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47500000045

第45章 宋词篇(7)

上阕前两句写钱塘江潮一涨一落,但对“涨”说“有情”,对“落”说“无情”。而此处“无情”并非指自然之风本乃无情之物,而是指已被人格化了的“有情”之风。这有情之风从万里之外将江潮席卷而来,却又无情地送江潮迅速归去。第一句即突兀而起,且“有情风”三字开笔不凡。接以“有情卷潮来”、“无情送潮去”,并列之中却能体会是以后者为主。这就突出了全词是抒写“离情”的特定场景,而非一般的咏潮之作。潮起潮落,实含有聚散离合之意。

下三句实为一个领字句,以“问”字领起。在钱塘江上、在西兴渡口,作者与友人多少次在残阳的余晖中观赏那钱江大潮的涨落呵!“斜晖”二字,一则承上“潮归”,因落潮一般都在傍晚的时候;二则此景在古诗词中往往是与离情结合在一起的特殊意象。这夕阳的余光增添了多少离人的哀愁!

“不用”以下四句为议论,而议论是紧承写景而出。万里长风卷潮来送潮去,似有情实无情,古今兴废莫不如此。这里,苏轼对于古今变迁、人事代谢,全部置之度外,泰然处之。“谁似”两句,是进一步申诉此意。时年苏轼已五十六岁,按“古稀之龄”看来,已垂垂老矣,故云“自首”;人到老年早已泯灭机心,无意功名利禄,达到超尘绝世、淡泊名利的心境,故云“忘机”。这四句可以看出,苏轼以此自豪和自夸。

下阕前三句又写钱塘附近西湖山水美景。南江北湖,都是描写苏轼与友僧参寥在杭州的游赏活动。此词作于三月,恰好是春季,特别叮嘱“记取”这段西湖之春的山色水景,以留作别后的追思。“空翠烟霏”正是对“春山”风光的具体描述。这样,词意从山水美景直接过渡到“归隐”的主旨。

“算作者”两句,先写与参寥的相知之深。参寥诗名甚著,苏轼曾赞他“诗句清绝”,且他与苏轼肝胆相照。苏轼多次被贬斥,他都不远千里跟踪从游,唱和安慰。这就难怪苏轼算来算去,像自己和参寥这样亲密无间、荣辱不渝的至友,在世上不多见。如此志趣相投,正是归隐的佳侣。这两句使词意自然移接到下文。

结尾几句用了西晋谢安、羊昙的典故。谢安有退隐东山之志,但其志还没有遂就,却遇疾病而死。其外甥羊昙曾追随于他,“哀其零落归山丘”,在其逝处恸哭而去。这里苏轼以谢安自喻,以羊昙喻参寥。意思是说,我们约定好,他年我从东边海道返回归隐的志向一定要实现,免得老朋友像羊昙那样在西州路中不堪回首地为我痛哭和感到遗憾。超脱世俗,寄情于山水,确实是苏轼重要的人生意愿,也是本词着重加以发挥的“归隐”主题。

全词语言明快,音调铿锵。更妙在无一字豪宕,无一语险怪,却见万里风潮袭卷而来,突兀而去,似作者胸中藏有数万甲兵,在钱塘江上布阵。本词词意骨重神寒,却又出以闲逸感喟之情,似神仙般闲逸旷达,不食人间烟火。这种超然物外的心态,真实地交织着苏轼人生矛盾的苦恼和蹈厉的豪情,使全词有蕴含不尽的情趣和思索不尽的哲理。

江城子

苏轼

密州出猎[1]

老夫聊发少年狂[2],左牵黄[3],右擎苍[4],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5],亲射虎,看孙郎[6]。酒酣胸胆尚开张[7],鬓微霜[8],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9]?会挽雕弓如满月[10],西北望,射天狼[B11]。

