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同事出卖,为他人背黑锅,这种事在职场时有发生。特别是一些经验不足的职场新丁,更容易被人暗算,被人当了枪使或充当替死鬼。怎么办呢?最好的办法就是远离是非场。不管在什么场合,听到有人聚在一起咬舌头,要随便找个理由,早早脱身为上策,千万不要以为自己只要不说就可以出淤泥而不染。如果自己对领导有看法,只有一种办法,那就是烂在肚子里,永远也不要说出来。
俗话说:“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我们应当谨记在心。每个人都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和过失,“人无十全,瓜无滚圆”,十全十美的人或事是不存在的。每个人都有其存在价值,我们不能用自己的眼光看待别人,也不能以一己之评判标准去议论别人,对别人作是非价值判断。最好是以责人之心责己,以待己之心待人,如果能做到这样,我们就不会评论他人的是是非非了,也就能避免给自己带来麻烦。
人们难以忍受身边人的发达,请别炫耀你的得意
很多人都喜欢在别人面前炫耀自己的得意之事,总以为这样就会让朋友高看自己,使别人敬佩自己。殊不知,别人并不愿意听你的得意之事。在正常情况下,人们很不愿意面对不如别人的感受,每当面对比自己强一点的人时,心里常常会觉得不舒服,对身边人的发达更是难以忍受。所以,自我炫耀,有时常常适得其反。因为你的得意衬出了别人的倒霉,甚至会让对方认为你炫耀自己的得意之事便是嘲笑他的无能,让他产生一种被比下去的感觉。这样只会让人讨厌你。
一次,有人约了几个朋友来家里吃饭,这些朋友彼此都是熟悉的。主人把他们聚拢来主要是想借着热闹的气氛,让一位目前正陷入低潮的朋友心情好一些。
这位朋友不久前因经营不善,关闭了一家公司,妻子也因为不堪生活的压力,正与他谈离婚的事。内外交迫,他实在痛苦极了。
来吃饭的朋友都知道这位朋友目前的遭遇,大家都避免去谈与事业有关的话题,可是其中一位姓吴的朋友因为目前赚了很多钱,几杯酒下肚,就忍不住开始谈他的赚钱本领和花钱功夫。那种得意的神情,连主人看了都有些不舒服。
那位失意的朋友低头不语,脸色非常难看,一会儿上厕所,一会儿去洗脸,后来他猛喝了一杯酒,赶早离开了。主人送他出去,在巷口,他愤愤地说:“老吴会赚钱也不必那么神气地炫耀啊!”
主人了解他的心情,因为多年前他也遇过低潮,正风光的亲戚在他面前炫耀薪水、年终奖金,那种感受,就如同把针一根根插在心上一般,说有多难受就有多难受。
因此,在朋友面前,千万不要炫耀自己的得意,如果你只顾炫耀自己的得意事,对方就会疏远你,你在不知不觉中就会失去一个朋友。相比之下,聪明的人会将自己的得意放在心里,而不是放在嘴上,更不会把它当作炫耀的资本。
喜欢在别人面前炫耀自己的人,心理学家说这大都是有虚荣心的表现,是虚荣心在作怪。“其实,虚荣不过是被人们借来遮掩他们低劣的心理罢了。”此话虽然有几分偏激,但不是完全没有道理。
希望博得他人的认可甚至羡慕,从心理学上讲,也是人的一种无可厚非的正常心理,然而,人们在获得了一定的认可后总是希望获得更多的认可。所以,人的一生就常常会掉进为寻求他人的认可而活的牢笼里面。然而,要想获得真正的个人幸福,就必须将这种虚荣心从自己的生命中根除掉。
如果说你才华横溢并且聪明睿智,你一定要有心理准备,那是因为在人们忌妒你的时候,他们必然会在你前进的道路上设下一些你没有想到的障碍,对于这一类攻击你很难防卫。所以,你应该想好策略,提前筑好防护墙,做到防患于未然。
如果说你在事业上很成功,就应当巧妙地强调你一向是那么幸运,让你的幸运看起来别人也可能获得,所以就没有必要那么忌妒。
在一般情况下,招人忌妒的人所犯下的错误常常在于,他们没有去努力掩饰卓越的才能以及地位上的优越感。还有一些自以为是的人反而想要将自己的才能和优越强表现给别人:他们故意表现自己多才多艺,有权也有势,以为这样可以让别人印象深刻且赢得尊重。事实上恰好相反,这样的行动会为自己制造出很多沉默的敌人。原因是这种行为令别人觉得自己不如他们,因此就尽一切可能在炫耀的人犯错的时候将其毁灭。
