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的CBD屹立着这样一些建筑,它们或豪华、或宏伟,显示出时代的气息,显示出崛起的中国的强大,堪与世界先进国家的建筑媲美。在人们的印象里,全球五百强的跨国企业都聚集在那里。其实,CBD还有一群这样的建筑,现代而不张扬、大俗却又不失大雅的建筑,充满了时尚的气息,那就是SOHO楼群,他们出自于潘石屹之手。
人称潘石屹“老潘”,他是个娱乐化地产商人,甘肃天水人,现任SOHO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一职。在金融危机期间,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调整策略、采取恰当的措施,把他所经营的地产公司受到的影响降到最低是当务之急。
时尚建筑师
现在人们经常把“时尚”挂在嘴边,而且“时尚”频繁出现在报刊媒体上,追求时尚已经蔚然成风。女孩子追求“Fashion”,让她自己变得更美丽些,可以吸引更多男孩子欣赏;就连不太注重外表的男孩现在也热衷于追求时尚;更有杂志以“时尚”命名,如《时尚》、《时尚先生》、《时尚家居》、《时尚旅游》、《时尚健康·女士》、《时尚健康·男士》……“时尚”一词已经充斥了人们生活的空间。
追求时尚是一门“艺术”,流行的不一定就是时尚,时尚的也不一定流行。时尚是特定时段内率先由少数人实验、预认为后来将为社会大众所崇尚和仿效的生活样式,是“时间”和“崇尚”的重叠。时尚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吃穿住行,甚至人们的情感表达和思考方式等。建筑也是一门艺术,不同的建筑体现出不同的风格,它们也都在时尚之列。时尚和流行不同,到底应该怎样追求时尚呢?怎样追求建筑的时尚呢?其实,追求时尚不在于被动的追随而在于理智而熟练地驾驭。
可以理智而熟练地驾驭房地产建筑的地产商在中国并不多。例如任志强之列的地产商,“为富人盖房子”,他们的建筑是奢华的,但却不是时尚的,时尚更符合年轻人的口味。年轻人在这个时期基本上都处于奋斗的阶段,他们不可能是富人,所以他们不可能欣赏,也不可能购买奢华的房子。这时候,潘石屹的房子映入了他们的眼帘,潘石屹是中国少有的几个能够理智而熟练驾驭房地产建筑风格的地产商。
潘石屹所任职的地产公司是SOHO中国有限公司,从公司的名称上来看“SOHO”就体现了时尚的意味,很“Fashion”,很“in”,而他的楼盘也大都以“SOHO”为名。“SOHO”意即“Small Office and Home Office”把办公室放在家里或独自租用一个小办公室,好像一个人顶起一片事业的天空,它代表了一种自由、开放、弹性的工作方式。网络时代的到来,使SOHO成为人们争相追逐的时髦词汇之一;而随着时间的发展,SOHO成为越来越多的人可以尝试的一种工作方式,它的内涵与形式也在发生着变化,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
在金融危机期间,各个国家的经济都受到了很大的波动,人们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在工作中一不留神就可能被老板炒掉。在中国,中国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不是很大,但是中国的大学毕业生一届多于一届,社会有很大的就业压力,已经得到工作的人肯定不想去尝试失业的痛苦。在这种压力之下,SOHO的模式无疑是人们最好的选择,它自身的优势可以帮助人们减小压力,而不似其他的建筑,始终给人紧张、苛刻、压抑的感觉。