【注释】[1]密州:今河南省新密市,苏轼写此词时在这里任太守。[2]老夫:苏轼自指。作者时年仅四十。聊:暂且。狂:指豪情。[3]牵黄:牵着黄犬。黄,借指黄狗。[4]擎苍:肩臂上架着苍鹰。苍,借指苍鹰。[5]为:为我、替我。倾城:全城的人。太守:苏轼自指。[6]孙郎:即孙权。典出《三国志》,孙权未当吴政时即为少年英雄,曾亲自骑马用双戟射死猛虎。[7]酒酣:酒喝得很痛快。尚:更加。[8]鬓微霜:鬓角长出了少许白发。[9]冯唐持节:典出《前汉书》,汉文帝时云中太守魏尚抗击匈奴有功,但因报功不实,获罪削职。后来文帝听了大臣冯唐的话,又派冯唐持节去赦免魏尚,命他仍当云中太守。节,符节,是古代派遣使者或调兵时用做凭证的东西。用竹、木、玉、铜等制成,刻上文字,分成两半,一半存朝廷,一半给外行官员或出征将帅。[10]会:将要,即将。[B11]天狼:星座名,又名犬星,古人认为它的出现主侵掠之灾。这里用来代指经常在北宋边境侵扰掠夺的辽国和西夏。

【鉴赏】这是苏轼一首豪情、寄壮志的豪放词。场面激烈,气势宏伟,大有“横槊赋诗”的气概。

上阕主要写出猎。出猎,对于像苏轼这样的文人来说,或许是偶然的一时豪兴。所以开篇便说“老夫聊发少年狂”。狂者,豪情也。本词纵情放笔,气概豪迈,一个“狂”字贯穿全篇。看,今日一个文人左手牵黄犬、右臂架苍鹰,好一副出猎的雄姿!随从武士一个个也都花帽皮衣,着打猎装扮,平缓的山冈上千骑奔腾,沙尘飞扬,场面宏伟壮观!“太守”,指苏轼自己。他下令说:快快替我告诉全城的老百姓,统统跟随我出去打猎,看我像当年吴国的孙权那样,亲自弯弓射虎吧!这样的声情口吻,足见他何等豪兴!孙权射虎,时值风华正茂之年,四十多岁的苏轼现在也要射虎,可见其英雄豪气,不减当年的孙郎,真是在“发少年狂”。读到这里,我们已经清晰地看到一个意气风发的“狂人”形象:太守出猎而须“报”知老百姓跟随去看,其狂一也;出看而须“倾城”,其狂二也;猎必“射虎”,其狂三也;自比少年英俊的“孙郎”,其狂四也。这四“狂”,把在“出猎”这一特殊场合下苏轼的举止神态表现殆尽。

下阕主要写请战。意境由实到虚,进一步写出了苏轼“少年狂”的胸怀,抒发了由打猎而激发出来的豪情壮志。苏轼为人本来就豪放不羁,再加上“酒酣”,就更加豪情洋溢。“鬓微霜,又何妨”,鬓边添了几根白发,又有什么要紧?廉颇七十岁了,只要能吃得下几碗饭,就还可上阵杀敌呢。何况此时的苏轼才四十多岁,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和,自请外任密州太守,又正是北宋西北边患频繁,西夏大举进攻。苏轼经这次打猎小试身手,进而便想带兵征伐西夏。“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就是表达的这层意思。结尾说我将要强硬地把雕弓拉得像满月一样,箭指西北,射退前来侵扰掠夺的强盗豺狼。由此将出猎引出的豪情发挥到了极至。

江城子

苏轼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1]

十年生死两茫茫[2]。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3],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4]。

【注释】[1]乙卯: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苏轼四十岁,时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太守任上。[2]十年:苏轼妻王弗卒于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五月,至此整整十年。[3]千里孤坟:王氏坟在眉州,与苏轼处身的密州相距数千里。[4]“料得”三句:写孤坟。唐孟棨《本事诗》载孔氏赠夫张某诗:“欲知肠断处,明月照孤坟。”

