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章不好写,也没特点,甚至连小说的一些东西都没有,不过还是写吧,能记得的都写下来。)唐北在撒谎事件之后总算是老实了许多,不过这并不代表他就一心放在学习上。这个不用说都知道,傻子也能猜出来。开什么玩笑,一个三四岁的孩子,你还能指望他有多睿智?唐北也不过是把上学当做了一种比较特别的游戏而已,至少他以前没有接触过,感觉挺神奇的。
以前他在家呆着的时候基本上也就自己一个人玩儿那些早就玩儿腻的玩具,最多也就是时不时的和青梅竹马的张霞玩儿过家家,时间长了也会腻歪。但是上学就不一样了,不但有很多小伙伴儿聚在一起玩儿,还有很多唐北从来没有吃过的好吃的零食。总之,唐北是喜欢上上学了,原因也挺多的,只是与学习无关。
学前班的时候老师总是喜欢表扬和奖励一些乖宝宝,什么小本子啊、小红花啊,还有零食。这对于水平已经达到小学三年级的唐北来说,拿奖励完全是手到擒来。每次当老师表扬唐北,把小红花粘贴在张贴栏里面的唐北二字之后,唐北心里都有种说不出的感觉。有开心、有得意,也有炫耀。别问我一个三四岁的孩子哪里懂这么多,怎么会这么小就爱慕虚荣,但是这的确是唐北当时的真实感受。你们也可以想想自己小时候这样类似的情景,那么你就能想通了。
说到炫耀,在学校的时候唐北倒是没怎么表现,也就自己在心里瞎开心而已。真正炫耀的是每天放学回家路过张霞家的时候,他总是假吧二五的冲坐在家门口数鸭子的张霞微微一笑,也不说话不和张霞玩儿,等看到张霞投来羡慕的眼神之后他便一边老远就喊着外婆一边蹦蹦跳跳的回家了。在唐北看来,自己可是学生了,是大人,可不能和张霞那种小孩子玩儿。怎么着也得和学校那些小伙伴玩儿一些有趣的游戏,过家家这种小儿科已经不适合自己了。咳咳,唐北估计是忘了他自己也就才四岁而已,距离大人还有一杆子打不着的差距呢。
小屁孩儿的世界总是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而那个时候的节假日更是他们的最爱,特别是想过年之类的传统节日。那个时候的他们其实完全不懂什么是过节,只知道那一天大家都会穿得漂漂亮亮的,家里会有很多很多人,弄上一大桌子好吃的,按照大人的要求磕个头拿红包,大人们谈天说地打牌喝茶,小伙伴儿们放烟火玩儿游戏。总之整个村子都是很热闹的,不同寻常的。
那个时候的唐北也不懂什么是过年,但是他也很喜欢那一天。因为那个时候他是全家唯一的孩子,是全家人捧在手心里的宝,全家人都围着他转,全家人都争着讨好他。不过不知道为什么,唐北对他们却并不感冒。不知道是他觉得他在读书了,是大人了,还是因为心中的傲气。没错,确实是傲气。他看到别的小孩儿都巴结着大人,他就打心眼儿里不爽他们,觉得他们没有骨气。尼玛那个时候的唐北知道骨气个屁,估计是被国产动漫荼毒太深了。
但是不管怎么说,唐北对于大人们的讨好并不理睬。当然,几个特别的人除外,他外公外婆、大舅、(前)幺舅娘(因为后来离婚了,所以只能是前)除外。他外公外婆就不说了,毕竟一直生活在一起,至于他大舅,唐北也不知道为什么,反正就是有一种说不出的亲切感,不排斥他,如今也是这样,两人就像老朋友一般。想想觉得好笑的是,唐北被他大舅打动的是,他大舅在外面包工地,之前一直没有回过家。但是他每年都会不远万里的从深圳给他寄一些城市里新鲜的小玩意儿回来。唐北收到那个素未谋面的大舅的第一份礼物就是一个闪闪发光的悠悠球(只是三四岁的唐北根本不会玩儿,拿到悠悠球没过几分钟就被他摔坏了),然后唐北心里就对那个还未见过面的大舅有了好印象。后来大舅回来,唐北看到大舅那和善的面容,不由得便亲近了几分。
