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57600000013

第13章 锋芒初露的参谋(3)

整个册子内容分29个标题,共有15页,沿袭了他一贯的简明清晰的风格,每个标题,按字母顺序排列。涉及有关作战、巡逻、通讯、运输、密码、军法等方方面面,一目了然,只要不是白痴,都能从这份指示中清楚自己该怎么做。

超编后的旅部事务非常繁忙,蒙哥马利尽管有一战辛苦的磨炼经验,还是觉得力不从心,后来,他回忆说:

“我手下有3位上尉参谋,加上我自己,可是,实在吃不消……工作的确是太艰难了。”

困难阻止不住蒙哥马利,他对军事的热忱,还有天生的坚强信念,都不允许他畏缩,在他心目中,他是不可战胜的。迎难而上,也是他一贯的性格,他渴望挑战。他对自己要求很严,对下属也同样如此,他雷厉风行的作风有时会让部下苦不堪言。有个借调的年轻少尉,曾在蒙哥马利手下干过短期的参谋,回去后对别人说:

“我们这位新上任的旅参谋长在工作上的确是一只小老虎,每当他给你下达命令时,我的上帝,你非跳起来不可。在守时方面,他更是毫无人情可讲的。”

他甚至在元旦那天,命令苏格兰的一支“快速纵队”前往某地实施军事行动,这令官兵们很是不满,因为他们有庆祝新年的传统。可是在铁面无情的蒙哥马利面前,除了照办,他们又无可奈何。慢慢地,就习以为常,因为抱怨没有用。

蒙哥马利原以为爱尔兰共和军不堪一击,确实,当时谁也没真把他们当回事,同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英军相比,他们简直称不上是支军队。但就是这帮人,硬是让英军连吃败仗,整个队伍士气低落,军心涣散,因为他们打游击,随打随走,来无影去无踪,加上有群众掩护,英军出击,多半扑空,只好拿撤走后的房屋出气。大火照亮天空,英国人的希望也随之化作缕缕青烟,一点一点消散,最终归于寂灭。

进入科克以来,蒙哥马利绞尽脑汁地想像怎样对付叛军,这不仅是他的职业性使然,也是隐藏在心底的那股特殊的恨意在作祟,爱尔兰共和军杀了他的堂兄,这份仇不能不报。几个月过后,蒙哥马利发现自己所做的都是徒劳的,费尽心机拟订的剿灭计划,成了一张废纸,连敌人在哪里都不清楚,还谈什么报仇雪恨。无情的事实刺激他坐立不宁,心里异常烦躁,他不是气急败坏,而是调动脑中每一颗神经在想,为什么?冷静下来细细分析,这场战争恐怕永远打不赢,而且本身毫无意义,既然如此,就没有必要继续下去了。

在伦敦,越来越多的人对政府的爱尔兰政策不满,力主镇压的丘吉尔已经离职,与此同时,要求同爱尔兰共和军和“新芬党”谈判的呼声越来越高,劳合·乔治的分治主张,拥有了更多的支持者。1921年7月,英国与爱尔兰达成停火协议。10月,双方举行正式谈判。劳合·乔治亲自出马,在谈判中极尽恫吓、威胁和利诱之能事,“新芬党”代表屈服了,接受了各项条款。按照条款,爱尔兰被分割为南北两部分,不列颠政府承认爱尔兰“在被称作大英帝国的成员国内享有同等的宪法地位”,即南北两部分各属于英国的一个自治领。条约签订后,爱尔兰民众群情激愤,“新芬党”内的激进派拒绝接受,很快,爱尔兰共和军又重启战火。同他们仇恨的英国人交战的同时,把枪口也对准了签订条约的爱尔兰温和派代表人物阿瑟·格里菲斯和迈克尔·柯林斯,两人被视为叛徒。内战一触即发。蒙哥马利对这些情况都不是很了解,他关注军事的热情远远超过了政治,不过,形势的发展变化他还是看得比较清楚的。他感到军队再呆下去,只不过是幌子而已。经过一段时间思索,他在给亨利主教的信中说:“我们军人呆在这里实在是最不光荣的事,我衷心盼望永远不再看见这里的人民和这块地方。我们在这里驻军无疑是为了吓唬爱尔兰共和军,使他们不至于走极端。”至少在蒙哥马利看来,除了撤军,别无选择。英国政府也在作此打算,因为根据协议,条约签订后英军从南爱尔兰撤走。1922年春,第6师的部队已陆续动身,蒙哥马利所在的第17旅官兵也正忙着收拾行装,两年多的折腾,把每个人搞得心力交瘁,巴不得尽早离开这块是非之地。然而就在此时,节外生枝,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事。

