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45600000001

第1章 序言

邹建军教授送来他的即将付梓的《多维视野中的比较文学研究》给我看,约我为这部探钩深的学术著作写篇序,我有幸较早地翻阅了全部书稿,获益匪浅,乐于承担这一任务,故欣然命笔。

我与本书作者建军是老相识了,有师生之情谊和亲密的同行共事关系。我俩常在一起研究中外文学与文论,以及东西文化双向交流方面的重大问题;议论最多的是他关于如何构建中国比较文学新范式、学理、方法的思路,他的充满“问题意识”的辨析能力值得称道。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建军在我所熟悉的中年学人中,显得特别突出。他长期从事文学教学与研究工作,积累的弥足珍贵的文献资料和科研、教研经验极为丰富,由于多方面关系,我常有机会阅读他的颇有见地的论著。建军勤奋而坚韧,敏锐而敦实,孜孜不倦,笔耕不已,获得了显著的学术成就,尤其令人敬佩的是他那种大无畏的攻关勇气和务实创新精神。现在摆在读者面前的这部著作,从其“孕育”到“成书”的过程,更重要的当然是它的理论新探索与实例新解析,就可作为有力的见证。

提起中国比较文学学科新范式的构建,务必强调指出:这是比较文学要完成其文化转型时期“历史使命”的重大变革之一。诚如乐黛云先生所说:“这种变革首先是从过去局限于欧美同质文化的窝臼中解放出来,展开多方面异质文化中文学交往的研究”(《我的比较文学之路》),亦即“跨文化与跨学科的文学研究”,因此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一样,理所当然地“处于21世纪人文精神的最前沿”。

无可讳言,中国比较文学学科的建设,或者构建中国特色的比较文学学科体系的新范式,不可能“一哄而就”,必须万众一心,不断地进行再思考、再研讨、再实验。如欲完成这样的“变革”,借用乐黛云先生的一句话,“最重要的是拿出实绩”。建军奉献的这部学术著作,无疑对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大有裨益,作为促进比较文学学科自身变革过程中的“实绩”当之无愧。

依我之见,这是一部适时而有特性、切合催人变革与进取、文化迅猛增殖与转型时代的需要的佳作。

建军的这本学术著作在其结构模式、内容安排、技艺考究和论证方法诸方面均有自己的特色,并极富引发深思之功能。这里有“真知灼见”,不乏独到的创意,可以就其“重中之重”予以评说。

其一,自成体系,别具一格;时代感应敏锐,学术视野宏阔。全书分为3编,共20章,在探索中国比较文学建设新路,即构建新体系和运用新观念、新理论、新方法的总体任务指导下,上编8章研讨比较文学学科问题,重点深入论证中国比较文学学科建设中“下潜模式”的“来龙去脉”,它的特异功能及其新的走势;中编6章研讨比较文学的定位问题,观念与方法的论述亦在其中,突出了文学伦理学批评的独立性、兼融性、实用性和效验性的阐释;下编6章研讨比较文学“下潜模式”的个案与典型,主要运用文学批评新的理论、方法比较解析精选出来的古今中外诗人诗作,重在“双向阐发”,影响研究与平行研究并举互证。附录两篇“访谈录”,与全书主旨链接;“陈众议研究员访谈录”评述了文学和文学批评、包括中西文化双向交流的“方法与方向”,“乐黛云教授访谈录”评述了文本、文学与文化:中国比较文学发展的动力。本书主体内容和附录2篇大多曾在省内外文化、文学、文论书刊上发表,如上编第1章“中国比较文学学科建设的三种运行模式”,其基本内容曾发表于《湖南社会科学》2008年第8期;“乐黛云教授访谈录”原文发表于《外国文学研究》

