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98800000009

第9章 中国古代乐器与社会(2)

元代实行分化政策,人分四等,加剧了阶级矛盾,大量的知识分子社会地位下降,他们参与到民间文艺活动之中,推动了音乐艺术的发展。大都( 北京)与杭州分别成为杂剧和南戏的中心。杂剧兴盛空前,南戏也日益完善,散曲也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戏曲的兴盛对乐器起到了很大的影响。

明、清两代已进入封建社会的末期,大兴八股文、文字狱,对音乐及乐器的发展起到了压制作用。

3.古代乐器与文学作品

音乐与文学在起源时,就是结合在一起的一个整体,早在黄帝时期,人们就开始注意到了音律,以及音乐与劳动的关系。后来出现的《诗经》中收集的共三百零五篇的风、雅、颂三类诗歌就其本质而言则是在不同场合配合乐器演出的歌舞。例如“风”是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前后共五百年里出现的十五个诸侯国的民间歌曲收集而成,有一百六十篇之多,也是全书的精华。由此可见,音乐与文学从奴隶社会时期就是彼此相互联系的两种艺术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学由诗歌这种单一的形式发展成为诗、词、赋、曲、戏剧、小说等多元化的艺术形式,并渐渐地与音乐相互分离而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门类。但是,无可否认音乐与文学作品从最初的相互依恋至后来的彼此分离,音乐对文学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就音乐而言,韵律的和谐在于各种音符之间的互相协调组合,而文学中诗词的平仄、音韵的优美都是根据语音这种物质媒介做一系列的搭配选择。

关于远古时期的乐器文化、乐器资料很少,仅有少量的出土实物,但已反映出节奏是基本因素,乐器亦为简单的打击乐器,与乐器有关的文学也大多是与神话所说相符的。夏、商时代已有见于甲骨及钟鼎的文字记载。“得敌,或鼓、或罢”(《易经·中孚》),言是“大箫谓之言”,“小箫谓之和”(《易经·中孚》)。

西周时期见于文字记载的乐器开始增多,常被后人提到有七十余种,见于《诗经》的就有29种。如著名的“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诗经·关雎》)、“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诗经·静女》)。此时不但有了琴、瑟、彤管,而且装饰都很华丽。《楚辞》也散见乐器的记载,如:“竽瑟狂会,慎鸣鼓然”。《论语》中也经常谈论弦歌,大多以琴瑟相论,如:“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墨子也曾就上层统治阶级贪音乐而指责道:“子墨子之所以非乐者,非以大钟鸣鼓琴瑟竽笙之声以为不乐也。”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引起了关于周乐之争,也说明当时鼓、钟、琴、瑟、竽、笙为主要的宫廷雅乐乐器。

秦、汉时期关于乐器的记载很多,散见于文章、诗文中。其中较有价值的是汉马融所著的《长笛赋》:“近世双笛从起,京房君明识音津,故本四孔加以一。”

此外还有王褒的《洞箫赋》则是从箫起,开启了一代咏物之风。《孔雀东南飞》中也有“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的描写,也从侧面反映出了乐器演奏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汉乐府中搜集了大量的鼓吹曲,如《铙歌十八首》、《鼓角横吹曲》等,作为军旅之乐,鼓吹曲占有很大的比重,也反映鼓、角相闻的乐器形式。

魏晋是文人辈出的时代,前有“建安七子”, 继有“竹林七贤”,又有陶渊明的“田间文学”。曹丕的《短歌行》写道:“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其弟曹植则在《箜篌引》中感慨:“秦筝何慷慨,齐瑟和且柔。”“竹林七贤”的领导人物阮籍在其《咏怀》写道:“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箫管有遗音,梁王安在哉! ”嵇康不但反对“亡国之音”之说并写有《声无哀乐论》,而且也是弹琴的高手,传说胡琴(今二胡的前身) 即改名于嵇琴。嵇康曾著有《琴赋》论及音色,认为:“琵筝笛,间促而声高。”“至八音会谐,人之所悦,亦总谓乐。”描写琴法细致生动,有六种弹法,九种表情。

唐宋诗歌繁荣,乐器也成了唐诗宋词中经常出现的意象,许多音乐器以其独有的音色和诗人在心灵上达到某种契合。唐诗描写音乐的大多是征战题材和宫廷歌舞。如著名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弹琵琶马上催。”《偶然作》:“赵女弹箜篌,复能邯郸舞。”《燕支行》:“叠鼓遥翻瀚海波,鸣笳乱动天山月。”《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唐诗中也有一些流传千古的名篇里有专门描写乐器表演时的情景的,如白居易在其《琵琶行》中所描写自己听歌伎演奏琵琶时的感受。“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划,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诗人运用形象思维,对琵琶的弹奏技巧作了绘声绘色的描绘,将无形的音乐以文学的形式传递给读者。