爱尔兰共和军已经等不及,他们把英军的剩余部队看作自己肆意行动的最后绊脚石,不时伺机伏击和偷袭,把对温和派妥协退让的愤怒,转嫁到了英军身上。为减少危险,蒙哥马利告诫官兵处处留心,但想不到,部队即将撤离前夕,还是出了事。3名军官和1名士兵在科克附近被绑架,其中有一个中尉来自蒙哥马利的老部队——皇家沃里克郡团,因能力出众而受到赏识,现在蒙哥马利的旅部负责情报工作。接到报告后,蒙哥马利先是吃了一惊,接着马上就镇定下来,他命令严加封锁消息,因为他知道,如果让部下得知,万一凭借冲动不顾一切前去报复,事情将会更加不可收拾。蒙哥马利希望通过谈判解决这一棘手问题。第二天,双方的参谋人员举行会谈。爱尔兰共和军的代表是多诺万,他是一名能干的军事指挥官,前不久刚组织劫掠了一艘满载武器弹药的英国运输舰。英军方面由蒙哥马利担任代表。一连谈了几天,没有结果。在谈判中,蒙哥马利提出派英军去搜寻失踪者,多诺万坚决不让,非要派自己的人员去搜。

“你们搜可以,但你们认识那几个人吗?”见对方蛮横无理,蒙哥马利冷冷地问道。

“不,对他们我们一无所知。”

“不可能吧?据我所知,一个外乡人只要一到这里,消息马上就被你们掌握了,你们会不知道?”多诺万的谎话令蒙哥马利非常恼火。

“我们确实不知道。”

“那你们怎么搜?”

“这是我们自己的事情,”多诺万继续狡辩道,“假如你们愿意相信我们的话,我可以保证将失踪人员全部找到。”

蒙哥马利明知对方毫无诚意,所谓寻找,不过是猫哭老鼠的假慈悲,失踪的4个人,十有八九凶多吉少,说不定早被他们打死命丧黄泉,也未可知。不过没有确切证据,心里虽然猜疑,嘴上却不能表示出来。蒙哥马利最后无可奈何答应了多诺万的要求,抱着姑且信之的态度,等待奇迹出现。

一天过去了,两天又过去……什么消息也没有,蒙哥马利每次催问,总是回答,正在找呢。他不由无名火起,也许爱尔兰人真的把他们杀害了,而现在又用这种拖延方式耍他,以求有朝一日不了了之,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蒙哥马利马上集合队伍,亲自带领去搜寻,他不能被敌人当成傻子,这是他的自尊心所决不容许的。到达郊外时,爱尔兰共和军闻讯赶来阻挠,双方剑拔弩张,互不相让,幸亏教堂的牧师及时出面调停,一场随时可能爆发的流血冲突才得以化解。蒙哥马利虽然不甘心就此罢手,可是没有办法,只好悻悻带着部下返回城内。之后,又跑去找了一次,仍然一无所获。蒙哥马利对此已经不抱任何希望。看来,不仅活人找不到,连死去的尸体能否找得到都是个问题。

几天后,爱尔兰共和军宣布在一处沼泽地中,发现了失踪者的尸体,望着运回来的散发难闻气味的模糊肉块,蒙哥马利难过地转过身子,悲痛和屈辱感在此刻攫住了他的心,好不容易等情绪稍稍稳定,再朝死难者方向注视一眼,就匆忙走开了,那摊湿漉漉的东西令他头晕目眩,仿佛诉说着巨大的讽刺和无奈,他的每根神经被刺激得剧烈跳动起来,呆在现场,一刻也不可能,逃也似的走掉,眼前的东西仍在晃来晃去,好像一直不肯放过他。

半个月后,蒙哥马利随最后一批英军士兵撤离科克,部队吵吵嚷嚷,秩序一团糟,有人趁火打劫,兵营随处可见丢弃的废物和破坏的痕迹。大英帝国的军人以这样不体面的方式,告别了让他们心酸心痛的土地,还有那段担惊受怕的日子。