2008年第1期,北京《新华文摘》2008年第5期全文转载。建军据其著作的总体思路并经过精心策划,把诸多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方面的理论和实践的专论予以系统化地整合,有的(第1、3、13、19章等)作了重大补充或改写,有的则是颇富创意和理论色彩的新撰“专论”,如第2章“中国比较文学学科建设‘下潜模式’的建立”等。可以这么认为,第1、2章,连同第3章“文学间性:

比较文学学科存在的前提”是全书的理论总纲。这里的理论阐发,与以下各章理论的连续呼应以及讲评,上下一体,左右逢源,珠联璧合,秩序井然。由此可以见出,建军早在几年前就萌生了这样的战略意图:先以系列专论形式研讨多维视野中的比较文学,然后细密梳理、增补整合成书。此书承传了前人同类论著的精华,并在承传中跨越,在跨越中创新。就其跨越与会通的总体而言,人们细读精思之后,可能与我有此同样深切的感受和体悟:它充分凸显了高水平学术专著的性能和功力。

其二,评述发人深思,见解独到创新。可以列举几例,以见“隅反”。比如,作者在第1章中论证中国比较文学学科建设的“三种运行模式”,很有启迪作用,而且不乏新意。作者通过历史的追溯和“再思考”,提出自己的学术主张:“从长远而言,中国比较文学要发展到与国外学派平起平坐的程度,真正要建立起自己的学派,如法国学派与美国学派一样,还特别需要一种‘下潜’运动,即要在第三种模式上加大力度,并长期坚持,以取得中国比较文学学科的广阔而坚实的历史文献与学理学派的基础。”接下来,作者在讲述中国比较文学学科建设需要上升模式、平行模式、下潜模式三者合力之后,还特别强调“下潜模式”的研究,关注全球所有民族的文学的异质同律和同质异趣,探究世界各民族文学之“共同文心与诗心”,此论精深,真是金玉良言。比如,第9章以“文学伦理学批评的三维指向”为题,对聂珍钊教授所提倡的文学伦理学批评的学理与方法作了精当的阐释,并就其“三维指向”(历史、现实、理论与方法本身)进行纵横扩展式的论证。接下来,在第10章中,作者对文学伦理学批评的“实用性与有效性”,以及它的“独立品质与兼容品格”进行了深入而拓新的评析。其中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基础的“三个构成维度”,即“社会学批评、历史学批评和艺术学批评”之说,见解不凡,令人信服。这里关于文学伦理学批评的优势及其必须与诸多文学批评方法综合运用时才能“最大限度地展示出来”的论断,充满了“问题意识”和辩证观念。又比如,第12章对易卜生诗歌的“真髓”进行了深度发掘,从整体研究和探究诗人易卜生诗歌创作的三种向度:外观向度、内视向度和象征向度。

在这里,作者借助“图解”评论了三种向度的“总体形态”,语重心长地呼吁人们特别关注易卜生的象征性向度或内视性向度的诗作,因为像《在高原》、《绒鸭》

和《银》这一类诗作具有永恒不朽的内质和奇美的魅力。接下来,第13章、第14章分别从比较角度讨论易卜生诗歌的“伦理主题”与“政治情结”,两章原文来自建军主持、策划并精心指导的文集《易卜生诗歌研究》(王远年编选),此“文集”的问世弥补了我国易卜生研究中匮乏诗人诗歌的系统论著的缺憾。

其三,学科理论联系实际,中外个案相互关照。这部著作强调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紧密联系文学创作实际,不随波逐流地迷恋当下所谓“理论化”的偏向(实则“空洞化”)。为此,作者直截了当地指出:中国比较文学学者迫切要进行的不是“上升模式”的研究,也不是“平行模式”的研究,而是“下潜模式”的研究。

