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887年,马克沁带着他的重机枪,来到俄国的彼得堡进行表演。这是重机枪的第一次露面。开始的时候,人们并不以为然,可是等到扣动扳机后,枪口就“哒哒哒”地冒出火舌,子弹带像流水一样进入枪膛,在半分钟之内竟然发射了300发子弹,把靶子打得个稀巴烂。这样一来,观摩的人都被震惊得目瞪口呆,发出热烈的掌声,重机枪从此获得了承认,成为陆军必备的常规武器。
航空母舰
1941年12月,珍珠港在遭到轰炸之后,不知道从哪里又冒出几架日本飞机,不等美军反应过来,便呼啸而去,消失在海天相接的地方。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在美国的压力桑那州,也先后出现几架不知从哪里来的日本飞机,旋风般轰炸之后,便消失得无影无踪。其实,这些飞机都是从日本潜水航空母舰上起飞的。只是由于这种潜水航空母舰载机相当少,不能形成较强的战斗力,所以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
20世纪70年代以后,伴随着对航空母舰生存能力要求的提高,潜水航空母舰也再度成为发展的对象。美军正在研制的潜水航空母舰,就是在大型核动力潜艇上装有一套特别的起飞装置。起飞时,潜艇上浮,打开舱盖,起重机沿着滑轨开出舱外,升降臂上的抓斗可以将垂直起降飞机抓起,再转向舱外。飞机发动机在空中启动,而当飞机达到起飞速度时,抓斗松开,飞机就会离开舰艇。降落时,飞机悬停在空中,并由抓斗将其抓住,然后收回舱内,航空母舰又能潜入水下。据悉,这种集航空母舰和潜艇优点于一身的水下航空母舰,能够携带6架垂直升降飞机和2架直升飞机,具有小型水面航空母舰同等作战的能力。
航空母舰上官兵的军服
水面舰艇上的人员都统一着装海军服,但航空母舰上的人员却穿着红、黄、蓝、白、绿、紫等颜色的军服。这与航空母舰这一特别工作环境有关,因为航空母舰不同于地面机场,而且它的飞行甲板面积相当有限,各类人员相当集中。为了保持良好的工作秩序,以及便于认识和统一指挥管理,因此担负不同任务的人员必须穿不同颜色的军服。
穿黄色军服的一般是舰上观察员,负责舰载机的起降以及四周人员的安全;穿蓝色军服的一般专给飞机垫轮挡以及给飞机进气道加堵盖;穿红色军服的人员只是负责救生、打捞以及消防;穿绿色军服的人员只负责飞机起飞射弹以及降落拦阻;穿紫色军服的人员主要负责飞机的检查、维护、修理;穿印有红十字白色军服的主要是舰上医务人员。因此,远望各种人员服装标志相当分明,色彩也很醒目,分工明确,既提高了工作效率,也减少了事故的发生。
水雷能攻击直升机
水雷可以攻击直升机,虽然水雷主要是沉在水底或水中轰炸军舰、潜水艇的,但是有一种水雷是专门对付反潜直升机的。这种水雷平时躺在水底一动不动。但因为它身上除了装有炸药外装有噪音接收器和发动机,当反潜直升机飞来时,它便能接受到反潜直升机的发出的轰鸣声。然后,它就立即接通电源,启动发电机,把水雷推向反潜直升机。反潜直升机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立即被炸的粉碎。
在鱼雷上装上火箭发动机,鱼雷就变成火箭助飞鱼雷。当敌目标较远时,就会发射这种鱼雷。鱼雷在火箭发动机的推动下,在空中以超过音速的速度飞向目标,并在预定的时间与火箭发动机分离,然后依照惯性飞行。落到预定海面,在水里,它依靠声纳系统自动搜索目标,发现敌舰或者敌潜艇,就会锁定目标,调整航向,向敌人扑去。
