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51300000008

第8章 文人墨客多歌颂,古今佳作咏腊八(2)

饿了,也得到太阳落下时才准吃。你们想,妈的命令,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难道还能设什么法来反抗吗?并且八儿所说的饿,也不可靠,不过因为一进灶房,就听到那锅子中叹气又像是正在呻唤的东西,因好奇而急于想尝尝这奇怪东西罢了。

“妈,妈,等一下我要吃三碗!我们只准大哥吃一碗。大哥同爹都吃不得甜的,我们俩光吃甜的也行……妈,妈,你吃三碗我也吃三碗,大哥同爹只准各吃一碗;一共八碗,是吗?”

“是呀!孥孥说得对。”

“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半……”“卜……”锅内又叹了声气。八儿回过头来了。

比灶矮了许多的八儿,回过头来的结果,亦不过看到一股淡淡烟气往上一冲而已!

锅中的一切,这在八儿,只能猜想……栗子会已稀烂到认不清楚了罢,赤饭豆会煮得浑身透肿成了患水臌胀病那样子了罢,花生仁儿吃来总已是面东东的了!枣子必大了三四倍——要是真的干红枣也有那么大,那就妙极了!糖若作多了,它会起锅巴……“妈,妈,你抱我起来看看罢!”于是妈就如八儿所求的把他抱了起来。

“恶……”他惊异得喊起来了,锅中的一切已进了他的眼中。

这不能不说是奇怪呀,栗子跌进锅里,不久就得粉碎,那是他知道的。他曾见过跌进到黄焖鸡锅子里的一群栗子,不久就融掉了。赤饭豆害水臌肿,那也是往常熬粥时常见的事。

花生仁儿脱了他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锅巴,正是围了锅边成一圈。总之,一切都成了如他所猜的样子了,但他却不想到今日粥的颜色是深褐。

“怎么,黑的!”八儿还同时想起染缸里的脏水。

“枣子同赤豆搁多了。”妈的解释的结果,是捡了一枚特别大得吓人的赤枣给了八儿。

虽说是枣子同饭豆搁得多了一点,但大家都承认味道是比普通的粥要好吃得多了。

夜饭桌边,靠到他妈斜立着的八儿,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如在热天,总免不了又要为他妈的手掌麻烦一番罢。在他身边桌上那两只筷子,很浪漫地摆成一个十字。桌上那大青花碗中的半碗陈腊肉,八儿的爹同妈也都奈何它不来了。

“妈,妈,你喊哈叭出去了罢!讨厌死了,尽到别人脚下钻!”

若不是八儿脚下弃的腊肉皮骨格外多,哈叭也不会单同他来那么亲热罢。

这段节选的文字中写出了八儿家熬腊八粥的情景,沈从文以他清冽婉转得如沱江水一样的叙事口吻给我们展现了上世纪20年代北方人过腊八的风俗。“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儿合并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这不就是我们前面介绍的北方的腊八粥吗,让大人、小孩都馋涎欲滴的腊八粥,和今天比,今天的物质条件更丰富,而那时的腊八氛围却显得更浓一些,更温馨,让人期待。“夜饭桌边,靠到他妈斜立着的八儿,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桌上那大青花碗中的半碗陈腊肉”,可见,这八儿家若不是大富大贵,也自是衣食无忧的小康之家,这比起佛家施舍的“福寿粥”来,少的是心酸,多的是幸福。

冰心的《腊八粥》写于1979年。

从我能记事的日子起,我就记得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母亲给我们煮腊八粥。这腊八粥是用糯米、红糖和十八种干果掺在一起煮成的。干果里大的有红枣、桂圆、核桃、白果、杏仁、栗子、花生、葡萄干等等,小的有各种豆子和芝麻之类,吃起来十分香甜可口。母亲每年都是煮一大锅,不但合家大小都吃到了,有多的还分送给邻居和亲友。

母亲说:“这腊八粥本来是佛教寺煮来供佛的——十八种干果象征着十八罗汉,后来这风俗便在民间通行,因为借此机会,清理厨柜,把这些剩余杂果,煮给孩子吃,也是节约的好办法。”最后,她叹一口气说:“我的母亲是腊八这一天逝世的,那时我只有十四岁。我伏在她身上痛哭之后,赶忙到厨房去给父亲和哥哥做早饭,还看见灶上摆着一小锅她昨天煮好的腊八粥,现在我每年还煮这腊八粥,不是为了供佛,而是为了纪念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是1930年1月7日逝世的,正巧那天也是农历腊八!那时我已有了自己的家,为了纪念我的母亲,我也每年在这一天煮腊八粥。虽然我凑不上十八种干果,但是孩子们也还是爱吃的。抗战后南北迁徙,有时还在国外,尤其是最近的十年,我们几乎连个“家”都没有,也就把“腊八”这个日子淡忘了。

