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57400000004

第4章 做人应如水,做事当如剑(4)

借口总是在人们的耳畔窃窃私语,告诉自己不能做某事,久而久之让我们的潜意识会认为这是“理智的声音”。请你做一个实验,每当你使用“理由”一词时,请用“借口”来替代它,也许你会发现自己再也无法从中获得那种心安理得的感觉了。有一次,一位朋友对我说:“我不做这件事情是有原因的。”我回应他说:“是的,如果你想给自己找借口的话。”“不!这不是借口,而是理由。”他急切地辩解道。一个人在面临挑战时,总会为自己未能实现某种目标找出无数个理由。正确的做法是,抛弃所有的借口,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二者之间的区别就在于态度,你选择哪一个呢?那些实现自己的目标、取得成功之人,并非有超凡的能力,而是有超凡的心态。他们能积极抓住机遇,创造机遇,而不是一遭遇困境就退避三舍、寻找借口。

对那些在工作中推三阻四,老是抱怨,寻找种种借口为自己开脱的人;对那些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的要求,不想尽力超出客户预期提供服务的人;对那些没有激情,总是推卸责任,不知道自我批判的人;对那些不能优秀地完成上级交付的任务,不能按期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的人;对那些总是挑三拣四,对自己的公司、老板、工作这不满意,那不满意的人,最好的救治良药就是:端正他的坐姿,然后面对他,大声而坚定地告诉他:记住,这是你的工作!

记住,这是你的工作!既然你选择了这个职业,选择了这个岗位,就必须接受它的全部,而不是仅仅只享受它给你带来的益处和快乐。就算是屈辱和责骂,那也是这个工作的一部分。

如果说一个清洁工人不能忍受垃圾的气味,那么他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清洁工吗?记住,这是你的工作!不要忘记工作赋予你的荣誉,不要忘记你的责任,不要忘记你的使命。一个轻视工作的人,他必将得到严厉的惩罚。

记住,这是你的工作!美国前教育部长威廉·贝内特曾说:“工作是我们用生命去做的事。”对于工作,我们又怎能去懈怠、轻视、践踏呢?我们应该怀着感激和敬畏的心情,尽自己的最大努力,把它做到完美。

除非你不想干了,或你已垂垂暮年,否则,你没有理由不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当我们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时,当我们试图以种种借口来为自己开脱时,让这句话来唤醒你沉睡的意识吧:记住,这是你的工作!

不被失败打倒

我们在做事的时候,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我已经尝试过了,努力了,但我失败了”,其实这是没有搞清楚失败的真正含义才有的语言。

人的一生不可能风平浪静,总会遇到挫折和困难。我们纵观历史上的那些成功者对于失败的态度,就能发现一个现象,那就是他们从来不害怕失败,面对失败的时候总是对自己说:“我没有失败,只是暂时没有成功。”而反观失败者,他们才真的把“失败”当成了失败,一次失败就动摇了他们的信心。作为一个人来讲,如果连承受一次失败的能力都没有,那他充其量算是人类的“近亲”。我们在面对失败的时候要总结原因,认为这是暂时的失败,然后继续努力,直到成功。

在美国有一个家喻户晓的电台播音员叫莎莉·拉菲尔,她的成功就是在一次次失败的基础上铸就的。在她30年职业生涯中,曾经被辞退18次,可是她每次都不灰心,而是放眼最高处,为自己树立更大的目标。在当时美国群众并不喜欢女播音员的环境下,她一次次地去面试,从不放弃。由于美国大部分的电台认为女性不能吸引听众,几乎没有电台愿意雇用她,她好不容易在纽约的一家电台谋求到一份差事,可不久又遭辞退。

她回到家后,总结了自己失败的教训,之后她做了一份自己构想的广播节目的材料,去向全国广播公司电台推销。电台看完她的计划书后,仅是同意让她试试。为了测验她的能力,电台让她先在政治电台试用一段时间。莎莉·拉菲尔对政治一无所知,起初她真的有点退缩之意,但强大的理想信念让她的信心战胜了懦弱,她开始去播音,终于获得了成功。之后她成了美国最受欢迎的播音员。