失事潜艇怎样报警
潜艇的活动区域通常在水下,潜艇一旦在水下失事,问题要比在水面上的舰艇严重得多,对失事潜艇的维护、抢救甚至打捞都很困难。为了预防突发事故,潜艇上专门装备了一套专用呼救报警系统。
一般的,潜艇的呼救报警系统都采用应急信号浮标装置。应急信号浮标的种类很多,样式各异。但是不论哪种都是由金属浮标、钢索、电缆、闪光信号灯等部件组成。当潜艇遇难时,只要操纵系统装置,从艇内将应急信号浮标放出,金属浮体就会浮出水面,颜色十分醒目,便于救生部队白天搜寻。同时,闪光信号灯按照呼救的特定形式和间隔时间发出报警信号,以便被及时发现。
一旦救生人员发现了失事浮标,便可以通过电缆向潜艇供电,并打开浮标顶盖,取出内装的电话机与潜艇通话,查明事故原因及破损情况,以便制定救援方案。
潜水艇水下不怕风浪
波浪的产生常常是风力作用的结果。海面上风力越大,波浪拥有的能量就越大;而且,波浪沿水平方向传播时,常常会形成后浪赶前浪的现象,使波浪传得很远。两个相邻波峰之间的距离即波长,波长可以拉得很长(可达600米)。波浪拥有的能量也很大,一个浪头扑过来,可以使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几吨甚至几十吨力量的冲击。所以,一般的船舶都害怕遭到风浪的冲击。
波浪在向下传播时,随着深度的增加而急速地减弱下来。所以,即使海面上风急浪高,潜水艇只要潜到几十米以下,就能往来自如,一点也不会受到波浪的影响。
潜水艇上发射导弹的好处
当今世界的三大武器是潜地导弹、战略轰炸机和洲际导弹,从潜艇上特别是核潜艇上发射潜地导弹,好处很多:
机动性好。核潜艇可以连续航行几十天甚至上百天,利用导航卫星导航,可以在万里海洋中任意游弋,也可以潜航到最适合位置,出其不意地袭击敌人的政治、经济、军事战略要地以及导弹发射基地和地下发射井等重要目标。
隐蔽性好。潜艇可以深潜海底,可以用90%的时间在水下巡航,航行的速度快,噪音小,而且有茫茫的大海作掩护,使之有可能躲过敌人的每一次战略进攻。
寿命长。核潜艇一般可以服役30年,9年才大修一次和更换核燃料,具有极强的生命力。
扫雷艇最理想的材料
制造扫雷艇最理想的材料是无磁性的玻璃钢。英国制造的第一艘玻璃钢扫雷艇就参加了苏伊士运河重新开放时的扫雷工作。
玻璃钢是用玻璃纤维和塑料做的,既耐高温、耐潮湿、抗腐蚀,又坚韧,比重却比钢轻80%,还具有绝缘、防磁和易于加工等特点。用它来造船,开创了船舶工业的新时代。轮船灾害中航行的时间长了,船身容易被海水侵蚀而生锈,船体容易寄生海洋贝类生物。在船身涂漆会造成海洋污染,用玻璃钢造船在一定程度上就可以避免这些问题。
玻璃钢是把热固性树脂涂到玻璃纤维或玻璃布上,再经过加工成型制成的。为了使一块玻璃各处的强度一致,就必须把玻璃钢中的玻璃纤维分布均匀。由于大多数合成高分子物质与玻璃纤维并不“亲密”,当受到外力作用时,就会暴露出容易分离的弱点。人们为此研究出了“偶联剂”,它既与无机分子比较“亲密”,也和有机分子“友好”。这样,它就像两只手,一只手拉着无机分子,另一只手则拉着有机分子,通过第三者,是有机分子和有机分子结合在一起,增强了强度。玻璃钢和合成树脂都是比较稳定的物质,具有优良的化学性能,所以用它们制成的玻璃钢不易受潮、不锈、不烂,而且不导电、不导热,受到许多行业人士的重视,也在许多领域都发挥着作用。现代的许多船都是玻璃钢造的。
坦克底部要开一扇门的原因
