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52500000006

第6章 记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史书(2)

《南齐书》本纪八卷,志十一卷,列传四十卷,共五十九卷,一共记载了南齐七位皇帝24年(479—502)的史事。由此可以看出,南齐是一个很短命的王朝。萧子显作为南齐的子孙和梁朝的臣子,编修南齐的历史很有优势,但是不利条件是自家人写自家人的历史,难免偏颇,把个人恩怨写进书中,他高度赞扬齐高帝萧道成,所以掩盖了他篡位并对刘宋一家斩草除根的恶行,他对自己的父亲用了六千多字来表扬功绩,对于杀害萧家子孙的萧鸾则是毫不客气地批判,字里行间都透露出对他的恨意,对东昏侯则是写尽他的荒唐和丑态,这些描写在皇帝的纪传中恐怕是不多见的,对齐代后几任皇帝的昏庸无能和残暴自大的淋漓尽致的描写,也是为梁武帝萧衍的篡位找借口,并将其合法化了。

《南齐书》的志写得比较好,南朝时期的官制纷乱复杂很难理清头绪,《百官志》则写得清晰明了,通过阅读《百官志》,可以简单了解一些。不好的方面是《南齐书》中也有《祥瑞志》,情况和《宋书》差不多。列传中记载了很多齐代宗室人物和后妃,这也许和萧子显的皇室身份是分不开的,而且大多叙事简洁,他单创了文学一类传记,记载了著名科学家祖冲之的事迹,虽然祖冲之擅长的是天文历法而把他列在了文学里面,但是至少保存了祖冲之的基本资料,还是非常有意义的。

《南齐书》中各志和传之前都有序,概括整篇内容,简洁明了,是一个很好的体例。

《梁书》《陈书》,把这两部书放在一起介绍是因为这两部书署名的作者都是姚思廉,当然这两部书的真正作者是姚察、姚思廉父子,有少部分论是魏徵写的。姚察(533—606),字伯审,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西)人,生于梁末,后在陈朝做官,开始编修《梁书》,陈朝灭亡时又由陈入隋,隋文帝很赏识姚察,在开皇九年(589年),隋文帝任命姚察编梁、陈二史,在606年,姚察没能完成二史的编纂就去世了,临终前将这未竟之事业交给儿子姚思廉,子承父志,就像编写《史记》的司马迁和《汉书》的班固一样,姚思廉为了完成父亲的遗志,开始着手编修《梁书》《陈书》。姚思廉(557—637),字简之,他也是在陈朝做官,然后由陈入隋,最后由隋入唐,629年,奉唐太宗旨意与魏徵一起编修梁陈二史,636年正月,《梁书》《陈书》与同时编修的《北周书》《北齐书》《隋书》一起完成。

《梁书》五十六卷,记载了梁朝四位皇帝共56年的历史,记事始于梁武帝天监元年(502年),终于梁敬帝太平二年(557年)。《陈书》三十六卷,记载了陈朝五位皇帝共33年的历史,记事始于陈武帝永定元年(557年),终于陈后主祯明三年(589年)。《梁书》主要是姚察和姚思廉父子二人合写的,《陈书》大多数篇章是姚思廉自己所写,魏徵以监修的身份写了几篇论。梁陈二书的体例大致相同,有纪和传,都没有志,如果要将《梁书》和《陈书》做对比的话,《梁书》的内容更丰富更实际一些。

梁朝在历史上共存在了56年,开国皇帝萧衍一个人就统治了48年,所以《武帝纪》就分了上中下三卷,记载了萧衍亲身经历的齐末大事,从起家一直到做皇帝。列传中新增了《止足》类,就是指那些厌倦了名利场的争夺而退隐江湖、明哲保身的人,一共记载了三位。怪异祥瑞迷信之说的记载较少,《儒林传》里记载并称颂了范缜神灭论,齐梁年间佛教大兴,上层统治者尤其重视,萧衍就是忠实的佛教徒,在这样的环境下范缜能够提出反对的意见很不容易,《梁书》能够记录下来并且看重范缜,更不容易。

《陈书》是二十四史中卷数最少的书,内容更是乏善可陈,在书中到处都是曲笔和回护,例如对陈朝皇帝的很多恶劣事件、毒辣手段都是一笔带过,轻描淡写,而陈后主是一个昏庸无能、每天纸醉金迷的皇帝,最后导致陈朝灭亡,书中却把这些责任推到一些大臣的身上,亡国只是因为用人不当和天意难违,这些荒唐的记载到处都是。列传中多记载宗室、朝臣,对于下层人民、经济文化的记载简略而粗糙。当然从这些记载中也能看出陈朝之所以命短的原因,偏安江南、不思进取、机构臃肿、战争不断、皇族生活奢侈糜烂,上行下效,人民生活极端困苦等等,这样的朝廷怎么可能不灭亡?

