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71400000016

第16章 危机或萧条来临的迹象(2)

虽然美国的铸币储备的比例较小,但在1837年和1857年的危机之前,美国银行的统计数据显示,美国的铸币与贷款之间比例的总体变化和英国是一样的。比例的运动变化不是那么容易跟踪,因为全面的统计数据是以年为时间单位间隔的。

对法兰西银行的赢利审查也显示,在危机之前,铸币数量同样会减少,贷款金额同样会增加,正如给出的英格兰银行的相关数据;并且在法兰西银行里,早些年铸币与贷款之间关系的状况还将以更深的程度一直持续下去。法兰西银行提供了法国大部分的贴现。更大的货币需求是早先贴现与铸币之间关系的状况一直持续下去的原因之一,因为信贷及货币的替代品的使用受到了更多的限制。

可支配现金与贷款及贴现之间的关系

跟铸币与贷款及贴现之间的关系具有同等重要性的是,银行持有的可支配现金与贷款及贴现之间的关系。只要不是强制要求银行以铸币赎回纸币,则可支配现金的比例与在之前的段落中谈到的铸币比例的重要性是一样的。在美国,国民银行并不会用黄金赎回他们发行的纸币。自从国民银行成立以来,危机来临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可支配现金与贷款的比例一直在下降,虽然这一标志的重要性被银行的一种行为降低,这种行为即银行在任何时候都急于贷出他们所有的可用资金,只趋于将自己的储备金额保持在仅仅高于法定储备之上一点的水平。有人可能提出异议,这几项——贷款及贴现、可支配现金以及铸币——都是银行的资产,并且从显示银行资产与债务之间关系的数据中可以得到更为准确的指导信息。但是,银行机构持有的铸币或现金是对银行以及银行顾客进行的一个资源测试,测试的是可以立即获得的资源。贷款及贴现是测试商业交易以及依赖于信贷的企业的最好指标。金融安全取决于可以立即获得的资源与依赖于信贷获得的资源之间的适当比例。贷款及贴现的增加并同时伴随着可支配现金的减少,这一现象的影响重大,意义非凡。

银行储备

银行储备与银行负债的比例是一个重要的标志,表示银行现有资产与应付债务之间的百分比。储备更多涉及的是银行以及表明银行的状况,而前两者(银行现有资产与应付债务)更多涉及的是银行客户的情况。在银根紧缩时期,或危机来临逼近时,银行这一储备将缩减至正常比例之下。其重要性被美国国民银行武断的管理条例降低,其管理条例规定在任何时候,银行储备都必须维持一个特定的最低限度。但这只是一个在展望确定未来前景时,才会普遍考虑的问题。储备水平不仅显示银行的状况,而且还往往表明商业界的普遍状况,因为它表明了用于支付已欠债务以及为未来活动做准备的信贷需求程度,以满足双方已经发生的付款义务以及未来有可能的行为。储备的降低总是令人担忧。

有关对外贸易或外汇、商品及铸币的进出口标志

这些标志可以分为以下三类:第一,商品进出口的关系;第二,黄金进出口的关系;第三,外汇的汇率。

商品的进出口

正如前一章所述,仅仅是进口过度不一定是不利的标志,这要取决于一个国家的局势。那些适用于债权国或发展成熟的国家的规律,与那些适用于债务国或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的国家的规律相比,存在天壤之别。有两个迹象表明危机降至的威胁:一是债务国的进口量大幅度且长期持续超过出口量;二是进口量持续增加,超出了与出口量的正常比例,或者进口比例突然大幅度提高。这两种情况对任何国家都是同样危险的。其中任意一种情况下,奢侈行为以及为未来发展的过度支出都造成资源枯竭。

在考虑危机爆发时进口量不断增加,超过出口量比例这一标志时,没有比奥地利或奥匈帝国在1873年5月危机爆发前的情况更好的例子。从1860年开始,奥地利10年的出口量大大超过了进口量,且超出的比例在1866年达到最大值,随后出口比例开始下降。1870年,一个名副其实的繁荣开始了,进口量在多年以来第一次超过了出口量,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1873年5月帝国的经济崩盘。