在坦克底部都有一扇“安全门”,这是因为坦克在战斗中可能会被击中着火,坦克内的人员就要从坦克里爬出来。而如果从顶部出来,就很容易被敌人的枪炮所伤。所以,在坦克底部开一扇门,就能增加逃生的机会,保护坦克兵的生命。
坦克如何在原地转向
坦克原地转向性能的好坏,是衡量坦克性能优劣的重要标志之一。履带是坦克的两只大“脚”,其重量约占坦克总重的1/5,一辆中型主战坦克的履带竟然重8—10吨左右。
坦克的转向是通过专门的转向机构来完成的。这种转向机构可以使两侧的履带以不同的速度运动,在车体上便会产生一个转弯力矩。哪一侧履带运动速度慢,车体就向哪一侧偏转。如果在作战中需要原地掉头时,它根本不需要一个常规的转弯半径,只要把一侧的履带完全制动,使其运动速度为零,靠另一侧履带所产生的动力,就可以带动坦克原地转向掉头。当需要快速调头时,只要同时驱动两侧的履带,使其中的一条向前运动,另一条向后运动,顷刻之间便完成了以自己车体立轴为中心的原地转向。其灵活性好像旋转的大陀螺,可以任意向左、向右、向后灵活转动。
由此可见,坦克原地转向的性能,为其机动、适时捕捉、攻击目标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坦克怎么扫雷
在现代战争中,大面积布雷是对付坦克群很有效的办法。装甲部队为迅速扫雷而伤透了脑筋,然而,如果有扫雷坦克跟随,排雷就会好办多了。扫雷坦克的外形与普通坦克无多大差异,只是在车体的前方安装了扫雷器。
坦克扫雷最常见的有三种方式:
一是犁。这是一种犁刀式扫雷器,它的外形酷似耕地的犁,用犁刀将埋在地下的地雷像挖地瓜一样翻出来,然后把地雷堆在坦克两侧。不过,这种扫雷器对付土质非常坚硬或冻土地带的地雷困难很大。
二是压。在坦克的车体前装上一个大滚筒,活像一个大碾子。由于这种扫雷器本身少则有七八吨重,多则几十吨重,压在地雷时本身不会损伤,最多向上跳一跳,引爆地雷也不会损害它一点点。
三是打。在坦克的车体前装上链条式扫雷器,高速旋转的链条不断鞭打地面,埋在地下的地雷便会因抽打而引爆。当扫雷坦克完成扫雷任务后,只要卸下打雷器,就能像其他坦克一样参加战斗。
坦克能够攻防兼备
坦克能够攻防兼备就在于它的特殊构造和强大的火力。
一是浑身披挂厚厚的钢甲。这种坚硬的钢甲,主要包括炮塔和车体两部分,外国现在装备的主战坦克,炮塔前装甲厚达200多毫米,车前装甲一般达100—110毫米(前苏联T72坦克车体前装甲厚达204毫米),车体两侧的装甲通常为70—80毫米,只有底部和顶部不易被地面火炮炮弹击中,装甲薄一些,厚为20—30毫米。这些装甲,既硬又韧,具有很强的防护性能,一般枪弹和炮弹打不进。
二是坦克上安装有强大火力的武器。现代坦克的武器系统,一般有口径为85—125毫米的火炮,两挺机枪,一挺高射机枪,用来摧毁对方装甲目标和武装直升机。20世纪70年代以来,装备的主战坦克一般都装备有以电子计算机为中心的火控系统,包括数字式计算机及各种传感器、激光测距仪、红外或激光夜视夜瞄仪、火炮双向稳定器等设备,坦克手能很快捕捉、瞄准对方目标。
三是坦克有一颗能发出强大动力的“心脏”和一双能行走的“铁脚板”。这颗“心脏”就是功率大的坦克发动机,20世纪70年代以来,装备的主战坦克发动机的功率达到515—1103千瓦。“铁脚板”是由履带、主动轮、负重论、诱导轮以及托带轮等组成的。在“心脏”和“铁脚板”之间还安装了一套适应性强的传动装置。靠它们推动坦克前进,爬山涉水,在公路上每小时能达到40—70千米。
新概念武器
新概念武器指的是采用高科技成果研制的,最新和更有威力的并在战争中使用的武器系统。新概念武器主要包括定向能武器、动能武器和军用机器人。