【鉴赏】此词为苏轼悼念亡妻王弗之作。王弗是苏轼发妻,卒于英宗治平二年(1065),第二年由汴京归葬四川祖茔。苏轼作此词时,距其妻过世恰好十年。

上阕写对亡妻深深地怀念。“十年生死两茫茫”一句,统领全篇。生死永隔又难以忘却,这样的岁月已持续十年之长,其情之深,其伤之痛,可以见也。“不思量,自难忘”,简单平实的六个字,道尽相濡以沫的夫妻深情。这种感情,烙印于心,无须多想却难以忘怀,非时间、空间、生死可以阻绝。但深情虽在,却无处诉说。“千里孤坟”两句,写尽爱侣生死永隔的凄凉。“纵使”以下,以一让步假想,推出十年人世风霜。过世已十年也不能忘怀的发妻,当与词人相知极深,熟悉之至,但在词人的想象中,十年之后,即使有可能相逢,竟然不再相识。因为“尘满面,鬓如霜”,而非当初的年少英才了。此处通过想象对方的不识自己,来自视自己的风雨历程,满怀悲愤辛酸。

下阕写梦见亡妻。“夜来”一句,以幽梦还乡另出新境。一个“忽”字,词意出人意料。“小轩窗,正梳妆”,写梦中所见亡妻之姿态,似乎呼之欲出,历历在目,几乎使人误以为回到了年少情浓的十年前。“相顾无言”又一转,却是十年风霜后梦中相见。夫妻往昔对镜描眉的情景顿时远去,而是千言万语,却无法说出,只能在相对流泪的伤神中心意相通。“料得”三句,梦已醒,人已逝,只有月下怀想:千里之外,短松冈上,年年肠断。想象中凄清幽寂的环境,蕴含着无限人世伤心。

苏轼词作,人多注意其豪放词风,然其深婉缠绵处,不乏佳作绝唱。此词深得婉约真蕴,堪称千古悼亡词之魁。

蝶恋花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1]。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2],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消,多情却被无情恼[3]。

【注释】[1]花褪:指花色衰败。残红:是指红花已所剩无几。[2]柳绵:柳絮。[3]多情:此指行人。无情:此指佳人。

【鉴赏】此篇是一首感叹春光流逝,佳人难见的小词。虽为一己之情怀,却颇具人生哲理,在伤感之中又有看破人生的旷达豪情。全篇寓情于景,清婉稚丽,深笃超迈,不缠绵悱恻却感人至深,极能体现东坡写情的特点。

上阕写景,抒伤春之感。词人既善于把握暮春的特有风光,又善于借景抒情,在客观地描摹景色中融入了自己深沉的感受。第一句“花褪残红青杏小”通过写景点出时令。“残红”再加一“褪”字,花少且已褪色的暮春之景不禁给人几分伤春之意。杏已结子,但“青”又“小”,说明夏天刚到。“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两句通过写景交待地点。此二句承前将视线从枝头移开,转向广阔的空间,心情也随之豁达。空中轻燕斜飞,在村头翩翩起舞,给画面带来了盎然生机,增添了动态美。舍外绿水环抱,于幽静之中含富贵气象,一个“绕”字,生动形象地叙述出具体的形象,让人油然而生优美的遐想。“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这最为后人称道的两句,先一抑,后一扬,在跌宕起伏中,表现出词人深挚的情感和旷达的胸襟。柳絮纷飞表明春光已消逝,更何况“吹又少”呢?这种写法与“花褪残红”相似却又不露痕迹,故不觉重复,倒有缠绵悱恻之感。“何处无芳草”即到处皆芳草之意。伴随芳草茂的必然是百花残,这对立又统一的自然规律给人的艺术感染却是疏朗中有感伤,委婉动人。

