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70500000006

第6章 死扛下去总会有机会(1)

为什么我的座右铭是“永不放弃”?因为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失败就是放弃,放弃其实是最容易的。所以我想讲的是,活着就是胜利。这个世界上最痛苦的是坚持,而最快乐的也是坚持。

.

像坚持初恋一样坚持梦想

从创建到如今取得的辉煌成就,阿里巴巴必然不是顺风顺水走过来的,它也经历了非常困难的时期。最终,阿里巴巴熬住了,活了下来,并且成为了全球最大的企业电子商务网站。对此,马云是这样解释的:

2001年网络泡沫破灭时,那三十几家公司,我记得现在全部关门了,只有我们一家还活着。我们是坚持初恋的人,我们是坚持梦想的人,所以能走到今天。

创业过程中,创业者必须要有一个梦想。同样,一个企业的持续发展也须有一个远大的梦想。有了梦想之后,必须坚持下去。在最困难的时候,还要熬得住。只有坚持梦想不放弃,熬住了,当机会来临,成功才会随之而来。

马云第一次接触互联网是在西雅图,他登陆了一个搜索网站。他清楚地记得,他输入“Chinese”时搜索到的结果是“no data”(没有数据)。因为当时的中国还没有接入Internet,所以浩瀚无比的互联网世界里偌大的中国也只是空白。

马云对互联网感到神奇的同时也十分沮丧,于是他就叫朋友做了一个他创办的海博翻译社的网页,并挂到网上。虽然网页十分简陋,只有一些简单的介绍和一个临时注册的邮箱。但到了晚上,他居然收到了5个人的回信。当时马云特别激动,尽管他并不懂网络,但嗅觉灵敏的他有一种直觉,他觉得互联网这东西将来肯定有戏,互联网将改变世界!马云意识到这是一口很深的井,这里有一座富矿。

就是这样一个偶然的机会,马云与互联网擦出了火花。大多数人能够认识到马云都是通过阿里巴巴,但准确来讲,马云最初并没有这样清晰的目标。从互联网到阿里巴巴,这中间也经历了一些曲折。

马云第一次接触了网络后便萌生了一个想法:要做一个网站,把国内的企业资料收集起来放到网上向全世界发布。这个梦想促使马云开始下海创业,创办了“中国黄页”。

后来,马云离开“中国黄页”,受外经贸部邀请,加盟外经贸部新成立的公司——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EDI)。中心由马云组建、管理,马云占30%股份,参与开发了外经贸部的官方站点以及后来的网上中国商品交易市场。在这个过程中,马云的B2B思路渐渐成熟,“用电子商务为中小企业服务”。

不久,马云受够了在政府企业做事条条框框的束缚、磕绊与畏首畏尾,不甘心受制于人的马云拒绝了新浪和雅虎的邀请决心南归杭州创业,团队成员全部放弃其他机会决心跟随。在杭州湖畔家园马云的家中召开的第一次全体会议上,18位创业成员或坐或站,神情肃穆地围绕着慷慨激昂的马云,马云快速而疯狂地发表激情洋溢的演讲:

黑暗中一起摸索,一起喊,我喊叫着往前冲的时候,你们都不会慌了。你们拿着大刀,一直往前冲,十几个人往前冲,有什么好慌的?

在这次“起事”的会议上,马云和伙伴共筹了50万元本钱,制定了企业目标。从这天开始,马云下定了决心做电子商务。

尽管只有50万创业资金,但马云首先花了3000美元从一个加拿大人手里购买了阿里巴巴的域名。他们没有租写字楼,就在马云家里办公,最多的时候一个房间里坐了35个人。他们每天16~18个小时野兽一般在马云的家里疯狂工作,日夜不停地设计网页、讨论网页和构思,困了就席地而卧。在此期间,马云不断鼓励员工。比如,“发令枪一响,你可不能有时间去看对手是怎么跑的,你只有一路狂奔”;再比如,“最大的失败是放弃,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最大的对手是时间”。

阿里巴巴正式推出后,逐渐为媒体和风险投资者所关注。马云在拒绝了38家不符合自己要求的投资商之后,接受了以高盛基金为主的500万美元投资,之后又接受了软银的2000万美元的投资。从而由横空出世、锋芒初露,到气贯长虹、势不可当,直至成为全球最大网上贸易市场、全球电子商务第一品牌,并逐步发展壮大为阿里巴巴集团,成就了阿里巴巴帝国。