有些人在失败后,总是把心态放在痛苦感上,先要难受一段时间,喝点酒,抽点烟,然后在慢慢恢复。他们从来不想自己的下一步该如何处理。尼采曾说:“苦难中的人没有悲观的权利。”自己已经失败受苦了,悲伤又有什么意义呢?受苦的人必须想方设法克服困境,改变这样的情境,获得成功。

成功不是靠悲伤实现的,而是要脚踏实地地一次次去拼搏来实现的。成功就是战斗,当一个个目标被实现的时候,你赢得了战斗的胜利;当成功摆在你面前的时候,你赢得了战争的胜利。

坚持自己的要求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难免会因为某些事情去要求别人。一个要求提过去,结果有两种:答应或是拒绝。对方答应,我方表示感谢,整个交往过程即宣告结束;如果对方拒绝,我方就面临双重选择:要么放弃要求,要么坚持要求。如果放弃要求,那就没有再次就类似的要求打交道的可能。现在我们所要讨论的是,如果要坚持要求,应该如何采取一种恰当合理的方式,才能收到好的效果。我们认为,在坚持自己的要求时,有以下原则应该去坚持。

首先,要有高度的自信心。

自信是坚持自己要求的心理基础与前提。自信,就是既相信自己的要求合理、合情、合法,又相信对方一定会对自己提出的要求加以考虑。

德国古典哲学家费希特年轻时曾到哥尼斯堡就哲学问题向康德求教,可是他的要求遭到了拒绝。当时,费希特大学刚毕业,而康德已是闻名全欧洲的哲学教授。虽然费希特遭到了康德的拒绝,但他并没有失望。为了得到名师指点,他发奋工作了一个多月,写了一篇论文,寄给康德,并附上一封短信,坚持自己希望向他求教的要求。信中写道:

“我到哥尼斯堡来,为的是更近地认识一位为整个欧洲所尊敬的人,然而全欧洲只有少数人会像我这样真正敬爱您。我已经向您作了自我介绍,后来我明白了,希望认识您这样一位人物而不出示任何证书,这是很无礼的。我应该有一封介绍信。但是,我只承认我自己为自己写的介绍信。我此刻就把它附上。

康德读了这封信后,甚为感动,这次他改变了态度,热情地接待了费希特。是什么让大名鼎鼎的康德转变态度,接见了费希特这个毫无名气的小青年呢?那就是费希特的自信。提出要求遭到拒绝后仍不气馁,再次重申要求,这是自信的举动;“我只承认我自己为自己写的介绍信”,更是出口不凡,语意深长。

其次,不要冲着对方的拒绝说话。

人们在坚持要求时,常会出现这样的错误:

1.攻击、批评对方的拒绝行为。如“我与你这么要好,这么点小小的要求都不能答应?”“你这个人怎能这样?”这种说法更是直接攻击对方的拒绝,并由此批评对方的人品。

2.威胁、恫吓对方必须答应自己的要求。如:“如果今天你不答应我的要求,我们的关系就完了。”“不行,这项任务一定要完成,不然就扣发奖金!”这种说法企图通过压服的手段来让对方接受要求。

3.质问对方拒绝的原因。如:一个劲地问别人:“为什么你不同意呢?”“我的要求不是很合理吗?为什么不答应呢?”“你完全可以答应我,为什么不呢?”这种说法给人的印象似乎是对方的拒绝没有道理。

4.抱怨自己提错了要求。如说:“唉,这都是我自找的,我就知道你不会答应我的。”“哼,我这个人你看不上眼呀!”“唉,算我瞎了眼,求了你这么个人。”这种说法看起来是自责,实际上是抱怨对方。

上述四种做法有个共同特点,都认定对方拒绝自己的要求是无理无权的,并对对方展开人身攻击。这种做法的后果就是直接造成双方的对抗态势,不但不能使对方接受要求,反而会把关系搞僵。避开对方拒绝的锋芒是坚持要求的一个要领。如妈妈要求孩子上学带伞,孩子说不会下雨,拒绝妈妈的要求,妈妈如要坚持要求,就不应说:“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或“你不带我就揍你”,而应说:“带伞当然要麻烦些,但万一下雨呢,天气预报已说有雨。”这种说法就比较好。