梁、陈二史,不能算是记录很好的良史,但是关于梁陈两代流传下来的历史记载很少,《南史》虽然有补充但是毕竟出现的时间较晚,所以纵使《梁书》《陈书》有很多问题,仍然是今天记载梁陈两代的重要资料。

《魏书》,北齐魏收撰,记事始于北魏道武帝拓跋珪(386年),终于东魏孝静帝(550年),它主要记述了北魏148年、东魏16年,一共164年的历史。北魏534年灭亡,分为东魏和西魏,西魏历经三位皇帝为宇文觉所灭,建立北周,东魏只经历了孝静帝就为高洋所灭,建立北齐。因为魏收是北齐人,所以他不承认西魏的政权,在《魏书》中没有记录西魏三位皇帝的传记。魏是鲜卑族建立的政权,历史上著名的孝文帝改革就发生在北魏,促进了民族融合和鲜卑族的汉化。虽然后来北魏分裂成东西魏,但仍然是鲜卑族的后代,魏是北方政权,属于北朝,在历史上的存在时间很长,与魏同时存在的南方政权大约经历了东晋、刘宋、南齐、梁四朝。这里的魏要与历史上三国时期的曹魏政权区分开,没有什么联系,只是同名而已。

魏收(506—572),字伯起,小字佛助,巨鹿下曲阳(今河北晋县西)人,他出生在一个世代为官的家庭,从小刻苦学习,有很高的文学素养和史学才能。北齐天宝二年(551年),魏收奉皇帝命开始编修《魏书》,在554年就完成了。由于魏收在北齐撰史,距离魏朝不远,有好多记载涉及当代,别人编史都对当代人物和事情有所隐讳,而魏收恃才傲物,直接书写,对别人太多贬低,中间难免掺杂个人恩怨,所以《魏书》一出,引起轩然大波,虽然书中的记载是直陈其事,由于直露和不留情面,难免遭到同代人的毁谤,当然这时《魏书》并没有真正流传出去,在560年左右,《魏书》有过一次修改,然后面世,后来仍然有人对《魏书》不满,在后主天统二年(566年),魏收再次修改。在当时引起了那么多不满的《魏书》还是流传下来了,是因为有北齐皇室的支持,然而有些人对魏收的憎恨可以说是深入骨髓,以至于在北齐灭亡后,有人挖开魏收的坟墓,将他的尸体扔到外面,在以入土为安为信条的古代,这也算是最大的报复了。我们今天看到的《魏书》就是经过两次修改以后的本子。《魏书》流传到宋代已经缺失了二十九卷,虽然有所补充,但仍然不完全。

《魏书》本纪十二卷,传九十二卷,志十卷,共一百一十四卷。由于有些篇章分上中下卷,所以有些书记载是一百三十卷,其实内容是一样的。本纪的第一篇是《序纪》,这是属于魏收的首创,主要叙述了鲜卑族拓跋氏的由来以及北魏统治者祖先的历史,记述魏晋时期拓跋氏与中原地区的联系,它大致说明了北魏皇室的历史渊源。这里面记载了北魏以前的28位皇帝,当然历史上他们并没有帝位,只是后人的追封而已。

《魏书》传记当中有很特殊的一类,就是叙述家谱,一个人的传记中父子兄弟子孙一起叙述,这样能使我们清晰地看到家族的发展史,但是不好的方面是记述简略,许多人的事迹只用几行字或几个字记录,例如《李顺传》中一共列举了李顺族人59人,《穆崇传》列举了66人,这种体例是以前没有的。《魏书》还记录了北方各民族的情况,是比较珍贵的少数民族史料。

《魏书》首创《官氏志》,主要记录北魏官制和鲜卑各个分支姓氏的由来以及所改的汉姓是什么,反映鲜卑这个少数民族政权的汉化和封建化。《天象志》中比较真实地记载了天象的变化。《魏书》宣扬天命,重视自然事件对人事的预示,而没有从客观实际出发,这当然是它的缺点。

