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57500000002

第2章 家世

梁漱溟,原名焕鼎,字寿铭,又字漱溟,后以字行;笔名寿民、瘦民、漱溟等。广西桂林人,1893年10月18日(清光绪十九年九月九日)出生于北京。

梁漱溟祖先是元朝宗室后裔。其祖先与元朝皇帝同宗室,姓“也先帖木耳”,蒙古族。元灭,末代皇帝顺帝携皇室亲属逃回北方(即今蒙古),其祖先家族未走,留在河南汝阳,地属大梁(开封),故改汉姓梁。至第十九代梁垕由河南迁徙广西桂林居住。梁垕的儿子即梁漱溟的曾祖父梁宝书,应乡试中举人后,又进京会试中进士,历任直隶、正定等地知县和遵化知州。此后,全家住在北京,未再回桂林。梁漱溟的祖父梁承光在北京即顺天府应乡试中举人,后在山西离石县(当时叫永宁州)做官。

粱漱溟父亲梁济,字巨川,光绪十一年举人,在京城贵族那苏图家中任教(塾师),课其子女,后官拜内阁中书等职。梁济秉性笃实,为清室忠臣,但思想比较开明。他认为:中国积弱,全为念书人专务虚文,与事实隔得太远之所致。因此,平时最看不起做文章的人,而以“务实”二字为其一贯的主张。

生于官宦之家,“书香门第”,但事实上梁家生活却并不富裕。因为梁济的祖父做外官卸任时,无钱而负债;父亲为祖父还债,债未清而身故,逝世时年36岁。当时梁济只有七八岁,靠着祖母开蒙馆教几个小学生度日。梁济19岁,便在“义学”中教书,生活仍然清苦。“二十多岁的时候,有官宦之家愿意把女儿许配给他,他还愁娶一个不能过苦日子的媳妇不好办,竟因之拖延了数年才成婚。”

自清末至民初,梁济大都是在民政部门负责一些慈善事业,如慈幼堂和罪犯教养所等,其中有几年在皇史晟(清皇家档案馆)工作。清廷腐败,外患频仍,身为文官的梁济深知自己没有机会效命疆场,但他读起兵书来却手不释卷,喜爱有加。遇到风雨天别人多躲进屋,他却顶风冒雨在外面跑。中日甲午战争期间,他闻中国军队不经严加整顿即开拔东调,便“顿足挫胸,谬矣谬矣!”光绪下诏要实行变法,他建言“欲革弊政必先革弊风弊俗”。

梁漱溟后来养成写日记的习惯亦与其父梁济大有关系。青年时期的梁济悲天悯人,却对中国的政治、民情无可奈何,常常把自己的愤懑和忧虑写进日记里。此处仅举其1893年至1894年的几则日记。

1893年六月初六日记:

连年以来,天灾流行,气象惨沮,知天心即可知国运矣。真令人焦愁无计,而热闹场中庸碌之人全不介意,是诚可为痛哭也。若看今年局面又与前有异,自春间即多雨,似南方黄梅天气,而入夏以来时复连绵。农人欣欣望岁,已春雨贵如油,得此当必丰收。忽五月十三大雨竟日,其势甚猛。麦已收而未干者达十之六,熟而未割者尚居其四,原是极好收成,忽经此暴雨漂没,骤折一半。

吾君吾相曾不预思善计,每次皆必待奏报到后,一纸空言颁帑发粟,竞成循例套头,并无真实忧勤之意行乎其间。诏旨虽下,依旧嬉戏,不知敬惧。

半夜补记:

大雨彻旦,子丑时更猛。中夜起坐,心如箭攒。旁注:初九亥刻对雨悲愤。

六月十一日记:

天竟有收不住之势。当国诸君何竟无一人为民请命者!历观史鉴,水患多盛于末年。真怪衮衮诸公乃有心宴乐,耽乐忘危,时事难问。旁注:是时演戏之风方盛,有以小孩弥月而演戏者。

再看1894年日记:

自六月与日本接仗,始闻互有胜败,实则并无胜仗,只是一味望风溃退。官军虚冒粉饰,习气太坏。……论兵势则败势已成,论国势则尚未至于覆亡,断无因此遂摇本根之理。而吾观士大夫奔走相告者,交头接耳惊疑变色,纷纷流言,鄙俚不经,全不知揆察情势,其迂酸浅陋胆小无识之态异常可笑,真正不可与言。

九月初五日记:

日本兵尚在高丽境内,中国全境晏然,而京官挈眷迁徙出京早避者一二百家。旬日之间,各省京官聚其所亲商议行走,江、浙、广、楚、汴之人尤多。或将衣箱书籍等物先运回南,或仓皇逃走,官不要,轻举妄动,种种不一。……似此胆小无识,唯知全身加保妻子,国家要此负重名之大臣究有何毫末之益耶?