定向能武器是一类能量沿着一定方向传播,并在一定距离内具有杀伤破坏作用,而在其他方向无杀伤破坏作用的武器,如激光武器、微波武器、粒子武器等。
动能武器是一类能够发射高速(5倍音速)弹头,利用弹头动能直接撞毁目标的武器,例如动能拦截弹、电磁炮、群射火箭等。
军用机器人是一类具有仿人功能的,可用于执行各种战斗任务的自动机器。目前正在研制的新概念武器还有气象武器、深海战略武器等。
定时炸弹上安表的原因
一般炸弹是靠导火索燃烧后爆炸的,可以人为点燃,但是定时炸弹就不一样了。它不是靠人工在某一时间点燃导火索,而是事先设置好时间,这样就需要有一样东西来控制时间,表就有了用武之地。
只要原先把表拨好,当表走到了预定的时间,就会拨动开关,使表针打击火帽,点燃火药,引起爆炸。所以定时炸弹上总要转一个表。
自动武器之父
19世纪末,美国人马克沁发明了利用发射药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引导火药气流完成枪械自动射击的新型枪械——机关枪。其射速比一般毛瑟枪提高了近百倍,并可单发、点射、使用可连接的弹袋,可以不间断发射数千发子弹。机枪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期成为诸兵器中真正的王者。密集的机关枪火力,使进攻方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迫使交战双方被压制在泥泞的堑壕里忍受着战争的煎熬。马克沁的枪械自动原理对枪炮的自动化奠定了基础,开创了自动武器的新纪元,马克沁也因此被称为“自动武器之父”。
生物武器
生物武器是以生物战剂杀伤有生力量和破坏植物生长的各种武器、器材的总称。生物武器包括装有生物战剂的炮弹、航空炸弹、火箭弹、导弹和航空布洒器、喷雾器等。虽然生物武器是现代战争中最厉害的武器之一,但因其杀伤力太强、危害太大,现代军事上都禁止使用。
生物武器可以大规模毁伤农作物,使人畜发病或死亡,很不得人心。生物武器传播途径有三个:一是通过空气经呼吸道侵入人体;二是通过水和食物经消化道侵入人体;三是通过吸血昆虫叮咬,经皮肤侵入人体。生物武器很容易扩散,杀死的也都是一些手无寸铁的无辜人民,而且使用后,在一定范围内留有残余,会影响几代人。
20世纪的30年代,日本侵略军在我国研制使用的石井氏生物战炸弹,包含有霍乱、鼠疫等各种病毒,并通过老鼠、跳蚤进行分散传播,至少有近千人死于瘟疫,同时使广大地区成了多种传染病肆虐的地区,给我国造成巨大的灾难。
基因武器
基因武器是利用生物遗传特性而研制的一种新概念武器。这种武器对人的杀伤力是毁灭性的,远远超过核武器的威力。
在制造基因武器的时候,技术人员把地球上能够使人得病、致死的生物排列出来,然后有选择地把这些生物细胞中的部分脱氧核糖核酸分离出来,相互拼接,创造出一种新的生物。新的生物细胞遗传功能具备了两种以上生物的基本特性,它对人的杀伤力既难预防,又难以控制。比如,把感冒病毒和眼镜蛇的基因拼接,就会产生一种新的病毒,人一旦受到它的侵害,不仅出现感冒症状,而且会出现被蛇咬伤的症状。如果不解开它的遗传密码,就无法进行治疗,只好坐以待毙。
基因武器是相当可怕的,一旦被投入实战,人类就面临着空前的浩劫。因此,许多有识之士强烈呼吁,一定要销毁基因武器。
中子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