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42900000033

第33章 学缘师恩(8)

那时我对哲学一窍不通,对哲学名词一知半解,只是慕名而来。陶军讲哲学没有讲义,也没有书,信口道来,娓娓动听。他讲尼采、康德、黑格尔,讲马克思,当然也讲到列宁的名著《哲学笔记》和毛泽东的《实践论》,《矛盾论》。他将欧洲的古典哲学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前后贯串起来。将枯燥乏味的哲学讲得生动活泼。加上他那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使我这个本来对逻辑思维毫无兴趣者也听得津津有味,更令我惊奇的是他还不时蹦出几句本来当时鲜为人熟悉的战国时大哲学家老子、庄子的“语录”。逼得我好奇地还要去翻一翻这两位古代圣人的原著。从心底里佩服陶军中外贯通,古今相融的博学。

第一课听入了迷,此后,陶军每次来中文系给老师讲课时,我总当“旁听生”。听课的老师也从来不管。我不迟到,也不早退,总在开讲前二、三分钟,找个空位坐,静静地听,也不记笔记。讲课者渊博的知识、抑扬顿挫的声调、妙语连珠的幽默,具有不可辩驳的力量,使听者完全沉浸在学术的氛围中,欣赏他讲授时的学者风度。有位同学看我每至星期六不思回家,却跑去听哲学课而不解,问我:你怎么对索然无味的哲学感兴趣?我笑笑,个中滋味,不能为外人道也。时间长了,我听到一些关于陶军的轶闻。这些不胫而走的口头传说,难分真假,但我听了,很合胃口,还不时“扩散”一下。即使是人们夸张,即使子虚乌有,我也不想去弄清楚,这对我并不重要。如有人说:陶军是武汉解放后,接收大学的军代表。他当时一身“土八路”的打扮,身穿棉军大衣,头戴棉军帽,配上那副架在鼻梁上的金丝边眼镜,臃肿的外衣,使他的身材更不起眼。这种不土不洋、土洋结合的装束,出现在武汉许多大学的教授、学者面前时,很为些人看不上眼。陶军第一次给这些满肚子学问的教授作报告时,他一开口,竟是地道的高级知识分子腔,他宣传中国共产党关于接收高校的方针政策,他宣传中国共产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和他分析问题的马列主义水平,加上一口地道的普通话,使人们不得不刮目相看。但依然有一些喝过洋墨水,留过几年洋的洋教授瞧不起,想出他的洋相,于是在陶军作报告时,用英文向他提问,写在小纸条上递上去。陶军看后,将其压在讲台上,继续他的报告。这些洋教授可得意了,以为难倒陶军了。于是一不做二不休,继续在小纸片上用英文提问,讲台上的小纸片多起来了。

待报告作完后,陶军才不紧不慢地看小纸片上提的问题。看完后说:诸位用英文向我提问题,我就满足大家的心愿。说完竟用英语回答,讲得十分流利,是地道的英语,对所提问题逐个解答。这时全场肃静,空气似乎也凝固了。而这些洋教授对陶军的回答,竟不能完全听懂,反倒使自己十分尴尬。陶军的这一举动,震动了武汉学术界,那些喝洋墨水的的教授也从内心佩服,不得不另眼看待这个个子并不太高的军代表,这一举动奠定了陶军在武汉学界的地位。

又有人说:“陶军是资深的新华社记者,是曾驻伦敦的记者,若英语不好,能在大英帝国当记者吗?”

又有人说,中国领导人出席国际会议,陶军曾是随行的顾问之一。

又有人说:按陶军之才,决非一个大学的教务长。因为他犯过“右倾”错误,所以未得到重用云云。

这些传言,是否真假,我无法去弄清。但我宁信其有,不信其无。它为陶军增加了正面影响,增加了一些传奇色彩。我当时就有点异想天开,认为陶军是个才华出众、口才极佳,又有较高的马列主义水平的学者型的党的高级干部。他若搞外交,肯定是一把好手,也能充分发挥他的专长,我想到活跃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在香港国际论坛上纵横驰骋的羊枣、夏衍、乔冠华、胡愈之等一批学者型的政治家,陶军何其相似,这不是谀词。

