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44300000016

第16章 林斤澜先生周年祭

程绍国

是春天吗?温州已经入春,虽然瓯江两岸杜鹃花没有动静,而我家楼下紫红色桃花开了,奶白的玉兰花也开了。这是2010年3月25日下午,北京沙尘暴刚刚过去,天高风响,路面还有冰碴,两辆出租车出北京东郊,入京通高速,再入京哈高速,从白庙出,南走通州原野,不见飞鸟,凋敝荒凉,正处冬的尾巴上,倒也干爽。

温州五位作家,王手,哲贵,马叙,东君和我,到通州通惠陵园给林斤澜先生谒坟。清明节没到,陵园少人,卖迷信品的男女一拥而上,我们摇摇手,只到一个花店买了两个花篮。陵园前边是乱坟岗,先生所在的区域规制好些,墓碑也整齐些,但我在去年4月26日参加葬礼时候在心里做过标记,今天一下还是走错了。这里不分区,不分排,不分号。像是人人平等,这倒也好,也合先生之意。

先生曾说过“落叶归根”,说过“到最后,我总要整个交给温州”的话。2003年,在温州,我和哲贵陪他和他的妹妹妹夫们到黄龙公墓去,给他的父母谒坟。后来在边上转了转,他的神色也微笑,也深沉,可始终没说什么话。那个公墓阳光普照,松柏葳蕤,气清人静。但是规模不够大气,稍微凌乱,统一性弱。先生安葬在通州,他可能想不到。先生信奉佛教,不甚虔诚,不信轮回,但相信人死后灵魂存焉。我唯一不相信先生这一个,在我看来,人同任何生物一样,一死便什么都没有,当然,葬在何处更是无所谓的事。

通惠陵园,倒有两只黑鸟飞来飞去。我想起去年,先生的骨灰盒被刺目的红布包裹着,一个年轻的司仪,故作悲痛读着千人一律的祭文,高亢而沉闷,余华、章德宁和我流泪了,因为当代一个杰出的小说家,就这样被一个拿钱的俗人“打发”了。余华后来说了两个字:“荒谬!”我的心显得空空荡荡的,却毫无办法。

先生的一生不平静。1937,民族危难,14岁的林斤澜投身抗日的洪流。蒋介石政府不讲民主,不讲自由,腐败了得,林斤澜加入共产党,做地下工作。党外党内,险象环生,明枪暗箭,毛骨悚然。1946年潜入台湾,次年终于被捕,差点被流放到没有人烟的火烧岛。由于被捕,历次运动都要被审查。甚至有人说:“等到解放了台湾,看你林斤澜怎么说!”1957年反右,北京文联成立林斤澜专案组,虽然最终“漏网”,可也魂魄冰冷,短气长吁。1961年,女作家刘真揭发林斤澜在西双版纳要出逃缅甸,审查再三。文革时温州也有人写材料,说四十年代林斤澜就是国民党三青团,林斤澜牛棚中被拉出来,军宣队又是一再拷问。纵是上个世纪80年代末,他也焦急过,愤懑过……现在安息了。也好。

我与先生的老友邵燕祥夫妇约定,次日在新侨饭店见面谈天。邵燕祥说新侨饭店在哪儿,怎么走怎么走。我到了,原来就是同仁医院的边上。先生得病就住在这里,多年来进进出出,2001年末第一张病危通知书就是从这里发出,我和哲贵就到这里看过他。当然,先生也是从这里去世。邵燕祥对我说,中国文坛许多会议就是在新侨饭店开的,这里是风起云生之处。是一个象征地。1978年,林斤澜曾在这里的会议上发言:“解放以来,我们都谈文学外部的事情,现在我们可不可以谈谈文学内部的事情?”那时政治斗争的神经还绷着,有人认为林斤澜的话不合时宜。