对于爱尔兰战争,蒙哥马利后来思考很多,在爱尔兰时,他已经敏锐地看出这个问题的复杂性,认为英国面对的是一个深不见底的大泥潭,惟一的办法,就是从中及时抽身,否则只会越陷越深。同事阿瑟·珀西瓦尔少校不同意他的看法,此人是个镇压狂,对付爱尔兰人从不手软,爱尔兰共和军在他眼里不屑一顾,他坚持鼓吹用快速机动和奇袭的战术,予以打垮。蒙哥马利和他因为意见不同,时常发生争论。两人各执己见,谁也说服不了谁。回到国内后,有了更多的时间观察和思索,蒙哥马利的思想变得更成熟,也更深刻,他觉得有探讨清楚的必要,于是在1923年秋天给珀西瓦尔写了一封信,表达了自己对这场战争的观点:

依我个人的看法,要打赢这样一场战争,必须毫不留情。如果用奥立弗·克伦威尔或者德国人的铁血方法,在很短时间内便会解决。现代的民意却不允许使用这些方法,整个国家也不允许这样办。政治家们如果要支持,他们的饭碗就会被砸破。因此,我认为劳合·乔治的做法是对的。假如我们继续使用武力,我们或许可以暂时将叛军打垮,但当我们将军队撤走后,叛军又会像溃疡一样死灰复燃。我想,那些叛军可能回避战斗,把武器藏起来,等待我们离开。所以,惟一的办法是让爱尔兰人组成某种形式的自治政府,自己去犁平叛乱。他们自己才是惟一真正能够做得到这一点的人。爱尔兰人目前仍在努力去做,就我们所知,他们似乎已有相当的成就。不过,本人现在与那边并无密切的接触,但我觉得爱尔兰人的成就,远比我们的要大……

但珀西瓦尔仍不改初衷,坚信凭借武力,便可将爱尔兰共和军碾碎。他接到蒙哥马利的信后,不久就在坎伯利参谋学院发表关于爱尔兰游击战术的演讲,在演讲末了,他把蒙哥马利的观点拿出来批得一无是处,称那是“根本错误的”。幸亏蒙哥马利不在现场,不然以他的脾气,免不了又有一番口舌之争。

事实证明,错的不是蒙哥马利,而正是自高自大的珀西瓦尔,爱尔兰共和军像是一只不死鸟,从那以后几十年来,为彻底的独立和自由一直坚持战斗,不但没被碾碎,而且百折不挠,越打越顽强,成了英国人的一块心病。这是珀西瓦尔绝对想不到的,也是所有其他人不能想像的,就连蒙哥马利恐怕也未曾料到昔日的对手能如此经久不衰。

早在蒙哥马利离开爱尔兰之前,他的表现就引起了作战部的注意,参谋人事处主任去函给爱尔兰英军总部,询问蒙哥马利是否愿意回国担任旅参谋长职务,如果愿意,就调到第8步兵旅。蒙哥马利对爱尔兰战争已无比厌倦,这样的事情,自然求之不得,二话不说欣然同意。1922年5月,蒙哥马利就到这个旅里报到了。这个旅驻扎在普利茅斯。来后不久,他就把全副精力投入到部队的训练中去。旅长霍朗德准将上任刚一年,他也曾是一名出色的参谋军官,一战前当过连长,这是他第二次出任主官,真正指挥一支部队。对蒙哥马利的军事才能,霍朗德非常欣赏,但对他过于固执自信、有时甚至不把上级放在眼里的作风,颇有微词。再说他在新职上迫切需要树立威信,蒙哥马利抢他的风头,不能不令他反感。因此,尽管他放手让蒙哥马利处理一些事情,两人的亲密关系并没有建立起来,不过在工作上,他们相处还是比较融洽的,蒙哥马利从旅长那里学到不少经验,能力进一步提高。

1923年夏,一纸调令下来,蒙哥马利又转赴新的岗位,担任以约克为基地的一个地区性的自卫部队——第49西部骑兵师的二级参谋。职务看起来好像降了,实际却不是,因为这个师的一级参谋一直空缺,这样,蒙哥马利就成了师长查尔斯·哈林顿爵士的参谋长。虽然名义上不是,也无关宏旨,蒙哥马利对此倒不很斤斤计较,名不归而实至,更何况,有供他施展手脚的机会,他已心满意足。