再次,要有灵活多变的策略。在“提出要求对方拒绝要求,再坚持要求”的结构中,坚持要求是“要求”的延续,但不应该是“要求”的简单重复。我们看到许多孩子向爸爸妈妈提出要求“我要出去玩”,遭到拒绝后,孩子只是一个劲地叫:“我要嘛,我要嘛。”这种“重复式”的坚持要求在成人那里也时常可见。这种方式不但无效,而且令人心烦。而坚持要求的恰当行为则应是变换要求的方式、角度、口气……这样常能取得好效果。再如国外一青年来到一家公司提出谋职要求:

“请问你们这里要秘书吗?”

“不要。”

“要采购员吗?”

“不要。”

“要门卫吗?”

“不要。”

“那么,你们一定需要这个了。”他拿出一块木牌,上面写着:“本公司名额已满。”

公司老板笑了,最后这个人被录用为销售经理。

要求一再被拒绝,可他一再改换内容,重提要求,看来工作推销似乎已失败,他还要来个商品推销。既有坚定的自信,又有多变的策略,是坚持要求的一个佳例。

最后,要解决对方拒绝时提出的理由。

坚持要求时,优秀的言行并不去反驳对方的拒绝,但他们总是接过对方的拒绝话语,加以“软性”处理,化解对方的拒绝。

例如舞会上,一小伙子走到一姑娘面前,邀请她跳舞,姑娘羞涩地说:“我不会跳。”这话好像是拒绝。小伙子怎么办呢?放弃要求,悻悻而退,那样自己会非常尴尬;批评姑娘不礼貌,那更是失礼行为。这个小伙子说道:“没关系,我也不会,让我们一起学吧。”说着,两人就一同下了舞池。这话就非常合理,一方面他承认了对方的拒绝是一个理由,这就尊重了对方;同时又“淡化”了这个理由,“不会跳没关系”,从而坚持了要求。

再如,一个警察调查案情找到被调查人,他正和一女人在一起。警察提出要求:“我想和你单独谈谈。”这显然是在要求这女人回避,但被调查人加以拒绝:“她是我的妻子,没关系的。”对此,警察没有反驳这句话,也没指责这个人,而是接过对方的话语,承认对方认为的夫妻之间无秘密的观点,但仍然坚持和被调查人单独谈话的要求。他说:“如果你愿意,待会儿你可以告诉她。”这种坚持要求的方式是很好的。

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

我们很多人都有一种大不了从头再来的心理,其实这种心理是你成功道路上的最大阻碍。能做好的事情为什么不第一次就做好呢?难道第二次做好了会有奖吗?第一次没做好,同时也就浪费了没做好事情的时间,返工的浪费最冤枉。第二次把事情做对既不快,也不便宜。

有位广告经理曾经犯过这样一个错误,由于完成任务的时间比较紧,在审核广告公司回传的样稿时不仔细,在发布的广告中弄错了一个电话号码,服务部的电话号码被他们打错了一个。就是这么一个小小的错误没做到位,给公司造成了一系列的麻烦和损失。

我们平时最经常说到或听到的一句话是:“我很忙。”是的,在上面的案例中,那位广告经理忙了大半天才把错误的问题料理清楚,耽误的其他工作不得不靠加班来弥补。与此同时,还让领导和其他部门的数位同事和他一起忙了好几天。如果不是因为一连串偶然的因素使他纠正了这个错误,造成的损失必将进一步扩大。

平时,在“忙”得心力交瘁的时候,我们是否考虑过这种“忙”的必要性和有效性呢?假如在审核样稿的时候那位广告经理稍微认真一点,还会这么忙乱吗?“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在我参加工作之后不久,有一位领导就告诉过我这句话,但一次又一次的错误告诉我,要达到这句话的要求并非易事。

“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是著名管理学家克劳士比“零缺陷”理论的精髓之一。第一次就做对是最经济的经营之道!第一次就做对的理念是中国企业的灵丹妙药,也是做好中国企业的一种很好的模式。有位记者曾到华晨金杯汽车有限公司进行采访,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悬在车间门口的条幅“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

