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49900000008

第8章 刘基之死

洪武元年,58岁的刘基成为大明朝的开国元勋。此时他心里想了很多,一股莫可名状的惆怅控制了他的情绪,他的思绪就像脱缰的野马,跑了很远。随圣上征战十余年,凭借自己的学识,为其打下了江山。然而,刘基熟悉朱元璋也熟悉历史。他知道,朱元璋这个人猜忌多疑,刚愎自用,区别是非、判断善恶的标准,往往是他个人的意志,他讲君臣关系时可以说是冠冕堂皇,而实际上他对部下时时不忘严加防范,怕他们夺取自己的权位。刘基也明白朱元璋不是唐太宗那样的圣主,没有他那样的度量,唐太宗不仅能和功臣共患难,更能同富贵,为了保全功臣,唐太宗可以说付出了很多,而且和功臣们也可以说得上是推心置腹。朱元璋却不是这样的人,他只可以共患难而不可以同富贵。刘基更熟悉中国的历史,他想到了春秋越国的大夫文种,帮助勾践灭亡吴国,可是成功后勾践却把他杀害。他知道朱元璋就是越王勾践一类的君主。想到这,范蠡映入刘基的脑海,他在帮助勾践灭吴后,浮海泛舟做了一个商人。刘基决定学范蠡,托辞致仕,回归故土。

洪武元年七月,朱元璋从汴梁回到应天,正当各地捷报频频传到京都,君臣上下沉浸在一片欢乐喜庆气氛之中的时候,刘基突然提出了告老还乡的请求。对此,朱元璋感到惊讶不已。刘基的这个决定,确实使朱元璋和同僚们感到突然和费解。自从出山投奔朱元璋,到削平群雄而建立大明王朝,刘基以他第一流谋士的身份,十数年来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付出了全部的心血,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本应该在大功告成之后,以功臣自居,封侯赐爵,这才是情理之中,然而他却没这样做,这正是他超乎常人的独特之处。“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的道理,他比谁都懂。

就在朱元璋回到应天后不久,因为李斌的事情,李善长弹劾刘基擅权揽政。再加上此时刘基对朱元璋建都凤阳的事予以谏阻,让朱元璋很不满意,刘基决定就此告老还乡。从历史上功臣被杀的先例看,刘基的急流勇退是正确的。他完成了张良的功业,此时他也要学张良。洪武元年八月,朱元璋准了刘基的请求,让他告老还乡。

刘基回家后仅过了几个月,朱元璋又亲自下诏召刘基回京。无奈之下,刘基回到应天。回来后,朱元璋对刘基可谓是恩宠备至。因为刘基夫人刚刚去世,朱元璋就赐一名宫女给他做侍妾,然后追封刘基的先人。同时恢复了他御史中丞、太史令的职务,并且加授弘文馆学士的头衔,以示荣宠。

洪武三年(1370年)十一月初,徐达和李文忠的北伐大军班师回京。紧接着,朱元璋便大封功臣。封公者有六个人,封侯的有二十八个人,所封公侯中竟然没有刘基。这是为什么呢?这还是要从刘基的为人说起,刘基明白位越高则危险越大。当年张良为刘邦开创大汉朝立下不世之功,刘邦要在富庶的齐国为他选三万户作为封赏,张良固辞,只封了留侯而已,这是张良的全身而退之道。刘基是朱元璋的张良,他当然在封赏上也要学张良。朱元璋觉得如果不封赏刘基实在有点对不起他,因此,朱元璋下诏封刘基为诚意伯,赐铁券,这比起李善长来差远了。虽然刘基自己并不在乎这些,但还是从这件事上得出结论,朱元璋不再像从前那样信任和器重自己了,既然这样,何不再回到家乡,去过安静而又与世无争的生活呢?

洪武三年(1370年),刘基被授为弘文馆学士,十一月,朱元璋大封功臣,册封刘基为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上护军、诚意伯。次年即洪武四年(1371年)正月,刘基提出了告老还乡的请求,朱元璋终于同意了,刘基很是高兴。无论如何,朱元璋总算满足了刘基这位勋臣最后一点小小的愿望,这对于襟怀坦荡、淡泊名利的刘基来说就足够了。这年四月,刘基安全回到家中,从此便开始了隐居生活。他远离官场,摆脱了尔虞我诈的烦扰,如释重负。这也正是刘基在功成之后所渴望得到的。他终于回到了自己的故乡,看着亲人,看着家乡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刘基感到从未有过的轻松和愉快。