在危机发生之前,进口比例一致有所增加。

1874年,可以发现进口额仍然高于出口额,虽然超出的百分比下降的幅度很大。1875年,进口额与出口额已经非常接近,出口额略微超出进口额一点儿。从1876年开始的每一年里(1898年除外),出口额都超过了进口额,这和1870年之前的年份所展示的情况一样。

在美国,在1837年危机、1857年危机以及1873年危机这三次危机每次爆发之前的几年里,都出现过进口额大幅度、不正常的超过出口额。正如已经指出的,这种进口超额的主要原因是巨额资金投入了旨在寻求国家发展的建设中。1873年后,进出口额之间关系的变化这一标志,已经不再像危机来临时那么重要了。

1882-1884年的萧条之前,在1876-1881年这6年中,出口额非常大,1877年至1881年里,平均每年的出口额都超过了两亿美元。一方面因为1881年农作物歉收,另一方面则因为进口的增加,这一顺差在1882年突然下降至不足二千六百万美元,这一年美国进行了规模巨大的建设工程。在这个例子中,进口所占比例的突然增加是对这一标志的很好说明。在1883年和1884年,出口过量,但这也远远低于1882年之前几年的出口量。在1893年的危机爆发前,出口量和进口量之间的关系再一次突然发生变化。在1893年之前的8年里,出口过量的水平已经远远低于1884年之前8年里出口过量的水平。截止到1887年6月30日之前的三年里,都出现了出口过量;但是在1888年和1889年里,却变成了进口过量。截止到1892年6月30日的三年里,出口过量,在1890年和1891年里,出口量并不大,但是在1892年,出口总额高达约两亿美元。在1893年之前的十年里,向外国支付的款项估计每年在两亿美元左右,这些款项包括境外投资的利息、交通开支、旅游费用等。如果这一数额被认为是准确的,那么这些开支便超过了1881年之后十二年里每年计算的出口余额,1892年除外。这十一年里,美国的出口量都很大,因为欧洲农作物歉收,而同时美国的农作物获得了大丰收。1893年,进口过量。因此,有一点很明显,即在任何出现贸易逆差的时候,都找不出危机爆发的威胁。但在发生了明显且不同寻常的变化时,正如像1882年和1893年那样出口对进口的比例大幅度降低的年份,或者像前三次危机发生时出口比例一直保持着异常过量的比例。

第二类危机的标志源于对贸易统计数据更详尽的分析。

这一类标志中的核心标志就是在国内商品供给同时参与竞争的时候,商品的进口量仍旧增加,但是在正常时期,国内的商品供应是完全可以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为了说明这一点,让我们假设,有两个国家都可以制造某些商品,并且两个国家通常不会从对方进口这些商品。一旦,其中的一个国家开始从对方进口这些商品时,这可能表明,进口国财富的增长速度更快,或者表明出口国在生产这些商品上占有很大的优势,但是,这也有可能说明进口国的行为过度。另一个没有那么重要的迹象是粮食和主要生活必需品的进口增加,这经常发生在欧洲国家,美国在1837年也出现了这种情况。这些商品进口量增加是出于自然原因。但是,正如上面所说的,如果商品的进口持续增加,而这些商品的供给不取决于自然原因,并且国内也有类似的竞争性的产品,那么这便是一个国家行为过度的标志。和其他地方相比,新兴发展中国家的商品价格总是会在企业投资生产活跃的时候上涨,并且对国外商品的需求大幅增加,而其实通常情况下,国内就有对这些商品的供给。

在分析进口统计数据时,应对奢侈品进口的增加给予重视。奢侈品进口的增加可能意味着危险。它往往与社会其他领域的季节性的奢侈有联系。据说在古罗马,装饰品的进口曾经引起了罗马元老院如此程度的重视,以至于最终通过了严格的装饰品进口禁令。外国的经济学作家经常在他们的书里谈到,在美国不同时期,奢侈商品的进口都有过大幅度的增加。但是,如果奢侈品进口的增加是与美国财富的增加成比例的话,这样的增加就不能被视为不利。