当年的老上级黄先河(他的夫人也是林斤澜的同学),解放后做了第一任温州市市长,写信给林斤澜,意思要林斤澜回来,当宣传部长。林斤澜拒绝了。这个有着强烈人民观念和祖国情怀的人避行政道,决然毅然走上艺术之路。他读鲁迅,接近沈从文。编辑家章德宁说:“在各个时期,林斤澜的短篇小说艺术,总是走在中国作家的前列。”他的小说《门》、《白儿》、《黄瑶》、《哆嗦》、《去不回门》、《隧道》、《溪鳗》、《李地》等是中国小说的瑰宝。他歌颂国人生命的韧性,思考中国的已往和现实,心得深刻。雷达说,林斤澜的风格是极其独特、无法重复的。他去世后,白烨感叹“中国短篇小说从此无大师”。林希也称之为“当之无愧的文学大师、大家公认的短篇圣手”。李敬泽说,林老在我们这个时代是一个近乎已成绝响的文人,他很有文人的风范,他毕生的写作为中国短篇小说艺术的发展,包括对中国现代汉语可能性的探索都是做出了很独特的贡献。

躺在病榻上的斤澜,虽然失语失声,但眼睛和胳膊都还能自主地转动。我走上去首先向他伸出大拇指,这既是对他的生存勇气的鼓励,更是对他在中国历史几十年风风雨雨中,人文品格的赞颂。我认识他已经半个多世纪了,在不间断的政治运动中,斤澜从没有伤害过文友。记得在1957年反右期间,他总是紧闭双唇或以各种理由逃避会议。因而,他似乎理解了我伸向他拇指的意思,脸上的冰霜慢慢地开始融解,继而出现了一丝快意的笑容。

我的眼圈红了,为了怕让斤澜看见我的眼泪,伤及他病危的身体,便紧握了他的手一下,慢慢离开病榻。这时我才发现,心武不知何时离开了病房。陪我同去医院的妻子,低声告诉我:“他在阳台上流泪呢!”我在阳台上找到了心武,劝他节哀的同时,眼泪也涌出了眼帘——之所以如此,因为斤澜是我们忠厚的文学兄长。

这是从维熙《最后的微笑——悼斤澜》中的两段。文中提到的刘心武先生,在林斤澜去世后,写有《人淡如菊文如金》。“文如金”固然对,“人淡如菊”说对了一部分,他人生的常态,即在名利上的确做到“淡如菊”,但先生的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感情强烈。邵燕祥说:“在他独处的时候,在他沉思的时候,在他与朋友谈心,质疑某些人情世态的时候,他不笑,他的脸上甚至罩着一层愁云。他睁着两眼盯着你,要倾听你的意见,你会发现,他一双严肃的眼睛上面,两眉不是舒展的,微皱着。这时你想,他是仁者,但不是好好先生,不是和稀泥的。他胸中有忧患,他因忧患而思索。”

他最终同浩然分手。浩然被茅盾称为“八个样板戏一个作家”的“一个”,对农村严峻的现实视而不见,鼓掌“艳阳天”,中国饿死三千多万人之后,他仍然歌颂“金光大道”,高唱路线斗争,是无作家良心。文革中,被江青所青睐。四凶覆灭后,北京批斗浩然,林斤澜高喊:“浩然是好人哪!”遽晕厥。林斤澜这样认为,浩然写《艳阳天》和《金光大道》是出于单纯,和江青靠近也不特别主动,可以理解。作为北京市文联革委会的实际负责人,虽然对********等负有责任,但他比较温和,为人厚道。1978年后,林斤澜两次在家摆了“团结宴”,王蒙、邵燕祥、从维熙、邓友梅、刘绍棠都参加了。浩然拘谨。林斤澜以大哥身份,称过去的事不提,多多写作。其他人都没提,只是刘绍棠说了一句:文革中你在通县大会上指名大骂我,我当时已经是一个苦农民了,你怎么还那样呢?——当面的质问情有可原,林斤澜赶紧说,我们喝酒,重新开始。浩然也做了几句解释,刘绍棠也就一笑过去了。

但,浩然并没有客观地反思文革,更没有好好地反思自己。浩然说:“还从未为以前的作品(包括《艳阳天》、《金光大道》、《西沙之战》……)后悔过,相反,我为她骄傲。我最喜欢《金光大道》。”这就叫林斤澜失望了。特别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在一次看似重大的会议上,浩然说:“要把文艺事业掌握在马列主义者手里,作家要重新组织,整理阶级队伍。”(这是参加会议的赵大年告诉林斤澜的)——经过各种运动的人,该知道“整理阶级队伍”意味着什么,令人不寒而栗。