刘基每天都是以饮酒弈棋为乐,对自己过去的功劳绝口不提。因为刘基有威名,又是朝廷的勋臣,地方上的官吏都想见见他,但刘基都一一回绝。刘基之所以避见地方官,是因为他怕地方官奉承张扬,常来常往,传到朱元璋耳朵里,就会有植党结派之嫌了。既然隐居乡里,就彻底地与官场是非断绝联系,做一个普普通通的老百姓,以免惹出是非。刘基这次还乡,几乎天天和家人在一起,尽享天伦之乐。刘基认为自己人生的最后岁月就该这样悄无声息地度过。

可是,人的理想总与现实有着巨大的差距,甚至是相反的方向。刘基虽然已经告老还乡,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但是自小接受儒家教育的他,始终不忘朱元璋的知遇之恩,仍然在关心着国家大事。他觉得自己虽然离开了朝廷,不在官位,然而还在享受着国家的俸禄,食君之禄,就要分君之忧,作为国家的勋臣,就应该发挥自己最后的光和热,尽一点微薄之力。

谈洋位于青田县南170里处,此地在处州与温州之间,又临近福建。此地地处山区,地势险恶,交通不便,是官府势力达不到的偏僻之地,历来都是流氓无赖聚集的巢穴。刘基得知这样的情况,考虑到这件事情关系到地方百姓的安危及大明皇朝的统一稳定,自己曾是朝廷命官,又是大明朝的开创者之一,有责任站出来管一管此事。于是便在洪武五年(1373年)秋,奏请朱元璋在这里设置巡检司,派兵把守。刘基命其子赴应天上奏,这没有经过当时的中书左丞相胡惟庸,引起了胡惟庸的不满,加之刘基平日就告诉朱元璋要慎用胡惟庸,他对此事一直耿耿于怀,总想找机会报复。这次刘基上奏没有经过中书省,他便以此事构陷刘基。须知大明朝的中书省是天下的政务机关,所有内外奏章都要先经过中书省,否则就是违制,刘基这样做无疑让胡惟庸抓住了把柄。于是,胡惟庸便在刘基奏请设立巡检司一事上大做文章。

胡惟庸指使刑部尚书吴云,诱引处州府和青田县的官吏构陷刘基,说刘基看中了谈洋这个地方,因为这里有“王气”,刘基想据为己有,作为墓地,当地百姓不肯,便提出设立巡检司的办法驱赶当地住户,因此激起百姓作乱。接着,胡惟庸请朱元璋按叛逆罪处置刘基。朱元璋虽然不完全相信,但是“王气”这两个字让本来就多疑的朱元璋犯忌讳,加之他深知刘基通晓卜易之学,说不定此事是真的。所以他虽然看在刘基开国功臣的分上没有治罪,但是却手诏切责了刘基,并下旨夺了他的俸禄。

对此,刘基十分惧怕。他知道朱元璋起自布衣,好不容易得到帝位,最害怕的就是臣下篡位。这个人既没有唐太宗的宽仁大度,也没有赵匡胤的保全功臣之意,而且雄猜好杀。无奈之下,这一年七月,刘基再次入朝,亲自朝见朱元璋,辩明此事。刘基在朱元璋面前顿首谢罪,引咎自责。为了消除朱元璋的怀疑与猜忌,刘基决定留在应天,不敢再提回家之事了。

刘基此时在京城可以说是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皇帝怀疑他也就罢了,当时的权相胡惟庸与第一功臣李善长也时时想着陷害他。早在洪武初年,刘基在和朱元璋讨论丞相人选的时候就得罪了李善长和胡惟庸。当初朱元璋起兵之时,李善长是第一个来投奔他的文士,此后李善长为朱元璋全心全意经营,保住了应天根据地,并为朱元璋源源不断地提供后勤补给,可谓功不可没。加之李善长在第一次面见朱元璋之时就为他解说天下大势,将朱元璋比作汉高祖,这一政治远见让当时的朱元璋深深折服,刘基对此也是大加赞赏。再加上李善长是淮西人,能够调和诸将之间的矛盾,保持内部的团结。大明朝开国,李善长可谓功勋彪炳。故此,朱元璋册封李善长为韩国公,位列功臣之首,并将自己的嫡亲公主许配给李善长的儿子,可见对他的器重之深。

