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尔烈与两代皇帝,是“老主同场少主师”,既是乾隆的同窗,又是嘉庆的老师,关系最近。如果就此不说,待怪罪下来,岂可了得!再说,这些事也是人之常情,当让二位皇帝知道才是。况且,太上皇和皇帝日理万机,过于繁忙,有时未想到此事,这也是正常的事情。
果然,正待纪昀等要对乾隆禀奏时,乾隆竟传旨过问此事来了。于是,由纪昀出面,向乾隆作了回禀。
嘉庆元年丙辰春正月“千叟宴”后第三年,即嘉庆三年(1798年)戊午春正月初六日,为王尔烈70寿诞之日。
在这之前,王尔烈的这个生日,就已经惊动了翰林院的编修、侍读、侍讲、掌院、检讨、庶吉士、笔帖式诸翰林公及在京朝野老臣、阁部、各部尚书、侍郎、郎中、主事、候补主事、给事中,以及军机处行走、司经局洗马、国子监司业、钦天监灵台郎、钦天监中官正、左春坊左赞善、右春坊右赞善、左春坊左庶子、右春坊右中允、内阁学士、内阁中书、詹事府詹事、詹事府少詹事、通政使、资政使、上书房行走、上书房总师傅、太子少保、太子太保、太子太保太傅、日起居注官、太常寺卿、太常寺少卿、大理寺卿、大理寺少卿、宗人府主事、理藩院监事、监察御史、都御史、左都御史、右都御史、国子监助教、国子监学政、学录、洗马、候补侍讲、算学录、中书科中、候补中书科中、员外郎、国子监监丞、国子监学政候补教谕、内阁典籍、太常寺典簿、通政司经历、大理寺寺丞、各部员外郎、大理寺司务、奉宸院笔帖式、委署库掌、内务府佐领、翰林院孔目、翰林院侍诏,还有东阁大学士、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协办大学士等。这些人中,主要是王尔烈参加《四库全书》编纂时期的翰林院及翰林院出任的同僚。其中,主要起头的人有: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纪昀,吏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刘墉,礼部尚书、翰林院掌院学士德保,左都御史、上书房总师傅窦光鼐,以及友人高鹗、程伟元。
这些翰林院出身的老翰林及友人们,对于王尔烈的这个生日特别重视。他们认为,在上三年朝廷所举办的“千叟宴”上,开始时竟然将这个关系至重的老臣、乾隆的老友、嘉庆的老师,被誉为“老主同场少主师”的著名翰林院学士王尔烈给忘掉了,实属不应该。虽然在他们的提示下,使得王尔烈得以参加,并得到了应有的赏赐,但是他们也觉得不对味;特别是他们在王尔烈的身后似乎看到了自己的凄清冷落的影子;再者,王尔烈是翰林院老翰林,近三十年来,除短期外任外,几乎一直没有离开过翰林院,直到现在还在翰林院供职领衔。为此,他们决议定要好好庆贺一番,以弥补前时事情之不足。
那么,怎样庆祝呢?
他们想来想去,得出了一个最佳的选择,那就是在王尔烈70寿辰时,以翰林院的名义为他办寿庆。办寿庆的办法是:每位翰林院翰林,以及相关的朝廷重臣、仕宦、官员、受业、友人,亲笔为王尔烈写一个“寿”字,或者以诗,以词,以文,以画,制成“百寿图”屏风,以此相赠,他们还有一个要求,那就是每幅作品,都要吉庆,且不重复,一幅一样。
说办就办,他们很快地将相赠作品,书写描绘妥当,将“百寿图”屏风制成。这张“百寿图”,一共有126幅作品,125人参加。为明晰起见,亦为共赏,亦为同庆,现将这个“百寿图”全貌,包括书、字、画、诗、词,也包括作者,以及身世、官职、作为、褒奖、学衔、年代、籍贯、诸多情况,刊列这里。
《王尔烈寿屏》,计9扇,以铁梨木为框。高200厘米,阔32厘米,总横长288厘米。上下边框透雕“寿”字花饰。每扇以黄铜折页相连,竖立。无屏座。寿屏以瓷青纸铺地,四周嵌“寿”字锦云花边,126幅泥金纸字画装裱其间。首扇题“恭祝诰授中大人内阁侍读学士加一级瑶峰王老大人七哀大庆”,尾扇署“龙飞嘉庆元年岁次丙辰正月庚寅上浣吉旦受业黄骍谨书”。中间七扇,以每扇竖立两行、每行九幅作排,共嵌书画作126幅。上下左右四周为各两行“寿”字,中间以横十竖五排法排列书画。寿字91幅,其中汉文86幅,满文4幅,蒙藏文合书1幅;诗词5幅;画35幅。其字,真草隶篆俱在;其画,山水花鸟同存。126幅书画中,有署名者为125幅,无署名者为1幅。相传,无署名者那幅,为其曾教授过的嘉庆帝敬送。126人中,有124人各一幅,广泰1人2幅,这125幅书画,均有署名款章。
此寿屏,汇集了乾嘉年间书画名流手迹。
王尔烈寿屏,原存于王尔烈故居辽阳翰林府,由王氏后裔收藏前后达150余年。1953年,由其六世孙王抚辰献给辽阳市人民政府。现藏于辽阳博物馆。
为存史鉴,特将其寿屏书画作品名称、内容及作者署名和所隶职官诸情形,以自右至左、从上到下为序,记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