下阕写人,状情不为人解之恼。由于“绿水人家”环以高墙,“墙外行人”只能看到露出的秋千。“行人”听到佳人荡秋千的笑语欢声,却看不到佳人的容貌姿态,令人不禁浮想联翩,在想象中产生无穷暇想。这种一藏一露的艺术的叙述,巧妙地创造出一个瑰丽的诗的境界,情景生动而不流于艳,情感直率而不落于轻,在词史上实属难得。黄蓼园说:“‘柳绵’自是佳句,而次阕尤为奇情四溢也。”诗词特别是文字无多的小词,最忌词语重复,而此词“墙里”、“墙外”的往复循环却妙趣横生。词人将男女之间常有的“单相思”作了高度精当的集中,把“墙外行人”与“墙里佳人”的“多情”与“无情”作了绝妙的对比:佳人欢笑,行人多情,结果是佳人洒下笑声一片,杳然而去;行人凝望秋千,烦恼徒生。最终得出了“多情却被无情恼”这一极富人生哲理的感悟。

刚刚读此词,兴许会有下阕单相思的喜剧同上阕深沉的伤春情调不甚协调之感。其实,上阕的“春逝难留”与下阕的“佳人难见”都是在感慨“好花不常开,美景不常在”,繁华易逝而已,可谓词意流走,一脉相承。况上阕中“绿水人家”已暗为下阕写“墙里佳人”埋下了伏笔。由此可见,词人构思精心,安排巧妙。

永遇乐

苏轼

彭城夜宿燕子楼,梦盼盼,因作此词[1]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紞如三鼓[2],铿然一叶[3],黯黯梦云惊断[4]。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5]。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6]。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7]。

【注释】[1]神宗元丰元年(1078)苏轼知徐州时作此词。唐白居易《燕子楼诗序》云:“徐州故尚书张建封有爱妓曰盼盼,善歌舞,雅多风态。……尚书既殁,归葬东洛,而彭城有张氏旧第,第中有小楼名燕子。盼盼念旧爱而不嫁,居是楼十馀年。”[2]紞(dǎn):击鼓声。如:然也。整句意为三更鼓敲响了。[3]铿然:响亮的金石的声音。此处形容秋叶坠地之声。[4]黯黯:心绪黯然。梦云:用楚王梦神女事。典出宋玉《高唐赋》:楚王梦见神女,神女自言:“朝为行云,暮为行雨。”惊断:惊醒。[5]故园心眼:杜甫诗句“天畔登楼眼,随春入故园”。[6]“古今”三句:言旧欢新怨都是梦中情感,一切都在梦中。[7]“异时”三句:言后人夜登黄楼时,也必会如我登燕子楼凭吊盼盼一样而为我长叹。黄楼,苏轼知徐州时所建,在彭城东门上。

【鉴赏】苏轼此词,作于彭城任上,借梦境抒发人生情怀。作于神宗元丰元年(1087)十月,时任徐州知州。词前小序说“夜宿燕子楼,梦盼盼”,但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总案》云:“戊午十年,梦登燕子楼,翌日往寻其地作。”今人也认为:“这首词以‘夜宿燕子楼,梦盼盼’为题,可能是托为此言。”不管是托梦还是实梦,作者确是由盼盼的身世触动自己的满腔情怀。

明月如清冷之霜,好风如夜凉之水,上阕开篇两个精彩比喻,勾勒出一片清幽美好的空明夜景。“曲港”两句,以细节、动态将夜景衬托得更加幽静清凉。这种以动衬静的笔法,更见夜之沉寂,人之寂寞。“紞如”三句,以三更鼓声陡然划破夜空的寂静和人的美梦,也使词意顿生波澜:前边所描之美景良夜原来是梦中情景。梦醒之后的怅惘,梦中情景的历历可感融合在一起,更是引人深思。“夜茫茫”当是醒来之后所见之夜景,与梦中的“清景无限”形成鲜明的对比。明月、好风、港鱼、荷露,一切都消逝了,一切都隐没了,面前只有茫茫的夜色和茫茫的心绪。“重寻”两句,写梦断楼台后行遍小园,却无处可寻梦中痕迹,更增怅惘之心。