可是李善长这个人虽然有汉朝萧何之功,却没有萧何那样的度量。外表虽然宽仁温和,但心胸狭窄,而且总是首先考虑淮西人的利益,这就使朱元璋大为不满。朱元璋本身是一个权力欲极强的人,特别是他当了皇帝以后,总是猜疑臣下对他不忠。开国初期,朱元璋忙于统一海内,委李善长以重任是形势上的需要,但是随着战事的减少,新王朝日益巩固,朱元璋感到与他仅仅一步之遥的左丞相李善长是他独揽皇权的一种牵制,因此对李善长越来越有戒心。在这种情况下,朱元璋便想免去李善长丞相一职。有了这个打算之后,朱元璋便找刘基商量,征求他的看法。刘基向来重视丞相的人选,认为国家大治几乎系于丞相一人。尽管李善长在暗中排斥他,但是他认为,李善长是朱元璋的勋旧,在诸将中有很高的威望,他在相位能够起到调和诸将的作用,这是别人无法替代的。不久李善长辞相,朱元璋想让杨宪接任,刘基不赞成,他认为,杨宪有相才而无相度,当丞相要持心如水,不能有私心,杨宪却不是这样的人,不适合当丞相。朱元璋又问汪广洋如何,刘基认为汪广洋还不如杨宪,不能称职。朱元璋又问胡惟庸是否合适,刘基认为他是最不合适的,他对朱元璋说,当丞相好比驾车,胡惟庸非但不会把车驾好,恐怕连车辕都要让他毁掉。朱元璋见自己说的三个人都不合适,那就请刘基来当丞相,可是刘基说,自己疾恶如仇,不适合当丞相。刘基这样说完全是出于公心,可是无意之中却得罪了权臣。李善长本意就是自己致仕之后由胡惟庸接替自己,以保持淮西集团在朝中的势力。但是刘基却反对胡惟庸当丞相,自然让李善长不满。再说胡惟庸,知道刘基在皇帝面前说自己不适合当丞相,阻断了自己升官的道路,自然怀恨在心,时思报复。朱元璋虽然询问刘基当丞相的人选,但是并没有采纳刘基的建议,在李善长致仕之后,命胡惟庸和汪广洋为丞相,随后,汪广洋因事获罪被赐死,胡惟庸升任中书左丞相,大权独揽,此时的他就更有条件陷害刘基了。

刘基在因为奏请设立谈洋巡检司之事上获罪,就留在应天。此时的他,心情沉重,时时担心自己有朝一日会有兔死狗烹的下场。在这种情绪的影响下,刘基很快病重,整天茶饭不思,逐渐卧床不起。

刘基卧病的消息很快就传到胡惟庸那里,胡惟庸为了除掉刘基,可谓处心积虑。此时,他听说刘基病重,便想出一条毒计来谋害刘基。胡惟庸派人买通太医院的太医,让他们在给刘基开的药中加放一种慢性毒药,然后命人将药送给刘基。因为是太医,朱元璋又下旨命令太医为刘基诊病,刘基没有怀疑,将药服下。而后一段时间,太医每日都来送药。朱元璋听说后也很高兴,毕竟刘基的功劳让他无法忘记,他希望自己的功臣能继续辅佐自己。

可是吃药后没几天,刘基就觉得腹中好像有拳头大小的东西,堵得难受,上下不通,精神越发不济,自己也想不明白是怎么回事。无奈之下,刘基将此事上奏朱元璋。谁知道,他的奏章被送到中书省胡惟庸的手中,朱元璋并不知道。刘基在痛苦中苦熬三个月,病势更加沉重。这时候朱元璋久不见刘基之面,便派了一个太监来探望,太监对刘基说,久不见老先生,皇上甚是思念,特地差他来探望,刘基这才知道自己的奏疏根本没有交给朱元璋,刘基随即向太监说明了情况。太监见诚意伯如此病重,便马上回宫向皇帝奏报此事。朱元璋听到刘基病危的消息后大惊,急忙再派人探望诚意伯,并兼询后事。刘基上奏,想回老家看看。朱元璋立即手诏派特使护送刘基回乡。在洪武八年(1375年)三月,刘基终于回到了家乡。

归家之后,刘基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便向儿子们安排后事。他写成奏疏,劝朱元璋以德治理天下,还要防范胡惟庸。他嘱咐他的儿子,在他死后,皇帝召见之时将此奏疏交给朱元璋。刘基在临死之际,想的还是国家大计和社稷安危。

洪武八年夏四月十六日,大明朝开国元勋、诚意伯、上护军、资善大夫刘基在家中安静地离开了人世。六月,刘基被安葬于家乡的夏山,没有墓表,没有石碑,更没有皇帝的恤典,唯有土坟一丘而已。