黄金的进出口

黄金的出口并不一定意味着危机的来临,但是从黄金出口和进口的统计数据中,可以推理出重要的蕴意。

正常情况下,世界上每个国家在黄金储量或世界主要货币供给方面,都占有一定比例。这些不同的国家就好比“水库”,大大小小不同储量的“水库”被管道连接成一体,让它们保持同样的水平高度。同样,每个国家所占的份额主要取决于国家自身的财富。金属货币是财富的一种形式,每一个国家都倾向维持一定数量的金属货币,以确保国家的金属货币与其他形式的财富之间保持固定的比例。但是,每个国家金属货币的份额都受到国家自身的贸易量及其他偶然情况的影响,其中包括已经确立的商业往来模式、国民的习惯,特别是国家的货币制度。

一国的货币制度会影响国家的黄金供给。纸币取代黄金,使得黄金以较小或较大的比例被存放在了其他地方。纸币依照黄金的储备为绝对依据进行发行,也有可能用黄金对其进行赎回,或者完全不可赎回。

商业业务的模式也会影响供给。当大多数贸易余额都是在结算所里结算,支票被普遍使用,需要的货币和黄金就会越来越少。在这方面,英国和法国的差异非常明显。在法国,结算所和支票的使用较少,因此对黄金和白银供给量的需求就更大,白银在法国的使用十分广泛。

国民的习惯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在普法战争之后,人们发现,法国的农民小业主已经囤积了大量的黄金。在法国战败的紧要关头,农民囤积的这些黄金被迫交出来,用于支付对普鲁士的赔偿。通常情况下,当印度本土的贵族死的时候,他们已经积累了大量的黄金,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以装饰品的形式存在,这些黄金多年以来就一直没再流通过。所有这些囤积行为都可能导致对黄金的需求上升,因为黄金是像货币一样流通的。不论是农民囤积黄金,还是贵族囤积黄金,这都导致了世界上如此巨大的资本闲置。在危机横行或紧急情况下,那些将大量黄金撤出流通领域的国家获得的利益,是以经济活动的减少及商业交易量的下降为代价。

保罗·利莱·博利厄(M.PaulLer·y-Beaulieu)先生援引相关数据说明,在1885年,法国人均金属货币流通数额是215法郎;英国和美国分别是人均86法郎和人均68法郎。当然,如果流通的硬币数量是以当时的人均财富为基础,当然是英国的人均数量最高,法国次之,美国最低。

这样,每个国家享有正常份额的黄金。如果任何国家拥有的黄金超过了其应有的份额,这个国家必须将多出的黄金出口给其他国家。显而易见,在诸如澳大利亚、南非或阿拉斯加这样的黄金生产国,其开采出来的黄金大部份将用于出口。同样,如果任何国家拥有的黄金数量非常大,那么就应该把多余的黄金出口给其他国家,其出口形式可以是对其他更有利可图的国家进行贷款或采购形式的投资,或者出口这些多余的黄金用于偿付向其他国家欠下的债务。如果多余的黄金投资于外国的贷款,这说明投资国的资本出现剩余,是有利的迹象;而如果多余的黄金是投资在国外以低价进行采购,这表明一国在利用他国资源以获取更大效用方面的能力;如果在国外进行的采购表明国内的价格比国外的高,并且执意从国外购买那些通常在国内就可以采购的商品,则黄金的出口便是一个危险的信号。那么,一个决定黄金出口意义的重要问题就是,伴随黄金出口一起的海外采购或投资的性质。

在每一次经济混乱发生之前,这个国家铸币的进出口量都显示出了清楚的迹象,但是,我们只有做到既调查我们国家的普遍状况,又调查不同时期的特殊状况,我们才会理解铸币进口量显示出的迹象所蕴含的意义。

