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心态与襟怀
“没错,这位圣人既然如此低调,不为世人所知,为何还会显化世间,一手缔造了紫临神城。”有人提出疑问,圣人本不问世事,超然在红尘外,后面却显圣,与原本的信念不符,甚至有些相冲突。
这样一来,岂不是自相矛盾吗?
“那还需从一场大祸说起!”
同样的,也有人了解其中的因果,一本正经的说道。
“大祸?什么大祸?”华家二兄弟白衣飘展,嘴角浮现淡淡笑意,此刻,不解的问道。
“我也说不清,这也是曾经听别人说的,至于什么祸事,牵涉太大了,连一些更迭了不知多少代的古国都不知情,更何况我们。”那人似有遗憾。
“岁月悠悠,沧海桑田,一晃已是数十万年,哪怕当年那群知道隐情的人,恐怕都已经尘归尘、土归土了”
杨兆叹息道。
毕竟,关于这场弥天大祸,可能已经无人知晓了,即便在上古末年也是三缄其口,唯恐引起世人恐慌,至如今,已然成为了一则秘辛,流传已久,也没有被人揭开。
“不过,紫临古城的存在,似乎是为了镇压这场大祸才被建造而成的。”
“怪不得,怪不得,这样就说得通了,否则,一位本自翩然世外的超凡存在,又怎会轻而易举改变,从归隐中走出,圣威横压天地间。”
有人恍然大悟道。
“话说,这位紫临圣人不会来自无上道统吧,毕竟只有这样的不朽级势力,才有可能走出圣人。”
“而且,紫临圣人多年避世不出,乃至声明不显的原因,大概是到了他这样的境界,超凡脱俗,心境和眼光与我们不同,又怎会看重世间的名与利、功与绩。但不求万古留芳,只一心向道,于仙道上奋毕生之力,毅然而行。”其他人大胆猜测道。
“有一定的道理,圣人心态,不是我们所能揣度的,说不定紫临圣人是退居幕后、隔了很多代的老教主!”
“也大概唯有这样的道统,才能够辅助的起一位圣人海量般的资源消耗,提供诸多至强经文,为圣人铺路,藉此开创出属于自己的法与道,印证已道,得享圣人道果。”
“不,这在当时已经被否决了。”杨兆向着众人摇头,十分肯定地说道。
关于紫临圣人,这位自上古末年横空出世的绝世高手,位列古世家之一的杨氏也有颇多记载。
这就是古世家的强大之处,自古代屹立至今,俯瞰世间数百万年,历岁月轮回,坐观王朝更迭,不知掌握世间多少秘辛与信息。
一位圣人的突然显化,在那个年代,早已牵动了无数人的心神,皆敬仰与尊敬。
不只杨氏,还有诸古世家与无上大教,纷纷发动眼线耳目,遍撒天下,暗自追寻圣人来历,最后却未果,没有任何的结论得出。
他们想,也许是圣人不愿世人知其身份,动用神通以遮掩来历,这样一来,他们只得作罢,有些心惊,怕这是圣人的一种警告,圣威不可侵犯。
紫临圣人的身份早已被否定,绝无可能来自无上道统。
毕竟,在那个几乎不显圣的年代,若是有这么一尊至强者,足以于世间称尊,威压十数万年,怎会声名不显,田野藏麒麟。
“你们能猜出的东西,前人又怎么会猜不出,甚至更深一层,加以印证。”
“关于紫临圣人是否来自无上道统,这在当时,同样也有人提出了这个想法,最后越传越远,越闹越大,不亚于在平静了很多年的东洲大地上,掀起了一阵大波澜,连其他大洲,都在讨论这个话题,说法不一,各有解释与道理。”
“到了最后,诸多无上道统也不敢沉默,生怕世人认为他们已经默然了这个说法,于是,他们纷纷出来澄清证明,表明圣人的来历确实与自身无关。”
“毕竟,在上古末年,能走出一位神圣就已经惊世骇俗、震天动地了,何况一位历万劫而不磨、凌驾规则之上的圣人,着实让人难以置信,惊呼不可能。”
“最后,当那种浩然、伟岸、隐隐凌驾于一切之上的圣威席卷东洲十八域时,所有生灵都敬畏了,顶礼膜拜,没一人敢否定。”
“无上道统亦如是,存在敬畏之心,毕竟,那个时候他们连神圣存在都没有,决不敢拉虎皮扯大旗,擅自借用圣人的名头,只得一一跳出来,向世人澄清事实。”
“可惜的是,这位紫临圣人镇压了大祸之后,留下神城,便翩然而去,再不见其踪影。”
“传闻,有人在凡间田野偶然遇见,垂钓砍柴、采麻养桑,后来一堆人‘气势汹汹’的觐见,连带那处田野一同随紫临圣人消失了,此后,无人再能找到,也许世人真的是不想被世人打扰,一心在修行上,不涉红尘。”
“莫非世上真有这般超然的存在,成圣后,仍不问世事,不为万古垂青,只有在生灵需要的时候,才毅然挺身而出,事了拂袖去,于世间难见圣踪,不问功与名。”
“哪怕不为圣,也足以被冠‘圣’以称!”