同类推荐
  • 毕加索(名人传记丛书)

    毕加索(名人传记丛书)

    毕加索出生在西班牙一个小城,自幼便具有非凡的艺术才能。本书客观讲述了毕加索从出生、成长到成为一代大师的生命轨迹,展现了他不平凡的一生。
  • 蔡锷自述

    蔡锷自述

    蔡锷是中华民国初年的杰出军事领袖。他曾经响应辛亥革命,并在反对袁世凯洪宪帝制的护国战争中,做了不可磨灭的功绩。不仅如此,他还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青年将领。他短暂的一生中,顺应历史潮流,投身革命运动。特别是在护国战争中,他抱病参战,指挥劣势军队顶住了优势敌人的进攻,逼迫敌军停战议和,表现了他坚定不移、临危不惧的精神和为国为民战斗到底的英雄气概。本书的出版,有利于读者进一步了解辛亥革命的起源与进程,了解早期革命家们矢志不渝、无私奉献、艰苦卓绝的人生经历。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理想读物。
  • 甘地 尼赫鲁(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丛书)

    甘地 尼赫鲁(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丛书)

    甘地和尼赫鲁为印度二十世纪的领袖,影响深远。名人成功后的事迹为人们所熟知,但成功前的历史却鲜为人知。本书对二人的家世、家教、兴趣爱好以及对其一生有影响的人和事着墨颇多,尤其探究了二人成功的主客观因素。
  • 隋唐五代风云人物大观

    隋唐五代风云人物大观

    本书分帝王后妃宫廷人物、文臣武将、起义领袖人物、文化科技思想人物和社会民间人物四类。
  • 穿越生命的冰河

    穿越生命的冰河

    本书介绍的人物都是身残志坚的勇士,他们不仅以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超越了自我,穿越了步履维艰的生命冰河,也超越了常人,创造了健全人也为之惊叹的奇迹。
热门推荐
  • 易少年路还要自己走

    易少年路还要自己走

    楔子【易少年让我陪着你好不好?永远】嫣然【跟着我你只会受伤】千玺【不,我不怕只要能陪着你】嫣然她,是一个千纸鹤只爱千玺一人她,并没有那么漂亮的容貌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她,离家出走一个人来到北京是勤工俭学只为千玺她,与黑粉打架抗争只为千玺没有一个人比她还了解千玺她一直守候着千玺,他的每一次笑,都深深的印在脑海里,那个带有梨窝的少年有着苏苏的声音他的一切都让她无法自拔。他,是一个沉默寡言的少年他,很需要别人的保护,而她就是少年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他,只是想默默无闻的保护嫣然正因为她的不离不弃易少年开始关注她,离不开她了。【我渴了】千玺坐在树荫下,但旁边并没有人理他。她走了,再也不会回来了。
  • 闭门

    闭门

    闭门造车,观察世界,探索宇宙,开阔未来。闭关升级流
  • 离阳

    离阳

    这是真的,记得去年暑假时,我接受了神霄真王的传承,后来我把张一东送到了异世界学习魔法斗气,把廖敏敏送到明朝武当山习武修道并且把神霄的传承留给了他,然后阳杰什么也没有了,大家现在都修行有成了,我也什么都没有,哎,有点后悔。.
  • 腹黑世子冷情妃

    腹黑世子冷情妃

    说她冷若无情,其实那只是伪装脆弱的保护色。说他温润如玉,其实那是一只披着羊皮的狼。当他自己毒以解的那一刻,他再也不想错过她了。得之,我辛,不得,我命。当茫茫人海中,自己却唯独喜欢上他,命将既将我与他绑在一块,那我必不会负之。上穷碧落下黄泉。片段:后来只因一误会,她昔日说的若是负她,她必血染天下终是实现。原本爱白色的她,如今却是一袭如血的红衣,兵戎相见之时,他故意败在她的剑下,他做好了让她杀了的准备,为的是让她一辈子记住他,他就是这样的一个霸道的男子。眼见剑要刺进他的心脏,她却猛然收回了手,他微笑,他还是赌对了。后来的后来,误会终解,他与她自此幸福一生。此文一生一世一双人
  • 三分入画的小诗

