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42900000038

第38章 同窗留影(4)

回到为什么六个女生走掉了一个。其实同时离开的还有一个男生,他俩都来自荆门农村,高中同学,早就是恋人。学期中间他们找到校外的旅社开房,被派出所通报到学校,于是就被悄悄开除了。那个女生能歌善舞,迎新联欢晚会上曾大出风头。男生显得很成熟也很有才华,但因为出身于剥削阶级家庭,于是问题的性质多了一种说法,说他用剥削阶级的生活方式“腐蚀”了一个劳动人民的女儿。当然这种政治化的分析并不为才子们接受,暗中颇为他俩惋惜。但才子们不知从哪里听到过所谓“柏拉图的精神恋爱”一说,所以不少人虽然有点思想“出轨”,但对于行动上的早早“偷食禁果”,还是有些鄙夷,认为这俩人太没有品位和志向。

我两耳不闻窗外事,如饥似渴地读中文名著,啃文艺理论,又偷偷地练笔,写几千字的短文,到一年级下学期,居然发表了事后看来羞于出手的处女作。但到二年级开学后,一个叫金柳的女生打乱了我的读书生活。金柳和我高中并不同校,又低我一年级,故以前不曾谋面,但她家离我家不到一里地,双方的家庭和彼此的名字都是知道的。她考进华师教育系后,她母亲托人带信,希望我能关照她。她自己喜欢文学,对教育系学的内容兴趣不大,要我给她借一些文学名著看看,我们就这样认识了。

我住在昙华林,她住在桂子山,距离不算近。第一次见面后开始通信,每周一封,无外乎交换读书体会。头一学期只见过几次面,有时她来昙华林,因为我住的是十几人一间的大宿舍,还不好意思让她到宿舍里坐,只能先在校园里走走,然后出校门,沿胭脂路到民主路的书店逛逛。或者沿粮道街走到江汉剧院或武昌电影院看场电影,又到长江边大桥头下漫步。我如果到桂子山,她倒是大方地带我去她的宿舍坐,并向她的室友介绍我的身份,分手时她往往从小路把我送到街道口。那时,从今天的华师一号教学楼出来,沿着一条弯曲的小路走到街道口,沿途都是种着蔬菜的农地和长满荷叶荷花的池塘,野趣十足。我们也一同游过一次东湖,从武汉大学北边的凌波门坐上小船,进入景区后上岸,玩了大半天,但在行吟阁前留影时,我们还是各照一张,然后互相赠送。

那个学期放寒假,我们约定同时乘搭25路公共汽车回家。25路车开往葛店化工厂,乘客永远是那么多,我们又不是在起点站上车,于是一上车就被紧紧地挤在车门内不能动弹,弄得两人面红耳赤,手足无措。那时路上车虽不多,但路面和车况都很差,要摇晃、颠簸近一小时。不过这种被强制的近距离接触,并未给双方带来反感,下车后她对我说:“今天的车跑得好快。”我回答说:“巴不得车在半路趴窝。”她抿嘴一笑,脸又红了。

春节期间,我妈妈和她父母也见面了。我这才知道,她是独生女,父亲是粮食局的一个领导,文化不高,人很质朴和善。她母亲看见我家房屋宽大,我妈妈待人热情,又得知我的哥哥姐姐有较高文化,都在外地工作,很羡慕,对金柳说“好热闹的一家人啊”。金柳也显出很满意很幸福的样子。

转眼到了1965年秋天,也就是我读大三的那学期,中文系63级的学生要到黄冈农村参加“四清’运动,时间是一年。下乡前的一个傍晚,我到桂子山向她告别,俩人都有点依依不舍。九点钟左右,我们快走到校门时,不约而同地在一颗悬铃木的暗影下停住脚步,她低着头说:“要分别很长时间了,你还从来没有抱过我呢!”我有点不好意思,刚轻轻搂住她的肩膀,就听到后面有脚步声,于是立刻无事人似的垂下双手。我没料到这是我和她最后的一次亲近。