众人一阵悠然向往与景仰,这样的德行,这样的襟怀,无愧于“圣”,于万古岁月中浮沉,熠熠生辉。
“好了,我们到了,全部下落吧,紫临城周边禁空,不能飞行,我们只能徒步走到尽头。”
杨兆提醒道。
众人心里自然明了,点头颔首,怀着对圣人的敬意,怀着对这座古老的神城的功绩,纷纷从高空降落,十数道身影落在大地上。
“切记,在这里不能与人争斗,不能动手斗法,否则,未被执法队逮捕,便会被阵法轰杀。”
“事先提醒你们一声,最好安分一点,别给老夫惹出什么麻烦来。即便是你们教中的圣子神女也不敢在这里放肆,别到时候牵连了老夫,也连累了他人。”
此时,张义全开口,目光扫视众人,冷冷的警告道,眼神阴鸷无比。
见他们皆沉默,张义全便不再多说什么,继续向前走着,徒步而行,身影如鬼魅,一晃便是数十丈。
像刘云、华家二兄弟及其他人,不少都对这里几乎一无所知,作为紫临城的常客,杨兆只能一一向他们进行说明,并择重而言,点明需要注意事项与一些禁忌之处。
面前,是一片茫茫紫气,仿若神海垂落,从高空浩荡而下,遮蔽数百里山河。
越靠近,震撼感便愈烈!
一路上听着杨兆的说明,他们不断向着紫气形成的瀑布而去,纵然见过不少的巨城,观之气象与威势,也少有能与之媲美的。
毕竟,每一座神城给人的感觉皆是不同的,不只是它的壮阔与古老,神异与威势,还有浓厚的历史底蕴。
紫临城,虽然是上古末年的产物,相对古世家的神城来说,算是存世比较短的,但不乏有人从遥远的地域赶来,只为一观紫临城,朝拜与敬仰。
或许,出于对圣人的尊敬,抑或者,是对于这座古城对世人的贡献,对镇压大祸的一种感激。
紫气浩荡,有种类似雷音的声响发出,隆隆而鸣,却并不振耳发聩,听在耳畔,仿若清泉流淌,春风拂面。
霎时间,让人通体舒泰,一阵神清气爽。
不过,没人再去问什么,只能把这归结于圣人的手段。
一座巨城沉浮在紫气中,只露出一角城体,古朴而大气,有岁月的气息扑面而来。
巨城连带紫气所在的区域,被一片浩大的阵法笼罩,平常,只是隐于虚空中,不露痕迹,不发杀机。
不过,却时时刻刻的运转着,监测四面八方,这是对紫临城的有效保护。
这并不是圣人构建的阵法,而是在圣人镇压大祸、再度归隐天地间后,几大无上道统对紫临城进行的防护措施。
紫临城禁止争斗,这是一条无形的铁律,由几大道统制定,无人敢不从,作为统治玄域的霸主级势力,这样的底气与实力是显而易见的。
他们颁布的法旨律令,几与凡间朝廷的圣旨有同等的作用,一言可定天下事,一言可为天下法。
即便不依靠飞行,仅凭脚力,杨兆一行人的速度也足够快,没多久便来到一个白玉广场前。
白玉广场不是很大,但也有一里方圆,被十数根雕着蟠龙的白玉柱子围绕,形成了一块空地,尽皆由玉石铺成。
这是一种罕见的玉石种类,被称作汉阳玉,是雕刻阵台、铭刻道纹的上好材料,其中的精品,更能作为构建域门的用料,受世人喜爱与热捧。
此刻,却被当成玉砖,铺成了数里大的白玉广场,刘云等人都不禁叹道,这手笔,可真是不小啊!
不时有道道虹光划破天际,一些修士从天而降,落在远处,怀着对这座古老的神城的敬意,向着白玉广场疾驰而来。
此刻,早已有不少修士盘坐在白玉广场中,神态各异,这让刘云有些好奇,不过回想起杨兆一路上所说,便瞬间明了。
这处白玉广场,是几大道统联手建成,铭刻了非常玄奥的道纹,与域门的作用相同,有着横渡虚空的作用,不过,却是用于接引来紫临城的修士进城。
第十七章毕竟,紫临城坐落在茫茫紫气中,掩入高空,更有圣威长存,阵法笼罩,若没有特殊手段,连城体都近不了,更何谈进入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