1962年10月,当中印边界发生武装冲突,中国进行自卫反击战后,陶军在中文系作了一个长达两个多小时的报告。记得那一天下午,中文、历史两系的师生将有一千多座位的中文系大礼堂坐得满满的,不少不常出门的老教授亦来听陶军的报告。

作报告的陶军按时到会,穿着依旧潇洒,手摇折扇,在讲坛的靠背椅就坐,会场内开始安静。当中文系总支书记张洪致了简单的欢迎词后,礼堂内掌声四起。陶军从上衣口袋中拿出一张纸压在麦克风下,这就是他的报告提纲。他一共讲了几个问题,每个问题讲了些什么,当时未做笔记,现在也很难记得起来。但他报告中关于中印两国边界争端的历史由来,关于英国人制造强加给中国的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为历届中国政府拒绝的史实以及国际法的相关内容和他自己的精当看法,给听者以深刻的印象。当他讲中印边界的历史渊源时,引经据典,摆事实讲道理,是一位优秀的历史地理学家;当他讲印度政府蛮不讲理,试图以武力压中国政府就范时,又义正词严地驳斥,是一个外交家;当他批驳英国制造的非法麦克马洪线时,时高时低,时急时缓的声调,那无懈可击,逻辑性强的驳词,是一位学养深厚的哲学家。整个报告过程,鸦雀无声,无一人中途退席,尤其是走廊里的学生,在日晒下,汗湿透了全身,也坚持听完。报告完后经久不息的掌声,说明报告是成功的。若干年后,我在长江日报读到《印度的对华战争》一书,是一位英国的记者撰写的,其主要观点竟与我在1962年10月下旬听到的陶军的报告如出一辙。而这位记者的著作,却晚于陶军报告多年。特别是对麦克马洪线的批评,与陶军的观点不谋而合,可见陶军又是一位严肃的具有真知灼见的学者。

听完这次报告后,我再也未听过陶军的其它报告,也很少看到他。在十年“文革”中,我见到同学或老师也打听过他的情况,按“四人帮”的“逻辑”,陶军当一个“反动学术权威”“走资派”是不成问题的。后来听说,他不到七十岁,就匆匆走完了人生之路。

我和陶军未讲过一句话,他并不认识我。我也不过是旁听过他的哲学课、和大家一起听过他十分精彩的时事报告中的一位无名的学生而已。但他优雅的举止,锦绣的谈吐,雄辩的口才以及他手摇折扇驰骋于三尺讲台的学者风度却栩栩如生,清晰地映现在我眼前,几十年而不淡化、不消失。

(章重,1961年入中文系。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高级经济师。曾任湖北省计划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湖北省投资公司总经济师)

文华楼承载的厚重师恩

【李昆麟】

为了《回望昙华林》,我再次探访昙华林。走进校园,最先跳入眼帘的,是尘封已久的体育馆。圆拱门,红砖墙,两边宽楼梯,中间木格窗,四檐琉璃瓦,馆外长廊长。在我眼里,它仍然高大、威武、古朴、雄壮。与它规格模式相仿的大礼堂已经看不到了,留下的西式红砖建筑只有女生宿舍小三楼。五十年前,住在这别致小洋房里的我,总是抱着书本步履匆匆地顺着夹在大树之间的、宽宽长长的石板阶梯下到文华楼去上课;晚饭后还要按时跑向那里集体读报,然后上晚自习或听老师的辅导课……文华楼是令人神往的,虽然它已消失,我还是很想找到点什么。

校园内,挂着“优秀历史建筑”牌子的“文华大学礼拜堂”和“文华大学文学院”吸引了我,这不就是原来的图书馆和什么部门的办公室吗?“礼拜堂”是矩形平面,两坡铁板屋顶,四面壁柱重檐。碑文说,这是建于1871年的“基督教圣公会”在中国最早的两座教堂之一。“文学院”是两层楼房,中间石板天井,四周木制文廊。碑文说,这是建于1915年的典型中西合璧的教学楼之一。远处凝望“礼拜堂”,读出了昙华林的历史;近处观看“文学院”,见到了文华楼的缩影。