总体情况

这个国家在现在以及过去的50年里,都会对黄金进行自然的出口。1891-1899年的九年里,根据最精确的估计,世界黄金产量的总价值为1,846,232,200美元。其中,美国的产值是434,207,000美元。因此,在这九年里,美国的黄金产值占了世界黄金总产值的23.5%;在1891年和1896年,美国的黄金产值超过了世界黄金总产值的四分之一。对此必须做出的补充是,有相当一部分的黄金是在英国的属地上开采的,计算在了开采当地的黄金产量统计数据里,但这些黄金是由美国公民开采的,并且运回了美国国内。自然不用说,美国拥有的黄金比例如此高,几乎相当于黄金开采总量的四分之一,这远远超出了美国用于铸造金属货币或其他用途的正常黄金份额。自然而然,我们应该出口黄金,就像我们出口小麦或棉花一样。

不同时期的状况。如果用心去发现,可以看出美国贵金属起伏波动的历史里必定包含了一系列连续时期里发生的特殊情况。可以说,美国经历了五个显著不同的时期:

1.非生产时期,从1792年美国铸币局成立至加利福尼亚淘金热之前的一年,包括1847年。

在这段时期,美国黄金开采的总价值不超过2500万美元;白银产量相对就更微不足道了,其价值只有区区的40万美元。在这五十六年间,自然而然,美国是一个贵金属进口国。

虽然两种金属的波动起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与货币及银行业相关的法律变更所产生的影响,但其总趋势仍是过度进口这两种贵金属。1825-1847年,美国黄金进口逆差额几近高达4000万美元。1821-1847年,美国白银进口逆差额甚至略微超过这一数额,因此金银两种贵金属的逆差额总计大约高达8000万美元。

同类推荐
  • 国富论中文珍藏版(上)

    国富论中文珍藏版(上)

    本书继承了19世纪初以来英国庸俗经济学的传统,兼收并蓄,用折衷主义的方法把供求论、生产费用论、边际效用论和边际生产力论等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以“完全竞争”为前提和以“均衡价格论”为核心的庸俗经济学体系。
  • 储蓄小常识

    储蓄小常识

    本书针对青少年而编写,一共分为3篇:第1篇从“储蓄”的定义、目的、种类和方式入手,讲述了“储蓄”的基本常识;第2篇讲述了“利率”的基本含义和各种类型;第3篇讲述了“储蓄机构”的定义、分类等基本内容。
  • 中印经济转型与发展模式比较

    中印经济转型与发展模式比较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和印度都进行了一场力度空前的经济改革,这一改革的结果是导致了二战以来世界经济史上意义重大的事件——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两个大国同时出现经济的高速增长,并对世界经济格局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 经济常识农村普及读本

    经济常识农村普及读本

    《经济常识农村普及读本》以用故事讲原理的形式,对我们身边的经济学现象进行解说和阐述,完全剔除经济学中枯燥的数学和函数,通过有趣易懂的故事和现象来讲述其中的经济学原理,在轻松愉快的阅读心情中,使你掌握与现实生活最为相关的经济学常识。
  • 城市化的中国:机遇与挑战

    城市化的中国:机遇与挑战

    本书以城市化与新兴市场潜力为主题,文章包括城市化的世界:释放新兴市场潜力、创新公租房制度设计 完善住房保障体系、中国的发展挑战与政府的角色、民众: 亟待开发的资产、科技引领智能城市等。
热门推荐
  • 女神异闻录

    女神异闻录

    萧扬是万万没有想到:回应了一次来自好基友的旅行邀请,居然演变成崩坏式的大乱斗。意外捡到了一件看似普通的古墓随葬品,竟是某个伟大存在的灵魂容器。无意间打了一次酱油,居然死而复生,还……唉,说多了都是泪啊!————————PS:本书为变身文,如有对此类小说观看不适者,请绕行。
  • 如山歌