关于这一学术前沿问题,上文已提及,此处不予赘述。如前所述,上编第1章连同2、3、4章开宗明义,阐发比较文学学科建设的运行模式及其存在的“前提”等学理问题,中编前三章就当下方法论热门话题辨析文学伦理学批评独特的品质和功用;不言而喻,下编推出的“下潜模式”的个案与典型,集中在中外诗歌创作与诗学方面。顺便说一句,建军对诗歌和诗论有特殊的爱好与修养,精选出来的实践篇什,确有其典范意义。在第15章“湖畔诗派诗歌的伦理主题”中,连同接下来的两章即关于华兹华斯诗歌意象形态、柯勒律治诗歌艺术品格的专论,无一不是理论结合实际而实例强化理论的产品。这些章节不仅突出了新观念的指导意义、新方法的良好效应,而且显示了作者对比较诗学的关注。比如,评述柯勒律治的诗作、诗论都是“一流”时,引用钟嵘在《诗品》中关于诗人“分为上中下三品”的理论予以论证。再接下来,论及闻一多的诗歌特征时确切地指出,他是“一位融合东方和西方诗艺于一体的大诗人”;论及贺敬之的“楼梯式”诗艺时追本穷源,与法国诗人阿波里奈尔和俄国诗人马雅可夫斯基的“楼梯式”诗体作了适当联系和比照,并在古今中外诗人诗作比较中凸显了贺敬之诗歌的独到特色。关于闻一多诗体艺术的篇章,也链接着古今中外的诗歌理论。

在最后一章“新诗的民族性与当代性的二重建构”中,作者说得好,其实这是“一个中西诗歌之交融共生的话题”,也是“一个比较文学研究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话题”。综观全书,确如建军所提倡和强调的那样:必须拓展多维视野,运用跨文化研究的比较文学学理和方法探讨中外作家作品,理论切忌远离实践,不可空话连篇。这不仅在下编中获得翔实印证,而且在上编的“外国文学的网络化与文学教育的大众化”、“论‘实践性’在高校本科比较文学中的核心地位”等章节中,同时在中编后三章的易卜生诗歌研究中,也有不同程度的呈现。

《多维视野中的比较文学研究》可能不是毫无欠缺而十全十美,有的理论问题结合实证还可进一步深化和完善。但它出现在新世纪的头十年里,将对任重道远的中国比较文学学科建设与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多么难能可贵和鼓舞人心!

祈望这部颇有个性的学术著作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引起同行专家的评议。

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前副会长

《外国文学研究》名誉主编王忠祥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2008年9月15日

同类推荐
  • 耕余遗穗

    耕余遗穗

    本书收录作者在各媒体的“千百年眼”、“海外生活”、“专题研究”、“校园走笔”等栏目刊载的文化小品、域外见闻、生活杂感等。这些随笔既包括王日根教授个人的治学从教之道,还包括他对一些社会现象和文化问题的思考与评论。随笔以悠闲的心态,轻松的笔调漫谈厚重的传统文化和独特的域外风情。文如心,这种静谧、恬淡的文风大致反映出王日根教授淡定的心境,淡泊的心志,淡雅的心智。
  • 苏轼集

    苏轼集

    本书共选录苏诗一百一十一首,词五十首,文三十篇。所选作品依据底本,诗文以孔凡礼点校的《苏轼诗集》和《苏轼文集》为主,词以邹同庆、王宗堂著《苏轼词编年校注》为主。诗、词、文三部分,每篇均注明苏轼创作时间、时任职务及所在地。
  • 锄尖上的墨香:首届杭州市农家书屋优秀征文集

    锄尖上的墨香:首届杭州市农家书屋优秀征文集

    二十余篇来自农家书屋的优秀征文,体裁丰富多样,主题立意、语言风格、行文结构从各个侧面展示了杭州市农民朋友的精神文化状态。杭州市的农民朋友在书中孜孜不卷地汲取营养,发掘致富途径。新一代农民正在用知识创建自己的美好温馨家园。
  • 第七连:丘东平作品精选

    第七连:丘东平作品精选

    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本套图书格调高雅,知识丰富,具有极强的可读性、权威性和系统性,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收藏,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装备陈列。
  • 将军的故事:丘东平作品精选