“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这个概念也许令人疑惑:怎么可能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呢?人又不是神仙,怎么可能不犯错呢?不是允许合理的消耗吗?不是允许一定比例的废品吗?但是从福特公司的全面质量管理和准时化生产中可以令人惊奇地发现,原来,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一定要做到的。想想看,整条流水线上,每一个零配件生产出来之后马上就被送去组装,因为没有库存,任何一个环节出了质量问题,都会导致全线停产,所以必须百分之百地“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

在自我管理上,“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是一个应该引起足够重视的理念。如果这件事情是有意义的,现在又具备了把它做对的条件,为什么不现在就把它做对呢?当然,在提法上可以更人性化一点,叫做“把一点一滴的事情做好”。每个人只有把一点一滴的事情做好了,才可能达到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的境界。

在很多人的工作经历中,也许都发生过工作越忙越乱,解决了旧问题,又产生了新故障,在一团忙乱中造成新的工作错误,结果是轻则自己不得不手忙脚乱地改错,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重则返工检讨,给公司造成经济损失或形象损失。

由此可见,第一次没把事情做对,忙着改错,改错中又很容易忙出新的错误,恶性循环的死结越缠越紧。这些错误往往不仅让自己忙,还会放大到让很多人跟着你忙,造成巨大的人力和物力损失。

所以,盲目的忙乱毫无价值,必须终止。再忙,也要在必要的时候停下来思考一下,用脑子使巧劲解决问题,而不盲目地拼体力交差,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把该做的工作做到位,这正是解决“忙症”的要诀。

你还忙吗?当然忙!但希望是忙着创造价值,而不是忙着制造错误或改正错误。只要在工作完工之前想一想出错后带给自己和公司的麻烦,想一想出错后造成的损失,就应该能够理解“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这句话的分量。

企业中每个人的目标都应是“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至于如何才能做到在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克劳士比先生也给了我们正确的答案,这就是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对”,如何做才能达到“对”这个标准。

克劳士比很赞赏这样一个故事:

一次工程施工中,师傅正在紧张地工作着。这时他需要一把扳手。他叫身边的小徒弟:“去,拿一把扳手。”小徒弟飞奔而去。他等啊等,过了许久,小徒弟才气喘吁吁地跑回来,拿回一把巨大的扳手说:“扳手拿来了,真是不好找!”

可师傅发现这并不是他需要的扳手,他生气地说:“谁让你拿这么大的扳手呀?”小徒弟没有说话,但是显得很委屈。这时师傅才想起,自己叫徒弟拿扳手的时候,并没有告诉徒弟自己需要多大的扳手,也没有告诉徒弟到哪里去找这样的扳手。自己以为徒弟应该知道这些,可实际上徒弟并不知道。师傅明白了:发生问题的根源在自己,因为他并没有明确告诉徒弟做这项事情的具体要求和途径。

同类推荐
  • 在哈佛听讲座Ⅱ

    在哈佛听讲座Ⅱ

    本书是“在哈佛听讲座”书系的第二辑,编选的皆为专家、教授、知名学者、社会名流近期在哈佛的精彩纷呈的27个讲座,内容涉及经济、社会、人文、管理等诸多领域。详尽地记录了美国前副总统戈尔、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
  • 倾听花开的声音

    倾听花开的声音

    人品是人的灵魂。看故事学做人,全书收录了99个中学生喜爱的道德故事,故事情节生动有趣。道理总结耐人寻味,趣味测试题丰富多彩。本书在内容上吸引中学生的同时,更加教会中学生在做人做事的过程中,诚实守信,讲道德,树立新时代中学生的好形象。
  • 做最优秀执行者

    做最优秀执行者

    文学是对人类生存状态的描摹,是对人类生存经验的艺术表现和思考,是一个民族的心灵之窗。文学作品是人类精神产品的一座宝库,她时贯古今,地连八方,浩如烟海,璀灿辉煌;在这里不是珍藏着一颗珍珠,而是各民族珍珠美玉的荟萃,踏入这座殿堂,你的面前会出现无数个新的领域,你可以从此了解到不同民族、不同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情况,各民族的风土人情、心理状态等等也会透过纸缝,活跃在你的面前。文学作品不仅给人以知识,而且给人以教育。文学也是人学,尤其是那些优秀的作品,总是或多或少地阐述人生的道理,有的甚至有着深刻的见解,虽处异国异地,我们同样可以得到启迪,爱到教育。·
  • 职场人士心理健康诊疗手册