而且在金融危机庞大的就业压力之下,社会出现了更多的自由职业者,他们和创业者不同,自由职业者有职业在做,只是没有规模和公司化运作,创业者是自由职业者的进一步发展,所承担的责任和压力就远远大于了自由职业者。潘石屹建造的现代城,是专门为这些人准备的商、住合一的公寓,这就是为什么叫“SOHO现代城”,在经济不乐观的情况下,风光无限。
SOHO给潘石屹带来娱乐化地产商人的称号,他在“娱乐”中,可以从容地应对金融危机,赚得他可以赚的财富。
他如今在商业上这样成功,也是他对房地产知识、房地产市场、房地产理念长久积聚、研究、创新的结果。
蓄势待发
潘石屹于1963年,因父亲被打成“右派”,出生于甘肃天水的一个小农村里,这样的出身和他现在作为中国娱乐化地产商人泰斗的地位相去甚远,他走上房地产这条道路,从他小的时候就“蓄势”了。
十四岁那年,潘石屹的父亲获得了平反,他们全家搬往甘肃清水县城,他的户口也由农村户口变成了城镇户口。在那个年代有城市户口就可以吃商品粮,是一件很让人羡慕的事情,而且在知识分子家庭里生长,他可以接受很好的教育。他是一个非常出色的孩子,长大后成为一个出色的人。他先后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兰州培黎学校(中专),河北的石油管道学院(大专)。
和王石一样,他不是一个甘于平淡生活的人,外面更广阔的世界是他所向往的。在他毕业被分配到河北廊坊石油部管道局经济改革研究室三年后,他怀着一片雄心和浪漫情感到海南“下海”经商了。
海南是我国南方的一个很出名的旅游胜地,美丽的海滩和岛屿吸引了无数深居大陆的有钱人去度假,或是安家。随之,房地产行业也在海南率先兴起了。潘石屹在1987年追随牟其中来到海南省,后来又和冯仑、王功权、张民耕等在海南省合伙成立了海南农业高科技联合开发总公司(简称“农高投”)—万通的前身。
1991年8月公司更名为万通公司,他们高息借贷1000多万元炒房地产,在海南省第二波经济热潮中半年多赚取一千多万元。那时潘石屹通过炒房、炒地已经挣到了他自己的第一个100万元。潘石屹看到房地产为他带来的巨大利润并没有钻到钱眼中去,他还始终保持着冷静的头脑和锐利的洞察力。仅一年后,一个偶然的发现,让他放弃了在海南继续靠房地产“淘”金的计划,因为总人数不过655.8万人的海岛上竟然出现了两万多家房地产公司,短短三年时间房价增长超过了4倍,海南的房地产市场已经出现了巨大的泡沫,他意识到“海南的房地产要出事了”。而且他发现海口市在建人均住房面积已达50多平方米,而同期北京人均住房面积才7平方米,北京的房地产业存在很大的开拓空间。
回到北京之后,他和其他人合作共同创建了北京万通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开发出一系列房地产项目,包括北京万通新世纪广场、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大厦、北京万通理想世界(现改名为新城国际)等。万通新世纪广场的项目为他在北京的长久发展,打响了最响亮的一炮。当初万通新世纪在阜成门开盘时,在香港利达行主席邓智仁成功的广告和定价政策销售下,万通新世界广场卖到当时市价的三倍,潘石屹因此获得了大量的资产。
不管他在万通怎样成功,终究是“为他人做嫁衣”,1995年他和他的妻子张欣女士共同创立了SOHO中国有限公司,这个属于他自己的公司。在他自己的公司里他的聪明才智以及经商理念和对建筑艺术性的直觉得到了更大限度的发挥,他终于成就了属于他自己的事业。他负责开发的房地产项目,包括在北京CBD的第一个大型综合项目、50万平方米的SOHO现代城;位于海南省,拥有115栋别墅的博鳌蓝色海岸;由12位亚洲建筑师设计的长城脚下的公社(该项目成为中国首个在威尼斯双年展上荣获大奖的建筑项目);位于北京CBD核心区域,70万平方米的建外SOHO(该项目销售额突破90亿元人民币)。
他的蓄势得以石破天惊地爆发!