所以,如果你的专业技术很过硬,如果你是办公室里的红人,如果老板非常赏识你,如果哪天老板额外给了你一笔奖金,请一定要低调。要知道,一旦炫耀,别人在恭喜你的同时,也在嫉恨你。
君子绝交,不出恶声,别出口伤人
“君子绝交,不出恶声”的典故出自《史记》:战国时赵国人乐毅,会用兵。燕昭王能礼贤下士,乐毅便去投奔他。
齐愍王恃强凌弱,四处用兵,惹得怨声载道。
燕昭王与齐国有仇,要去攻打齐国。乐毅说:“齐国是强国,地大人多。如要攻打就要联合赵、楚和魏国。”燕昭王听从了。于是乐毅说服了赵国,统领燕、赵、楚、韩和魏的军队攻打齐国,在济水西大破齐军。之后乐毅率领燕军继续进攻,五年之间齐国七十多座城池都归了燕国,只剩下莒、即墨两城。
这时燕昭王去世,燕惠王即位。燕惠王不喜欢乐毅,齐国又使反间计,于是燕惠王派人代替了乐毅,叫乐毅回去。乐毅怕被诛杀,逃亡到赵国。结果燕军大败,齐国很快收复了所有失地。
燕惠王写信欲治罪乐毅。乐毅回信说:先王论功行赏,能者处之,希望大王能发扬光大。我听说善始者不一定能善终,伍子胥是因为这一点被杀的。古代的贤达,绝交时从不恶语相向,离开这个国家也不去说他的坏话。现在我虽在赵国,可并没有伤害燕国啊。
于是,燕惠王就不再难为乐毅了。
自此,“君子绝交,不出恶声”便成为古人对君子风度的赞赏。即使你伤害了我,我与你断袖绝义,也依然给对方留有余地。这可以说是人际关系的最高境界。
基于这样一种理念,君子绝交虽然不是愉快的事,却也不必将之视为太难堪的失败。重要的是,如何冷静地处理绝交后的相互关系。“不出恶言”是应该遵循的。所谓不出恶言,包含了不讲对方坏话,不将所有过失推到对方身上,不张扬对方的隐私等。而这其中最高的落点,则应该是“三缄其口”,绝口不提有关彼此的一切。这时候,那个绝对沉默的一方,必定是厚道、懂得尊重他人的真正有修养的人,甚至可以说,他才是真正有爱心、有良知的人。虽已绝交,却未绝情的仁人君子。
一个真正有本领的人,高尚豁达坦荡的人,是不需要借别人的羡慕来肯定自己的。同样,一个真正懂得爱和尊重的人,必定明白交往是两个人的事,一般朋友如此,越是亲密的朋友越当如此,尤其是异性朋友。一旦不想再交往,绝不可四处宣扬对方的“坏”,四处破坏对方的形象。这种蓄意张扬、心怀恶念的人,可以说心态上是不健康的。
同时要明白,不论是朋友之间、恋人之间,同事之间还是亲戚之间,从相遇、相识、相知到有情有义或因不得已的原因走上分手之路,都蕴涵着很美好的情缘在内。假如曾经相处过,更应当珍惜那份共同的感情而不要伤害对方,更应该明白,“君子绝交,不出恶言”,这样才能营造和谐的生活。
不过,既然绝交,想必有不得不如此的理由,这中间也必然包含着几许惆怅、憾恨及许多双方都难以突破的心灵障碍。此时要相信,绝交时尚需厚德。不可恶语交加。而且要提醒自己,在平时为人处世中也要注意留口德,莫出口伤人。那些侮辱人,有损人尊严的话会让人记恨一辈子。
《天龙八部》中慕容复的三位家臣请辞时说:“君子绝交,不出恶声。”
邓百川长叹一声,道:“我们向来是慕容氏的家臣,如何敢冒犯公子爷?古人言道:合则留,不合则去。我们三人是不能再伺候公子了。君子绝交,不出恶声,但愿公子爷好自为之。”
邓百川、公冶乾、风波恶三人同时一揖到地,说道:“拜别公子!”三人出门大步而去,再不回头。
人与人之间会因为种种原因发生矛盾,一旦发生矛盾,有些人会撕破脸,恶语相击,发誓老死不相往来。何必呢?不愉快的事情发生了,总要有个结果,为了不发生更可怕的后果,好聚好散是最理想和实际的,“君子绝交,不出恶声”,是我们应当借鉴的。毕竟曾经是朋友,即便因为背叛,因为伤害或者误会而分开,即便满心怨恨,也是自己知道就够了,不要恶语相报,更没必要翻来覆去,添油加醋,讲予旁人。
生活里或许会有很多磨难,但人不可以自己折磨自己,不喜欢的人不理他就是。要记住世上最大的报复从来都不是怨恨,而是遗忘。
要猜透对方的意图,但别让他知道你“善解人意”