    将军的故事:丘东平作品精选

    文学作品是以语言为手段塑造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是我们的一面镜子,对于我们的人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巨大启迪作用,能够开阔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知识,陶冶我们的情操。文学大师是一个时代的开拓者和各种文学形式的集大成者,他们的作品来源于他们生活的时代,记载了那个时代社会生活的缩影,包含了作家本人对社会、生活的体验与思考,影响着社会的发展进程,具有永恒的魅力。他们是我们心灵的工程师,能够指导我们的人生发展,给予我们心灵鸡汤般的精神滋养。这正如泰戈尔在谈到文学与我们人类未来的关系时所说:“用文学去点燃未来的万家灯火。”
热门推荐
  • 无影者

    无影者

    一个没有影子的人,一个想要找回自己影子的,一个黑暗中行走的人,一个想要回到光明世界的人。对的!他就是这么一个复杂的人。这是一个只有死人才能够离开的地方,这也是一个只有死人才能够离开的组织。这就是“影”。他厌倦了相互的倾轧,相互算计,厌倦了阴谋诡计,当然他也厌倦了这个地方这群人。他不知道自己父母是谁,也不知道自己是谁,他的记忆中只有一次又一次的暗算、陷害、刺杀。。。。。当然也那个属于自己的代号“鹰”。是的他是“鹰”,他能够鹰击长空,他也能够振翅扑杀,还能够不动如山。他能够狡邪入狐,也能够灵动入兔。他是矛盾的结合体,他认为自己应该是人。。但是他的同伴却说他是“鬼”。因此,他说他一定会是人。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玉枢宝经集注

    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玉枢宝经集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荼蘼尘烟

    荼蘼尘烟

    开到荼蘼花事了,尘烟过,知多少?民国乱世,难容儿女情长...宿缘际会,不问是劫是缘...荼蘼尘烟,民国时期的深婉情事...
  • 琴声渺茫

    琴声渺茫

    素手轻拨,琴音颤颤。一袭红衣,行走天涯。生与死之间,她谁也不爱。
  • 蝴蝶上阶

    蝴蝶上阶

    Z大法律专业毕业的庄缄语是个无忧无虑的女孩,她一边准备司法考试一边应聘工作。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发现了死去多年的小姨留下的日记本,为了完成小姨的心愿,她应聘进入陆缔集团,设计接近董事长陆杭。却和陆杭的独子、陆缔总经理陆则麟发生一段奇缘……
  • 创新版独孤求败

    创新版独孤求败

    独孤求败的一生传奇故事系列:看主角如何从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呆子,无师自通自创种种武学理念,兼容出一套破尽天下武学的独孤九剑,横行武林界成为一代剑魔,又如何摆脱尘世间的生老病死,剑破虚空成为一代剑修者,开创出一条异于剑仙修炼体系的剑魔大道。正所谓前有剑仙传说,后有剑魔神话,仙魔争锋孰强弱?
  • 小朋友最想知道的162个奇思妙答

    小朋友最想知道的162个奇思妙答

    本书是美国知名科普作者雪瑞·西萨勒尔根据好奇人们最想知道的发明、创造和医学新知162问集结而成,包括灵巧的发明、化学混合物、身体和身体机能、讨厌人的病原体、五花八门的疾病、独特的人类、健康等话题。这些经典的科学新问题千奇百怪、妙趣横生,雪瑞·西萨勒将会给你科学、简单而妙趣的回答。
  • 唯爱拽王子

    唯爱拽王子

    她们是上帝创造的完美生物,有着精致的脸庞,一个生性冲动,一个可爱,一个温柔.他们是帅到爆的校园王子,一个冰山,一个儒雅,一个脾气火爆。当公主遇到拽王子,他们之间会怎样呢,爱情会降临他们吗?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 你是我的十七岁

    你是我的十七岁

    十七岁的赵晓晨遇见了插班生曲湘琳,爱上她,改变了原本平静的生活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