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65000000061

第61章 “呼家面”

那年,临近年关时,呼天成确实发愁了。他不是愁过年的问题,他愁的是没什么可送。眼看时近年关了,给老秋他们“慰问”点什么呢?那些年,呼天成一直忙于“新村”的建设,等房子一座一座盖起来时,村里已经很空了。过去每逢年里节里,他都是要送一点什么的。今年该送什么好呢?

就在那个飘着雪花的早晨,呼天成在村子里转了一圈之后,心不在焉地走进了磨面房。那时,呼家堡已有了两台小钢磨。时近年关,磨面房很忙,机器轰轰隆隆地响着。这种小钢磨磨的面很粗,号称“一风吹”。呼天成围着钢磨转了一圈,不经意地看了两眼,微微地摇了摇头。当他扭身要走的时候,有意无意说了一句:“这面能不能磨得再白一点?”

当时,在磨面房帮助干活的是刚从部队回来的复员军人王炳灿。王炳灿是个能人,他虽然回来时间不长,但他的精明已是众人皆知了。王炳灿赶忙说:“咋不能?”他接着说:“呼伯,你要多白吧?”

呼天成站住了,说:“这不是‘一风吹’么?”

王炳灿说:“是‘一风吹’,不过,我有办法。”

呼天成笑了,说:“你有啥办法?”

王炳灿说:“我试了。要想白,多垫两层细箩,多磨几遍,要多白有多白。”

呼天成笑了,说:“就这么简单?”

王炳灿说:“这就看是谁干了。我干,就这么简单。”

于是,呼天成说:“那你就给我磨吧,别可惜粮食,要最白的。你给我磨一百斤。”

王炳灿说:“我在书上看了,细面有三种:75%,65%,50%的。你要哪一种?”

呼天成用赞赏的目光看了看他,说:“那就要50%的吧。要白,要筋道。你给我五斤装一袋。”

王炳灿马上说:“我知道了,要小袋。”

呼天成往外走了两步,又折回身来说:“炳灿,好好干吧。以后,这一摊就交给你了。”

后来,就是用这种普通的小钢磨改造后磨出来的细白面,有一袋送到了当时的省委副书记老秋的家里,当然还有一些其它的,都是小小不言的。那时全国还都在吃85%面,即使是省委书记,也还从没吃过这种像雪一样白的50%粉(虽然是“土法上马”)。就在那年春节,老秋家包饺子用了呼家堡的小袋白面,那面的确白,也筋道。老秋吃了大加赞赏。过罢年,刚好省里进了两套大型的磨面设备,那时还是计划经济时期,机械设备是由省里统一调拨的。在分配指标的时候,老秋想到了呼家堡。于是,老秋大笔一挥,就把其中的一套批给了呼家堡。在那个时期,设备批给你或批给他,是没有分别的,只要是集体就行。那套设备价值百万,可呼家堡却一分钱也没有花……

当那套设备运到呼家堡的时候,一开始,呼天成也并没多看重。就觉得磨面房大了一些而已,可以磨多遍面了。可是,到了第二年的冬天,村里的会计的一句话竟把他说愣了。

会计说:“我把数字打出来了。就今年,咱那个磨面房,钱挣了四十七万。还余了十五万斤麸子。”

呼天成愣住了。他怔怔地说:“多少?你是不是算错了?”

会计老德说:“没有错,四十七万。”

呼天成又问了一遍:“多少?”

老德说:“四十七万。”

那时候,四十七万是一个巨大的数目!连呼天成也没想到一个磨面房会挣这么大的数儿,那不就是“多遍面”么?!然而,能磨“多遍面”的,在整个颍平县,他们却是独此一家。后来呼天成不再吭声了,他一句话也不说,就那么沉默了很久很久。后来他说:“这个数字,要保密。”

那年冬天,呼天成作出了一个让人无法想像的决定,那是个大手笔!

就在快到年关的时候,呼天成让面粉厂赶制了一万包小袋(五斤装)精粉,再加上别的礼物,分别派出了七个小组,前去“慰问”那些与呼家堡有关联的“方方面面”。“方方面面”在这里成了一个个人物的代名词,那是一个由呼天成开列的长长的名单。从县城到市里,从省城到北京,这是一次耗费巨资的“慰问”。呼天成把这次行动叫做“千里送鹅毛”。在整个呼家堡,除了老德之外,没有一个人知道,呼家堡收入的第一笔巨款——四十七万,有一大半“千里送鹅毛”了!