下乡以后,我们仍然是每周互通一信。四个月后快过年了,“四清”工作队放假。我妈妈原以为我不能回来,被我二姐接到湖南郴州过年去了,我就只能留在汉口大姐家过年。假期很短,又没电话联系,我们来不及见面,新年过后我就快快地走了,直到8月下旬才回到学校。这时中文系的学生才从昙华林迁到桂子山,以便于集中搞“文化大革命”。原来我门还在乡下搞“四清”的时候,学校里的文化大革命已经轰轰烈烈地闹了三个多月了,先是由各级“文革领导小组”的左派和上面派驻的工作组揭批落后学生(内定右派)、“反动学术权威”和“走资派”,不久又翻过来,撤走了工作组,解散了各级“文革领导小组”,“革命造反派”在慢慢形成和聚集。我们刚从乡下回来,有点摸不着头脑,而金柳的一个室友首先找到我告状,说金柳在运动中充当了一些人的工具,得罪了很多同学和老师。

我因为二哥49年去了海外,意识到自己因海外关系负有无法摆脱的“原罪”,故对于身边的“运动”和“斗争”刻意避而远之。对于“文革”究竟是怎么回事?将会怎样收场?哪些人会遭殃?一时也很茫然。于是找到金柳,劝她不要盲动,凡事少出头露面,谁知她不以为然。而我偏偏又是一个自以为喜爱独立思考而且自以为是的人,离别一年之后的再见面,气氛和双方的心情居然不大好。我甚至想到,以我的思想和性格,能否和一个热衷政治斗争的异性走到一起?又怀疑她是否会因为我的“原罪”和“白专”而担心影响自己的“进步”。

此后我们仍然不时见面,但因为心有芥蒂,双方都没有热情的表示。由于她出身好,所谓的保皇派、造反派都极力拉拢她,她先属于“铁杆”保皇派,后来又成了很活跃的造反派,进入了“钢二司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走火入魔一般,参加各种集会,演出,忙得不亦乐乎。而我成了逍遥派,乘停课之机,免费游历了国内十几个城市,回到武汉就躲在家里看书,也多少增加了一些见识,贮备了一些不知未来能否有用的知识。

到了1968年夏天,我在大学五年了。随着时间的过去和观察思考的深入,一些有头脑的人虽然对上层的内幕和是非不敢妄加猜测,但亲见亲闻的社会现状使他们感到“文革”已陷于荒诞和混乱,不仅带来了社会群体的严重对立,更造成了公私财产的巨大损失,甚至不少无辜群众的鲜活生命毫无意义地牺牲了。对于正在读书的大、中学生,明显的是荒废了学业,虚耗了宝贵的青春时光。

这时金柳似乎也冷静—些了,终于对我说“看来你的看法是对的”。我乘机问她:“我今年该毕业分配了,看形势今年的毕业生不会有什么好地方去。今后怎么办?”她马上说,“到我毕业时,你在哪里我就去哪里”。我有些意外和感动,感到她还是一个“实心人”,既单纯又执着。但我说出来的却是“到时再看吧。如果我去的地方很远很差,就不想连累你”。怕她误会又忙补了一句,“你不像我兄弟姊妹多,你父母年老后只能靠你照顾”。

武汉发生“七二0事件”后,重庆的武斗更起劲。在那里工作的大哥为躲武斗回来了,二姐对我不放心也从郴州赶回,加上本在汉口的大姐,除了在海外的二哥,我们兄弟姐妹四人和妈妈团聚了。二姐知道我和金柳的事,让我邀请她去我家,和哥哥姐姐见个面。我找到金柳发出邀请,她很高兴地答应了。但到动身的那天早上,她突然说她们宣传队马上要到黄冈去,让我先回家,三四天后她会直接到我家里去。

回家后的第三天还是第四天的中午,一家人正讨论如果我分配到外地,妈妈如何安置。忽然听到不远的古米山那边传来“砰砰砰砰”和“轰轰隆隆”的响声,而且差不多响了半个钟头。妈妈问是炸山取石还是放鞭炮,我玩过最简单的几种武器,辨别一会说,有鞭炮,好像也有枪声和手榴弹爆炸。二姐说她出去打听一下,大概个把小时后她回了,红着眼眶,面色沉重地说,是金柳死了,前天在黄冈被流弹打死的,刚刚下葬。他们钢二司战友放枪扔手榴弹表示哀悼。我和妈妈惊呆了。大哥大姐问:“金柳是谁?你们认识?”二姐带着哭腔说:“她是小弟的同学。”说完望着我,我却什么都说不出来,妈妈也只顾擦眼泪,没做声。