“文华楼”建造在很大很大的矩形平面上,是一幢围成一圈的三层楼房,楼顶高耸着一座钟楼,是它最特别的地方。从钟楼往下看,地面是若大一个铺满条石的天井,天井四角有不高的树,天井中间有古老的井……从天井往上看,二楼、三楼是宽大的教室和窄小的宿舍,房间外面,有着四角连体的木栏木柱走廊。一楼多半是教室,从教室下到天井还得走四五级台阶,下了台阶可以看见整幢大楼的屋基高出地面一两米,全都由规整、厚重、坚硬的大石块垒成。文华楼啊文华楼,你的确承载了许多许多……你几经变迁,却没有丢失传播文化的重任;你几经风雨,却没有改变培育英才的苦心。

文华楼,五十年前我的脚步奔向你,五十年后我的思绪飞向你。我仿佛听见你的钟声响起,那些刚才还在喧闹、雀跃、嘻笑的年轻人,立刻安静下来,楼内齐呼“老—师—好!”

同类推荐
  • 艽野尘梦

    艽野尘梦

    作者以地名作为每一章的标题,记录了他从成都到达藏区,又从藏区返回内地的传奇经历。其中详细描述了沿途所经过的昌都、江达、工布、波密、鲁朗、青海无人区、通天河、柴达木、丹噶尔厅、兰州、西安等十几个地区的“绝版”山水风光、人文习俗,尤以惊心动魄的藏地历险和传奇感人的生死爱情动人心魄。整个回忆录也客观描述了英、俄等国觊觎下复杂的西藏局势、清朝封疆大吏之间和军队内部的勾心斗角以及辛亥革命对西藏和川军的重大影响。
  • 苏轼文集3

    苏轼文集3

    苏轼作品集,历代有不同的编法。大致说来,主要有诗集、文集和诗文合集三种编法。
  • 青春小荷

    青春小荷

    青春的力量总是需要通过青春的文字来张扬。青春的文字难免会带些稚嫩、青涩,缺乏成熟和老辣,但唯此,才能显示出它的新鲜,它的活力,它的真诚,它的激情。作者的文字清丽、干净、细腻,这也是女性写作的一大特质。在《生命中没有不能承受》中,作者以细腻而又充满情感的文字,详细地描述了一只公鸡的生存状态。从公鸡的觅食、打鸣、表情、形态等诸多逼真的细节描写中,生动地展现了动物身上的灵性,从而引出了个人对人生的一种思索和理解。类似这样的文字,在她的散文、诗歌及其他文体中经常出现。
  • 浪漫是情场的官僚主义:鲍尔吉·原野幽默散文选

    浪漫是情场的官僚主义:鲍尔吉·原野幽默散文选

    鲍尔吉·原野的发诸两端:急智与悲悯。习见的生活现象经他点拨,露出可笑的一面,并因此可爱。除部分代表作品,本书集合了作者2002年的新作,秉持醇正的幽默品质,令人开怀,又带一些忧伤。
  • 希腊神话故事(四)

    希腊神话故事(四)

    天和地诞生的时刻,大海在咆哮,汹涌的波涛拍击着海岸。鱼儿在水里嬉戏、玩耍,鸟儿在空中展翅歌唱,大地上奔跑着成群的动物,但是却缺少一个具有灵魂的、能够主宰一切的高级生物。这时,普罗米修斯降生了。这位先觉者是神祇的后裔,他的父亲是地母该亚与乌拉诺斯所生的儿子伊阿佩托斯。普罗米修斯异常聪慧,他知道天神将种子藏在了泥土中,便手捧泥土,和着河水,按照天神的模样将泥土捏成人形。待泥人捏好之后,他又从动物的灵魂中摄取出善与恶,将它们封进泥人的胸膛里。这一切完成之后,普罗米修斯请来了天神中的智慧女神雅典娜;雅典娜对普罗米修斯创造的泥人深感惊奇,她朝这些具有一半灵魂的泥人吹起了神气,使它们获得了真正的生命。
热门推荐
  • 独家婚宠:落跑娇妻不要逃

