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着眼前迷人的景色,六一已完全沉醉其中,胸口微微的疼痛也不复存在。极目远望,山浪峰涛,层层叠叠,其间云雾缭绕,一座座山峰如同仙带飘飘的含羞少女,又若悬在云海之上的岛屿,若隐若现,让人胸怀开阔,感喟苍天之神奇。及至近处,绿树青山,郁郁葱葱,殿房亭榭偶现其中,更有些珍禽异兽不时飞走其间,确实人间仙境。
此地便是隐仙门的修行之地,在中国西南方的群山之中,在修真界称之为“隐仙山”,有一谷三峰十一洞。谷为“飞升谷”,乃隐仙门历代高手修士飞升之地;峰为“风雷峰”、“日月峰”和“无极峰”;十一洞则分布在这三峰之中,为隐仙门弟子生活场所,虽名“洞”,实为房舍。按修为高低,未达练气化神者居“风雷峰”七洞,练“风雷瑶草丹”以助练精化气;未达练神化虚者居“日月峰”三洞,练“日月龟剺丹”以助练气化神;境达练神化虚者居“无极峰”一洞,练“无级丹”助度劫飞升。
当日,六一重伤晕死后被易山带至“隐仙山”,安置于“日月峰”的“素月洞”。此洞有“金乌西落,玉兔东升”的胜景,而陶渊明曾有诗言“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故此洞名为“素月”。
此时晨曦初照,虽无“金乌西落,玉兔东升”之景,但因雾气尚浓,尽显氤氲矇眬之美。景美地灵,确为修行福地。只是自己却无缘久留,六一心中不由暗叹,一是因为自己非是隐仙门弟子,更重要的是自己与龙虎宗有些瓜葛,如果让他们知道,必然让隐仙门为难,所以还是早走为妙。再想想自己目前的情况,实是修真史上的异事。
自古以来,佛道修行虽是殊途同归,然修行法门却是大不一样,故各行其道。无论涅槃成佛或是飞升为仙,都是脱离世间幻象,得归生命本源。二者都强调精神念识也就是所谓“元神”的修行,只有“元神”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够最终涅槃或飞升。但是,由于人出生时,元神和肉体是一体的,如要修炼元神必然要涉及到肉体。佛门与道家的不同,正体现在对待肉体的方式,可以说二者是截然相反的。
佛门修行,一开始便要将肉身与元神分开,忘却肉身而专修元神。但元神不够强大前是无法单独存在的,必须要寄于肉身之中,而肉身都是有一定寿命的,所以当肉体死掉时,便轮回转世,以新的肉身继续修炼元神,到涅槃时便撤底抛弃肉体。而道家恰恰相反,是先将元神和肉体一起修炼,以肉体来培养元神,但因二者是密不可分的,在元神足够强大前不能离开肉体,故道家要炼金丹玉液来延长肉体的寿命,等到飞升时再强行将元神剥离肉体。所以,佛门与道家修行的区别就是先练后分还是先分后练。
无论佛道,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将元神与肉体分离开来,也是最为困难的一点。道家是将神识和肉身同时修行,得丹药之助,入门容易,且进境神速,但坏处则是神识与肉身一损俱损,如果肉身受损则神识也随之而亡,只有达到飞升地步,练出成形元神方能脱离肉身。而且由于肉体与元神同修强化,飞升时将元神剥离肉体时所需能量巨大,要借天地之力,便会出现所谓的“天劫”,一旦掌握不好则神消体灭。所以道家修行是先易后难,越往后凶险不越大。
对佛家而言则相对是先难后易,神识和肉身一开始便要分开修炼,必须以无上信念和定力,忘却肉身专修元神。一旦入门后,肉身便只是修炼元神的炉鼎,元神一般不会受到肉体生死的影响,故肉身对佛家来说只是一副“臭皮囊”。但是,由于元神不能与肉身合一,则进境较慢。当然,修佛亦绝非坦途,凶险主要在轮回转世,必须保证转世后能继承前世所修炼的元神,否则便功亏一篑。另外还有一点,由于佛家不炼肉体,肉体不受元神影响,同时肉体也无法操控元神施展神通。所以佛门另辟一径,通过因果业力来施展灵力神通。业力主要来自累世轮回中所行善事以及度化众生等功德,根据所积业力大小可得不同果位,依次为比丘,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菩萨和如来亦即是佛。