2007年,北京市评审第二届文学“终身成就奖”和“杰出贡献奖”。第一届“终身成就奖”被王蒙拿走了(王蒙这大半生拿走了太多的奖),第二届应该轮到林斤澜了。但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陈祖芬、毕淑敏、曹文轩提出要给浩然,理由是两点:一,浩然的影响大;二,浩然快不行了,林斤澜身体还行。刘恒、刘庆邦、史铁生、邹静之认为应当给林斤澜。后来得“杰出贡献奖”的史铁生说:“如果‘终身成就奖’不给林斤澜,那么设立‘杰出贡献奖’也没意义了。”刘庆邦有些激动,说:“评文学成就呢,还是评什么影响力,浩然到底是什么样的影响力!”这结果是投票表决,据说林斤澜险胜。我把大概意思通过伊妹儿问了参加投票的当事人徐坤,这位文坛当红女作家狡黠答道:“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既然你已知道,就不必我回答了。呵呵。”

尽管“淡如菊”,林斤澜和我的通话中还是有些得意:“今年我得了两个奖,一个是蒲松龄奖,一个是终身成就奖。”

我感到苦涩。我想到,郭沫若的文学成就怎么能同沈从文相比,一个如日中天,一个晕厄多舛。被文坛广泛敬仰的巴金,写了随想录,有大人物咬牙点名:“那个姓巴的……”

通惠陵园。林斤澜的骨灰就在我们的脚边。王手,哲贵,马叙,东君和我都无言。著作等身,卓尔不群,高尚完美的人生,一生一世的进步事业……浙闽山门,温台交界,雾都重庆,隔海台湾,干燥京华。世相如戏,人生如梦,边晴边雨,该暖实寒。我们很快走开,天空清明也混沌,有白云飘忽,不知所之。

选自《文学自由谈》2010年第3期

同类推荐
  • 名家雅谈:文化名家谈情感

    名家雅谈:文化名家谈情感

    本书选辑了30多位散文名家的作品,包括《初恋》、《恋歌》、《假如你想结婚的话》、《一切有命,莫勉强》、《拾玉镯》、《角落》、《情是根》、《爱的履历》等文章。
  • 一生必读名家精品:生活情趣

    一生必读名家精品:生活情趣

    集中外名家美文之精粹,好书是来自伟大心灵的宝贵血脉,让我们的精神生命得以延续更生。在人生无以反复的过程中,只有那些历史上最具天赋的作家才能使我们的灵魂受到一次又一次的震撼,只有那些超越了时空的经典文字才能把无数的智慧和美好对比着愚昧和丑陋一起呈现给我们,指引着我们远离浮华虚空。
  • 历代小品

    历代小品

    小品散文的一种形式。篇幅较短,多以深入浅出的手法,夹叙夹议地说明一些道理,或生动活泼地记述事实,抒发情怀。我国古代即有此种文学样式,明清更为盛行。
  • 红霞一抹乘云去

    红霞一抹乘云去

    古耜主编的《红霞一抹乘云去》内容介绍:名利这种东西的诱惑不会放过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个时段,但它总该有个限度。随着年龄的增加,这种诱惑不是变得越来越大,而是应该越来越少。它更多的是怎样欣悦自己的灵魂,使自己的心地变得善良;对他人。则是怎样促进良知良能,令其愉悦和完善。散文随笔在当今时代和生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成长心声(读者精品)

    成长心声(读者精品)

    读者俱乐部推出的这本《成长心声》,是由一篇篇短小的文章组成的,里面包含了成长过程中的诸多方面,讲述了各自在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以及所感受到的,是一本阅读性很强的书籍。
热门推荐
  • 飞越云之南

    飞越云之南

    中短篇小说集《飞越云之南》,集薛舒多年创作的中短篇小说精华,反映有关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来城市与人的关系变迁、沉浮,现实、历史和文化的变化,以及揭示人性、揭示传统流失,审视当代生活层面,以及当代生活对传统价值观的动摇,警醒人伦道德的七部中短篇小说,共15万字。
  • 若阳光正好,骄阳未傲

    若阳光正好,骄阳未傲

    “小若,你看天边那最后一道微阳,感觉到它失去往日傲光没?”一声苍白而无力的话,响起在耳边。浅小若抬起头,透过光影,她看到了曾经一度的微笑,若浅若深。眼角晶莹在落阳的照射下,点点哀伤累积成河!白褶裙随风飘荡,掩盖了这个世界……
  • 掌控主神