魏收的有些记载虽然不真实,但这是二十四史中第一部记录少数民族政权历史的史书,详细记载了鲜卑族产生、发展、蜕变,直至最后汉化的过程,而且《魏书》时有创新,再加上它是唯一一部流传下来的比较完整的北魏历史,所以在史学史上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

《北齐书》,唐朝人李百药编撰。记载始于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534年),终于北齐灭亡(577年),一共四十多年的历史。由于高欢控制了东魏天下,所以叙述从高欢的事迹开始,在550年时高欢之子高洋建立北齐,北齐的统治范围大约在今天河北地区,所处时代与南朝的陈(557—589)大致相当,后来为继承西魏的北周所灭。

李百药(565—648),字重规,定州安平(今属河北)人。他年幼时身体不好,祖母赵氏就为他取名“百药”,求的是祛病康复。他出生在北齐,为人沉静少言,不喜欢聚敛财富,所得的钱财,多分给了亲友,在史学和文学上都很有造诣。他在隋朝做官,历尽宦海沉浮,在唐朝贞观时期被唐太宗李世民赏识,奉诏编修北齐史,他的父亲李德林,学问十分渊博。李百药写《北齐书》的资料主要就是来自他父亲曾经整理的资料。在贞观十年(636年)正月《北齐书》编写完成,受到嘉奖。他的一生经历坎坷,几经贬官,好多次遭人陷害,甚至险些丢掉性命,在李世民时期终于安定下来,所以对李唐王朝忠心耿耿,尽心尽责。后来年老辞官,在648年去世,享年84岁。

《北齐书》有帝纪八卷,列传四十二卷,没有志和表,一共五十卷。虽然名为《北齐书》但也记录了东魏(534—550)十几年的历史。《北齐书》编成后在流传过程中散失得很严重,到了北宋时期已经残缺不全了,后来八卷帝纪只剩下了一卷,列传只剩下了十七卷,我们现在所见的本子是后人根据《北史》补齐的,并不是最初李百药所编的原本,在阅读中应予以注意。

《北齐书》的语言真实生动,书中的文字记载多数运用口语,保存了那时的语言特色。书中有一些关于人民起义的记载,李百药也不轻视手工业制造和科技发明,他在《北齐书》中有方伎方面专门的记载,保留了当时好多科技人物的事迹,医学、算数、冶炼等方面都有涉猎。他还记载了北齐文学的发展状况,对人物的记载也是真实生动,例如《魏收传》,重点记述北齐建立后魏收撰魏史,并叙述在魏收之前关于魏史的撰述情况,称赞魏收有史学之才的同时,也记载他收受贿赂、用人不当的小趣闻。唐朝时期修的史书避讳、回护的地方很多,有好多地方都不能很好地反映历史真实,而《北齐书》的记载较多暴露统治集团的丑行恶事,例如后宫的淫乱,朝廷的挥霍腐败等,这些记载可能和他的个人经历有关,但是在这样的修史氛围中,能做到公正公平也是很难得的。在论赞中对史事的评论《北齐书》人事与天命并重,不是一味地宣扬天命神鬼,也是很进步的。

虽然《北齐书》的原书我们看不到了,但是总能从这些残存的篇章中看到原书的面貌,去推求它的闪光点,看书做学问也是如此,不能片面一概而论,要用心推敲,“存在的即是合理的”,经历千百年的历史冲刷,我们还是能看出《北齐书》的与众不同,不得不承认它的过人之处。

《周书》,唐人令狐德棻编撰。记载始于宇文泰拥立西魏文帝(535年),在557年宇文觉取代西魏建立北周,终于公元581年外戚杨坚灭北周建立隋朝。北魏分裂后,西魏的政权基本在宇文家族的操纵下,所以《周书》的记载增加了西魏的历史。