    如山歌

    父爱如山,这是一部歌颂父爱的作品,希望大家喜欢
  • 蓝光年

    蓝光年

    蓝调年华,光年之最。目前发现离地球最远的星体要远在130亿光年处,光年之里情至骨髓,光年之外思念成殇。谁的江湖胜者为王,谁的轮回纸醉迷茫?遥望星空的瞬间,谁填充了谁的内心世界?如果可以,是不是把130亿光年的遐想星取名平凡爱!一曲蓝光年,几许人惆怅!
  • 客户分级管理实务

    客户分级管理实务

    本书以如何对客户进行分级及如何服务不同级别的客户为主要内容,详细介绍了如何对客户分级,分级应注意哪些事项,不同级别的客户如何进行有针对性的服务等内容。
  • 霸道恶魔:最美年华遇见你

    霸道恶魔:最美年华遇见你

    15岁那年,我的命运早已和一个不相干的男孩连接在了一起,可偏偏他是那么惹人喜爱,永远那么骄傲,在我的眼里,他就是“妖孽”,接下来的日子,我分别遇见了我眼中的“妖孽”,而他就是高冷不失霸道的帅气殿下——宫柒曦,遇见了让我又爱又恨的护花使者——凌宸,遇见了俏皮而不失优雅的淘气公主——凌汐若,遇见了温柔一笑的护花使者——洛亦然,遇见了开朗而幽默的殿下——木子赫,遇见了我一生以来最好的闺蜜——雨幽,他们带给我的欢乐总是挥之不尽,而我们的故事又怎样的精彩呢?遇见他们是我最大的荣幸,一次又一次的分分合合,还是无法拆散我们的缘分,一次又一次的阴谋等着我们去面对,我们的爱情真的会地久天长吗?
  • 洛克王国之远古的契约

    洛克王国之远古的契约

    天快黑了,暮色将笼罩大地,黑夜的主宰即将降临。天神已经复苏,光明即是黑暗。混沌的生灵啊,觉醒。天地即将毁灭,光与暗,善与恶,一切将不再分明,世界等待曙光和黎明。今生的相遇,是巧合,也是——命中的注定。
  • 爱情从未迟到

    爱情从未迟到

    “如你所愿,祝你青云直上,如果可以,我只愿永不再见。”我有多幸运才会遇上你,穿越千万人海找到停靠的港湾。因为有你,我又开始相信爱情,老天开过玩笑,但爱情从未迟到。
  • 魔法世界之千年梦无涯

    魔法世界之千年梦无涯

    那些幼稚的愿望,单纯的友情,明确的,遥远的梦想只要坚持下去,终有实现的一天。一段关英雄成长的传奇,一个有关梦想和追逐的故事,一群有血有泪有欢笑有泪水的人,相依相伴互相扶持向着目标奋斗的史诗。花芒:这世界上那么多麻木庸碌的人,他们活过无人在意,他们死去无人珍惜,他们在人世上留不下一丝痕迹……我不要这样。我要活得轰轰烈烈,自九泉之下直冲九霄之上,带一身大风鼓荡,携一身锐气锋芒,在人间重重划下我的痕迹……我要活成太阳,温暖我爱的人,在这人生短短20年间流光:所谓寂寞,是无涯时光中独自等待的影子一抹;所谓热闹,是与友共饮的美酒一杯。凰歌:我作茧自缚18年,却破茧成蝶,在你一句话间。蓝草:只是晴空下逆光的一眼,我从此晕眩一生;令人一生沉溺的,不一定是爱情,可惜很久之后,我才明白。
  • 冰凌缘浅奈何情深

    冰凌缘浅奈何情深

    我们不可能再有一个童年;不可能再有一个小学;不可能再有一个初恋;不可能再有从前的快乐、幸福、悲伤、痛苦。一路向前走,走过了也就错过了,昨天,前一秒,通通都不可能再回去。——生命,原来是一场无法回放的绝版电影……人生路上的阻拌,终落寞在时间的轮回里,沉淀……升华……
  • 风语之乱世迷离

    风语之乱世迷离

    她,一个千金大小姐,一副倾城美貌,却遭遇国破家亡的不幸,自己被俘虏,亲人被绝杀,百姓苦不堪言,她,决定生还是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