与那些有着光鲜背景的互联网神话制造者不一样,马云太普通了。他没有上过名牌大学,他不懂电脑,不懂网络,对软件、硬件一窍不通;他没有钱,没有家庭背景,没有社会关系,没有名牌大学的出身,没有海外留学的经历,没有MBA学位。于是,很多人会问:他为什么会成功呢?答案很简单,因为他有梦想。他用自己的梦想吸引和团结了一帮有梦想的人,他们的梦想和实干又带来了资本的青睐,并在资本的支持下逐步把梦想变成了现实。

一个企业的持续发展需要一个远大的梦想。即使在阿里巴巴最困难的时候,马云依然坚持自己的梦想不动摇,勇往直前。

网络泡沫破灭之后,是无情的现实,但马云仍然觉得契合中国国情的电子商务事业是主导未来的新网络经济体系。这种经营理念使马云具有精神动力面对严峻的商业环境,也正是这种简约模式使阿里巴巴度过了特殊时期。从2001年起,互联网遭受了人们的质疑和排斥,一改往昔狂热追捧的局面,主要原因是很多互联网公司的不规范运作。随之而来的是互联网公司的股票大跌,加上美国“9.11事件”的影响,整个市值蒸发了60%以上。

直到2002年年底,互联网世界开始回暖。新浪、搜狐等相继实现盈利,一些颇有市场前景的互联网项目也初露端倪。此时,阿里巴巴的用户已经超过400万家,而马云也正面临新的诱惑。

马云回忆说,当时摆在自己面前的有三条路:第一是发展短信业务,以搜狐、网易为代表的门户网站都在这个聚宝盆里淘到了“黄金”,阿里巴巴完全有抢夺“蛋糕”的实力;第二是进入网络游戏领域,当时中国还没有一家大型网络游戏公司,陈天桥的盛大才刚刚起步,如果阿里巴巴进入网络游戏,应当会大有作为;第三条是继续在尚未成熟的电子商务的“老路”上探索。

马云是一个“一条路走到黑”的人,他义无反顾地选择了自己原来的路线,拒绝了摆在自己面前的种种诱惑。他给阿里巴巴制定了一个“宏伟”目标:全年只赚一块钱!

2002年12月,阿里巴巴赚到了第一块钱;到下一年年底,阿里巴巴的赢利便冲破了600万元。今天,阿里巴巴没有成为另一家网易,马云也失去了被称为“中国首富”的机遇。但在电子商务领域,阿里巴巴无人可比。马云曾这样说:

大家知道我的合作伙伴孙正义,日本软银的孙正义,他跟我在1999年认识。2001年互联网冬天,也就是互联网的形势非常残酷的时候,我们在上海有一次会议,孙正义的日本软银公司投资的七八十家公司都来了,每家公司的负责人都要在上面做演讲。我是最后一个讲的,我上去讲了三句话:第一,孙正义你投资我的时候,我做电子商务;第二,今天我还是做电子商务;第三,今天和你投资的时候唯一区别就是往前挺进了一步,我没有改变。我那时候发现,七八十家被投资的公司,有80%都把梦想换掉了,我没有换掉自己的梦想。直到今天为止,我还是没有换掉自己的梦想。我有一个梦想,要用互联网电子商务去帮助自己的客户成功,帮助更多的中小企业,帮助更多的创业者。这个梦想不改变的时候,你坚持地走下去,走十年,走二十年,你一定能走出去。那天孙正义听了以后说:“初恋是最美好的,但是绝大多数人把初恋忘掉了。”所以,创业者永远要回忆一下自己的“初恋”。你为什么要做?你想做多久?你要做多久?用这些问题不断地反思自己。在成功的时候你要想这些问题,在遇到挫折的时候你仍然要想这些问题,你才有可能会成功。

马云不是网络的幸存者,他是一位坚守者。我们可以用“骑士”来形容马云,因为在最困难的日子里,他是那位冲向风车的“堂吉诃德”。而当一切好转的时候,马云便成了新的英雄。

成功需要一股“傻坚持”的劲儿

现在人们在马云的身上看到的大都是他的睿智,但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曾经有很多人都给了他相同的评价,那就是“傻”。事实上,从马云选择创业开始,无数人都见证马云是如何通过自身傻坚持的那股劲儿一步步走向成功的。

