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副联中,上联前部为乡谣,下联前部为俚语,恰好相对;上联后部的“好种”乃“号种”的谐音,下联后部的“佳人”乃“假音”的谐音,亦恰好相对。全联浑然一体,恰到好处,实在妙绝。虽有些不雅,但用在如此环境中,也是妙趣天成了。
王尔烈与陈月琴完婚后,照样在千山龙泉寺住读,他的督学师傅还是元空方丈。
不用说,这段时间里,王尔烈的学习自是安下心来,其学业也是突飞猛进,元空见了也自是由衷地高兴。
光阴荏苒,岁月倥偬,不觉到了转年三月。
一般说来,旧时科举考试,每三年举行一次。其实也不尽焉,若赶上皇上、太上皇、太后大寿寿诞之年,或者皇上大婚、国家有重大隆庆之典要颁布于天下者,以为喜庆,朝廷往往还要设恩科,增加一科考试,以示皇帝对于人才的重视和对学子的爱护,亦显示其大仁大德,文韬武略。如,雍正元年(1723年),为胤禛继位之年份,为了庆贺,皇帝下诏书,诰示天下,举行恩科乡试、会试,即为加试。
这年三月,王尔烈正在龙泉寺西阁读书,忽听得外面寺院里一通钟鸣,随即元空走进屋来。
王尔烈拜见了师父后,忽然想起一件事来,说道:“今年是乾隆十五年,朝廷要举行庚午科考试,我打算赴试,以验视一下自己的功底,不知老师意见如何?”
元空听了,并没有直截了当地回答他的话,而问道:“方才,钟鸣几通?”
“一通。”王尔烈道。
“鸣一通,你能背诵几篇文章?”元空问。
“一篇。”王尔烈答。
“不中,相差太远了。”元空道。
王尔烈有些不信,便勉强赴试,结果名落孙山。
乾隆十八年(1753年)癸酉科考试前夕,龙泉寺院里又传来了一通钟鸣,随即元空师父走进屋来。
王尔烈又向元空要求,打算参加本科考试。
元空问道:“方才,钟鸣几通?”
“一通。”王尔烈答道。
“鸣一通,你能背诵几篇文章?”元空问。
“三篇。”王尔烈答道。
元空听了,说道:“学习有进展,可以下山赴考了。”
结果,王尔烈科场获捷,取中拔贡第一名。
原来,清代科举制度中,州、府、县级考试时,也就是最初的一级考试,其取中者为贡生。贡生分为五种,其中有恩贡、拔贡、副贡、岁贡、优贡,通常称为五贡。五贡,皆算正途出身资格。另外,还有捐纳取得的贡生,称为例贡。在清代的五贡中,以拔贡科名为最高。
王尔烈参加拔贡考试的地点,即在知州吴秉礼主持修建的辽阳儒学学馆的考棚里。这里,也是少年王尔烈以诗联激励吴秉礼产生修建辽阳儒学学馆与考棚的地方。这次王尔烈来这里赴考,自然是多了不少感慨,此不必多说了。
王尔烈拔贡考试获捷后,仍在千山龙泉寺西阁攻读。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为丙子年。这年,适逢皇太后五十五圣寿,为了庆贺,皇帝诏示天下,举行恩科乡试、会试。王尔烈再次向元空师父要求,打算下山去科场赴试。
元空问道:“钟鸣一通,你能背诵几篇文章?”
王尔烈答道:“四篇。”
元空说道:“不足取,相差甚远。不过,你也可以前去参加一次考试,以便取得些经验阅历,也好为下次考试做些准备。”
这次是乡试,为举人考试。
果然不出元空所料,王尔烈又是个名落孙山。
自此次考试以后,王尔烈再也不提下山考试的事了,一心攻读课业。
乾隆三十年(1765年),朝廷举行乙酉科举人乡试。
这年正月,王尔烈正在龙泉寺西阁书房认真攻读,忽然听得寺院里钟声一阵紧似一阵。
王尔烈听了,心想,师父元空又快要来了。
果然,他刚这样想过,元空便推门走了进来。
师生二人见过面后,元空便向王尔烈问道:“现在,钟鸣一通,你能背诵几篇文章?”
王尔烈答道:“不多,仅能背诵五篇文章。”
元空笑道:“这回可以下山赴考了。”
接着,元空又说道:“上几次科考,我本想让你下山赴考。那几次,除第一次举人考试外,也会取中的。但是,都不会取得最好的结果。这次考试,你去参加吧,会给老师争得来一个好名声的。”
王尔烈问道:“能取中第几名?”
元空说道:“我已经写出了一帖,压在龙泉寺大雄宝殿的金字牌匾后面的香匣里,外面用锁锁好。待你考试回来,榜发下来,咱俩一起开锁取帖,看我写得对否。此时,就不告诉你了。”
王尔烈听了,说道:“我明白了,这是师父对我的激励,待我参加考试考出个好成绩,也好以此感谢老师的恩典。”
这次乡试,在盛京举行。
王尔烈在这次乡试中,获同科举人第一名,即为解元。
待他荣归后,来到龙泉寺谢过了师父元空,二人便来到大雄宝殿,取下放在那块金字牌匾后的香匣,开锁取出那帖。王尔烈从元空手中接过那帖,展开一看,只见上面用朱笔写道:“乾隆三十年乙酉科举乡试,辽阳王尔烈必中解元”,落款是“元空”。
王尔烈看了后,打心里往外佩服师父元空的眼力和妙算。于是,他随即问道:“以前两次,为州、府、县试及乡试,考取的是贡生、举人。我尚不知下次考试,也就是京师会试,参加进士考试,那时的情况又该怎样了。”
元空说道:“前两次考试,拔贡第一,举人第一,仅是地方小试也,不值得骄傲。更重要的是下次会试,天下举子集中于京师,人才荟萃,济济一堂,那才是大显身手的时候呢。”
王尔烈听了,说道:“师父所言极是,我只是不知师父尚有何指点。”
元空听了,问道:“现在,钟鸣一通,你能背诵几篇文章?”