    掌控主神

    宇宙是一个整体,如生灵般有生有死,有始有终,不断在生与死之间轮回,直到耗尽真正的寿命。这是一个凡人追求跳出无限轮回,达到永恒不灭的故事。嗯,简单来说,就是猪脚建设自己的主神空间,然后不断攻略世界,超脱轮回。本书改名,换了个地方从发,《无限之掠夺空间》
  • 重回高二当首富

    重回高二当首富

    洪小明自己作死却意外赶上穿越热潮重返十八岁高中校园,从此屌丝逆袭当上总经理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他主办的《独唱团》畅销全国,成为无数读者最喜爱的刊物。他创建的奇虎科技,以校内网进军互联网,又搭上网游热潮,开发出一款款火爆的游戏,最终超越BAT成为IT界霸主。他还自己当导演,拍摄的影视剧部部经典,让华人电影冲出国门,走向世界。因为他的存在,中国市场不再是任由外企分割的蛋糕,反而是外国人不停地惊叫:MadeinChina!
  • 快穿之男主都是姐的

    快穿之男主都是姐的

    无辜的叶岚被系统菌选中,开始了抢夺男主的旅程。VS冰山学长,VS末世强者,VS网游大神,VS霸道总裁,VS血族兄长,VS黑道老大……都乖乖到姐的碗里来!
  • 逗比情缘:无良狐妖萌萌哒

    逗比情缘:无良狐妖萌萌哒

    青欢是一只狐狸小妖,为了成为狐狸精参加了妖精考核,可考核的内容是:让她以男人的身份去让一个指定的男人爱上自己!首先要找出这个男人,考官给了个提示:他是凡间最直的男人。也就是说,考核内容是,让她这个不是男人的男人去掰弯一个凡间最直的男人!青欢下山了,遇上好几个很直的男人,可哪一个才是最直的男人呢?历经千辛万苦青欢终于找到了那个最直的男人,可为什么还有一个真男人跟自己抢呢?!青欢发愁了,就连她那白色尾巴都要愁黑了!
  • 冥界神迹

    冥界神迹

    一个帝国永存的传说,一段少年忘却的记忆,一群消失十年的亡灵,......再重头,三尺寒芒手中剑,一阵屠尽天下威!可敢否,以我之血洗涤这污浊世间?众神在九天俯瞰世间,亡灵在云端歌唱,有一道声音在永恒回荡:宁可永劫受沉沦,不从诸圣求解脱!少年从永夜之中走出,却发现历史早已为他留白,他一步一步沿着先圣千年之前就已为他写好的剧本走下去,想回头,已是百年身!这是个背叛与欺骗的故事,世间生灵,苍生万物,各自冷眼众生,各自为营。而我...正在冷漠的创造着这个世界。
  • 三分做事七分做人的49个关键(上)

    三分做事七分做人的49个关键(上)

    本书论述了人生成败的道理,包括要想成事,先学做人;做事先做人,得意不忘形;立业要先立德,品格终于能力;有容乃大,忍者无敌;做事急噪乃大忌,做人低调实高贤等内容。
  • 幻世霸者

    幻世霸者

    我生活在现今世界的一个山中小镇,每天的生活就是跟几个好兄弟一起捕鱼抓鸟,上山下水,过着惬意生活。然而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再好的兄弟也有分开的那一刻。好在不管相隔多远,只要进入“幻世之界”这么个游戏中,我们兄弟就能聚首。在现实中处处碰壁的好兄弟们,决定在游戏里干个惊天动地,我当然是鼎力相助了,一切仍旧那么美好,可是....兄弟反目,游戏异变;爱情,友情将会在刹那间灰飞烟灭,我必须阻止,必须找出这一切的真相——!
  • 美女佣兵团

    美女佣兵团

    生活中总会有很多人碌碌无为,怀才不遇,倒霉如主角帕尔特,在找寻未来的途中难免遭遇挫折。但是假如有一天好运突然降临,降临的有些蹊跷,你会怎么去化解一切,亲情,友情,爱情,黑暗,光明,贪婪,荣誉。等等这一切,你有胆量接下么。是做王者,还是要平凡而幸福的生活?这史诗,由你来谱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