令狐德棻(583—666),宜州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出生于北周的名门望族,经历了隋朝代周,隋末的大动乱,参加反隋战争,最后支持李渊,在唐朝成就自己的政治人生。他的官运比起同时代《北齐书》的撰者李百药要好得多,可以说是平步青云,节节高升,历侍唐代三朝,深得皇帝的喜爱、信任和尊敬。唐初,经历南北朝的几百年的分裂和隋末的动乱,国家总算安定下来,百废待兴,令狐德棻极力倡导借助朝廷的力量收集天下图书,从私人手中购书,这是凭一己之力不能达到的,由于有专人监督和朝廷的财力支持,因此保留了大量珍贵的经籍图书。令狐德棻积极倡导修史,唐朝策划了几次大的修史,但是前几次因为用人不当都无疾而终,后来令狐德棻做总指导,能够知人善任,提携后进,根据家学传统安排修史人员,例如姚思廉修《梁书》《陈书》,李百药修《北齐书》,李延寿修《南史》《北史》,都受到令狐德棻的指导和帮助。唐代所修的《晋书》《梁书》《陈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一共八部正史,这其中有的是令狐德棻亲自所写,有的是得到他的具体指导,一个人的名字能与二十四史中的八史产生联系,这真是史学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奇迹。魏徵作为修史的总监,许多书都有他写的评论,只有《周书》没有,不能不说是对令狐德棻的信任和尊重。

《周书》本纪八卷,列传四十二卷,没有志和表,一共五十卷。令狐德棻编修《周书》的助手是岑文本,崔仁师等。在整部《周书》中都体现了以史为鉴的史学观点,尊儒敬佛,重人事。北周在西北部建国,《周书》记载的地域范围比较广博,周边各民族情况和东魏、北齐、南朝梁陈等一些史事都有涉及,对农民起义也多有记载,能够很清晰地展现那时的天下形势。例如《异域传》有两卷,记载高句丽、氐、突厥、吐谷浑等一些少数民族政权,有关于风情物产、制度传说的记载,也有道路远近、交互往来的记载,内容很丰富。《周书》中对于北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都有所涉及,唐代著名的府兵制就可以从《周书》中找到源流。《周书》列传当中记载了近三百多人,隋唐两朝继承北周而来,与北周有密切的关系,所以考察隋唐两代的人物源流关系是要参考《周书》的。

《周书》的语言简洁典雅,但是相对于《北齐书》口语化的语言,《周书》文字还是很难理解的,这和北周复古改制有关。在书中有太多对源自北周的李唐的歌功颂德,还有重视门第高低,这些都是不好的。令狐德棻在唐朝撰写《周书》,由于史料不全,所以很多史实记载得不够全面,十分可惜。在后世,《周书》的散失也很严重,和《北齐书》一样,多从《北史》中补齐,阅读时可以参照罗振玉的《周书斠议》。

同类推荐
  • 海华南洋

    海华南洋

    现代小兵司马安意外重生到民国初年,凭着先知先觉,在二战前完成了资本积累,在二战最后一把晚餐盛宴中谋夺南洋,趁着二战于东南亚建立华人国家。经历了抗战,策划了太平洋海战,以及战后五十年的发展。本书前半部主要以战争为主,后半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建国后五十年的发展
  • 大明奸商

    大明奸商

    明朝末期,流民遍野,内忧外患,饿殍满地。萧川来到这个世界,立志要在这乱世当中成为一代商贾。于是,有明一代最大的奸商煌煌然出世了。“我要制造出大明最强大的火炮!”“我要组建大明最恐怖的军队。”“我要让欧洲、美洲、非洲的白银统统流入大明,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创造最庞大的财富和科技。”一首丧魂曲,断了明朝最大权监的性命。一幅宫女图,缘定三生。种下一粒种子,盛开了整个世界。这就是《大明奸商》。
  • 明末忠魂

    明末忠魂

    一个现代人与一群古代人生活在一起,慢慢的性格和品行都会慢慢变化,沐天波驱除鞑虏,重振大明的故事。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 孤客十二年

    孤客十二年

    孤,王之自称也,独,无二也,所谓孤独,皆是王者之感。这世上无聊寂寞千万种,能称孤独的又有几种?这,就是作品介绍。
  • 穿入水浒

    穿入水浒

    群雄并起的年代,究竟是打酱油,还是号令天下?宋江这人不行,每天抱负着招安之心,梁山好汉终有一日葬送在他的手下。方腊这人不行,虽然聚众百万,却固守江南,野心太小。徽宗这人也不行,一国之君,只知道吟诗作画,风花雪月,成何体统?那这天下,究竟谁才行?穿越而来,意外成了二龙山的头领,与梁山宋江剑拔弩张。一百零八将相互厮杀是在所难免的。
热门推荐
  • 《谁,被谁动了爱情?》