下午,二姐陪我去买了香、纸、鞭炮,俩人一起到了古米山脚下。人们早已散去了,匆忙赶做的墓碑孤零零地立在山坡上,上面刻着“无限忠于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钢二司战士金柳同志之墓”。好像没有刻生卒时间,也没有立碑人的名字或组织。我们点上香,烧过纸钱,放过鞭炮之后,对着墓碑鞠躬。二姐轻轻地说:“金柳妹妹,你要是听了小弟的话回来跟我们团聚,不就没有这场飞来横祸?太不幸了!你父母以后怎么办?……我家小弟是好人,你要保佑他呀。”我始终无语,这才体会到人在真正悲伤的时候,几乎没有自己的思维,也不会言语了。但是突然记起了鲁迅在《纪念刘和珍君》中引用过的陶渊明的诗:“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这最后一句特别贴切,一个才二十二岁的生命,就和她的父母、朋友、老师、同学人天隔路了,永远孤独寂寞地“托体”于家乡那座人迹罕至的荒山。我跟在二姐后面,往回走了几十步,忍不住停下回头,西下的太阳把我的影子拉得老长,居然还定格在她的碑前。

到了秋天,63级的大学生终于分配了,我果然分到了鄂西山区。我锁上了家门,把妈妈送到汉口大姐家安顿好,然后告别了昙华林和桂子山。那时即便是本省的武汉人,也觉得鄂西很远很不方便,不通铁路,坐长途汽车要两个白天;乘船溯江而上,要两个白天一个晚上,或两个晚上一个白天,才能到宜昌或巴东,然后再换汽车,一步一步进入深山。我的行李和书多,只好坐船。

低沉的汽笛呜咽响过,东方红64号轮启航了。轮船慢慢钻过了长江大桥。我站在船尾,目送岸上的房屋和江边的杨柳,个把小时之后,视线中就只剩下黛色的龟蛇二山了。我想:自己何时回来?恐怕那时已是星移斗转,物是人非了吧。

累了,回到船舱躺在床上,随手抓过带在身边以备消遣的书,胡乱翻到一页,是谈日本文学的。文章说在日本的古代文学中,“爱与无常”是作家百谈不厌的主题,而古代中国人写爱情的文学作品,总喜欢“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结局,可见民族性格的不同云云。我想了一下,以为不够透彻,就随手在这页书的旁边写道:“日本作家写的是多变的现实和细致的心灵感受,由于无力把握命运,就容易追求及时行乐,流入自然主义。中国作家耽于想像,高蹈出世以求长远,就是在爱情上也表现为不仅要‘终成眷属’,还要‘白头偕老’,其实思想深处正是对‘无常’的恐惧和淡化处置。”后来也没细究当时想得对不对,这本书至今仍在我的书柜中,写本文时又拿出来翻看了一下。

分别四、五十年后老师、同学再度聚首,本来应该喜悦愉快。但我的这篇回忆文字却一点也不轻松,不好玩,甚至还有些沉重、悲凉。然而没有办法。转瞬间金柳离开我们四十五年了,她的父母也早已郁郁离世,她没有真正的亲人,也没有人为她写过纪念文字,甚至还记得她的人恐怕也不多了。我感到有一种责任,不愿让她就这么湮没于“无常”。

(罗福惠,1963年入中文系。华中师范大学近代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同类推荐
  • 马克·吐温幽默与创作的故事

    马克·吐温幽默与创作的故事

    名人从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自有许多特别之处。我们在追溯名人的成长历程时可以发现,虽然他们的成长背景各不相同,但或多或少都具有影响他们人生的重要事件,成为他们人生发展的重要契机,使他们从此走上追求真正人生的道路,并获得人生的成功。
  • 代言与立言

    代言与立言

    本书对新时期文学与启蒙言说作出了深刻的分析。分为:新时期文学启蒙精神脉络的发展、新时期启蒙文学的主题研究、新时期启蒙文学的形象研究、新时期启蒙文学的审美形态、新时期启蒙文学的作家作品分析五部分。
  • 当代学者自选文库:谢冕卷

    当代学者自选文库:谢冕卷

    本套书选收我国当代人文社科领域著名学者具有代表性的学术论文和专著中的重要章节,旨在总结和展示新中国成立以来学术研究之精华、学术繁荣之盛况,使优良的学术传统、严整的学术规范得以承传光大,使一代学人的优秀学术成果以新的面貌进入21世纪以至更远的时代。
  • 行走的中国