梁济一生从事的工作,自己认为最满意的是1906年出任民政部教养总局的总办委员,在那里,如《清史·忠义·梁济传》记载:“济以总局处罪人,而收贫民于分局。更立小学,课幼儿,俾分科习艺,设专所售之,费省而事集。”他在《留属袁、冯、林、周、彭五兄书》里有夹行细注,说他“在教养局以撙出余财三百金,不以入已,而盖小房六间。总厅不肯上达,故堂官不知”。1913年5月,梁济写信给当时做内务总长的赵秉钧,说明他上一年辞职不就内务部的高薪间职,同时希望赵派他重回教养局,未果。

梁济一向最佩服的是梁启超,认为“积仰数十年,以为救中国第一人”;最好的朋友是新闻界著名报人彭翼仲,曾屡次资助彭办报。

1911年,梁济见官场腐败,“慨然欲挂冠去”,乃写奏章分别就君德、民德、官德三方面陈述自己规劝性的意见。翌年,前两部写完,官德部分尚未动笔,武昌起义成功。梁济抱着观望的态度希望国家能够逐步好起来。但不久他便感到失望,在其给赵秉钧的信中说:“但为一官,则待遇与百姓判若天渊,而民国以民为主体之义,则相率而忘之。革命以后之气象,与革命以前,毫无殊异,且更黑暗加甚;此济所以心有不宁。”

清末民初的梁济,有一最大的特点,就是经常和人民接触,特别是和北京下层阶级的人们熟悉、亲近,并把与挑夫、小贩、人力车夫相熟视为得意的事情。经常是走在路上,遇见衣衫褴褛者,迎面打招呼:“梁老爷!你好么?”梁济很惊诧,不知是什么时候认识的。1895年10月,逢李若农先生丧事,梁济和汪伯棠(即汪大燮)从绳匠胡同出来,步行去拜访沈蓉圃(即京剧“同光十三绝”画像作者),准备请沈为李若农画遗像。这时,一位赶骡车者向他们打招呼:“梁老爷,您二位坐我的车吧!”梁济想不起车夫姓名,汪伯棠惊叹:“他居然认识您,真奇怪!”宣武门南菜市街商店一带,很多人认识梁济。有时见梁济一人路过,便问道:“既国事不好,何以退出,不在局中补救,而在局者坏人愈多,正人益少。不如有一半好在内,尚不失两相抵。”梁济欲辩不能,心里明白这中间缺少一层了解的程度,多言反而无益。

梁济喜欢看京戏,曾为金桂联写联句。其杂忆中有戏剧一门,认为戏剧是很好的民众教育,曾记:

鄙意旧戏不习屏弃,旧戏规矩万不可废。只求能鼓吹国家主义,灌输人民常识,古代之衣冠动作正为一般中下级北方质朴人所爱看爱听,可收感动之效。若上海滑头人,爱看新形式之戏,然其心但在脸子,而不问戏中事实道理,恐虚费编者之心血。乞告[杨]韵谱,新旧相兼,勿偏废为要。再者阁下(按,林墨青)对坤伶不必避嫌疑,如再有新戏本,召集鲜灵芝、宋凤、汪金荣、旋风、紫霞等,如觉不方便,或拉上[彭]翼仲帮说,再请警界旁听,则公开而非私见矣。在台上告以此戏宗旨,义理所在,勉励诸位费心费力,再细听杨韵谱指授云云,如此则可尊彼等人权,以免终身不得见正人,终身不得听道理。虽彼等未必全懂,然一月说一次,渐渐会通,或辗转相告,亦可为一线曙光也。(《留奉林墨青弟书》)

梁培恕亦曾在其著作中提到祖父梁济喜欢看戏和与戏曲界的交往:“祖父也编过几个新剧,例如《女子爱国》《暗室青天》等等。1947年我曾买到一张唱片,荀慧生唱的《庚娘传》,上面写着梁济编剧,才知道祖父竟然会编剧。不过据父亲说,只写唱词和道白,不懂京剧曲牌。”

清朝覆亡,民国依旧腐败,社会风气日下,道德沦丧而民不聊生,这使梁济内心非常痛苦,而且很矛盾,于是产生了以自杀唤醒世人的念头。

促使梁济下必死决心的是1917年张勋复辟一事。《梁漱溟访谈录》中记载:

父亲投水自杀,有《敬告世人书》、拜托5位仁兄的信,有愤慨的意见。愤慨什么呢?黎元洪继任大总统,同段不合,于是有府院之争。黎曹吴轻信江西人的话,郭同很快把张勋找来,想用张的力量抵制段祺瑞。张勋是顽固人,他到北京,在宣武门江西会馆演戏,请客正在热闹,抽身出来,进宫行复辟礼,把宣统抬出,挂起龙袍来了。这时,黎才知道上当了。他不理黎元洪这套。这是民国7年(应为6年)的事。这时,被免职的总理段祺瑞在天津拉了梁任公一起,就在北京、天津之间的马厂誓师要进攻北京。当时马厂驻一师北洋军,师长叫李长泰。段、梁二人直入师部,抓住这一师人从马厂向北京进攻。张勋就完了。可笑的是挂了两天的龙旗,出现红顶官服。最糟糕的是谁?是康有为。他跑来北京,还要忠于清,宣统上谕康有为为弼德院长。这时段、梁进京,康、梁原是师徒关系,现二人政治上成了敌对了。张勋既忠于清,失败了可以死节吗!(梁老说上面这话时,语气很重,也很愤慨!)也跑了,溜到东交民巷躲起来。复辟一幕,6天就完了。

先父就在这时很愤慨,因为搞复辟的人,拿国家大事当儿戏。复辟失败之后,先父投水自杀。有一位先父的朋友送挽联,很好,上联是:忠于清所以忠于世(不单是忠于清,世是世道);下联是惜吾道不敢惜吾身。投水而死。

梁济并未于张勋复辟的当年自杀。虽然在张勋进京时,梁济写长信劝张“勿为复位迂谋”,希望张发挥作用使清室“禅让之心大明,共和之美渐能实现”。后来再劝张写两信,言:“行虚君共知,勿昧循旧制”,看到阻止不住,再劝不要恢复一姓制度、打出龙旗、封王封爵。梁济劝张勋不要干的事,张一件件都干了。复辟失败,梁又去信劝张勋“死节”,而张选择的投降条件只一条,就是活着。梁济不反对清朝逊位,更不反对共和,但他对民初几年的种种变乱和变化感到愤慨和失望,他怀抱自尽以警世的决心已五六年之久,只因认为对国家社会所负责任未了而一再推迟。

但是,人一到有离世之念时,又留恋自己的家庭、子女。梁济在《留示儿女书》里,说道自己尚未出嫁的次女谨铭,充满了父亲亲情:“真正仁考明哲之女也。凡我所需要,无纤细之遗忘。凡幼孩之前途,无防维之不至。每遇春秋佳日,必设法劝我消忧。我听夜戏,半夜归来,无一次不独自看书,煎茶守候,视我安眠而后去。虽成人而犹孺慕,尤能匡我见所不到,我心实无间然。至其屈己安贫,十年前之旧衣已小,犹著在里面,聊以御冬。……呜呼!我有如此雍雍熙熙之家庭,我何忍决然舍去哉?”

梁济自杀前与梁漱溟最后一次对话,令梁漱溟终生不忘。那时,梁家准备为梁济过生日扫除房屋,梁济告诉家人,他去彭翼仲先生家借住几天,生日那天自己会回来。临出门时,梁济看到报纸上一条国际新闻,乃自言自语道:“世界还会好吗?”梁漱溟接话说:“我相信世界是一天天往好里去的。”梁济长叹一声:“能好就好啊。”

1918年农历10月10日,梁济于其生日前三日清晨,自沉于北京净业湖(积水潭)。留下《敬告世人书》,痛陈:“国性不存,我生何用!国性存否,虽非我一人之责,然我既见到国性不存,国将不国,必自我一人先殉之,而后唤起国人共知国性为立国之必要。”

梁济死后,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有一位《京话日报》的编辑吴宝训闻此消息,非常感慨,随即也投湖自尽。新文化人物陈独秀、陶孟和等人,也非常关注此事,旋即在《新青年》上发表文章,就自杀是否个人行为、是否道德问题,有没有罪等开展讨论;著名诗人徐志摩认为:梁济的牺牲性命,是一种精神上的感召所做出的自觉行动。

彭翼仲于1914年创办的《京话日报》近80年后,台湾学者林毓生认为:梁济的自尽,并非单纯的为前朝殉节,而是希望透过“殉清”的字辞,唤醒世人对儒家“忠”的观念的实践。毕竟空谈共和政体的理想,是毫无用处的,唯有忠诚地为实现共和政体的理想而努力,才是当务之急。尽管梁济的终极目的十分崇高,但是他所采取的行为方式--自杀,却是令人惋惜的,因为以他这么一位人微言轻的儒者,根本无法激起社会群众的广大回响,只能留下令人欷歔的慨叹罢了。

其子梁漱溟后来说:“先父以痛心固有文化之澌灭,而不惜以身殉之,捐生前夕,所遗敬告世书,其要语云,国性不存,我生何用。”“国性”二字,在梁漱溟看来就是指“固有的风教”。由此可知,梁济之死,不仅为了殉清,更重要的意义,是为了固有文化消灭,而去以死来唤醒世人之关注。梁漱溟后来终生从事中国传统文化之研究,这其中原因之一,可能也是受到梁济思想的一些影响吧。