那一年,呼家堡人并没有分红。春节时,呼家堡人吃的仍然是85%面包成的饺子,连呼天成也不例外。

不过,就在“千里送鹅毛”之后,村里的会计老德光荣地退休了。从此,“铁算盘”老德成了菜地里的一名菜农,干的是轻活。

应该说,呼天成是无心插柳。他看重的是“人场”,他要种植的是一个有放射性的声音。在那七年时间里,他几乎是年年进行如此的“慰问”。可他没有想到的是,在无意之间,他作了一个天大的“广告”!在一些有“身份”的家庭里,“呼家面”这个名称不胫而走!

“呼家面”这个品牌,是从人们的口头走向市场的。它先是悄悄地在一些“体面”的人家流行之后,尔后才走向社会的。这种小袋装的面粉,在一个时期里,成了高贵和体面的象征。后来,当整个社会全面走向商品经济时,那种小袋食品的方便快捷,已成了所有食品行业争相模仿的一种包装。

三年后,当呼天成决定更换面粉厂的设备时,他所培植的“人场”发挥了极大的效用。那时候,买进口设备是需要上头一层一层来批的,那些“批文”需要过一道道关卡,盖无数个公章。在城市里,有很多单位为了跑“批文”整年住在北京,一两年也不一定能跑下来。可呼家堡要的这套进口的面粉设备,“批文”全部跑下来,却仅用了三十七天!

应该说,一个人的大气是由时光和阅历来熏染的,而一个人的豪气却是由物质来铺垫的。当呼家堡的年收益超过千万时,呼天成那些像树棍一样的字迹就成了无往而不胜的“金字招牌”,成了一道道万金难买的“手谕”。在这方面,呼天成是从不惜乎钱的。他说,钱算龟孙!

然而,呼天成最为高明的一点,是从来不搞“个人行为”。他是从不送礼的。在呼天成的字典里从没有“送礼”这两个字。在这一点上,呼天成可以说是独树一帜。在所有的场合,在所有的交往中,他嘴里从来都说:呼家堡不搞那一套!可呼天成又是最看重情义的。在呼天成的字典里装满了“慰问”、“探望”、“支援”、“赞助”、“奖励”等字眼。这些字眼使他日见大度,也使他的行动蒙上了一层高尚的轻纱,成了一种组织上的正当行为。

1981年,当“呼家面”正式进入省城的时候,呼天成也就打了一个电话。呼天成在电话里对省委组织部干部处处长邱建伟说:“建伟呀,咱家乡的面运到省里了,你尝尝吧。”邱建伟心领神会,马上对着电话说:“呼伯,你放心吧。”尔后,他先后打了一连串的电话,至使“呼家面”长驱直入,一路绿灯,优先进入了省城的市场。省报副总编冯云山听说后,免费给呼家堡策划了一个活广告:叫做“今年流行‘呼家面’!”省银行行长范炳臣更是不遗余力……连银行系统办的年货里也有一样是“呼家面”。

1982年,当“呼家面”初次进入北京市场时,虽然通过了一道道关卡,最后还是陷在了一个食品公司的经理手里。

北京太大了,纵是中央部委的领导,也无法去直接指挥一个食品公司的小经理。那一次,是王炳灿带车进京的,他一共拉去了五辆卡车的面粉,全陷在那儿了。就是那个姓吴的经理,死活不接受!那是呼天成在商品领域里打的第一个败仗。呼家堡生产的面粉长途跋涉运到了北京,原是姓黄的经理答应的,现在换了吴经理,人家一句话,就不要了!当时,前去接洽的面粉厂销售厂长王炳灿又先后跑了十几家食品公司,结果是没有一家愿意要的。五辆车呀!那会儿王炳灿简直愁坏了,当他路过天安门的时候,竟然突发奇想,跑到广场上大哭了一场!到了最后,他那有名的“铁嘴”都磨破了,还是没有把面粉推销出去。最后,他实在是没有办法了,就连夜给呼天成打了电话。呼天成一听,也坐不住了,他说:“我去一趟,见见这个吴经理。”