今年“腊八”这一天早晨,我偶然看见我的第三代几个孩子,围在桌旁边,在洗红枣,剥花生,看见我来了,都抬起头来说:“姥姥,以后我们每年还煮腊八粥吃吧!妈妈说这腊八粥可好吃啦。您从前是每年都煮的。”我笑了,心想这些孩子们真馋。我说:“那是你妈妈们小时候的事情了。在抗战的时候,难得吃到一点甜食,吃腊八粥就成了大典。现在为什么还找这个麻烦?” 他们彼此对看了一下,低下头去,一个孩子轻轻地说:“妈妈和姨妈说,您母亲为了纪念她的母亲,就每年煮腊八粥,您为了纪念您的母亲,也每年煮腊八粥。现在我们为了纪念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周爷爷,我们也要每年煮腊八粥!这些红枣、花生、栗子和我们能凑来的各种豆子,不是代表十八罗汉,而是象征着我们这一代准备走上各条战线的中国少年,大家紧紧地、融洽地、甜甜蜜蜜地团结在一起……”他一面从口袋里掏出一小张叠得很平整的小日历纸,在1976年1月8日的下面,印着“农历乙卯年十二月八日”字样。他把这张小纸送到我眼前说:“您看,这是妈妈保留下来的。周爷爷的忌辰,就是腊八!” 我没有说什么,只泫然地低下头去,和他们一同剥起花生来。

冰心以她女性的细腻和特有的爱之心给我们留下了深情的腊八记忆,它给我们带来的感动有二:一是亲情的感恩,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腊八粥,已不是简单的节日风俗,而更多了追忆母爱的深挚;二是时代的进步发展让人觉得今日幸福的珍贵,“抗战后南北迁徙,有时还在国外,尤其是最近的十年,我们几乎连个‘家’都没有,也就把‘腊八’这个日子淡忘了”。有了曾经的流离失所,更显得和平时代的安宁祥和。文学是时代的文学,作者在1979年的文字中写到周总理,这是耐人寻味的,作为文章的落脚点,我们要理解的不是冰心的时新,而是她一如既往的文字里所包涵的真与善,勇敢和坚持,于此看,这结尾是意味深长的。

老舍是满族人,他的《北京的春节》京味十足,其中也有一段写及腊八的文字:

按照北京的老规矩,过农历的新年(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头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可是,到了严冬,不久便是春天,所以人们并不因为寒冷而减少过年与迎春的热情。在腊八那天,人家里,寺观里,都熬腊八粥。这种特制的粥是祭祖祭神的。可是细一想,它倒是农业社会的一种自傲的表现——这种粥是用所有的各种的米,各种的豆,与各种的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腊八这天还要泡腊八蒜。把蒜瓣在这天放到高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的。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而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要多吃几个饺子。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

从腊八起,铺户中就加紧地上年货,街上加多了货摊子——卖春联的、卖年画的、卖蜜供的、卖水仙花的等等都是只在这一季节才会出现的。这些赶年的摊子都教儿童们的心跳得特别快一些。在胡同里,吆喝的声音也比平时更多更复杂起来,其中也有仅在腊月才出现的,像卖历书的、松枝的、薏仁米的、年糕的等等。

在有皇帝的时候,学童们到腊月十九日就不上学了,放年假一月。儿童们准备过年,差不多第一件事是买杂拌儿。这是用各种干果(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与蜜饯掺和成的,普通的带皮,高级的没有皮——例如:普通的用带皮的榛子,高级的用榛瓤儿。儿童们喜吃这些零七八碎儿,即使没有饺子吃,也必须买杂拌儿。他们的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儿。

儿童们忙乱,大人们也紧张。他们须预备过年吃的使的喝的一切。他们也必须给儿童赶做新鞋新衣,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老舍是京派作家的代表,而他又是满族。一个很有趣的事儿是,常常满族人比汉族人更注重传统文化,这就是有些人说的,满族人比汉族人还汉族人,这跟清王朝三百年的文化统治和满族的文化心理有关,所以你看,老舍先生笔下的节令风俗,细致全面,生动新鲜,可谓原汁原味,是一篇很好的腊八文化教材。现在朋友们有机会到北京,可以去首都博物馆的老北京民俗展厅看看,那里的腊八文化一定会让你眼界大开。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源远流长,绵延数千年而不衰,近来虽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而不断弱化,但其内在的文化意蕴和民族精神一直发挥着广泛而持久的影响,以腊八为代表的传统节日是我们优秀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和集中展示方式,是根植于民间的文化瑰宝。保护好它们,能够增强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能够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从而产生构建和谐社会的巨大文化能量。