1992年,马云已经是一位优秀的青年教师了,但他始终认为自己年纪太轻,也没有什么生活经验,还不适合做老师。可见,他对教师这个职业还是有很高的定位的。

而此时,浙江一些做外贸生意的民营企业经常邀请马云做他们的专职翻译。请马云的人很多,有时他一天能接到很多“订单”。渐渐地,马云感觉自己一个人根本做不过来。此时,他想到了学校里的一些退休老教师。他们整日赋闲在家,工资又很低,最重要的是退休后心理上的寂寞和失落。于是,马云开始考虑成立一个专业的翻译机构。如此一来,既能减轻自己的负担,也让那些老师赚点外快补贴家用。

这种想法闪现在马云的脑海之后,他开始感到兴奋,犹如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一般。马云最大的优点就是,他不是一个喜欢空想的人,他喜欢把自己每一个成熟的想法都付诸于实践。

之后不久,马云和朋友一起在杭州注册成立了一家专业的翻译机构——海博翻译社,是杭州第一家专业的翻译社。在马云的创业历程中,它不是最光辉、最灿烂的一页,却是马云试水商海迈出的第一步。

海博翻译社的主要员工,除了马云和他的创业伙伴之外,主要由一些退休的英语老师兼职来做。仍然是全职教师的马云平时要在学校给学生们上课,只有在课余时间他才有空打理这个翻译社。于是,在课余时间,马云四处活动,尽可能接更多的翻译业务。

然而,这个新成立的翻译机构并没有迅速为市场所接受。虽然很多场合都需要翻译,精通英语的人也确实有限,但这毕竟是杭州第一家翻译机构,精明的商人是不愿为不了解的公司埋单的。因此,成立之初的海博翻译社经营举步维艰。成立后的第一个月,海博的全部收入为700元,而当时仅一个月的房租就是2400元。

这时候,周围好心的同事、朋友又开始劝马云“回头是岸”了。有人说:“马云,你真是犯傻了,安安稳稳地当大学老师多好,瞎折腾什么啊?”也有人讥讽和嘲笑他不知天高地厚。更要命的是,当初一起合伙创办翻译社的几个朋友这时也开始动摇了,他们甚至开始考虑让翻译社趁早“关门大吉”了。然而,马云却偏不信这个邪。在内心深处,有一种信念在召唤他,那是一种无比强烈的内心呐喊:一定要继续做下去,一定不能放弃,一定能熬过去,光明一定会来临的……

为了继续生存下去,马云开始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大热天里,他总是一个人背着个大麻袋出发,从杭州跑到义乌、广州,四处批发些小工艺品、小礼品,再一个人气喘吁吁地背回杭州。混在一群小商贩中间,没人能看得出,眼前这个头发凌乱、瘦弱的年轻“小老板”竟然是一名大学教师,一位优秀的青年教师。

就这样,在马云的一手操劳和打理下,原本以接翻译业务为主的海博翻译社,一夜之间竟变成了“海博杂货店”。从鲜花到礼品,从袜子到内衣,但凡稍微能有些利润的小商品,马云通通背回来卖。

此外,马云的“多元化”战线甚至一度拉到医疗领域,甚至还销售过一年有余的医药和医疗器材。而当时推销的对象,上至大医院,下至赤脚医生。为了能把货卖出去,他吃尽了闭门羹,遭尽了白眼。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马云的“倒爷”生涯持续了整整三年,就这样靠他卖小商品、推销医药赚来的钱,足足养了海博翻译社三年,才让这个原本早已是奄奄一息的翻译社奇迹般地起死回生。到1994年时,海博翻译社基本实现收支平衡;1995年,开始逐步实现赢利。如今的海博翻译社,正如马云当年所愿,已经成为杭州最大的专业翻译机构。

马云那种不轻言放弃的顽强毅力,更是被如今的海博翻译社当成一种伟大的企业精神。现在登录海博翻译社的网站时,首页上四个大字赫然在目:永不放弃。这四个字,是马云亲笔题写的。这种精神,马云在之后的事业中也一直坚持着,并对其日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次,马云在香港出席“菁英论坛”时表示,他自己对计算机一窍不通,平日只会收发邮件或浏览网页,成功之道全因坚持自己“很傻很天真”的想法。中国第一家互联网商业信息发布网站“中国黄页”的创业可以说就是源于马云“很傻很天真”的想法。