于是,呼天成连夜赶到了北京。第二天,当呼天成见到吴经理时,吴经理说:“我很忙,只能给你三分钟的时间。”呼天成就马上说:“那好,吴经理,咱就长话短说。这样吧。这些面,我们不要了,白送给你们行不行?”吴经理一听,愣了,说:“什么,什么,白送?”呼天成说:“这么远的路,我们既然拉来了,也没法再往回运了。这些面粉,算我们白送的。你们试试嘛,看看呼家堡的面粉到底咋样。”吴经理愣了一会儿,冷冷地说:“这不是浪费么?不合适吧?再说,我们也很忙啊……”呼天成说:“我知道你忙……”吴经理打断他说:“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嘛,这可是首都。你说你白送,我们就能要了?”呼天成看着他,慢慢地吸了一口气,说:“是这样。我看公司里业务多,的确很忙。经理们连辆车都没有,每天骑车上下班,很辛苦呵。咱工农是一家,面我们不要了,另外,咱呼家堡再‘支援’你们一辆车。这几天,来来往往的,给你们添了不少麻烦,算是补偿吧。”

吴经理不经意地看了呼天成一眼。那会儿是冬天,呼天成脸黑黑的,上身穿着黑布棉袄,下身是黑棉裤,脚下是圆口布鞋,显得土里土气的,竟然说要“支援”他们一辆车?他觉得这牛皮吹得也太大了!当时,吴经理差一点笑出声来。于是,他就用打发人的语气说:“好,好,就这样,就这样吧。你们要是真不要了,就卸下来吧,我让他们试一下。”不料,呼天成又说:“我现在就给你写张‘条子’,三天后,你派人去提车吧。”于是,呼天成当即就给吴经理写了一张便条,放在了办公桌上。尔后,他站起就走了。

吴经理迟疑了片刻,伸手把那张“条子”拿起来看了看,只见那字写得歪歪斜斜、枝里八叉的,根本就像是一场玩笑。于是,吴经理笑着摇了摇头,顺手把那张“条子”团成蛋,扔到一边去了。

三天后,当吴经理又指着那个团成蛋的“条子”给人当笑话讲的时候,一辆崭新的“桑塔那”轿车已开到了公司的门口!

后来,“呼家面”就成了第一个打入北京市场的外省面粉。

那位坐上了桑塔纳轿车的吴经理,曾不止一次地对人说:“老呼只要写个字,那就是手谕呀!”

同类推荐
  • 形象

    形象

    一个娓娓道来的、关于这本旧书的奇特来源的故事。一种存在于绘画之中的,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一场因为城市而起的失踪。一个异乡人倒霉的梦境。一次情绪低落时的追忆……它就是一段独白,同时也是十个严肃的玩笑。不能把它理解为几个分裂的故事,它们联系紧密;另外,请保持轻松状态,它从不“深入灵魂”。
  • 青出于蓝

    青出于蓝

    《青出于蓝》作者孙智慧用自己平实的笔触为读者勾描了一幅社会百态图。读后启人心智,引人深思,特别是青少年朋友可以开阔视野,认识社会,给自己的写作以及日常生活带来帮助,是本值得一读的课外读物。
  • 曹墓天书

    曹墓天书

    一个盗墓贼离奇死亡,死因让法医宋晓婵无法解释。死者身上的一块六芒星状的古玉引起了刑警队长程淼的注意。经著名考古学家萧暮古教授的坚定,发现古玉背后的纹路竟是一幅地图。是谁把地图刻在了古玉之上?地图所指的位置又在哪里?盗墓贼的死与这块古玉有关系吗?为了探寻究竟,程淼与萧暮古出发了……
  • 败坏了哈德莱堡的人

    败坏了哈德莱堡的人

    《败坏了哈德莱堡的人》是马克.吐温最著名的短篇小说之一。哈德莱堡以“整个地区最诚实清白的小镇”而享誉四方。一天一个陌生人在爱德华.理查兹家丢下价值4万美元的黄金,以答谢给他出主意使他致富的恩人。后来全城竟冒出许多人自称就是那个“恩人”,而且他们都是城里的知名人士,结果一个个成了被嘲弄的对象。
  • 穿越侏罗纪