哈林顿与蒙哥马利一样,也是刚到任。他对蒙哥马利很有好感,也比较信任。他鼓励蒙哥马利充分发挥丰富独特的想像力。在他的支持下,蒙哥马利干得挺欢,他把第49师变成了各种战术训练观念的试验场,来后没多久,他颁布了自己军旅生涯中的第二本刊印小册子——《供西部和第49地区师使用的战术教材》。在引言里,开宗明义地说明编发的目的:

“本教材的颁布,是供各军官训练部队和准备晋级考试之用。”

此前英国陆军已经颁发不少训练教材和野战勤务条令,其中包括蒙哥马利的朋友利德尔·哈特中尉负责编写的作战部陆军训练新教材,于1921年下发各部队使用,但是蒙哥马利认为这些教材都有缺陷,它们只订立了作战的基本原则,却没有提出要达成那些原则和应该如何去做的具体方法。蒙哥马利坚持认为,各部队的指挥官必须在训练自己的部队之前,首先接受训练,如果连他们自己都不懂做什么,自然带不出好兵,将强,兵才不弱,他后来给哈特写信说:

我们的部队是在试图做实际上不可能的事,部队在夏天到营地去集合,想作集体训练,可是事前却没有对各部队的指挥官分别施以训练……相信你知道得很清楚,所有一切训练的基本原则,是先训练指挥官,然后由他们训练各自的部队。在法国有一位著名的军长有一次说:“让各部队指挥官在教兵之前,先要把他们将要教些什么,教给他们。”这位军长个性怪僻,有些人认为他是个疯子。他也许是,但说的话一针见血……

由于第49师只是个地区性自卫部队,缺乏足够的训练,在有些人看来,应该抓紧日常操练。蒙哥马利却有他独到的见解,他不反对操练,相反,认为那是最有价值的,但部队操练粗疏既成事实,又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解决得了的,再花精力在提高操练水平上,浪费时间不说,未必就能达到效果,与其如此,倒不如更为实在些,在提高战术训练上面下功夫。而留出一点时间,在每年的野营训练开始阶段抓一下操练即可。

从1915年初到现在,蒙哥马利已经有8年多的参谋经历,爱好军事事业的热忱,不断积累的经验,加上幸遇慧眼识才的上司,使他在这一位置上如鱼得水,锋芒开始逐渐显露。但他不满足,他渴望更艰巨的挑战,获得更多的空间,来展示和释放蕴藏在自己体内的天赋与能量,眼下,他正一步一步朝这个方向坚定迈进。

同类推荐
  • 煤海丹心:林海水的诚毅人生

    煤海丹心:林海水的诚毅人生

    本书主人公林海水是安溪大地之子,这块大地赋予他中国优秀的传统思想和传统教育。当人们看到:为中国煤矿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林海水十年来和家人住在“干打垒”的简陋房子里,在东北凛冽无比的风雪中,用扁担挑水吃;当人们看到林海水不顾自己血压高,在煤井里爬进爬出,解决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尤其在“文革”时期,林海水是“反动学术权威”,属被打倒之列,而且各派系之间的武斗、枪战如同家常便饭,真可谓“黑云压城城欲摧”,可却摧不垮林海水那颗“赤子之心”,心里仍然只装着自己的事业,他不顾头顶呼啸的子弹,和工人们坚定地保护着矿井。看着这一件件、一桩桩事迹,谁能不为之动容!“他们是中国的脊梁”!
  • 施正荣向左,彭小锋向右

    施正荣向左,彭小锋向右

    当下,正处在中国经济增长和全球力求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两大力量的交汇点上,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是大势所趋。太阳能行业也将乘势异军突起。同是做太阳能行业的施彭二人。一个沉稳务实,一个外冷内热,却都有着过人的本领和非凡的眼光,他们笑傲光伏世界、领跑中国光伏产业的神话。
  • 骚客的传记

    骚客的传记

    本书收录了自秦代以来历代文人骚客的传记,再现了历代文人的风流倜傥、浪漫多情、多愁善感。包括有“五斗先生传”、“陆文学自传”、“罪言”等。
  • 李鸿章全传:3

    李鸿章全传:3

    李鸿章,最具争议的晚清重臣之一,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许多屈辱条约的签字者,然而中国近代化的许多“第一”又都与他的名字联在一起,如中国第一家近代化航运企业——轮船招商局、中国第一条自己修筑的商业铁路、中国人自行架设的最早的电报线、中国第一批官派留学生、中国第一支近代化的海军等等。国人骂他,是因为觉得他与晚清的许多耻辱有直接关系;西方人敬他,因为认为他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真正的杰出外交家。
  • 千古圣君:李世民