    行走的中国

    作品集以重大的社会变革为背景,从具体的城市、乡村撷取题材,视角独特,激情澎湃,气势恢宏地全方位展示全球视野下的中国发展道路的历史画卷。
  • 世界最具欣赏性的优美散文(5)

    世界最具欣赏性的优美散文(5)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热门推荐
  • 且行且歌正年少

    且行且歌正年少

    总有那么一段日子,走过时焦头烂额,回忆时却温暖无比
  • 甜心别跑:校草大大私有小甜心

    甜心别跑:校草大大私有小甜心

    妈妈咪呀!校草大大居然成了林夕的未婚夫?天哪!从此各种咚、各种宠。!!!前方高能虐狗!请注意。“啊啊啊!别到我床上!"“也不知道昨天是谁主动爬我床上的,嗯?"某腹黑邪恶的笑了笑。
  • 一叶而知秋

    一叶而知秋

    谁,执我之手,消我半世孤独;谁,吻我之眸,遮我半世流离;谁,抚我之面,慰我半世哀伤;谁,扶我之肩,驱我一世沉寂;谁,可明我意,使我此生无憾。我,执子之手,共你一世风霜;我,吻子之眸,赠你一世深情。我,牵尔玉手,收你此生所有;我,抚尔秀颈,挡你此生风雨。
  • 灵石道

    灵石道

    落入世间的千年巨石,借尸成人……一朵地府彼岸花之灵,化身鬼女……两人带着一只神秘的猫妖,会有些什么怎样的奇遇……
  • 金刚峰楼阁一切瑜伽瑜只经

    金刚峰楼阁一切瑜伽瑜只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北朝古事记

    北朝古事记

    于轲盘坐在断义山山崖之上,身后插着一杆大旗,旗后跪伏一百零八狂魔,冷甲铁面,长枪林立如狰狞的钢铁荆棘。面甲里藏着的赤目和压抑的喘息声让气氛有些凝固。他们有些激动,还有些恐惧。前方,悬崖对面有箫王的十万神将,金色的铠甲和华丽的战刀上反射的光把天空染得熏黄。箫王如神王一般在众军前长身而立,身影有着斩铁般的锋利。他身后,十万银甲闪烁着令人窒息的寒光,西天乌云上漏下的一缕阳光如游蛇般在银甲军团里急速游动,反射出的银光和熏黄的天空相对。悬崖下,箫王的十万水师在崖底的暗流放下沉重的铁锚。今天,他们退无可退了。
  • 疯斗星空

    疯斗星空

    流浪星空的青铜巨柱,绝望的飞向未知和迷茫,它……究竟承载了谁的希望?灭绝人性的万族战场,交织着人族的血与耻辱,谁……一怒之下挥刀屠至尊?怒吼……宁为热血肉,不做叛族狗,宁为刀下魂,不做可怜人,宁为亿狂屠,不做丧尊奴,宁为万族王,不做软弱郎。为生存而战,傲骨破碎死不悔,为尊严而战,万颅染血笑苍天,为族人而战,热血满腔荡空撒,为兄弟而战,携手苍穹成至尊……
  • 甜蜜追爱:萌妻买一送一

    甜蜜追爱:萌妻买一送一

    新书《剑高1号美男公社》已发布,求支持!五年前,偶怀萌宝。五年后,风云回归。面对陌生男人的质问,她满脸疑惑,“我们认识吗?”他戳了戳手上的照片,“可能,也许,或者……”“不认识!”她果断否决!他一脸邪笑,翻身而上,“这个姿势似曾相识!”
  • 三生三世情难解

    三生三世情难解

    “既然如此,从今天起,你便名唤苏婉儿好了。”这便是,他们故事的开端。
  • 试手补天

    试手补天

    阴阳不稳,五行错乱。平凡少年惨遭大祸,心头刺血,阴魂竟成旁人鼎中毒药。惨之又惨,施术者竟是生身之母。既为慈母,为何化身饿虎食子?少年如何走出困境?平地如何再起波澜?且看一代大侠如何成长!已存稿五十万字,绝不太监,请放心阅读喜欢的朋友请加群540923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