王尔烈道:“钟鸣一通,能背诵五篇文章。”
元空听了后,沉吟一下,说道:“钟鸣一通,能背诵五篇文章,这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事了,说明你已经具备了相当的功底。不过,会试是要取中进士的,仅此可就远远不够了。”
“那么,钟鸣一通背诵几篇文章为宜?”
“十篇。”
“十篇?”
“对,钟鸣一通,要将十篇文章刷地全部背诵下来,中间不带障碍。那样,才说明你已经达到操纵自如的熟练程度了。”
王尔烈听了,没有多问,只是用心攻读课业。
王尔烈科场考试,虽然科名很高,但是并不顺利。他取中拔贡第一时,已是26岁了。待他取中举人第一时,已是38岁了。
他取中举人第一乡试解元后第二年,即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被任命为平谷县(今属北京)教谕,待开缺时补之,仍留在千山龙泉寺西阁读书。
这个时期,王尔烈的生父王缙正在深州学政任上,从父王组正在甘州知州任上。依着他俩的意见,是想走走关系,让王尔烈出来就仕,但是王尔烈未允。他在信中,向他俩讲明了自己的想法,又说明了师父元空指教的得力情况。二人听了,觉得也是道理。出来做官,确实不如留在学馆就读更聚精会神些。于是,他俩便同意了。
转眼又是六年。
这年是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干支为辛卯年。上年,适逢皇太后八旬万寿,皇帝诏示天下,特举行恩科乡试、会试。
这年王尔烈已经四十有四了。
这年正月,王尔烈正在龙泉寺西阁书房读书,忽听得寺院内一通钟鸣。这次钟鸣,比历次声音都洪亮,都急促,持续的时间也长。他听了后,心想,这一定是师父有意安排的了。
果然,不多时,元空便走进屋来。
这个时候,元空已经88岁了,霜须飘洒胸前,但精神矍铄,面膛红润,气宇轩昂,不减旧时。
王尔烈见师父来到,便急忙离位,拜见过后,将元空让到上首落座,随后泡上茶来。
元空也没有客套,落座后,执起茶杯,用杯盖划了划浮在水面上的茶花,用唇沾了沾,接着说道:“此时,课业准备得怎么样了?”
“比上次乡试,稍有些进步。”
“钟鸣一通,能背诵文章几篇?”
“谨遵师教,已达到当年的教诲。”
“那么说,可达到十篇了?”
“略有超过,可达到十一篇。”
元空当下考察,发现王尔烈在钟鸣一通的时间里,竟能背诵下十二篇。元空大喜,说道:“今年是辛卯年,正值上年为皇太后八旬万寿,圣上特设恩科乡、会试。这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你可以下山与试了。”
王尔烈听了,说道:“六年前,弟子参加乡试时,师父曾给弟子占一帖,言必中解元,榜发,果然应验。只是这次会试,不知情况如何了,还望师父明示。”
元空没有当即答话。待他呷了一口茶后,又用手巾沾了沾嘴唇,用手捋了捋胸前胡须,说道:“我已经断过了,你这次赴考,可以获捷,大魁于天下,连中三元。”
王尔烈听了,面容有些喜色。但是,他深知取得如此成果,是非常艰难的,实在不容易。因此,他没有出声,只是静静地望着师父。
其实,王尔烈的所感不是没有道理的。旧时科举考试,不仅考试极难,就是所设名额也是极有限的。就说五贡考试,一个州、府、县内,也只能是取中三四名,乡试举人考试,一省也只能是取中十余名;而会试进士考试,最多全国取三百余名,少者也就在百十名。在这里能够取得一席功名,谈何容易?有的人,则是攻读了一辈子书,参加了无数次考试,到最后还是一名生员。这种情况,实在不少。据福格《听雨丛谈·乡会试掌故》载:
道光六年丙戌会试。总裁:阁臣蒋攸铦、尚书汤金剑、王鼎、副宪陆以庄。二甲一名进士麟魁,字梅谷,为满洲人中传胪之始。是科广东举人陆云,年一百四岁,三场完竣,未经中试,赐国子监司业衔。
由此可见,科举学业之艰难。
这会儿,元空见王尔烈静静地望着他,便接着说道:“不过,你的前面有阻啊。”
王尔烈一听说有阻,便问道:“可否避开?”
元空道:“实在难以避开。所阻者,乃通天之人物也。”
王尔烈道:“那样,岂不坏事?”
元空道:“非也。你所以能出头露日,正是赖此人矣。”
王尔烈道:“此人是谁?”
元空道:“只可会意,不可说之,让事情慢慢地应验去吧,也好做以考究。”
王尔烈见元空不想说出,也不好再问了,只说道:“师父所言极是,弟子记下了。”
元空道:“今年是辛卯年,日出卯时,是你的吉时,大胆地应试去吧。”
元空说罢,走了。旋即,寺院里传来一片钟磬声,倒也悠扬。
王尔烈离开千山龙泉寺,到家收拾一下,便赴京科考。晓行夜宿,不几日便来到锦县地界。
锦县,清代称大凌河城。出了大凌河城,东行六十余里,来到了一个叫秃老婆店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