下阕写自身的慨叹,直抒胸臆,感悟人生,议论纷陈而笔端含情。由客死异乡的盼盼,触动了作者自身的辗转奔波而不得志的身世感慨。“天涯”三句,写羁旅哀愁:天涯漂泊,离乡何其远,倦于为客,离乡何其久!望过无数回“山中归路”却又身不由己,难以还乡,而只能“望断故园心眼”。以此心境,对此景象,自然愁思无尽。从忆念盼盼到顾盼自身,又由自身漂泊转为怜惜盼盼,古今失意之人顿时心意相连。“燕子楼空”三句,意为人去楼空,一代佳人还没有委弃芳尘,“天涯倦客”又怎能自知埋骨何处?既述盼盼生前死后的境遇,且凝注了一腔追怀之情。抚今追夕,不禁让人顿生人生如梦的慨叹。“古今”以下,既是对自身伤感的讽劝,更是在解悟伤感无益后,对人世悲欢的超越解脱,而又在悲慨之中有达观,超脱之中含惆怅。

盼盼本是名妓,但作者的追怀丝毫不及于艳情;盼盼的主要事迹是守节,作者的追怀也未止于名教,不仅未流于浮靡,也未流于迂腐,而从往事的流逝中,生发出人生的感悟,将挚情与哲理融合一体,体现出深沉的沧桑之感和时空意识。

浣溪沙

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1],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2],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3]?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同类推荐
  • 跟着时光向前

    跟着时光向前

    者以时间为经,借物事为纬,极力营造一个超越现实又基于生活的艺术天地,诗意的语言,悠然的哲思,空明的意象,撩人的意味,日常生活平凡事物中的人生况味,都引领着人去体悟生命的真切、厚重和美感。雪光里的村庄,月色下的枯荷,院子里的鸟巢,山崖上的小树,冬夜里的炭火,春天里的小蜜蜂,童话般的草垛……《青少年必读的当代精品美文:跟着时光向前》分为跟着时光向前、延续是静悄悄的、鹧鸪的叫声三辑。
  • 放飞心灵的风筝

    放飞心灵的风筝

    土地,蓝天白云覆盖的土地,我们身躯亲近的土地,在平常情况下,有谁会更多地关注呢?即使关注又有谁会倾其全心呢?一般的人~大概很少有。
  • 蛮性的遗留

    蛮性的遗留

    《蛮性的遗留》是美国人类文化学家J.H.Moore的一本通俗伦理学著作。他“先研究家畜中野性的遗留,再研究人类中的”,让我们看出,我们人类的行为并不是上帝规范的,而往往跟我们四只脚的堂兄弟颇有类似之处,这就是“蛮性的遗留”。由野兽进化到家畜,由野蛮人进化到文明人,是一个漫长的克服蛮性的过程。Moore说:“文明是一列车。它拖着不少属于古代的东西——不只是残馀的本能,且有残馀的风俗、信仰、观念及制度。”人类为了创造更高级的文明,就需要发育良知,克服一切旧的残馀的拖累,这就是本书给我们的最重要的启示。
  • 甜甜的苦井水

    甜甜的苦井水

    本书选取的故事人物都是我们生活中处处可见的小人物,所写的故事都是发生在这些小人物身上的故事。
  • 大文学与中国格调

    大文学与中国格调

    “中国文学的自觉”是本书特别关注并着力探讨的主要问题。大文学与中国格调作者试图通过对具体文本和具体现象的细致解读,建构“大文学”的价值图景和“中国文学”的主体性,揭示“中国格调”的魅力和价值,进而为当下的文学写作和文学阅读,寻求积极的“支援意识”。大文学与中国格调信从司马迁“不虚美,不隐恶”的写作伦理,不说空话,不说废话,不说假话,体现着作者一贯的坦率认真的批评态度和细读深究的批评风格,显示出一种在质疑中建构的积极的批评姿态。这些文章在报刊上发表后,曾引起较大的反响和读者的好评,多次被多家权威刊物转载,并屡次获奖。
热门推荐
  • 永恒冢之追逐永恒

    永恒冢之追逐永恒

    寂静的虚空中,一株血红古柳随风曳摆着柳条:一株幼柳傍于其旁;生命初开之际,铁血的战歌,种族的交锋,蛮夷未化,小小路氏少年如何纵横在这方天地,寻找着方天地之永恒。
  • 我的如意狼君