1995年年初,马云受托,作为翻译来到洛杉矶沟通落实一起高速公路投资,未果。马云从洛杉矶飞到西雅图找他在杭州电子工业学院认识的外教比尔。信仰互联网的比尔领马云去西雅图第一个ISP(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公司VBN参观。就是在这里,他第一次见识到了网络的神奇,他和VBN公司约定:对方在美国负责技术,自己到中国找客户,一起来做中国企业上网。

1995年5月,“中国黄页”上线,马云的生意经是,先向客户描述互联网怎么怎么好,然后,向他们要资料,再将资料寄到美国,VBN将主页做好,打印出来,再快递寄回杭州。马云将网页的打印稿拿给客户看,并告诉客户在互联网上能看到。“中国黄页”当时的收费标准是,一个主页3000字外加一张照片,收费2万元,其中1.2万给美国公司。

1995年的时候,互联网没多少人知道,马云就开始搬出比尔.盖茨来忽悠,并且把Internet直接翻译成了一个中文名字——因特乃特网。在一次外出游说时,有人问他:“你说的因特乃特跟《国际歌》里的英特纳雄耐尔有什么关系吗?”为了鼓动别人参与他的事业,马云拿大家熟知的比尔.盖茨来说事儿,他说:

比尔.盖茨说了,因特乃特网将改变人类的方方面面。

很多年后,他承认这其实是他自己说的。因为他知道,当时的情况没有人会相信他的话。事实上,比尔.盖茨那个时候甚至是反对Internet的。

在当时的情况下,向企业老板们推销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所谓“网站”,那些企业老板们都认为马云是个大骗子,一见马云上门来推销,就像碰见“非典”,唯恐躲之不及。

马云决定先从身边的朋友做起。他在杭州电子工业学院任教时,为了贴补家用,还在一些夜大做兼职,教国际贸易。夜大里有一些学生是中小民营企业的老板,因此马云借此机会认识了不少做企业的朋友。于是,他开始做起电话推销员来,每天都给那些做企业的朋友打电话,一遍一遍地打,不厌其烦地向他们讲解互联网的好处,结果弄到后来,那些朋友一听到是马云的电话,就叫苦不迭,胆战心惊。

同类推荐
  • 世界最具智慧性的哲理故事(1)

    世界最具智慧性的哲理故事(1)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危机就业

    危机就业

    本书内容包括:不要期望值过高、不要眼高手低、不要挑肥拣瘦、先就业再择业、要看重企业发展、做到逆来顺受、学会大格局思考、为创业备战、再就业中不停充电等。
  • 朋友圈:让朋友遍天下的人脉经营术

    朋友圈:让朋友遍天下的人脉经营术

    本书通过列举大量的事例,着重向读者介绍了拓展和经营“朋友圈”的一些方法和技巧,有较强的实用性,能帮助读者顺利地拓展和扩大自己的“朋友圈”。
  • 让你成功赚钱的智慧全集

    让你成功赚钱的智慧全集

    谁都无法逃避金钱的社会,赚足“钱”程是对生命最好的承诺。成功带来财富,财富展示着成功。每一个成功的财富故事,其背后都隐藏着很多鲜为人知的真实细节。了解了它,你就会学习到赚钱的思维与智慧,从而走向成功的人生。
  • 人生要淡定,生活要从容

    人生要淡定,生活要从容

    哲学家周国平说:一个人对人性有了足够的理解,他看人包括看自己的眼光就会变得既深刻又宽容,在这样的眼光下,一切隐私都可以还原成普遍的人性现象,一切个人经历都可以转化成心灵的财富。淡定是一种心态,从容是一种境界,笑容背后是无奈,繁华过后是灰烬,常葆一颗从容的心,看云起云落;生活从容的人一定是最成功、最友善、最幸福的人。珍惜当下,把握自好自我的心灵,当下不在他方净土,而是内心一念。
热门推荐
  • 盛世风流:腹黑夫君请下榻

    盛世风流:腹黑夫君请下榻

    她是江湖恶战留下的遗孤,安隐于世,只因一个传闻,无故被卷进皇权之争。重出江湖,她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拈花一笑间,让天下腥风血雨!帝君以天地为聘,百里红妆,“月儿,我们回家。”公子无奈一笑,“谁叫我上辈子欠你,这辈子只好以身相许。”少爷一纸婚约欺身而上,“我认定的女人,谁都别想抢走!”
  • 魔纪元素