    独家婚宠:落跑娇妻不要逃

    菜鸟娱记混进豪门宴会,本想偷拍几条八卦周边捞点外快,没想到竟被陌生男人扑倒!霸道总裁:“女人,你敢对我下药!我要办了你!”天呐噜!他是不是误会了,等等!他要做什么?他的手怎么搂上她的腰,还亲上了?……她刮花他的超级跑车泄恨。男人一纸契约拍到她面前:“做我的女人,国民老公头条随你爆!”为了头条她忍了,谁知某人出尔反尔:“女人,不如你辞职吧?我们都没时间生宝宝了……”
  • 画纸红梅

    画纸红梅

    想她当初笑靥如花,看万景萧瑟之后,看他幽蓝眸光“呵,原是我自作多情了,可笑,当真可笑,也罢了。你若恋那浮华,待我夺了这天下,换卿一笑,你若厌了这六界,待我毁了与你看,怎样”“哼,怎么,你要嫁与他人,告诉你,想都别想,告诉那天帝,请他磨剑拉弓,你出嫁之日,便是我魔族血洗天族之时。”她两眼已模糊,独留他阴戾的背影。。“哼,你以为我送那大红嫁衣做什么,说过了,想都别想,哈哈--。”呵,,这报复。。。。真重
  • 沫黎随笔短篇

    沫黎随笔短篇

    个人写的一些随笔短篇,希望大家可以随便看一下!
  • 九香冰兰

    九香冰兰

    淡淡的恋情,淡淡的心灵,灵魂没有放弃,心殿的归程。宇宙浩渺,混沌中未见黑暗和光明,诸天星斗无边无际,神韵之中只为了那一抹心之归所。
  • 一舞春秋

    一舞春秋

    后人赞他,提精兵三万,则中国莫能与之争。他的一生,总结下来就以下几点:来到一个适合他的地方,交到一个帮助他成功的朋友,遇到一个肯用他的君主,训练了一支能打仗的军队,打了一场令无数人赞赏不已的战役,写下一部流芳百世的兵书,得到一个令无数后人向往的结局。他改变了当时几百年来的战争观念和战争模式,把战争提高到艺术的层次,直接推动历史的车轮,使中国超越当时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和地区。他帮助原本贫弱的吴国,在群雄争霸的年代夺得霸主地位。他就是一代兵圣——孙武。且看一个游荡在江南地区的贫困士子如何在战乱不止,礼乐蹦坏的纷争时代,逐渐成长为令无数后人敬仰膜拜的兵圣。
  • 失落的封神

    失落的封神

    一部奇妙的无字天书,一座传承三千年的古宅,一段困守千年的诅咒,揭开一场天命之旅。年轻的张重黎自小受到父亲的教导,从小便知道张家世代受到诅咒,凡是出生在张家的子弟,世代不得离开张家古宅,否则必遭奇祸、殃及家人,而想要解开这个诅咒,唯有让家族的天命现世。然而三千年来,张家的天命从未出现,唯一不变的是那段永恒的诅咒;直到张重黎在机缘牵引下沟通天地精灵,成为远古祭祀,天命终于开启。从此掌握神秘精灵的远古祭祀张重黎终于走出山村,来到现代的大都会。在这个文明世界世界里,远古祭祀的神秘力量将会和现代科学发生怎样的碰撞,尽请期待远古祭祀。
  • 战神联盟,魔灵横世

    战神联盟,魔灵横世

    战神联盟,勇闯神迹!战神联盟,永不言败!战神联盟,至高无上!
  • 孟子字义疏证

    孟子字义疏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黑道公主恋爱记

    黑道公主恋爱记

    她背负着血海深仇,复仇让她冰冷,让她变成了黑道第一杀手。一次任务,让她遇上了他,在属于他的故事中,她沉迷了。当一切揭开,她与他的故事又将如何……
  • 布丁的青春

    布丁的青春

    灵感来临时便凝结成诗无所谓格式无所谓长短只是我心情的乐章