然而本来唐北的幺舅在之前唐北也挺黏他的,只是被打过一次之后心里就一直有了阴影,之后就一直不待见他。就算幺舅主动去讨好唐北,唐北也是爱理不理,保持冷漠。唐北长大一些之后,在唐北心里倒是觉得幺舅看上去有些不怒自威和阴冷的感觉。在唐北更大一些之后唐北才明白,那不是阴冷而是铁血。之后唐北才知道,他幺舅的梦想是军人,只是最后因为身高问题,没能考上军校,倒是做过铁道兵。后来又分配在铁路局,之后又出国留学,回国后做了大学老师。呵呵,说远了,还是说眼下的情形。
唐北虽然不理睬幺舅,但是幺舅也没想太多,也不会和一个小屁孩儿计较,依旧很喜欢唐北,觉得唐北很有前途,一直在培养他。不过那个时候的唐北对于幺舅的培养没什么感觉,只是一味的接收,就像那种小学初中老师对学生进行灌输似的教学,你不用知道为什么,只要知道该这么做就行了。后来唐北才逐渐明白,其实幺舅对他的培养,特别是对唐北性格的培养和培养的方式,对他不但没有帮助,反而是揠苗助长,得到了相反的结果。
唐北最喜欢的还是幺舅娘,过年那几天幺舅娘都会一直和他玩儿,他还可以玩儿很多平时家里不让他玩儿的玩具。晚上他也会和幺舅娘一起唱歌、讲故事什么的。最让唐北开心的还是幺舅娘会带着他一起出车,去许许多多的地方玩儿,还不用买火车票,还有很多不知道是该叫阿姨还是姐姐的乘务员来讨好他。只是后来他们离婚之后,唐北便再也没见到过她,也再没有坐过火车。在唐北20岁的时候准备坐一次火车吧,偏偏身份证又没带,结果泡汤了。他们离婚后小屁孩儿的唐北也向大人们打听过幺舅娘的下落,只是得到的只是不准再提的警告。至于他们离婚的原因,唐北的幺舅一套说辞,唐北的大舅和外公外婆一套说辞,唐北的父母一套说辞。不过那个时候的唐北已经不是小屁孩儿了,所以他不想理会太多,他没有那个闲心。
说到唐北的父母,唐北对他们是没有感觉的。在三四岁的唐北看来,之所以叫那两个人爸爸妈妈,估计是觉得就像外公外婆叫他小北一样,只是一种称呼。所以唐北爸妈回家的时候,唐北还闹了一个笑话。当时唐北的爸妈刚到家吃过午饭,然后唐北就走上去萌萌的问:“爸妈,你们饭都吃了,怎么还不走呢?”当时唐北的爸妈也没想太多,只是觉得小孩子不懂事,平时家里来客人都是饭吃了就走,唐北是把送客那一套不伦不类的拿出来了。直到唐北长大,他们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只是什么都迟了,日久生情和深情不及久伴不只是适合爱情,其实对于任何一种形式的情感都适合的。不过就唐北母亲的性格,估计就算天天待在一起也不会有什么效果的,在后来就应证了这一点。
九几年的农村其实过年并不怎么样,但是却特别有年味儿。反倒是后来,经济越来越好,年味儿却越来越少,估计要不是因为这是祖宗留下来的,大年初一这个节日都消失了吧。尽管现在依旧存在,但是大家更多的也只是形式主义。简简单单的弄一桌子菜,几个人聚一聚打打牌串串门看看电视,年就算是过去了。唐北也分不清那个时候的年和现在的年到底有什么不一样,只是少了一些传统的纪念方式,比如全家人守年、凌晨去水井挑圣水之类的。其实看起来也没什么的,但是那种感觉却是真实存在的,最终也只能归功于越长大越孤单或者是感知越强对事物越依恋和敏感吧。
当然了,这些只是对于大众而言。对于唐北来说,其实这些都无所谓了。在多年后的某一天唐北回首往事的时候,他才惊人的发现,这么多年来,也就在小学三年级之前,家里是真的在过年,他也是真的喜欢过年。从小学三年级之后,家里的年便换成了全家聚在一起勾心斗角,为了争夺一些蝇头小利而大吵大闹不欢而散。从那之后,他便讨厌节气,讨厌放假,讨厌那个再也没有温暖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