元明清以后,小说、杂剧兴起,其中对乐器的描写也就更繁多和具体了。在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中,就曾都对乐器的外形声音有过更为细致的描写。

4.古代乐器与传统思想

古人认为音乐是圣洁的,可以洁净人的思想,用乐器演奏优美的音乐更是可以从中反映出演奏者的思想和品格,所以才有了流传千古的“高山流水”和“凤求凰”的故事,可见在古人的思想中对于音乐和乐器的偏爱。

中国古代对于乐器历来都讲求一个“品”字,即所谓的“乐品”,就是该乐器天生所具备的基本品质,当然也包括它在音乐表现上的层次和品位以及演奏者的修行品德,让人们在欣赏乐器时能够感到演奏者的高洁的品德修养和思想境界。正如《史记》中说,乐有内辅正心和外异贵贱的功能。

著名的儒家学派创始人、中华民族文化的祖先孔子就是一个音乐家。在他的理论体系中,音乐和礼仪规范、人的修养处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弹奏乐器就是培养高尚品德的重要途径。据说孔子本人就非常喜爱弹奏古琴,而且还能亲自谱曲。从此,古琴就被赋予了某种高于乐器本身的意义,它代表着演奏者的品行和操守,古琴也常常被文人雅士用来表现内心的声音和对美好德行的追求,它的身影一直萦绕在中国古人的音乐生活中。在中国古时的历朝历代,琴都是文人的专属品,人们对它也非常重视,弹奏前要沐浴更衣,弹奏时必须怀着淡泊肃穆的心态,琴台上还必须焚着一炷清香。这是为了使弹琴的时候能够禁止一切邪念,以求得一种修身养性的作用。这时,乐器并不仅仅能够发出美妙动听的音乐,更重要的是,借助于乐器,人们得以陶冶性情,感悟人生甚至是宇宙间的深奥哲理。而这一认识,也随着我们对孔子的推崇和历代王朝“独尊儒术”的治国理念在中国延传了2000多年。

这些特色各异的中国古代传统乐器,以它们美妙和谐的音色,共同演奏出悦耳动人的乐曲。中国古代乐器十分强调内心细腻情感的表达及复杂情绪的波动变化,力求生动传神地表达出人的品格和意蕴,从而使人觉得别有神韵。它们不仅可以准确地表达人类的各种思想情感、道德情操以及心理活动,并且还擅长表现各种人物和天、地、山、水的形态美和韵味美,意境深邃而高远,这也体现出了中国自古以来和谐共生、海纳百川的思想。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音乐文化更是渊源流长,古代的中国人既能歌善舞,他们随手抓来一苇芦苇、一片树叶、一块残瓦就是一种乐器,就能发出动人的声音,每一种乐器无论是简单或是繁杂的都是民族智慧的结晶,都曾经在历史上大放光彩。今天很多乐器我们只能在文献中看到,甚至有更多乐器我们已经无法在典籍中找到它们的身影。以上介绍的乐器恐怕只是我们浩如烟海的古代乐器中的一小部分,不过它们都是古代“八音”中的代表,只愿你我在纷乱嘈杂的今天能时常停下脚步,静静聆听这些来自远古的“天籁”,也将我们伟大的古乐器文化一代一代发扬光大!

同类推荐
  • 安徽泾县

    安徽泾县

    以泾县至今留存的大量古建筑、古遗址为线索,以本地历史人物、民间风情为介质,凸显中国古代汉民族文化的经典与细腻。即使泾县独有的宣纸和花砖,也只是依附于当地深厚文化蕴藏的两道风景。这种深厚蕴藏,使得李白于泾县桃花潭赠汪伦诗,也显得十分寻常。
  • 中国人一定要知道的奇言趣语

    中国人一定要知道的奇言趣语

    本书是一本融知识性、趣味性和实用价值于一体的、完美的语言文化读本。书中内容包括:琅琅上口的谚语,充满智慧的歇后语,诙谐幽默的精彩对联,深入浅出的日常俗语,知识丰富的谜语,意境优美的唐诗宋词,是浓缩了中华民族文化经典的优秀读本。
  • 民俗趣话:吉瑞中国节

    民俗趣话:吉瑞中国节

    流传了五千年的农历正在逐渐走出大众生活。代代相传的习俗在淡化,祖辈们对自然的敬畏已然消失。我们在遗忘的同时也在失去,失去了那么多宝贵的应对造化的经验,以及生活的细节和情趣。原以为控制了自然和生活。其实它们正从我们身边离开。 不知道还能不能留住它们。更想留住千百年流传下来的历法和风俗。也许留下这些不会带给我们些许经济意义,但是如果忘记,是否就和传统有了割裂?而割裂了传统,文化的大树会枯萎。没有了文化的滋养,满世界都会浮躁不安。
  • 典章制度(中国文化史丛书)