    魔纪元素

    一个猎村部落的小魔王,因情出世,展开了一段不可思议的旅程。
  • tfboys之夏日花火

    tfboys之夏日花火

    一个看似平凡的女孩,来到新城市,在火车上遇见了tfboys,让我们看看他们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 阴阳玉之鬼妻难逃

    阴阳玉之鬼妻难逃

    我叫林源,因为种种原因,我在三岁的时候,爷爷就给我定了一门亲事。后来我才知道:“她不是人,是一只漂亮女鬼。”
  • 花树眼中的园丁鸟

    花树眼中的园丁鸟

    以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为主旋律,有的笔锋犀利,有杂文之辛辣;有的语言委婉,有散文之气韵;有的直白如话,不碍读;有的咀之有味,当细品……作品融内容的丰富性与写法的多样化于一炉,为现代寓言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值得一饱眼福!作者陈福荣2002年获浙江省第十五届“春蚕奖”。寓言作品散见于《故事大王》、《少年文摘》、《童话寓言》、《优秀童话世界》、《中学语文报》、《温州日报》等多家报刊杂志,更多的则是发在《中国寓言网》上。
  • 噬灵:血之绯瞳

    噬灵:血之绯瞳

    经过了三年的休整,失忆的夏芷岚再次回到了那个有过悲伤记忆的地方。因为失忆,她对身边的一切都感觉到陌生,但是就在这陌生的平静中,却处处暗藏着危机......他们相遇在命运的十字路口。眼神交会的那一瞬间,彼此之间已经明白,等待他们的,除了甜蜜的诱惑,还有危险的深渊。一个脆弱的少女融入一个非常人的世界时,她所面对的危机,远远要比比和善良的恶魔接吻艰难得多。当她对上他那双如罂粟般诱人的血色瞳孔时,这段跌宕起伏的爱情故事,此时才刚刚拉开序幕......
  • 若你不泣,此生不离

    若你不泣,此生不离

    奈何时光匆匆,开始,注定是一个错误。—白笙若有来生,你会选择我吗—沈莫离如再有一次机会,我,一定不会选择放手。—颜离我与坟墓中的他是最近的距离,也是最远的距离,在无以自持的伤痛里,我忆起有人好像说过,世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笙离死别,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不知道我爱你。我想说,不是的,最远的距离,永远是生死相隔,如果,他能活过来,我会鼓足勇气说出口,可是永远不可能了—时光不老,我们不散,未曾想,时光已逝。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他想说一句…一句他已来不及说的话:对不起,我爱你…她失魂落魄地靠在桥上,为什么…一切都晚了!下辈子,你若不弃,执手相依,不要把我抛下,因为,我会心痛…
  • 道门异世录

    道门异世录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踏足异世,魔不成,武不就,可没想到异世之中,竟得道统。。。。。。
  • 火澜

    火澜

    当一个现代杀手之王穿越到这个世界。是隐匿,还是崛起。一场血雨腥风的传奇被她改写。一条无上的强者之路被她踏破。修斗气,炼元丹,收兽宠,化神器,大闹皇宫,炸毁学院,打死院长,秒杀狗男女,震惊大陆。无止尽的契约能力,上古神兽,千年魔兽,纷纷前来抱大腿,惊傻世人。她说:在我眼里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强弱之分,只要你能打败我,这世间所有都是你的,打不败我,就从这世间永远消失。她狂,她傲,她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凌驾这世间一切之上。三国皇帝,魔界妖王,冥界之主,仙界至尊。到底谁才是陪着她走到最后的那个?他说:上天入地,我会陪着你,你活着,有我,你死,也一定有我。本文一对一,男强女强,强强联手,不喜勿入。
  • 侠剑霜骨

    侠剑霜骨

    明洪武二十五年,太子卒殁,皇太孙立,诸藩王为保身家性命,未雨绸缪。彼时各地武林门派,划界自立,针锋相对,江湖亦如天下,大有分裂割据之兆。为求属地安稳,增强实力,诸藩王纷纷与当地门派结盟。乱世将近,庙堂、江湖的命运系于一线。此时,蜀王朱椿联合蜀中各派,奉朝廷号令,意图铲除大夏明教残党。但屋山派的出现,却令这次征讨突生变数。蜀中武林将何去何从?大明皇位之争又将鹿死谁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