同类推荐
  • 胡雪岩传

    胡雪岩传

    铁血宰相拥有何种跌宕起伏的刺激人生!满洲贵族大少为何突然华丽堕落!一介病弱书生缘何横刀立马、杀人如麻!草根枭雄如何主宰朝野、扬威大漠!翰林学士怎样周旋列强、忍辱偷生!一代红顶商圣怎样从帝国银库大掌柜走到凄凉辞世无人问津!
  • 超越百年的人生智慧:周有光自述

    超越百年的人生智慧:周有光自述

    本书是当代著名学者、语言学家、“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先生的自述文集。包括“百岁口述传记”、 “记忆的碎片”、“ 回顾语言学界往事”、“ 我和语文现代化”等几部分,自述性质的序言、后记、谈话等也都一一辑录,酌情编入。本书系周有光先生自述文章在海内外的第一次系统结集。
  • 中国航空工业人物传·领导篇2

    中国航空工业人物传·领导篇2

    《中国航空工业人物传:领导篇2》介绍了中国航空工业创建时期的各企事业单位的创始人(共计76名)的生平、工作业绩和突出贡献,真实地记录了他们为中国航空工业发展而呕心沥 血、殚精竭虑,有的甚至献出生命的光辉历程,他们是“航空报国”精神的开创者和传承者。《中国航空工业人物传:领导篇2》史料翔实、内容丰富,适合广大航空工业从业人员和关心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的相关人员阅读。
  • 文武仁义之帝:赵匡胤

    文武仁义之帝:赵匡胤

    本书内容包括:乱世出英雄、驼峰山义结十兄弟、陈桥黄袍加身、建霸业南征北战等。
  • 同时代人回忆陀思妥耶夫斯基

    同时代人回忆陀思妥耶夫斯基

    本书是同时代人回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回忆录合集。本书由苏联著名陀学研究专家多利宁编辑,是研究、了解陀思妥耶夫斯基最基础、最直接的资料。回忆录呈现了多面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对于理解其人其作颇有助益。
热门推荐
  • TFBOYS之不可能的恋愛

    TFBOYS之不可能的恋愛

    命中注定的恋人,经过许多次的考验终于可以在一起了!可紫羽,慕羽家族的儿女发现自己的身份並不简单。当他们知道真实身份,他们还可以相爱吗?
  • 火影之天地

    火影之天地

    九尾妖狐之初,洪荒天地惊变,一切的故事起源来源于此,被封印的妖狐附在了还是婴儿的鸣人身上,从此开始了一种不一样的童年......
  • 宫心计:凰宫·滟歌行

    宫心计:凰宫·滟歌行

    民间传闻,今上体弱多病,韦后当权,连册了三位出身显赫的皇后,全都不过三载便突然卒死,一时间凤临天下的后位变成了令人闻之丧胆的毒蛇猛兽,人人避之唯恐不及。这一次,韦太后钦点的皇后人选是从五品太守府里的嫡女,位卑权微,无力反抗,郁家出以下策,让庶出的女儿郁清尘代嫁入宫。郁清尘:当我戴上皇后宝冠的那一刻,内心荒寂如林,此刻,世人是在嘲笑我?还是在怜悯我?亦或是等着我三载之后猝殁于静室,或是更短?大婚当日,他苍白枯瘦的手指紧紧扣住我的肩膀,笑声似鬼魅般邪恶冰冷——你要牢牢记住朕的名字,夏侯君曜。当一朝,踏进凰宫,舞落寒梅,我终于知道那些皇后为何会死去,什么韦后当权什么今上体弱多病,全都是假的。
  • 盛世长歌缘

    盛世长歌缘

    喜,怒,哀,乐,只要活着这些事就会一直循环发生。不是发生到自己身上,就是看着别人经历。傅绾颜很庆幸,身边有裴墨寒一直陪着她。(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题故居

    题故居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天武神脉

    天武神脉

    武荒大陆唯一神脉降世,掀起武荒热潮。看废材的他拥有神脉,如何玩转武荒大陆。我的路,自己走,神挡我,我杀神。玄幻照样泡美女玩御姐追校花逗萝莉。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噬魂武尊

    噬魂武尊

    父辈赠予传说中的神物-噬魂石。少年体质特殊,用噬魂石孕育出传说中的人人武魂,掌控噬魂诀,吞天噬地,强势崛起,登临九天,脚踩绝世妖孽,手拍上古圣体,成就不朽。
  • 原来是勋鹿

    原来是勋鹿

    你只需要在冗长的时光里面记得,我爱你这件毋庸置疑的事,无关岁月凋零。
  • 圣之征战

    圣之征战

    一个已定的命运,一个不甘的少年,踏上寻找传说之旅。命运的纷争,不败的神话……一个承诺,勾起一段回忆,带起那甜美的笑容,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