“我”的楼盘我做主
在房地产建筑的建筑上,潘石屹为他自己树立了别具一格的风格,这种追求卓越而又眼光独特的审美追求使他开发的每一个项目都得到了人们的认可,不管是在普通百姓之间,还是在同辈地产大亨之间,都享有很高的知名度,他把建筑艺术和商业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他负责的项目—建外SOHO,是北京心脏地带规模最大的房地产开发项目之一,他在北京引领创建了一个时尚现代化的商业社区,为金钱味道十足的CBD注入了一支新鲜的力量。他负责的另外一个项目—长城脚下的公社,是他联合12位亚洲建筑师共同设计完成的一个当代私人住宅建筑艺术收藏馆,这一项目在2002年威尼斯双年展上荣获大奖。项目一期已经完成,并作为一个公社风格酒店经营。
潘石屹对商业的独到理解使他不单纯追求开发规模和营业额,更注重建筑的长远价值,强调要做中国的、当代的建筑。同时,他把商业、生活娱乐化,坦诚面对社会公众,是中国广大传媒追逐的对象。在2002年时,他被国内外的媒体争相报道,《时代》曾在11月刊中这样报道潘石屹,“房地产商潘石屹给中国一贯单调的公寓和写字楼带来了明快的色彩……潘石屹的楼盘在品位上已国际化。”
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一座座建筑史诗巨作诞生于潘石屹之手和他的公司,他是一个已经基本娱乐化、善玩概念、精于反策划的地产商人,他—永远不做大多数,已经成为中国当代房地产业的大腕。
SOHO出自潘石屹之手,具有别具一格的风格,而且潘石屹为它确立了独树一帜的商业模式,即散售商业地产—它的客户群体面向中国快速成长中的中小型企业而不是传统人们概念中值得拥有精品的大企业或500强企业。这种模式是立足于中国人最基本的消费,不简单追求国际大牌,在市场中不断修正的商业模式,它能接受优胜劣汰的考验。把根扎于中国经济的商业模式和公司,取得了可观的成绩,以至可以在2008年把地产销售做好,减少受金融危机影响造成的损失。
潘石屹虽然对2008年金融危机的认识是“2008年金融危机远远超出了我本人的知识和经验范围”。但是他却以他自己钟爱的风格为他的楼盘做主,走了一条特色的道路,使它的楼盘在金融危机中具有极强的竞争力。
虽然如此,但是这次地产行业在金融危机中受到的影响确是始料不及的,对金融危机持续时间的长短人们也不能确定,“未来存在着太多的不确定因素。”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所以潘石屹纵使有着精明的商业模式,也需要在社会日益进步的今天,不断地改进策略。而且,潘石屹认为对这个市场和这次的金融危机要有一颗敬畏之心,考虑一下:下一步金融危机会对我们的生活、市场造成多大的影响?做好最坏的打算才可以渡过这次危机,最重要的是量入为出,安排好自己的资金;在这样的前提下,发展自己的业务。
人们受金融危机的打击,不愿意出门购物、消费,多数人乐于把时间消耗在网上,或玩玩游戏,或浏览下网页。如果人们真的有消费需求,也会选择在网上购物,因为网上的东西大都比较便宜,而且种类繁多,足不出户就可以买到想要的东西。所以潘石屹想到了充分利用Internet这一强有力的工具进行网络销售来应对金融危机。
他把公司所有的业务都放在网络上销售,不仅可以降低公司的运营成本,而且还具有很高的效率,同时网络销售还取得了从有限销售到无限销售的突破。并且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地去修正网络销售模式,实现最佳赢利,网络销售是未来的趋势,因为它为未来的商家和用户都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财富之路
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出现了很大的问题,银行的贷款优惠政策是救急不救穷、治标不治本的,不能促使房地产业改变现状,而房地产业要改变现状就要实现销售收入,从根本上改变旧的结构和旧的模式,在这一点上潘石屹无疑做的最好。他把他的财富融入到充满娱乐与现代气息的地产中,也把他的财富建立在与时俱进的最“in”的销售策略中。他希望能够通过改变旧的结构和模式的方式,使中国的地产业全面复苏。也只有中国的房地产业复苏了,成交量上去了,他也才能真正的渡过金融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