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那么一个故事,是这样说的:
有一个叫石碏的人,他是卫国大夫、卫庄公的老臣,他为人耿直,体恤百姓疾苦。卫武公死后,卫庄公的小儿子州吁生性残忍、暴戾,无恶不作,石碏多次劝庄公管束州吁,庄公听不进去,致使州吁更加猖狂。令石碏没有想到的是,他的儿子石厚竟然与州吁厮混在一起,经常干一些祸国殃民的坏事。石碏为了教训石厚,用鞭子抽打石厚并将他囚禁起来,可石厚不思悔改,越窗逃出后住进了州吁府中。
卫庄公死后,州吁的哥哥桓公继位。卫桓公生性懦弱,这让州吁更加横行霸道。公元前719年,卫桓公要去洛阳觐见周王,州吁与石厚合谋,借饯宴之机杀死了卫桓公,州吁自立为君,首开春秋诸侯国政变之先河。此后,州吁与石厚大肆征兵攻打郑国,搞得民不聊生,当时朝歌有民谣唱道:“一雄毙,一雄奸,歌舞变刀兵,何时见太平?”为了平息民怨,州吁与石厚决定请石碏出谋划策。这时石碏已经告老还乡,州吁便派大臣带着厚礼去请石碏,但石碏痛恨州吁,拒绝参政。无奈,石厚只好亲自去请老父出山。石碏看到卫国被州吁搞得不成样子,便想为民除害,重整社稷。于是他假意献计,让州吁和石厚去陈国请教陈桓公,州吁和石厚便去了陈国。而此前石碏已把一封血书送到陈国,请求陈桓公将州吁和石厚处死。陈桓公与石碏交情甚笃,于是将州吁和石厚囚禁。消息传回卫国,石碏派人急速赶往邢国请姬晋(州吁二哥,史称卫宣公)回国继位。
当时陈国有大臣说,州吁是首恶,罪当斩首。石厚是从犯,不必处死。石碏却说:“石厚与州吁沆瀣一气,不杀掉他,我在朝歌无脸见人。”结果,石厚和州吁都被杀掉了。左秋明在《左传》中赞曰:“石碏,纯臣也……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
但是,石碏的大义灭亲并没有扭转卫国日益衰败的局面。自州吁篡位被诛、宣公继位后,统治者生活奢靡,不闻朝政,王室内讧频仍,至卫懿公时,卫国已是强弩之末。卫懿公治国无方,却是个养鹤的高手,整日痴迷养鹤,最终导致亡国,他因此成为历史上“玩物丧志”的典型人物。
卫懿公在王宫及朝歌城外设有多处养鹤场,他的鹤像官员一样享有级别和俸禄,上等鹤享大夫禄,次等鹤享士禄,外出游玩时车前有“将军鹤”引导,用餐、朝议时也必须有鹤做为伴,还有宫女为鹤梳理羽毛,甚至把练兵场改成了驯鹤场,把军粮当作鹤饲料。他的鹤出门时一律乘只有大夫级别的官员才能乘坐的轩,对献鹤之人卫懿公更是给予赏赐。养鹤耗费了大量钱财,增加了百姓负担,举国上下怨声载道,国家也日益衰弱。
公元前660年冬,北狄人兴兵伐卫,卫懿公“敛兵授甲,抵御狄寇”,但大臣们却对卫懿公说:“主公的鹤都有高官厚禄,让它们去打仗吧。”无奈,卫懿公只得带领少数亲信赴前线迎敌,结果大败,卫懿公被狄寇砍成了肉泥。噩耗传回朝歌,卫公子姬申带领卫国人连夜向东南逃去,狄人一路追杀到黄河边,这时幸遇宋国出兵保护,狄人方才退兵。此后,公子申被立为卫戴公,在今滑县道口镇东暂避祸乱。
朝歌沦陷后,卫国大夫弘演前去收尸,只见卫懿公的尸体零碎不全,只有一只肝尚且完整。弘演跪下哭道:“主公风光一世,如今无人收葬,我将以身为棺矣!”说罢,拔刀剖开自己的肚子,把卫懿公的肝放进腹中,上演了一出“破腹葬肝”的悲剧。
朝歌沦陷后,卫国处于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这时,有一位女子挺身而出,在各诸侯国中奔走呼号,请求支援卫国,并最终得到齐国的支持,为卫国复兴立下了功勋。这名女子就是卫懿公的妹妹许穆夫人。
许穆夫人,约公元前690年出生在卫国都城朝歌,后因嫁给了许穆公,故称许穆夫人。许穆夫人自幼喜爱诗词曲赋,她的《载驰》等著名诗篇比屈原的《离骚》还要早300多年,因而又被称为中国第一位爱国女诗人。
许穆夫人远嫁许国后,时刻思念着自己的祖国。看到哥哥卫懿公嗜鹤如命,国事荒废,她在诗中写道:“思须与漕,我心悠悠。驾言出游,以写我忧。”表达了对祖国的关切和思念。朝歌沦陷、卫懿公被杀的消息传到许国,许穆夫人向许穆公提出援助卫国,但靠许国的国力无法帮助卫国,于是她毅然带领随嫁的同族姐妹经过长途跋涉回到祖国,并与兄长卫文公一同说服了齐国,齐桓公派战车300乘、甲士3000人帮助卫国收复了失地,使卫国进入了复兴时期。
……
“喂!你们两个。”
正听得津津乐道,不知道是谁突然从背后拍了我的肩膀一下,吓得我条件反射地跳起来,回过头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