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上飙
一、档案馆的发展源流
档案馆的产生是伴随国家建立以后档案的存在和数量的增加而产生的。甲骨档案是我国最古老的档案,商朝发现甲骨档案的地方是在占卜的窖穴,周朝收藏档案的地方是具有中央意义的档案保管库“天府”,秦朝的档案藏于“中央禁室”,两汉时期的档案保管库称“兰台”、“东观”、“天禄阁”、“鸿都”等,唐代称“甲库”,宋元时期称“架阁库”,明朝有“内阁大库”“古今通集库”,清代有“清史馆大库”,民国有“国史馆”。新中国建立后先后建有“中央档案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
武汉大学的档案管理及档案馆建设与学校的发展相始终,在逐步的发展之中完善。在湖北自强学堂和湖北方言学堂时期,学校的行政首长称“总办”、“提调”、“监督”。设有总稽察、收支和驻堂、管堂、杂务、差遣委员等职务。其档案工作由管堂负责。在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时期,学校行政管理工作分为教务、学监(斋务)、庶务三部,各设主任1人,其档案工作由庶务部门负责。
1924年,即国立武昌大学时期,学校改教务主任为教务长、庶务主任为总务长。学校行政事务工作由校友会承担,校长兼任会长,设评议部、干事部、总务部和德育科、智育科、体育科,设文牍股、庶务股、会计股、交际股、论道股、研究股、自治股、公益股、杂志股。档案工作由庶务股负责。1926年秋,国民政府将国立武昌大学、国立武昌商科大学和省立文科、法科、医科大学及私立文华大学等合并成立武昌中山大学(又名第二中山大学)。学校实行委员会制,成立国立武昌中山大学委员会,委员会下设教务处、行政处、监察处。行政处设行政长并下设秘书、财务、注册、庶务、图书、仪器、出版等部,档案工作由庶务部负责。
1928年7月,组建国立武汉大学。学校的行政管理机构有教务、训导、总务三块,分设教务长、训导长、总务长。行政办事机构设秘书处(校长室)、注册部、事务部、仪器保管处、图书馆、出版部、体育部等,其档案工作由秘书处负责。直到1949年,档案工作一直由总务处的庶务组负责。
1949年9月学校设秘书、教务、总务三处。档案工作由秘书处负责。1953年,学校设校长办公室、教务处、政治辅导处、总务处和图书馆。档案工作由校长办公室下的文书组负责。
1960年3月,学校在党委办公室下设文书档案室。“文化大革命”时期,学校的档案工作受到严重破坏。1976年,党委办公室恢复设立文书档案室。1980年7月,校长办公室设立了科技档案室。1988年7月9日,文书档案室和科技档案室合并,成立武汉大学档案馆,为处级单位,内设机构有办公室、监督指导科、档案管理科,任珍良、徐正榜先后任馆长。
2000年8月,武汉大学、武汉水利电力大学的档案馆,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湖北医科大学的档案室合并组建成新的武汉大学档案馆,下设办公室、督导管理室、技术室、编研室和武汉大学早期建筑保护委员会办公室(挂靠)。
二、合校十年来取得的成绩
档案馆现有专职工作人员21人,兼职档案员100余人。档案馆专职人员实行专业技术岗位系列和管理岗位职员系列双轨制。馆舍总面积近2000平方米。现存档案分为国立武汉大学、私立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武汉大学、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湖北医科大学、武汉大学(新)、民国湖北省立医学院等8个全宗,包括党群、行政、教学、科研、基建、仪器设备、产品生产与科技开发、出版、外事、财会、人事共十一大类,馆藏全部档案为18万多卷,照片5万余张,图书资料4700余册。
馆藏档案珍品主要有:抗战时期周恩来、邓颖超在珞珈山会见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接见文化要人的照片以及给武汉大学学生的亲笔签名;1958年9月毛泽东主席来校视察的照片;江泽民、李鹏、李岚清等国家领导人为武大校庆的题词;罗荣桓、叶剑英来校视察、接见武大师生的照片;蔡元培、李四光等文化名人的题词;著名物理学家桂质廷教授1945年创办亚洲第一个天空电离层观测站的历年观测记录(乐山时期);陈潭秋、章伯钧、刘西尧、辛树帜等历届毕业生的学籍材料;中国人民解放军武汉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国立武汉大学的文告;牛津、巴黎十一大、哈佛、京都等著名大学致武大校庆的贺信、贺礼以及与武大签定的学术交流协议书;毛主席的老师谭戒甫先生用英文撰写的材料;法国前总统希拉克致武大校长的亲笔信;留学生(法学专业)哈萨克斯坦总理卡理姆·马西莫夫的学习档案;武大各历史时期的校训、校徽、校旗、校歌等。
近几年,档案馆结合学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大学的总目标,不断改进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主要表现在:
(一)健全了档案管理制度学校领导对档案工作十分重视,不仅有分管校领导,还成立了学校档案工作委员会。全校各立卷部门都有分管档案工作的负责人,并配备了兼职档案员和立卷员,形成了一个以档案馆为中心、覆盖全校的档案工作网络。档案馆先后制定了《武汉大学档案管理办法》、《武汉大学档案管理考核办法》、《武汉大学电子文件归档管理办法》、《档案安全保密制度》、《档案鉴定销毁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实现了档案业务建设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另外,实施档案管理考核评比,以推动档案事业的发展。从2005年开始,每年对全校各单位进行一次档案工作检查与考核,检查各立卷单位对档案工作的重视情况、归档的完整率和时效性、目录网上归档情况等。通过开展档案考核检查和总结评优,进一步提高了学校各部门的档案意识,发挥了档案馆的监督指导作用。
(二)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近几年,学校对档案工作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利用学校给档案馆下拨经费,添置了档案密集架、计算机、空调、除湿机、复印机、扫描仪、打印机、数码相机、底图柜、资料柜等必要设施设备。目前,所有档案库房均实现了用密集架存放档案,并配齐了温湿度控制设备。
(三)加快了档案资源建设。2003年,为丰富档案馆藏资源,结合学校110周年校庆活动,档案馆开展了有关史料的征集活动,最终征集到湖广总督张之洞奏折一份、湖北方言学堂毕业文凭一份、1903年出版的教材《中国历史》一套6册等珍贵历史材料。2005年,征集到武昌高师时期的讲义共49册,并接受了早期建筑结构工程师列文斯比尔之子所捐赠的武大早期建筑珍贵图纸168张、机械系1943届毕业生金鸿胪捐赠的用英文撰写的毕业论文手稿一份。2006年,开展了第一批名人档案材料的收集工作,共收集79位名人的档案材料3700余件。2008年,到四川的乐山、湖北的宜昌收集到乐山时期的有关档案资料。2009年,到南京的第二历史档案馆、武汉市档案馆收集到一些民国时期学校的档案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