    千古圣君: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他名字的意思是“济世安民”。唐太宗开创了历史上的“贞观之治”,经过主动消灭各地割据势力,虚心纳谏、在国内厉行节约、使百姓休养生息,终于使得社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为后来全盛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推向鼎盛时期。本书介绍了千古圣君——李世民的传奇一生。
热门推荐
  • 月饼里有个圆蛋黄

    月饼里有个圆蛋黄

    我曾经以为莲蓉的存在是为了保护蛋黄,尽管莲蓉里面可以有很多蛋黄,但我也是独一无二的那颗。后来我才知道,原来莲蓉是为了阻挡,两颗蛋黄的相见。只有把我们都切的四分五裂,我们才能毫无阻挡的见面。疼痛的小点点。
  • 我的左手情人

    我的左手情人

    抬头仰望,湛蓝的天空像是被修饰过,刺得让人睁不开眼睛。一场意外,一次美丽的邂逅。一个早晨,却把心迷失。想起当初相见,似天旋地转当意念改变,如过眼云烟我把左手放在心脏的位置感受你的温度,泪水就那样悄无声息的夺眶而出。
  • 洪荒噬种

    洪荒噬种

    沉睡千年的道种,即将掀起的,是一场血雨腥风还是人性的救赎之战?在这只能以屠戮与伪善为代价而存活的修行世界中,他相信,信任的力量,足以充实心灵的空洞。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阅文支持
  • 陌上花开云飞雪:风尘绝色

    陌上花开云飞雪:风尘绝色

    她,陌云雪,21世纪女杀手!代号煞血,执行最后一次任务的时候,被自己最爱的人杀死,有因为一条古老的手镯穿越到一个历史上没有记载的朝代,他,瑶池派掌门,也是,当朝国师丞相,带着前世的记忆轮回,只为复活最爱的人,可是,当他遇上她之后,又会发生什么?一场扑朔迷离的陷阱,一场上古万年的风波。(本文前甜后虐,前喜后悲,入坑需谨慎哟)朱砂泪,泪珠砂。
  • 唯爱奇葩团EXO

    唯爱奇葩团EXO

    在爱豆的演唱会上,竟然因为某些事和哥哥们认识了?!苏雨萱:这还是我喜欢的哥哥们吗?!和电视上完全不一样啊!!叶梓寒:OHNO!我根本不认识他们!!林晓慧:我要冷静!!要冷静!!啊!!我忍不住啦!!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让女主们丧心病狂?!答案,在这本书里。
  • 暴君鬼帝:萌妻哪里跑

    暴君鬼帝:萌妻哪里跑

    特殊体质?被帝王看上,走大运了!运你个大头鬼!虽然演技因为各路小鬼,开了外挂,成了最年轻的影后!可是愿意天天鬼上身!还要被解锁,说好的高冷呢?说好的说分手就分手!怎么被甜宠上了天!哼,那就来互宠吧!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逗皮

    逗皮

    天将降爱情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然后看财产,没钱不扯淡。
  • 重生之少爷传奇

    重生之少爷传奇

    他重生了,带着外星意识回到童年。他一路小心经营自己的地盘,他以为自己成功了,就在欣喜之际却意外发现,原来这一切都是"阴谋",而属于他的路才真正开始......
  • 蝶双飞

    蝶双飞

    人的一生有许多选择,在新欢与旧爱之间,在死亡与活着的人之间,宋敏的选择总是与常人不同,对爱难以忘情的宋敏,为了寻找溺水而亡的男友,穿越时间之河,返回当年、到另一个时空去再续前缘。另一个世界真的象常人讲的是天堂,没有生存的挣扎,没有人际的纠纷吗?宋敏最后找到了什么呢?如果说喜欢张栗菲的小说的话,就请加我的群,对酒当歌小皇皇,群号是:179305181。
  • 对的时间遇到你

    对的时间遇到你

    她,许沫,在花一般的年纪里遭遇了同龄孩子没有经历过的事情,表面阳光,内心脆弱,连她最好的朋友都不知道她内心究竟有多么柔软。他,杨昊,对这个爱笑的女孩一见钟情,比许沫整整大了12岁的他,能否守护住她柔软的心,两人最后又能否走到一起呢?注:本文虐恋情节偏少,多是轻松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