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场上没有任何规则,唯一的规则就是你必须小心、小心、再小心。——《塔木德》
梅里特兄弟是从德国移民美国的,定居在密沙比。靠辛勤的工作,兄弟俩积攒了一笔钱。后来,他们意外地发现,密沙比有丰富的铁矿。兄弟俩决定秘密行动,成立铁矿公司。他们不动声色地收购地产,顺利成立了铁矿公司。
洛克菲勒早就对这个铁矿垂涎三尺,而当他准备动手时,梅里特兄弟的铁矿公司已经开始经营运转。他在等待时机,他决心得到这个铁矿。
1837年,经济危机笼罩美国商业,市面银根告紧,同许多公司一样,梅里特兄弟的铁矿公司也陷入了危机的漩涡之中。兄弟俩愁眉不展,本地的一个牧师来到他们家。兄弟俩恭恭敬敬地将牧师请到家中,当作上宾,在闲聊中,梅里特兄弟不自觉地谈到了现在的经济危机,并对牧师说铁矿公司也陷入了危机之中,资金周转不灵。
这位“热心”的牧师说:“你们怎么不早些告诉我呢?我是可以帮助你们一把的啊!”
兄弟俩听了这话不禁喜出望外,对牧师说:“您有何高见?”
牧师说:“我有一个朋友,看在我的面上,他是可以支援你们需要的周转资金的。”
兄弟俩说:“您真是个好人,真不知拿什么感谢您!”
牧师问:“你们要多少钱?”
梅里特说:“42万美元。”
牧师很快就写了封借42万美元的介绍信。
兄弟俩问:“那么利息怎么计算呢?”
牧师大方地说:“我怎能要你们的利息呢?这样吧,比银行利率低2厘。”
兄弟俩简直不能相信,有这样的好事降临在他们头上。
牧师拿出笔墨立了一张借款字据:“今有梅里特兄弟借到考尔贷款42万美元整,利息3厘,空口无凭,特立此为证。”
梅里特兄弟念了字据,觉得没有什么遗漏后,便在字据中高兴地签了字。
半年之后,这位牧师又来到梅里特兄弟家里,一进门,他十分严肃地对兄弟俩说:“我的朋友是洛克菲勒,他早上给我来了电报,要求马上收回那42万美元贷款。”
梅里特兄弟此刻哪儿来42万美元呢,只好被逼上法庭。
原告律师说:“借据写的是考尔贷款。考尔贷款是贷款人随时可收回的贷款,所以它的利息要比一般贷款低,根据美国法律,借款人或者立即还清所借款,或者宣布破产!”
在这种情况下,兄弟俩只好宣布破产,将产业出卖,买主当然是洛克菲勒,作价52万美元。
梅里特兄弟在创办铁矿公司之前知道严守秘密,恐有人捷足先登,这一步走得对。然而,当铁矿公司办起来之后,他们却放松了警惕:铁矿依旧为许多人艳羡。
大智慧:在困境中,谁都希望有个人能拉自己一把,而步入商场,人人为利而来。被麻烦弄得焦头烂额之际,有人相帮的惊喜冲昏了他们的头脑,失去了做商人应有的警惕,这一点是十分可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