    我的如意狼君

    豪门灰姑娘的残酷童话 伤痛落幕后的温暖拥抱。她是商业联姻下的牺牲品,为了家族的利益和未来,代替毁容的姐姐嫁给他。他先是出身黑道,后又叱诧商场,是令人闻风丧胆的的陆家大少。他们狭路相逢,不能幸免,蓄势待发的爱恨纠葛近在眼前!“如果有一天我不能爱你、触摸你,那么我也一定会折断你的翅膀,将鲜血淋漓的你从天堂拽入地狱,与我一同堕落。”
  • 摩诃毗卢遮那如来定惠均等入三昧耶身双身大圣欢喜天菩萨修行秘密法仪轨

    摩诃毗卢遮那如来定惠均等入三昧耶身双身大圣欢喜天菩萨修行秘密法仪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鏖战苍穹

    鏖战苍穹

    手执利刃,遥望浮尸八百里。呐喊整天,弯刀滴血碎苍穹。霸王一怒,生生震裂浮浮沉沉,犯我所护之人,定要你后悔来到世间。血染长空,战鼓雷动。一段热火传奇便从现在展开序幕!热血加柔情,至于程度有多深,我敢写,你敢看么?
  • 末愛

    末愛

    原本没有任何向交线的两个人,活在两个世界的角色。却因为一次游戏、一场谎言,而自此有了不可切割的交际。当面目替换生命重来,她用全新的身份再次出现在他面前时,他只知她温柔似水、美丽可人,对她满腔爱意和一生一世的承诺!然而,这不过是她为了复仇而计算的步步囚牢!他用手轻轻摩挲着她脸说:“我从来没有爱过谁,你是第一个让我想…好好爱着的人。可是我却错过了……”“爱,你不配。”她任由着他抚弄她的面容冷冷地说道。“呵呵…是啊,我不配!”他嘲笑着。
  • 宠你已成一种习惯

    宠你已成一种习惯

    当高冷腹黑的暖男王俊凯遇见了鬼马精灵的傻白甜艾小洛,两人之间的爱情故事又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
  • 日月神剑之剑灵

    日月神剑之剑灵

    雪域门被八大门派围攻,雪域门掌门让徒弟带着神剑去日月山庄找林庄主,在林庄主的儿子大婚之夜,邪教攻入日月山庄,日月山庄在一夜之间惨遭灭门,林庄主为了保护日月神剑,把自己的儿子和日月神剑一起推下悬崖。从此林庄主的儿子林风走上了复仇之路。。。
  • 宠婚上瘾:霸道总裁请深爱

    宠婚上瘾:霸道总裁请深爱

    宫月语因为被自己的姐姐陷害,误上了封霆夜的床,留下了250块钱,就离开了。哪知事后自己怀孕了,逃了封霆夜的婚去到了国外,七年后潇洒归来。
  • 地狱之巅

    地狱之巅

    是不是命运已经做出选择之后,无论走向哪一条路,最终抵达的都是同一个结局呢。尽管如此,当这双眼睛看到那不可逆转的结局之后,手依旧有力的握住这世界的曲线,为了那一刹那的光辉,哪怕燃尽了最后一丝生命之火,流干了最后一滴鲜红之血,也要把这未来改变。“我站在这地狱的顶峰,是否比人间看得更高。”——苏飞。
  • 神仙也抽风

    神仙也抽风

    “大师兄是我的。”某女霸道的吼着,她可得捂严实了,免得让别的女子偷窥了去。“嘿嘿,你头上的角还蛮好玩的。”她作死的捏住某妖的角。......“老爹,我可不可以不要进宫嫁给那个老牛吃嫩草的皇帝哇。”她抗议,她还是个如花似玉的女孩儿好不好。“不如你将我许配给风度翩翩的教书先生?”她若是嫁了过去,就不用担心别的女子再垂涎她的先生了。“美男子,你好可怜。”别怕,她来保护他。啊!她就是只心想事不成的小可怜,原来神仙也不好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