    典章制度(中国文化史丛书)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明之一。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近5000年之久,从公元前841年开始,有文献可考的编年史从未间断,至今已近3000年,这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是绝无仅有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历史始终传承有序,从未中断。
  • 汉学研究新视野

    汉学研究新视野

    著名汉学家顾彬教授以丰富的外文资料、融贯中西的学识,对近年来德语、英语世界所出版的汉学新书中所涉及的新译本、新材料、新观点进行了介绍和讨论,其中绝大多数的材料都是第一次被介绍到中国来。同时,他也对中西文化在文、史、哲等领域的异同进行了深入探讨。材料新颖别致,分析鞭辟入里,是了解西方汉学界学术前沿的最佳捷径。
热门推荐
  • 度世毒医

    度世毒医

    一名杀手医生的灵魂穿越;一本来历非凡的度世真经;一套一百零八根度世金针;一柄杀人不见血的手术刀;且看秦风如何在末世大陆一步步踏上世界的巅峰,杀异族,灭丧尸,降百族,斗隐世门派!
  •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研究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研究

    继续教育作为中小学教师可持续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其课程的设计乃至课程体系构建是其教育目标能否达成的关键要素。《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研究》共分5章,系统论述了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理论基础;继续教育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教师成长阶段理论;课程框架的设计思想;课程体系的构建原则和总体构想;当前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核心内容--新课程培训,系统介绍了继续教育网络培训模式和方法;介绍了天津市第三周期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实施方案。
  • 新帝国七皇

    新帝国七皇

    在宇宙中,有着一个蓝色水晶球的星球,称之为地球,地球有着十种强大的元素,这些元素分别支撑着地球,每个人的元素不能超过4种,,在地球的正中央有着一个强大的国家,名称为帝国,帝国创立于1000年前,有着辉煌的历史,在帝国第15代国主的时期,帝国出现七个风流的人物,他们被其他国家称之为帝国七皇,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帝国七皇竟然有着十种元素,而主要的是七皇中的最强战皇风皇,人们都称之为地狱里的死神,他将是我们小说的男主角,他又将带给我们什么事情呢,让我们去看看吧,
  • 三女得三男

    三女得三男

    当冰块对上冰块,当花心对上花心,当寡言对上温雅。他们之间的火花已然檫了出来。
  • 当黑帮小姐遇到黑帮少爷

    当黑帮小姐遇到黑帮少爷

    在一次意外中,我受了伤,于是父亲把我送到郊区的一所封闭式学校来,一边让我学习,一边让我疗伤,还要我女扮男装,用了哥哥的名字。本以为可以在这里安静的生活一段时间,可惜……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说我是他的未婚妻,还当众吻了我。NND,这种情况还从来没在我韩冷月身上发生过。就算他长的好看了点,也不能这样啊……
  • 颜颜

    颜颜

    这个世界中,存在着很多科学无法解释的现象,这些作为能力,分布在各个人身上,你周围的普通人,也许掌握着一种技能。穿墙之术,用意念移动物体等等,被人们口耳相传的所有事情,都是真的。颜颜是一个正在实习的大四学生,从发现自己开始,她已经知晓无法置身世外。希望展现的是一幅宏大的画卷,不拘泥于言情,我们对这个社会必须承担责任。另外,本书中的多数特殊能力都不是凭空想象,有相关科学依据,或者确实存在过能做到的人。
  • 篮球之民间

    篮球之民间

    动物界的篮球主角不甘心输给他人,决心走上复仇之路
  • 圣域奇谭

    圣域奇谭

    人界北方小山村的平凡少年遭遇人生变故,机缘巧合走上修炼之旅,从此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 权志龙之为你倾心

    权志龙之为你倾心

    不相信一见钟情的她,就没有为谁一见钟情、再见倾心。被封印住的心更是没有人能是它融化,即使被冰封的心终有一天会化掉,会为一个人荡起阵阵涟漪,知道那时她才相信世间的一见钟情、再见倾心会在她的身上验证,会让她冰封多年的心为之融化
  • 封印的国度

    封印的国度

    无尽罪恶的邪神国度,时间法则残缺的茫茫长河之中,似有似无的飘渺间,一座历经亘古岁月的古老石屋时隐时现,弥漫着无尽的混沌之气;整个石体,法则泯灭不定,让人感而颤粟……凡人,根本无法察觉到它的存在,而国度中的诸神,只惊鸿一瞥似的感知到一点后,立即神魂湮灭,永世的泯灭于它的神则之下,偶有幸存者,已是神道全消,堕入凡胎……谁人也不知,在哪石屋之上,有一道门,门上有一道干涸、号称不灭的神血构成的封印……只有几句亘古便存在的神话歌谣:……在哪永恒的诸神年代,无数的诸神,永生的存在;在哪封印的第七界,封印着诸神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