    三分入画的小诗

    曾经好长一段时间,我都感觉自己独自一人在流浪,虽然有着关心的自己的亲人,虽然我有着交心的朋友!
  • 锦绣天下:怎敌十里桃花

    锦绣天下:怎敌十里桃花

    “这里是?”她偏头看着他,眼中满是疑惑不解。他微微一笑,并不言语,只是若有所思的看了一眼她今日穿的大红锦裙。他将披喜袍在身上,拉着她进入林子的亭子,跪了下来。“她今生今世便是我凌风辰的妻子,不管她是什么身份,她都是我凌风辰的妻子。我凌风辰宁负天下也不负她。誓言在此,天地为证。”她笑,也在他一旁跪了下来。“今生今世,永生永世,念溪都是他的人。愿与他携手共生,白首不离。誓言在此,天地为证。”十指相扣,便是一生。【本文一对一,无出轨,男女身心干净,不小白。】
  • 骗婚总裁,快接招!

    骗婚总裁,快接招!

    一场恋爱,她招来绑架,一场绑架,她遇上飞来车祸,一场车祸,她丧失了全部的记忆!一个接一个的灾难没想到换来的竟是一个帅的天上有地下无的老公!她原以为这日子苦尽甘来,老天对她的磨难已经结束,可以好好过上幸福生活。只是老公的初恋,青梅,小三轮番而上!斗小三,赶青梅,斩初恋这成为了她每天必备的功课。终于有一天,这些障碍都统统消失了,她的记忆恢复了,才知道初恋,青梅,小三不过是大磨难中的小灾难......难以抗拒的开始,无法预料的结束,被伤害过后的深情就像一滴墨水坠入清澈的的井底,慢慢晕开,直至淡化......*********片段一*“瑞安深,你知不知道你这人很猥琐?!”她看着离她越来越近的危险男人,却无处可逃。“对自己老婆猥琐,天经地义!”瑞安深凤眼一眯,无视自家老婆的愤慨,说的理所当然。“瑞安深,你真是全天下最不要脸的人!”“我还有更不要脸的事,要不要让你见识见识?”还没等小白兔反应过来呢,大灰狼就把它扑倒了....../(ㄒoㄒ)/~~**********片段二*“瑞安深,要我还是要她?!”她指着脚旁的一只小白狗气愤难当,这厮真够可恶的,居然当着她的面当收养情人的小狗,这不摆明让她难堪吗?!“......”“瑞安深,男子汉大丈夫,别.他.妈地犹犹豫豫!”“......”“好,你不回答是吧?那我就给你三秒钟时间考虑!”“三,二,一!”钱满满自认已经数的很慢了,可瑞安深这厮一点反应也没有!“我宣布,瑞安深,今晚,你睡狗窝!”她学着女王的口气发话。“老婆,不如我们一起?”“谁要和你一起,抱着你的狗,回你的窝去吧!”“夫妻是一体的,来嘛,老婆!”丫.的,瑞安深这厮真够贱.的,居然拉着她去狗窝滚床单!!!(ˇ?ˇ)~~~~~~偶的微博,http://weibo.com/570099453互粉什么的最有爱了......
  • 鉴鬼奇录

    鉴鬼奇录

    一阵嘤嘤的哭声在耳边缠绕、一个白色身影翩翩地走来、一双若隐若现的红芒在背后闪烁。在这林林种种的诡异事件中,马天明是如何的一一面对和与各种鬼怪斗智斗勇,如何的解开人世间的各种奇闻异事。QQ群喜欢的加入:129382179
  • 调皮公主,本少爷要定你了

    调皮公主,本少爷要定你了

    她是世界第一家族的独苗苗,她是世界第二家族的小公主,他,洛家的大少爷,他,叶家的独生子。当他们恋上她们,当她们爱上他们,究竟会怎么样呢?
  • 火澜

    火澜

    当一个现代杀手之王穿越到这个世界。是隐匿,还是崛起。一场血雨腥风的传奇被她改写。一条无上的强者之路被她踏破。修斗气,炼元丹,收兽宠,化神器,大闹皇宫,炸毁学院,打死院长,秒杀狗男女,震惊大陆。无止尽的契约能力,上古神兽,千年魔兽,纷纷前来抱大腿,惊傻世人。她说:在我眼里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强弱之分,只要你能打败我,这世间所有都是你的,打不败我,就从这世间永远消失。她狂,她傲,她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凌驾这世间一切之上。三国皇帝,魔界妖王,冥界之主,仙界至尊。到底谁才是陪着她走到最后的那个?他说:上天入地,我会陪着你,你活着,有我,你死,也一定有我。本文一对一,男强女强,强强联手,不喜勿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