    穿越侏罗纪

    《穿越侏罗纪》本书为“中国小小说名家档案”丛书之《穿越侏罗纪》。
热门推荐
  • 阴阳天师:我的鬼王妻子

    阴阳天师:我的鬼王妻子

    他因为一张照片,被学校莫名其妙的开除。回家的路上,他还遇到一名跟踪他的女鬼,那名穿红衣的女鬼,吵着要嫁给自己。妈妈重病去世,爸爸去打工几年离奇失踪,而身体一向很好的妹妹却生病了……不过奇怪的是,在自己迷迷糊糊睡熟中,最疼他的爷爷,还在梦中娶了那位别人称她为鬼王的女子做老婆,自己还成为了阴阳天师。紫之梦幻读者群576571963,欢迎读者加入,不喜欢可以不加入!
  • 人比花娇

    人比花娇

    她艳绝天下,笑容如花,才不过十六岁就成为了天下最美的女人。她才华惊艳,作的一手好诗,写的一手好字,被称为才女。她出身富贵,家里世代在朝为官,父亲更是官至右丞相。她就是这样一个要容貌有容貌要文采有文采要家境有家境的天之骄女,无数才子想要一睹芳容,无数达官显贵想要迎娶回家。这样的女子偏偏爱上了那个注定女人无数的皇帝。却不想自己的画像刚刚送去就被退了回来,原因竟然是那人不再选妃。为了一个边塞女子,当今天子竟然要解散后宫,独宠一人。她不允许,绝对不允许,那人就应该左拥右抱坐享齐人之福。那人就应该在她身边为她魂牵梦绕。看着手里越来越扭曲的花朵,她的嘴角勾起了一抹淡然的微笑。
  • 逆天劫

    逆天劫

    这是一个动荡的年代,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节。然而一次宴会,一次偶遇却引发了一代武神的传奇。在红颜知己的协助之下,吴天远凭借着自行修炼出的道家无上神功“三昧真火”与“白莲教”、北元“大宝法王”展开了一场龙争虎斗。可是更大的阴谋却早已悄然展开,迫使吴天远不得不逆天行劫……感谢倚梅赏雪为兄弟建了一个群28418427(满),欢迎大家加入。二号群44531381(满),三号群14965883,大家也可以来坐坐。
  • 混沌力尊

    混沌力尊

    力元大陆上,万物皆有力!风雨雷电,金木水火只是普通之力;山川,河流,大地,星空算是小道之力;真力,灵力,魂力,念力勉强可称为异力;魔力,鬼力,妖力,修罗之力不过是旁门左道之力!问天下,何为力中之尊?谁是人中之皇?
  • 洞玄灵宝八仙王教诫经

    洞玄灵宝八仙王教诫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驱魔是没有硝烟的战争

    驱魔是没有硝烟的战争

    谁说驱魔是为了抓鬼?S市的人从来都不认为驱魔是为了抓鬼,而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 海的天空

    海的天空

    这是一部关于小女孩一生经历的坎坷,她是怎样化解的,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 妄南枝

    妄南枝

    少年时莲湾的不期而遇,数年后朝堂的旧人重逢,而重逢的代价,终究是一段患得患失的情么?一个“情”字,好似用尽了她此生,却未得所偿;他迷茫中回首,却发现等候的那个人,早已悄然辞世。待到记忆重修,而心头,却早已凉透……
  • 力量的本源

    力量的本源

    在黑暗与光明之间有爱与恨,在痛苦与绝望中唯有爱才是拯救的力量。爱不落,志不堕,是长生。
  • 娇妻难训

    娇妻难训

    一个是利用完后被无情抛弃的外来人。一个是赫赫有名的豪门大少白九爷。从认识相爱到分开直至再次相遇,他们不是互相伤害,就是互相安慰,有些话,就在嘴边,却说不出来,造就误会却又无可奈何。“你不是我三叔!”“你从来都不相信我!”手牵手,情定三生,他们做好准备一辈子在一起,可某人却不甘心,将她绑走。为救她,他一身戎装,和战友一起,出发……身处满是炸药的小岛小岛上,惊天秘密被揭晓,原来他和他,,身份互调。秘密,还未完全揭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