看出别人的意图是一个重要的社会技巧。只有明白了对方的真实意图,才可能采取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然而,有时候与人交往的过程,就像是摸着石头过河,你不清楚下一步该踩在哪里,也不知道结果如何,就只能找出各种方法来试探对方,通过对方的反应来揣摩他的心思。
试探别人不管用什么方法,都要在不知不觉中进行。或者是在一言一语中观察其意,或者是一举一动中揣测其深意。再精细一点的,就设下一个局,看看对方最真切的想法到底是什么。在平常的情况下,即便有些人心里确实怀着鬼胎,也不会表露出来,可是在有些时候,比如喝醉了的情况下,就容易酒后吐真言,或者在危机的时刻,也会为了自己的利益殊死搏斗。因此,创造一些场景,让他人表现出平时看不到的另一面,也是试探的好方法。
楚成王打算立商臣为太子时,就此事征求令尹子上的意见。子上说:“君王您现在年轻,又有这么多宠妾。如果现在立商臣为太子,以后又想另立您宠爱的姬妾生的儿子,再废黜商臣时,可能就会引起内乱。以前楚国立太子,常常立年轻人,何况商臣这人,有着黄蜂一样的眼睛,豺狼一般的声音,是个残忍的人,不能立他为太子。”但楚成王并没有采纳这个意见。
到了鲁文公元年,楚成王想废掉商臣,改立王子职为太子。商臣听说这件事,拿不定主意,就去问他的老师潘崇:“如何才能了解这件事的真伪呢?”
潘崇说:“您宴请成王的妹妹江,席间故意对她不尊重,激她说出真相。”
商臣采纳了潘崇的建议。果然,江在席上怒声大骂:“好啊,你这个卑贱的东西,难怪君王想废掉你,改立王子职为太子。”
商臣就这样试探出了实情,后来率领东宫守卫包围了成王的宫殿。逼着父亲上吊自杀,做了国君。
精明的人,在采取重大行动之前,一定不会贸然行动,他们会先试探各方面的反应。因为通过试探识得真情,才能使自己避免陷入局中。当然,试探本身也包含暗示,让对方明白自己的意图,看看对方的反应态度。
有目的地进行试探,分析收到的反馈信息,自然可以识别他人的真实意图和想法。当然,你的试探最好做到浑然天成,别让对方看出你是在试探,否则往往弄巧成拙。有时候,如果对方碍于一些原因不愿意说出你想要的信息,就需要你巧设迷局,套出他的真话,抛出一块砖,让他不得不接着。
英国19世纪政治家查士德斐尔爵士曾对他的儿子这样教导过:“要比别人聪明,就不要告诉人家你比他更聪明。”苏格拉底也在雅典一再地告诫他的弟子:“你只知道一件事,就是你一无所知。”这两位智者用绝妙的语句为我们指出了言语行事上所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那就是千万不要显示你比对方聪明,即便你猜透了对方的意图,也要装装糊涂,故作不知。
《三国演义》中有一段“曹操煮酒论英雄”的故事。
当时刘备落难投靠曹操,曹操很真诚地接待了刘备。刘备住在许都,为防曹操谋害,就在后园种菜,亲自浇灌,以此迷惑曹操。一日,曹操约刘备入府饮酒,谈起以龙状人,议论谁为当世之英雄。刘备点遍袁术、袁绍、刘表、孙策等人,均被曹操一一贬低。曹操指出英雄的标准——“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刘备问:“谁人当之?”曹操说,只有刘备与他才是。刘备本以韬晦之计栖身许都,被曹操点破是英雄后,竟吓得把手中的筷子丢落在地下,恰好当时大雨将到,雷声大作。刘备从容地俯下身捡拾筷子,并说“一震之威,乃至于此”,巧妙地将自己的惶恐掩饰过去,也避免了一场劫数。可以说刘备在煮酒论英雄的对答中是非常聪明的。
刘备藏而不露,人前不夸张,不把自己算进“英雄”之列,这是很让人放心的。他的种菜、他的数英雄,至少在表面上收敛了自己的行为。毕竟,一个人在世上,气焰是不能过于张扬的。刘备用装糊涂,救了自己的性命。
总之要记住,在交际中用点心机,循循善诱,猜出对方的真实意图,又不让他知道你“善解人意”,这样你就能占据主动,控制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