趣味推理故事)

    探案故事的模式由4部分构成:一是神秘的环境。二是严密的情节,包括介绍侦探、列出犯罪事实及犯罪线索、调查、宣布案件侦破、解释破案和结局。三是人物和人物间关系。主要有4类人物:①受害者;②罪犯;③侦探;④侦探的朋友,牵涉进罪案的好人。四是特定的故事背景。
  • 公民的责任与权利:中小学法治教育漫谈(创建和谐校园16本)

    公民的责任与权利:中小学法治教育漫谈(创建和谐校园16本)

    对责任的理解通常可以分为两个意义。一是指分内应做的事,如职责、尽责任、岗位责任等。二是指没有做好自己工作,而应承担的不利后果或强制性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对教师的权利和义务的规定,教师个人不能任意选择,也不能自行放弃,而且权利和义务具有交叉性,如教师教书育人既是其权利也是其义务。学校是享有一定权利并承担一定义务的社会组织,属于教育法调整的重要对象。我国是一个法治的国家,公民享有基本的权利,但权利与义务并存,在享受权利的同时,我们也要尽到自己的一份责任,本书就是从公民的权利与责任出发,让广大青少年更好的了解自己能做什么,要做什么,应该做什么。把我国的法治发展推向更好的发展。
  • 京师法律评论(第七卷)

    京师法律评论(第七卷)

    本书以“经济发展与法治保障”为研讨主题,探索经济发展的法治保障问题。经济与社会协调、健康、有序、和谐发展,发挥规划法、税法、金融法、企业法等的功能,共同促进社会协调发展,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也要关注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及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
  •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

    为加强法制宣传,迅速普及法律知识,服务于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多年来,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每年定期审议通过、修订的法律,全品种、大规模的出版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版的系列法律单行本。该套法律单行本经过最高立法机关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权威审定,法条内容准确无误,文本格式规范合理,多年来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与好评。
热门推荐
  • 刚柔之道

    刚柔之道

    中国家电企业用不到30年的时间完成了别人要花100年才能完成的飞跃,其残酷程度、淘汰速度、变革力度不言而喻。美的和格力一个“刚强霸道”,一个“柔情似水”,究竟何种模式才是当今商界王道?本书全方位、深层次解读两位家电领军人物的传奇故事,为你揭开中国式商道管理的神秘面纱。
  • 糖尿病科学养生滋补食谱

    糖尿病科学养生滋补食谱

    本书的食谱在兼顾中国传统饮食的基础上,更多地引入现代营养饮食方法,反映了当代营养学治疗糖尿病的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本书内容丰富,原料易懂,制作简便,安全可靠,既适合广大糖尿病患者及家属选用,也是临床营养师及医护人员的理想参考书。
  • 梦若倾城

    梦若倾城

    五年前他为家族声誉选择了疏离她:五年前,她被他伤了,狠狠地伤了,从此离开故乡,从此从他的世界消失......五年后,那个让他朝思暮想的女孩又再次出现在了他的世界,再次打乱了他的生活,他们又将何去何从......
  • 我的天下第一世界

    我的天下第一世界

    曾经为大业未成的神侯扼腕叹息,曾经为刀棠绝恋泪流满面,曾经为挥洒人生的成是非拍手叫绝,曾经为段天涯的愚忠而痛惜愤怒……一部《天下第一》我看到了许多不同的人生,许多看似偶然实则必然的结局,我多么想找到一本结局美好的同人小说,然而完本的令人“不忍卒读”,深刻的却大多是续写,我,想写出一本我心里的《天下第一》
  • 宇宙启示录

    宇宙启示录

    磁场与灵气,异化基因与神通,金丹和上帝粒子,不可毁灭的元神和不可测的量子……它们之间究竟有何关系?神话传说中的神明、鬼怪究竟是否存在过,如今又去了何处?沉睡在海底的亚特兰蒂斯,天坑中的华胥古国,月球背面的血色荒原,木星之中的十二楼五城……这浩瀚宇宙之中隐藏着太多的秘密,亦有无穷众生。当人类认识到自身不过是这宇宙中的一群蝼蚁时,新的征程便开始了。未来的一切似乎便要朝‘星辰大海’这个俗套的方向发展。然而人们却发现,这条道路上,已经遍布着前人留下的足迹。新的征程,似乎只是一条归途。一条通往死亡与毁灭的归途。
  • 狗猫之术

    狗猫之术

    无限好书尽在阅文。
  • 王俊凯的吉他,还有她的吉他谱

    王俊凯的吉他,还有她的吉他谱

    曾经有一个弹吉他的少年,他的身后还有一个带着吉他谱的少女。有一天,带着吉他谱的少女失忆了,忘记了那个弹吉他的少年,忘记了很多人,讨厌上了那个少年。可少年依旧明白,那个一直会跟在他身后的少女还会在原地等待他。
  • 无双天师

    无双天师

    家族的崛起,荣耀的追寻,复国的梦想,这一切随着一场未知的变故烟消云散。不能炼气?我就炼体,炼体也不行?那我就法体双修!当作为家族一切希望的父亲生死不知的时候;当远隔千山万水,此生可能再也无法返回的时;当自己沦落到无依无靠,却又不得不东躲西藏的时候;他,带着一个小小的白玉牛角一步步走来,身前是布满荆棘却又金光万丈的大道,身后是血海滔天却又有无数期待的眼神。且看他如何:十万大山屠妖兽,血海滔天尊六国;八方天地鬼神敬,笑饮琼浆戏仙姬。骑虎望月,终成无双天师!
  • 混乱的穿越

    混乱的穿越

    一个为了改变结局的而穿越过去的人……一个为了帮助他改变结局的人……一个承担着一切的人……他们三人为了改变未来的结局穿梭在个个时空,经历各种成长,但他们能改变结局吗?
  • 无尽变体

    无尽变体

    人类和变体兽签订契约,将获得变体图腾的附身,变体图腾将赋予人类变身的强大能力。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远古圣灵与魔灵,都将随着变体图腾重现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