    职场人士心理健康诊疗手册

    本书讲述:要想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首要的任务就是改变生活时间被大量的工作、应酬及出差所瓜分的情形。人们要自由支配时间,否则就不能保证睡眠、进食和运动,而这些正是摄取营养的根本。只有善于保养自己的人,心才会变得更加宽容。把握好平衡才是经营健康之道。希望大家通过本书找到健康与活力的经营之道,也祝愿大家早日走出“亚健康”的困扰,踏上健康之路!
  • 沃森的智慧

    沃森的智慧

    对托马斯·沃森来说,这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冬天。已经40岁的他终于迎来了他的第一个孩子,他和妻子珍妮特一起幸福地注视着这个粉红色的小婴儿。
热门推荐
  • 华严经疏

    华严经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战神是个死胖子

    战神是个死胖子

    方超重生了。我去,这么狗血的事,也能让我碰上?老子可是个特种兵啊。要命的是,最狗血的还不是这个,最狗血的是,重生之后,方超变成了一个,胖子。最最狗血的是,这个胖子,还是个主角。好吧,既然这样,那就这样吧。方超无奈的一声怒吼。胖怎么了?老子胖得倾国倾城,啊不对,老子胖得祸国殃民,啊更不对,老子胖得衣冠禽兽,擦,说都不会话了。其实我想说得是,好事都是我的,狗血不?
  • 童话之藏狗成獒

    童话之藏狗成獒

    美好的童话中,有严酷的现实,而在严酷的现实中,却充满了美好的童话,小孩子看不懂,大人又觉得很新颖,这是一部什么书?小孩子很聪明,你不可能总是用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去哄他们;大人们又太严肃,也不能一味地让严肃的故事告诫他们更严肃。给疯子阿明一个机会,用童话文学小说的方式,告诉天生有着逆反心理大孩子们,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用看童话故事的眼光,偷窥现实社会中的阴暗面,从而把握好自己的人生方向,这是笔者的良苦用心。
  • 王者荣耀之全职刺客

    王者荣耀之全职刺客

    本作根据知名手游《王者荣耀》改编。高手少年一朝失误跌落神坛返归故里。刺客之道在于浪,蹲点腹黑,扮猪吃虎,草丛阴人。当竞赛重新的那一刻,他将带领自己的小弟和战队,从新征战神坛。
  • 称霸都市的佳人

    称霸都市的佳人

    世界拔尖的特种小队,抽出一个月的时间训练了一群菜鸟女兵,不断的折磨她们,苦练她们,就算她们说跟铁棒,也能磨成细针!
  • 买到一只堕天使

    买到一只堕天使

    唐玖凌,一个原本过着平凡生活的富家大小姐。再一次人口买卖中,她“不幸”的,买回来一个大麻烦。从此以后,被买来的堕天使,美女杀手,喜欢烧烤的狼人,办假证的吸血鬼,擅长女子防身术的格斗家等等奇怪的家伙纷纷出现在了她的生活中,发生了一连串的令人啼笑皆非的脱线故事。我们要说的,大概就是这个故事。.......
  • 王爷相公你别吃草

    王爷相公你别吃草

    我爱你不如我气你!看你气的上窜下跳还对我无可奈何的样子真的好爽!哎......!老公我开玩笑的这个你别真走啊!嘻嘻嘻......
  • 木法

    木法

    木法,或凌厉如刺,或轻柔似水。少年,起于离河之畔,修木系之法。闯自己的一片天……
  • 不可触碰的囚牢

    不可触碰的囚牢

    本文为夏目友人帐同人文。主写的场静司x夏目贵志。
  • 魂梦道谱

    魂梦道谱

    横跨仙界的亲情与横跨魔界的爱情究竟该如何抉择?一个人历经万般磨难,挺过千般风霜,然而在前方等待着的,会是希望的曙光么?亦或是无边的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