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这石壁后,这才发现,原来前边还有好长的一条密道。
有些黑漆漆的,不怎么看得清。四周的墙壁上也没有了长明灯。不过幸运的是,我们还带着手电筒。也不用担心看不见道路。
“一直到了这里,我便没有再继续探究下去了。不过现在我们还是赶快往里边赶吧。”画皮鬼九叶说道。
经过多次的寻宝遭遇,我赫然已经是不再害怕那些什么奇奇怪怪地东西了。
对于什么鬼的,僵尸之类的早已开始产生了免疫。
这才没走了多远的路,就到了个小室。
这个小室内不大,漆黑一片,不过在我们的手电筒的灯光照下,还是可以勉强看到一二。
矮矮的小室的石壁上悬挂着几盏未点燃的兽头状的长明灯。
“那有长明灯,我先去把她点燃。”
说着话,我便拿了打火机上前去将那几盏长明灯点燃。
蓝色的火焰在兽头的灯具中跳动着。似乎随时都会跳出来一般。
火焰的亮光充斥着整个小室。也让我们更加清晰地看见了这个小室内的东西。
在整个小室的中间,有着一个石台,石台上静静地睡着一个“人”。
这个“人”衣着华丽,裸露着略有些干枯成黑骨头的手臂。已然看不出脸的相貌了,皮包骨,有些发黑,看起来会在几年,或许是几十年后就会彻底变成一堆黑色的枯骨。
披在身上的衣服虽然华丽,可也有些破烂不堪了。只是一些珠宝点缀着,才使它尽管有些破烂,但依旧华丽。
“她是谁?不会就是纣王吧?!”我微微皱起眉头道。
“这里有个铜鼎。”大麻忽然道。
铜鼎?我转过身朝大麻那儿看去,果真有一个西瓜大小的铜鼎。
我过去将铜鼎拿起来,然后打量起来。
只见这铜鼎上也像之前我们进遗址时在石壁上看到的符号一样,也刻有符号,只不过与那石壁上刻的甲骨文不同罢了。
我将铜鼎递给画皮鬼九叶,说道:“你看看这个,这上面的又是啥文字?”
画皮鬼九叶接过那铜鼎,打量一番后,缓缓说道:“这个是金文,与甲骨文一样,都是商朝出现的文字。”
“什么是金文?”
“金文是铸刻在青铜器的钟或鼎上的一种文字。金文起于商代,盛行于周代,是由甲骨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文字。因铸刻于钟鼎之上,有时也称为钟鼎文。据统计,金文约有三千零五字,其中可知有一千八百零四字,较甲骨文略多。金文上承甲骨文,下启秦代小篆,流传书迹多刻于钟鼎之上,所以大体较甲骨文更能保存书写原迹,具有古朴之风格。金文在笔法、结字、章法上都为书法的进一步发展做出了贡献。”
“那这些上面都写了什么?”大麻这时把头凑过来问画皮鬼九叶。
画皮鬼九叶看了看那些金文,眉头微微皱起,说道:“上面写的大概就是说这里是帝辛王后之墓。也就是说,这里是姜王后的墓,那就是说这个躺在石台上的是姜王后!”
“妈的,姜王后!那么**?”大麻猛地一惊。
我来之前看了不少关于商朝的历史,自然也知道这姜王后是何人。
商纣王的原配王后,为人贤良。育有二子殷郊和殷洪。因群臣上奏纣王连日不早朝,而劝诫纣王,间接开罪妲己而遭其记恨。后遭妲己设局陷害行刺纣王,被剜目烙手,最终屈死西宫。落得个悲惨下场,不过在《封神演义》这本书里,这个姜王后最后被封也太阴星,倒也成了个神。
这姜王后,原名叫做姜梓童,商朝第三十任王子受辛的王后,出自将门之后,其父东伯侯姜桓楚是商朝重臣三侯之一,家世显赫。姜王后生性贞淑,尽心尽力帮着夫君将后宫打理得井井有条。
帝辛元年(大概是公元前1154年吧),初继位时的子受辛(纣王)还很勤政爱民,并重视农桑,加强生产力的发展,使国力日益强盛。他还继续发起对东夷用兵,打退了东夷向中原的扩张,把商朝势力扩展到了江淮一带。至此,夫妻两人十分恩爱,姜王后还为子受辛生下两位皇子,殷郊和殷洪。
当年就因为姜王后的协助,******都曾评价子受辛说:“其实纣王是个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他统一东南,把东夷和平原的统一巩固起来,在历史上是有功的。”
话回原路,我看着这静静躺在石台上“沉睡”的姜王后,心里边不免有些发毛。
四千多年前的一个人就这样躺在我面前,而且还未彻底腐烂成骨堆,黑黑的皮肤,还有那空洞地双目,看着,就让人有些恐惧。
“妈的,这要是姜王后,那放了那么久,都还没有彻底腐烂,那会不会变成僵尸?!”大麻瞪大了眼珠子说道。
画皮鬼九叶上前去将姜王后那破烂衣装上点缀的一颗宝珠扯下来。说道:“尸体暴露在空气中,会被氧气给氧化,不会产生尸变,从而变成僵尸,也不用害怕其身上有尸毒。”
我将那铜鼎拿回来,收进了背包里,笑道:“看了《封神演义》才知道姜王后的苦,既然这个尸体是她,那我理应尊重,取这个铜鼎就够了。待出去后,我再烧些香纸给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