同类推荐
  • 中国年画

    中国年画

    年画是中国画的一种,始于古代的“门神画”。清光绪年间正式称为年 画,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也是中国农村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大都用于新年时张贴及装饰环境,含有祝福新年吉祥喜庆之意,故名。传 统民间年画多用木板水印制作。年画因画幅大小和加工多少而有不同称谓。 整张大的叫“宫尖”,一纸三开的叫“三才”。加工多而细致的叫“画宫尖 ”、“画三才”。颜色上用金粉描画的叫“金宫尖”、“金三才”。六月以 前的产品叫“青版”,七八月以后的产品叫“秋版”。《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年画》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隐痛与暗疾:现代文人的另一种

    隐痛与暗疾:现代文人的另一种

    本书解读了近六七十年响当当的名字:鲁迅、胡适、顾颉刚、张爱玲、周作人、郁达夫、徐志摩、苏雪林、沈从文、陈寅恪、胡风、胡兰成、郭沫若、孙犁、萧乾、乔冠华、胡乔木等。
  • 生肖文化:苍龙腾空

    生肖文化:苍龙腾空

    本书研讨生肖龙的文化蕴涵,侧重说明人与动物的互动关系,以及该种动物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多方面投影和表现。
  • 美不胜收:九寨沟

    美不胜收:九寨沟

    九寨沟神奇的自然风光,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九寨沟独特的地域人文历史。随着九寨沟名气一天天增加,世世代代隐藏于这里的藏民族和羌民族的人文历史,也逐步向世人揭开其神秘的面纱。
  • 死海古卷

    死海古卷

    《死海古卷》于本世纪中叶(1947-1952)在巴勒斯坦西部发现。本书反映了库兰宗团的思想,库兰宗团属于正统犹太教分裂出来的艾赛尼教派。
热门推荐
  • 美人为

    美人为

    她,一国公主,远嫁他国……他,铁血战将,征战四方……他,富甲天下,随她出嫁,护她一生……他,一国储君,外强中干,却因她改变……可当前尘往事被翻开,她究竟何去何从……
  • 江南缘

    江南缘

    她怎么也不会想到,穿越这档子事儿会落到自己的身上!从现代的默默无闻女生,到古代富家千金,身份变化如其之大!在长安待久了,她渐渐模糊了,她已经搞不清楚自己到底是谁!她害怕了,在不被暴露的情况下,她开始努力找回家的路。为了不被欺负,她必须要让自己变得强大!以前,她默默无闻、遭人冷落既然老天给她另一个人生,那么,她一定要摆脱以前懦弱的自己!在充满未知的世界里,她无所畏惧的勇往直前,蜕化成蝶,改变自我。当她已经渐渐适应这里时,回到原来的时代,却是那样的不舍!
  • 这里无人

    这里无人

    这是一个没有人的地方!这里却有着致命般的吸引!
  • THE ABC BUNNY

    THE ABC BUNNY

    An unfortunate accident with an Apple drives Bunny from Bunny land to Elsewhere.Every letter in the alphabet is represented in Bunny's journey,through what he eats(Greens),to whom he meets,and then a little sleep(Nap),to Tripping back to town,right side Up and Up-sidedown.
  • 网游之创世刺客

    网游之创世刺客

    一个家破人亡,至亲至爱惨死自己眼前的可怜人。受尽世间苦难与厌恶,一次机缘巧合。或者刻意的安排下。他进入到划时代虚拟游戏“创世”中阴谋,爱,恨,什么是真什么是假。人难道真如被圈养的畜生般吗?“世界为何如此肮脏,世人为何如此病狂。谁能告诉我?”“杀,唯有杀,用血来清洗世间的污秽与肮脏,用杀来拯救这个世界”“从此天下无我不可杀之物,无我不可刺之人”神刺之路,刺绝天下。
  • 等你在她那边

    等你在她那边

    夏娜说:“整个宿舍,我是最漂亮的而莫墨是最丑的。”莫墨说:“胡扯!你才是最丑的!全宇宙最丑!”江小夜说:“你们说的都对,请不要吵架了……”两仪式默默转过身子……
  • 乱世痕

    乱世痕

    当有一天,你离开了我,你又去了哪里//我甘愿一直等你,等你回来,不离不弃中的海誓山盟。是我和你的约定、
  • 烟狗斗

    烟狗斗

    老傻逼带小傻逼考驾照,遇见刁难的“二郎神”,烟狗之斗。
  • 北冥圣皇

    北冥圣皇

    天辰,一个神族第一将领之子本该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无奈父亲被诬陷母亲被杀流浪四方道号北冥成就一代神皇。
  • 江湖小飞侠

    江湖小飞侠

    少年自从跟着爷爷在深山里学武,下山后遇各种不同的人和武功,少年武功高,各大门派对着少年仰慕和招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