    《谁,被谁动了爱情?》

    她是席蕾,一个幸福的疯子。为了爱,她甘愿付出一切、倾尽所有,可换来的却是长达四年的情感囚禁。他是邹川,一个像天神宙斯般不可一世的成功商人,却在爱情面前如履薄冰,惨遭不幸。他是齐喧,一个满腹仇恨的天才画家,活着的唯一目的就是不惜一切代价的掠夺邹川拥有的一切,包括他的女人。在这场犹如海啸般肆虐的悲剧中,任谁都无法做到全身而退,无论是卸甲投降的逃兵、或是全力以赴的战士,都无法在最后的战役中得到自己最想要的结局。而他们就像是一个个玩火自焚的小孩,自以为是的用“爱”作为武器去刺伤别人,不想到了最后,伤得最深的那个人原来竟是自己。当仇恨与报复不断的升温,嗜血的真相演变成了一场蓄谋已久的杀戮,到那时,谁还会记得他们最初时的样子?又有谁,能够救赎早已沦陷的爱情?
  • 神魂殿

    神魂殿

    杀人一定偿命?欠债必须还钱?有实力才有话语权。胜者为王,败者为寇,传世真理,亘古不变!
  • 帝弑苍天

    帝弑苍天

    金龙异象寂夜出,人族帝君誓称雄。乱世帝君若觉醒,人族霸世万古空!少年生之地,人,妖,魔,三族共存,奈何人族弱小,妖魔两族强大,故而人为奴,妖魔为尊。他,自人族帝国走出,在这乱世之中,踏无数天骄,拥绝世佳人,弑亘古苍穹,领人族称雄霸世,塑永世神芒,成就万古至尊,受万人敬仰!“人魔不能相恋?哈哈,我不管,也不想管,我只知她是我心爱之人,她若为魔,我便疯魔。她若诛仙,我便弑仙!”
  • 我做秋萤印君心

    我做秋萤印君心

    她是一缕穿越时空的灵魂,无牵无挂,特立独行,虽然为他驻足,却始终不接受他的册封;他是无名朝代的帝王,身为少年天子,号令天下,唯独无法左右她的言行;在他眼里,她是特别的,只有在她面前他才是最真实的人,而她也只会为他一人特别;她不做他的妃子,只想做他身边的一名侍婢,永远陪着他,守护他……然而事事难料,三千宠爱与一身的她却卷入了政斗与宫斗的两重漩涡中。她将何去何从呢?
  • 初筱

    初筱

    初识是在转角,离别在转角的见面后!筱晓从小到大都是单纯的!在情窦初开的时候遇到了哪个让她失去自我的朴浩!
  • 谜语绕口令英语

    谜语绕口令英语

    谜语和绕口令是英语文学中两种比较独特的语言艺术形式。前者既饶有情趣,又可以启发心智,增进思考和想像能力;后者结构巧妙,诙谐风趣,富有音乐性,最适合口头背诵,深受广大英语读者的喜爱。
  • 校园七大不可思议的魂淡们

    校园七大不可思议的魂淡们

    【本文会在这时候发出来,是为了占坑,后是为了撒网,最后做个比较,嗯,聪明的我】这一天,校园里的七大不可思议为了争夺最不可思议的宝座,展开了不眠不休的斗争。“不过这关我什么事?”“你既然已经看到了我,那就为我们做一个裁判吧!”“请容我拒绝。”“我们已经一致同意了,今天晚上你就可以享受到此生以来最不可思议的一夜了。”“魂淡啊!好歹为正在被罚站的我考虑考虑吧!!!”“……我可以在你考试的时候帮你看看答案哟。”“请务必让我向诸位展示自己的公平与公正!!!”于是,这一天——我因为在罚站时间于走廊内大声喧哗,被叫到教导处接收了狠狠一顿训斥。
  • 四千金的独特恋爱史

    四千金的独特恋爱史

    四位王子可以追到心怡的公主吗?拭目以待吧!
  • 封神元年

    封神元年

    三界当道,神说太平,鬼泣平庸,人类夹缝求生。先者升仙称世界大同,惩恶扬善。妖鬼在人类眼里是毒,万事求于仙。鬼视人间不正义,神说鬼怪乱清福。东奔西走的人们乱如神鬼棋子,或将沉默,或爆发,终有君子道苍穹。
  • 缘分遇上冤家

    缘分遇上冤家

    虽然,我们差不了几岁,但是,我是你的太爷爷,你是我的重孙女。虽然,我们亲密无间,但是,我是你的缘分,你是我的冤家。虽然??????呵??????太多的假设,我也许真的只有把一切的一切都放在心底吧。虽然,我现在出家为僧,我只想对你说:“你对我的好,我永远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