而目前六一的情况非常特殊,简单来说就是他并非单纯的修道或是修佛,而是先修道后入佛,修真界以前从未有过类似的修行。六一原本修道已近于飞升的境界,在“扶搡魔劫”中肉身被毁,元神却侥幸逃脱,但此时若无新的肉身供其寄存,结果终是大劫难逃。但是,所谓天无绝人之路,适时恰逢布达拉宫活佛,得其以藏佛至宝“莲花树”护住元神,此宝乃开创藏佛的大阿阇黎“莲花生大士”涅槃前所用的法器,具有无上神通,六一才逃脱大难。不过,六一当时元神修为极高,普通肉身难以承受,在“莲花树”内一待就是四十余年。直到二十年前,由活佛亲自以“中阴度亡经”加持,转世投胎于七世行善之家。
虽然六一出生时便是“须陀洹”果位,但比起当年近于飞升的修为实在是天地之殊,而且空有强大的元神灵力却无法施展,郁闷之情可想而知。事已至此,只好一心修佛,奈何如今行善不易,更难度化众生,甚至寺院和尚亦非真心向佛,何况普通的凡夫俗子,如无足够功德业力,又怎能修成正果。
想到这些,六一不由一声长叹。
却听一声轻笑从身后传来,“师兄有何不快之事,如此长叹?若是敝派有怠慢之处,还请见谅。”
六一闻言忙转过身来,见是如今隐仙门的第三代大弟子明易丹,拱手笑道:“哈哈,明师兄严重了,我只是一时感伤,让明师兄担忧,实是罪过。”
明易丹头束道冠,一身道人打扮,看起来只有三十上下的年纪,实际上今年已近五十,不过由于修为深厚,且精于金汞之术,故显得年轻许多。明易丹是空明子的大弟子,易山的师兄,而空明子则是长乙山人的首徒。隐仙门如今掌教虽是长乙山人,不过他已是飞升在即,基本上门派所有事务都交予空明子来处理。
六一来隐仙门后曾见过空明子两次,一望便知其修为已接近练神还虚的境地。空明子一脸长者慈祥,对六一嘘寒问暖,甚是关照,而对六一的出身来历则是不提不问,六一不由大生好感。
“不知师兄有何难解之事?或许在下可略尽绵薄之力。”明易丹望着六一微笑道。
“呵呵,也没什么,只是看眼前胜景,感老天之神奇,又不由感愧自己的藐小,倒让明师兄见笑了。”六一略作解释,又问道:“不知明师兄到此是路过,还是有事相告?”
“实不相瞒,在下确实有事而来。”明易丹闻言正容道,“请问师兄与龙虎宗有何关系?”
六一心叹,看来龙虎宗的人已然知道自己在此地了,道:“区区确实与龙虎宗有些关系,不过那都是以前的事了。”
明易丹显然对此已有心理准备,叹了口气道:“不知龙虎宗从何处得知六一师兄在敝派的消息,刚才龙虎宗掌门人‘飞龙道人’亲自前来,说是师兄涉嫌偷学龙虎宗的符箓之术。”
说罢,明易丹望了六一一眼,但六一面上毫无异色,顿了顿又道:“师尊和我虽不相信他们的说法,但也不清楚其中曲折,所以一时颇感为难,故想听一听师兄对此有何意见。”
六一心知对方所谓听一听他的意见只是客套之语,他们绝不会为自己一人而得罪龙虎宗,轻笑道:“区区在此打扰这么长时间已然过意不去,岂敢再陷贵派于两难之地,请明师兄带路,见过龙虎宗的人。”
明易丹眉头稍皱,道:“师兄若不想去见他们,兄弟倒也有个办法。”
六一闻言不由感到惊讶,看样子他们确实想帮自己,否则应该就坡下驴才对。
明易丹一看六一面露疑色,忙道:“虽然与六一师兄接触时间不长,但师尊及敝派上下都认为你绝非偷学他派技艺的卑鄙之徒,这中间当有些许误会,解释清楚便是。只不过龙虎宗的人目前正在气头上,尤其‘飞龙道人’脾气火爆,你此时前去,恐怕会难以善了。不如你在此暂避,由敝派居中调和化解。”
六一自是知道“飞龙道人”脾气火爆,而且前几次龙虎宗几次围捕都被他逃脱,更添其怒气,所以此番亲自来隐仙门要人。如果此时去见他们,肯定会动起手来。如果有隐仙门居中调停,说不定真可解决此事。想到此,六一点头道:“如此有劳贵派费心,只是如果我不前去的话,你怎么向龙虎宗交待?”
明易丹笑道:“此事不难解决。”说罢,向前一步,走到六一身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